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海上保安第一縱隊人物與團體
「福建省海上保安第一縱隊人物與團體」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47:4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rganization157323 , 欄位Id的內容是157323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福建省海上保安第一縱隊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海保部隊全名為福建省海上保安第一縱隊,又名東海部隊,因扼守廣闊閩浙海域,有如海上城堡,也稱海堡部隊。1949年由王調勳號召閩青成立,後則奉國防部命令擴編與更改番號,陸續稱福建人民反共突擊軍、福建省反共救國軍等,1954年解編。
《東海部隊奮鬥史錄》記載,1949年6月中國共產黨解放軍陸續攻佔南京、上海等地,在福州綏靖公署主任朱紹良授命下,王調勳於川石島成立「福建省海上保安第一縱隊」(簡稱海保部隊或東海部隊),戍守中華民國政府在閩江口列嶼的領地。該年8月中華民國失守福州,東海部隊撤守馬祖列島,王調勳率直屬部隊移駐白肯(西莒)島、屬下黃玉樹領第一支隊駐烏坵島、王仁貴領第三支隊駐防東引島、陳逸民領第三支隊副支隊駐東肯(東莒)島、其餘支隊則駐守西洋、浮鷹、四礵等島。
《東海部隊奮鬥史錄》進一步指出,1950年,原福建省海上保安第一縱隊納入閩浙沿海漁民擴編為「福建人民反共突擊軍」,開始與美軍設立的情資團體-西方公司合作執行情資與突擊行動,期間因無軍餉供給,還需自給自足,據點為於西莒青帆村。據林金炎所稱,西方公司約動員近2000人次東海部隊隊員至中國執行逾百次的情蒐與突擊行動。
後來,1951年國防部撤銷福建人民反共突擊軍與福建海上保安第一縱隊番號,原部隊由福建省反共救國軍指揮,編入於閩北地區司令部,原5縱隊則依序更名為116至120縱隊。1954年國防部裁撤福建反共救國軍、閩南閩北兩地區司令部,原部隊被撥編入國軍編制,為東海部隊傳奇畫下句點。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OGDL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157323&IndexCode=Culture_Organization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rganization/21037B77-7C53-4169-8ED7-1AB242EE8B05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09-02T15:33:33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人物與團體 。
MOC_Id
Culture_Organization157323
Id
157323
Title
福建省海上保安第一縱隊
Description
海保部隊全名為福建省海上保安第一縱隊,又名東海部隊,因扼守廣闊閩浙海域,有如海上城堡,也稱海堡部隊。1949年由王調勳號召閩青成立,後則奉國防部命令擴編與更改番號,陸續稱福建人民反共突擊軍、福建省反共救國軍等,1954年解編。 《東海部隊奮鬥史錄》記載,1949年6月中國共產黨解放軍陸續攻佔南京、上海等地,在福州綏靖公署主任朱紹良授命下,王調勳於川石島成立「福建省海上保安第一縱隊」(簡稱海保部隊或東海部隊),戍守中華民國政府在閩江口列嶼的領地。該年8月中華民國失守福州,東海部隊撤守馬祖列島,王調勳率直屬部隊移駐白肯(西莒)島、屬下黃玉樹領第一支隊駐烏坵島、王仁貴領第三支隊駐防東引島、陳逸民領第三支隊副支隊駐東肯(東莒)島、其餘支隊則駐守西洋、浮鷹、四礵等島。 《東海部隊奮鬥史錄》進一步指出,1950年,原福建省海上保安第一縱隊納入閩浙沿海漁民擴編為「福建人民反共突擊軍」,開始與美軍設立的情資團體-西方公司合作執行情資與突擊行動,期間因無軍餉供給,還需自給自足,據點為於西莒青帆村。據林金炎所稱,西方公司約動員近2000人次東海部隊隊員至中國執行逾百次的情蒐與突擊行動。 後來,1951年國防部撤銷福建人民反共突擊軍與福建海上保安第一縱隊番號,原部隊由福建省反共救國軍指揮,編入於閩北地區司令部,原5縱隊則依序更名為116至120縱隊。1954年國防部裁撤福建反共救國軍、閩南閩北兩地區司令部,原部隊被撥編入國軍編制,為東海部隊傳奇畫下句點。
Keyword_Des_Rights_2
OGDL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OGDL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09-02T15:33:33
Keyword_Subject_1
人物與團體
「福建省海上保安第一縱隊人物與團體」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784
Id:
514784
Title:
花蓮山林管理所合影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拍攝為花蓮山林管理所內的合影。花蓮山林管理所,現今被以「花蓮港山林事務所」之名作為其縣定古蹟的名稱。其建築原先最早興建於1919年(大正8年),在當時為花蓮港木材株式會社所使用。1929年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551
Id:
279551
Title:
因勞累哀痛而背疽發作 臺灣通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適丁父憂,勞瘁哀痛,疽發背卒,年四十有九.
