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張勇人物與團體@#@社會與政治@#@空間、地域與遷徙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張勇人物與團體@#@社會與政治@#@空間、地域與遷徙

張勇人物與團體@#@社會與政治@#@空間、地域與遷徙」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47:4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People302155 , 欄位Id的內容是302155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張勇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採訪日期:2019年01月03日 受訪者:張勇 採訪者:楊富民、石竣旻 採訪地點:受訪者自宅 本篇受訪者為張勇,1924年出生於上海租界,2020年已96歲,身體仍然健朗。1944年從軍,後隨著國民黨軍隊輾轉來台。最終定居在豐田三村的豐山村。並曾擔任過豐山國小之校工,所以許多現已為人父母的村人們都認得這個「張勇伯伯」。本篇主要採錄張勇的生命故事,從過去的二戰到國共內展,以及大陳島撤退;故事也可以看見張勇與同時代的許多外省榮民可能對原住民族群的誤解,以及對於日本國族的仇視。 20歲那年(1944),國民黨實施「三丁出一」,即家中三個壯丁要出一個人出來當兵,當時哥哥已有家室、弟弟年紀仍小,於是我代表家中出征沙場,就此展開數十年的軍旅生涯。其實早在7年前(1937),還是個初中學生的我,聽聞那場慘無人道的事件—南京大屠殺後,早就讓我有想從軍替同胞復仇的意願,我一直想著:「等我哪一天上了戰場,我要殺他媽的日本鬼子」。 可惜的是,我在部隊擔任的情報人員,為了偵察敵情滲透敵營,穿著的不是軍裝是便服。之後,輾轉隨部隊從上海到南京,再從南京移動到雲南。說是要打日本人,但感覺更多的時候是與共產黨打戰。大大小小發生好多戰役,我到現在沒記得幾個。可是我記得有一次,一個砲彈就炸到我身旁,飛濺出來的砲彈碎片與泥土和聲音,讓我失去了知覺,當我醒來,我在醫院裡面,後腦勺有兩個小凹洞,現在都還摸得到。   戰爭結束的快,他們說美國人向日本的廣島與長崎丟了兩顆原子彈—「小男孩」和「胖子」;聽說炸彈的威力大得連炸出來的風都把房子掀起來,甚至翻起了像蘑菇般的雲。這一下,把日本炸得投降,抗日戰爭跟著結束,結束了那端前有鬼子要打、後有共匪要防的日子,每天生活在槍林彈雨之中,呼吸都不暢快。 抗戰結束後部隊裁軍,長官囑託財務:「拿十塊錢給老張,讓他回家去吧」,我就這樣回到上海的租界。原先以為回到過去的日子,終於能夠輕鬆,但沒想到我習慣的日子,是硝煙瀰漫的沙場生活。半年後,軍隊說又要士兵了,於是我回到了部隊,這次要對抗的是同為中國同胞的共軍。南征北討了跑了二十幾個省分,原本優勢的國軍,不知怎麼著屢戰屢敗,到了最後戰線近乎崩潰,每天都是撤退到哪裡的指令。1948年(民國37年),我被派駐到台灣,第一次踏上臺灣的土地時,怎麼也沒想到這個小島,會成為自己往後人生七十幾年的第二故鄉。 與共匪的戰爭還沒結束,我們繼續頭戴斗笠、身著紅褲頭、腳踩草鞋、以竹代槍,克難地在營地操演著軍事訓練,裸著上身受著南臺灣毒辣陽光的摧殘,水泡在背上起了又破、破了又起,現在回想起來還是他媽的覺得苦!1956年(民國42年),派駐到了大陳島,協助防守國軍僅存的戰線,卻不敵共軍猛烈的攻勢,2年後(1955)被迫撤退臺灣。