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1 time3: 0 time4: 0 total: 1 《澎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輯》第十五屆〈澎湖石滬的特徵與世界遺產之路〉藝術與人文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澎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輯》第十五屆〈澎湖石滬的特徵與世界遺產之路〉藝術與人文

《澎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輯》第十五屆〈澎湖石滬的特徵與世界遺產之路〉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303873 , 欄位Id的內容是303873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澎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輯》第十五屆〈澎湖石滬的特徵與世界遺產之路〉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本文收錄於《澎湖研究第十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輯》,篇名為「澎湖石滬的特徵與世界遺產之路」,作者李明儒。 澎湖石滬文化的發展至少已有300年以上歷史,堪稱為人類漁業文明的活化石,文化部於2009年將澎湖石滬群列為台灣世界遺產的18個潛力點之一。本研究利用「次級資料」,包含「臺灣總督府檔案石滬免許(約1913~1914年)」、「澎湖縣政府農漁局日據原始漁場圖(約1938~1939年)」及歷年調查紀錄,結合現場「深度訪談」以及「滬口普查」等方式進行研究。研究發現澎湖石滬興建具有幾項共同特徵:1.石滬形式的複雜度、長度與臨岸距離、水深呈高度相關;2.石滬集漁(滬房)的位置與潮流動態有高度的相關;3.石滬位址受到地形環境與動態潮流的影響恐更甚於地方社會與文化因素,亦即澎湖石滬為當地住民與自然環境相互調適下的重要文化襲產。 澎湖石滬的建造環境(結構形式與潮間帶)、形式、場所、建築群、景觀、工法傳承、文化信仰、管理制度上具備普世價值,同時符合自然遺產、文化遺產、文化景觀、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眾多要件。建議將澎湖住民的環境特徵、人與環境的調適、人與產業的對應、人與人間的管理分工,以亞洲的巨石文化為說帖,進行相關的研究與推廣工作,則未來登錄世界遺產之路,將可以預期。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303873&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04AEB24A-25E2-4769-84B9-35658E7A84EF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01-16T15:08:29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03873

Id

303873

Title

《澎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輯》第十五屆〈澎湖石滬的特徵與世界遺產之路〉

Description

本文收錄於《澎湖研究第十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輯》,篇名為「澎湖石滬的特徵與世界遺產之路」,作者李明儒。 澎湖石滬文化的發展至少已有300年以上歷史,堪稱為人類漁業文明的活化石,文化部於2009年將澎湖石滬群列為台灣世界遺產的18個潛力點之一。本研究利用「次級資料」,包含「臺灣總督府檔案石滬免許(約1913~1914年)」、「澎湖縣政府農漁局日據原始漁場圖(約1938~1939年)」及歷年調查紀錄,結合現場「深度訪談」以及「滬口普查」等方式進行研究。研究發現澎湖石滬興建具有幾項共同特徵:1.石滬形式的複雜度、長度與臨岸距離、水深呈高度相關;2.石滬集漁(滬房)的位置與潮流動態有高度的相關;3.石滬位址受到地形環境與動態潮流的影響恐更甚於地方社會與文化因素,亦即澎湖石滬為當地住民與自然環境相互調適下的重要文化襲產。 澎湖石滬的建造環境(結構形式與潮間帶)、形式、場所、建築群、景觀、工法傳承、文化信仰、管理制度上具備普世價值,同時符合自然遺產、文化遺產、文化景觀、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眾多要件。建議將澎湖住民的環境特徵、人與環境的調適、人與產業的對應、人與人間的管理分工,以亞洲的巨石文化為說帖,進行相關的研究與推廣工作,則未來登錄世界遺產之路,將可以預期。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1. 0

