time1: 0 time2: 0 time3: 1 time4: 0 total: 1 林萬有司「添華晉爵」影塑作品藝術與人文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林萬有司「添華晉爵」影塑作品藝術與人文

林萬有司「添華晉爵」影塑作品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566481 , 欄位Id的內容是566481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林萬有司「添華晉爵」影塑作品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三川殿內龍爿牆面上,林萬有司「添華晉爵」影塑作品,民國38年萬有司落款。 大學教授陳美表示,現今還沒有林萬有的專業論文,他的作品將隨著時間越來越少,港口宮存有的作品釉色溫潤飽滿,雖三川殿及過水廊水車堵部分風化嚴重、所存無幾,但正殿水車堵部分保存完好,他們希望申請計畫案,撰寫「嘉義交趾陶匠師─林萬有之調查研究」專書,並以影像紀錄,吸引文史界的關注。 匠師介紹:林萬有司交趾陶 林萬有(公元1911~1981年),新港鄉福德村人,師承梅清雲。十四歲即隨姑丈梅清雲從事廟宇建築修護工程,得其傾囊相授;並得以時時親炙洪坤福大師,故剪粘及交趾陶捏塑樣樣精通。 洪坤福在交趾陶工藝方面,以泉州系統手藝和「水彩釉」上色技術,與潮州系統、寶石釉大師葉王並為台灣交趾陶兩大系統;在剪黏藝術方面,則與潮州何金龍並稱「南何北洪」,為北派宗匠。 柯派採用生料,使釉色溫潤且較具有流動性,胎體用紅、白的陶土混合,以提高火候和硬度,但可塑性略差,需借模型塑造人物的頭面,因此造型較為小巧精緻、人物姿態優美、線條細膩,對日後台灣中北部的寺廟裝飾影響極深。 文史老師姚其中說,國民政府初來台時,政局動亂,百姓因擔憂溫飽而少興建大型建物,港口宮是戰後初期,傳統宗教建築工法少有的見證;等於是僅存的時代留影。 他說,新港林萬有、安平周老全是台灣早期知名匠師,港口宮廟門有林萬有製作的泥塑彩繪,保存非常完整,現今罕見,而周老全的作品台灣僅台南碧雲寺、港口宮等保留,更顯珍貴。 港口宮於清康熙23年(1684年)由先民林楷從中國湄洲奉請媽祖金身渡台,由笨港口登陸至蚶仔寮,至今已有336年歷史,目前建築體為1948年興建,歷經10年完工,姚其中表示,國民政府初來台時政局動亂,百姓少興建大型建物,港口宮是戰後初期傳統宗教建築工法少有的見證。 主委鄭招興表示,林萬有是台灣光復初期知名的交趾陶、剪黏藝師,牆堵兩側的作品〈添華晉爵〉與〈天官賜福〉,人物頭部呈立體狀,身體為平面彩繪,是林萬有於一九四九年以「影塑」技法彩繪而成,相當珍貴,但已風化嚴重。 廟方指出,林萬有出生於清宣統三年(一九一一年),十四歲時跟隨姑丈梅菁雲學藝,精通寺廟剪黏、交趾陶、影塑彩繪等技藝,畢生傳徒十餘人;弟子林洸沂獲文化部「葉王交趾陶保存技術」保存者,作品由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永久典藏。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566481&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EA196056-3DF7-4117-90AD-3AB30B277F9E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11-05T17:12:39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66481

