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正代表作品石家點燃旺爐藝術與人文
「劉家正代表作品石家點燃旺爐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266047 , 欄位Id的內容是266047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劉家正代表作品石家點燃旺爐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此為笨港天后宮內劉家正代表作品石家點燃旺爐。此作品畫於橫樑之上。畫作故事為由於最初彰化南瑤宮在建立時,石姓先祖出力甚多,且身強體壯,就委以其在每年彰化南瑤宮往笨港天后宮進香顧香擔的任務。除了保護香擔中的香火不斷,也負責點燃旺爐。從石姓先祖開始流傳至今,仍由石姓後代擔任顧香爐及點旺爐的工作。
劉家正從小生長於南投縣信義鄉,身邊總是被自然環境簇擁,「玉山人」的別號,便是取自於生長在信義鄉、玉山下的地緣關係。
1997年,劉家正退伍之後,陸續在南部接到寺廟合作的邀約,口耳相傳之下,「玉山人」的名氣逐漸興盛。
當時,劉家正與師兄丁清石、曹天助創立了華山寺廟彩繪社,共同修復宮廟。臺北木柵的集應廟,便是來到臺北畫的第一間廟,開啟了往後幾十年的北漂作畫歲月。到臺北開始當畫師後,劉家正專研於門神彩繪。劉家正向書法家張炳煌學習書法與白描等技法,也向畫家王南雄學習水墨、彩墨等技法,並向陳秀雄教授學習西畫的光影、設計與色彩美學,甚至解剖學等專業。為了扭轉多數人對於民俗繪畫「太呆板、太平面」的印象,劉家正納入了西畫的作法。上色的部分注重光影,在處理陰影時特別注重提亮等技巧,不同於東方的繪畫著重於使用墨線去表現陰影。如何在兩者之間拿捏得恰到好處,則又是一大學問。
同時,劉家正認為作品不只要做得好,更要保存得長久。
除了繪畫技巧的精進之外,對於作畫的工具、原料等,劉家正也下了許多功夫研究。不是一種塗料就可以千篇一律地應用在所有的材質之上。由於臺灣是海島型的氣候,要在這樣的環境作畫,需將濕度納入考量,還需依據作品基底本身的材質來選用塗料,在打底時都須特別注意觀察與研究。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66047&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4D8B7643-E86A-4DFD-8DEB-2E9FE2203341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08-02T20:15:09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藝術與人文 。
MOC_Id
Culture_Object266047
Id
266047
Title
劉家正代表作品石家點燃旺爐
Description
此為笨港天后宮內劉家正代表作品石家點燃旺爐。此作品畫於橫樑之上。畫作故事為由於最初彰化南瑤宮在建立時,石姓先祖出力甚多,且身強體壯,就委以其在每年彰化南瑤宮往笨港天后宮進香顧香擔的任務。除了保護香擔中的香火不斷,也負責點燃旺爐。從石姓先祖開始流傳至今,仍由石姓後代擔任顧香爐及點旺爐的工作。 劉家正從小生長於南投縣信義鄉,身邊總是被自然環境簇擁,「玉山人」的別號,便是取自於生長在信義鄉、玉山下的地緣關係。 1997年,劉家正退伍之後,陸續在南部接到寺廟合作的邀約,口耳相傳之下,「玉山人」的名氣逐漸興盛。 當時,劉家正與師兄丁清石、曹天助創立了華山寺廟彩繪社,共同修復宮廟。臺北木柵的集應廟,便是來到臺北畫的第一間廟,開啟了往後幾十年的北漂作畫歲月。到臺北開始當畫師後,劉家正專研於門神彩繪。劉家正向書法家張炳煌學習書法與白描等技法,也向畫家王南雄學習水墨、彩墨等技法,並向陳秀雄教授學習西畫的光影、設計與色彩美學,甚至解剖學等專業。為了扭轉多數人對於民俗繪畫「太呆板、太平面」的印象,劉家正納入了西畫的作法。上色的部分注重光影,在處理陰影時特別注重提亮等技巧,不同於東方的繪畫著重於使用墨線去表現陰影。如何在兩者之間拿捏得恰到好處,則又是一大學問。 同時,劉家正認為作品不只要做得好,更要保存得長久。 除了繪畫技巧的精進之外,對於作畫的工具、原料等,劉家正也下了許多功夫研究。不是一種塗料就可以千篇一律地應用在所有的材質之上。由於臺灣是海島型的氣候,要在這樣的環境作畫,需將濕度納入考量,還需依據作品基底本身的材質來選用塗料,在打底時都須特別注意觀察與研究。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08-02T20:15:09
Keyword_Subject_1
藝術與人文
「劉家正代表作品石家點燃旺爐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古步道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284
Id:
514284
Title:
古步道
Description:
2005年社區日曆計包含:蘇澳鎮龍德;五結鄉大利澤;礁溪鄉白雲、湯圍;冬山鄉丸山;宜蘭市建軍;壯圍鄉新南;大同鄉松羅、樂水;冬山鄉香員宅、群英以及羅東鎮開羅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樂水社區的日曆
山寨村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284713
Id:
284713
Title:
山寨村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梅洲社區的日曆。本篇六月二十六日的主題
入選-浴場風貌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22987
Id:
322987
Title:
入選-浴場風貌
Description:
臺北機廠為1930年代建造的台灣第一座近代化鐵道修理工廠,承襲自清代劉銘傳在臺推動洋務運動時建造的臺北機器局。 當時考量經營管理者與勞動者的勞資關係,在工場內設置多項員工福利設施,員工澡堂便是其中
