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棲鎮志-地理篇生物、生態與環境@#@空間、地域與遷徙
「梧棲鎮志-地理篇生物、生態與環境@#@空間、地域與遷徙」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39:45。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660757 , 欄位Id的內容是660757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梧棲鎮志-地理篇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梧棲為臺中縣西陲之小鎮,西臨臺灣海峽,東接沙鹿,早昔居民多以漁農為業,民風淳樸,生活恬靜,雖然經濟並未蓬勃發展,但也其樂融融,為典型之漢人移墾社會。日據末期,由於梧棲位於臺灣西海岸之中點,居形勢之地,曾進行開闢新高港,旋因戰爭結束而中斷。光復後不久,由於兩岸隔絕,海運阻斷,局內交通幹線亦不經此處,因而未能及時繁榮,成為偏僻鄉鎮。
近三十年來,隨著臺灣經濟起飛及臺中港建設,工商興起,人文薈萃,可惜記錄地方之鎮志仍付闕如,為此特於八十九年發起梧棲鎮志編纂計畫,歷時四年又四個月始完成,因梧棲向無舊志,此次創修新志過程極其繁瑣嚴謹,共分為地理、沿革、住民、政事、經濟、交通、開港、教育、宗教、勝蹟、人物等十二篇,由王仲孚先生作為總編輯,邀請多位歷史及在地專家學者分別撰寫而成。 地理篇由蔡新生編纂,第一章「緒論」簡述梧棲地理環境及人類活動狀況;第二章「境域」分述梧棲的地理位置、經緯度位置、聯外關係等;第三章「地質和地形」記述本地地質區和地形區狀況、地層及地質構造、地形發展史、二十世紀海岸線變遷等;第四章「土壤」記述土壤母質與分類狀況;第五章「氣候」記述當地氣溫、降水、相對溼度、日照、雲量與舒適指數、颱風等;第六章「水文」記述地表水、地下水、水平衡、生活用水、潮汐波浪與海流等水文狀況;第七章「生態環境與環保」記述梧棲的生態環境變化,最早之紀載見於康熙年間郁永河《裨海遊記》內文所述之原始疏林,但到了道光年間已可見有開闢之農田及魚塭地,當今梧棲之生態環境則受到海岸大型結構物如臺中火力發電廠、臺中港等影響而產生變化,此外,當代社會所產生之公害汙染亦同樣影響著梧棲的環境,最後章節則是記述梧棲環境資源保育方面之措施。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0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60757&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1FDC2F36-6C58-4EF1-A4BD-FC4461D6AE94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08-24T18:20:54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生物、生態與環境@#@空間、地域與遷徙 。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757
Id
660757
Title
梧棲鎮志-地理篇
Description
梧棲為臺中縣西陲之小鎮,西臨臺灣海峽,東接沙鹿,早昔居民多以漁農為業,民風淳樸,生活恬靜,雖然經濟並未蓬勃發展,但也其樂融融,為典型之漢人移墾社會。日據末期,由於梧棲位於臺灣西海岸之中點,居形勢之地,曾進行開闢新高港,旋因戰爭結束而中斷。光復後不久,由於兩岸隔絕,海運阻斷,局內交通幹線亦不經此處,因而未能及時繁榮,成為偏僻鄉鎮。 近三十年來,隨著臺灣經濟起飛及臺中港建設,工商興起,人文薈萃,可惜記錄地方之鎮志仍付闕如,為此特於八十九年發起梧棲鎮志編纂計畫,歷時四年又四個月始完成,因梧棲向無舊志,此次創修新志過程極其繁瑣嚴謹,共分為地理、沿革、住民、政事、經濟、交通、開港、教育、宗教、勝蹟、人物等十二篇,由王仲孚先生作為總編輯,邀請多位歷史及在地專家學者分別撰寫而成。 地理篇由蔡新生編纂,第一章「緒論」簡述梧棲地理環境及人類活動狀況;第二章「境域」分述梧棲的地理位置、經緯度位置、聯外關係等;第三章「地質和地形」記述本地地質區和地形區狀況、地層及地質構造、地形發展史、二十世紀海岸線變遷等;第四章「土壤」記述土壤母質與分類狀況;第五章「氣候」記述當地氣溫、降水、相對溼度、日照、雲量與舒適指數、颱風等;第六章「水文」記述地表水、地下水、水平衡、生活用水、潮汐波浪與海流等水文狀況;第七章「生態環境與環保」記述梧棲的生態環境變化,最早之紀載見於康熙年間郁永河《裨海遊記》內文所述之原始疏林,但到了道光年間已可見有開闢之農田及魚塭地,當今梧棲之生態環境則受到海岸大型結構物如臺中火力發電廠、臺中港等影響而產生變化,此外,當代社會所產生之公害汙染亦同樣影響著梧棲的環境,最後章節則是記述梧棲環境資源保育方面之措施。
Keyword_Des_Rights_2
CC0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CC BY-SA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08-24T18:20:54
Keyword_Subject_1
生物、生態與環境@#@空間、地域與遷徙
「梧棲鎮志-地理篇生物、生態與環境@#@空間、地域與遷徙」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Place284690
Id:
284690
Title:
社區由來─別名湯圍、湯仔城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德陽社區的日曆。本篇12月2日的主題是
MOC_Id:
Culture_Place603224
Id:
603224
Title:
李家庄古井與古厝
Description:
清朝道光年間,結頭份庄內有一李姓大戶人家,在庭院內開鑿了一口水井,井口寬約60公分。該井成為附近居民生活的重心之一。但因時代環境變遷,古井的功能已被自來水取代,目前井水依然清澈,可惜已荒廢多年
MOC_Id:
Culture_Place475701
Id:
475701
Title:
「全祥茶莊」茉莉花茶工廠的後進
