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1 time3: 0 time4: 0 total: 1 后里鄉志-下人物與團體@#@民俗與宗教@#@生物、生態與環境@#@社會與政治@#@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產業與經濟@#@藝術與人文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后里鄉志-下人物與團體@#@民俗與宗教@#@生物、生態與環境@#@社會與政治@#@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產業與經濟@#@藝術與人文

后里鄉志-下人物與團體@#@民俗與宗教@#@生物、生態與環境@#@社會與政治@#@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產業與經濟@#@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39:45。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660697 , 欄位Id的內容是660697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后里鄉志-下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后里原稱為「內埔」,民國44年而易今名。本區介於大甲、大安兩溪間,地理環境特殊而自成風格,自昔民風純樸,多耐苦、富堅毅,有太古之遺風。 在昔為原住民拍宰海族之鹿場廣野,猶是北鄙化外之區;雍正元年,始析大甲溪北境,新置淡水一廳,惟是時榛狉未闢,蠻烟瘴氣,未得其深幾許,而行政更是鞭長莫及;乾隆十二年,初有漢人入墾,並向原住民贌社耕拓殖,殆至嘉慶年間,已有相當之發展。 本書共分為封域志、開闢志、沿革志、政事志、教育志、經濟志、風俗志、勝蹟志、人物志、藝文志等十篇,並附有地震篇。本志下篇為經濟志、風俗志、勝蹟志、人物志、藝文志等;經濟志依序記述后里的工業、商業、農業、交通、郵政與電信、電力、水利、糖業、金融、建設工程、都市計畫等;風俗志記述在地的生活習慣、歲時、宗教信仰;勝蹟志記述后里地方名勝古蹟,如毘廬禪寺、澤民樹、后里馬場、火炎山等;人物志記述人物列傳及傑出人士一覽;藝文志記述當地詩、文、音樂等藝文發展;本志另收錄地震篇,記述民國24年大地震及毀損情形。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0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60697&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2B93E19F-1A75-4C80-81DA-AA2BDA437A09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08-25T15:46:53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人物與團體@#@民俗與宗教@#@生物、生態與環境@#@社會與政治@#@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產業與經濟@#@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697

Id

660697

Title

后里鄉志-下

Description

后里原稱為「內埔」,民國44年而易今名。本區介於大甲、大安兩溪間,地理環境特殊而自成風格,自昔民風純樸,多耐苦、富堅毅,有太古之遺風。 在昔為原住民拍宰海族之鹿場廣野,猶是北鄙化外之區;雍正元年,始析大甲溪北境,新置淡水一廳,惟是時榛狉未闢,蠻烟瘴氣,未得其深幾許,而行政更是鞭長莫及;乾隆十二年,初有漢人入墾,並向原住民贌社耕拓殖,殆至嘉慶年間,已有相當之發展。 本書共分為封域志、開闢志、沿革志、政事志、教育志、經濟志、風俗志、勝蹟志、人物志、藝文志等十篇,並附有地震篇。本志下篇為經濟志、風俗志、勝蹟志、人物志、藝文志等;經濟志依序記述后里的工業、商業、農業、交通、郵政與電信、電力、水利、糖業、金融、建設工程、都市計畫等;風俗志記述在地的生活習慣、歲時、宗教信仰;勝蹟志記述后里地方名勝古蹟,如毘廬禪寺、澤民樹、后里馬場、火炎山等;人物志記述人物列傳及傑出人士一覽;藝文志記述當地詩、文、音樂等藝文發展;本志另收錄地震篇,記述民國24年大地震及毀損情形。

Keyword_Des_Rights_2

CC0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08-25T15:46:53

Keyword_Subject_1

人物與團體@#@民俗與宗教@#@生物、生態與環境@#@社會與政治@#@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產業與經濟@#@藝術與人文

「后里鄉志-下人物與團體@#@民俗與宗教@#@生物、生態與環境@#@社會與政治@#@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產業與經濟@#@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Route589693
Id: 589693
Title: 石門水庫移民聚落─觀音大潭移民新村(漢籍聚落)與茄苳坑
Description: 觀音大潭移民新村漢籍聚落,(原大潭村15~18鄰)位於台61西側,是石門水庫移民第四批所分配的移殖區域,居民大多來自石門水庫阿姆坪、新柑坪等地區,合計共有53戶。因人數較多,需求用地較寬廣,有部分