那時候一江山都被攻下來,我們的飛機從台北飛過去四十分鐘,共產黨的飛機到大陳島只要三分鐘,打個球?   撤退時不停下著大雨,道路成了滿地泥濘,移動變得更加困難,為了活命我們只得連夜奔走,原先長官告訴我們,要把彈藥裝備原地銷毀。所以我們挖了一個大坑,把所有的武器與彈藥放進去;挖好了坑,東西都放進去了,正要填土,長官又告訴我們:彈藥全部移回台灣……。我們沒時間抱怨,怕共產黨的飛機就要來,又趕緊把彈藥挖了出來,全部裝上車子。   那時候,整整四天沒有休息,累的時候就一邊推著車一邊睡。來回好幾趟終於迎來第七艦隊的美軍,他們先前已經把所有的老百姓給撤退回去了。我們推著彈藥上船,那些美國大兵看不懂木箱上的中文,不讓我們上去,長官看了看,就讓他們把彈藥與槍枝和軍用車輛全部推入海中。我看著一箱又一箱物資、一台又一台的車子墜入海底,四天的苦難像一場笑話……。 撤台後,待沒幾天又被調派到馬祖北竿,彼時的北竿毫無開發,為了搬運物資與彈藥,我們動員老百姓開路,用卡車前引配合推土機的輔助,車輛的燈光卻引來共軍的攻擊,其中一顆砲彈射進一個排的帳篷當中,那附近全都是火藥,正當我們認為要出大事之際,發現是顆未爆彈,才鬆了一大口氣。在馬祖過了兩年半吹著冷冽海風數饅頭的日子,終於,我又回到了臺灣本島。 這次,我加入了傘兵特種部隊,隨著跳傘的次數增加,對於跳傘的恐懼卻不減反增。有次,有個同袍落下時進了水坑,降落傘包覆了他的全身使他動彈不得,一切發生得太突然,當我們發現時,只剩下一具冷冰冰的屍體。從此之後,每次跳傘之前,在六百公尺的高空上,閘門打開等待長官下令時,我都想著這會不會就是我人生最後的九秒鐘?是不是跳下去就甚麼都沒有了? 決定退伍是47歲那年的事,當時在澎湖受訓,已屆半百還得穿著全副武裝按表操課,覺得再這樣操下去,總有一天會被弄死。剛好台東知本農場開發隊在徵人,只要去做苦力三年就可以退伍,聽聞這個消息我毅然決然向輔導長提出申請,輔導長看著我的申請書對我說:「老張呀……這真的很苦,你還得好好考慮考慮」,但那時只想著要離開這個鬼地方,再怎麼苦我也是要熬過去。 退伍後,我接到同袍的電話,他告訴我花蓮好山好水空氣清新,適合苦了一輩子的我們居住,我聽了覺得不錯,便搬到了花蓮直到現在。有段時間,我有過一名中國籍妻子,但個性不合最後分開了,她的東西我都還留著,臥室牆上仍貼著她留下的風景壁報紙,每年她固定來臺灣一次,還是會燒菜煮飯給我吃。 曾經我寫過兩封信回老家,等了好一段時間卻始終杳無音信,我想他們是被共產黨給移民走了。在文革的時候,屬於國民黨軍隊眷屬的他們被分類成黑五類,肯定會被批鬥,並且移居。回上海也找不到他們,過去的鄰居也不知道在哪裡,我的家只剩下台灣了。 現在的我(2019年),95歲啦!早在幾年前為了身體健康,我依照醫生的囑託把菸給戒了,但偶爾還是會在睡前喝幾杯蔘茸藥酒,有時候會想,從軍的決定到底正不正確?人生是在那一刻開始不同的吧?想著想著,就睡著了。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302155&IndexCode=Culture_People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person/965BB3C1-8D36-4244-A1BD-9656E792C9FC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11-02T15:49:02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人物與團體@#@社會與政治@#@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eople302155

