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璧因感染風寒而死亡 臺案彙錄乙集卷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人物與團體
「趙璧因感染風寒而死亡 臺案彙錄乙集卷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人物與團體」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47:4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281137 , 欄位Id的內容是281137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趙璧因感染風寒而死亡 臺案彙錄乙集卷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據福建臺灣鎮總兵官薛瓀呈,據南路營參將李現祥呈稱:竊照南路下淡水營都司趙璧,緣染患風寒病證,醫治不痊,於乾隆十四年三月初五日辰時身故,將原領劄付同醫生甘結一併繳報等情,轉報到本職。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OGDL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81137&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D5D5654D-E653-48E7-ACF1-3C4F4BA8311B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12-02T00:40:33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人物與團體 。
MOC_Id
Culture_Object281137
Id
281137
Title
趙璧因感染風寒而死亡 臺案彙錄乙集卷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據福建臺灣鎮總兵官薛瓀呈,據南路營參將李現祥呈稱:竊照南路下淡水營都司趙璧,緣染患風寒病證,醫治不痊,於乾隆十四年三月初五日辰時身故,將原領劄付同醫生甘結一併繳報等情,轉報到本職。
Keyword_Des_Rights_2
OGDL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12-02T00:40:33
Keyword_Subject_1
人物與團體
「趙璧因感染風寒而死亡 臺案彙錄乙集卷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人物與團體」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510
Id:
168510
Title:
布農族的搬運方法
Description:
此族人搬運東西的方式,是男人使用背板,他們以額頭支持背板、背簍的帶子而負之於背後。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621
Id:
279621
Title:
薛福成在外國積受風濕,觸發舊疾 李文忠公選集第五冊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竊前任出使英、法、義、比國大臣、都察院大副都御史薛福成,於四月間交卸使任,因歷年在外洋積受風濕,觸發舊疾,請假回籍就醫。於五月杪行抵上海,疾劇不能前進,延醫調治不效,延至六月十九日出缺,繕就遺摺,
新埔生態活動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Event732413
Id:
732413
Title:
新埔生態活動
Description:
延續110年的新埔生態活動,這次活動中劉芯慈講師講解了台灣六大毒蛇百步蛇、鎖鏈蛇、赤尾青竹絲、龜殼花、中華眼鏡蛇、雨傘節的特性,平常在陸地上常見的,遇見毒蛇時的反應、被蛇咬時的處理方式,孩子第一次
MOC_Id:
Culture_Object614456
Id:
614456
Title:
溫林翠晶女士與先生之彩色合影
Description:
本張照片是溫林翠晶女士與先生之合照,溫林翠晶女士穿著旗袍,旗袍為繡花與印花平織布。小圓立領長袖,領口處有花釦,合身收腰,有胸折與腰折,飾品選擇珠寶項鍊及同色系耳環。由於溫林翠晶女士從小受到教育薰陶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186
Id:
509186
Title:
玉里愛美洋裁班1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所拍攝之影像為民國45年(1956)元旦洋裁班之畢業紀念的影像。在當時有著許多類似於此的洋裁班,洋裁在早期的臺灣俗稱為:「縫紉」。而「洋裁」這樣的詞彙是從日語中而來的。縫紉是一項以針與紗線
MOC_Id:
Culture_Object281162
Id:
281162
Title:
張怡受傷死亡的過程 臺案彙錄己集卷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三月初十日,張東與張怡、張報各帶竹尖挑同在部外檢挑蔗渣,張東向張報索取餘欠。張報欲俟李錦還日清償,張東不允,兩相爭角。張怡護弟,將張東嗔責,並持竹尖挑趕打。張東隨帶手內竹尖挑避入牛欄。張怡追至
MOC_Id:
Culture_Object516030
Id:
516030
Title:
在花蓮車站鐘塔旁
Description:
本照片攝於花蓮縣中山路東端的「花蓮舊火車站」前方的鐘塔旁。雖然照片中不明顯,但鐘塔後方即為車站前方的圓環水池。從該鐘塔外觀的「花蓮扶輪社」字樣可得知,其應為花蓮扶輪社所贈。花蓮扶輪社於1960年(
郭子究西裝照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589
Id:
509589
Title:
郭子究西裝照
Description:
這張照片中的人是郭子究,一位音樂教育家、演奏家、創作家。郭子究擅於演奏豎笛、小提琴、吉他、手風琴和聲樂等,他離開劇團後,參加「新臺灣音樂講習會」,獲得日本政府認證為音樂老師,短暫在東港開辦星光新劇
MOC_Id:
Culture_Place142018
Id:
142018
Title:
壽豐吳宅
Description:
本戶為原住民族群,過去曾受過日本教育,還曾經去過日本比賽田徑。
本資料為基於2008 年進行之客家文物普查時之訪查,當時訪查著重於村落的家戶文化普查;於 2019 年重新更新整理,重新檢視梳理及
門諾巡迴醫療車冒險涉溪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13174
Id:
513174
Title:
門諾巡迴醫療車冒險涉溪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在颱風季節於河床中熄火的醫療巡迴車。1948年(民國37年),由基督教門諾會組成的「門諾山地巡迴醫療隊」,以跋山涉水的方式,進入臺灣花蓮偏遠山區各個部落,展開巡迴醫療照護工作,醫療隊每天乘
MOC_Id:
Culture_Object265655
Id:
265655
Title:
