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1 time3: 0 time4: 0 total: 1 煙草會令人上癮 臺灣通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生物、生態與環境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煙草會令人上癮 臺灣通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生物、生態與環境

煙草會令人上癮 臺灣通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生物、生態與環境」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50。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279362 , 欄位Id的內容是279362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煙草會令人上癮 臺灣通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煙草,一名淡芭菰,種出東洋.莖葉皆如牡菊,取葉曬乾,細切如絲,置少許管中,燃吸其烟,令人微醉;不食輒思,亦名相思草(「諸羅縣志」).北路生而不殖(「臺灣府志」).烟葉草一名淡芭菰,一名相思草(「彰化縣志」.謹案:「彰化志」於烟葉草下注釋與「諸羅志」略同,又有「煙草注」云:形如韭,種之盆,能辟火煙.疑此與淡芭菰別為一種,今不錄).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OGDL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79362&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5774017D-3444-4ABD-AE60-A9346C585BC7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12-01T10:11:02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362

Id

279362

Title

煙草會令人上癮 臺灣通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煙草,一名淡芭菰,種出東洋.莖葉皆如牡菊,取葉曬乾,細切如絲,置少許管中,燃吸其烟,令人微醉;不食輒思,亦名相思草(「諸羅縣志」).北路生而不殖(「臺灣府志」).烟葉草一名淡芭菰,一名相思草(「彰化縣志」.謹案:「彰化志」於烟葉草下注釋與「諸羅志」略同,又有「煙草注」云:形如韭,種之盆,能辟火煙.疑此與淡芭菰別為一種,今不錄).

Keyword_Des_Rights_2

OGDL

ImageUrl

  1. 0

  2. 1

Keyword_Rights_2

  1. 0
    _CC BY_

  2. 1
    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12-01T10:11:02

Keyword_Subject_1

生物、生態與環境

「煙草會令人上癮 臺灣通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生物、生態與環境」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850
Id: 280850
Title: 臺灣瘴氣甚重 寄鶴齋選集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自從世界變腥膻,燹火劫灰焚大千;惡氛炎燀不可掃,瘴煙毒霧鎮相連。

MOC_Id: Culture_Place603461
Id: 603461
Title: 三奇稻間美徑
Description:   稻間美徑在冬山鄉三奇村奉尊宮到協松路之間,長度約兩公里,寬度五米,兩旁即是一望無際的水稻田,走在其中彷彿在走田中央,故將其命名為「稻間美徑」。三奉路沿途有九個S形彎道,沒有設立任何電線桿,於每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516
Id: 280516
Title: 焚燒鱟時產生的煙可辟蚊蟲 澎湖廳志卷十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鱟(介而中圻,色青黑,殼甚堅,可作杓.尾長如鎗,足十二,眼在背上,口在腹下,雄小雌大.置之水中,雄者浮、雌者沉.雌常負雄而行,波濤中終不解散,失雄則不能獨活,故號鱟媚.漁人獲必雙焉.腹中子如粟.「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298
Id: 754298
Title: 大雪山、八仙山、佳保台系列-鄭宗元
Description: 橫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內容上,正面畫面共有1人站立於戶外,周圍有低矮樹欉。原相本中,本照片附近放置寫有「大雪山苗圃」、「八仙山往堡台」、「個人麟○」字樣的紙袋,根據紙袋上的文字資訊推測,照片應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123
Id: 279123
Title: 木鱉子,肉上有莿,核似鱉而名 鳳山縣志卷之七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木鱉子:蔓生.葉似苦瓜,生青、熟紅。肉上有莿,核似鱉,故名。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613
Id: 754613
Title: 廖日京拍攝台北植物園底片系列-欖仁廣場
Description: 直式黑白底片,底片齒孔處有「22」、「22A」。道路旁柵欄內涼亭及周圍植物。根據收存底片套書寫文字,地點為台北植物園。 此系列底片為廖日京所拍攝。廖日京(1929-2013),臺灣大學森林系教授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750
Id: 514750
Title: 大太魯閣合流的峽谷
Description: 本影像紀錄了合流地區峽谷的模樣,高聳的岩壁與向下深鑿的河谷形成強烈對比,令人讚嘆自然的鬼斧神工。因塔次基里溪的主流與荖西溪在合流地區匯流,故將此地取名為合流。戰後的合流地區,曾有退輔會森林開發處在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932
Id: 279932
Title: 鹿茸、糜茸 重修鳳山縣志卷十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鹿茸、麋茸(鹿之大者.鹿茸補陽,麋茸補陰)

