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竿福沃村「忠誠、團結、風氣、效率」精神標語空間、地域與遷徙
「南竿福沃村「忠誠、團結、風氣、效率」精神標語空間、地域與遷徙」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39:45。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Place153608 , 欄位Id的內容是153608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南竿福沃村「忠誠、團結、風氣、效率」精神標語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忠誠、團結、風氣、效率」精神標語位於連江縣南竿鄉福沃村福澳港,為1974年陸軍馬祖防衛司令部製作的兩個牌碑刻,在福澳港十分醒目,此標語得名於1995年至1998年倡導國軍新精神的國防部參謀總長羅本立提出而更換。
根據1990年5月陸軍總部印頒的《陸軍部隊心理作戰訓練教材》,國軍精神標語的製作要領為:簡單容易,人人能做;就地取材,因時制宜;適應環境,新奇悅目。時機:一、部隊進入宿營或集結地區時。二、部隊攻占城鎮鄉村後。三、部隊在行進、休息或執行其他任務時。四、部隊在轉進及行逐次抵抗時。戰地標語包含戰鬥精神的培養、戰鬥技術的培養兩種,以革命軍人五大信念: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為根源,以戰鬥精神及戰鬥技術的培養為要目,並隨著時代局是變遷而轉變。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OGDL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153608&IndexCode=Culture_Place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place/DAA1DB04-9EF3-44C5-AF69-A2FF4701645B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08-26T11:40:35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空間、地域與遷徙 。
MOC_Id
Culture_Place153608
Id
153608
Title
南竿福沃村「忠誠、團結、風氣、效率」精神標語
Description
「忠誠、團結、風氣、效率」精神標語位於連江縣南竿鄉福沃村福澳港,為1974年陸軍馬祖防衛司令部製作的兩個牌碑刻,在福澳港十分醒目,此標語得名於1995年至1998年倡導國軍新精神的國防部參謀總長羅本立提出而更換。 根據1990年5月陸軍總部印頒的《陸軍部隊心理作戰訓練教材》,國軍精神標語的製作要領為:簡單容易,人人能做;就地取材,因時制宜;適應環境,新奇悅目。時機:一、部隊進入宿營或集結地區時。二、部隊攻占城鎮鄉村後。三、部隊在行進、休息或執行其他任務時。四、部隊在轉進及行逐次抵抗時。戰地標語包含戰鬥精神的培養、戰鬥技術的培養兩種,以革命軍人五大信念: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為根源,以戰鬥精神及戰鬥技術的培養為要目,並隨著時代局是變遷而轉變。
Keyword_Des_Rights_2
OGDL
ImageUrl
-
0
-
1
Keyword_Rights_2
-
0_OGDL_
-
1_OGDL_
Keyword_Format
圖像@#@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08-26T11:40:35
Keyword_Subject_1
空間、地域與遷徙
「南竿福沃村「忠誠、團結、風氣、效率」精神標語空間、地域與遷徙」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的其他資料
青帆村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155819
Id:
155819
Title:
青帆村
Description:
位於西莒島的青帆村舊名為青蕃村,後因軍方以為名稱不雅改名青帆。青帆村因商港而興,1950年代更有美國西方公司與福建省海上保安第一縱隊(海保部隊)進駐,一時各國商船絡繹不絕,有小香港之稱。老家就在山
MOC_Id:
Culture_Place153573
Id:
153573
Title:
東引羅漢坪據點
Description:
東引羅漢坪據點位於連江縣東引鄉西引島清水澳上方,目前仍有軍隊進駐,與同一澳口的后澳同屬於半開放的觀光旅遊景點。
羅漢坪據點所處的西引島西北角礁石群,從海上望去海蝕柱林立,狀如「十八羅漢」排列,據
MOC_Id:
Culture_Place325270
Id:
325270
Title:
清泉一號吊橋
Description:
清泉一號吊橋吊橋位於新竹縣五峰鄉桃山村清泉部落,海拔約535公尺處,橫跨上坪溪,清泉一號吊橋可連結清泉派出所。吊橋長約157公尺,高25公尺,橋寬1.4公尺,為清泉一帶最高的吊橋,在橋上可俯瞰整個
MOC_Id:
Culture_Object233939
Id:
233939
Title:
北竿環島北路開建碑記
Description:
本碑文為北竿環島北路開建碑記,現存於連江縣北竿鄉芹壁村環島北路,為該公共建設沿革之參考文本,日後得做為研究連江縣之重要史料。
於《北竿鄉志》附錄中,記載此碑文全文如下:
芹壁一地,前控高登大坵
MOC_Id:
Culture_Object568478
Id:
568478
Title:
1982年花蓮站的光華號小姐2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拍攝於民國71年(1982)的舊花蓮車站第二月台。當時的舊花蓮車站主要都是利用車站的第一月台來營運,不管是要北上經由北迴線到臺北的旅客,或者是要南下到臺東的旅客都是從第一月台上車,因趕火車
MOC_Id:
Culture_Place153353
Id:
153353
Title:
南竿05砲陣地
Description:
南竿05砲陣地位於連江縣南竿鄉珠螺村至中央大道中山門道路,包含哨站、寢室、彈藥庫、砲台等設施,入口設有閘門,屬於陸軍馬祖防衛指揮部砲兵群使用。2007年由中國科技大學主持之《96年度連江縣文化景觀
MOC_Id:
Culture_Place327834
Id:
327834
Title:
基隆河濕地的建置---社區共同啟動植栽
Description:
107 年 8 月 10 日上午,由松山社區大學、基隆河錫口水環境巡守 隊、區公所及在地里長共同啟動植栽,分別由華里長、區公所吳 課長、松山社大蔡校長、 提案人黃 X 品及錫口隊最 長者朱 X 郎
MOC_Id:
Culture_Object293368
Id:
293368
Title:
西本願寺(樹心會館)
Description:
樹心會館原為真宗本派本願寺之會館,初建1922年(大正11年)6月20日,於1923年(大正12年)2月10日落成。建築之工事負責人為高瀨與助氏;監工為谷口貞吉氏。興建原由於當時本願寺為因應傳教所
水社壩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555212
Id:
555212
Title:
水社壩
Description:
從水社壩往水社方向眺望,眼前的公路底下就是水社壩,右邊為日月潭,遠處的建築物為涵碧半島上的旅館。日月潭水社壩是日月潭唯一的出口,是為了疏通日月潭與明潭之間的水量所建。水社壩除了堵住日月潭的潭水,使
MOC_Id:
Culture_Place595890
Id:
595890
Title:
豐坪部落/Telu’
Description:
Telu部落,漢語稱做豐坪部落,位於花蓮縣壽豐鄉豐坪村。豐坪社區東側鄰花蓮溪,南側靠支亞干溪,社區南段屬肥沃農田,北段屬天然湧泉、砂礫地。部落共有373戶,總人口數1045人,原住民人口數266人
MOC_Id:
Culture_Object661723
Id:
661723
Title:
日治時期臺中二中校舍
Description:
日治時期大正11(1922)年4月,臺中州立第二中學校設立於頂橋子頭(今臺中高農前址),以收容日人子弟為主。照片顯示出當年之校景,包括校舍、校門、校園、禮堂等。 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後,尚有日籍學
MOC_Id:
Culture_Event560768
Id:
560768
Title:
1905 文山堡
Description:
從土庫庄1905年日治時萬分之一臺灣圖,看到文山堡已出現在圖例中,且茶園分布逐漸擴大,日治初期,一句日人對臺產業所作的調查,清末臺灣北部種茶地區以大稻埕為中心向四方擴散之後往南發展,在1890年代
MOC_Id:
Culture_Object684697
Id:
684697
Title:
臺灣第一條高速公路—麥克阿瑟公路通車典禮
Description:
這批相片由台灣新生報記者於1964年5月2日拍攝,主題為麥克阿瑟公路通車典禮。這是臺灣第一條採用立體交叉的高速公路,路線起自臺北市南京東路四段羽球館(今小巨蛋)附近,跨越基隆河,經內湖、汐止、八堵
MOC_Id:
Culture_Place475705
Id:
475705
Title:
臺北市貴德街的高地基建築特色
Description:
照片為臺北市貴德街47號「全祥茶莊」精製茶工廠後門前的貴德街街景。照片中站立者為文化大學園藝暨生物技術系阮素芬副教授,顯示地基較地面高出超過1公尺。
貴德街位在淡水河與河頭溝之間,早年逢泛期必淹
MOC_Id:
Culture_Object513282
Id:
513282
Title:
1960年代之花蓮市忠烈祠正氣殿前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的背景是1960年代花蓮忠烈祠的正氣殿,走過尚志橋上階梯,再穿越忠烈祠的牌坊後,第一個映入眼簾的即是忠烈祠的正氣殿。正氣殿是由舊花蓮港神社的拜殿改建而成,從外形來看與神社時期的樣貌並無太大
MOC_Id:
Culture_Object164570
Id:
164570
Title:
鳳山縣舊城(北門內)
Description:
朱一貴事件後興建的鳳山縣城,是在不違背清政府「不築城」政策之下所築的「土城」。林爽文事件之後,將縣城遷移至下埤頭街(今鳳山區),是為鳳山新城,舊城從此沒落。但是之後的幾次民變,新城數度被攻陷,故興起修
國軍941營站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154050
Id:
154050
Title:
國軍941營站
Description:
國軍部隊早在民初就有福利社或消費合作社的組織,正式建立的福利機構始於1956年,統籌由聯勤司令部辦理,再由國防部接管。國防部福利總處馬祖福利分處於同年成立於南竿山隴村(今介壽村),工作項目有免稅福
莒光西莒中正門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153561
Id:
153561
Title:
莒光西莒中正門
Description:
中正門位於連江縣莒光鄉西莒島青帆港,因為1950年福建省海上保安第一縱隊的進駐開始建設。
