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林宅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藝術與人文
「溪口林宅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Place142017 , 欄位Id的內容是142017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溪口林宅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本戶為閩南族群,日本時代從三峽輾轉搬遷來到西口居住。曾經受過日本教育,並且生活經驗豐富,對於地方的故事也都知之甚詳。
本資料為基於2008 年進行之客家文物普查時之訪查,當時訪查著重於村落的家戶文化普查;於 2019 年重新更新整理,重新檢視梳理及更新相關資料,著重於家戶故事與遷徙基礎資料、族群融合為重點,該筆家戶資料內容如下:
倉庫
棚子
古早家具
木板床:用釘的做成通舖
古早家具
衣櫥:好幾個不同的衣櫥都有70年以上的歷史
灶頭
已沒有使用
古文件資料
古證照:雜貨菸酒零售證,已有四十年以上的歷史
古文件資料
古書籍:薄心,遺墨
編織容器
米籮:竹編
透天厝
獨棟透天厝:兩層樓水房
日式農舍建築
在水泥房的後面,改建過
房屋材質
木造房屋:魚鱗板式建築
窗
仕女窗
古雜物
舊式熱水器:燒木材還在使用
儲存槽遺址
在屋簷下、種荷花還有養魚
庭園造景
門口種已很多盆栽,房子邊也有花卉
閩南人
先生:日本時代從三峽搬遷至許多地方,1952年(民國41)年的時候定居於溪口
妻子:娘家於花蓮,2006年(民國95年)逝世
日式教育
兩夫妻於日本時代皆接受過六年日式教育,也會說日語
公職
林老先生為鐵路局退休
做生意
林老太太生前在此開雜貨店,近五十年
特殊佈置
很多的獎狀
民間信仰
一般拜拜
美食製作
醃製物跟曬菜,林老太太生前都會
祭祖
每年清明節回三峽祭祖
洗手台
水泥製在房子的前面還在使用
古早家具
長方桌、圎板凳、長板凳
古雜物
古鐘:已有幾十年歷史,仍可使用
古文件資料
老照片:日據時期伐木的相片
古早家具
傳統菜櫥:已有幾十年歷史,仍可使用
編織容器
蒸籠:舊式竹編
個人故事
林老先生是名生活經驗豐富,又好學新知識的人,年輕時曾做過日本生意,賣木炭火炭等的木材生意,也曾到港口做倉管,最後於鐵路局退休,中間經歷過日本時代,也經歷過國民黨執政接管台灣時期,不管談日據時期也不談白色恐怖或是鳳林張七郎-事件,林老先生無一不曉。
因岳父是著名的詩畫名人-駱香林,亦有岳父的收藏及日據時期等珍貴的藏書。
受訪者還會用電腦、玩股票並重視孫子們的教育,鼓勵孫子們要多讀書,還給孫子們諸多獎勵,例如上大學就包紅包十萬,而目前已有十二位孫子拿過紅包。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142017&IndexCode=Culture_Place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place/137B43B5-1173-4BF6-9825-A8483F8988EA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11-07T19:12:02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藝術與人文 。
MOC_Id
Culture_Place142017
Id
142017
Title
溪口林宅
Description
本戶為閩南族群,日本時代從三峽輾轉搬遷來到西口居住。曾經受過日本教育,並且生活經驗豐富,對於地方的故事也都知之甚詳。 本資料為基於2008 年進行之客家文物普查時之訪查,當時訪查著重於村落的家戶文化普查;於 2019 年重新更新整理,重新檢視梳理及更新相關資料,著重於家戶故事與遷徙基礎資料、族群融合為重點,該筆家戶資料內容如下: 倉庫 棚子 古早家具 木板床:用釘的做成通舖 古早家具 衣櫥:好幾個不同的衣櫥都有70年以上的歷史 灶頭 已沒有使用 古文件資料 古證照:雜貨菸酒零售證,已有四十年以上的歷史 古文件資料 古書籍:薄心,遺墨 編織容器 米籮:竹編 透天厝 獨棟透天厝:兩層樓水房 日式農舍建築 在水泥房的後面,改建過 房屋材質 木造房屋:魚鱗板式建築 窗 仕女窗 古雜物 舊式熱水器:燒木材還在使用 儲存槽遺址 在屋簷下、種荷花還有養魚 庭園造景 門口種已很多盆栽,房子邊也有花卉 閩南人 先生:日本時代從三峽搬遷至許多地方,1952年(民國41)年的時候定居於溪口 妻子:娘家於花蓮,2006年(民國95年)逝世 日式教育 兩夫妻於日本時代皆接受過六年日式教育,也會說日語 公職 林老先生為鐵路局退休 做生意 林老太太生前在此開雜貨店,近五十年 特殊佈置 很多的獎狀 民間信仰 一般拜拜 美食製作 醃製物跟曬菜,林老太太生前都會 祭祖 每年清明節回三峽祭祖 洗手台 水泥製在房子的前面還在使用 古早家具 長方桌、圎板凳、長板凳 古雜物 古鐘:已有幾十年歷史,仍可使用 古文件資料 老照片:日據時期伐木的相片 古早家具 傳統菜櫥:已有幾十年歷史,仍可使用 編織容器 蒸籠:舊式竹編 個人故事 林老先生是名生活經驗豐富,又好學新知識的人,年輕時曾做過日本生意,賣木炭火炭等的木材生意,也曾到港口做倉管,最後於鐵路局退休,中間經歷過日本時代,也經歷過國民黨執政接管台灣時期,不管談日據時期也不談白色恐怖或是鳳林張七郎-事件,林老先生無一不曉。 因岳父是著名的詩畫名人-駱香林,亦有岳父的收藏及日據時期等珍貴的藏書。 受訪者還會用電腦、玩股票並重視孫子們的教育,鼓勵孫子們要多讀書,還給孫子們諸多獎勵,例如上大學就包紅包十萬,而目前已有十二位孫子拿過紅包。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