MOC_Id: Culture_Object734225
Id: 734225
Title: 林景風寄廖日京書信
Description: 林景風在信紙背面說明簡單的玉山登山路線,提及可另找時間詳細討論。此外,並建議從玉山啟程不回阿里山,通過八通關,從和社出水裏坑的路線。 信紙背面:行程表與登山路線。 本件為廖日京與友人通信的書信

MOC_Id: Culture_Object662853
Id: 662853
Title: 漆樹栽培及收穫相關:漆樹造林地
Description: 方形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有一人站立於樹林間,周圍有許多草欉。此圖中人物所處之處應為漆樹造林地。 經查1960年發表之文獻《林業推廣專刊》〈安南漆樹之栽培及收穫〉得知臺灣本無漆樹栽培,1

MOC_Id: Culture_Object661426
Id: 661426
Title: 高美濕地好賞鳥-將規劃遊憩設施剪報
Description: 縣府編列預算設置觀鳥台、停車場,讓民眾有個休閒遊憩好去處 提供者:臺中市牛罵頭文化協進會 拍攝時間:民國87年6月21日(西元1998年6月21日)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924
Id: 278924
Title: 香櫞可消滯解醉 臺灣通史卷二十七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香櫞:樹如佛手柑。實熟之時,切片漬鹽以佐食,或曝乾煎茶,味甘而香,可消積解醉。臺北出產較多。

MOC_Id: Culture_Organization602903
Id: 602903
Title: 安農溪總體發展協會
Description:   安農溪總體發展協會成立於2010年,目標為維護安農溪並且提升溪畔居住品質。發起人吳金波為安農溪畔居民,過去相當有感於安農溪內滿是垃圾、溪畔雜草叢生、溪水臭氣薰人的劣質生活水平,使其發願將安農溪

MOC_Id: Culture_Object755086
Id: 755086
Title: 蘇鴻傑採集植物2
Description: 直式黑白底片,另有2格畫面相仿底片,總共3格。收存底片套有藍筆書寫「1969.12.14.-16」、「クアルン苗圃」(為「龜子甪苗圃」,即今日恆春熱帶植物園)、「台東知本」。此為廖日京拍攝一系列影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478
Id: 280478
Title: 芥菜能通經絡 澎湖廳志卷十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芥菜(「本草」:氣辛,能利九竅,通經絡.「農書」:氣味辛烈,菜中之介然者也.經霜味益甘美,子研末,味辣)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496
Id: 506496
Title: 霧中松林
Description: 根據毛利之俊在《東臺灣展望》中對這張照片的描述,此一「霧中松林」的美景是拍攝於石洞到抱崖間的道路上。在濃霧之中挺拔而立的松林群,有如名家的水墨畫一般,呈現在毛利一行人眼前,而這樣的夢幻景色,實非偶

MOC_Id: Culture_Event320870
Id: 320870
Title: 解讀氣象密碼
Description: 台中市文山社區大學以『終身學習』、『社區深耕』、『公共參與』為辦學理念及校務發展主軸,期以學術生活化、知識在地化,營造全新且多元的終身學習社會。透過如斯的辦學理念,結合社區資源與人力,營造社區居民

MOC_Id: Culture_Object755106
Id: 755106
Title: 水島夫婦等人在玉山主峰
Description: 直式黑白底片。本件為廖日京拍攝,左起依序為水島うらら、水島正美、廖日京。畫面後方為當時立於玉山主峰山頂的于右任銅像基座。 廖日京(1929-2013),臺灣大學森林系教授。曾任職於林業試驗所等單

MOC_Id: Culture_Object298252
Id: 298252
Title: 馬祖夏季食材─淡菜
Description: 紫貽貝(Mytilus edulis)俗稱淡菜,為馬祖地區最主要的經濟貝類。過去馬祖皆於夏季採收天然淡菜出售,7-8月是淡菜成熟季節,地區居民每利用退潮時,攜帶鐵鉤、籮筐,深入巉岩怪石間採集。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159
Id: 279159
Title: 臺灣舊名「埋冤」的由來為多人因感染瘴厲而死 臺灣通史卷八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山林未伐,瘴毒披猖,居者輒病死,不得歸,故有「埋冤」之名。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778
Id: 280778
Title: 硫磺出自淡水 臺灣府志卷之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硫磺 諸羅縣上淡水出,其出磺之處日夜如火煙狀不絕.

