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陳列館建築物系列之2生物、生態與環境@#@空間、地域與遷徙
「林業陳列館建築物系列之2生物、生態與環境@#@空間、地域與遷徙」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39:45。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670592 , 欄位Id的內容是670592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林業陳列館建築物系列之2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此為方形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應為建築物的樑;背面有黑筆書寫文字「大殿正梁上角」、「5」。原相本中,本照片附近放置寫有陳列館修建前字樣的紙袋(林業試驗所藏品編號001782.C.000.000),根據紙袋上的文字資訊推測,照片應攝於林業陳列館修建前。
林業陳列館原址位於台北植物園內欽差行臺(原誤認為清朝布政司衙署)舊址,其建築屬清代閩南式官署樣式,為、臺灣現存清代建築中,跨距最大、棟架最高的木結構建築之一。日治時期曾作為日本林業部熱帶標本陳列室;臺灣光復後,林業試驗所於1945年(民國34年)11月1日成立,將其收回管理,因欠缺經費難以作古蹟維修,略事修整後,暫供作員工宿舍。該廳舍佔地約400坪,因臺灣氣候濕熱,木造樑柱多以蛀蝕破損,由本物件可見其建築內部棟架面結構。1963年(民國52年)經大規模整修,於1965年3月20日(民國54年)成立林業陳列館,1985年(民國74年)其建物經內政部指定為國家二級古蹟而關閉。
原先位於欽差行臺現址的林業陳列館關閉後,臺灣省政府鑒於森林為臺灣重要自然資源之一,為加強林業知識及觀念之宣導,遂於1992年(民國81年)指撥專款,由林業試驗所籌建新館,經兩年之規劃與興建,於1994年(民國83年)元月完工。展示內容為林業綜合介紹、試驗研究成果等豐富內容。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70592&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DAA4ADA9-DFDF-4C00-BED6-304D09460BA7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3-05-31T11:36:57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生物、生態與環境@#@空間、地域與遷徙 。
MOC_Id
Culture_Object670592
Id
670592
Title
林業陳列館建築物系列之2
Description
此為方形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應為建築物的樑;背面有黑筆書寫文字「大殿正梁上角」、「5」。原相本中,本照片附近放置寫有陳列館修建前字樣的紙袋(林業試驗所藏品編號001782.C.000.000),根據紙袋上的文字資訊推測,照片應攝於林業陳列館修建前。 林業陳列館原址位於台北植物園內欽差行臺(原誤認為清朝布政司衙署)舊址,其建築屬清代閩南式官署樣式,為、臺灣現存清代建築中,跨距最大、棟架最高的木結構建築之一。日治時期曾作為日本林業部熱帶標本陳列室;臺灣光復後,林業試驗所於1945年(民國34年)11月1日成立,將其收回管理,因欠缺經費難以作古蹟維修,略事修整後,暫供作員工宿舍。該廳舍佔地約400坪,因臺灣氣候濕熱,木造樑柱多以蛀蝕破損,由本物件可見其建築內部棟架面結構。1963年(民國52年)經大規模整修,於1965年3月20日(民國54年)成立林業陳列館,1985年(民國74年)其建物經內政部指定為國家二級古蹟而關閉。 原先位於欽差行臺現址的林業陳列館關閉後,臺灣省政府鑒於森林為臺灣重要自然資源之一,為加強林業知識及觀念之宣導,遂於1992年(民國81年)指撥專款,由林業試驗所籌建新館,經兩年之規劃與興建,於1994年(民國83年)元月完工。展示內容為林業綜合介紹、試驗研究成果等豐富內容。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PDM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3-05-31T11:36:57
Keyword_Subject_1
生物、生態與環境@#@空間、地域與遷徙
「林業陳列館建築物系列之2生物、生態與環境@#@空間、地域與遷徙」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的其他資料
利稻部落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619359
Id:
619359
Title:
利稻部落
Description:
從南橫公路俯瞰利稻平台上的農田和房舍。利稻部落位於台東縣海端鄉利稻村,利稻溪與新武呂溪交會處的平坦台地。部落名稱來自於布農族語「Lito」,指此地眾多之野枇杷。民國時期改稱利稻。昭和5年(1930
MOC_Id:
Culture_Object590334
Id:
590334
Title:
南部九碗社三条軍路森林入口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收錄於臺灣古寫真帖的老照片之一,因年代久遠,故較為模糊不易辨識,但右側有附上「南部九碗社三条軍路森林入口」之說明,推測為1896-1897年(明治29至30年)與花蓮港守備隊及新城事件相關
MOC_Id:
Culture_Place343883
Id:
343883
Title:
鹿谷鄉農會茶業文化館-茶藝教室
Description:
鹿谷鄉農會茶葉文化館二樓除展覽館展出歷代飲茶器具及相關介紹外,更有一間「茶藝教室」,室內常舉辦相關研習與農會套裝行程之茶藝教學推廣。圖中可見茶藝教室完整設置講台、講桌、投影設備、學員用桌椅、泡茶、
