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日京拍攝台北植物園照片系列-腊葉館生物、生態與環境
「廖日京拍攝台北植物園照片系列-腊葉館生物、生態與環境」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50。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754602 , 欄位Id的內容是754602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廖日京拍攝台北植物園照片系列-腊葉館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橫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為道路兩側植物與人群,遠方有建築物;背面黑筆書寫「18」與藍筆書寫「1969.5.1.」、「腊葉館」、「台北植物園」,由此可知為「台北植物園腊葉館」。
此系列照片為廖日京所拍攝。廖日京(1929-2013),臺灣大學森林系教授。曾任職於林業試驗所等單位,為臺灣植物分類學界重要學者。廖日京於1956-58年間曾在林業試驗所台北植物園工作。
本件後方為「台北植物園腊葉館」,為植物園內的歷史建築。1928年設立,至2000年用以存放植物標本,現今為植物園的展示館。左方較低矮的房屋是現今植物園警勤室,拍攝當時仍是林業試驗所森林生物系(現今植物園組)的辦公室。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754602&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3354B7DF-F9C5-4537-91EE-628258529BBF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3-05-31T14:00:13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生物、生態與環境 。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602
Id
754602
Title
廖日京拍攝台北植物園照片系列-腊葉館
Description
橫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為道路兩側植物與人群,遠方有建築物;背面黑筆書寫「18」與藍筆書寫「1969.5.1.」、「腊葉館」、「台北植物園」,由此可知為「台北植物園腊葉館」。 此系列照片為廖日京所拍攝。廖日京(1929-2013),臺灣大學森林系教授。曾任職於林業試驗所等單位,為臺灣植物分類學界重要學者。廖日京於1956-58年間曾在林業試驗所台北植物園工作。 本件後方為「台北植物園腊葉館」,為植物園內的歷史建築。1928年設立,至2000年用以存放植物標本,現今為植物園的展示館。左方較低矮的房屋是現今植物園警勤室,拍攝當時仍是林業試驗所森林生物系(現今植物園組)的辦公室。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PDM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3-05-31T14:00:13
Keyword_Subject_1
生物、生態與環境
「廖日京拍攝台北植物園照片系列-腊葉館生物、生態與環境」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的其他資料
奇萊原野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160
Id:
506160
Title:
奇萊原野
Description:
從當時的米崙高爾夫球場可以看見一望無際、廣闊的奇萊平原,照片中與照片之外的奇萊平原為撒奇萊雅人的居住地,其勢力範圍約在立霧溪以南,木瓜溪以北,奇萊平原中的「奇萊」以其族名「Sakiraya」中的「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855
Id:
279855
Title:
菻荼菰治痢疾 諸羅縣志卷十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菻荼菰(見木部):花色有紅、白二種;療痢疾,各以其色治之.「本草」亦無載.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453
Id:
276453
Title:
硫穴的形態及環境 臺海使槎錄卷三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周廣百畝間,實一大沸鑊;蓋上所賴以不陷者,熱氣鼓之耳。右旁巨石間,一穴獨大;即石上俯瞰之,毒焰撲人,目不能視,觸腦欲裂,急退百步乃止。
MOC_Id:
Culture_Object665594
Id:
665594
Title:
漆樹栽培及收穫相關:採漆作業—割漆
Description:
方型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背面印有相紙商標字樣「KODAK VELOX PAPER」。畫面有一人站立於林間工作;背面有紅筆書寫文字「插入盤器-貝殼」。原相本中,本照片附近放置寫有「林業試驗所」、「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868
Id:
279868
Title:
硫磺的來源與製作 諸羅縣志卷十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硫磺:出淡水磺山.有夾土者、有純潔者,總置釜中鎔開,投以魚油,滾起泥土,以鐵笊籬撈去之;再煎淨汁,傾入桶內冷結凝塊,破桶而取之.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610
Id:
754610
Title:
廖日京拍攝台北植物園底片系列-荷花池
Description:
橫式黑白底片,底片齒孔處有「5B」、「SAFETY」。圍欄內植物景觀,左後方遠處有涼亭,涼亭有數人。根據收存底片套書寫文字,地點為台北植物園。
此系列底片為廖日京所拍攝。廖日京(1929-201
MOC_Id:
Culture_Object135525
Id:
135525
Title:
穿山大通關-雪山隧道
Description:
為改善宜蘭聯外交通,1991年闢建蔣渭水高速公路,歷時15年完工。開鑿雪山隧道時,穿越二個向斜地層及六條斷層。地下水經常集中在摺皺地層的向斜軸部,若隧道開挖經過易產生漏水,發生多次坍塌與湧水,施工
MOC_Id:
Culture_Place284705
Id:
284705
Title:
宜蘭河濱公園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梅洲社區的日曆。本篇六月十九日的主題是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712
Id:
514712
Title:
塔次基里溪上游內外太魯閣境界的大石門
Description:
這張照片攝於塔次基里溪上游內外,塔次基里溪(Tkilig)為太魯閣族部落的名稱,也用來命名周遭溪流,1950年代的地圖上可見塔次基里溪為日文片假名音譯,1960年代改名為立霧溪,為去日本化的地名展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956
Id:
279956
Title:
急性子即鳳仙花子 重修鳳山縣志卷十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急性子(即鳳仙花子)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316
Id:
279316
Title:
吃太多同蒿會脹氣 臺灣通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同蒿(臺灣、鳳山、彰化各志同作茼,「噶瑪蘭」、「淡水志」蒿訛作萵).時珍云:形氣同於蓬蒿,故名.一名蕫蒿.葉似芥艾,花似小菊,性冷微香,多食令人氣滿(「諸羅縣志」).