Description:
「全祥茶莊」位於臺北市貴德街47號的茶工廠,主要是生產茉莉香片(花茶)。照片是茶行後門,因為沒有招牌,一般遊客較不清楚此棟建築之用途,加上正門被誤釘上代表港丁文化講座之「自由民主」掛牌,更造成遊客
MOC_Id:
Culture_Object296623
Id:
296623
Title:
臺灣師範大學原高等學校校舍(講堂、行政大樓、文薈廳、普字樓)/普字樓
Description:
市定古蹟「臺灣師範大學原高等學校講堂」位於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一六二號,是現今師範大學禮堂之前身,高等學校為進入大學之前必讀的學校,因此它的設立與臺灣大學同時期。建於1929年,由總督府官房營繕課所
MOC_Id:
Culture_Object164585
Id:
164585
Title:
The Island of Formosa.
Description:
此文完成於1895年5月27日,並於07月21日刊於某報。禮密臣想透過這篇文章向美國介紹臺灣,他在這段時間見證臺灣民主國的成立、地方混亂與日軍拿下臺北。他從荷蘭人在臺灣的歷史開始談起,並在最後提出他認
MOC_Id:
Culture_Object333199
Id:
333199
Title:
【南勝101】溪洲國小校門口一景
Description:
照片取自蕉城雜誌社出版《旗山老照片集》書冊第91頁,是日治時期所拍攝溪洲公學校正門口畫面,照片正門口可見「旗山第二國民學校」字樣。根據旗山溪洲國小沿革,西元1922年4月由「旗山第一公學校」於溪洲
MOC_Id:
Culture_Place595891
Id:
595891
Title:
溪口部落/Kiku
Description:
Kiku部落,漢語稱做溪口部落,位於花蓮縣壽豐鄉溪口村。在壽豐溪(又名知亞干溪)與花蓮溪交會的河口,花東臺9線公路旁,是壽豐鄉最南的一個村。部落中共有420戶,總人口數1084人,原住民人口數41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448
Id:
506448
Title:
黃麻駐在所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建築為黃麻駐在所。「黃麻」源於布農族語「guma」,為「耕地」之意,而高踞在道路上方15公尺處的黃麻駐在所,則依著山勢整建出兩階平台。從該照片可明顯看出,若要從道路旁上去駐在所,必須要經過
MOC_Id:
Culture_Place595897
Id:
595897
Title:
新城部落/Sudadatan
Description:
Sudadatan部落,漢語稱做新城部落,位於花蓮縣新城鄉新城村。部落中共有573戶,總人口數1495人,原住民人口數296人,佔總人口數的20%。原住民族比例分別為太魯閣族11%、阿美族8%、泰
舊站風華(二)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261
Id:
515261
Title:
舊站風華(二)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拍攝於民國48年(1959)的舊花蓮火車站。舊花蓮火車站最早的名稱是花蓮港驛,明治43年(1910)開始營業,昭和19年(1944)花蓮港驛遭受美軍轟炸損毀,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民國38年
羅浮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555249
Id:
555249
Title:
羅浮
Description:
羅浮(Kinyawpan)位於桃園市復興區羅浮里,大漢溪北向轉為西流處,海拔250~300公尺的山坡地。 族人稱羅浮為雅邦(Keyopan),原屬拉號社(Rahaw)的領域。Rahaw 為「樹木叢
MOC_Id:
Culture_Place153559
Id:
153559
Title:
莒光東莒大砲排陣地(60戰備步道)
Description:
莒光東莒大砲排陣地位於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島大坪村,上連東莒國小,下通往東側海岸的60據點,兩側聯絡步道稱60戰備步道。沿著步道邁向山頂的97高地附近,即可看見沿步道左右兩側所分布之多處營舍,此處即為
MOC_Id:
Culture_Object296744
Id:
296744
Title:
萬華林宅/西園路一段306巷24號
Description:
西園路一段306巷24號「萬華林宅」為日治時期當地望族富戶林氏之宅第。這座華宅的平面呈不規則形狀,三邊臨馬路,因此外觀甚為突出。它採用鋼筋混凝土構造,共有三層樓,屋頂上設平臺可供遠眺,是一座結合中
MOC_Id:
Culture_Place145499
Id:
145499
Title:
豐山石宅
Description:
本戶民宅為米南與外省族群的聯姻,閩南一系是來自宜蘭,過去因為豐田玉的開採而搬遷至豐田。
本資料為基於2008 年進行之客家文物普查時之訪查,當時訪查著重於村落的家戶文化普查;於 2019 年重新
MOC_Id:
Culture_Object590335
Id:
590335
Title:
南部九碗社中央路山麓的巨木寫真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收錄於臺灣古寫真帖的老照片之一,因年代久遠,故較為模糊不易辨識,但右側有附上「南部九碗社中央路山麓的巨木寫真」之說明,推測為1896-1897年(明治29至30年)與花蓮港守備隊及新城事件
MOC_Id:
Culture_Place325388
Id:
325388
Title:
故花蓮港廳巡查宮野七衛、大島三男、官役人夫カサウ戰死之地
Description:
戰死地之碑距離意西拉駐在所約1.8公里,位於朋珂駐在所南方,越道路旁山側,海拔約1900公尺處,檜木、松樹的巨大林木中,靜寂地豎立著。
1932年以前係爲木造的方尖碑,共豎立3枝木標。1930年
岩山新村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Object293341
Id:
293341
Title:
岩山新村
Description:
1949年政府退守臺灣後,岩山新村成為臺灣最重要的情報基地之一,具軍情文化特色;該新村由軍情局人員非計畫自力興建,且因應各時期需求陸續建成之地景,反映特定族群歷史發展及記憶。岩山新村為閩南式瓦葺(
MOC_Id:
Culture_Object295526
Id:
295526
Title:
新生北路3段62巷24號
Description:
本建物原所有權為丁武始,1951年(民國40年)中央銀行購得後作為宿舍用。屬於大格局且為二層樓構造形式之日式建築物,於本市屬少見,具稀少性。本棟建物窗戶形式、樓梯細部處理均充分表現建築設計之巧思。
安通溫泉大旅社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618518
Id:
618518
Title:
安通溫泉大旅社
Description:
日治時期的玉里公共浴池,戰後由民間業者經營,並改為安通溫泉大旅社,至今仍保留部分日治時期建造的木造房舍。安通溫泉又稱玉里溫泉, 位於花蓮縣玉里鎮樂合里安通溪北岸,早年即以「安通濯暖」名列花蓮八景之
沙沙拉比駐在所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325378
Id:
325378
Title:
沙沙拉比駐在所
Description:
沙沙拉比駐在所位於稜線上,海拔約2250公尺處,八通關越嶺道在此脫離塔達芬溪左岸,轉向西北,繞行米亞桑溪左岸,因位於稜線上,在日治時期具良好的展望,是眺望海岸山脈的絕佳地點。大正11年(1922)
四塊厝福德祠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326275
Id:
326275
Title:
四塊厝福德祠
Description:
四塊厝福德祠,主祀福德正神,依據明治34年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進行土地調查時,登載該廟地申告的《土地申告書》記載:「右之業元係王清潭承亡祖父之業,因道光年間建厝成庄,然王清潭承亡祖父之業,庄中眾人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2429
Id:
512429
Title:
軍隊在花蓮港乘船3
Description:
此照片中岸上的人為軍隊,遠方的船名為長春丸。花蓮在道路未開通前,交通工具大多依賴海運,以南濱為進出門戶,當時東部長達數百公里的海岸線,只有南濱沿岸五、六公里處和臺東成廣澳可以停泊輪船,要從海上登陸
MOC_Id:
Culture_Object299941
Id:
299941
Title:
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康定路167號
Description:
康定路165至171號為同時建造的建築體,從建築外觀、造型、材料與剝皮寮街區其他建築比較來判斷,原住戶經濟條件可能尚佳,因此在立面裝飾上更有變化。女兒牆以分割成方形的加色斬石子作排列,增加造型的韻
松林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617153
Id:
617153
Title:
松林
Description:
松林部落的公墓鄰近濁水溪的溪床。松林部落的公墓因辛樂克颱風侵襲流失,故於此地建造紀念碑供後人緬懷追思。松林部落在親愛村西北部,萬大部落西方3公里,濁水溪南岸臺地上,此地多松樹,故名。霧社事件之前,
姬望教會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618667
Id:
618667
Title:
姬望教會
Description:
影像為位於花蓮縣富世村的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為紀念一位名為姬望的太魯閣族婦人,故命名為姬望紀念教會。姬望(Ciwang.Iwal,1872年-1946年)是太魯閣族第一位受洗的基督徒。姬望在遭遇苦難
見返斷崖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253
Id:
506253
Title:
見返斷崖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見返斷崖推測位於烏帽駐在所與瀧見駐在所之間的位置,此斷崖為岩石經由溪流的沖刷後,經年累月而聳立的崖面,路面也相當陡峭,在斷崖旁時常也能聽到急促的溪水聲音。由於位置不明確,僅能大概推測位於烏
中正門肇建碑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Object233955
Id:
233955
Title:
中正門肇建碑
Description:
位於西莒村的中正門,過去為西莒出入港口,不過在填海建新港口後,現轉為海巡安檢所使用,而本碑文為中正門肇建碑,現存於連江縣莒光鄉西莒村中正門,為該公共建設沿革之參考文本,日後得做為研究連江縣之重要史
MOC_Id:
Culture_Object295881
Id:
295881
Title:
國防醫學院附設學人新村暨愛德幼兒園(汀州路三段24巷1號)
Description:
學人新村為國防醫學院盧致德院長為安頓教職人員就近居住之需求,在「美國醫藥助華會」協助下,得到捐款所興建之職務宿舍,見證戰後初期美國援助軍事與醫療的發展歷程。學人新村具醫學社區住宅群之格局,建築整體
臺中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163660
Id:
163660
Title:
臺中
Description:
「臺中」意即「臺灣之中央」,名稱始於日治時期。清領時期,台灣巡撫劉銘傳原計畫將台灣省城設於當時的彰化縣橋仔頭(今日的台中市中心),後至邵友濂時改將台灣省城設於台北府,原先的相關建設尚未完成便停工。
員山公園與忠烈祠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282520
Id:
282520
Title:
員山公園與忠烈祠
Description:
民國八十六年完工啟用的員山公園,佔地面積約有四點六三公頃,園內除了綠地和蓊鬱的樹木外,更設有籃球場、溜冰場、露天劇場、兒童遊戲區、準點溫泉噴泉、錦鯉餵養池、環山步道等設施,是社區居民的休閒好去處,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