MOC_Id:
Culture_Event649494
Id:
649494
Title:
樂生療養院內科診察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漢生病患者正在接受內科診療的情況,收於1955年之《臺灣省立樂生療養院廿五週年特刊》中。
樂生療養院對外門診的部分僅有漢生病,但對內則需負責院民的所有醫療工作,故樂生院除治療漢生病外,亦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851
Id:
515851
Title:
臺南衛戍病院花蓮港分院院內合影
Description:
1897年(明治30年),日本陸軍臺南衛戍病院於赤嵌樓成立,1917年(大正6年)興建規模較大之院舍,其醫院規模為當時全臺灣之冠,醫院本為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的隨軍醫院。隨著臺灣步兵第二聯隊花蓮港分屯
原脩次郎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55893
Id:
555893
Title:
原脩次郎
Description:
此圖為原脩次郎的肖像照。原脩次郎為1896年(明治29年)來臺的日本人,曾在公家單位任職,也是當時非常重要的一個企業家。他亦曾在賀田組任職,後來在花蓮港電氣株式會社擔任社長。1931年(昭和6年)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883
Id:
280883
Title:
左良玉嘔血而亡 明史選輯卷十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良玉望城中火光,曰:『予負袁公』!嘔血數升。是夜,死;時順治二年四月也。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407
Id:
168407
Title:
泰雅族多羅閣群的男人
Description:
多羅閣群sado社男人正面照。臉部刺黥。耳飾、頭上及胸部的白色圓形飾品均為貝殼製。穿袖套與上衣,披方形布塊。
社區沙龍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Event333949
Id:
333949
Title:
社區沙龍
Description:
北投社區大學鼓勵師生參與社區沙龍,不僅形塑出公民社會的終身教育體系特質,也努力紮根地方文化特色,累積與建構出獨樹一格的地方學知識體系,經由社區沙龍培力的師生,透過自主社區參與、公民行動,歷經「對話
MOC_Id:
Culture_Object627058
Id:
627058
Title:
台東師範學校畢業証書
Description:
姚清華,1941年(民國30年)生,金門人,曾任金門縣立榜林、賢庵、愛華分校、湖埔、城中莒光分部等國民小學教師、主任、校長等。1958年(民國47年)10月,因砲戰關係,金門中學九百二十一位學生遷
MOC_Id:
Culture_Object654355
Id:
654355
Title:
國防部軍中康樂輔導第三小組名片
Description:
國防部康樂總隊成立於1950年4月,前身為「特勤總隊」,其下轄演劇一、二、三隊,隊中部分的成員活躍於五〇至六〇年代的戲劇界,如董心銘、丁衣、傅碧輝、馬驥、張方霞、高前等人。康樂總隊的工作主要分為四
鄒族魯富都群的女人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577
Id:
168577
Title:
鄒族魯富都群的女人
Description:
魯富都群的女人側面照,頭纏黑布,著固有的胸兜,外穿新傳進來的現代上衣。
陳玉臺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481732
Id:
481732
Title:
陳玉臺
Description:
陳玉臺(1940-),號雨寒,生於桃園中壢,現為桃園市書法學會榮譽理事長。自小與擔任國小教師並寫得一手好字的長兄同住,因而對書法養成初步的愛好。學習歷程上承孫復文、黃羣應、雲樵大師等前輩指導,從臨
MOC_Id:
Culture_Object296271
Id:
296271
Title:
蔡連珠貼布畫故事
Description:
本篇圖像為貼布畫故事,為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藉由二手衣物剪碎以後,邀請長輩們透過拼貼的形式進行創作,將生命記憶猶深的畫面製作成藝術作品。畫中圖像為以前豐田盛產的玉石、無子西瓜,以及因為經
雅美族的製陶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619
Id:
168619
Title:
雅美族的製陶
Description:
雅美族製陶的程序。將陰乾的陶坯置於木柴架內。
坂井高一家族新年合影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630
Id:
514630
Title:
坂井高一家族新年合影
Description:
筑紫堂是日治時期一間專門幫商家繪製看版招牌的廣告商,其負責人為坂井高一。圖為坂井一家新年合照,但不知道為甚麼,照片中少了其中一個兒子,而長女坂井倭子已然成為一位高中少女,身著花蓮港高等女學校(國立
謝萬鋐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516185
Id:
516185
Title:
謝萬鋐
Description:
謝萬鋐(1963-)生於桃園,現為桃園市大崙國民中學教師,畢業於私立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從小展現對繪畫的天賦,於各美術比賽中脫穎而出,獲獎無數,國中就讀於復興商工美術科,開始接受正規的美術訓練,曾
布農族施武郡群的男人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513
Id:
168513