冬山河親水公園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Place512755
Id:
512755
Title:
冬山河親水公園
Description:
冬山河於1982年完成整體流域之整治。當時宜蘭縣長陳定南先生於1984年提出「親水公園建設計畫」,由中央、省府、地方三對等籌資辦理,闢建親水公園與二岸綠帶,冬山河親水公園的開發計劃由郭中端女士主持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731
Id:
754731
Title:
松田英二寄廖日京-多人圍繞墨西哥落羽松明信片
Description:
橫式英文明信片,以藍筆書寫。正面多人牽手圍繞著墨西哥落羽松畫面。
本件為松田英二寄廖日京明信片之一。明信片上印刷文字:Milenario Arbol del Tule, Oaxaca, Oax.
MOC_Id:
Culture_Object755055
Id:
755055
Title:
水島正美夫婦在恆春熱帶植物園景觀臺
Description:
直式黑白底片。為廖日京拍攝,畫面位於恆春熱帶植物園的觀景台,後方為水島正美,前方為水島うらら。本件為廖日京陪同水島正美、水島うらら夫婦在12月8日-13日至恆春、臺東等地採集調查系列照片之一。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196
Id:
280196
Title:
動物類中藥 苗栗縣志卷五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鹿茸、鹿鞭、鹿目香、鹿角膠、鹿角霜、鹿肚石、鹿肚草、麋茸、山羊血、熊胆、牛胆、牛廣、豹骨膠、猴骨膠、夜明砂、望月砂、鳳凰胎(即雞卵經出子者)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368
Id:
279368
Title:
酢漿草治咽喉 臺灣通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酢漿草,俗名鹽酸草,生道旁陰濕處(同上).鹹酸草,即酸漿草,治咽喉(「噶瑪蘭廳志」).
MOC_Id:
Culture_Place284675
Id:
284675
Title:
擺厘里最美麗櫻花巷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擺厘社區的日曆。本篇11月10日的主題
林蔭大道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Place224267
Id:
224267
Title:
林蔭大道
Description:
林蔭大道長340公尺、寬30公尺,面積共有10,200平方公尺,兩端設有自動循環的流水,透過水流、階梯的設計,使得此處的空間設計增添變化,在水流的盡頭設有小小的池塘,晴天時可看見成群的烏龜站在石頭上曬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272
Id:
278272
Title:
各種台灣產中藥物產 重修臺灣府志卷十八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三柰(類薑,味辛)、地骨皮、香附、穿山龍、木通、薏苡(臺產甚多,較內地差小)、白扁豆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836
Id:
278836
Title:
薏苡,土番種,粒較小於內郡 鳳山縣志卷之七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薏苡:土番種.粒較小於內郡。
上池醫院拆除11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755251
Id:
755251
Title:
上池醫院拆除11
Description:
直式黑白底片,此為一系列廖日京收藏之底片。畫面前方為拆除中的上池醫院,中央一層的房舍為尚未拆除的上池醫院建物,畫面右方三層樓建物今日仍在,位於中正路208號。
廖日京(1929-2013),臺灣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235
Id:
279235
Title:
碰到山漆的粗毛,皮膚會腫痛 臺灣通史卷二十八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山漆:別有水漆,生海泥中。葉有粗毛,觸之腫痛,或名咬人狗。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879
Id:
509879
Title:
球形包種茶整形工序差異對茶葉品質之影響
Description:
本論文作者陳冠霖,指導教授胡文品博士,出自亞洲大學生物資訊與醫學工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發表於2016(民國105)年7月。針對傳統與現代製程(使用壓茶機與否)製作毛茶及以不同烘焙時間,其容重、含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301
Id:
279301
Title:
蕎麥能解肌袪熱 臺灣通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蕎麥(一作荍麥),實三稜而色微黑.秋花、冬實,粒亞於麥麥丏,俗謂能去冷汗(「諸羅縣志」).嬰兒有疾,每用蕎麥麥丏少許,滾湯沖服,立瘥.謂能解肌袪熱也(「彰化縣志」).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300
Id:
514300
Title:
消失中的綠色城堡與砌石田埂
Description:
2002年社區日曆計包含:礁溪鄉三民;宜蘭市中正、民負;三星鄉天送埤;羅東鎮羅東;南澳鄉碧候;蘇澳鎮白米;頭城鎮龜山島;冬山鄉珍珠;員山鄉阿蘭城;大同鄉崙埤以及五結鄉大二結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
MOC_Id:
Culture_Place284588
Id:
284588
Title:
市中心的綠肺—中山公園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集祥社區的日曆。本篇五月五日的主題是「
水璉公學校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436
Id:
506436
Title:
水璉公學校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建築為水璉公學校,即是現在的水璉國小。水璉部落在各個層面皆相當有可看性。就地質來說,位於水璉南方的第十八號橋下方之蕃薯寮溪谷,擁有十分奇妙的河谷景觀。該橋的西側多為沉積岩,故溪流流經時容易
墾丁賓館入口處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755009
