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夫病痨,不久便守寡 廈門志卷十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人物與團體
「呂氏夫病痨,不久便守寡 廈門志卷十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人物與團體」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47:4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278047 , 欄位Id的內容是278047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呂氏夫病痨,不久便守寡 廈門志卷十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呂氏,呂厝村人.年二十歲,歸楊世義;龍溪籍,居外清.生一女;夫病瘵,年二十六而寡;遺腹生子光輝.女適柯姓,亦二十六寡.呂年今五十一(生員楊士儻述)。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OGDL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78047&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A7D85CA4-39E7-4C4D-991D-0280BD973EE2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12-01T02:37:48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人物與團體 。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047
Id
278047
Title
呂氏夫病痨,不久便守寡 廈門志卷十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呂氏,呂厝村人.年二十歲,歸楊世義;龍溪籍,居外清.生一女;夫病瘵,年二十六而寡;遺腹生子光輝.女適柯姓,亦二十六寡.呂年今五十一(生員楊士儻述)。
Keyword_Des_Rights_2
OGDL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12-01T02:37:48
Keyword_Subject_1
人物與團體
「呂氏夫病痨,不久便守寡 廈門志卷十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人物與團體」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People284253
Id:
284253
Title:
盆景藝術專家─黃謙德先生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福德社區的日曆。本篇三月二十一日的主題
MOC_Id:
Culture_Object672047
Id:
672047
Title:
干城六村
Description:
「干城六村」位於台中市南屯區春安里,與臺貿五村、馬祖二村為鄰,安置陸軍作戰訓練司令部(簡稱陸訓部)成功嶺官兵眷屬為主,故名「干城六村」,於1963(民國52)年初興建完工進駐,安置陸訓部成功嶺、國
MOC_Id:
Culture_Object303865
Id:
303865
Title:
《澎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輯》第十屆〈朱錫甘—澎湖宮廟裝飾藝術的大師〉
Description:
本文收錄於《澎湖研究第十屆學術研討會論文輯》,篇名為「朱錫甘(水林師)-澎湖宮廟裝飾藝術的大師」,作者王文良。
本文藉由蒐集各種文獻資料與田野調查中所獲得的訊息比對,探討為澎湖天后宮留下彩繪和擂
拚了命擠上車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263
Id:
515263
Title:
拚了命擠上車
Description:
舊花蓮火車站最早的名稱是花蓮港驛,明治43年(1910)開始營業,昭和19年(1944)花蓮港驛遭受美軍轟炸損毀,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民國38年(1949)擴建花蓮港驛,民國40年(1951)改名
MOC_Id:
Culture_Object265655
Id:
265655
Title:
溫柔而堅定的模範母親-憲光二村:昨日今時
Description:
為了將桃園常民史與「竹籬笆」的庶民生活做詳實記錄,保存屬於大家的桃園成市記憶,民國107年(2018)11月,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出版了《憲光二村:昨日今時》一書,這是其中一篇原眷戶周許刊治的口述歷史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043
Id:
278043
Title:
陳氏和順侍奉性嚴急且老病的姑姑,並竭力供膳及藥品 廈門志卷十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陳年二十七,長子廷桂纔九歲。姑性嚴急,稍不如意,怒詈竟日;且老病,不能甘素食。陳曲意奉順,日竭力營膳、供藥餌;而自以米半升,母子四人療饑而已。女八歲,即遣為林家養媳。廷桂弱冠從戎,累官烽火營參將,
李松德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288589
Id:
288589
Title:
李松德
Description:
李松德,宜蘭縣五結鄉人,1955年生。台北師範學院畢業,曾任五結鄉利澤國小教師、組長、南安國小訓導主任、澳花國小校長,利澤國小校長。 曾獲洪建全兒童文學散文優等獎、山水蘭陽徵文優等獎、全國文藝節徵
MOC_Id:
Culture_Object284477
Id:
284477
Title:
後記‧憲光二村駐地工作站:學青眷潮二重奏
Description:
憲光二村駐地工作站在民國105年(2016)正式成立,配合眷村文化節的活動敞開村門,除了讓憲光二村的居民回到家鄉,更使年輕學子們能瞭解當地的歷史。 工作站表示,帶領一群高中生進入村子,是一種挑戰,也是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758
Id:
277758
Title:
藍理浴血戰勝敵軍而立功,後被關切傷口情況並慰問之 福建通志臺灣府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上以理血戰破敵功,加左都督,擢參將,而理以親老乞歸省,未幾丁父艱。二十六年,服闋入都,迎駕趙北口。上問:『是征澎湖拖腸血戰之藍理否』?召至前,問狀,視舊傷痕,溫旨慰之;授挾西神木副將,賜帑金三百兩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904
Id:
279904
Title:
成氏桂娘割股肉以治療翁姑疾病 重修鳳山縣志卷十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成氏桂娘,縣興隆莊人;儒士黃忠妻.家貧甚,事舅姑以孝聞.時姑病篤,忠外出,氏醫藥無計,刲股肉以進.姑卒不起,送終盡禮.里鄰知其事,咸服其孝.