Id

566481

Title

林萬有司「添華晉爵」影塑作品

Description

三川殿內龍爿牆面上,林萬有司「添華晉爵」影塑作品,民國38年萬有司落款。 大學教授陳美表示,現今還沒有林萬有的專業論文,他的作品將隨著時間越來越少,港口宮存有的作品釉色溫潤飽滿,雖三川殿及過水廊水車堵部分風化嚴重、所存無幾,但正殿水車堵部分保存完好,他們希望申請計畫案,撰寫「嘉義交趾陶匠師─林萬有之調查研究」專書,並以影像紀錄,吸引文史界的關注。 匠師介紹:林萬有司交趾陶 林萬有(公元1911~1981年),新港鄉福德村人,師承梅清雲。十四歲即隨姑丈梅清雲從事廟宇建築修護工程,得其傾囊相授;並得以時時親炙洪坤福大師,故剪粘及交趾陶捏塑樣樣精通。 洪坤福在交趾陶工藝方面,以泉州系統手藝和「水彩釉」上色技術,與潮州系統、寶石釉大師葉王並為台灣交趾陶兩大系統;在剪黏藝術方面,則與潮州何金龍並稱「南何北洪」,為北派宗匠。 柯派採用生料,使釉色溫潤且較具有流動性,胎體用紅、白的陶土混合,以提高火候和硬度,但可塑性略差,需借模型塑造人物的頭面,因此造型較為小巧精緻、人物姿態優美、線條細膩,對日後台灣中北部的寺廟裝飾影響極深。 文史老師姚其中說,國民政府初來台時,政局動亂,百姓因擔憂溫飽而少興建大型建物,港口宮是戰後初期,傳統宗教建築工法少有的見證;等於是僅存的時代留影。 他說,新港林萬有、安平周老全是台灣早期知名匠師,港口宮廟門有林萬有製作的泥塑彩繪,保存非常完整,現今罕見,而周老全的作品台灣僅台南碧雲寺、港口宮等保留,更顯珍貴。 港口宮於清康熙23年(1684年)由先民林楷從中國湄洲奉請媽祖金身渡台,由笨港口登陸至蚶仔寮,至今已有336年歷史,目前建築體為1948年興建,歷經10年完工,姚其中表示,國民政府初來台時政局動亂,百姓少興建大型建物,港口宮是戰後初期傳統宗教建築工法少有的見證。 主委鄭招興表示,林萬有是台灣光復初期知名的交趾陶、剪黏藝師,牆堵兩側的作品〈添華晉爵〉與〈天官賜福〉,人物頭部呈立體狀,身體為平面彩繪,是林萬有於一九四九年以「影塑」技法彩繪而成,相當珍貴,但已風化嚴重。 廟方指出,林萬有出生於清宣統三年(一九一一年),十四歲時跟隨姑丈梅菁雲學藝,精通寺廟剪黏、交趾陶、影塑彩繪等技藝,畢生傳徒十餘人;弟子林洸沂獲文化部「葉王交趾陶保存技術」保存者,作品由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永久典藏。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11-05T17:12:39

Keyword_Subject_1

藝術與人文

「林萬有司「添華晉爵」影塑作品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223
Id: 301223
Title: 不盡長江滾滾來—中國新詩選注
Description: 本書選注、賞析了二十至六十年代的中國當代新詩,共二十三家、六十六首,在續以七、八十年代詩人十五家作品,試著呈現出中國新詩的發展軌跡,編者亦以「不進長江滾滾來」做導言。首尾各立「新詩導論」及「新詩習作研

MOC_Id: Culture_Object628187
Id: 628187
Title: 小男孩乘坐摩托車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小男孩乘坐摩托車照片,由馬祖新村社區94號住戶姜延庚先生所提供,姜延庚先生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曾任於社區副理事長與社區福利社共同創辦人,曾經手舉辦社區大小事務,擔任副理事長期間推動社區多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088
Id: 594088
Title: 馬祖新村-過去的50號住宅前院
Description: 此照片是50號住宅前院照片,由馬祖新村社區50號住戶黃克銘及黃克群先生所提供,黃氏兄弟為黃家第二代。 照片中可見,此時的紅磚牆已經是成人肩膀的高度,入口安裝上木製柵門,圍牆周遭則多了一些植物增添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448
Id: 514448
Title: 鳥集鱗萃
Description: 2016年社區日曆計包含:五結鄉大眾、五結;冬山鄉武淵、東城、梅花、順安;三星鄉人和;蘇澳鎮蘇西、長安;宜蘭市泰山;大同鄉復興以及壯圍鄉美福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梅花社區的日曆。本篇07月17