Id

302155

Title

張勇

Description

採訪日期:2019年01月03日 受訪者:張勇 採訪者:楊富民、石竣旻 採訪地點:受訪者自宅 本篇受訪者為張勇,1924年出生於上海租界,2020年已96歲,身體仍然健朗。1944年從軍,後隨著國民黨軍隊輾轉來台。最終定居在豐田三村的豐山村。並曾擔任過豐山國小之校工,所以許多現已為人父母的村人們都認得這個「張勇伯伯」。本篇主要採錄張勇的生命故事,從過去的二戰到國共內展,以及大陳島撤退;故事也可以看見張勇與同時代的許多外省榮民可能對原住民族群的誤解,以及對於日本國族的仇視。 20歲那年(1944),國民黨實施「三丁出一」,即家中三個壯丁要出一個人出來當兵,當時哥哥已有家室、弟弟年紀仍小,於是我代表家中出征沙場,就此展開數十年的軍旅生涯。其實早在7年前(1937),還是個初中學生的我,聽聞那場慘無人道的事件—南京大屠殺後,早就讓我有想從軍替同胞復仇的意願,我一直想著:「等我哪一天上了戰場,我要殺他媽的日本鬼子」。 可惜的是,我在部隊擔任的情報人員,為了偵察敵情滲透敵營,穿著的不是軍裝是便服。之後,輾轉隨部隊從上海到南京,再從南京移動到雲南。說是要打日本人,但感覺更多的時候是與共產黨打戰。大大小小發生好多戰役,我到現在沒記得幾個。可是我記得有一次,一個砲彈就炸到我身旁,飛濺出來的砲彈碎片與泥土和聲音,讓我失去了知覺,當我醒來,我在醫院裡面,後腦勺有兩個小凹洞,現在都還摸得到。   戰爭結束的快,他們說美國人向日本的廣島與長崎丟了兩顆原子彈—「小男孩」和「胖子」;聽說炸彈的威力大得連炸出來的風都把房子掀起來,甚至翻起了像蘑菇般的雲。這一下,把日本炸得投降,抗日戰爭跟著結束,結束了那端前有鬼子要打、後有共匪要防的日子,每天生活在槍林彈雨之中,呼吸都不暢快。 抗戰結束後部隊裁軍,長官囑託財務:「拿十塊錢給老張,讓他回家去吧」,我就這樣回到上海的租界。原先以為回到過去的日子,終於能夠輕鬆,但沒想到我習慣的日子,是硝煙瀰漫的沙場生活。半年後,軍隊說又要士兵了,於是我回到了部隊,這次要對抗的是同為中國同胞的共軍。南征北討了跑了二十幾個省分,原本優勢的國軍,不知怎麼著屢戰屢敗,到了最後戰線近乎崩潰,每天都是撤退到哪裡的指令。1948年(民國37年),我被派駐到台灣,第一次踏上臺灣的土地時,怎麼也沒想到這個小島,會成為自己往後人生七十幾年的第二故鄉。 與共匪的戰爭還沒結束,我們繼續頭戴斗笠、身著紅褲頭、腳踩草鞋、以竹代槍,克難地在營地操演著軍事訓練,裸著上身受著南臺灣毒辣陽光的摧殘,水泡在背上起了又破、破了又起,現在回想起來還是他媽的覺得苦!1956年(民國42年),派駐到了大陳島,協助防守國軍僅存的戰線,卻不敵共軍猛烈的攻勢,2年後(1955)被迫撤退臺灣。那時候一江山都被攻下來,我們的飛機從台北飛過去四十分鐘,共產黨的飛機到大陳島只要三分鐘,打個球?   