0
-
1
-
2
-
3
-
4
-
5
Keyword_Rights_2
-
0_CC BY_
-
1_CC BY_
-
2_CC BY_
-
3_CC BY_
-
4_CC BY_
-
5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11-07T19:12:02
Keyword_Subject_1
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藝術與人文
「溪口林宅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67161
Id:
267161
Title:
陶潛讀山海經詩其六
Description:
〈陶潛讀山海經詩其六〉為書法家鄭禮勳(1969-)作品,釋文:「逍遙蕪界上,杳然望扶木,洪柯百萬尋,森散復暘谷。靈人侍丹池,朝朝為日浴。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見燭。」邊款一:「《山海經》〈東山經〉云:
結頭份歌仔戲班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240
Id:
514240
Title:
結頭份歌仔戲班
Description:
2011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南門、延平、黎明、孝廉;蘇澳鎮後湖;壯圍鄉過嶺;冬山鄉八寶、香和、清溝;南澳鄉金岳;員山鄉結頭份以及羅東鎮南豪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結頭份社區的日曆。本篇9月1
MOC_Id:
Culture_Object560035
Id:
560035
Title:
韓麟將軍與同袍搭乘阿里山小火車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韓麟將軍與同袍搭乘阿里山小火車照,係韓麟將軍與同袍搭乘阿里山鐵路畫面,係由馬祖新村社區49號住戶韓麟將軍所提供,韓麟先生為前國軍少將。
韓麟將軍與同袍背上行囊,踏上縱貫阿里山的鐵路火車,
《加禮遠》刊物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731041
Id:
731041
Title:
《加禮遠》刊物
Description:
《加禮遠》刊物,是幾位宜蘭年輕人共同開創的宜蘭在地刊物品牌,從2021年5月開始,紀錄並匯集冬山河流域的文化、歷史及當代故事,在這個快時尚的時代,我們打造了有溫度、有深度、有厚度的實體刊物,要的不
MOC_Id:
Culture_Object559944
Id:
559944
Title:
馬祖新村-馬祖幼稚園校內活動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馬祖幼稚園校內活動照,是馬祖幼稚園在民國78年前後的活動照片,穿著黑色洋裝的婦人為馬祖幼稚園創辦人蔣明玉女士。該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20號住戶徐威俊先生所提供,徐威俊先生為前國軍少將徐培清將
MOC_Id:
Culture_Object290935
Id:
290935
Title:
桃園龜山壽山巖:陳天乞代表作品
Description:
此交趾陶由陳天乞匠師所製成,位於桃園龜山壽山巖廟宇屋頂上,交趾陶目前已有龜裂、褪色的問題,但仍有釉料附著於偶上,能辨識其顏色;相中左側交趾陶臉部較飽滿,強調顴骨笑肌捏造青年貌,兩手大幅度伸展、雙腳
MOC_Id:
Culture_Object288789
Id:
288789
Title:
圳溝歲月(選自《知音》)
Description:
本文選自林仁昱的《知音》。 「圳溝」是世居宜蘭人的共同記憶,也曾親密的伴著作者的童年。據說早在拓墾的年代,時任噶瑪蘭廳通判楊廷理下令以「九芎樹」環植成五圍城,圳溝的水就已從西方流經城下至東邊的良田
未知的片段2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6026
Id:
286026
Title:
未知的片段2
Description:
〈未知的片段2〉這件創作是傳統型的展示雕塑,它所含的物理和空間特質是透過形態學特有的比例與原則表達的。此設計絕大部分是以反相相拼及對立的原則和方法為基礎,去傳達其中所含的美學構想與形式。〈未知的片段2
春聲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67565
Id:
267565
Title:
春聲
Description:
〈春聲〉為戴武光(1943-2020)早期作品,構圖簡潔,視角獨特,作者截取一段向左斜置的Y字形樹幹,纖細的樹枝彷彿手足舞蹈,雙鳥停棲於右方枝頭,一隻順著樹幹向左上方望去,張嘴鳴叫,另一隻則低頭諦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416
Id:
594416
Title:
馬祖新村移民來臺前大陸農忙照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馬祖新村移民來臺前大陸農忙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50號住戶黃克銘及黃克群先生所提供,黃氏兄弟為黃家第二代。
此照片為馬祖新村50號住戶黃奶奶來臺前,於大陸的農村拍攝,農村婦女穿著樸實,以素
黃清輝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586
Id:
283586
Title:
黃清輝
Description:
黃清輝1968年出生於彰化鹿港,畢業於國立藝專雕塑系,1993年來到花蓮,跟許禮憲老師見習,建立石雕知識與技巧。二十餘年來創作不間斷,在全國各地遍布近五十件作品,是石雕界有名的「公共藝術案常勝軍」。公
MOC_Id:
Culture_Object659395
Id:
659395
Title:
臺中文創園區彩繪圖案之美
Description:
圖為臺中文創園區中著名的彩繪圖案,為吳仁發參加 104年臺中市城中城風華重現攝影比賽的作品,獲得佳作。畫面採用斜線構圖,分割出藍天、陰影、水泥地等大色塊,襯出主題的彩繪圖案,格外顯眼。 園區前身是
約瑟夫‧維希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616
Id:
283616
Title:
約瑟夫‧維希
Description:
在約瑟夫的創作過程中是不先製作草稿模型的,除非是參與徵件比賽需先繳交模型或設計圖,他覺得將模型轉換成作品的過程讓他感到被侷限,就像是提醒了他曾經生活在沒有創作自由的地方一樣,他情願在創作中重複地修
阿美族製作陶碗情形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264
Id:
509264
Title:
阿美族製作陶碗情形
Description:
圖為昔日花蓮阿美族婦人利用黃泥土製作陶器的過程,照片約攝於昭和9年(1934)新城鄉嘉里村附近。阿美族人善於利用周圍環境中的黃土,製作陶器製品,如陶壺、陶碗等器具,捏塑出陶胚風乾後,放置於炭火中進
講解唐詩選(下)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467640
Id:
467640
Title:
講解唐詩選(下)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講解唐詩選》,下村訓賀訓編輯,嵩山堂出版,出版年份不詳。封面題籤「講解唐詩選 下」,本書內文共分三大部分,上部為唐詩人小傳,中部為頭書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245
Id:
301245
Title:
花蓮空中導覽:海岸與縱谷篇
Description:
作家邱上林,本名邱榮華,臺灣花蓮人。中興大學中文系畢業,曾經擔任《花蓮青年》、《花蓮文化》主編,花蓮高工教師、主任,現為洄瀾寫真工房企畫。創作文類包括詩、散文、小說和報導文學。他的寫作有濃厚的人文精神
MOC_Id:
Culture_Event180751
Id:
180751
Title:
2019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協同策展人盧怡安茶席擺設
Description:
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論壇活動,邀請董紜綺(面對照片最右側)、王怡方(面對照片中側)、盧怡安(面對照片最左側),三位演講,演講題目為「女孩
MOC_Id:
Culture_Object667658
Id:
667658
Title:
王彼得與《寒流》演出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王彼得先生參加寒流影集演出紀念」獎座。木質獎座分為兩部分,上嵌圓形銅片,銅片鐫刻以16mm攝影機為設計概念的「中國電影製片廠標誌」,搭配古樸木質基座一體成型。獎座擁有者是1976年王彼得
返影入林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6006
Id:
286006
Title:
返影入林
Description:
作者李紫晴的主題〈返影入林〉,為描述山林中陽光透射樹蔭間,陽光與樹影交錯變化的景緻。造形以梯形為主體,有厚度的外框,內部鏤刻如開了一扇窗,中央有鏤空部分及以兩垂直交錯的塊面,塊面上刻出象徵光線的圓圈與
寄家書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164556
Id:
164556
Title:
寄家書
Description:
寄家書
左詞宗鄭鴻音選
右詞宗黃月娥
右十 黃得時
千里迢迢苦別離。山河遠隔會無期。萬金一紙君休怪。劫後餘生此可知。
此為淡北詩社的擊缽吟,右十為當時右詞宗對黃得時詩作評選的名次。
寄