MOC_Id: Culture_Event637665
Id: 637665
Title: 鳳儀書院藝術塑像裝置定位
Description: 照片為2014年(民國103年)鳳儀書院整修後的開幕前,工作人員正在將完成的藝術塑像裝置做定位擺設。 鳳儀書院的藝術塑像裝置由正修科技大學的吳守哲主任與張錦郎老師團隊負責製作,塑像裝置完成後要送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945
Id: 285945
Title: 出牆
Description: 在現實生活中,已知的世界是一道權威的牆,害怕受傷的心有一道防備的牆,偏見與狹隘更築起一道歧視的牆,在牆內是習慣、安全、不受威脅,但那牆外的景色又是如何呢?〈出牆〉這件作品中運用直立的矩型象徵這些無形之

MOC_Id: Culture_Object266426
Id: 266426
Title: 劉沛故居作品
Description: 此為劉沛於民國六十年之作,繪有老人與童子,上方另有文字。此為劉沛於人物畫中常使用的技法之一,使用墨線勾勒框線,再以淡墨暈染呈現畫面中不同的深淺。上方文字「如何頻洗耳 緣慕許由來」,為取自許由洗耳的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468
Id: 514468
Title: 台灣水泥廠
Description: 2002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中正、民負;蘇澳鎮白米;三星鄉天送埤;羅東鎮羅東;礁溪鄉三民;頭城鎮龜山島;冬山鄉珍珠;員山鄉阿蘭城;大同鄉崙埤;五結鄉大二結;以及南澳鄉碧候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891
Id: 285891
Title: 風向
Description: 〈風向〉這件作品是由四個風向袋如旗幡般在空中律動,由大至小向上排列而成。風向是古人最早認識自然的方法之一,能提供人類以最快速的方式得知瞬息萬變的大自然密符碼。機場裡的風向袋,是一種測量風向的工具。當風

MOC_Id: Culture_Place595814
Id: 595814
Title: 出牆
Description: 在現實生活中,已知的世界是一道權威的牆,害怕受傷的心有一道防備的牆,偏見與狹隘更築起一道歧視的牆,在牆內是習慣、安全、不受威脅,但那牆外的景色又是如何呢?〈出牆〉這件作品中運用直立的矩型象徵這些無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935
Id: 285935
Title: 轉變
Description: 作品〈轉變〉是三件組合而成的石雕作品,長97.5cm,寬97.5cm,高292.5cm,分別描繪人的臉部中右邊眼睛、鼻子、嘴巴的組件,並可以隨意組合成不同排列,不論是垂直的、水平的、有秩序的或沒有秩序

MOC_Id: Culture_People286514
Id: 286514
Title: 潘明雄
Description: 潘明雄擅長薩克斯風演奏。花蓮縣政府為鼓勵街頭藝文活動多元發展,培養民眾參與藝術活動之習慣及豐富本縣公共空間人文風貌,縣內免費開放40處戶外廣場,包括花蓮鐵道文化園區、東大門夜市、石藝大街、陽光電城及太

MOC_Id: Culture_Place233868
Id: 233868
Title: 邱玉蘭民國84年的紙藝作品——公雞
Description: 經過日本時代的空襲逃難,又經歷國民政府時代的玉蘭說,人生的態度是努力才有飯吃,懶惰就沒有飯吃。有賺錢的時候就要存起來,存一點人家說的棺材本,不要買棺材都買不起。所以玉蘭中年開始學習紙藝,無師自通地自己

