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嶼彈藥本庫
「西嶼彈藥本庫」於資料集「文資局古蹟」由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劉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4-22177596,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4 14:40:43。 欄位caseId的內容是20101123000001 , 欄位caseName的內容是西嶼彈藥本庫 , 欄位assetsClassifyCode的內容是1.1.3 , 欄位assetsClassifyName的內容是縣(市)定古蹟 , , 欄位pastHistory的內容是彈藥庫(Ammunition storage, Ammunition depot, Ammo depot)是儲存和供應彈藥的場所,也是火砲時期的產物。在清領時期多稱藥彈總庫、子藥庫或火藥庫。彈藥庫依儲存的內容可分為一般彈藥庫和專用彈藥庫。一般彈藥庫是指儲存各軍種通用彈藥的庫房;專用彈藥庫則指為特殊用途而設的庫房。依戰爭的需要彈藥庫可分為野戰彈藥庫及永久彈藥庫。野戰彈藥庫是因應戰事需要所設的臨時或半永久性庫房;永久彈藥庫或稱基地彈藥庫、要塞彈藥庫,是為供應一定地區或一個要塞所設的永久性設施。依供應範圍的大小彈藥庫又可分彈藥本庫、彈藥支庫、砲側庫等。彈藥本庫通常用來儲存一個要塞所需的彈藥;彈藥支庫以供應一個砲臺的彈藥為主;砲側庫則指儲存一至二門火砲的彈藥的庫房。
隨著軍事科技的發達與兵器的不斷改進,火藥及彈丸的形式也因作戰、演習、儲備與供應的需要,而有類別上的差異。不同類別的火藥及彈丸,更因性能及環境條件的要求,而使儲存空間產生很大的變化。
譬如日治明治時期的日本,建築還停留在磚造及木造的階段時,彈藥庫建築為了防火,外牆多用磚砌;為了防潮,內壁加設木骨牆,地面採用高架地板;屋面用土居瓦茸;為了防雷擊,屋頂加裝避雷針;為了防爆炸而波及其他設施,彈藥庫外以土垣壘成避彈坡,成為土窟式清涼彈藥庫的雛形。
因應防禦設備的需要,有些較小的彈藥庫也會採用洞窟式,如常見的要塞堡壘砲臺的彈藥支庫或砲側庫。飛行機出現在戰場以後,土窟式彈藥庫因目標明顯,易遭敵機發覺而轟炸,於是將彈藥庫轉入壕洞或洞窟之中,形成另一種隱蔽式的洞窟彈藥庫。
換言之,不同時期、不同戰爭型態、不同的使用目的、不同的儲存內容,彈藥庫的形式都會產生極大的改變。以下將就日治時期的澎湖為例,剖析澎湖彈藥庫的形成與發展。
澎湖彈藥庫的歷史-
清光緒9 (1883)年,澎湖通判李嘉棠奉文華殿大學士李鴻章之命,在西嶼內、外塹建造海岸防禦砲臺。但因備砲不及,未能在清法戰役中奏效。清法和議後,劉銘傳深感澎湖群島特立孤懸,不僅左右閩臺,也是南北洋的緊要關鍵,必須「扼紮勁旅,內泊兵輪,外築砲臺,才能固守」。於是在光緒11 (1885)年7 月派曾守吳淞海口砲臺的記名提督吳宏洛勘察澎湖的水陸形勢,並於光緒13 (1887)年初興工建造金龜頭、拱北、西嶼西、西嶼東及其後建造的東城等砲臺,並安置英國製阿姆斯脫朗後膛大砲。
各砲臺內除設有「藥彈總庫」、「大小藥庫」以為補給之外,更於金龜頭砲臺後方百丈(約275 公尺)外設「大火藥庫」一所,成為澎湖群島有新式彈藥庫的開端。大火藥庫的位置大約在今澎湖防衛指揮部莒光營區內。所以說是新式,是因為遠在同治13 (1874)年副將吳奇勳所建的新城砲臺內便有其後在光緒3 (1877)年重修的火藥庫,仍屬於中式前膛砲的傳統形式 (註03)。
日本領臺後,在臺灣成立澎湖島要塞砲兵大隊及基隆要塞砲兵大隊,並將澎湖島及基隆兩地劃為要塞地帶。根據《澎湖島要塞防禦要領書》所規劃的各砲臺,於明治33 (1900)年起工,至明治41 (1908)年3 月31 日全數完工,總計8 年間共完成堡壘、砲臺及框舍15 座,配備火砲52 門。除各砲臺均設有彈藥支庫及砲側庫外,更擇交通便捷、地點隱密之處,設置能儲備大量彈丸及火藥以供隨時支應各砲臺,發揮制敵效果的彈藥本庫(含火藥庫)。
根據日治時期〈澎湖島要塞補助建設物履歷〉的記載,澎湖島要塞計有:紅木埕彈藥本庫、大山彈藥本庫及大山臨時火藥庫、雞舞塢彈丸本庫、西嶼彈藥本庫等彈藥庫。
, , 欄位registerReason的內容是地下洞窟式彈藥本庫與清涼彈藥本庫皆為台灣罕見之日治初期軍事建築,有濃厚的實驗性質,均為澎湖軍事文化設施之重要一部份,建築史價值極高,見證日治時期營造技術特色,具稀少性、不易再現及建築史之意義,富再利用價值及潛力。 , 欄位lawsReference的內容是<<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4、6款 , 欄位govInstitutionName的內容是澎湖縣政府 ,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19.509178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3.569064 , 欄位govInstitution的內容是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 欄位govDept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科 , 欄位govDeptAddress的內容是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 , , , 欄位caseUrl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01123000001 , 欄位buildingFeatures的內容是1.「西嶼火藥本庫」建築主體為雙層牆體穹窿結構,先於山腹岩盤上,挖出一個圓拱形的山洞,用混凝土塊堆疊成外庫結構,在用鋼筋混凝土建造內庫空間,洞窟式彈藥庫,是為儲存無煙火藥而設計,「為滿足恆溫、恆濕的要求。