溫柔而堅定的模範母親-憲光二村:昨日今時
Description:
為了將桃園常民史與「竹籬笆」的庶民生活做詳實記錄,保存屬於大家的桃園成市記憶,民國107年(2018)11月,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出版了《憲光二村:昨日今時》一書,這是其中一篇原眷戶周許刊治的口述歷史
辛齊光人物與團體@#@社會與政治
MOC_Id:
Culture_People602095
Id:
602095
Title:
辛齊光
Description:
辛齊光(1746-1821),澎湖廳奎璧澳湖西人(今北寮村),1746年(乾隆11年)生,家境富裕,為人樂善好施,曾出資修建文石書院,又於湖東、西溪搭建石橋,港尾底(今成功村)、書院崎二處修築大路
擺厘里自強聯誼活動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Event284434
Id:
284434
Title:
擺厘里自強聯誼活動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擺厘社區的日曆。本篇11月16日的主題
MOC_Id:
Culture_Object667532
Id:
667532
Title:
四幕一景時代喜劇《桃李滿天下》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四幕一景時代喜劇《桃李滿天下》演出劇本封面。演出劇本共76頁,由國防部藝術工作總隊編印。1966年,國防部康樂總隊配合國軍新文藝運動如荼如火展開之際,因應政戰工作需要,「康樂總隊」易名為「
憲光二村眷村標語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126665
Id:
126665
Title:
憲光二村眷村標語
Description:
在沒有網路或電視的年代,牆上的標語是重要的文宣工具。走進憲光二村,101號外牆白底紅字書寫的精神標語是「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飽、常常跑、多笑笑,莫煩惱、天天忙、永不老」,還有32號外牆「社區整潔、
甜甜蜜蜜人團圓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Event732478
Id:
732478
Title:
甜甜蜜蜜人團圓
Description:
中秋月圓人團圓。團圓這件事情,卻越來越不再是喜悅與期待,反倒是凸顯了溝通相處的困難。
這一次我們藉著手做和菓子,邀請親子家庭相聚一堂,重拾團圓的和樂氣氛,共同合作創造應景的食物。沒有僵化的規定,
MOC_Id:
Culture_Object555917
Id:
555917
Title:
臺灣花蓮港農業學校能高團全員
Description:
本圖為片山寫真館所發行的《能高團》繪葉書中一頁,為花蓮港農業學校能高團全體隊員之合照。圖中後排右側為教練門馬經祐,左側戴圓帽者為監督坂本茂。能高團前身為林桂興所籌組的「高砂棒球隊」,約成立於192
布農族巒社群的女人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527
Id:
168527
Title:
布農族巒社群的女人
Description:
巒社群的女人側面照。頭纏黑布,穿漢式上衣,黑布的一端有此族固有的刺繡。
克難樂隊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217
Id:
509217
Title:
克難樂隊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為民國39年(1950)時所拍攝玉里鎮上某間學校的克難樂隊影像。在中華民國政府剛接收臺灣的初期,當時因為剛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臺灣百業蕭條、社會貧困,學校教育在什麼器材都沒有的環境下,因
MOC_Id:
Culture_People139269
Id:
139269
Title:
馬祖防衛司令部第4任司令官夏超
Description:
1949年中華民國陸續自中國大陸撤軍來臺,歷經10年馬祖守備區軍備整建,1965年馬祖守備區改編為馬祖防衛司令部,管轄東引、白犬、北高、南竿東、西5個守備區及1個亮島守備隊,得一併佈署兵力。馬祖防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609
Id:
279609
Title:
臺灣炎夏時瘴氣重,不少將士感染疫病 李文忠公選集第四冊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該提督初入山時,盛夏炎荒,顛頓於老林仄谷之中,出入於毒標飛矢之際,其危苦有非尋常戰事可擬者。及至臺事既定,將弁病疫,幾不成軍。滿目創痍,拊循申儆,兵氣不衰,而心力亦以是交瘁矣。
莒光守備區指揮官王樹基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139320
Id:
139320
Title:
莒光守備區指揮官王樹基
Description:
莒光鄉舊名「白犬」,下轄東莒島(東犬)與西莒島(西犬),位處閩江口、平潭水域,為重要軍事據點。據《馬祖防衛三十年整建史》指出,白犬地區在1950年代初期由福建海上保安第一縱隊等10多個單位駐守,後
MOC_Id:
Culture_Event222129
Id:
222129
Title:
昭和6年(1931)1月,朝日組對平安中學的野球戰,林桂興代表朝日組和平安中學代表握手
Description:
昭和5年(1930)年末,平安中學球隊應新聞合同通信社台灣支社的邀請,來到台灣和各地球隊進行比賽,其中原能高團的球員自然也成為話題,羅沙威(伊藤正雄)、羅道厚(伊藤次郎)、阿仙(稻田昭夫)也跟著回到台
MOC_Id:
Culture_Object281199
Id:
281199
Title:
調查王珠受傷死亡的案件 臺案彙錄己集卷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乾隆七年八月初七日,黃寬為何事把王珠怎樣致傷,小的們沒有眼見。後小的王恭聽聞王珠喊叫,忙跑去看,見王珠頭上、膝上有傷,倒在地下。查問王珠,據說與黃寬戲謔被傷。據黃寬說,因王珠來摟抱他鬥嘴,白日怕人
MOC_Id:
Culture_Place753572
Id:
753572
Title:
林文察墓道碑
Description:
林文察,霧峰林家渡臺第四代,阿罩霧庄人。咸豐四年(1854)閩南小刀會騷擾臺灣雞籠沿海一帶,受北路協副將曾玉明提拔,與小刀會賊戰於雞籠,事平,以游擊備用,這是林文察步上宦途崛起的關鍵。咸豐八年(1
《曠世奇才的石坂莊作》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178988
Id:
178988
Title:
《曠世奇才的石坂莊作》
Description:
《曠世奇才的石坂莊作》,2006年(民國95年)5月出版,由陳青松編著,全書以日治時期的日本人「石坂莊作」為主題,經過大量國內、外文獻調查,詳述石坂莊作的生平,以及其對臺灣文教環境的貢獻。基隆
泰雅族溪頭群的男女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379
Id:
168379
Title:
泰雅族溪頭群的男女
Description:
溪頭土著,中立者為女人,兩側是男人。
MOC_Id:
Culture_Object670725
Id:
670725
Title:
眷村十年開拓記
Description:
〈眷村十年開拓記〉,收錄在《中華婦女》,第十七卷第一期(1966)頁13至頁16。
自1956(民國45)年組織「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國軍眷屬住宅籌建委員會」,中華婦女反共聯合會(簡稱婦聯會)
全高雄軍與全花蓮軍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Event222138
Id:
222138
Title:
全高雄軍與全花蓮軍
Description:
可能拍攝於全花蓮軍西征,或五州二廳全島大會。身穿「Takao」字樣球衣的球員為高雄軍,前排中央穿白西裝戴帽者為梅野清太,他左邊戴深色球帽者為林桂興。穿戴印有「K」字樣球衣、球帽的成員為來自花蓮的棒球隊
MOC_Id:
Culture_Object177064
Id:
177064
Title:
豐裡國小第十四屆畢業生暨全體老師留影
Description:
照片為花蓮縣壽豐鄉豐裡村豐裡國小第十四屆畢業生暨全體老師留影,照片的拍攝時間為1960年(民國49年)7月7日,照片提供者為許伍妹女士,大合照拍攝後照片沖洗好,依照慣例分發給豐裡國小全體老師與畢業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交通運輸與通訊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59
文化部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推介目錄
不更新更新,22朱曉俐 小姐 | 02-85126462 | 2021-04-07 17:04:50
文化部全國電影票房統計數據
每周更新,12梅 先生 | 02-8522-8000#2303 | 2022-01-13 20:17:23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音樂
每周更新,22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38:21
文化部徵選活動
每1日更新,1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19
文化部
蒙藏最新出版品一覽表
每年更新,16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16 16:05:50
文化部典藏目錄-音樂資料類
每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37
文化部典藏目錄-爬蟲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55
文化部典藏目錄-攝影印刷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50:27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工藝
每周更新,26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01:12
文化部
蒙藏ㄧ般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18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24
文化部文化部研習課程
每日更新,101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7:06
文化部典藏目錄-油畫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22
文化部獨立音樂
每日更新,21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7:26
文化部典藏目錄-東南亞島民族類
每1年更新,1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23
文化部
國內佛學團體網址連結一覽表
每1年更新,22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1:17
文化部文化部-振興三倍券通訊交易適用業者名單
每1月更新,14葉舒文 小姐 | 02-85126571 | 2023-07-27 16:04:54
文化部蒙古檢察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2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18
文化部藝文活動-節慶專區
每3月更新,19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28:57
文化部典藏目錄-素描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0:59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委員名單
每年更新,15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38
文化部新住民主題區藝文活動
不定期更新,20呂亭潁 小姐 | 02-8512-6772 | 2021-04-07 17:00:53
文化部典藏目錄-中國西南少數民族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10
文化部博物館
每1年更新,36葉純帆 小姐 | 02-8512-6330 | 2023-07-27 17:37:05
文化部典藏目錄-南洋類
每1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平面書畫類
每1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41
文化部蒙古法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18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05
文化部藝術村
不定期更新更新,1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54:16
文化部蒙藏重要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16蕭永源 先生 | 02-2356-6462 | 2021-04-07 17:04:46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決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12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06 11:42:04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