福建省海上保安第一縱隊有嚴密的組織系統,旗下少年成功連隊是一批十五、六歲的少年隊員,他們於青蕃港建城牆,
MOC_Id:
Culture_Object296623
Id:
296623
Title:
臺灣師範大學原高等學校校舍(講堂、行政大樓、文薈廳、普字樓)/普字樓
Description:
市定古蹟「臺灣師範大學原高等學校講堂」位於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一六二號,是現今師範大學禮堂之前身,高等學校為進入大學之前必讀的學校,因此它的設立與臺灣大學同時期。建於1929年,由總督府官房營繕課所
花蓮港鐵道出張所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303
Id:
506303
Title:
花蓮港鐵道出張所
Description:
為現今花蓮鐵道文化園區一館的前身,當時為了鐵道工程的修築,於明治42年(1909年)設立,負責鐵道相關事務的行政管理。明治43年(1910年)臺東縣鐵道開始鋪設。大正15年(1926年)花蓮至臺東
MOC_Id:
Culture_Place603204
Id:
603204
Title:
無獨有偶+利澤偶聚祭
Description:
1999年9月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創立,是為臺灣首創的當代偶戲劇團,以「無物不成偶」創作觀點,秉持「偶戲表現於現代劇場的可能性」之實驗精神,大力推展「偶」在當代表演藝術裡的自由空間;演出形式涵蓋
基點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618535
Id:
618535
Title:
基點
Description:
安通越嶺古道東段稜線上的基石,海拔約300公尺。1875年(光緒元年),當時駐紮於璞石閣的總兵吳光亮率領官兵開鑿「璞石閣成廣澳道」,路線自璞石閣(玉里)渡秀姑巒溪,至海岸山脈西麓紅蓙社(安通),沿
MOC_Id:
Culture_Place233874
Id:
233874
Title:
日本人留下來烤火的烘爐
Description:
原本住南埔的曾來順,到民國32年結婚時還在木材行工作,時常跟日本人有往來,日本人走後,有人告訴父親要到公所去登記,一戶可以登記一間房屋,原本他們登記吉安路和中山路交叉口的日本房子(現吉安路2段332號
崇德考古遺址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587256
Id:
587256
Title:
崇德考古遺址
Description:
崇德考古遺址範圍大致涵蓋崇德村上崇德聚落及其東北側田園,西抵霧山的山腳,東南臨台地邊緣並向下延伸至下台地(二層崁)交接的斜面北迴鐵路間。1930年代因開採砂金礦砂,經常出土人骨、陶器、黃金裝飾品等
MOC_Id:
Culture_Object512346
Id:
512346
Title:
ムキラウシ社與ラウシ社中穿梭的山砲兵
Description:
《大正三年太魯閣蕃討伐軍隊記念》於1914年(大正3年)11月發行,由臺南市的下田寫真館下田正隨軍隊拍攝,紀錄各種砲戰、步兵散兵戰、陣地戰爭等以及蕃路的修築狀況,以討伐軍司令官與參謀督戰實情,為歷
出水坡上方的平台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325220
Id:
325220
Title:
出水坡上方的平台
Description:
出水坡駐在所位於大漢山東南稜、出水坡山以西約2公里的寬稜上,包含一個標高715公尺的小山,海拔約在700至715公尺處。清光緒8年(I882)設出水坡營,屯兵30人,分為3隊。大正8年(1919)
南竿中華坑道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153349
Id:
153349
Title:
南竿中華坑道
Description:
南竿中華坑道位於連江縣南竿鄉馬祖村,鄰近中華門,故名。
中華坑道位處南竿島雲台山,與雲台山坑道相連且功能與其相同,都屬於重要中樞戰備設施。2007年由中國科技大學主持之96年度連江縣文化景觀普査
MOC_Id:
Culture_Object292607
Id:
292607
Title:
民生西路333號及延平北路二段111、113、115號店屋/民生西路333號
Description:
民生西路333號興建於日治大正年間,原屬同一建築,後經多次分割,然構造上仍為一體。建物雖經多次改建,惟仍保留部份舊有建材及構造,如一樓之木結構,騎樓之木樑及紅磚立面形式,且從各幢建物產業變遷之歷程
MOC_Id:
Culture_Place153295
Id:
153295
Title:
南竿42據點(北海坑道)
Description:
南竿42據點位於連江縣南竿鄉仁愛村,海岸可見兩個半沒入水中的坑道口,內部則呈現井字型交錯的坑道,坑道長1000 公尺、寬10公尺,漲潮時水深8公尺、退潮時水深4公尺,合計約18公尺。2007年由中
嘎拉賀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555280
Id:
555280
Title:
嘎拉賀
Description:
嘎拉賀(karaho))位於桃園市復興區華陵里,光華之南,把加灣山東坡,海拔1120~1180公尺的山坡地。Karaho為頭目、祖先之意。相傳昔日有某位頭目與妻子很恩愛,頭目出獵時,妻子每來此等候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社區
不定期更新更新,55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8-08 00:23:26