  2. 1

  3. 2

  4. 3

  5. 4

  6. 5

  7. 6

  8. 7

  9. 8

  10. 9

  11. 10

  12. 11

  13. 12

  14. 13

  15. 14

  16. 15

  17. 16

  18. 17

Keyword_Rights_2

  1. 0
    _CC BY_

  2. 1
    _CC BY_

  3. 2
    _CC BY_

  4. 3
    _CC BY_

  5. 4
    _CC BY_

  6. 5
    _CC BY_

  7. 6
    _CC BY_

  8. 7
    _CC BY_

  9. 8
    _CC BY_

  10. 9
    _CC BY_

  11. 10
    _CC BY_

  12. 11
    _CC BY_

  13. 12
    _CC BY_

  14. 13
    _CC BY_

  15. 14
    _CC BY_

  16. 15
    _CC BY_

  17. 16
    _CC BY_

  18. 17
    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01-16T15:08:29

Keyword_Subject_1

藝術與人文

「《澎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輯》第十五屆〈澎湖石滬的特徵與世界遺產之路〉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559998
Id: 559998
Title: 馬祖新村-菜市場與尤佳利樹下
Description: 此為馬祖新村社區居民在社區內的菜市場旁的合影照片,由馬祖新村社區36號住戶黃秀恩女士所提供。黃秀恩女士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為前馬祖社區理事會成員,熟知村內公共事務。 馬祖新村在門牌181號與1

MOC_Id: Culture_Object560002
Id: 560002
Title: 輔導會榮民文教組蒞臨馬祖新村社區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輔導會榮民文教組蒞臨馬祖新村社區,劉先生與黃女士夫婦會場門口合照,由馬祖新村社區36號住戶黃秀恩女士所提供。黃秀恩女士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為前馬祖社區理事會成員,熟知村內公共事務。 馬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089
Id: 301089
Title: 尋人啟事
Description: 李潼的《尋人啟事》是一本風格特殊的散文集,以十四則定型化的啟事,分別找尋十四位少男、少女。其中包括感情受挫的跳樓者、活躍的八家將、即將出獄的殺人犯、還俗的小沙彌、立志當謢理師的原住民少女等。作者以他一

MOC_Id: Culture_Object282746
Id: 282746
Title: 《看海的日子》小說
Description: 南方澳是漁村,是討海人的南方澳,也是文學的南方澳。黃春明原載1967年11月《文學季刊》第五期所發表的〈看海的日子〉,描述50年代南方澳漁村所延伸出來的社會景況,藉由書中白玫一生曲折與坎坷命運,在

MOC_Id: Culture_Object635708
Id: 635708
Title: 明光刻印店手工刻印工具
Description: 明光刻印店第一代經營者謝土城所傳承的手工刻印工具,印床由一個斜面小木塊,及九根木條組成的大木塊組成。木條用於將印章夾緊固定,可視印章大小調整木條數量,防止印章鬆脫。之後,將大木塊放置於小木塊上,調

MOC_Id: Culture_Object296254
Id: 296254
Title: 津沙古地名與風水傳說
Description: 圖片為自南竿津沙村的西邊山往東邊山望去之景。 依據連江縣政府委託清寰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調查的《連江縣聚落永續發展之規劃與經營─以津沙聚落為示範點期末報告書》,南竿津沙村是三面環山向南的澳口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383
Id: 594383
Title: 馬祖新村36號姊妹們合影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馬祖新村36號姊妹們合影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36號住戶黃秀恩女士所提供。黃秀恩女士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前馬祖社區理事會成員,熟知村內公共事務。 因村內的男性大都忙於軍務,早期的馬祖新村

MOC_Id: Culture_Object566495
Id: 566495
Title: 三教大會萬仙陣
Description: 正殿龍爿中間水車堵,雕塑品主題故事:《封神演義》第82-84回.三教大會萬仙陣 截教四大陣法:萬仙陣、誅仙陣、九曲黃河陣、十絕陣。萬仙陣是四大陣法中規模最大的陣法,陣中包含了截教所有的有生力量,

MOC_Id: Culture_Object177623
Id: 177623
Title: 大溪耆老口述歷史與影像計畫成果報告書(下冊)
Description: 本報告書為太米國際有限公司執行之大溪耆老口述歷史與影像計畫之整理總結成果報告之下冊,依受訪者職業別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訪問主題。 上策內容包含耆老大事紀對應總表與五位耆老之口述訪談逐字稿,依據歷史脈絡及口

MOC_Id: Culture_Object557352
Id: 557352
Title: 生命存在的通感與政教意識型態的寄託:中國古代文學「情志批評」的「反身性詮釋效用」
Description: 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有二大基本型態:一是由漢代詩騷箋注所形成的「情志批評」;一是以魏晉六朝文體學為理論基礎,運用到實際批評的「文體批評」。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情志批評」涵具著存有論的特質。它優先

MOC_Id: Culture_Place284672
Id: 284672
Title: 豆花鋪裡藝文空間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擺厘社區的日曆。本篇11月6日的主題是

