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香妹人物與團體@#@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
「蘇香妹人物與團體@#@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47:4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People283214 , 欄位Id的內容是283214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蘇香妹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採訪日期:2009年
受訪者:蘇香妹
採訪者:高敏瑛、呂月丹
採訪地點:受訪者自宅
蘇香妹出生於新竹,後遷徙至東部,最後因為婚嫁定居至豐田。從遷徙的過程與經歷可以看見新竹的生活、花蓮光復鄰近的蔗糖業,以及豐田早期的生活樣貌。
新竹州,竹南郡,三灣庄:西元1925年(日大正14年)~
家中排行第二的蘇香妹出生在新竹州竹南郡三灣庄,在她記憶中是一個很多人家在燒磚窯的地方。蘇香妹3、4歲的時候,因為家裡做農很窮,所以被賣給一位姓林的人家當養女。這戶姓林的人家之所以想要收養女,是因為自己生的第一胎小孩死亡,於是就想跟別人分一個小孩來,那時候民間普遍相信這樣可以招來其他的弟妹。然而某一天,親生父親去林家看她,發現養父母並不疼愛她,看了相當心疼,於是又把她給揹回家自己養了。蘇香妹的家裡除了她自己以外,還有3個姐妹,1個弟弟。家中講海陸腔,後來由於遷徙、融合,聽著聽著也會說四縣腔了。
花蓮港廳,鳳林郡,瑞穗庄虎頭山~富源~大富:~西元1956年(民國45年)
在光復前,蘇香妹跟著家人帶著簡單的行李離開了苗栗,從三灣庄用走的,走到花蓮港廳鳳林郡瑞穗庄的虎頭山,在那裡做大剖做了一段時間。回想起來,當年為何要到花蓮發展,又是為什麼要用走的,她也不太清楚。之後為了生計,到過富源的一戶人家中當幫傭,也做過鋤草、種豆的工作,像這樣打雜、幫傭的工作,那時一天可賺50元,已經算過得去了,蘇香妹一直做這樣的工作,到20歲結婚才沒做。
在20歲那年的某天,蘇家突然來了一個陌生男人,跟她的父母親說想要跟他們的女兒相親,蘇父、蘇母便請這個男人去她工作的地方找她。據蘇香妹回憶,那個時候她正坐在那邊拔黃豆,那個男人就突然跑來要看她。後來,被人家問到她對那個男人是否中意,她說:「不知道,只知道有一個影子過去,什麼也沒看清楚…」接著,就有人來提親了,那位先生叫做江少相,就是她的丈夫,兩人婚後住在大富,育有5男2女。20歲結婚後,蘇香妹就開始從事甘蔗的工作,一直到民國45年(西元1956年),大富的甘蔗工作被糖廠收回,先生的兄弟先搬過來豐田,回報說這裡的地很便宜,於是賣了原有的地,全家人跟著搬到豐田生活。
花蓮港廳,花蓮郡,壽豐庄豐田:西元1956年(民國45年)~
下了火車,映入全家人眼簾的,是西元1956年(民國45年)的豐田,那是一片荒煙漫草,人丁稀少、瘧疾肆虐,先生也在此得過瘧疾,「發作時,三條棉被都不夠蓋哪」,蘇香妹心疼地回憶道。
蘇香妹女士搬到豐田後,大都以務農為生,種植番薯、花生、稻子,以及西瓜。在當時的豐田地區很多人以農業維生,然而豐田這裡的土地貧瘠,連花生都種不好,種了3甲地收成不到1甲。然而,這樣的土質卻出奇地適合栽種一種豐田地區的重要作物──無子西瓜。那是因為,西瓜需要又厚又好讓根鬚通透的土層,而豐田這裡的沙土地土質軟,土壤通透性好,完全滿足這一特性,再來是沙土地的晝夜溫差大,白天吸熱快,晚上散熱也快,這樣種出來的西瓜口感好,而且沙土地土壤含水分少,種出的瓜含糖量也比較高。豐田這裡因此掀起了一股無子西瓜熱潮,西元1970年代(民國60年代),豐田被列為無子西瓜專業區,至今還是無子西瓜的重要產地。蘇香妹因此也種了幾年的西瓜,但是因為花蓮的颱風很多,其實風險頗大,收成好的時候是很好,然而有時候一個颱風過去,所有的西瓜都完蛋了,瓜農除了哭泣什麼都不能做,也是因為如此,因此蘇香妹後來也就沒有再繼續種西瓜,而去改種其他植物。
50幾歲時,蘇女士開始幫人做麻衣,也就是孝服。這是因為蘇女士從以前就會自己做衣服,只要有人剪出一個版型,她就能做出來,完全是無師自通,小孩的衣服都是自己做的,至於麻衣,也是看著人家怎麼做,就會做了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83214&IndexCode=Culture_People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person/96BA5FBE-41A1-4CB9-93E8-054A7F4C78EA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11-07T23:44:04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人物與團體@#@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 。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214
Id
283214
Title
蘇香妹
Description
