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花蓮鐵路醫院臨明義、自由街大排水溝側貌產業與經濟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花蓮鐵路醫院臨明義、自由街大排水溝側貌產業與經濟

花蓮鐵路醫院臨明義、自由街大排水溝側貌產業與經濟」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產業與經濟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39:58。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515290 , 欄位Id的內容是515290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花蓮鐵路醫院臨明義、自由街大排水溝側貌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照片中為花蓮鐵路醫院臨明義街、自由街大排水溝(又稱溝仔尾)側貌。日治時期,因應與日俱增的鐵道事業及照顧職員福利的需求下,在明治42年(1909),參照日本國內「鐵道廳現業員共濟組合」,醫療即為共濟組合所經營的附屬事業之一。昭和10年(1935)暫時先分別在臺北、松山、花蓮港及彰化新設共濟組合診療所,配置專門的醫生,開始即分科精細,如臺北鐵道診療所即分為內科、外科、耳鼻喉科、牙科等4科進行診療。花蓮鐵路醫院原稱「鐵道職員共濟組合醫療部花蓮港診療所」,院址最初位於花蓮港廳鐵道部處長官邸右側,昭和15年(1940)才遷移至今日石藝大街現址,並改稱「花蓮港鐵道醫院」。而照片中的大排水溝在民國40年(1951)花蓮大地震後,成為受難戶收容所,兼容原本的娛樂、合法風俗場所等,形成花蓮在地特別的景觀,現已拆除加蓋成為停車場。照片提供:張政勝。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0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515290&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E0AD6F46-1998-4B29-95C3-ADA097E9162F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10-14T09:57:26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產業與經濟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290

Id

515290

Title

花蓮鐵路醫院臨明義、自由街大排水溝側貌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花蓮鐵路醫院臨明義街、自由街大排水溝(又稱溝仔尾)側貌。日治時期,因應與日俱增的鐵道事業及照顧職員福利的需求下,在明治42年(1909),參照日本國內「鐵道廳現業員共濟組合」,醫療即為共濟組合所經營的附屬事業之一。昭和10年(1935)暫時先分別在臺北、松山、花蓮港及彰化新設共濟組合診療所,配置專門的醫生,開始即分科精細,如臺北鐵道診療所即分為內科、外科、耳鼻喉科、牙科等4科進行診療。花蓮鐵路醫院原稱「鐵道職員共濟組合醫療部花蓮港診療所」,院址最初位於花蓮港廳鐵道部處長官邸右側,昭和15年(1940)才遷移至今日石藝大街現址,並改稱「花蓮港鐵道醫院」。而照片中的大排水溝在民國40年(1951)花蓮大地震後,成為受難戶收容所,兼容原本的娛樂、合法風俗場所等,形成花蓮在地特別的景觀,現已拆除加蓋成為停車場。照片提供:張政勝。

Keyword_Des_Rights_2

CC0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OGDL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10-14T09:57:26

Keyword_Subject_1

產業與經濟

「花蓮鐵路醫院臨明義、自由街大排水溝側貌產業與經濟」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產業與經濟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187370
Id: 187370
Title: 臺泥董事長林柏壽於股東常會上致詞
Description: 民國50年3月16日,臺灣水泥公司假臺北市中山堂舉行50年度股東常會,出席股東3,460人。大會報告臺泥49年度盈餘決算,計達2億零198萬5,932元,並決議通過對股東派息,每股配息3元。不僅如此,

MOC_Id: Culture_Place221929
Id: 221929
Title: 橙汁排骨
Description: 橙汁排骨的排骨要炸過才會脆、才好吃。橙汁排骨的粉又不一樣,不能用麵粉、太白粉、地瓜粉等,因為炸出來的排骨吃起來口感又不一樣,一品香的老闆堅持要用澄粉,橙汁排骨用那個澄粉的話就會軟軟的。排骨也是要醃一下