MOC_Id: Culture_Object559976
Id: 559976
Title: 馬祖新村-社區婦女插花教室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馬祖新村婦女在活動中心插畫班的上課情形,由馬祖新村社區36號住戶黃秀恩女士所提供,黃秀恩女士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為前馬祖社區理事會成員,熟知村內公共事務。 黃女士那時擔任婦功隊隊長,負

MOC_Id: Culture_Event560593
Id: 560593
Title: 走訪大崎-從未消失影像資料庫應用工作坊/重返
Description: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所舉辦的「不教你/妳拍片」夏令營已經來到第八屆,每屆擇定不同的主題面相,而2020年則是以「回看、發想、重返、首映、視聽檔案的收集保存與近用」作為主軸,以大崎做為田野領域,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506
Id: 514506
Title: 金岳人的後花園─金岳瀑布
Description: 2011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南門、延平、黎明、孝廉;蘇澳鎮後湖;壯圍鄉過嶺;冬山鄉八寶、清溝、香和;南澳鄉金岳;員山鄉頭分以及羅東鎮南豪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金岳社區的日曆。本篇07月14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288
Id: 594288
Title: 馬祖新村的婦女姐妹們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馬祖新村的婦女姐妹們合照,為馬祖新村社區72號住戶何朱靄蘭女士所提供,何朱靄蘭女士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 照片中可見馬祖新村婦女手拉著手合照,雖然不是親姊妹,但婦女們彼此扶持、關心,情同

MOC_Id: Culture_Event224735
Id: 224735
Title: 2019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中佐藤聰的作品「雪霧波紋花入」
Description: 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中,展出日籍玻璃藝術創作家佐藤聰之作品「雪霧波紋花入」。 本項作品使用玻璃為質材,吹製而成,成品長×寬×高為9 ×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168
Id: 514168
Title: 登瀛書院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進士社區的日曆。本篇9月5日的主題是「

MOC_Id: Culture_Place293290
Id: 293290
Title: 西嶼鄉池東村黃格(1881-1952)與長青奉茶棚(二)
Description: 昭和3年(1928)11月榮獲台灣總督府善行者表彰,稱其奮發向上、貧民救濟、造橋鋪路,善行不勝枚舉。小池角黃姓宗祠於大正年間改建,<紫雲衍派紀念碑>記載黃氏宗祠自大正3年(1914)重修,大正9年(1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078
Id: 301078
Title: 無醫村手記
Description: 無醫村,是指沒有醫療資源的偏鄉村子。在臺灣,尤其花東地區,醫療資源尤其缺乏。在衛生所的義診或是救急的藥品,是居民們除了傳統部落流傳的民除療法外唯一的資源,生了病不是多痛幾日,便是痛不了幾日,缺乏資療資

MOC_Id: Culture_Object601199
Id: 601199
Title: 曙國民學校合同運動會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6月15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花蓮港市曙國民學校(即花蓮市明禮國小美崙分校,二戰後與花蓮市明恥國小合併)在17日始政紀念日與米崙區居民辦理合同運動大會,

MOC_Id: Culture_Event560513
Id: 560513
Title: 走訪大崎-從未消失影像資料庫應用工作坊/回看
Description: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南藝大)音像紀錄所舉辦的「不教你/妳拍片」夏令營已經來到第八屆,每屆擇定不同的主題面相,而2020年則是以「回看、發想、重返、首映、視聽檔案的收集保存與近用」作為主軸,以大崎做為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302
Id: 594302
Title: 弼亮乙種獎章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弼亮乙種獎章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55號住戶文鵬先生所提供,文鵬先生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也是知名的反共義士,現與家人居住於陸光五村。 照片中的弼亮乙種獎章呈圓形,藍黃相間的邊框內有八卦圖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275
Id: 301275
Title: 一首詩的完成
Description: 《一首詩的完成》此書為楊牧對詩的理念思考之整體展現,採書信體,原題「給青年詩人的信」,共十八篇,論詩的定義和方法,分析詩的形式和內容,指出意象、色彩、音樂的藝術要求,並廣泛探討詩人和現實社會,乃至於歷