2.「清涼彈藥本庫」屬地上彈藥庫,外牆由石牆疊砌,內牆加做木板牆及防潮用高架木地板,屋架為鋼構桁架,屋瓦採用文化瓦(燻黑瓦),屋頂上裝避雷針,以防雷擊,彈藥庫採長方形平面(27m*8.2m),中央出入口,入口大門採弧拱石砌。 , 欄位inHouseFeatures的內容是1.「西嶼火藥本庫」內庫內側的牆面及天花板,都用80×175cm 的銅板橫向覆蓋,用銅釘密封固定,焊藥焊實,以達到完全氣密。鋼筋混凝土構造的地板上,鋪柏油油毛氈,上面再安鉛板,為了保護鉛板,其上再加鋪一層瀝青砂漿,以達到雙層防水層的效果。
2.「清涼彈藥本庫」室內內牆加做木板牆及防潮用高架木地板,高度約1m。 , 欄位buildingUsage的內容是西嶼牛心灣現存的洞窟式彈藥本庫及清涼彈藥本庫,日軍撤退後由國軍接收使用,民國100年1月由澎湖縣政府向軍方辦理撥用,現正開放參觀。 , 欄位buildingKeyMaintainItem的內容是落實古蹟管理維護事項。 , 欄位buildingActualState的內容是西嶼彈藥本庫(土窟及洞窟)現由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執行管理,現正開放參觀。 , 欄位wenSitename的內容是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 欄位wenSiteaddress的內容是https://www.phhcc.gov.tw/home.jsp?id=10150 , 欄位govDeptPhone的內容是06-9261141#134 , , , , , 欄位repImgId的內容是1426 。
caseId
20101123000001
caseName
西嶼彈藥本庫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assetsTypes
-
-
codeA99
-
name其他設施
-
other彈藥庫
-
pastHistory
彈藥庫(Ammunition storage, Ammunition depot, Ammo depot)是儲存和供應彈藥的場所,也是火砲時期的產物。在清領時期多稱藥彈總庫、子藥庫或火藥庫。彈藥庫依儲存的內容可分為一般彈藥庫和專用彈藥庫。一般彈藥庫是指儲存各軍種通用彈藥的庫房;專用彈藥庫則指為特殊用途而設的庫房。依戰爭的需要彈藥庫可分為野戰彈藥庫及永久彈藥庫。野戰彈藥庫是因應戰事需要所設的臨時或半永久性庫房;永久彈藥庫或稱基地彈藥庫、要塞彈藥庫,是為供應一定地區或一個要塞所設的永久性設施。依供應範圍的大小彈藥庫又可分彈藥本庫、彈藥支庫、砲側庫等。彈藥本庫通常用來儲存一個要塞所需的彈藥;彈藥支庫以供應一個砲臺的彈藥為主;砲側庫則指儲存一至二門火砲的彈藥的庫房。 隨著軍事科技的發達與兵器的不斷改進,火藥及彈丸的形式也因作戰、演習、儲備與供應的需要,而有類別上的差異。不同類別的火藥及彈丸,更因性能及環境條件的要求,而使儲存空間產生很大的變化。 譬如日治明治時期的日本,建築還停留在磚造及木造的階段時,彈藥庫建築為了防火,外牆多用磚砌;為了防潮,內壁加設木骨牆,地面採用高架地板;屋面用土居瓦茸;為了防雷擊,屋頂加裝避雷針;為了防爆炸而波及其他設施,彈藥庫外以土垣壘成避彈坡,成為土窟式清涼彈藥庫的雛形。 因應防禦設備的需要,有些較小的彈藥庫也會採用洞窟式,如常見的要塞堡壘砲臺的彈藥支庫或砲側庫。飛行機出現在戰場以後,土窟式彈藥庫因目標明顯,易遭敵機發覺而轟炸,於是將彈藥庫轉入壕洞或洞窟之中,形成另一種隱蔽式的洞窟彈藥庫。 換言之,不同時期、不同戰爭型態、不同的使用目的、不同的儲存內容,彈藥庫的形式都會產生極大的改變。以下將就日治時期的澎湖為例,剖析澎湖彈藥庫的形成與發展。 澎湖彈藥庫的歷史- 清光緒9 (1883)年,澎湖通判李嘉棠奉文華殿大學士李鴻章之命,在西嶼內、外塹建造海岸防禦砲臺。但因備砲不及,未能在清法戰役中奏效。清法和議後,劉銘傳深感澎湖群島特立孤懸,不僅左右閩臺,也是南北洋的緊要關鍵,必須「扼紮勁旅,內泊兵輪,外築砲臺,才能固守」。於是在光緒11 (1885)年7 月派曾守吳淞海口砲臺的記名提督吳宏洛勘察澎湖的水陸形勢,並於光緒13 (1887)年初興工建造金龜頭、拱北、西嶼西、西嶼東及其後建造的東城等砲臺,並安置英國製阿姆斯脫朗後膛大砲。 各砲臺內除設有「藥彈總庫」、「大小藥庫」以為補給之外,更於金龜頭砲臺後方百丈(約275 公尺)外設「大火藥庫」一所,成為澎湖群島有新式彈藥庫的開端。大火藥庫的位置大約在今澎湖防衛指揮部莒光營區內。所以說是新式,是因為遠在同治13 (1874)年副將吳奇勳所建的新城砲臺內便有其後在光緒3 (1877)年重修的火藥庫,仍屬於中式前膛砲的傳統形式 (註03)。 日本領臺後,在臺灣成立澎湖島要塞砲兵大隊及基隆要塞砲兵大隊,並將澎湖島及基隆兩地劃為要塞地帶。根據《澎湖島要塞防禦要領書》所規劃的各砲臺,於明治33 (1900)年起工,至明治41 (1908)年3 月31 日全數完工,總計8 年間共完成堡壘、砲臺及框舍15 座,配備火砲52 門。除各砲臺均設有彈藥支庫及砲側庫外,更擇交通便捷、地點隱密之處,設置能儲備大量彈丸及火藥以供隨時支應各砲臺,發揮制敵效果的彈藥本庫(含火藥庫)。 根據日治時期〈澎湖島要塞補助建設物履歷〉的記載,澎湖島要塞計有:紅木埕彈藥本庫、大山彈藥本庫及大山臨時火藥庫、雞舞塢彈丸本庫、西嶼彈藥本庫等彈藥庫。