撤退時不停下著大雨,道路成了滿地泥濘,移動變得更加困難,為了活命我們只得連夜奔走,原先長官告訴我們,要把彈藥裝備原地銷毀。所以我們挖了一個大坑,把所有的武器與彈藥放進去;挖好了坑,東西都放進去了,正要填土,長官又告訴我們:彈藥全部移回台灣……。我們沒時間抱怨,怕共產黨的飛機就要來,又趕緊把彈藥挖了出來,全部裝上車子。   那時候,整整四天沒有休息,累的時候就一邊推著車一邊睡。來回好幾趟終於迎來第七艦隊的美軍,他們先前已經把所有的老百姓給撤退回去了。我們推著彈藥上船,那些美國大兵看不懂木箱上的中文,不讓我們上去,長官看了看,就讓他們把彈藥與槍枝和軍用車輛全部推入海中。我看著一箱又一箱物資、一台又一台的車子墜入海底,四天的苦難像一場笑話……。 撤台後,待沒幾天又被調派到馬祖北竿,彼時的北竿毫無開發,為了搬運物資與彈藥,我們動員老百姓開路,用卡車前引配合推土機的輔助,車輛的燈光卻引來共軍的攻擊,其中一顆砲彈射進一個排的帳篷當中,那附近全都是火藥,正當我們認為要出大事之際,發現是顆未爆彈,才鬆了一大口氣。在馬祖過了兩年半吹著冷冽海風數饅頭的日子,終於,我又回到了臺灣本島。 這次,我加入了傘兵特種部隊,隨著跳傘的次數增加,對於跳傘的恐懼卻不減反增。有次,有個同袍落下時進了水坑,降落傘包覆了他的全身使他動彈不得,一切發生得太突然,當我們發現時,只剩下一具冷冰冰的屍體。從此之後,每次跳傘之前,在六百公尺的高空上,閘門打開等待長官下令時,我都想著這會不會就是我人生最後的九秒鐘?是不是跳下去就甚麼都沒有了? 決定退伍是47歲那年的事,當時在澎湖受訓,已屆半百還得穿著全副武裝按表操課,覺得再這樣操下去,總有一天會被弄死。剛好台東知本農場開發隊在徵人,只要去做苦力三年就可以退伍,聽聞這個消息我毅然決然向輔導長提出申請,輔導長看著我的申請書對我說:「老張呀……這真的很苦,你還得好好考慮考慮」,但那時只想著要離開這個鬼地方,再怎麼苦我也是要熬過去。 退伍後,我接到同袍的電話,他告訴我花蓮好山好水空氣清新,適合苦了一輩子的我們居住,我聽了覺得不錯,便搬到了花蓮直到現在。有段時間,我有過一名中國籍妻子,但個性不合最後分開了,她的東西我都還留著,臥室牆上仍貼著她留下的風景壁報紙,每年她固定來臺灣一次,還是會燒菜煮飯給我吃。 曾經我寫過兩封信回老家,等了好一段時間卻始終杳無音信,我想他們是被共產黨給移民走了。在文革的時候,屬於國民黨軍隊眷屬的他們被分類成黑五類,肯定會被批鬥,並且移居。回上海也找不到他們,過去的鄰居也不知道在哪裡,我的家只剩下台灣了。 現在的我(2019年),95歲啦!早在幾年前為了身體健康,我依照醫生的囑託把菸給戒了,但偶爾還是會在睡前喝幾杯蔘茸藥酒,有時候會想,從軍的決定到底正不正確?人生是在那一刻開始不同的吧?想著想著,就睡著了。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11-02T15:49:02