採訪日期:2009年 受訪者:蘇香妹 採訪者:高敏瑛、呂月丹 採訪地點:受訪者自宅 蘇香妹出生於新竹,後遷徙至東部,最後因為婚嫁定居至豐田。從遷徙的過程與經歷可以看見新竹的生活、花蓮光復鄰近的蔗糖業,以及豐田早期的生活樣貌。 新竹州,竹南郡,三灣庄:西元1925年(日大正14年)~ 家中排行第二的蘇香妹出生在新竹州竹南郡三灣庄,在她記憶中是一個很多人家在燒磚窯的地方。蘇香妹3、4歲的時候,因為家裡做農很窮,所以被賣給一位姓林的人家當養女。這戶姓林的人家之所以想要收養女,是因為自己生的第一胎小孩死亡,於是就想跟別人分一個小孩來,那時候民間普遍相信這樣可以招來其他的弟妹。然而某一天,親生父親去林家看她,發現養父母並不疼愛她,看了相當心疼,於是又把她給揹回家自己養了。蘇香妹的家裡除了她自己以外,還有3個姐妹,1個弟弟。家中講海陸腔,後來由於遷徙、融合,聽著聽著也會說四縣腔了。 花蓮港廳,鳳林郡,瑞穗庄虎頭山~富源~大富:~西元1956年(民國45年) 在光復前,蘇香妹跟著家人帶著簡單的行李離開了苗栗,從三灣庄用走的,走到花蓮港廳鳳林郡瑞穗庄的虎頭山,在那裡做大剖做了一段時間。回想起來,當年為何要到花蓮發展,又是為什麼要用走的,她也不太清楚。之後為了生計,到過富源的一戶人家中當幫傭,也做過鋤草、種豆的工作,像這樣打雜、幫傭的工作,那時一天可賺50元,已經算過得去了,蘇香妹一直做這樣的工作,到20歲結婚才沒做。 在20歲那年的某天,蘇家突然來了一個陌生男人,跟她的父母親說想要跟他們的女兒相親,蘇父、蘇母便請這個男人去她工作的地方找她。據蘇香妹回憶,那個時候她正坐在那邊拔黃豆,那個男人就突然跑來要看她。後來,被人家問到她對那個男人是否中意,她說:「不知道,只知道有一個影子過去,什麼也沒看清楚…」接著,就有人來提親了,那位先生叫做江少相,就是她的丈夫,兩人婚後住在大富,育有5男2女。20歲結婚後,蘇香妹就開始從事甘蔗的工作,一直到民國45年(西元1956年),大富的甘蔗工作被糖廠收回,先生的兄弟先搬過來豐田,回報說這裡的地很便宜,於是賣了原有的地,全家人跟著搬到豐田生活。 花蓮港廳,花蓮郡,壽豐庄豐田:西元1956年(民國45年)~ 下了火車,映入全家人眼簾的,是西元1956年(民國45年)的豐田,那是一片荒煙漫草,人丁稀少、瘧疾肆虐,先生也在此得過瘧疾,「發作時,三條棉被都不夠蓋哪」,蘇香妹心疼地回憶道。 蘇香妹女士搬到豐田後,大都以務農為生,種植番薯、花生、稻子,以及西瓜。在當時的豐田地區很多人以農業維生,然而豐田這裡的土地貧瘠,連花生都種不好,種了3甲地收成不到1甲。然而,這樣的土質卻出奇地適合栽種一種豐田地區的重要作物──無子西瓜。那是因為,西瓜需要又厚又好讓根鬚通透的土層,而豐田這裡的沙土地土質軟,土壤通透性好,完全滿足這一特性,再來是沙土地的晝夜溫差大,白天吸熱快,晚上散熱也快,這樣種出來的西瓜口感好,而且沙土地土壤含水分少,種出的瓜含糖量也比較高。豐田這裡因此掀起了一股無子西瓜熱潮,西元1970年代(民國60年代),豐田被列為無子西瓜專業區,至今還是無子西瓜的重要產地。蘇香妹因此也種了幾年的西瓜,但是因為花蓮的颱風很多,其實風險頗大,收成好的時候是很好,然而有時候一個颱風過去,所有的西瓜都完蛋了,瓜農除了哭泣什麼都不能做,也是因為如此,因此蘇香妹後來也就沒有再繼續種西瓜,而去改種其他植物。 50幾歲時,蘇女士開始幫人做麻衣,也就是孝服。這是因為蘇女士從以前就會自己做衣服,只要有人剪出一個版型,她就能做出來,完全是無師自通,小孩的衣服都是自己做的,至於麻衣,也是看著人家怎麼做,就會做了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11-07T23:44:04
Keyword_Subject_1
人物與團體@#@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
「蘇香妹人物與團體@#@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661706
Id:
661706
Title:
《臺灣通史》作者連橫
Description:
連橫(1877-1936),臺南市人,是臺灣的司馬遷,馬關條約臺灣割讓,矢志撰述《台灣通史》,一生與報務結緣:任職《台澎日報》、《台南新報》、《三六九小報》,創《福建日日新聞》等。他是櫟社詩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1181
Id:
281181
Title:
訊問黃鸞周光被咬傷而死亡的案件 臺案彙錄己集卷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問據黃鸞供:小的行醫度活。乾隆七年六月十五日,是周弁來請小的去看周光右手第四指被齒咬傷,已發廣了,小的就用油蟲煎水替他退廣。因他手指傷後洗水,傷口中風腫爛,手上毒氣攻入臂膊,浮腫深重,難以
新中和社區大學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rganization308818
Id:
308818
Title:
新中和社區大學
Description:
2012年10月22日新中和社區大學於南勢角的中和國中正式創校,由社團法人123台灣社區培力協會,邀集生態雙和願景聯盟的在地民間團體及社會賢達,成為辦理新中和社區大學的協力團隊,並全力將原已有十四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111
Id:
278111
Title:
羅子木不得其父消息而赴張煌言軍,煌言勉其立功為父報讎,後相依同死 海東逸史卷十三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己亥,煌言師出長江,子木挾策上謁;煌言奇之,欲留之幕,以父老辭。成功因強其奉父泛海。子木至海上,不欲參成功軍事,因奉父北行,將赴煌言軍;猝遇北兵格鬥,子木墮水得救起,而其父被縛去。子木輾轉閩南,思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520
Id:
168520
Title:
布農族施武郡群的女人
Description:
布農族施武郡群的女人側面照。纏在頸部者為黑色小珠,揷於頭部的白色飾物是月桃的莖,頭上還揷有金屬製的菸斗。
MOC_Id:
Culture_Object659523
Id:
659523
Title:
怡然園_成功路入口
Description:
1993年12月竣工的怡然園,或稱怡然詩園,位於臺中市豐原區圓環西路上(豐西路路口正對面),是一座搭配葫蘆墩圳水勢地貌設計而成的景觀公園。 怡然園利用葫蘆墩圳舊西汴幹線流經圓環西路至成功路間的水利
張日廣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473017
Id:
473017
Title:
張日廣
Description:
張日廣先生,號雨農、泮農,齋號墨璞書屋,書塾大安書苑;現任中國書法學會桃園市服務處主任、桃園市書法教育學會榮譽理事長、桃園市臺藝書畫學會、穆然書法學會顧問。1955年出生於雲林,1961年隨父母遷
MOC_Id:
Culture_Object512299
Id:
512299
Title:
在西拉歐卡夫尼社的佐久間總督與萩野少將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太魯閣討伐軍司令官佐久間左馬太在1914年(大正3年)6月14日古白楊攻擊的3天後,於6月17日抵達西拉歐卡夫尼接見第二守備隊司令官萩野末吉少將。佐久間在西拉歐卡夫尼的溪底司令部停留1個月
門諾醫院外觀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13196
Id:
513196
Title:
門諾醫院外觀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基督教門諾會醫院的外觀,從1954年(民國43年)創立至今經過多次募款整建,已經與初代醫院的規模相去甚遠。門諾醫院最初於民國37年(1948)成立「門諾巡迴醫療隊」 ,於東部的部落中服務,
連江縣長高瘦影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139284
Id:
139284
Title:
連江縣長高瘦影
Description:
1956年7月馬祖戰地政務委員會成立,合併羅源、長樂、連江3縣為連江縣,實施戰地政務實驗,為軍政一元制,連江縣政府受政委會指導辦理戰地政務工作。《馬祖防衛三十年整建史》記載,政委會為最高行政單位,
七張卡拉OK歌唱班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rganization284332
Id:
284332
Title:
七張卡拉OK歌唱班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七張社區的日曆。本篇7月27日的主題是
林月英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218106
Id:
218106
Title:
林月英
Description:
林月英的爸爸是福建人,媽媽是阿美族人。林月英在昭和6年(1931)出生,在家中四個孩子中排行老二,有一個哥哥和兩個妹妹。從小生長在花蓮市德安二街,父親在鐵路局工作,自家住在軍營附近。從小接受日本教育,
MOC_Id:
Culture_Object476964
Id:
476964
Title:
日隆紡織廠外合影
Description:
共三張照片,為照片提供者詹素珠女士於日隆紡織廠獨照與合影。拍攝時間約莫為1969年(民國58年),拍攝者為詹素珠女士同事,詹素珠女士目前居住於花蓮縣壽豐鄉豐坪村。拍攝地點臺北縣中和鄉日隆紡織廠(現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600
Id:
278600
Title:
趙緣娘,夫沒於海,其撫養二子並侍奉翁姑,後憂傷過度而病 澎湖續編卷上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趙緣娘,潭邊社歐佛源妻。年二十五,夫沒於海,遺二子,氏甘心撫養,苦節勤勞,奉事翁姑。痛夫慘死,悲泣憂思,抑鬱病瘠,年三十四而歿。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734
Id:
280734
Title:
喀爾吉善患病,醫生讓他吃人參 清史稿臺灣資料集輯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二十二年秋,病瘍;遣醫偕其子定敏馳視,賜人葠.未幾,卒;賜祭葬,諡「莊恪」.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425
Id:
168425
Title:
排灣族巴武馬群瑪家社頭目的住宅
Description:
巴武馬瑪家頭目住宅。房屋的大部分是用板岩蓋成的。豎立於院中的石板柱上,雕刻有與祖先有關的人像,而在其前面舉行祭祀。傍立者為該社頭目Rautsu,他在當地擁有廣大的土地,勢力很大。頭纏黑布揷老鷹羽毛,叫
鄒族阿里山群的少女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566
Id:
168566
Title:
鄒族阿里山群的少女
Description:
阿里山群的女人正面照。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581
Id:
276581
Title:
臣右眼重傷,乞俞旨准臣回汎調治 靖海紀事下卷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臣右眼自六月十六日衝擊賊□,被銃打傷,醫治至今,兩月有餘,猶昏昧未明。勉強在軍調度,勦撫之事勾當,臣職已盡,伏乞俞旨,准臣班師,回汎調治,俯賜睿裁施行。