謎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6014
Id:
286014
Title:
謎
Description:
林正仁的作品〈謎〉為三件一組,將不同時間、空間之物分解,再運用錯位、疊合、重組等手法,將廣闊的空間與長久的時間交錯在一起,產生如幻似夢,充滿神秘,表現出過去、現在與未來之時間的序列,以神像的局部及斷柱
MOC_Id:
Culture_Object185010
Id:
185010
Title:
桃園藝術亮點 : 徐藍松
Description:
為持續積累和保存重要的藝術文化資產,充實藝術人才資料庫,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自2015年起辦理《桃園藝術亮點》叢書計畫,每年度編撰10位桃園資深藝術家專書,記錄藝術家們在藝壇的卓越貢獻,藉以書寫與藝術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086
Id:
594086
Title:
馬祖新村49號住戶庭院乒乓球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馬祖新村49號住戶庭院乒乓球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49號住戶韓麟將軍所提供,韓麟先生為前國軍少將。
馬祖新村社區的庭院功能多樣,除了能種植花草樹木,飼養寵物及牲畜,也能進行住戶的休閒活動,
賴純純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701
Id:
283701
Title:
賴純純
Description:
賴純純1953 生於台北,1974年文化大學藝術系畢業後,赴日求學,修得日本多摩美術大藝術學院碩士,隨後參與過美國、法國、瑞士等地的藝術家交流計畫;多國的學習及旅人般的生活經驗,開展了 賴純純
MOC_Id:
Culture_Event637661
Id:
637661
Title:
鳳儀書院藝術塑像裝置製作-內模製作
Description:
照片為2014年(民國103年)協助鳳儀書院製作藝術塑像裝置的正修科技大學團隊,正在進行作品內模製作的工序。
藝術塑像裝置外模具完成後需打開外模,取出塑型陶土及骨架,才能整理模具,處理好材料隔離
MOC_Id:
Culture_Event180705
Id:
180705
Title:
2019年4月2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內,小朋友參與揉茶活動
Description:
2019(民國108)年4月2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內,由國立臺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的謝博中,帶領的揉茶體驗活動。照片為小朋友在聽完講解後,專心揉製紅茶。
活動當日茶菁來自坪林
MOC_Id:
Culture_Object653628
Id:
653628
Title:
《吾土吾民》演出劇照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政工幹部學校影劇科七期學生於基隆演出四幕反共話劇《吾土吾民》劇照。主要演員有孫景瑎(飾演秦振邦)、阮慶齊(飾演劉志恆)、張疆(飾演譚劍虹)、榮天放(飾演朱天成)、張培真(飾演張彩娥)、王微
大陸移民一家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409
Id:
594409
Title:
大陸移民一家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大陸移民一家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50號住戶黃克銘及黃克群先生所提供,黃氏兄弟為黃家第二代。
馬祖新村50號是最早搬遷至社區的住戶,同住者還有女方母親,照片中的女士為黃家主婦,黃女士撤退來
MOC_Id:
Culture_Object267405
Id:
267405
Title:
江家長輩於照相館前合影
Description:
江家長輩於照相館前合影。照片拍攝的時間大約為1956年到1960年間(民國45年到民國50年),照片提供者為江嬌妹女士。照片中的人物皆為江嬌妹的祖父(右邊數來第二位),其他人為江嬌妹的叔叔伯伯等長
太魯閣族男子背心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7498
Id:
287498
Title:
太魯閣族男子背心
Description:
該件無袖方衣接近早期太魯閣族人日常生活所穿的白底褐色條紋的麻布衣。太魯閣族人的服飾以白色為底,主要的製作材質是麻、毛與棉線,以夾織法織成的條紋、菱形、與斜十字形的花紋為主,且衣飾圖紋都有其信仰與寓意所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水墨類
每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32
文化部典藏目錄-貨幣類
每1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53