MOC_Id: Culture_Place595867
Id: 595867
Title: 微風
Description: 作者席夢娜•羅倫佐透過〈微風〉這件雕塑作品,呈現如同摩天大樓堅硬的內在,標誌著人類世俗文明發展的具體成果,證明著理性的崇高。而包圍著建築的風則是非世俗的、感性的,猶如靈魂。她將乍似涇渭分明的兩極拉

MOC_Id: Culture_Object479727
Id: 479727
Title: 新增故事瓊林.總述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本套書全名《新增繪圖幼學故事瓊林》,二冊,線裝,直式右翻。無版權頁,民國元年、上海新馬路文心書局石印本。本書為「西昌程允升先生原本」,「

MOC_Id: Culture_Object186327
Id: 186327
Title: 桃園藝術亮點 : 陳家璋
Description: 為持續積累和保存重要的藝術文化資產,充實藝術人才資料庫,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自2015年起辦理《桃園藝術亮點》叢書計畫,每年度編撰10位桃園資深藝術家專書,記錄藝術家們在藝壇的卓越貢獻,藉以書寫與藝術

MOC_Id: Culture_Object603879
Id: 603879
Title: 宗教報國會結成宗教家的職域奉公機關昨日會議決定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8月9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花蓮港廳教育當局將透過信仰生活指導皇道精神,邀集各宗教家組合花蓮港廳宗教報國會,昨8日上午9點在花岡山軍人援護會館由市內各宗

MOC_Id: Culture_Object560012
Id: 560012
Title: 韓麟將軍服役時與蔣中正合影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韓麟將軍從軍時期與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先生之合影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49號住戶韓麟將軍所提供,韓麟先生為前國軍少將。 照片中的韓麟將軍在最左側,蔣中正總統位於照片正中央,其餘人員為韓麟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593
Id: 283593
Title: 詹文魁
Description: 詹文魁的創作理念為:藉由物象(實空間)的表徵來詮釋出另一處空間的存在,期存在的延伸更說明著人與自然、生命、環境的絕對價值,圓滿的體現。他沉潛石雕藝術,曾任花蓮縣石雕協會總幹事,在花蓮早期偏向人物與

MOC_Id: Culture_Event222107
Id: 222107
Title: 花崗山公園棒球場
Description: 花蓮棒球運動的場所:花岡山公園(今花崗山)遠在史前時代就已有人類居住,原本高度比現在略高,後將山頭鏟平改為公園,在大正11年(1922)正式開放。位於花蓮港鬧區北方的花岡山公園佔地七萬七千五百平方公尺

MOC_Id: Culture_Object600164
Id: 600164
Title: 第二名-小兒麻痺兒童之家
Description: 小兒麻痺症又稱急性灰白髓炎。是由小兒麻痺症病毒引起,可感染人類之病症。大約有90%到95%的感染並沒有任何症狀,此病已存在有千年之久,大規模的疾病爆發始於19世紀末的歐洲與美國 。20世紀,小兒痲

MOC_Id: Culture_Object558806
Id: 558806
Title: 《蓪草的造型》
Description: 本圖是由洪麗雯老師用蓪草髓心製作的美勞作品。 在各類化學材質的勞作材料尚未普遍之前,蓪草髓心本身就是一種很普遍的勞作材料。1980年代為了讓大眾熟捻蓪草勞作的做法,吳仁芳便採用蓪草之白色髓心為素

MOC_Id: Culture_Object659548
Id: 659548
Title: 怡然園_富饒富春鄉
Description: 本圖為怡然園中小東山所作〈富饒富春鄉〉實景: 共讚富春鄉,由來百業昌;地腴符種植,物阜利營商。 四庶呈繁盛,三農盡改良;交通真發達,安步有康莊。 自號「小東山」的謝錦榮先生是畫師謝來發長子,家族世

MOC_Id: Culture_Object234436
Id: 234436
Title: 建築陶瓷-琉璃瓦
Description: 陶博館藏 琉璃瓦由於功能不同,造形十分多樣,主要為鋪面的平形板瓦和覆蓋板瓦的半圓形筒瓦,屋頂下方末端的瓦當與滴水,兩側的邊瓦,以及屋頂用的脊瓦等。早期生產的琉璃瓦無釉,後來才改為釉瓦,有黃、綠、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567
Id: 283567
Title: 胡棟民
Description: 胡棟民1967年生於台北,1992年國立藝術學院美術系雕塑組畢業,2010年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造形研究所畢業。在學階段就已經入選台北市美展、新展望展、全省美展、現代美術雙年展等重要美術展的雕塑獎,有

