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1 time3: 0 time4: 0 total: 1 倫太文東南鞍發現的玻璃瓶和瓷器碎片空間、地域與遷徙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倫太文東南鞍發現的玻璃瓶和瓷器碎片空間、地域與遷徙

倫太文東南鞍發現的玻璃瓶和瓷器碎片空間、地域與遷徙」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39:45。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Place325698 , 欄位Id的內容是325698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倫太文東南鞍發現的玻璃瓶和瓷器碎片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關門古道東段從拔仔庄登上拔仔山稜線後,繞過興魯郡山和馬侯宛山,再沿倫太文山東南稜往上,繞過倫太文山頂之後,陡下馬太鞍溪,再從馬太鞍溪底爬升到南三段稜線,然後往北一公里多,便抵達關門山腳下的關門水池。拔仔山到倫太文山之間的古道,大致走在稜線上,經過山頭時採取腰繞方式而不直接登上山頭。拔仔山到馬猴宛山之間落差不大,尚屬平緩,但過了馬侯宛山之後,稜線變陡,與倫太文山之間落差大約900公尺,而且幾乎都走在稜線上。抵達倫太文山東南鞍之前,古道便開始腰繞2692峰南側,直到倫太文山東南鞍後,才又開始沿稜陡上。此鞍海拔2650公尺,距離倫太文山頂約1小時路程,地勢頗為寬廣,周圍都是二葉松,林下箭竹茂密,由於水鹿啃食踩踏而露出幾處平坦空地,一旁的箭竹叢中有水池,為古道上重要水源之一。撥開茂密的箭竹叢可發現營房痕跡和一些早期玻璃瓶和瓷器碎片,證實此地為清代營盤遺跡。影像為調查人員在倫太文東南鞍上發現的玻璃瓶和磁器碎片。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OGDL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325698&IndexCode=Culture_Place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place/88F4078F-3099-4E96-A4A0-D017145CEC4F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01-08T11:48:42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325698

Id

325698

Title

倫太文東南鞍發現的玻璃瓶和瓷器碎片

Description

關門古道東段從拔仔庄登上拔仔山稜線後,繞過興魯郡山和馬侯宛山,再沿倫太文山東南稜往上,繞過倫太文山頂之後,陡下馬太鞍溪,再從馬太鞍溪底爬升到南三段稜線,然後往北一公里多,便抵達關門山腳下的關門水池。拔仔山到倫太文山之間的古道,大致走在稜線上,經過山頭時採取腰繞方式而不直接登上山頭。拔仔山到馬猴宛山之間落差不大,尚屬平緩,但過了馬侯宛山之後,稜線變陡,與倫太文山之間落差大約900公尺,而且幾乎都走在稜線上。抵達倫太文山東南鞍之前,古道便開始腰繞2692峰南側,直到倫太文山東南鞍後,才又開始沿稜陡上。此鞍海拔2650公尺,距離倫太文山頂約1小時路程,地勢頗為寬廣,周圍都是二葉松,林下箭竹茂密,由於水鹿啃食踩踏而露出幾處平坦空地,一旁的箭竹叢中有水池,為古道上重要水源之一。撥開茂密的箭竹叢可發現營房痕跡和一些早期玻璃瓶和瓷器碎片,證實此地為清代營盤遺跡。影像為調查人員在倫太文東南鞍上發現的玻璃瓶和磁器碎片。

Keyword_Des_Rights_2

OGDL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01-08T11:48:42

Keyword_Subject_1

空間、地域與遷徙

「倫太文東南鞍發現的玻璃瓶和瓷器碎片空間、地域與遷徙」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Place284792
Id: 284792
Title: 礁溪鄉的守護神─宜蘭縣警察局礁溪分局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德陽社區的日曆。本篇12月18日的主題

MOC_Id: Culture_Place325722
Id: 325722
Title: 勘姆卒社
Description: 勘姆卒社位於丹大東溪與勘姆卒溪匯流點東方的稜線鞍部上,海拔大約1600~1670公尺。100多年前族人自丹大社遷來時有3戶11人,昭和6年時人口有12人。昔日部落旁有一溫泉,稱為勘姆卒溫泉,最早的