MOC_Id: Culture_Event512712
Id: 512712
Title: 龜去來兮-山海文化行
Description: 於107年11月6日由佛光大學所辦理的「經典蘭陽–宜蘭縣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推廣活動,沿著東北角海岸線,尋找石城、大里、大溪、北關的文史點,結合漁村與古道參訪,深入認識山海文化,串聯在地生活記憶,

MOC_Id: Culture_Object135521
Id: 135521
Title: 宜蘭的靠山
Description: 山,是宜蘭的母親。由雪山山脈和中央山脈環抱帶來大量土石,堆積出宜蘭平原;從太平洋帶來的水氣,也被兩山攔截,滋潤了這片大地。中央山脈:臺灣最長的山脈,北起宜蘭烏岩角,南至屏東鵝鑾鼻,其中在宜蘭縣南澳

MOC_Id: Culture_Place603456
Id: 603456
Title: 二結圳公園
Description:   二結圳為萬長春圳的分支,始於羅東鎮仁愛里和五結鄉鎮安村交界處,流經大二結地區,包含鎮安村、二結村及三興村,在2006年登錄為宜蘭縣文化景觀。   二結圳除了提供當地灌溉水源外,早期居民經常在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681
Id: 732681
Title: 徐英俊寄廖日京明信片
Description: 本件為徐英俊寄廖日京明信片。問候廖日京並述近況,提及最近甚為忙碌,並且工作調派為縣政府督學。 本件為廖日京與友人通信的明信片之一。 徐英俊所編《國臺日名對照 植物圖錄》為廖日京所校閱。 徐英

MOC_Id: Culture_Object755256
Id: 755256
Title: 上池醫院-黃文陶家厝
Description: 橫式黑白底片,此為一系列廖日京所拍攝的底片。畫面為嘉義上池醫院旁上池醫院院長黃文陶的家厝,拍攝時間約在1970年左右,當時上池醫院拆除中。本件由家厝的庭園內朝北中正路處出口拍攝,家厝對聯一部分「新

MOC_Id: Culture_Object739183
Id: 739183
Title: 北港站氣象臺底片
Description: 本件原收存頁面書寫「北港站氣象臺1、2、3、4」,收存於「分所試驗場工作站」底片冊中。畫面前方為插有7隻標示牌之田地,中央有1高臺、1個百葉箱及1棟建築物,建築物後方有數棵樹木。推測為北港防風林工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060
Id: 280060
Title: 葡萄可生津止渴 彰化縣志卷十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葡萄,蔓生,實纍纍似彈子,煮食可生津濟渴.「史記」:大宛以葡萄作酒,久者積年不敗.張騫移種於中國.段成式云:有黃、白、黑三色,又有綠萄葡.臺只有黑者.

MOC_Id: Culture_Object703743
Id: 703743
Title: 烏來社林產試驗場木炭窟照片
Description: 橫式黑白照片。照片上方書寫「烏來社林產試驗場ノ木炭窟」,烏來社即現今新北市新店區烏來。有二人於茅草棚內,正將已裁切成一段一段的木材放入窯中脫水,之後再進行炭化成為可使用的木炭。 一般而言,通常以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046
Id: 280046
Title: 葱可療風疾 彰化縣志卷十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葱,外直中空,葱通之象.有香葱、麥葱、風葱三種.風葱可療風疚.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粉彩畫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24

文化部

在台蒙胞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7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3:31

文化部

典藏目錄-文獻書籍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35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會議

每半年更新,26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6 18:14:16

文化部

蒙藏珍貴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24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09

文化部

國內佛學團體網址連結一覽表

每1年更新,29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1:17

文化部

典藏目錄-應用美術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20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作業基金

每6月更新,18

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26 12:11:09

文化部

特色圖書館

每年更新,86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12

文化部

音樂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138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52

文化部

獎補助已結案核銷案件

每年更新,20

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1-04-07 17:05:30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設計

每周更新,35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54:4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美術

每周更新,31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1:25

文化部

典藏目錄-哺乳類

每1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08

文化部

典藏目錄-化石類

每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1:50

文化部

典藏目錄-攝影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1: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圖像書籍類

每1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25

文化部

文化部獎補助-要點

每年更新,18

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17-09-07 19:39:50

文化部

典藏目錄-皮革類

每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52

文化部

典藏目錄-藻類

每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5:10

文化部

文化部我國國產與進口影片核定准演部數統計

每年更新,26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

典藏目錄-苔蘚類

每1年更新,1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40

文化部

蒙藏文物展覽參觀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5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06:51

文化部

典藏目錄-雜誌期刊類

每1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28

文化部

蒙藏籍學生蒙藏語文班上課人數統計表

每6月更新,26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7:19

文化部

電影

每1日更新,106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32

文化部

蒙藏族輔導成果統計表

每1年更新,22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31

文化部

競賽活動

每1日更新,42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43

文化部

典藏目錄-政治社教類

每1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31

文化部

典藏目錄-地圖類

每1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1:54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