MOC_Id: Culture_Event180790
Id: 180790
Title: 2019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藝」區影片為微著金工金屬打磨過程
Description: 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中於「藝」區展出各種製造流程影片。本照片來自微著金工金屬打磨過程影片。 金屬材質於茶藝中的表現,也是三項材料中材質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097
Id: 514097
Title: 龜山島社區
Description: 2002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中正、民負;蘇澳鎮白米;三星鄉天送埤;羅東鎮羅東;礁溪鄉三民;頭城鎮龜山島;冬山鄉珍珠;員山鄉阿蘭城;大同鄉崙埤;五結鄉大二結;以及南澳鄉碧候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603
Id: 283603
Title: 鄭詠鐸
Description: 生長於花蓮的鄭詠鐸,就讀玉里高中石工科之際,接觸石雕藝術,當時花蓮石藝產業興盛,畢業後憑技能專長進入工藝企業社擔任學徒,學習工藝品製作技術,扎穩雕刻基礎,從事工藝將近二十年,熟悉各種題材的代工,尤

MOC_Id: Culture_Object600987
Id: 600987
Title: 鳳林公設市場四月一日開場
Description: 此影像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3月11日的報導。根據此則影像內容陳述可得知,鳳林街於1940年(昭和15年)進行了街營公設市場的建設,但因颱風導致工程進行不順,然而本年度工程預期完成,

MOC_Id: Culture_Place224581
Id: 224581
Title: 中港大排龍骨人行木橋
Description: 活躍於中國內河或沿海的中國帆船為中國獨創的帆船船型,多用來貿易及運載,自清朝至近代欲橫渡台灣海峽兩岸,無論是貿易、移民或偷渡,大多以戎克船載運。 龍骨是船最重要的承重結構,於船的底部,在龍骨的上面有橫

MOC_Id: Culture_Object322981
Id: 322981
Title: 入選-板橋 林本源園邸
Description: 板橋林本源園邸,是台灣保存最完整的庭園建築,歷經清領、日治、二戰後,都有不同的事情與歷史發生,本攝影作品將主題放在全區最宏偉的建築之一來青閣,在台灣鮮少有這麼大型的二層樓紅磚建築,傍晚時分園區點燈

MOC_Id: Culture_People286411
Id: 286411
Title: 湯運添
Description: 移居到素有台灣後山之稱的花蓮後,處處依然保有純鄉村生活,與繁華都市景象有著完全相異的景致,自己在繪畫的表現主題與風格,自然而然也受周遭生活事物及經驗所感,激發創作動機與靈感。每日規律地穿梭在學校與家庭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圖像書籍類

每1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25

文化部

典藏目錄-壓克力畫類

每1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39

文化部

文化部研習課程

每日更新,137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7:06

文化部

典藏目錄-商業財產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58

文化部

文化部典藏網類別統計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6 | 2023-07-27 15:32:57

文化部

音樂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138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52

文化部

徵選活動

每1日更新,23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19

文化部

全國電影票房統計數據

每周更新,27

梅 先生 | 02-8522-8000#2303 | 2022-01-13 20:17:23

文化部

文化部會計報告

每年更新,30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書籍類

每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3:34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大事記

不更新更新,21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1:27:09

文化部

國內佛學團體網址連結一覽表

每1年更新,30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1:17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建築

每周更新,33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52:28

文化部

典藏目錄-原住民類

每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12:01

文化部

典藏目錄-水彩畫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00

文化部

文化部施政計畫

每年更新,27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07

文化部

典藏目錄-木材類

每1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05

文化部

典藏目錄-工藝美術類

每1年更新,2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56

文化部

典藏目錄-籐材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5:38

文化部

典藏目錄-魚類

每1年更新,2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16

文化部

兒童文化館-主題閱讀區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78

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07

文化部

經緯度查詢附近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2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12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24

林楷衛 先生 | 02-85126632 | 2023-07-26 17:35:29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特別收入基金

每1年更新,22

蘇建龍 先生 | 02-85126631 | 2023-07-27 16:04:34

文化部

蒙藏性別主流化訓練統計表

每1年更新,25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8:30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地理

每周更新,41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31:5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

每日更新,102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21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美術

每周更新,31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1:25

文化部

文化部高等教育推廣教育中心名錄

每年更新,25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

蒙藏藝文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20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1-04-07 17:04:42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