Id:
755009
Title:
墾丁賓館入口處
Description:
直式黑白底片,畫面為建築物門口。本底片為廖日京拍攝。
本件為「森林與歷史-臺灣林業文物整理、累積與轉化」案中「廖日京植物公務紀錄與研究往來書信」系列下的文物。
廖日京(1929-2013),臺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985
Id:
277985
Title:
明戚繼光風濤歌 廈門志卷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日暈則雨,月暈則風;何方有缺,何方有風(言即此方風來也)。日沒脂紅,無雨風驟;返照沒前,臙脂沒後(日沒臙脂紅,無雨也,有風。須看返照,日沒之前;臙脂紅,在日沒之後。記之記之)。星光閃爍,必定風作(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825
Id:
279825
Title:
虎耳草能治耳疾 諸羅縣志卷十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虎耳草:葉圓,面綠而背紅;八芳草之一也.喜陰濕.能治耳疾.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推介目錄
不更新更新,28朱曉俐 小姐 | 02-85126462 | 2021-04-07 17:04:50
文化部典藏目錄-纖維染織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19
文化部典藏目錄-飲食用具類
每1年更新,2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46
文化部典藏目錄-書法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52
文化部蒙藏族輔導成果統計表
每1年更新,24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31
文化部
文化部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活動筆數統計
不定期更新,20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51
文化部蒙藏人才之培育及工作績效統計表
每年更新,20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4:21
文化部閱讀活動
每日更新,27郭聯德 先生 | 02-8512-6461 | 2021-04-07 17:00:12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舞蹈
每周更新,38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4:40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社會學
每周更新,37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5:43
文化部
典藏目錄-商業財產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58
文化部典藏目錄-貨幣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53
文化部創意園區
每1年更新,33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51
文化部典藏目錄-平面書畫類
每1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41
文化部文化部高等教育推廣教育中心名錄
每年更新,25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維管束類
每1年更新,3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30:09
文化部出版書目資料
每1年更新,21聶志文 小姐 | 02-85126464 | 2023-07-27 17:23:12
文化部典藏目錄-書籍類
每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3:34
文化部典藏目錄-明信片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38
文化部藝文活動-節慶專區
每3月更新,58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28:57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
每1日更新,105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47:49
文化部綜藝活動
每1日更新,3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3:19
文化部典藏目錄-貝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03
文化部輔導蒙藏族人口地域分布性別統計表
每6月更新,15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56
文化部典藏目錄-歷史類
每1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35
文化部
講座資訊
每1日更新,83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18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作業基金
每1月更新,24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8-02 20:54:45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戲劇
每周更新,31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9:13
文化部典藏目錄-籐材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5:38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會議
每半年更新,27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6 18:14:16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