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3 time3: 0 time4: 0 total: 3 前空軍飛行教官周杰人物與團體@#@空間、地域與遷徙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前空軍飛行教官周杰人物與團體@#@空間、地域與遷徙

前空軍飛行教官周杰人物與團體@#@空間、地域與遷徙」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39:45。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People574848 , 欄位Id的內容是574848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前空軍飛行教官周杰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照片為周杰,拍攝時間為1950年代,拍攝地不詳,照片由周杰次子周燕弘提供。周杰,1922年生。1943年考上國立西北師範學院,後投筆從戎。1944年考取空軍官校23期,1945年3月至印度臘河(Lahore)(現今巴基斯坦境內)使用PT -17教練機進行初級飛行訓練;戰爭結束後赴美使用PT-13教練機繼續初級飛行訓練;1946年使用AT-6教練機進行中級飛行訓練,再使用B-25轟炸機進行高級飛行訓練後結訓,經洛杉磯返國。1947年任空軍一大隊三中隊少尉飛行員。1948年調杭州筧橋任28期區隊長兼飛行教官。1949年空軍官校撤退至臺灣後才在臺中結婚,之後於虎尾基地擔任飛行教官,後遷到岡山並入住飛行教官宿舍醒村50號(第五排第二間樓上)。入住後因居住空間不足,便利用「上校具特殊條件」資格,申請搬至樂群村4-2號及樂群村2號。空軍飛行員常見父子相傳的情況,其長子周燕初、次子周燕弘也都是空軍飛官,退伍後轉民航機師。一家皆為樂群村原住戶。 按慣例飛行教官是入住醒村,但醒村為日治時期日本海軍航空隊61航空廠單身宿舍,居住空間不足,便頂了另一稍大面積戶(購買居住權)入住。之後3個兒子陸續出生,居住空間更不足,才以「上校具特殊條件」資格,申請到空間充裕的樂群村4-2號(原空軍訓練司令部中將司令官邸,戰後新建)。1949年空軍訓練司令部來接收時,將樂群村的官眷舍分配將官居住,但經過一段時日,因人事變遷、職務變動等因素,主管機關才有機會放鬆資格。如周杰上校申請2號,吳邦夫上校申請3號,曹明德上校申請10號等,皆獲得許可。 事實上到了約1970年代,已無將領居住在樂群村,僅1號空軍官校校長招待所保留至今(仍有勤務兵定期巡守)。但因早期將星雲集,在地人仍習慣稱樂群村為「將軍村」。 而周杰由樂群村4-2號申請調至空間更小的樂群村2號,理由據口述調查,周杰次子周燕弘說:「住在4-2號時人人雞犬不寧,因為地下埋有東西。」周杰長子周燕初說:「好像蓋房子時有挖到東西,沒清。」周杰教官么子則說:「小時候在家裡看過日本軍人。」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574848&IndexCode=Culture_People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person/62043391-DAF0-4537-BD4D-94A2B946A54A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05-26T16:31:16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人物與團體@#@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eople574848