MOC_Id: Culture_Place153637
Id: 153637
Title: 北竿芹壁村「爭取最後勝利」精神標語
Description: 「爭取最後勝利」精神標語位於連江縣北竿鄉芹壁村 51 號左側牆上,2008年由中國科技大學主持之《97年度連江縣北竿、東引軍事類文化景觀普査計畫》調查時,村民王好蓮女士表示,1980年代,由於漁業

MOC_Id: Culture_Place618689
Id: 618689
Title: 昆陽休息站
Description: 從合歡山南峰稜線上望昆陽休息站,遠處的高山為奇萊連峰。昆陽休息站位於武嶺與鳶峰之間,中橫霧社支線台14甲30.7K處,海拔3090公尺,日治時期合歡山駐在所即位於此處。日治早期稱此處為「合歡山根據

MOC_Id: Culture_Object299752
Id: 299752
Title: 臺北府城—小南門(重熙門)
Description: 城周一千五百餘丈南北較東西略長,為長方形的城池,並開闢五門,北門、東門附郭,南城牆則加設有小城門-重熙門。重熙門即小南門;位於臺北城南城牆偏西處,為方便板橋方面的居民出入臺北城而建。小南門為臺北府

MOC_Id: Culture_Object343940
Id: 343940
Title: 【湄鼓081_街道地景】鼓山公園眺望旗山街景
Description: 照片取自蕉城雜誌社出版《旗山老照片集》書冊第85頁,根據高雄市旗山區湄洲里莊楊瑞澤先生(西元1931年出生)的記憶,照片是從鼓山公園面向旗山街道所拍攝的畫面,左半部可以看到旗山神社前的島居,而直行

MOC_Id: Culture_Object295870
Id: 295870
Title: 前南菜園日式宿舍-南昌路2段2巷6號
Description: 本建築群落之主要管理所有單位包括臺銀及臺大,周邊尚有包括郵局電信局宿舍,共同為日據時期佐久間町3丁目之範圍,日治時期亦大約屬相同管理單位。因此,整區保存可呈現出日據時期公家宿舍群落之特色,建築規模

MOC_Id: Culture_Place587301
Id: 587301
Title: 花蓮市立圖書館-樂齡館
Description: 花蓮市立圖書館的樂齡館位在花蓮市主農里活動中心內,位處花蓮市南區,鄰近中正國小,與阿美族傳統部落里漏(東昌村)隔河相鄰。主農活動中心位於600坪公園用地內,將樂齡館設立於此,主要目的是為了與社區生

MOC_Id: Culture_Place619339
Id: 619339
Title: 新路
Description: 新路部落為內文社群和射不力群排灣族人混居的部落,新路部落一隅,臨近清代文獻中提及的射不力。新路部落位於楓林村之東北方、北里龍山的西北山麓,即楓港溪南岸的南迴公路旁,距楓港約3.5公里,在清末以前此

MOC_Id: Culture_Place555155
Id: 555155
Title: 日月潭教師會館(日月潭林間學校)
Description: 涵碧半島上的日月潭教師會館,在日治時期曾是日月潭林間學校。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完工後,台中州立日月潭林間學校擇地於日月潭湖畔,於1934年9月8日動工,1935年1月10日落成,校內設施包含宿舍四棟

MOC_Id: Culture_Object513270
Id: 513270
Title: 東線鐵路貨運車最後一節車箱附設之車長室
Description: 此照片攝於1962年(民國51年),為東線鐵路貨運車廂之附設車長室,車長室車廂掛於貨物列車的頭尾,搭載車長和隨車人員行駛。臺東線是指花蓮至臺東間,行經整座花東縱谷平原之鐵路幹線。1910年(明治4

MOC_Id: Culture_Place595872
Id: 595872
Title: 南華B部落/Alangmkibubw
Description: 南華B部落(Alang mkibubw)早期是由奇萊山的不同部落遷至銅門、榕樹後,再遷移到立霧溪上游的斯達岸、大同、布洛灣部落,日治時期集團移往至此。此部落總人口數為450人,原住民人口數為183

MOC_Id: Culture_Place756498
Id: 756498
Title: 草春居
Description: 基地位址位於素有新港媽祖後花園的中庄村,週遭擁有水池景觀,位置介於大堀水及小堀水之間,居民環繞池水共同約有二百多戶之多,中庄的堀水可謂對居民有精神意義,配合村內老人社區據點關懷的開辦,村內的社區營

MOC_Id: Culture_Place595706
Id: 595706
Title: 布拉旦部落/Pratan
Description: Pratan部落,漢語稱做布拉旦部落,位於花蓮縣秀林鄉景美村。部落中共256戶,總人口數797人,原住民人口747人,佔總人口數百分比93%,非原住民人口數50人,佔總人口數百分比6%。各原住民族