文化部蒙藏藝文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20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1-04-07 17:04:42
文化部國內佛學團體網址連結一覽表
每1年更新,28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1:17
文化部博物館
每1年更新,50葉純帆 小姐 | 02-8512-6330 | 2023-07-27 17:37:05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民俗
每周更新,32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9:39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特別收入基金
每1年更新,22蘇建龍 先生 | 02-85126631 | 2023-07-27 16:04:34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產業與經濟類
每1日更新,34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58
文化部典藏目錄-考古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50
文化部文化部-振興三倍券通訊交易適用業者名單
每1月更新,17葉舒文 小姐 | 02-85126571 | 2023-07-27 16:04:54
文化部文化部獎補助-報名資訊
每1年更新,19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3-07-28 16:42:47
文化部
展覽資訊
每1日更新,4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05
文化部藏族節慶簡表
每1年更新,26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0:54
文化部街頭藝人展演空間資訊
每年更新,53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04
文化部文化部保有及管理個人資料之項目
每年更新,17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50
文化部舞蹈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80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21
文化部
綜藝活動
每1日更新,30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3:19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會議
每半年更新,26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6 18:14:16
文化部親子活動
每1日更新,4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35
文化部典藏目錄-水墨類
每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32
文化部典藏目錄-圖像書籍類
每1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25
文化部
典藏目錄-北美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52
文化部徵選活動
每1日更新,2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19
文化部藝術村
不定期更新更新,2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54:16
文化部文化部資料盤點成果表
每6月更新,2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6:32
文化部國家電影中心典藏目錄
每1年更新,28何秉融 先生 | 02-23924243 | 2023-07-27 16:05:26
文化部
文化部業務統計
每年更新,31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36
文化部最新蒙藏重要訊息
每月更新,26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4:24:58
文化部蒙藏業務支出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0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6:48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
每日更新,78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50
文化部典藏目錄-玻璃類
每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47:34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