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郎依文治罪,到打狗時痰壅氣閉,當下死亡 欽定平定臺灣紀略卷十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人物與團體
「王啟郎依文治罪,到打狗時痰壅氣閉,當下死亡 欽定平定臺灣紀略卷十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人物與團體」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47:4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278127 , 欄位Id的內容是278127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王啟郎依文治罪,到打狗時痰壅氣閉,當下死亡 欽定平定臺灣紀略卷十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旋據府城紳士游廷元等,以王啟郎從前辦理黃教時,從軍出力,實係良民。因將王啟郎保出,作為嚮導帶同戰兵在大湖軍前效力,拏獲王坑郎等十餘名,解送郝壯猷營盤。又隨同收復鳳山。三月初一日奉文解京,到打狗地方,痰壅氣閉,當即殞命。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OGDL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78127&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99CACB0B-3763-4FC7-9141-CB21D5A6183F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12-01T03:07:42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人物與團體 。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127
Id
278127
Title
王啟郎依文治罪,到打狗時痰壅氣閉,當下死亡 欽定平定臺灣紀略卷十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旋據府城紳士游廷元等,以王啟郎從前辦理黃教時,從軍出力,實係良民。因將王啟郎保出,作為嚮導帶同戰兵在大湖軍前效力,拏獲王坑郎等十餘名,解送郝壯猷營盤。又隨同收復鳳山。三月初一日奉文解京,到打狗地方,痰壅氣閉,當即殞命。
Keyword_Des_Rights_2
OGDL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12-01T03:07:42
Keyword_Subject_1
人物與團體
「王啟郎依文治罪,到打狗時痰壅氣閉,當下死亡 欽定平定臺灣紀略卷十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人物與團體」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81193
Id:
281193
Title:
謝陣感陽虛型泄瀉 臺案彙錄己集卷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該犯謝陣於五月初九日染患陽虛洩瀉病疾,現在撥醫調治等由。
MOC_Id:
Culture_Object281174
Id:
281174
Title:
周光被咬傷後手指潰爛 臺案彙錄己集卷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據此,查案本年六月十五日,先據鄉保洪光華、余陞稟報周光被方向咬傷右手無名指,因洗水腫爛等情,卑職即往驗周光右手無名指第二節咬傷一痕,上下牙齒相夾瘀爛,皮肉破裂,黃水流出,毒氣攻入手背,手臂黑腫。
曾惠雲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481933
Id:
481933
Title:
曾惠雲
Description:
曾惠雲,出生於桃園新屋,對於農村生活有著濃郁的感情與熱愛,求學期間雖曾赴新竹、臺北,最後定居在鍾愛的桃園市,目前為桃園市穆然書會副理事長,致力推展書法藝術,作品亦常應邀參與地方展覽,如穆然書會聯展
MOC_Id:
Culture_Object661100
Id:
661100
Title:
蔡培火半身照
Description:
蔡培火(1889-1983),雲林北港人,總督府國語學校畢業後任教職,因參加同化會被解職,得林獻堂資助赴日,進東京高等師範,參與新民會、主編《台灣青年》並全力投入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治警事件中被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642
Id:
277642
Title:
蔡氏一娘,姑姑和丈夫皆生病百藥不效,割右股肉煮羹進之。 金門志卷十三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蔡氏一娘,湖尾人;適古寧農民李有成.姑楊氏與夫偕病,百藥不效.蔡割右股肉,血流被地,死而復甦;煮肉為羹,先進姑、後進夫.姑愈夫死,二子尚幼,養姑壽終,撫子成立.年至六十六卒。
謝幸雄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513089
Id:
513089
Title:
謝幸雄
Description:
謝幸雄,字號泮齋,生於臺南七股,初中時因有書法課,又須以毛筆寫週記,自然而然愛上寫字,加上遇到一位退役上校轉任的國文老師,幫謝幸雄購買一本柳公權《萬古皇英曲》字帖,勤加練習下,使其運筆逐漸駕輕就熟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405
Id:
168405
Title:
泰雅族太魯閣群的少女
Description:
太魯閣群Gukutsu社少女正面照。少女時代刺黥僅施於前額,成年時方才施於兩頰。
MOC_Id:
Culture_People139320
Id:
139320
Title:
莒光守備區指揮官王樹基
Description:
莒光鄉舊名「白犬」,下轄東莒島(東犬)與西莒島(西犬),位處閩江口、平潭水域,為重要軍事據點。據《馬祖防衛三十年整建史》指出,白犬地區在1950年代初期由福建海上保安第一縱隊等10多個單位駐守,後
MOC_Id:
Culture_Event659295
Id:
659295
Title:
漂流散記(上)5
Description:
圖片流浪散記為戰地日記,1950年(民國39年)4月30日徐蜀龍於富國島完成寫作,徐蜀龍為中心新村住戶。
因為能槍聲響時擁擠過甚載,行李的馬和本股的同仁不知道跑到什麼地方去了?!頓時,全部家當,
排灣族卑南群少年會所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438
Id:
168438
Title:
排灣族卑南群少年會所
Description:
卑南群會所內部情況。圖示卑南社會所,屋頂以茅草鋪蓋,其他部份皆用竹子與籐所建,土語叫作parakoan,兼作未婚少年夜宿場所,為一種訓練體力及訓練膽量的地方。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923
Id:
280923
Title:
太醫院副使章有期與御醫童廣等自焚而死 小腆紀傳目錄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太醫院副使章有期,率御醫童廣等自焚死。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174
Id:
277174
Title:
楊岳斌母病臥衰憊,時局已艱,含悲就道 楊勇慤公奏議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竊臣於光緒十年七月二十九日,在湖南乾州廳原籍,恭奉旨飭募勇成軍,出候調遣。適臣老母久病床褥,已成半身不遂之症,飲食難進,精神極疲。侍奉湯藥以及溫情定省繞膝,祇臣一人,實難偶離左右。伏念受恩深重,未
MOC_Id:
Culture_Object303851
Id:
303851
Title:
《硓古石》季刊第22期-澎湖蔡進士傳說初探
Description:
本文收錄於《硓古石》季刊第22期,篇名為「澎湖蔡進士傳說初探」,作者姜佩君。
蔡廷蘭進士為澎湖唯一一位進士,其記載除了可以於官方出版刊物獲得之外,也有不少相關傳說流傳至今。本文就48則採錄資料、
大義社區發展協會─沿革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rganization284315
Id:
284315
Title:
大義社區發展協會─沿革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大義社區的日曆。本篇2月1日的主題是「
MOC_Id:
Culture_People613721
Id:
613721
Title:
劉讚標訪談:貓老尉家族祖宅
Description:
本張照片是2020年由陳水木在苗栗縣後龍鎮東社所拍攝,照片人物為劉讚標先生,主要是接受訪時說明貓老尉祖宅的狀況。
劉讚標,1968年生(民國57年次),為道卡斯新港東社猫老尉家族後代。
劉讚標
相館拍攝人像照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267862
Id:
267862
Title:
相館拍攝人像照
Description:
相館人像照。照片拍攝的時間大約為1968年(約民國57年) ,照片提供者為邱美華女士也是照片中的年輕少女,年紀約十六歲。年輕時候的邱美華十三歲就去高雄幫人家煮飯幫傭,快十七歲時因父親過世,決定回來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910
Id:
280910
Title:
同升因過度勞累已生病 小腆紀傳目錄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時益宗永寧王慈炎復建昌,撫州諸路約並下省;而同升拮据勞瘁,已疾作。是冬十二月,徇至雩部,卒於道。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548
Id:
168548
Title:
鄒族的神木與所供俸的茅草
Description:
雀榕樹被這一族人奉為神木,各社一定種有此樹。他們相信,祖先的神靈將會附在此樹,所以供奉貢物及酒等以祭拜。中央的大樹幹為雀榕樹,前面挿立茅草編成的祭物。穿皮衣的少年正在供奉盛有小米酒的竹筒。
MOC_Id:
Culture_Object649341
Id:
649341
Title:
犀川一夫醫師及林澄輝夫人於臺南診所施行臉部手術
Description:
本圖為臺灣痲瘋救濟協會臺南診所的犀川一夫醫師及林鄧璐德女士為病患施行臉部手術照片,收錄於1964年出版的《臺灣痲瘋救濟協會年度報告》。臺南診所共有13名職員,包括來自日本的醫務主任犀川一夫醫師、總
樂生療養院急病房─注射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Event649484
Id:
649484
Title:
樂生療養院急病房─注射
Description:
本圖刊於《臺灣省立樂生療養院三十週年紀念特刊》,是一位護士為一名急病房臥床的漢生病患者進行注射治療。
樂生療養院的首要治療工作即是為所有住院之漢生病病患進行治療。另外,平日每天的上午時段設有門診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622
Id:
279622
Title:
大臣抱病出國,水土不服又增喀血症狀 李文忠公選集第五冊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該大臣於出洋之初,染患時症,以使事緊要,扶疾遄行。英國交涉事務最多,倫敦四面瀕海,風霧不時,水土異宜,復增咯血之疾。頻年調理,迄未痊愈,東還正值盛夏,感受紅海之炎鬱,印度、臺澎洋面之颱颶,病益不支
東引指揮部指揮官鍾松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139300
Id:
139300
Title:
東引指揮部指揮官鍾松
Description:
鍾松將軍,浙江松陽人,1922年(民國11年)生,陸軍官校2期,歷經東征、北伐、剿匪、抗戰、戡亂諸役,殲敵有功,獲頒青天白日勳章,1955年5月江浙、閩省之反共游擊軍合併改編為反共救國軍第一、二總
吳媽媽沙茶玉米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128982
Id:
128982
Title:
吳媽媽沙茶玉米
Description:
2015年出版的《龜山:眷味家香》專訪、記錄了龜山原眷戶陳俊蘭等8個爸爸媽媽的拿手好菜,以及這些拿手好菜背後的個人故事、家庭記憶和人生傳承。當時住在龜山千禧新城國宅社區的「吳媽媽」陳俊蘭最拿手的沙茶玉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036
Id:
278036
Title:
黃氏靜娘其夫患血疣不治,延歸母家醫治罔效,扶病葬夫畢投繯自盡 廈門志卷十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黃氏靜娘,其寬女;孕二十一月而生,性慧能詩。年二十一,歸林建功,舉一男、一女,俱不育。夫患血疣,延歸母家醫治罔效,乾隆五年卒。黃水漿不入口。已病不能行,屬母弟實為雙壙;扶病葬夫畢,歸辭舅姑,作絕句
游烏秋拍下洗澡中的孩子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lace233855
Id:
233855
Title:
游烏秋拍下洗澡中的孩子
Description:
約民國51年,林阿綢的老公游烏秋做工程回來,小孩正在洗澡,聽到爸爸的聲音,就跑出來叫爸爸,游就拿拍工程用的相機,拍下照片。如今,林阿綢說先生民國86年去世後她想開很多,不那麼拼命了。雖然阿綢不會寫字,
泰雅族太魯閣群的男女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386
Id:
168386
Title:
泰雅族太魯閣群的男女
Description:
泰雅族太魯閣群男女的樣貌與服裝。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760
Id:
276760
Title:
目疾到臺後加重恐不能勝任 劉壯肅公奏議卷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臣宿患目疾,到臺後瘴煙風雨,昏障益深,公牘稍多,汗流眥赤,昏眊痛澀,幾不自持。況乃全省簿書,病目安能勝任?與其貽誤於後,曷若陳乞於前。再四思維,惟有乘此未受撫篆之時,仰懇天恩,准開臣福建巡撫本缺,