郭子究為鋼琴調音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591
Id:
509591
Title:
郭子究為鋼琴調音
Description:
這張照片為郭子究正在修理鋼琴的照片。郭子究是一位音樂教育家、演奏家、創作家,擅於演奏豎笛、小提琴、吉他、手風琴和聲樂等,1942年(昭和17年),24歲的郭子究來到花蓮打拼,1946年(民國35年
樂生院佛教會壁報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Event649605
Id:
649605
Title:
樂生院佛教會壁報
Description:
本圖為樂生院佛教會所出版的壁報,出自1963年12月臺灣省立樂生療養院出版的《癩病防治十年》。從圖片中「向生」二字,可知這幅壁報為院民出版的《向生壁報》。壁報上寫著「恭祝彌勒菩薩聖誕暨農曆新正特刊
東港打鼓隊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125
Id:
514125
Title:
東港打鼓隊
Description:
2003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進士;壯圍鄉廍後;蘇澳鎮朝陽、南方澳;員山鄉雙湖、尚德;頭城鎮合興;羅東鎮北成;冬山鄉冬山、補城、中山;蘇澳鎮港邊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廍後社區的日曆。本篇2月
教案設計工作坊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Event333950
Id:
333950
Title:
教案設計工作坊
Description:
108年07月02日北投國小與北投社區大學舉辦[教案設計工作坊],早上介紹領綱、案例分享,並且走讀溫泉博物館、梅庭、新北投車站。教案是ㄧ種教學文本,是一種比較精確的教學設計,能讓學生結構性學習,深
MOC_Id:
Culture_Object667658
Id:
667658
Title:
王彼得與《寒流》演出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王彼得先生參加寒流影集演出紀念」獎座。木質獎座分為兩部分,上嵌圓形銅片,銅片鐫刻以16mm攝影機為設計概念的「中國電影製片廠標誌」,搭配古樸木質基座一體成型。獎座擁有者是1976年王彼得
MOC_Id:
Culture_Object551171
Id:
551171
Title:
葛德神父在鹿野堂區的猴子與小白狗
Description:
此照拍攝地點位於鹿野堂區,可見白冷會葛德神父(Rev. Ernst Gassner, SMB)抱著猴子Rosa與小白狗「小狗」。Rosa是關山聖母醫院的瑞士籍醫師Dr. Bisaz所贈,曾因誤陷捕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909
Id:
280909
Title:
毛至潔曾割股和藥治癒親人的疾病 小腆紀傳目錄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毛至潔字去水,六合人,官廣信通判;曾割股愈親疾(或作玉潔,亦誤也)。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052
Id:
168052
Title:
木柵平埔族男女(t-039)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湯姆生於1871年來臺時所拍,為負片。湯姆生於4月12日從拔馬(今臺南左鎮)步行前往木柵(今高雄內門木柵),到達村落時,受到熱烈歡迎。本照片為兩綁有頭巾作為裝飾的平埔族女性,其雖仍穿著傳統服飾
李石鯨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152746
Id:
152746
Title:
李石鯨
Description:
李碩卿(1882-1944),原名燦煌,字碩卿,一字石鯨,號秋鱗,晚號退嬰。原籍臺北州海山郡鶯歌庄(今臺北縣樹林市),後遷居基隆。於基隆開設「保粹山房」以授生徒,1915年(大正4年),礦業鉅子顏
MOC_Id:
Culture_Event284426
Id:
284426
Title:
擺厘里捐血中心 捐血一袋救人一命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擺厘社區的日曆。本篇11月5日的主題是
倪登玉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148690
Id:
148690
Title:
倪登玉
Description:
倪登玉(1898-1988),字蘊山,號千乘客,臺北人。業商,日治時期即為富紳,1928 年承接北投新公園內舊日之出旅館,改稱「清秀閣」 ,經營旅館與料理業,羅秀惠並為之作〈清秀閣序〉 。喜好吟詠
MOC_Id:
Culture_Object303868
Id:
303868
Title:
《西瀛風物》第八期〈澎湖的外籍新娘〉
Description:
本文收錄於《西瀛風物》第八期,篇名為「澎湖的外籍新娘」,作者朱玉玲。
異國婚姻的出現與盛行,帶來各種社會問題,值得關注。異國婚姻的形成,包括國際貿易影響、台灣產業結構衝擊、國際聯姻風行等,促成了
三輪車跑得快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242
Id:
515242
Title:
三輪車跑得快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民國46年(1957)玉里鐵路宿舍前的車伕。車伕的工作類似今天的計程車。臺灣戰後之初,民生疾苦的情況較為常見,為生計奔波幾乎是每個人的生活主題。當時,三輪車與牛車是臺灣最普遍的交通工具,在
MOC_Id:
Culture_Event222110
Id:
222110
Title:
臺灣花蓮農業補習學校宿舍內自習
Description:
林桂興,明治32年(1899)12月3日出生於台東廳台東街,兒時就讀於台東公學校,也就是現在國立台東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即使能高團員比一般生年長,但是每天上午仍然要上課讀書,下午再到花岡山運動場上練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653
Id:
279653
Title:
以手指入藥治癒母親疾病 南疆繹史第五冊(繹史摭遺)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嘗以君姑疾篤,百藥不能治;氏禱於天,抽刀斷一指雜入藥餌以飲姑,姑病以療。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992
Id:
280992
Title:
聖祖因讀書過勞而咯血 清先正事略選卷五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聖祖嘗自言年十七、八時,讀書過勞,至於咯血而不肯少休;老耄而手不釋卷,臨摹名家手卷多至萬餘、寫寺廟扁榜多至千餘,蓋雖寒畯不能方其專。北征度漠、南巡治河,雖卒役不能踰其勞。祈雨禱疾,步行天壇,並醢醬
MOC_Id:
Culture_Event658584
Id:
658584
Title:
中心新村居民結婚長官致詞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攝於1964年(民國54年),當時北投中心新村居民結婚,都是在北投醫院精神專科的禮堂結婚,畫面中背對的兩人為新郎與新娘,畫面中著軍服者為主婚人,是新郎的長官,長官背後掛的則是新婚時所用的喜
新車試車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262
Id:
515262
Title:
新車試車
Description:
此照片車上的人為民國48年(1959)正在作新車檢測的工務段段長嚴克剛先生。為了加強鐵道沿線的通勤機能,日本在1930年代開始打造能夠單節運轉的汽油車,以輕巧的車體在鐵道上高速運轉,充當巴士使用,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014
Id:
278014
Title:
楊天香照顧患眼病的繼母林氏,以舌舐之而癒 廈門志卷十二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楊天香,字子飄;廈門人,原籍龍溪.事繼母林氏,以孝聞.林患眼,清晨必含冷水,以舌舐之,尋愈.迨林年老得疾,不可起;則籲天請以身代.林病果瘳,而天香歿矣.里人稱其篤孝。
救國團虎嘯戰鬥營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684743
Id:
684743
Title:
救國團虎嘯戰鬥營
Description:
這批相片為台灣新生報記者於1967年8月拍攝,主題為救國團虎嘯戰鬥營。營隊活動於臺北縣鯉魚潭營區(翡翠水庫興建後淹沒)舉行,營隊學員們參與急迫渡河,攀爬,游泳等野外求生訓練。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文學
每周更新,31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4:35
文化部蒙古統計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3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43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經濟
每周更新,57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3:26
文化部文化部人民申請提供政府資訊案件統計
每年更新,19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2:22
文化部創意園區
每1年更新,33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51
文化部
電影
每1日更新,107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32
文化部典藏目錄-複合媒材類
每1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3:57
文化部蒙藏族輔導成果統計表
每1年更新,22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31
文化部新住民主題區藝文活動
不定期更新,25呂亭潁 小姐 | 02-8512-6772 | 2021-04-07 17:00:53
文化部獨立音樂
每日更新,30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7:26
文化部
文化部文創產業家數與營業額統計資訊
每1年更新,23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6:24
文化部蒙古法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4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05
文化部查詢單一文化設施詳細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09
文化部典藏目錄-政治社教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31
文化部文創商店
每年更新,63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2:58
文化部
典藏目錄-明信片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38
文化部蒙藏藝文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20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1-04-07 17:04:42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地理
每周更新,41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31:59
文化部文化行政據點
每年更新,32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38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法政
每周更新,27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9:22
文化部
典藏目錄-陶瓷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3:44
文化部典藏目錄-音樂資料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37
文化部蒙藏補助團體私人情形季報表
每3月更新,20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9:13
文化部文化部及所屬有限取用資料清單
每年更新,22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01
文化部在台蒙胞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7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3:31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員工人數統計表
不更新更新,18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6:04:24
文化部藝文中心
不定期更新更新,37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04
文化部典藏目錄-文書檔案類
每1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14
文化部典藏目錄-書法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52
文化部展覽資訊
每1日更新,5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05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