Id

574848

Title

前空軍飛行教官周杰

Description

照片為周杰,拍攝時間為1950年代,拍攝地不詳,照片由周杰次子周燕弘提供。周杰,1922年生。1943年考上國立西北師範學院,後投筆從戎。1944年考取空軍官校23期,1945年3月至印度臘河(Lahore)(現今巴基斯坦境內)使用PT -17教練機進行初級飛行訓練;戰爭結束後赴美使用PT-13教練機繼續初級飛行訓練;1946年使用AT-6教練機進行中級飛行訓練,再使用B-25轟炸機進行高級飛行訓練後結訓,經洛杉磯返國。1947年任空軍一大隊三中隊少尉飛行員。1948年調杭州筧橋任28期區隊長兼飛行教官。1949年空軍官校撤退至臺灣後才在臺中結婚,之後於虎尾基地擔任飛行教官,後遷到岡山並入住飛行教官宿舍醒村50號(第五排第二間樓上)。入住後因居住空間不足,便利用「上校具特殊條件」資格,申請搬至樂群村4-2號及樂群村2號。空軍飛行員常見父子相傳的情況,其長子周燕初、次子周燕弘也都是空軍飛官,退伍後轉民航機師。一家皆為樂群村原住戶。 按慣例飛行教官是入住醒村,但醒村為日治時期日本海軍航空隊61航空廠單身宿舍,居住空間不足,便頂了另一稍大面積戶(購買居住權)入住。之後3個兒子陸續出生,居住空間更不足,才以「上校具特殊條件」資格,申請到空間充裕的樂群村4-2號(原空軍訓練司令部中將司令官邸,戰後新建)。1949年空軍訓練司令部來接收時,將樂群村的官眷舍分配將官居住,但經過一段時日,因人事變遷、職務變動等因素,主管機關才有機會放鬆資格。如周杰上校申請2號,吳邦夫上校申請3號,曹明德上校申請10號等,皆獲得許可。 事實上到了約1970年代,已無將領居住在樂群村,僅1號空軍官校校長招待所保留至今(仍有勤務兵定期巡守)。但因早期將星雲集,在地人仍習慣稱樂群村為「將軍村」。 而周杰由樂群村4-2號申請調至空間更小的樂群村2號,理由據口述調查,周杰次子周燕弘說:「住在4-2號時人人雞犬不寧,因為地下埋有東西。」周杰長子周燕初說:「好像蓋房子時有挖到東西,沒清。」周杰教官么子則說:「小時候在家裡看過日本軍人。」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_PDM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05-26T16:31:16

Keyword_Subject_1

人物與團體@#@空間、地域與遷徙

「前空軍飛行教官周杰人物與團體@#@空間、地域與遷徙」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516664
Id: 516664
Title: 花蓮港驛構內著手擴張
Description: 本篇為1941年(昭和16年)1月11日東臺灣新報地方版的報導。因應築港完成,花蓮港街於1940年(昭和15年)升格為花蓮港市,市區的經濟產業發展蓬勃,人口快速增加,花蓮港驛(花蓮港火車站)也開始

MOC_Id: Culture_Place161907
Id: 161907
Title: 荖濃
Description: 荖濃為大武壟平埔族(四社平埔族:大武壟社、加菝社、宵里社、芒仔芒社),後因漢人及西拉雅族開墾等因素,自玉井盆地移居楠梓仙溪流域並開墾此地,可分為頂荖濃及下荖濃,其平埔族公廨位於北處的頂荖濃。本地地

MOC_Id: Culture_Place325265
Id: 325265
Title: 浸水營古道入嶺口
Description: 位於水底寮中華路的三叢榕土地公廟旁,為日治時期浸水營越嶺道的起點,據楊南郡的調查,當地人稱為「入嶺口」。影像中右側天然岩石刻著「領(嶺)路頭」,左側則為道教符咒,保佑行人通行平安。根據楊南郡研究,

MOC_Id: Culture_Place620102
Id: 620102
Title: 卑亞南古道
Description: 南山村往突稜駐在所之間的一處古道,路面仍維持平整,右側駁坎十分完整。日治時期為了方便交通與管理原住民,於大正 7 年(1918)3月開始修築卑亞南古道,路線從今日宜蘭縣大同鄉樂水村經留茂安、四季、

MOC_Id: Culture_Place620100
Id: 620100
Title: 南山國小
Description: 南山國小校園一景。南山國小位於海拔將近1200公尺高的南山村上部落,是一所有著泰雅族文化的原住民學校。南山國小前身是日治時期的「卑亞南蕃童教育所」,成立於大正9年(1920)5月,同年11月校舍落