文化部綜藝活動
每1日更新,1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3:19
文化部典藏目錄-紙材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6:00
文化部文化部研究報告
每年更新,10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5:19
文化部
蒙藏籍學生蒙藏語文班上課人數統計表
每6月更新,17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7:19
文化部典藏目錄-竹材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16
文化部徵選活動
每1日更新,1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19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特別收入基金
每1年更新,14蘇建龍 先生 | 02-85126631 | 2023-07-27 16:04:34
文化部典藏目錄-文書檔案類
每1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14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地理
每周更新,20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31:59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
每1日更新,128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19
文化部海外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月更新,16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57
文化部典藏目錄-文獻書籍類
每1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35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音樂
每周更新,20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38:21
文化部
蒙藏重要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14蕭永源 先生 | 02-2356-6462 | 2021-04-07 17:04:46
文化部典藏目錄-工藝美術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56
文化部全國電影票房統計數據
每周更新,11梅 先生 | 02-8522-8000#2303 | 2022-01-13 20:17:23
文化部典藏目錄-雜誌期刊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28
文化部經緯度查詢附近未過期活動
每1日更新,3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55
文化部
閱讀活動
每日更新,20郭聯德 先生 | 02-8512-6461 | 2021-04-07 17:00:12
文化部典藏目錄-生活衣飾與用品類
每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8:36
文化部展覽資訊
每1日更新,33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05
文化部典藏目錄-攝影類
每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1:19
文化部蒙古法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16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05
文化部
典藏目錄-鳥類
每1年更新,1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41
文化部演唱會
每1日更新,1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50
文化部典藏目錄-甲殼類
每1年更新,1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37
文化部文化部單位決算
每1年更新,14吳 小姐 | (02)8512-6611 | 2023-07-19 20:58:32
文化部典藏目錄-爬蟲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55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