MOC_Id: Culture_Place324726
Id: 324726
Title: 熟番住所
Description: 熟番住所,坐落苗栗三堡日南社庄232號,運用地理資訊系統套疊古今地圖後,可知即今台中市大甲區幸福里一帶。明治34年(1901)12月14日地主劉丹彬管理人劉林扁於苗栗三堡日南社庄《土地申告書》所附

MOC_Id: Culture_Place309605
Id: 309605
Title: 正全茶廠-三峽碧螺春製作流程-炒菁
Description: 圖為茶廠內製茶師將揉捻解塊後的茶菁進行乾燥作業。三峽碧螺春製作流程的最後一個步驟為乾燥,透過甲型乾燥機使用高溫乾燥,並反覆二次達到乾燥目的:固定茶葉品質,並降低含水量使其容易儲存。 茶廠位於新北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460
Id: 509460
Title: 和平街水溝
Description: 在花蓮講到大排水溝,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必然是自由街大排,也就是俗稱的溝仔尾,其實在早期尚未加蓋前的和平街也能看到屋舍傍水而建的景象。照片拍攝於50年代,照片右方的「臨海堂」是駱香林故居,位於今日和平

MOC_Id: Culture_Object512378
Id: 512378
Title: 位於木奇荖西社的招魂祭餘興角力場
Description: 太魯閣戰役為日治時期日本政府與臺灣原住民族之間規模最大的戰役,同時也是「五年理蕃計畫」最後一次軍事行動。經歷戰前隘勇線推進、多次蕃地探勘、蕃情調查的準備期,戰事從1914年(大正3年)5月下旬進行

MOC_Id: Culture_People285073
Id: 285073
Title: 吳逢玉
Description: 現年68歲的吳逢玉船長,人人稱他為「巴西」,從15歲開始,即隨父親出海捕魚。首先在船上幫忙煮飯兩個月,後晉升成船員,隨著夥伴們學習捕魚的大小事。32歲時,在買下了《鴻漁一號》後當起了船長。 捕魚

MOC_Id: Culture_Place153317
Id: 153317
Title: 南竿65據點
Description: 南竿65據點位於連江縣南竿鄉馬祖村天后宮步道的小徑往下走小路。2007年由中國科技大學主持之《96年度連江縣文化景觀普査計畫》調查時,據點荒廢年代已有15年以上,雜草叢生,不復見原本面貌。 南竿

MOC_Id: Culture_Place587837
Id: 587837
Title: 三笠山考古遺址
Description: 三笠山考古遺址位於卓溪鄉太平村,卓溪鄉太平村塔比拉聚落後方(東北側)的高位河階台地,三笠山西側約400公尺平坦紅土地。遺物零星散佈在該紅土台地上的鳳梨田中,以打製斧鋤形器為主,不見陶器等其他遺物。

MOC_Id: Culture_Place619104
Id: 619104
Title: 白鹿
Description: 影像為台中市和平區的「白鹿吊橋」,1968年興建完成,橫跨大甲溪,全長近250公尺,不僅是當地重要地標及當地居民的聯外道路,亦是山友攀登谷關七雄「白毛山」往返的重要出入橋梁,在2012年5月被鑑定

MOC_Id: Culture_Place284523
Id: 284523
Title: 噶瑪蘭廳舊址,宜蘭大病院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東門社區的日曆。本篇1月11日的主題是

MOC_Id: Culture_Place225917
Id: 225917
Title: 埔里綜合球場
Description: 埔里綜合球場位於埔里鎮立圖書館旁邊,管理單位是埔里鎮公所,為開放場地,交通方便,而且全年無休,是埔里愛打球的居民一大福音。來此打球的球友多是埔里當地居民,和鎮上國高中青少年族群。仁愛鄉原住民因為有許多

MOC_Id: Culture_Place571679
Id: 571679
Title: 東澳國小
Description: 陳定南縣長上任後,打破校園建築經費分散運用以及依省教育廳標準建築圖施作的慣例,在教育部同意下,集中原本零星一間間教室的整建經費,改為投入重點式的校園改造,並邀請專家進行校園整體規劃設計,使宜蘭校園