MOC_Id: Culture_Object683873
Id: 683873
Title: 台糖萬華倉庫前鐵軌
Description: 萬華區糖廍里耆老徐金俊提供,攝於西元1968年(民57),地點在今艋舺大道西園路口交會處,往西向攝影。細看照片上有北、南兩道鐵軌,北道是輕便車軌,照片遠方隱約可見有人力正在推送車廂向西前進,那是進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550
Id: 509550
Title: 林田山林場工人宿舍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林田山林場中的林場工人宿舍,由台灣檜木建造而成,經過長久的時間現今仍保持完好,證明了台灣木材的優良品質。林田山林場是因1894年(光緒20年),清朝與日本發生甲午戰爭後,臺灣割讓給日本,由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498
Id: 660498
Title: 日治時期臺中市街鳥瞰圖(梅枝町)
Description: 日治時期大正五(1916)年由梅枝町(今中華路至五權路及成功路至中山路之間一帶)看臺中市街的空中鳥瞰圖。 照片出自《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第一集》,1995年8月出版,為保留照片的純樸風味,臺中市

MOC_Id: Culture_Place587183
Id: 587183
Title: 東竹考古遺址
Description: 東竹考古遺址位於富里鄉竹田村,秀姑巒溪東方校園南側的獨立低矮小丘陵,為富北國中校園東北側緩坡地,西距花東線鐵路東竹站約250公尺。遺物主要分布在民宅(新興村1鄰16號)後院與富北國中操場間的緩坡地

MOC_Id: Culture_Object513338
Id: 513338
Title: 1960年代的北回歸線標
Description: 照片為1960年代的團體出遊合影留念。北回歸線(在書中所記錄的緯度為:北緯23度27分4秒51)通過台灣的嘉義、高雄、南投、澎湖、花蓮五縣。無論是過去最早設立的位置或是現在遷址後的地點,在地理意義

MOC_Id: Culture_Place153666
Id: 153666
Title: 東引「我愛我據點、據點是我家、忠義精神、剽悍軍風」精神標語
Description: 「我愛我據點、據點是我家、忠義精神、剽悍軍風」精神標語位於連江縣東引鄉北澳據點,2008年由中國科技大學主持之《97年度連江縣北竿、東引軍事類文化景觀普査計畫》調查時仍保存良好。 根據1990年

MOC_Id: Culture_Place284767
Id: 284767
Title: 創意景觀亭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復興社區的日曆。本篇8月22日的主題是

MOC_Id: Culture_Place145501
Id: 145501
Title: 豐山游宅
Description: 本戶民宅主要為閩南族群,但族群組成還有平埔族在其中。過去是南投水里與屏東恆春各自搬到花蓮。 本資料為基於2008 年進行之客家文物普查時之訪查,當時訪查著重於村落的家戶文化普查;於 2019 年

MOC_Id: Culture_Place153456
Id: 153456
Title: 北竿78據點
Description: 北竿78據點位於連江縣北竿鄉環島北路芹壁村至橋仔村段海岸,2008年由中國科技大學主持之《97年度連江縣北竿、東引軍事類文化景觀普査計畫》調查時,據點範圍無法進入,故外部狀況不詳,且入口已毀,內部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483
Id: 277483
Title: 黑水溝在澎湖東北方,傳言水中有大蛇碰到即死,水多腥臭為毒氣所散發 重修福建臺灣府志 卷十九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黑水溝,在澎湖之東北,乃海水橫流處。其深無底,水皆黑色。舟行,必藉風而過。又傳水中有蛇,皆長數丈;遍身花色,尾有稍向上如花瓣六、七出,紅而尖ㄒ觸之,即死。舟過溝,水多腥臭氣;蓋毒氣所蒸也(「臺灣志

MOC_Id: Culture_Object233970
Id: 233970
Title: 東引鄉福澤新村落成誌(九棟)
Description: 《連江縣志.經濟財稅志.其他公共建設》中記有東引鄉內所建設的國宅,福澤新村即為其一。而本碑文為東引鄉福澤新村落成誌(九棟),現存於連江縣東引鄉福澤新村,為該公共建設沿革之參考文本,日後得做為研究連