MOC_Id: Culture_Place595459
Id: 595459
Title: 大福神
Description: 〈大福神〉日文作「Daifukujin」,作者原田哲男(Tetsuo Harada)最初的構想是傳達白大理石的悅目性、豐富的思想、充沛的心靈及人們情感的富足、包容、寬縱、慷慨、沉思,原田哲男希望石

MOC_Id: Culture_Object659697
Id: 659697
Title: 趙令級_雜耍
Description: 為了迎接2018年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臺中市政府舉辦了一系列與花相關的2016臺中花都藝術季,以「跨域、翻新」為主軸,從10月14日開始,持續到12月31日結束,結合大臺中山海屯各區的文化中心、圖

MOC_Id: Culture_Object560028
Id: 560028
Title: 馬祖新村-社區住宅舊式門牌49韓寓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馬祖新村社區住宅舊式門牌照片,是由馬祖新村社區49號住戶韓麟將軍所提供,韓麟先生為前國軍少將。照片中是韓麟將軍與父親韓老太爺在自家門口合照之影像。 現今的住宅門牌有固定的樣式,但在早期的

MOC_Id: Culture_Object300443
Id: 300443
Title: 武將交戰圖
Description: 此件為何金龍於1928年之剪黏作品,為金唐殿正殿屋頂兩座武打交戰圖之一,雖在戶外但基本保存完整,是金唐殿剪黏作品中的一大代表。其中包含何金龍最為擅長的兩項剪黏技術,「摃槌」與「甲毛」,意即將磁片剪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066
Id: 506066
Title: 玉里第一公學校
Description: 玉里第一公學校位在日治時期玉里庄中央小川旁,創立於大正9年(1920)4月1日,原名為玉里公學校,大正11年(1922)改名為「玉里第一公學校」。第一公學校內包含有玉里第一青年團、玉里國語講習所等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人民申請提供政府資訊案件統計

每年更新,19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2:22

文化部

典藏目錄-昆蟲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9:35

文化部

行政院文化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23

汪孟哲 小姐 | (02)8512-6792 | 2021-04-07 17:05:23

文化部

競賽活動

每1日更新,40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43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委員名單

每年更新,19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38

文化部

蒙藏最新出版品一覽表

每年更新,23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16 16:05:50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24

林楷衛 先生 | 02-85126632 | 2023-07-26 17:35:29

文化部

典藏目錄-化石類

每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1:50

文化部

典藏目錄-鳥類

每1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41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會議

每半年更新,26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6 18:14:16

文化部

西藏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24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18-08-16 16:12:45

文化部

典藏目錄-武器防禦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14

文化部

典藏目錄-雕塑類

每年更新,2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5:42

文化部

典藏目錄-石材類

每1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1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舞蹈

每周更新,32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4:40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內部訓練出席人數性別統計

不更新更新,16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3:41

文化部

典藏目錄-貝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03

文化部

典藏目錄-飲食用具類

每1年更新,2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46

文化部

典藏目錄-音樂資料類

每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37

文化部

典藏目錄-版畫類

每1年更新,3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8:28

文化部

舞蹈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78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21

文化部

實體書店

每1年更新,166

陳怡君 小姐 | 02-85126472 | 2023-07-27 17:37:20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大事記

不更新更新,21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1:27:09

文化部

輔導蒙藏族人口地域分布性別統計表

每6月更新,15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56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特別收入基金

每1年更新,22

蘇建龍 先生 | 02-85126631 | 2023-07-27 16:04:34

文化部

典藏目錄-膠彩畫類

每年更新,3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47

文化部

典藏目錄-陶藝類

每1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3:31

文化部

蒙古統計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3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43

文化部

文化事務財團法人名錄

每1年更新,24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4:28

文化部

蒙古檢察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8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18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