judgeCriteria
-
0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
1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
2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
3具其他古蹟價值者
registerReason
地下洞窟式彈藥本庫與清涼彈藥本庫皆為台灣罕見之日治初期軍事建築,有濃厚的實驗性質,均為澎湖軍事文化設施之重要一部份,建築史價值極高,見證日治時期營造技術特色,具稀少性、不易再現及建築史之意義,富再利用價值及潛力。
lawsReference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4、6款
govInstitutionName
澎湖縣政府
addresses
-
-
itemNo1
-
cityName澎湖縣
-
distName西嶼鄉
-
address內垵三段127-1地號
-
longitude
119.509178
latitude
23.569064
govInstitution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govDeptName
文化資產科
govDeptAddress
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
representImage
-
extjpg
-
-
c
-
-
original
-
name嶼彈藥本庫1
caseOwnership
-
-
ownerType土地所有人
-
ownerName澎湖縣
-
buildingFeatures
1.「西嶼火藥本庫」建築主體為雙層牆體穹窿結構,先於山腹岩盤上,挖出一個圓拱形的山洞,用混凝土塊堆疊成外庫結構,在用鋼筋混凝土建造內庫空間,洞窟式彈藥庫,是為儲存無煙火藥而設計,「為滿足恆溫、恆濕的要求。 2.「清涼彈藥本庫」屬地上彈藥庫,外牆由石牆疊砌,內牆加做木板牆及防潮用高架木地板,屋架為鋼構桁架,屋瓦採用文化瓦(燻黑瓦),屋頂上裝避雷針,以防雷擊,彈藥庫採長方形平面(27m*8.2m),中央出入口,入口大門採弧拱石砌。
inHouseFeatures
1.「西嶼火藥本庫」內庫內側的牆面及天花板,都用80×175cm 的銅板橫向覆蓋,用銅釘密封固定,焊藥焊實,以達到完全氣密。鋼筋混凝土構造的地板上,鋪柏油油毛氈,上面再安鉛板,為了保護鉛板,其上再加鋪一層瀝青砂漿,以達到雙層防水層的效果。 2.「清涼彈藥本庫」室內內牆加做木板牆及防潮用高架木地板,高度約1m。
buildingUsage
西嶼牛心灣現存的洞窟式彈藥本庫及清涼彈藥本庫,日軍撤退後由國軍接收使用,民國100年1月由澎湖縣政府向軍方辦理撥用,現正開放參觀。
buildingKeyMaintainItem
落實古蹟管理維護事項。
buildingActualState
西嶼彈藥本庫(土窟及洞窟)現由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執行管理,現正開放參觀。
wenSitename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wenSiteaddress
govDeptPhone
06-9261141#134
announcementList
-
-
classification指定/登錄
-
officialDocNo府授文資字第0993700163號
-
registerDate2010-11-23 00:00:00.0
-
landlotList
-
-
itemNo1
-
cityName澎湖縣
-
distName西嶼鄉
-
landNo內垵三段
-
landSerialNo127-1
-
landownership公有
-
noncityLandUseType森林區
-
noncityLandUseTypeOther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
cadasters
-
0
repImgId
1426
「西嶼彈藥本庫」所屬的資料集:「文資局古蹟」的其他資料
鳳山縣舊城
caseId:
19850819000083
caseName:
鳳山縣舊城
assetsClassifyCode:
1.1.1
assetsClassifyName:
國定古蹟
桃園忠烈祠
caseId:
20110513000001
caseName:
桃園忠烈祠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全臺吳氏大宗祠
caseId:
19920402000001
caseName:
全臺吳氏大宗祠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玉里迪階陸橋殘蹟
caseId:
20130812000001
caseName:
玉里迪階陸橋殘蹟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武暖石板橋
caseId:
19990402000001
caseName:
武暖石板橋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重道崇文坊
caseId:
19851127000065
caseName:
重道崇文坊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新莊水道記碑