Keyword_Subject_1

人物與團體@#@社會與政治@#@空間、地域與遷徙

「張勇人物與團體@#@社會與政治@#@空間、地域與遷徙」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rganization284313
Id: 284313
Title: 聖后儲蓄助會與法蒂瑪聖母堂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東門社區的日曆。本篇1月8日的主題是「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781
Id: 278781
Title: 養濟院收容痳瘋殘疾、孤貧者 續修臺灣府志卷二十二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邑養濟院例收痳瘋殘疾,孤貧弗與。余惟無告為皇仁所必矜,因審案查出公地與院基毗連,支俸贖之;清出官稅,捐置田租,建房四十三間,名曰留養局,歲可活百餘人。交代之暇,條其議,上諸列憲。惠養有加,則以俟後

MOC_Id: Culture_People138052
Id: 138052
Title: 張奕伙
Description: 張奕伙,祖籍長樂縣浮蓮莊,父祖輩遷居南竿,他於1908年生於南竿四維村,卒於1978年。據《南竿鄉志》整理,張奕伙與堂兄張細弟經營海產與南北貨的貨運生意,貨運範圍北至溫州上海、南及泉州廈門,輸出蝦

MOC_Id: Culture_Event732408
Id: 732408
Title: 鼓動社區-霄里坑動好聽計畫
Description: 位在新埔鎮的道地音樂工作室,是孩子們課後會去練習爵士鼓的地方,最近在社區裡掀起鼓浪,是居民關注的焦點唷!透過霄里坑動好聽計畫-環境音樂工作坊,是想給予孩子在家鄉裡想像處處是舞台。家人間的互動最為重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856
Id: 276856
Title: 勦番後駐紮歧萊,積勞感瘴後死 福建臺灣奏摺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花翎總兵銜儘先副將果勇巴圖魯石得寶,先自湖南出師江、皖等省,積功洊保今職。 去年幫帶福靖前營,攻勦斗史社番出力;現帶綏遠前旗,駐紮歧萊,巡防勤謹。詎積勞感瘴,於本年六月初四日在營病故。

MOC_Id: Culture_Object670700
Id: 670700
Title: 成效良好的眷村輔導工作
Description: 〈成效良好的眷村輔導工作〉,鄧海翔作,收錄在《中華婦女》,第十五卷第五期(1965)頁7至頁8。 中華婦女反共聯合會(簡稱婦聯會)主任委員蔣宋美齡(1897-2003)指示婦聯總會和救護幹部訓練

MOC_Id: Culture_Object265114
Id: 265114
Title: 陸光三村的信仰中心─土地公廟-桃園縣眷村故事館調查研究暨細部設計案期末報告書
Description: 此為林志瑞建築師事務所於民國101年(2012)11月16日就桃園縣政府文化局龜山眷村故事館的歷史跟陸光三村的連結性及共同記憶記入並融入設計中所提的《桃園縣眷村故事館調查研究暨細部設計案期末報告書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610
Id: 168610
Title: 阿美族荳蘭社的男人
Description: 荳蘭社的男人側面照。

MOC_Id: Culture_Object513233
Id: 513233
Title: 豐濱鄉軍公教在豐濱國小慶祝蔣中正復職兩周年紀念會後合影
Description: 照片攝於豐濱國小,軍公教各界在慶祝蔣中正復職二週年紀念會後合影,身著軍裝那位是駐軍的營長,豐濱國小的校長則站在他身邊。若根據《影像寫花蓮.第二輯》書中紀載,本照片攝於1950年(民國39年),為蔣

MOC_Id: Culture_Event611739
Id: 611739
Title: 嘉社
Description: 嘉社(1923-1937)為日治時期嘉義的代表社團,1923年(大正12年)蘇孝德(櫻村)、賴雨若(壺仙)、林玉書(臥雲)循「鷗社」創立5週年紀念的聯吟大會決議,邀請嘉義市「羅山吟社」、「玉峰吟社

MOC_Id: Culture_People736772
Id: 736772
Title: 三貂角海女
Description: 現今韓國濟州島海女已納入世界文化遺產,舉世皆知。一般大眾皆認可「海女」這職業雖與時代需求不符,但其與環境關係之密切,及其女性的特殊職業角色之種種因素,它在世界上已被證明是值得被保存的。反觀台灣,還

MOC_Id: Culture_Object304664
Id: 304664
Title: 老照片徵集—章娥「章娥女士」
Description: 本次訪談對象為小門村章娥女士,現為西嶼鄉小門村村長,訪談時間為2019年10月10日。照片攝於1973年前後的小門鯨魚洞附近。章娥女士年輕時就到臺灣高雄工作,工作非常勤勉。她看著照片,說:「這是我從臺

MOC_Id: Culture_Object672060
Id: 672060
Title: 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婦聯會公園
Description: 「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第一期工程及第二期工程分別於2017(民國106)年及2018(民國107)年完工,2018年4月正式開放營運,提供文化產業進駐、文創特展使用、職人村進駐實施計畫、民宿餐飲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246
Id: 514246
Title: 社區環境守護者
Description: 2011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南門、延平、黎明、孝廉;蘇澳鎮後湖;壯圍鄉過嶺;冬山鄉八寶、香和、清溝;南澳鄉金岳;員山鄉結頭份以及羅東鎮南豪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結頭份社區的日曆。本篇9月1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128
Id: 278128
Title: 番婦金娘平日以符咒治病稱做仙姑,林紅認番婦為姊並學其畫符治病 欽定平定臺灣紀略卷二十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再,王坑郎、楊章、番婦金娘並林紅等犯,臣提齊研訊。緣番婦金娘平日以符咒治病,騙人錢財,適值南路賊匪莊大田等攻擾鳳山,即欲假其邪說,蠱惑匪眾,因以番婦為軍師,稱做仙姑,而番婦亦遂每次打仗執劍念咒,作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420
Id: 660420
Title: 中醫師趙作霖
Description: 本張照片為趙水木先生的父親趙作霖先生,於民國前日據時期1915年所攝照片,衣著為清朝時期的男女正裝。照片映像清晰,為臺灣歷史人物照的寶貴資料。 趙作霖先生為居住於臺中梅枝町的名漢醫師,也是作家趙天