MOC_Id: Culture_Object293318
Id: 293318
Title: 南京西路237號暨迪化街1段2、4、6號店屋/迪化街1段4號店屋
Description: 迪化街1段4號全屋之主要兩側承重磚牆厚達48CM,為長型店屋之主要承重結構,因本建物並未經歷大幅度的改建與增建,所以在磚材的來源上以日治時期的TR磚及S磚(#bcb6af),分布在過水及第ㄧ進。立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552
Id: 506552
Title: 米亞桑駐在所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建築物為米亞桑駐在所。米亞桑源自布農族語「Miasang」,即「老家」之意,可見米亞桑對這群東遷至拉庫拉庫溪流域的布農族來說,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根據《東臺灣展望》作者毛利之俊的記載,該地

MOC_Id: Culture_Object683127
Id: 683127
Title: 桃園市大溪區慈湖新城
Description: 慈湖新城位於桃園市大溪區,緊鄰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原中正理工學院),該地原本是一片被農民佔用為茶園的國有地。民國65年左右,國防部為了照顧軍眷生活,將此地興建為國軍眷舍。民國67年完工,成為兩排戶對

MOC_Id: Culture_Place293092
Id: 293092
Title: 緝馬灣與赤馬(一)
Description: 西嶼鄉赤馬舊稱「緝馬灣」,有關「緝馬灣」一詞之由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以蒙古人在澎湖設巡檢司在澎湖養馬,待明朝派到澎湖來接管的武官吳禎,一邊派兵驅逐倭寇,一邊到處尋找蒙古馬,來到西嶼鄉南部,發現馬群

MOC_Id: Culture_Place620176
Id: 620176
Title: 紅香
Description: 紅香基督長老教會,設立於2002年。紅香,或稱紅葉 ,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發祥村, 昔稱馬卡納奇(Makanaji),社人自稱為gnaaji,結社於北港溪右岸,白姑大山東南方山麓,海拔1170公尺處,

MOC_Id: Culture_Place595894
Id: 595894
Title: 米棧部落/Cipuypuyan
Description: Cipuypuyan部落,漢語稱做米棧部落,位於花蓮縣壽豐鄉米棧村。部落中共有128戶,總人口數279人,原住民人口數140人,佔總人口數的50%。原住民族比例分別為阿美族48%、其他2%。此部落

MOC_Id: Culture_Place620138
Id: 620138
Title: 太保久駐在所
Description: 空拍太保久駐在所現況。日治時期太保久駐在所大約位於影像中間三個大水塔之平台,此處位於中橫宜蘭支線公路上方,松茂部落附近,這一帶目前已開發為果園。松茂部落位於梨山東北方3公里處,即台中市和平區梨山里

MOC_Id: Culture_Place153650
Id: 153650
Title: 莒光大坪村「同島一命、軍紀似鐵、軍令如山」精神標語
Description: 「同島一命、軍紀似鐵、軍令如山」精神標語位於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島猛澳港港口,交通船停靠之猛澳港東側,塑在莒光77據點忠誠堡仿西式堡壘的城垛上,是所有前往或離開東莒的旅客必定會看到的標語。 在港口擴

MOC_Id: Culture_Event222153
Id: 222153
Title: 林桂興手持優勝旗,在朝日組門前和棒球隊員合影
Description: 舊時的朝日組門前,位於現今的花蓮市中山路48號。這裡過去曾經是重要的商業位置,尤其面對花蓮港驛,加上附近南濱近海輪船人貨上岸的入船通,後有佇立著昭和紀念館、公會堂、棒球場、相撲館的花崗山,周邊亦有旅館