每日更新,40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29:39
文化部文化部文創產業家數與營業額統計資訊
每1年更新,23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6:24
文化部典藏目錄-皮革類
每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52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內部訓練出席人數性別統計
不更新更新,16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3:41
文化部典藏目錄-平面書畫類
每1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41
文化部
典藏目錄-複合媒材類
每1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3:57
文化部典藏目錄-工藝類
每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1:14
文化部典藏目錄-水彩畫類
每1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00
文化部蒙藏學術資訊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1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1-06-29 12:27:01
文化部典藏目錄-水墨類
每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32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員工人數統計表
不更新更新,18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6:04:24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特別收入基金
每6月更新,14李 小姐 | 02-85126634 | 2023-08-01 10:09:36
文化部典藏目錄-歷史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35
文化部文化部接受及支付補助金資料
每季更新,19姚劭融 小姐 | 02-85126614 | 2021-06-23 14:38:08
文化部蒙藏業務支出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0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6:48
文化部
特色圖書館
每年更新,64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12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社會與政治類
每日更新,228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36
文化部國內佛學團體網址連結一覽表
每1年更新,28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1:17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地理
每周更新,39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31:59
文化部典藏目錄-礦石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36
文化部
典藏目錄-照片與相簿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7:08
文化部輔導蒙藏族人口地域分布性別統計表
每6月更新,15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56
文化部典藏目錄-攝影印刷類
每1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50:27
文化部戲劇表演資訊
每日更新,97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4:23
文化部典藏目錄-哺乳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08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作業基金
每1月更新,24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8-02 20:54:45
文化部蒙古法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4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05
文化部蒙藏課程辦理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3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1-06-29 12:25:19
文化部文化部施政計畫
每年更新,27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07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推動綱要計畫
每1年更新,23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9:43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