MOC_Id: Culture_Place153614
Id: 153614
Title: 南竿仁愛村「為中華民國國家發展而戰、為台澎金馬百姓安全福祉而戰」精神標語
Description: 「為中華民國國家發展而戰、為台澎金馬百姓安全福祉而戰」精神標語位於連江縣南竿鄉仁愛村中興嶺營區左右兩側,標語原為「忠誠、團結、風氣、效率」、「忠貞、團結、鞏固、精鍊」,斗大的字樣,簡潔有力的白底紅

MOC_Id: Culture_Place153569
Id: 153569
Title: 東引忠誠門據點
Description: 東引忠誠門位於連江縣東引鄉南澳,起建於1977年,為昔日東引島門戶,由陸軍反共救國軍指揮部第五大隊第一中隊構工,在中柱港浚深填海前,每逢東引軍民蒞臨上島,忠誠們都是進入東引市區必經之處。 忠誠

MOC_Id: Culture_Object293332
Id: 293332
Title: 張羣故居
Description: 本建物為曾任行政院院長、總統府秘書長張群先生(1889-1990)寓所,由臺灣戰後現代建築代表建築師王大閎所設計,建物外部為鋼筋混凝土柱廊(#bfb9aa),並採用清水磚(#dd7f50)、斬石子

MOC_Id: Culture_Object659395
Id: 659395
Title: 臺中文創園區彩繪圖案之美
Description: 圖為臺中文創園區中著名的彩繪圖案,為吳仁發參加 104年臺中市城中城風華重現攝影比賽的作品,獲得佳作。畫面採用斜線構圖,分割出藍天、陰影、水泥地等大色塊,襯出主題的彩繪圖案,格外顯眼。 園區前身是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001
Id: 168001
Title: 海浪中捕撈魚苗(t-011)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湯姆生於1871年4月2日初到臺灣,從打狗(今高雄)上岸後,至4月4日晚上登船準備往臺灣府(今臺南)前,於打狗海邊所拍攝漁民捕魚之照片,為負片。照片中可見三名漁民,頭戴斗笠,站於海浪與灘岸之際

MOC_Id: Culture_Object293337
Id: 293337
Title: 林語堂故居
Description: 本建物興建於1966年(民國55年),由林語堂先生所設計。建築以中國四合院為架構,結合西班牙傳統建築語彙,外觀為藍色琉璃瓦搭配白牆、西式拱廊、陽臺、白色螺旋廊柱,並嵌著深紫色的圓角窗櫺,兼具東、西

MOC_Id: Culture_Object233899
Id: 233899
Title: 南竿介壽中正堂碑記
Description: 本碑文為中正堂碑記,現存於連江縣南竿鄉介壽村舊中正堂(現處閒置狀態)內,為該公共建設沿革之參考文本,日後得做為研究連江縣之重要史料。 於《南竿鄉志》附錄中,記載此碑文全文如下: 物以人名,人以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229
Id: 509229
Title: 花蓮大地震(二)──街道篇
Description: 書中原文標題為民國55年(1966年)、地點在玉里大圓環,此應為誤植。照片中的文字描述是在南京街,推斷應是民國40年(1951)時發生的大地震,因為米崙斷層、玉里斷層、池上斷層,此三個斷層間的錯動

MOC_Id: Culture_Place618531
Id: 618531
Title: 古道
Description: 安通越嶺古道東段的石階,海拔約310公尺。1875年(光緒元年),當時駐紮於璞石閣的總兵吳光亮率領官兵開鑿「璞石閣成廣澳道」,路線自璞石閣(玉里)渡秀姑巒溪,至海岸山脈西麓紅蓙社(安通),沿紅蓙溪

MOC_Id: Culture_Place555149
Id: 555149
Title: 新井耕吉郎紀念碑亭
Description: 新井耕吉郎紀念碑亭,位於茶改場魚池分場門口警衛室對面,碑亭中有新井耕吉郎紀念碑。碑上文字為:「中華民國三十八年元月 故技師新井耕吉郎紀念碑 台灣茶葉公司總經理陳為禎敬題」。碑亭旁有新井耕吉郎生平簡