MOC_Id: Culture_Place625995
Id: 625995
Title: 奇萊廟
Description: 舊奇萊保線所旁的「奇萊廟」。1952年,台電建萬善堂於舊奇萊保線所旁,最初稱「奇萊廟」,以祭祀1950年起拓建「東西輸電線」因公殉職的人員。1953年秋分開堂祭祀。1980年因木瓜溪水力發電工程興

MOC_Id: Culture_Place284770
Id: 284770
Title: 天主教堂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進士社區的日曆。本篇9月29日的主題是

MOC_Id: Culture_Place153557
Id: 153557
Title: 莒光東莒靶場
Description: 莒光東莒靶場位於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島福正村與大坪村之中央公路上,是東莒最大一片平地,所以靶場、500障礙場、手榴彈投擲場、排戰鬥射擊場等,都設在這裡。 靶場入口處設有一水泥立柱精神堡壘,兩側均有題

MOC_Id: Culture_Place619331
Id: 619331
Title: 丹路
Description: 丹路部落位於楓港溪左岸,女仍山西南山腰,海拔120公尺至240公尺處,為陡斜坡地,上丹路聚落主要是由獅子鄉與牡丹鄉交界地遷徙而來。丹路即原牡丹路社,位在楓港溪南岸的南迴公路旁,即牡丹路山西北方山麓

MOC_Id: Culture_Place163611
Id: 163611
Title: 基隆
Description: 禮密臣從新竹返回臺北後,待了兩天,準備前往南部的必要裝備。之後,在7月1日與翻譯久留島、隨從阿豪搭乘軍用火車前往基隆旅行。禮密臣在日軍來到臺灣之前,曾來過基隆一次,他認為基隆在日軍抵達後顯得更有活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539
Id: 506539
Title: 意西拉(eshira)駐在所
Description: 「意西拉」源自布農族語「Weshira」,即「在……旁邊」之意。若按照該地地貌來看,這應當就是指在塔達芬溪溪畔的意思。從這張照片可以看到,意西拉駐在所有幾個與眾不同之處,如辦公室建築外圍,建有一道

MOC_Id: Culture_Object299752
Id: 299752
Title: 臺北府城—小南門(重熙門)
Description: 城周一千五百餘丈南北較東西略長,為長方形的城池,並開闢五門,北門、東門附郭,南城牆則加設有小城門-重熙門。重熙門即小南門;位於臺北城南城牆偏西處,為方便板橋方面的居民出入臺北城而建。小南門為臺北府

MOC_Id: Culture_Place284810
Id: 284810
Title: 喚醒堂
Description:   鸞堂是清治末期,宜蘭的讀書人們所組成的團體,注重人才培育,提倡漢文學,辦理各式救濟事業,並致力協助人們戒除鴉片。最初,鸞堂是由楊士芳進士與李望洋舉人領導,獲得縣內仕紳支持後,逐步拓展至台灣其他

MOC_Id: Culture_Place142352
Id: 142352
Title: 水璉楊宅
Description: 本戶為原住民族群,過去世代居住於此,母親為撒奇萊雅族、父親則是阿美族。過去曾在林管處工作,並投入過石材產業。 本資料為基於2008 年進行之客家文物普查時之訪查,當時訪查著重於村落的家戶文化普查

MOC_Id: Culture_Place155787
Id: 155787
Title: 鐵板村神榕
Description: 依據《教育部青年發展署107年青年壯遊點DNA試辦計畫「做蜀堆慢慢走:官帽山軍事生態慢活行」提案計畫書》,南竿鐵板村(現仁愛村)內有一百年榕樹,種植年代約於1775年,位於天后宮後方村辦公室左側,

MOC_Id: Culture_Place284698
Id: 284698
Title: 日治梅洲里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梅洲社區的日曆。本篇六月四日的主題是「

MOC_Id: Culture_Place570442
Id: 570442
Title: 聯福製衣廠
Description: 1960年代臺灣輕工業蓬勃發展、人力需求大增,許多在馬祖地區生計受限的鄉親遷台求生,位於桃園的聯福工廠就是不少鄉親獻上青春歲月打拚的場所。 據《馬祖鄉親桃園移民史調查報告》記載,位於八德區更寮腳