MOC_Id:
Culture_Place161911
Id:
161911
Title:
六龜里第一座山頂
Description:
六龜里至枋寮的路徑,雖湯姆生在旅行紀錄中僅於文末的段落行間,將其經歷概述濃縮在有限的篇幅中。因此缺乏詳細的里程數,透過湯姆生影像的比對與“Notes of a Journey in Souther
MOC_Id:
Culture_Place596029
Id:
596029
Title:
露埔部落/Lupo
Description:
露埔部落位於富南村內,部落族群以阿美族為主。富南村位於鄉境南區,東與豐南、永豐村交界,西以秀姑巒溪與學田村分界,南與臺東縣池上鄉大坡、慶豐村接壤,全村面積8.7平方公里,海拔300公尺以下平地約佔
MOC_Id:
Culture_Object677291
Id:
677291
Title:
桃園市大溪區勝利新城
Description:
勝利新城原為勝利新村,民國46年金門防衛司令部著手眷屬後送計畫,委由當時的陸軍第一軍團(現今陸軍第六軍團前身)工兵部協助興建眷舍。民國47年發生「金門八二三炮戰」,為紀念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將當時
MOC_Id:
Culture_Object299984
Id:
299984
Title:
陽明山中山樓
Description:
中山樓係1965年(民國54年)政府為紀念國父百年誕辰暨復興中華文化所興建的,亦為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期間所興建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中山樓係政府舉辦國宴、召開重要會議及接待國內外貴賓的重要場所,樓內的
MOC_Id:
Culture_Object512309
Id:
512309
Title:
饅頭山西方高地鋸齒稜線步兵突進
Description:
1914年(大正3年)5月下旬,第五任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對太魯閣族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在為期三個月的討伐中,日方動員的軍警及後勤人員總數超過二萬人,以絕對優勢的軍力對僅約2000名戰士的太魯閣各
MOC_Id:
Culture_Object295726
Id:
295726
Title:
牯嶺街高等官舍群(牯嶺街60巷6號)
Description:
本地區之日式宿舍之發展,主要以1901年(明治34年)公佈之「臺北城外南方市區計劃」為起始,屬於為開發新街區而規劃之計劃。日據初期為適應日本本土渡臺之內地人住宅之需,包含統治機關之公務員、眷屬及商
MOC_Id:
Culture_Place333341
Id:
333341
Title:
「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保存兩張臺灣茶葉在日本促銷用明信片
Description:
照片為「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收集日本促銷臺灣茶葉使用的其中兩張明信片。本照片所示的兩張明信片,左側明信片以採茶與開花中的茶樹為背景,茶園風光照片為前景;右側明信片背景是人物手端茶具,前景為茶園,
北竿37據點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153420
Id:
153420
Title:
北竿37據點
Description:
北竿37據點位於連江縣北竿鄉坂里村海岸左岸,2019年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調查時,有一塊繪製中華民國全圖的還我河山石碑,經由交通部觀光局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整修後,已開放參觀。
1997年開
永安陂(張厝圳)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224559
Id:
224559
Title:
永安陂(張厝圳)
Description:
一府二鹿三新莊,訴說著台灣的開發順序與脈絡,泉州府晉江縣人。開臺祖張士箱於1702年 左右來臺,寄籍鳳山縣,四子張方大,先以「張廣惠」為墾號名,後用「張必榮」號開墾了中部地區,1751年與同在彰化開墾
丹路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619331
Id:
619331
Title:
丹路
Description:
丹路部落位於楓港溪左岸,女仍山西南山腰,海拔120公尺至240公尺處,為陡斜坡地,上丹路聚落主要是由獅子鄉與牡丹鄉交界地遷徙而來。丹路即原牡丹路社,位在楓港溪南岸的南迴公路旁,即牡丹路山西北方山麓
MOC_Id:
Culture_Place595724
Id:
595724
Title:
長橋部落/Tangahang
Description:
Tangahang部落,漢語稱做長橋部落,位於花蓮縣鳳林鎮長橋里。部落中共53戶,總人口數145人,原住民人口61人,佔總人口百分比42%,非原住民人口數84人,佔總人口數百分比58%。各族於總人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548
Id:
506548
Title:
沙沙拉比(sasarabi)駐在所
Description:
道路行經托馬斯後,即跨越大崩壁上方的稜線,並進入到支流米亞桑溪的右岸山腰,而在這地理交界點的駐在所,即為沙沙拉比駐在所。該駐在所建於大正11年(1922),除了有填補托馬斯到米亞桑之間警力空隙的目
MOC_Id:
Culture_Place141880
Id:
141880
Title:
開元堂中西藥房
Description:
本戶為豐田地區著名的中西藥房,過去碧蓮寺在健保於民國84年開始前,曾有藥籤,許多居民會在寺中求藥籤,帶著要遷來到此間藥房抓藥。