MOC_Id: Culture_Object187220
Id: 187220
Title: 泰國記者團參觀臺南空軍基地
Description: 由泰國11家報社、1家週刊、1個通訊社編輯和記者組成的龐大記者團,於民國46年4月17日從曼谷飛抵臺灣。該團一行19人皆為泰人,由泰國記者公會理事陶威石擔任團長,率領大家訪臺10天。抵臺隔天(18日)

MOC_Id: Culture_Object510115
Id: 510115
Title: 花蓮港海岸站之外海
Description: 此圖為站在船隻的甲板上,遠眺中央山脈的畫面。這裡是南濱外海(今稱太平洋公園)與花蓮港海岸驛,人們上岸的場景。花蓮港海岸驛設立於1912年(明治45年)1月14日,而此照片拍攝年代為1936年(昭和

MOC_Id: Culture_Object187231
Id: 187231
Title: 泰國記者團參觀左營海軍官校
Description: 由泰國11家報社、1家週刊、1個通訊社編輯和記者組成的龐大記者團,於民國46年4月17日從曼谷飛抵臺灣。該團一行19人皆為泰人,由泰國記者公會理事陶威石擔任團長,率領大家訪臺10天。抵臺隔天(18日)

MOC_Id: Culture_Event488159
Id: 488159
Title: 1940年代津沙村的漁業與鴉片館
Description: 旅日津沙人邱吉宇先生表示,1930年代那個時候最有經濟價值的海產,就都是魚。馬祖本就是打漁的,新鮮的魚過去不划算,醃的魚是一擔一擔的,加工過後反而價格高,以前沒有冰箱,醃的魚可以吃很久阿,用粗鹽醃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257
Id: 514257
Title: 結頭份ㄟ柑仔店
Description: 2011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南門、延平、黎明、孝廉;蘇澳鎮後湖;壯圍鄉過嶺;冬山鄉八寶、香和、清溝;南澳鄉金岳;員山鄉結頭份以及羅東鎮南豪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結頭份社區的日曆。本篇9月2

MOC_Id: Culture_Object186989
Id: 186989
Title: 我們都是礦工小孩
Description: 民國39年7月以前,臺灣的經濟發展受到政治局勢劇烈衝擊,導致煤炭外銷碰壁不說,加上臺灣島內物價波動和幣值下跌,煤炭的收購價格沒有因應物價暴漲及時調整,不少煤礦業者因此紛紛倒閉。但,儘管臺煤產量減少,卻

MOC_Id: Culture_Object186824
Id: 186824
Title: 泰國親善訪問團參觀高雄煉油廠
Description: 泰國政府親善訪問團一行12人,由泰國外交部次長叻克(Pak Ranyarrachun)率領,於民國45年4月19日中午抵華訪問9天,此行除晉謁蔣中正總統致敬外,並至中南部參觀三軍基地及各項政經建設。該

MOC_Id: Culture_Place284562
Id: 284562
Title: 古早柑仔店與新興雜貨店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福德社區的日曆。本篇三月二十七日的主題

MOC_Id: Culture_Organization286682
Id: 286682
Title: 百合工作室
Description: 位於花蓮縣豐濱鄉,工作室主人潘秀嫈對皮雕工藝有著濃厚的興趣,已鑽研與創作皮雕藝術長達20多年光陰。「百合」是潘老闆的族語名字,因為音同英語「Lily」,因此以「百合工作室」命名。從民國八十二年開始接觸

MOC_Id: Culture_Object573789
Id: 573789
Title: 船錨
Description: 船錨為鐵製品,藉由投入水中穩定船隻,讓船隻能穩當停泊。照片中的船錨表面佈滿鏽蝕,目前藏於馬祖民俗文物館,展於三樓常設展冬ঁ?船中。 船錨又稱碇,最早由石頭製作,或以裝滿數顆石頭的籮筐代替,後來以