MOC_Id: Culture_Object126657
Id: 126657
Title: 伯伯阿姨們的家鄉菜
Description: 軍人在前線以生命換取國家安全,而對在後方薪水微薄的家眷有著相當的照顧。軍眷實物補給按月送補到家,依家中人口數配給麵粉油、塩與焦炭等。麵粉袋一面印有中美合作,另一面空白,節儉的媽媽們就利用麵粉袋做成

MOC_Id: Culture_Event611611
Id: 611611
Title: 瀛社
Description: 臺北瀛社(1909迄今),與臺南南社、臺中櫟社並列為日治時期三大古典詩社,惟其運作延續至今,是三社中僅存者。 1909年(明治42年),由《臺灣日日新報》漢文部記者謝汝銓(雪漁)、林湘沅(馨蘭)

MOC_Id: Culture_Event649560
Id: 649560
Title: 樂生院佛教禮拜
Description: 本照片收錄於1960年的《臺灣省立樂生療養院三十週年紀念特刊》。照片地點在樂生的佛堂「棲蓮精舍」內,畫面最上方、室內所懸掛的「蓮池海會」匾額,是當時孫立人上將所贈墨寶;原因是1954年棲蓮精舍興建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650
Id: 514650
Title: 花蓮貨運服務所棒球隊與鳳林棒球隊合影紀念
Description: 這是一張拍攝於1951年(民國40年)3月4日,花蓮「貨運服務所」與鳳林棒球隊合影紀念照。「貨運服務所」與餐旅服務所現在同為臺灣鐵路管理局底下的直屬機構。影像中尚分辨不出此鳳林棒球隊究竟是哪一隊隊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177
Id: 277177
Title: 楊岳斌母年老病重,懇請歸鄉終養 楊勇慤公奏議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臣母年近九旬,病勢增劇。自聞海防解嚴後,屢次專人來臺視臣。臣每得家信,泣念半身不遂之症,臥床褥又近二年,飲食鮮進,步履不能,是奄奄氣息,已慘苦萬狀。有為人子不忍言者。臣回思正月渡臺,自分犬馬效勞,

MOC_Id: Culture_People139327
Id: 139327
Title: 莒光地區指揮部指揮官張英夫
Description: 莒光鄉舊名「白犬」,下轄東莒島(東犬)與西莒島(西犬),位處閩江口、平潭水域,為重要軍事據點。據《馬祖防衛三十年整建史》指出,白犬地區在1950年代初期由福建海上保安第一縱隊等10多個單位駐守,後

MOC_Id: Culture_Object128983
Id: 128983
Title: 陳俊蘭:吳媽媽的故事
Description: 2015年出版的《龜山:眷味家香》專訪、記錄了龜山原眷戶陳俊蘭等8個爸爸媽媽的拿手好菜,以及這些拿手好菜背後的個人故事、家庭記憶和人生傳承。 當時住在龜山千禧新城國宅社區的「吳媽媽」陳俊蘭,雲林人,陸

MOC_Id: Culture_People513089
Id: 513089
Title: 謝幸雄
Description: 謝幸雄,字號泮齋,生於臺南七股,初中時因有書法課,又須以毛筆寫週記,自然而然愛上寫字,加上遇到一位退役上校轉任的國文老師,幫謝幸雄購買一本柳公權《萬古皇英曲》字帖,勤加練習下,使其運筆逐漸駕輕就熟