北高守備區指揮官吳招有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139335
Id:
139335
Title:
北高守備區指揮官吳招有
Description: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陸續自中國大陸撤軍,福建省海上保安第一縱隊之一部戍守北竿、高登島;陸續又有陸軍207師之一部等軍隊接防。待1955年陸軍馬祖守備區指揮部成立後,編列北高守備隊,此區駐軍由馬祖
MOC_Id:
Culture_Object284473
Id:
284473
Title:
從創新教學研習到實戰ON LINE:學青眷潮二重奏
Description:
臺灣教育界近年興起「微翻轉學習」的教學風潮,運用多樣化的遊戲模式,從桌上遊戲、數位遊戲等,打破制式化學習的藩籬。容易上手的桌遊,成為教師們的新利器,讓它成為翻轉教育的關鍵。壽山高中的蘇健倫老師,為了讓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942
Id:
280942
Title:
袁氏三次割股和藥治療丈夫的疾病 小腆紀傳目錄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袁氏,朱光政妻;嘗三刲股愈夫疾不愈,自經以殉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獨立音樂
每日更新,18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7:26
文化部查詢單一類別未過期活動資料
每1日更新,98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21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法政
每周更新,13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9:22
文化部講座資訊
每1日更新,49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18
文化部親子活動
每1日更新,27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35
文化部
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文化設施筆數統計
每6月更新,1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3:54
文化部文化部動漫新書快訊
每年更新,19朱小姐 | 0285126462 | 2021-04-07 17:05:22
文化部電影
每1日更新,6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32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與地方考試文化行政類錄取人數統計
每年更新,18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8
文化部街頭藝人展演空間資訊
每年更新,25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04
文化部
文創商店
每年更新,27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2:58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作業基金
每1月更新,21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8-02 20:54:45
文化部文化部人民申請提供政府資訊案件統計
每年更新,14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2:22
文化部藝文活動-主題推薦
每月更新,19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6:39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每1日更新,107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45
文化部
蒙藏人才之培育及工作績效統計表
每年更新,16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4:21
文化部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每1日更新,129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17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文學
每周更新,14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4:35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
每日更新,21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29:39
文化部典藏目錄-維管束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30:09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會議
每半年更新,21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6 18:14:16
文化部典藏目錄-粉彩畫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24
文化部原住民族獎補助專區
每6月更新,15洪芷如 小姐 | 02-85126768 | 2023-07-28 15:50:28
文化部典藏目錄-圖像書籍類
每1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25
文化部競賽活動
每1日更新,30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43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產業與經濟類
每1日更新,30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58
文化部輔導蒙藏族人口地域分布性別統計表
每6月更新,10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56
文化部典藏目錄-商業財產類
每1年更新,1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58
文化部典藏目錄-藻類
每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5:10
文化部閱讀活動
每日更新,20郭聯德 先生 | 02-8512-6461 | 2021-04-07 17:00:12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