MOC_Id: Culture_Object295556
Id: 295556
Title: 鐵路局機務段員工連棟宿舍--建國北路1段17巷16、18、20、22號
Description: 此區為鐵路局機務段的基層員工集合宿舍,充分展現基層鐵路局員工生活面貌,雖每戶均為因應生活所需略有整建,但整體建築特色仍保有原有風貌。整體建築配置為雙併、兩棟間設有防火巷,且設有防火山牆,尤其巷弄之

MOC_Id: Culture_Place217831
Id: 217831
Title: 埔里蜈蚣社區有機菜園
Description: 在蜈蚣社區司令旁有一片有機菜園,是社區居民所種植。此地本來是一塊空地,經地主善心大發,於2016年無償提供這塊土地給社區發展協會使用,由於協會固定舉辦老人關懷據點活動,故將此地規劃成社區有機菜園,由社

MOC_Id: Culture_Place619291
Id: 619291
Title: 大日本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
Description: 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碑位於車城鄉統埔,碑高153公分,寬45公分,花岡岩材質。立於屏東縣車城鄉統埔路39號旁巷內,葬有1871年(同治10年)於恆春半島東海岸八瑤灣,遭牡丹社原住民殺害的五十四名琉球

MOC_Id: Culture_Object298633
Id: 298633
Title: 「革命實踐研究院院舍」秋瑾堂、育樂室、民眾會堂、保健所
Description: 革命實踐研究院為中國國民黨研究及教育訓練場,於1949年(民國38年)10月16日創辦於陽明山,1953年(民國42年)7月於木柵中興山莊成立分院。本建築約建於1953年(民國42年)後,1959

MOC_Id: Culture_Place325344
Id: 325344
Title: 清古道階梯
Description: 清代八通關古道從清八通關營盤址後,渡過荖濃溪上游,沿八通關前峰南稜山腰且行且下,至躑躅山北稜上升與日治時期越嶺道交會,並沿稜爬升至杜鵑鞍部。影像為調查人員於八通關山前峰南稜所找到的石階,約有20多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作業基金

每6月更新,18

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26 12:11:0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

每日更新,108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21

文化部

典藏目錄-原住民類

每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12:01

文化部

典藏目錄-哺乳類

每1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08

文化部

文化部訴願案件收辦統計

每1年更新,25

陳純美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2:17

文化部

文化部研習課程

每日更新,157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7:06

文化部

典藏目錄-籐材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5:38

文化部

兒童文化館-聽書(有聲書)書目

每年更新,28

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6:57:57

文化部

文化部及所屬有限取用資料清單

每年更新,23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01

文化部

國內佛學團體網址連結一覽表

每1年更新,30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1:17

文化部

典藏目錄-地圖類

每1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1:54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民俗

每周更新,42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9:3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維管束類

每1年更新,3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30:0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與地方考試文化行政類錄取人數統計

每年更新,27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8

文化部

文化部獎補助-報名資訊

每1年更新,21

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3-07-28 16:42:47

文化部

地方文化館

每周更新,55

李姿儀 小姐 | 02-23434184 | 2021-06-07 23:03:18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內部各委員會、任務編組及財團法人之性別統計表

不定期更新更新,23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4:50

文化部

典藏目錄-漆器類

每1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44

文化部

文化部會計報告

每年更新,32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19

文化部

獎補助已結案核銷案件

每年更新,23

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1-04-07 17:05:30

文化部

蒙古警察警政研習班統計表

每年更新,30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5:40:37

文化部

典藏目錄-膠彩畫類

每年更新,3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47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決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17

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06 11:42:04

文化部

典藏目錄-工藝類

每年更新,2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1:14

文化部

典藏目錄-手稿類

每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9:31

文化部

文化事務財團法人名錄

每1年更新,27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4:28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訓練及活動參加人數性別統計

不定期更新更新,17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4:09

文化部

電影

每1日更新,118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32

文化部

閱讀活動

每日更新,29

郭聯德 先生 | 02-8512-6461 | 2021-04-07 17:00:12

文化部

藏族節慶簡表

每1年更新,28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0:54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