MOC_Id: Culture_Place300579
Id: 300579
Title: 築港起工-6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攝於1995年的花蓮港遠瞰。花蓮港是「洄瀾港」的諧音。清朝嘉慶十七年(1812年),部份漢人開始從宜蘭移墾,見岸際溪水日夜奔注,時刻與海浪衝擊而形成縈迴的狀態,遂稱之為「洄瀾港」。現今已是臺灣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062
Id: 506062
Title: 玉里大通
Description: 玉里大通為今日花蓮縣玉里鎮中山路,日人習慣將道路以「通」來做命名。照片中底部為玉里支廳,兩旁的商家櫛比鱗次,低矮的建物或許是考慮颱風來時的暴風。此處為玉里境內最熱鬧的一條商店街,不論商家、政府機構

MOC_Id: Culture_Object187035
Id: 187035
Title: 從運煤橋下看去的瑞芳鎮
Description: 臺北縣轄下的瑞芳鎮主要有四腳亭、侯硐、金瓜石和武丹坑4個煤田區。臺灣光復後,瑞芳鎮金礦產量逐年下降,使得煤礦產量相對的持續升高。民國42年,政府積極督導及獎勵煤炭增產,使煤炭產值占臺灣全部礦業73%以

MOC_Id: Culture_Object599626
Id: 599626
Title: 鹿谷鄉竹圍橋落成日紀念照
Description: 竹圍橋位於於南投縣鹿谷鄉秀峰村,此照片由德裔美籍神父謝省躬(Robert Russell Sprinkle, 1906-2003)於1967年5月拍攝,其記錄竹圍橋落成日儀式完成後,村民於橋上行走

MOC_Id: Culture_Object510155
Id: 510155
Title: 木造的平和車站
Description: 平和站前身為「池南驛」,創立於1934年(昭和9年)4月20日,因鄰近的木瓜山林場的運輸請求而設立。當時曾建有一道鐵路支線沿著荖溪通往鯉魚潭的木瓜山林場,今已不存。站名亦得於其地理位置,取車站本身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291
Id: 515291
Title: 走過繁華的舊鐵道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鐵道位於現在的大禹街附近,舊鐵道在現今中山路、自由街、福建街和南濱公園的花蓮火車站舊站場出去之後,行經福町路,接到大禹街過中正路後接中正路551巷到自由、明義街後接和平路516巷,過和平路

MOC_Id: Culture_Object187319
Id: 187319
Title: 泰國記者團參觀左營海軍官校
Description: 由泰國11家報社、1家週刊、1個通訊社編輯和記者組成的龐大記者團,於民國46年4月17日從曼谷飛抵臺灣。該團一行19人皆為泰人,由泰國記者公會理事陶威石擔任團長,率領大家訪臺10天。抵臺隔天(18日)

MOC_Id: Culture_Object510108
Id: 510108
Title: 民國40年(1951)花蓮車站全體員工紀念合影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花蓮車站,其拍攝時間為1951年(民國40年)元旦。圖中花蓮車站的位置並非今日花蓮火車站(近國聯路),而是在今日重慶路與中山路交叉口處,花蓮人時稱花蓮舊站,日治時期舊名為「花蓮港驛」。花蓮

MOC_Id: Culture_Object186813
Id: 186813
Title: 中油公司在臺灣大學操場舉行「震波測勘地質構造法」表演
Description: 「中國工程師學會暨各專門工程學會44年度聯合年會」,於民國44年10月13日上午9時假臺北市中山堂隆重揭幕,大會由莫衡主席,出席會員計1千7百餘人。陳誠副總統親臨致詞,勉勵各會員發揚大禹及自信自助的精

MOC_Id: Culture_Object186755
Id: 186755
Title: 苗栗錦水38號井出產石油
Description: 號稱為遠東第一號深油井的中國石油公司錦水38號井,現已深鑽成功,初步試探深層油氣結果,每日可產天然氣達10萬立方公尺,原油10公秉,這是政府來臺後第一口油氣產量最高的新油井,也是中國石油公司臺灣油礦探