Title:
布農族施武郡群的男人
Description:
正面照,頭部的裝飾是以磨成長方形的貝殼板與黑色小珠作成,三角形耳飾為夜光螺殼製成。鄒族男人也使用相同的頭飾與耳飾。外披固有的背心,裡面穿筒袖的棉衣。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151
Id:
279151
Title:
陳士慶治好腹部破洞潰瘍的患者 鹿樵紀聞卷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其在賊中,所全活甚眾。 獻忠嬖楚府宮人老腳,偶以暴怒,引刀刺之,洞腹潰腸,召士慶使治。士慶曰:『嘻!烏有人腸離體而可復活者?然大王有命,不敢違』。舁置木扉,以清水滌之,納其腸胃,線紉而傅以藥。老腳
MOC_Id:
Culture_Object167965
Id:
167965
Title:
荖濃地區的捕魚團體(t-053)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湯姆生於1871年4月來臺,為荖濃(今高雄六龜荖濃里)附近所拍,為直幅正片。照片為10位捕魚的男女,分別站立或蹲於河床岩石上,部分人頭戴頭巾,腰際繫著獵刀、弓箭、竹籃或捕魚等工具,其中可見後左
MOC_Id:
Culture_People595829
Id:
595829
Title:
從山到海─耆老簡葉三妹的回憶
Description:
簡葉三妹女士,桃園大溪三民人,從小到大溪坪簡家當養女。在日本小學(八結國小)念了6年,成績很好,光復那年正好畢業,之後就不再升學。簡葉女士14歲那年,石門水庫開始蓄水,逐漸淹沒了大溪坪住家,15歲
MOC_Id:
Culture_Object281125
Id:
281125
Title:
高叔祥因感染時令病而死亡 臺案彙錄乙集卷三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竊家主高叔祥於本年四月十三日抵任,適值逆匪滋事之後,辦理搜捕事宜並防堵海口、審辦各路匪犯,冒署積勞,頓患時邪病症,醫藥罔效,於七月二十七日在任病故,合將臺灣府印信一顆呈繳轉報等由到道。
MOC_Id:
Culture_Object258736
Id:
258736
Title:
礦山機械工養成所第一期生、教職員
Description:
「礦山機械工養成所第一期生、教職員」照片,於1940年(昭和15年)7月2日拍攝,地點在基隆神社前,教職員坐與站在前排,礦山機械工養成所第一期生則穿著清一色的制服,於後方整齊列隊。
張禹風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473034
Id:
473034
Title:
張禹風
Description:
張禹風(1937~),字治水,堂號凝露齋,因其父善書,張禹風耳濡目染下對書法產生興趣。後來考進台北師專(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遂專心於學業。直到1968年開始回頭研究書法,嘗書寫〈楷書正氣歌〉一幅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655
Id:
279655
Title:
煌言嘔血而死 南疆繹史第五冊(繹史摭遺)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己亥,煌言又入長江,又從之。既而兵敗相失,流轉太倉、嘉定間,怏怏不自得。一日,嘔血數斗,大呼不絕死;年僅三十也。
高明仁院長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13181
Id:
513181
Title:
高明仁院長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花蓮門諾醫院高明仁院長,最初因為精通英語、日語及原住民語,也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透過友人介紹加入門諾巡迴醫療團隊擔任翻譯員,從此一輩子為神服務,在門諾醫院服務三十餘年。高明仁院長畢業於師範
妹妹背著洋娃娃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160
Id:
509160
Title:
妹妹背著洋娃娃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所拍攝之地點為民國50年(1961)的鳥踏石仔海邊。可以在照片中看見一位小妹妹背著其外甥女站於海邊,背後仍有著尚未拆除的白燈塔景象。花蓮港白燈塔曾出現在許多花蓮出身的作家文字中,例如楊牧的
忠烈祠前吊橋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194
Id:
509194
Title:
忠烈祠前吊橋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為民國48年(1959)左右所拍攝之忠烈祠前吊橋上紀念照。當時要去美崙山忠烈祠時,必須徒步經過一座吊橋才能到達,此吊橋是在日本治理臺灣時期建造的,而後改建成現在的尚志橋。美崙山忠烈祠,其前
MOC_Id:
Culture_Object305004
Id:
305004
Title:
陳柱卿公廟敬獻之匾「慈悲通慧」
Description:
陳柱卿,光緒9年(1883)生, 日治時期居住地為東西澳媽宮街南町50番戶。陳柱卿幼年喪母,由父親陳金生扶養成人。在公廟的參與方面,清代金龜頭西垵一帶設有無祀壇,藉以埋瘞枯骨。廟中周歲燈油,春秋二祭俱
阿美族的墓葬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591
Id:
168591
Title:
阿美族的墓葬
Description:
七腳川社社人的墳墓。死者被埋在離住家幾步遠的附近。埋葬後使用竹子與茅草架設很低的頂蓋,周圍圍有簡單的竹籬巴。這些是埋葬當時造的。以後也不加修理,故並非永久性的設施,將會逐漸腐爛而終於消失。
訪談老照片的記憶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304797