caseId:
20060913000001
caseName:
新莊水道記碑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獅球嶺砲台
caseId:
19850819000025
caseName:
獅球嶺砲台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鹿港三山國王廟
caseId:
19851127000025
caseName:
鹿港三山國王廟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彰化關帝廟
caseId:
19850819000064
caseName:
彰化關帝廟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新埔林氏家廟
caseId:
20060725000003
caseName:
新埔林氏家廟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瀰濃庄敬字亭
caseId:
19910524000002
caseName:
瀰濃庄敬字亭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臺北市政府舊廈(原建成小學校)
caseId:
19980504000010
caseName:
臺北市政府舊廈(原建成小學校)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旗後燈塔
caseId:
19851127000080
caseName:
旗後燈塔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枋橋建學碑
caseId:
19950422000001
caseName:
枋橋建學碑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番學堂遺構
caseId:
20180619000002
caseName:
番學堂遺構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原台南愛國婦人會館
caseId:
19980626000008
caseName:
原台南愛國婦人會館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殷海光故居
caseId:
20040209000001
caseName:
殷海光故居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板橋迪毅堂
caseId:
20131225000001
caseName:
板橋迪毅堂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大觀義學
caseId:
19850819000029
caseName:
大觀義學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鳳山縣舊城南門段城牆殘蹟
caseId:
20190129000001
caseName:
鳳山縣舊城南門段城牆殘蹟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安平蚵灰窯暨附屬建築
caseId:
20060807000001
caseName:
安平蚵灰窯暨附屬建築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新竹水道-取水口
caseId:
20110725000001
caseName:
新竹水道-取水口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開基武廟原正殿
caseId:
19851127000049
caseName:
開基武廟原正殿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北斗遠東戲院
caseId:
20150930000001
caseName:
北斗遠東戲院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笨港水仙宮
caseId:
19851127000041
caseName:
笨港水仙宮
assetsClassifyCode:
1.1.1
assetsClassifyName:
國定古蹟
吉安慶修院
caseId:
19970401000001
caseName:
吉安慶修院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林本源園邸
caseId:
19850819000028
caseName:
林本源園邸
assetsClassifyCode:
1.1.1
assetsClassifyName:
國定古蹟
臺北市政府舊廈(原建成小學校)
caseId:
19980504000010
caseName:
臺北市政府舊廈(原建成小學校)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竹崎車站
caseId:
20090304000001
caseName:
竹崎車站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人才培訓手冊
不定期更新更新,13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2:27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資局傳統工藝
每日更新,22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5-10 10:43:19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資局遺址
不定期更新更新,15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2:05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資局紀念建築
每日更新,9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5-10 10:40:04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資局口述傳統
每日更新,8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0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傳統知識與實踐
不定期更新更新,7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6:27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資局歷史建築
不定期更新更新,68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1:28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局單位預算
不定期更新更新,9朱 小姐 | 04-22176312 | 2023-07-24 14:43:15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資局決算及會計相關報表
每年更新,6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28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資局傳統表演藝術
不定期更新更新,52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3:33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民俗
不定期更新更新,9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5:4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資局史蹟
不定期更新更新,8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4:31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館藏圖書目錄
每年更新,7廖小姐 | 0422295848#322 | 2021-04-07 16:58:26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資局古蹟
不定期更新更新,9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0:43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局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資料
不更新更新,13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29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會計月報
不定期更新更新,6林君妍 小姐 | 04-22176319 | 2023-07-04 20:23:10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資局聚落
不定期更新更新,7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1:46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資局接受及支付補助金
每年更新,4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05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資局古物
不定期更新更新,14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4:56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資局文化景觀
不定期更新,5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0-06-08 14:53:4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