蔡良鄉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6429
Id:
286429
Title:
蔡良鄉
Description:
本人為花蓮縣街頭藝人,表演類別為工藝藝術類,展演項目:銅鋁線與漂流木及東海岸雅石之創作DIY教學,表演內容:線材編織/創意玫瑰石/雅石檯座製作/漂流木之活化應用/簡易作品DIY教學等。玫瑰石為民國六十
洄瀾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595474
Id:
595474
Title:
洄瀾
Description:
〈洄瀾〉在外觀上,以3米高的石燈設計出發,黑色石材為主幹,中間一道波浪形縫隙嵌入了七彩琉璃珠,表達彩虹的美麗。作者黃裕榮、廖文榮的公共藝術與產品設計,每一件皆以融合環保與綠資源的概念為目標。此件作
MOC_Id:
Culture_Object184952
Id:
184952
Title:
桃園藝術亮點 : 沈秀成
Description:
為持續積累和保存重要的藝術文化資產,充實藝術人才資料庫,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自2015年起辦理《桃園藝術亮點》叢書計畫,每年度編撰10位桃園資深藝術家專書,記錄藝術家們在藝壇的卓越貢獻,藉以書寫與藝術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050
Id:
514050
Title:
開蘭群英繪-頭城「七月月圓時,冥陽共嬋娟」
Description:
西元1769年吳沙帶領漢人來臺開墾進入平原第一站「頭圍」,爭奪噶蘭人土地。吳沙因此次事件死傷慘重,決定先暫退至三貂角。隔年噶瑪蘭人染上瘟疫天花,吳沙一群人祈福請求觀音菩薩施藥解救噶瑪蘭人。隨後
黃依琳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6583
Id:
286583
Title:
黃依琳
Description:
於花蓮文化園區釀市集展售攤位,為「瑪尼.來恩」工作室負責人。黃依琳認為金工的工法重在工序,看似簡單的作品,其實製程複雜,先計畫好其順序,才能增加作品結構的穩定度。同時秉持職人精神,對品牌出產的作品有所
MOC_Id:
Culture_Object564118
Id:
564118
Title:
新增加批鋼鑑補註.綜述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新增加批綱鑑補註》,線裝書,直式右翻,明.袁黃(了凡)纂,1903年(清光緒29年,歲次癸卯)上海書局校印。
三屋清陰所藏此套書並不
MOC_Id:
Culture_Object600406
Id:
600406
Title:
大眾文藝作家十九日來花講演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7月7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大眾文藝小說作家長谷川伸,以及新進作家村上元三、大林清三位在總督府的邀約下來臺灣宣傳及蒐集資料,將於島內各地辦理講演,19日
孩童乘坐鐵製學步車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28206
Id:
628206
Title:
孩童乘坐鐵製學步車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馬祖新村社區57號住戶第二代孩童乘坐鐵製學步車照片,由馬祖新村社區57號住戶黃有強所提供,黃有強先生為黃家第二代。
照片中的鐵製學步車,是專為幼兒設計的一種學習用具,可以適度輔助幼兒學習
心語(十一)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97457
Id:
597457
Title:
心語(十一)
Description:
蔡水景(1956-2016),雲林北港人,新竹師專及臺師大美術學系畢業,受教於席慕容、鄭善禧、羅芳、劉文煒、李焜培等人,擁有紮實的繪畫基礎。臺師大就讀期間,有感當時臺灣水墨畫師門派系承襲的現況,開
分韻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Event164390
Id:
164390
Title:
分韻
Description:
「分韻」是一種傳統文人雅集時經常出現的作詩模式。通常以某句詩中的一個字,決定作詩的詩韻,由招集者視人數多寡決定採用那句詩,復由抽籤找到韻腳將使用的字。例如:某日雅集有五人與會,招集人決定以「青山依
山中舞者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939
Id:
285939
Title:
山中舞者
Description:
〈山中舞者〉宛如一名跳舞的女孩,高舉著她雙手不斷旋轉。琥柏色橫條是她美麗的飾帶,而她的裙擺如波浪般有節奏地優雅迅速擺動。白色的大理石,令人聯想起花蓮太魯閣族的白色苧麻,及鑲織祖靈的菱形紋飾傳統服飾,由
MOC_Id:
Culture_Object661012
Id:
661012
Title:
櫟社在燕霧秋會
Description:
1907年10月16日,櫟社在燕霧大庄(彰化大村鄉)賴紹堯宅邸舉行秋會,與會者有社員十七人,吟友四人;後左1為傅錫祺、前右1莊太岳、前右5賴斐卿。 出自《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第二集》〈願為同胞倒
MOC_Id:
Culture_Object659925
Id:
659925
Title:
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鄭延熙 - 紅蓮、皎月下的文學院、飄落的記憶
Description:
這三張作品為鄭延熙所創作的膠彩畫,以下是創作者對作品的詮釋。 第一張作品名為「紅蓮」(膠彩紙本,116.7 cm x 91 cm,2012),紅蓮以敦煌石窟的塑像作為創作靈感,主尊佛像週身散發出來
MOC_Id:
Culture_Event686280
Id:
686280
Title:
手工藝品體驗-植物拓染藝術創作
Description:
高雄市那瑪夏區民權社區發展協會執行文化部原住民村落發展計畫,於110年10月28和29日邀請達卡努瓦里的旮日娃力絲工藝坊藝術家林玉妹老師辦理植物拓染藝術工作坊,玉妹老師由生活周遭常見植物發想,結合
MOC_Id:
Culture_Object288793
Id:
288793
Title:
蓬萊輾字坊:李潼人間情懷和文學天地
Description:
《蓬萊輾字坊:李潼人間情懷和文學天地》是一本很特別的文集,整本書都在懷念一個宜蘭作家,就是李潼。李潼早年以民歌創作知名,後來跨足小說、散文、新詩等,但最受矚目的是兒少文學,更重要的是他對宜蘭文學全
臺灣的茶園與茶館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197
Id:
301197
Title:
臺灣的茶園與茶館
Description:
畫家詩人吳德亮,天秤座、台灣花蓮人,他以本名創作水彩、油畫、攝影、作曲、寫旅遊文學、上山下海作野鳥追蹤;同時以「德亮」為筆名寫詩及散文。多年來以茶為書寫主題,出過多本茶類專書,對茶的了解十分深入。此書
MOC_Id:
Culture_Object304268
Id:
304268
Title:
《硓古石》季刊第39期〈澎湖遊子返鄉詩〉
Description:
澎湖子弟在成年後多前往台灣謀生,遇事返家時,文人雅士則常有吟詠。本文作者為人稱「高雄活字典」的文獻研究者胡巨川,他考察澎湖文人遊子返鄉詩,讀者除能感悟澎湖遊子渡海謀生、返鄉的心境,也得以「詩」從中看見
祝壽花瓶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045
Id:
594045
Title:
祝壽花瓶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祝壽花瓶,由馬祖新村社區20號住戶徐威俊先生所提供。徐威俊先生為前國軍少將徐將軍之子。
此花瓶是徐培清將軍於1972年 (民國61年)慶祝壽誕時,同袍下屬合資一同贈與,軍隊裡面通常都以學
旋轉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897
Id:
285897
Title:
旋轉
Description:
《旋轉》從粗獷的石面向內探勘埋藏的核心。這趟深度的旅程,猶陷入一晦暗難解卻奇幻美麗的自溺漩渦中;順流而下的螺旋紋理,便是沿路如生痕化石般沈澱而成的軌跡。一路迴旋直底深沈的內在,螺旋下降的同時,與忽深忽
MOC_Id:
Culture_Object186378
Id:
186378
Title:
桃園藝術亮點 : 葉劉金雄
Description:
為持續積累和保存重要的藝術文化資產,充實藝術人才資料庫,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自2015年起辦理《桃園藝術亮點》叢書計畫,每年度編撰10位桃園資深藝術家專書,記錄藝術家們在藝壇的卓越貢獻,藉以書寫與藝術
MOC_Id:
Culture_Object291184
Id:
291184
Title:
山林之歌—大元山去來(選自《逃匿者的天空》)
Description:
吳敏顯這篇〈山林之歌—大元山去來〉,應該是大元山林道最後的見證者,在吳敏顯這次遊覽大元山之後,隨即因大雨沖毀林道,從此將此處封閉了。 大元山是宜蘭縣大同鄉從前重要的伐木場,它與太平山最大的不同處在
御風而上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595463
Id:
595463
Title:
御風而上
Description:
〈御風而上〉這件作品的靈感源於石材工廠中,在高速運轉下的圓形鋸片所產生出的強大風流。作者馮朝宗將此意象轉化成造型意念,幻想作成一隻老鷹,駕馭旋風扶搖直上,展翅飛向天際的英姿,鷹體簡約的彎曲線,張開
吳漢廷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6441
Id:
286441
Title:
吳漢廷
Description:
本人為花蓮縣街頭藝人,二胡表演經典台、國語老歌、小調。二胡是一種拉弦樂器。有兩根弦,現代二胡以純五度定弦,在胡琴之中屬於中高音域樂器。現在各地方根據需要的條件,獨立發展出不同形狀的弓弦樂器,如高胡、京
林上德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38095
Id:
638095
Title:
林上德
Description:
林上德(1916-1999),彰化田尾海豐崙人(今田尾鄉海豐村)。父培源,母陳快。培源曾任田尾庄協議會員,經營中醫診所、米穀、醬油生意,並投資林伯記兄弟自動車株式會社。1937年(昭和12年)3月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158
Id:
301158
Title:
你便是我所有詩與不能詩的時刻
Description:
本書主要分為四個部分,第一述寫陳克華在愛情裡的情感波濤,第二述寫父親死亡對於佛學與死亡的感觸,第三以揶揄的方式對於反同份子提出的理由進行反擊,第四則是述寫旅行的細節與遭遇。2014年父親過世後,風格上
馬祖新村居民祖先牌位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493
Id:
594493
Title:
馬祖新村居民祖先牌位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馬祖新村居民祖先牌位,為馬祖新村社區94號住戶姜延庚先生所提供,姜延庚先生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曾任社區副理事長,社區福利社共同創辦人,曾經手舉辦社區大小事務。
祖先牌位供奉歷代先祖,在
傑出女性宗教觀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228
Id:
301228
Title:
傑出女性宗教觀
Description:
《傑出女性宗教觀》為方梓的報導文學作品,書中她擔任訪問者,訪問十數位的女性,關於她們的宗教觀念,都個別有一篇詳細的專訪。雖非嚴謹的宗教研究,卻能從書中看見不同的生命與信仰之間的關係。方梓,本名林麗貞,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蒙古檢察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8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18
文化部文化部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活動筆數統計
不定期更新,20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51
文化部蒙藏ㄧ般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28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24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會議
每半年更新,27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6 18:14:16
文化部查詢單一類別未過期活動資料
每1日更新,13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21
文化部
典藏目錄-陶瓷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3:44
文化部典藏目錄-工藝文物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48
文化部蒙藏補助團體私人情形季報表
每3月更新,21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9:13
文化部典藏目錄-工藝類
每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1:14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訓練及活動參加人數性別統計
不定期更新更新,16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4:09
文化部
輔導蒙藏族人口年齡層性別統計表
每年更新,19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6:20
文化部典藏目錄-石材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19
文化部典藏目錄-原住民類
每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12:01
文化部蒙藏族輔導成果統計表
每1年更新,24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31
文化部典藏目錄-鳥類
每1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41
文化部
典藏目錄-文獻書籍類
每1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35
文化部實體書店
每1年更新,183陳怡君 小姐 | 02-85126472 | 2023-07-27 17:37:20
文化部蒙藏培訓援外志工統計表
每1年更新,18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46
文化部典藏目錄-飲食用具類
每1年更新,2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46
文化部內外蒙古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21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8:57
文化部
其他藝文資訊
每1日更新,3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29
文化部典藏目錄-玻璃類
每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47:34
文化部典藏目錄-文書檔案類
每1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14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特別收入基金
每6月更新,14李 小姐 | 02-85126634 | 2023-08-01 10:09:36
文化部文化行政據點
每年更新,33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38
文化部
文化部研習課程
每日更新,138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7:06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工藝
每周更新,36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01:12
文化部典藏目錄-北美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52
文化部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9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7-27 17:24:03
文化部蒙藏性別年齡統計表
每1年更新,20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7:03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