Id:
304797
Title:
訪談老照片的記憶
Description:
在108年9月27日,由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計畫團隊二位助理前往澎湖縣西嶼鄉小門社區,進行「走回小門」老照片徵集活動後的口述歷史訪談,今天訪談的對象是小門社區重要的社會網絡據點:柑仔店老闆娘洪嫌女士,訪談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工藝美術類
每1年更新,2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56
文化部典藏目錄-音樂資料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37
文化部經緯度查詢附近未過期活動
每1日更新,5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55
文化部博物館
每1年更新,56葉純帆 小姐 | 02-8512-6330 | 2023-07-27 17:37:05
文化部文化部及所屬有限取用資料清單
每年更新,22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01
文化部
蒙藏珍貴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26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09
文化部文化部資料盤點成果表
每6月更新,2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6:32
文化部典藏目錄-飲食用具類
每1年更新,2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46
文化部講座資訊
每1日更新,83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18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會議
每半年更新,27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6 18:14:16
文化部
文化部獎補助-要點
每年更新,19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17-09-07 19:39:50
文化部閱讀活動
每日更新,27郭聯德 先生 | 02-8512-6461 | 2021-04-07 17:00:12
文化部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每1日更新,179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17
文化部文化部文創產業家數與營業額統計資訊
每1年更新,23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6:24
文化部其他藝文資訊
每1日更新,3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29
文化部
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60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10
文化部典藏目錄-書籍類
每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3:34
文化部典藏目錄-報紙類
每1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53
文化部典藏目錄-陶瓷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3:44
文化部典藏目錄-應用美術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20
文化部
街頭藝人展演空間資訊
每年更新,65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04
文化部典藏目錄-商業財產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58
文化部典藏目錄-漆器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44
文化部獨立音樂
每日更新,30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7:26
文化部典藏目錄-工藝類
每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1:14
文化部
典藏目錄-素描類
每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0:59
文化部典藏目錄-貝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03
文化部典藏目錄-北美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52
文化部典藏目錄-化石類
每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1:50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歷史
每周更新,50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9:19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