何媽媽糖醋排骨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128977
Id:
128977
Title:
何媽媽糖醋排骨
Description:
2015年出版的《龜山:眷味家香》專訪、記錄了龜山原眷戶張婺靖等8個爸爸媽媽的拿手好菜,以及這些拿手好菜背後的個人故事、家庭記憶和人生傳承。當時住在龜山千禧新城國宅社區的「何媽媽」張婺靖最拿手的糖醋排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172
Id:
277172
Title:
沿海風溼煙瘴引發積病舊傷 楊勇慤公奏議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臣初三日到嘉義縣,派副將裘德成帶南字中營,由大道按站速發。臣率衛隊,繞赴海岸察看:嘉義縣屬之布袋觜、猴樹港、笨港、新港、五條港,彰化縣屬之番挖、鹿港、水裏港、梧棲港,新竹縣屬之大安、吞霄、後壠、中
MOC_Id:
Culture_People284257
Id:
284257
Title:
木工達人-林爺爺(林榮茂)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漢民社區的日曆。本篇四月十六日的主題是
徐阿泍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218091
Id:
218091
Title:
徐阿泍
Description:
因為聽說花蓮比較好生活。徐阿泍5歲就隨父母坐船從蘇澳來到花蓮清水一帶的舊村(今福興村),新村(日治時期為清水)都是日本人住。據說以前這裡有很多菸仔間,她爸爸來花蓮之後就去幫日本人工作—種菸草,而後
漂流散記(上)7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Event659298
Id:
659298
Title:
漂流散記(上)7
Description:
圖片流浪散記為戰地日記,1950年(民國39年)4月30日徐蜀龍於富國島完成寫作,徐蜀龍為中心新村住戶。
再不顧慮什麼,爬吧!拼命的爬,一直跑到敵人沒有追來了,還不敢停止休息,這時候我的身邊除了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083
Id:
278083
Title:
潘因瘴且急於餉絀而生病 張文襄公選集二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潘疊電餉缺,本省款月僅二萬餘,至協餉四萬罕解,賞卹更無出,情詞危苦。蘇提欲收散勇為用,而為餉所困、岑亦憂無餉。竊謂援臺,惟有爭越。內地增百營,不如關外增十營;內地用餉百萬,不如關外用餉十萬。仰懇敕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654
Id:
276654
Title:
僅有張生力疾從公,其餘皆病 巡臺退思錄卷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茲聞林生請假回省,迄未來局;黃生亦抱病而歸,陳生又有腳軟之疾;僅有張生一人力疾從公。
小學畢業前生活照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218
Id:
509218
Title:
小學畢業前生活照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為民國46年(1957)時所拍攝之玉里春日國小畢業前之生活照。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華民國政府剛接收臺灣的初期,因經歷過戰爭導致全臺各方百業蕭條。鄉村地區的學校比起城鎮地區教室數量較少,
邱玉蘭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218100
Id:
218100
Title:
邱玉蘭
Description:
邱玉蘭的父親是桃園大溪人,在28歲時(1929)做開鑿山洞的工作,有一次石頭落下來,雖躲過一劫卻不敢繼續做,後來又去丘陵炒茶、扛茶葉,因為找不到穩定工作無法生活。想說在花蓮有個姊姊可以依靠,爸爸、
MOC_Id:
Culture_Object659523
Id:
659523
Title:
怡然園_成功路入口
Description:
1993年12月竣工的怡然園,或稱怡然詩園,位於臺中市豐原區圓環西路上(豐西路路口正對面),是一座搭配葫蘆墩圳水勢地貌設計而成的景觀公園。 怡然園利用葫蘆墩圳舊西汴幹線流經圓環西路至成功路間的水利
陳俊華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532046
Id:
532046
Title:
陳俊華
Description:
陳俊華(1978-)生於桃園大溪,畢業於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曾獲第十五屆桃源美展油畫類第三名(1996)、第一屆聯邦美術新人獎首獎(1999)、第十四屆南瀛美展水彩類南瀛獎(2000)、第
MOC_Id:
Culture_Object318287
Id:
318287
Title:
記憶大池角-大目船技藝傳承
Description:
大池村位於西嶼鄉西岸的中央,地理位置走向是從東北向西南海濱逐漸低降的「山坳」,面向澎湖外海,東臨二崁社區、西臨海、北界竹灣社區、南毗池西社區,距離馬公約30公里,位處於澎湖本島西方,距馬公最近處僅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藝文活動筆數統計