本資料為基於2008 年進行之客家文物普查時之訪查,當時訪查著重於
加灣考古遺址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587813
Id:
587813
Title:
加灣考古遺址
Description:
加灣考古遺址位於新城鄉康樂村廣山聚落北側約1.2公里,臺九線192公里段東側,廢棄的新城糖廠往北延伸至南三棧以南,東西約介於臺九線與縣道193線之間的狹長沙丘;另外於新城舊糖廠周遭發現地表上有較多
MOC_Id:
Culture_Place293240
Id:
293240
Title:
寧靜樸實:員貝嶼(七)
Description:
員貝的寺廟龍興宮主祀哪吒太子,現存最早匾額為光緒癸未年(1883)「德配昊天」,係開基總董王媽涼敬獻。光緒甲申年(1884)澎湖通判鄭膺杰亦贈匾:「風希懷葛」以茲紀念。現今改建後廟內楹聯為員貝文學博士
南華風情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Object567748
Id:
567748
Title:
南華風情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民國58年(1969)的南華火車站(現名為干城火車站)。日治時期稱作初音停車場,戰後初期改名為初英,民國50年(1961)改名為南華車站,民國78年(1989)配合行政區位再改名為干城車站
MOC_Id:
Culture_Object295499
Id:
295499
Title:
迪化街1段17號及南京西路233巷16號店屋/南京西路233巷16號店屋
Description:
南京西路233巷16號店屋為甬商(寧波商幫)代表之一翁明昌在臺灣發跡前營業地點,見證臺灣光復後的布業發展。建物產權為蘆洲李氏族人所有,自1919年(大正8年)始為該族人在大稻埕建立之據點。第一進(
水璉Ⅲ考古遺址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587866
Id:
587866
Title:
水璉Ⅲ考古遺址
Description:
水璉Ⅲ考古遺址位於壽豐鄉水璉村水璉聚落南側,臺11線公路24公里處中油加油站東側,為水璉北坑溪與南坑溪匯流處西側的平原農田區,臺11線拓寬時切到遺址西側邊緣。遺址的地表為水稻田,除農耕外保存狀況尚
大漢檢查哨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325255
Id:
325255
Title:
大漢檢查哨
Description:
影像為大漢林道6公里處檢查哨所在位置,清代與日治時期的道路於此處交會,清代三條崙道路由大响庄、石頭營經歸化門上至稜線;日治時期的浸水營道路由新開經崁頭營上至稜線。大漢檢查為大漢林道6公里處的大漢檢
格勒亞賀社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618847
Id:
618847
Title:
格勒亞賀社
Description:
格勒亞賀社住家遺址,海拔約988公尺,格勒賀社始祖為 Mibei Nogan,廖守臣紀錄本社原與金洋、庫巴博兩社大約同時遷來南澳,最初居 habun sublus,其後再遷居於此。定居後原本被馬巴
荖濃溪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161909
Id:
161909
Title:
荖濃溪
Description:
荖濃溪河流長137公里,集水面積約2,038平方公里,為高屏溪中最大的支流,源頭為玉山東峰及秀姑巒山,與楠梓仙溪(今旗山溪)於里港一帶匯流,為高屏溪。荖濃溪沿岸多為河谷地形,流經荖濃一帶則為河階地
MOC_Id:
Culture_Place153539
Id:
153539
Title:
莒光30據點(30哨、忠孝堡)
Description:
莒光30據點位於連江縣莒光鄉西莒島,又稱30哨、忠孝堡,2010年由成功大學主持之《連江縣世界文化遺產推動第二年計畫》調查時,發現或因久未使用,坑道遺棄崩塌,目前尚未有相關調查紀錄。
30據點外
南烏石鼻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618578
Id:
618578
Title:
南烏石鼻
Description:
影像中台11線貫穿了東海岸的聚落,最近處的小聚落為南烏石鼻,中間是北烏石鼻,最遠處為寧埔、光榮等地。南烏石鼻位於台東縣長濱鄉寧埔村,是烏石鼻岬角北側的一個小灣澳,背山面海,與北烏石鼻對稱而名「南烏
MOC_Id:
Culture_Event668147
Id:
668147
Title:
軍眷用水優待申請書
Description:
此份文件為軍眷用水優待申請書,為1974年(民國63年)所填寫,受理人為朱有福,祖籍江蘇江都,與妻子王式育有子女4人軍人補給證字號為321783,從背面可以得知軍眷水費優待為五折。
以前有民間互
MOC_Id:
Culture_Place595958
Id:
595958
Title:
復興部落/Palinkaan
Description:
Palinkaan部落,漢語稱做復興部落,位於花蓮縣新城鄉北埔村。部落中共有543戶,總人口數1537人,原住民人口數480人,佔總人口數的31%。原住民族比例分別為阿美族17%、太魯閣族8%、布
MOC_Id:
Culture_Place325425
Id:
325425
Title:
大分山區的布農家屋
Description:
大分在清代與日治初期均寫為「打訓」,語源來自於布農語的Dahun,水蒸氣之意。因拉庫拉庫溪底有溫泉露頭冒出蒸氣而得名,當地郡社群稱大分為Mongnavan,為平臺之意。本區域為郡社群東遷第一個據點
浸水營駐在所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325202
Id:
325202
Title:
浸水營駐在所
Description:
浸水營一詞,最早出自於鳳山縣廩生盧德嘉的《鳳山縣采訪冊》,該書原為官方修地方志而編纂,完成於清光緒20年(1894),據楊南郡研究,此地終年雲霧深鎖,年雨量高達5200m,又因地勢平緩易積水,為浸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蒙藏重要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23蕭永源 先生 | 02-2356-6462 | 2021-04-07 17:04:46
文化部文化新聞稿
每月更新,25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0:04
文化部典藏目錄-南洋類
每1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19
文化部地方文化館
每周更新,43李姿儀 小姐 | 02-23434184 | 2021-06-07 23:03:18
文化部藝術村
不定期更新更新,2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54:16
文化部
典藏目錄-武器防禦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14
文化部輔導蒙藏族人口地域分布性別統計表
每6月更新,15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56
文化部俄羅斯聯邦蒙裔共和國醫生來台培訓統計表
每1年更新,25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3:05
文化部綜藝活動
每1日更新,29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3:19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59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10
文化部
文化部我國國產與進口影片核定准演部數統計
每年更新,26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典藏目錄-紙材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6:00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作業基金
每6月更新,18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26 12:11:09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社會與政治類
每日更新,228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36
文化部蒙藏課程辦理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3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1-06-29 12:25:19
文化部
蒙藏培訓援外志工統計表
每1年更新,18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46
文化部典藏目錄-爬蟲類
每1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55
文化部典藏目錄-膠彩畫類
每年更新,3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47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與地方考試文化行政類錄取人數統計
每年更新,25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8
文化部文化部獎補助-報名資訊
每1年更新,19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3-07-28 16:42:47
文化部
西藏統計資料
每6月更新,24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9:01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設計
每周更新,29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54:49
文化部文化事務財團法人名錄
每1年更新,24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4:28
文化部查詢單一文化設施詳細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09
文化部典藏目錄-宗教禮俗類
每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4:06
文化部
街頭藝人資訊
每1年更新,720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2:42
文化部蒙藏籍學生蒙藏語文班上課人數統計表
每6月更新,26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7:19
文化部文化部駐外單位藝文活動辦理統計
每1年更新,15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3:04
文化部文化部單位決算
每1年更新,20吳 小姐 | (02)8512-6611 | 2023-07-19 20:58:32
文化部藏族節慶簡表
每1年更新,26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0:54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