MOC_Id: Culture_Place619214
Id: 619214
Title: 枯水時期的鹿野溪
Description: 內本鹿道路於清水駐在所過後往北方轉進龍門峽谷,因道路已崩毀,調查人員下鹿野溪繞過崩塌路段,鹿野溪僅有枯水時期可通行。1923年(大正12年)3月23日,臺東廳警視等二十二人組成搜索隊,實地勘測里壟

MOC_Id: Culture_Place161502
Id: 161502
Title: 大溪永安宮
Description: 大溪永安宮,地址在大溪區瑞興里公館29號。本宮是大正2年(1913)由日本人菅野敷治提議發起建廟,又由林本源家族捐贈建廟用地,並由蕭尋良、呂傳結、江次炎、呂傳和、蕭源江等五人擔任經理人,向在地民眾募款

MOC_Id: Culture_Place282883
Id: 282883
Title: 蛙仔湖
Description: 蛙仔湖在蘇澳永春里內,環山圍繞,因東側有一山丘,山形似蛙,而稱之為蛙仔山,據吳永華調查,昔蛙仔山山頂有清軍營址,該營盤呈四方形,四周以豎立石板所圍,並用溪底石頭堆砌成營壘,約有一人高度,四周並有護

MOC_Id: Culture_Place163590
Id: 163590
Title: 臺北府
Description: 禮密臣以及一同返回臺北府的日軍,於凌晨12點出發,走了一整夜,在隔天早上8點抵達臺北府,推測其返回大稻埕租屋處附近。臺北府為光緒元年(1875),沈葆禎奏請在臺灣島北部設置之官署及行政區劃。於官署

MOC_Id: Culture_Place161901
Id: 161901
Title: 距離匏仔寮大約半英哩處的八張犁
Description: 「八張犁」此一地名應與為清代開墾及租佃田地面積相關,本地位於楠梓仙溪的河階地東岸,屬今高雄市杉林區集來里,推測湯姆生在此處觀察到巨大的樹木形成的樹林。而Richard Ovenden所著的John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藝術村

不定期更新更新,24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54:16

文化部

典藏目錄-甲殼類

每1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37

文化部

地方文化館

每周更新,55

李姿儀 小姐 | 02-23434184 | 2021-06-07 23:03:18

文化部

蒙藏補助團體私人情形季報表

每3月更新,21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9:13

文化部

文化部文創產業家數與營業額統計資訊

每1年更新,24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6:24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

每1日更新,112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47:49

文化部

典藏目錄-陶瓷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3:44

文化部

在台蒙胞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7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3:31

文化部

展覽資訊

每1日更新,60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05

文化部

文化部獎補助-要點

每年更新,20

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17-09-07 19:39:50

文化部

獨立音樂

每日更新,30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7:26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特別收入基金

每6月更新,15

李 小姐 | 02-85126634 | 2023-08-01 10:09:36

文化部

蒙藏培訓援外志工統計表

每1年更新,18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46

文化部

閱讀活動

每日更新,29

郭聯德 先生 | 02-8512-6461 | 2021-04-07 17:00:12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會議

每半年更新,28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6 18:14:16

文化部

典藏目錄-藻類

每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5:10

文化部

典藏目錄-壓克力畫類

每1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39

文化部

文化部研究報告

每年更新,18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5:19

文化部

蒙藏珍貴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27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09

文化部

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文化設施筆數統計

每6月更新,23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3:54

文化部

文化部主管政府捐助財團法人清冊

每年更新,23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2:45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志工統計

每1年更新,20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5:19:32

文化部

典藏目錄-素描類

每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0:59

文化部

典藏目錄-哺乳類

每1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08

文化部

其他藝文資訊

每1日更新,35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29

文化部

競賽活動

每1日更新,44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43

文化部

蒙藏性別年齡統計表

每1年更新,21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7:03

文化部

典藏目錄-篆刻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3:29

文化部

蒙藏學術資訊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2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1-06-29 12:27:01

文化部

典藏目錄-照片與相簿類

每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7:08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