MOC_Id: Culture_Place293156
Id: 293156
Title: 鳥島≠鳥嶼(一)
Description: 《馬公基督長老教會紀念設教百週年特刊》記載1886年6月6日,甘為霖和高長抵達澎湖媽宮,並陸續前往南寮、赤崁、吉貝、鳥嶼、員貝、竹篙灣、西嶼等地宣教。《看見十九世紀臺灣》中甘為霖所著的<澎湖群島記行>

MOC_Id: Culture_Object513282
Id: 513282
Title: 1960年代之花蓮市忠烈祠正氣殿前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的背景是1960年代花蓮忠烈祠的正氣殿,走過尚志橋上階梯,再穿越忠烈祠的牌坊後,第一個映入眼簾的即是忠烈祠的正氣殿。正氣殿是由舊花蓮港神社的拜殿改建而成,從外形來看與神社時期的樣貌並無太大

MOC_Id: Culture_Object292369
Id: 292369
Title: 陳天來故居
Description: 本宅創建者陳天來先生為臺北茶葉發展過程重要人物,且陳氏家族人才輩出,在近代臺灣政治、經貿及文化史上有其顯著貢獻和代表性地位,此建物為其事業高峰之傑作與重要見證。建築展現1920年代臺灣多元特色之近

MOC_Id: Culture_Object476558
Id: 476558
Title: 【湄鼓426】旗山公學校校園建築
Description: 照片取自蕉城雜誌社出版《旗山老照片集》書冊第93頁,為日治時期拍攝旗山公學校(旗山國小)內建築樣貌。 根據旗山國小沿革,西元1898年由台灣總督府所發布「臺灣公學校令」,規定8至14歲孩童可就讀

MOC_Id: Culture_Place716132
Id: 716132
Title: 新勝裕幸福種子店
Description: 本建物位於被列為國定古蹟「北港朝天宮」前的北港老街上,建設於日本殖民時期二次「市區改正」時期,為二樓磚造老屋。老街兩旁仍保有許多傳統的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店鋪;廟前傳統小吃、點心,更有許多北港當地的特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895
Id: 515895
Title: (玉里風景)玉里分屯中隊
Description: 1907年(明治40年),日本為了能夠更有效地控制臺灣,在臺灣以及臺南各成立一個步兵聯隊,其中駐守臺北的隊伍稱為臺灣步兵第一聯隊,駐守臺南的就是臺灣步兵第二聯隊,兩個聯隊的守備區域則以濁水溪為界。

MOC_Id: Culture_Place178834
Id: 178834
Title: 兩座屋埤
Description: 兩座屋埤,為桃園大圳第11支線第17號池,屬臺灣桃園農田水利會管轄,位置在桃園市觀音區保生里桃94號公路旁。蓄水面積10.77公頃,蓄水量284,856立方公尺,灌溉面積211公頃。 11-17號池舊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公共藝術

每年更新,58

彭竫潔 小姐 | 02-85126525 | 2021-10-29 17:39:07

文化部

典藏目錄-產業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7:16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會議

每半年更新,27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6 18:14:16

文化部

兒童文化館-主題閱讀區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78

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07

文化部

典藏目錄-原住民類

每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12:01

文化部

蒙藏文化中心臉書瀏覽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1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17:0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素描類

每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0:59

文化部

典藏目錄-陶瓷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3:44

文化部

蒙藏重要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23

蕭永源 先生 | 02-2356-6462 | 2021-04-07 17:04:46

文化部

典藏目錄-雜誌期刊類

每1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28

文化部

文化部研習課程

每日更新,136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7:06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教育

每周更新,29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0:48

文化部

蒙古統計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3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43

文化部

典藏目錄-陶藝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3:31

文化部

親子活動

每1日更新,48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35

文化部

典藏目錄-生活衣飾與用品類

每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8:36

文化部

典藏目錄-書籍類

每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3:34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舞蹈

每周更新,38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4:40

文化部

典藏目錄-膠彩畫類

每年更新,3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47

文化部

西藏統計資料

每6月更新,24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9:01

文化部

典藏目錄-考古類

每1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50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文學

每周更新,31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4:35

文化部

兒童文化館-聽書(有聲書)書目

每年更新,28

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6:57:57

文化部

典藏目錄-漆器類

每1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44

文化部

音樂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138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52

文化部

海外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月更新,20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57

文化部

文化部-振興三倍券通訊交易適用業者名單

每1月更新,17

葉舒文 小姐 | 02-85126571 | 2023-07-27 16:04:54

文化部

蒙藏補助團體私人情形季報表

每3月更新,20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9:13

文化部

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文化設施筆數統計

每6月更新,22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3:54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

每1日更新,105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47:49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