每1年更新,2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6:38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
每1日更新,92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47:49
文化部典藏目錄-壓克力畫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39
文化部經緯度查詢附近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17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12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志工統計
每1年更新,19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5:19:32
文化部
典藏目錄-音樂資料類
每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37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社會學
每周更新,32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5:43
文化部實體書店
每1年更新,155陳怡君 小姐 | 02-85126472 | 2023-07-27 17:37:20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推動綱要計畫
每1年更新,2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9:43
文化部典藏目錄-原住民類
每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12:01
文化部
典藏目錄-飲食用具類
每1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46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文學
每周更新,28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4:35
文化部典藏目錄-粉彩畫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24
文化部典藏目錄-娛樂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46
文化部典藏目錄-版畫類
每1年更新,3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8:28
文化部
典藏目錄-手稿類
每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9:31
文化部典藏目錄-藝術圖像類
每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0:05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音樂
每周更新,24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38:21
文化部典藏目錄-武器防禦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14
文化部文化部業務統計
每年更新,30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36
文化部
文化部研習課程
每日更新,117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7:06
文化部其他藝文資訊
每1日更新,27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29
文化部文化部動漫新書快訊
每年更新,23朱小姐 | 0285126462 | 2021-04-07 17:05:22
文化部典藏目錄-膠彩畫類
每年更新,3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47
文化部典藏目錄-商業財產類
每1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58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建築
每周更新,27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52:28
文化部典藏目錄-爬蟲類
每1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55
文化部典藏目錄-雕塑類
每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5:42
文化部文化部訴願案件收辦統計
每1年更新,21陳純美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2:17
文化部典藏目錄-維管束類
每1年更新,3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30:09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