MOC_Id: Culture_People512671
Id: 512671
Title: 黃伯思
Description: 黃伯思(1974-),字尚聞,現為桃園國小美術班專任教師,桃園市美術協會會員,曾任中華民國書法教育學會副理事長,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自幼受黃羣英老師啟蒙書法,參加多次書法比賽嶄露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024
Id: 278024
Title: 葉龍少時得咯血之病,若飲酒則會復發 廈門志卷十三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葉龍,字秀峯;蓮坂人。乾隆十八年癸酉歲貢。讀書默識,不事高聲;為文,澹遠有逸致。著述甚多,「南華經註」,尤得其解。少時,得咯血疾;讀『君子莊敬日強』語,遂日日危坐,病亦漸瘳。然飲酒數杯,血立見;至

MOC_Id: Culture_Object178985
Id: 178985
Title: 德昌行新廈落成紀念
Description:   「德昌行新廈落成紀念」照片,拍攝時間為1962年(民國51年)春、德昌行翻建落成時,拍攝地點在今仁愛區仁二路224號。照片中,國內多位藝文界大老、暨政經界顯要,應邀蒞臨盛會。他們在德昌行新廈前

MOC_Id: Culture_Event611367
Id: 611367
Title: 櫟社
Description: 臺中櫟社(1901-1949),與臺南南社、臺北瀛社並列為日治時期臺灣三大古典詩社,是三社中成立最早、組織最嚴密、入社條件最嚴、成員最少而流動性低的社群。 櫟社創始於1901-1902年間(明治

MOC_Id: Culture_Object638379
Id: 638379
Title: 《國際救濟物資在金馬澎湖》
Description: 《國際救濟物資在金馬澎湖》為1958年(民國47年)3月,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簡稱救總)編印的小型宣傳手冊,全冊共28頁,現由中華救助總會典藏。封面由時任理事長谷正綱(1902-1993年)題字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632
Id: 276632
Title: 臨水夫人廟緣由 臺灣志略卷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臨水夫人廟,在寧南坊;今移在東安坊山仔尾,乾隆五十一年里人梁厚鳩眾建.神名進姑,福州人,陳昌女,唐大歷二年生,秉靈通幻;嫁劉杞,孕數月,會大旱,因脫胎祈雨,尋卒,年僅二十有四.訣云:吾死後必為神,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音樂資料類

每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37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文學

每周更新,29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4:35

文化部

文化部單位預算

每1年更新,29

林瑀玟 小姐 | 02-85126642 | 2023-08-01 10:20:23

文化部

文化部及所屬有限取用資料清單

每年更新,22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01

文化部

文化部動漫新書快訊

每年更新,24

朱小姐 | 0285126462 | 2021-04-07 17:05:22

文化部

典藏目錄-粉彩畫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24

文化部

出版書目資料

每1年更新,21

聶志文 小姐 | 02-85126464 | 2023-07-27 17:23:12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推動綱要計畫

每1年更新,22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9:43

文化部

博物館

每1年更新,49

葉純帆 小姐 | 02-8512-6330 | 2023-07-27 17:37:05

文化部

金鼎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23

蔡小姐 | 0285126481 | 2021-04-07 17:04:52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與地方考試文化行政類錄取人數統計

每年更新,25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8

文化部

典藏目錄-報紙類

每1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53

文化部

蒙古警察警政研習班統計表

每年更新,29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5:40:37

文化部

典藏目錄-昆蟲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9:35

文化部

典藏目錄-鳥類

每1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41

文化部

典藏目錄-文書檔案類

每1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14

文化部

典藏目錄-工藝文物類

每1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48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

每1日更新,166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19

文化部

蒙藏族輔導成果統計表

每1年更新,21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31

文化部

親子活動

每1日更新,4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35

文化部

典藏目錄-紙材類

每1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6:00

文化部

典藏目錄-原住民類

每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12:01

文化部

典藏目錄-商業財產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58

文化部

典藏目錄-水彩畫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00

文化部

舞蹈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78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21

文化部

典藏目錄-木材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05

文化部

全國電影票房統計數據

每周更新,17

梅 先生 | 02-8522-8000#2303 | 2022-01-13 20:17:23

文化部

典藏目錄-哺乳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08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委員名單

每年更新,19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38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歷史

每周更新,44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9:19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