MOC_Id: Culture_Object187021
Id: 187021
Title: 瑞三礦業 張群等人試乘人力臺車
Description: 民國39年7月以前,臺灣的經濟發展受到政治局勢劇烈衝擊,導致煤炭外銷碰壁不說,加上臺灣島內物價波動和幣值下跌,煤炭的收購價格沒有因應物價暴漲及時調整,不少煤礦業者因此紛紛倒閉。但,儘管臺煤產量減少,卻

MOC_Id: Culture_Object187252
Id: 187252
Title: 臺泥高雄廠開採及載運石灰石
Description: 為了響應民國42年政府提倡的「耕者有其田」政策,臺灣水泥公司很快也從民國42年6月1日起開始辦理移轉民營手續,並且在1年多以後,正式成為公轉民營的4大公司之一。為了補償地主土地被徵收的損失,政府將4個

MOC_Id: Culture_Object516694
Id: 516694
Title: 米穀增產座談會在花蓮港市舉辦
Description: 此篇為1941年(昭和16年)1月18日東臺灣新報的地方版報導,提及在當前時勢下需提升稻米穀類的生產量,因此二十八日將於花蓮港市昭和紀念館辦理米穀增產說明會。1941年(昭和16年)是花蓮港市從花

MOC_Id: Culture_Place284640
Id: 284640
Title: 赤楊(iboh)林
Description: 赤楊木(ibuh)容易生長,數年即成林,且其根瘤具有使土壤肥沃的作用,因此泰雅族常在休耕的田地上種植赤楊木(ibuh)以使貧脊的土壤重成沃土。   1970年代,德卡倫部落流行在林班地種植段木香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0156
Id: 510156
Title: 水泥站體的平和車站
Description: 照片中所見的水泥站體修建於東拓時期,完工時間應為1981年(民國70年)。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依行政院於2010年(民國99年)3月12日核定的「花東鐵路效能提升計畫」,針對花蓮新城站至臺東站間沿

MOC_Id: Culture_Event572551
Id: 572551
Title: 70年代東引的漁業發展
Description: 圖片取自民國79年(1990)出版的《東引畫刊》第五期。 民國52年農復會協助相關建設,後十幾年陸續在產業上投入相關建設,民國64年成立漁船修護站加強漁民服務,70年代,駐軍官兵、行政院農委會長

MOC_Id: Culture_Event488235
Id: 488235
Title: 小坵抓山羊
Description: 戰地政務時期,大坵是北竿七村八澳之一村,有將近兩百戶人口,以漁業維生,島上的男人們是唯一可居住在高登、亮島的馬祖居民。 北竿大坵村村民分享,小坵與大坵也有關係。靠大坵側,大坵大王紫菜田位於島嶼東

MOC_Id: Culture_Event138847
Id: 138847
Title: 馬祖防衛指揮部暨馬祖戰地政務委員會訂定限期內改進豬肉販賣秤重方式-馬祖日報
Description: 傳統馬祖地方少養殖豬隻,初期國軍進駐時,豬量稀少,豬肉供不應求,導致價格浮動劇烈;豬隻屠宰商少,為求高額獲利,有壟斷市場的傾向,亦有豬隻灌水、私宰逃稅等事情曾出不窮。為解決相關現象,早期透過連江縣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手稿類

每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9:31

文化部

典藏目錄-魚類

每1年更新,1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16

文化部

蒙藏族輔導成果統計表

每1年更新,15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31

文化部

獨立音樂

每日更新,17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7:26

文化部

獎補助已結案核銷案件

每年更新,12

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1-04-07 17:05:30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

每日更新,21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29:39

文化部

典藏目錄-藻類

每年更新,1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5:10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地理

每周更新,20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31:59

文化部

蒙藏最新出版品一覽表

每年更新,15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16 16:05:50

文化部

經緯度查詢附近未過期活動

每1日更新,34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55

文化部

徵選活動

每1日更新,14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1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舞蹈

每周更新,25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4:40

文化部

文化部研究報告

每年更新,10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5:19

文化部

文化部會計報告

每年更新,17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19

文化部

查詢單一類別未過期活動資料

每1日更新,98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21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歷史

每周更新,20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9: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音樂資料類

每年更新,1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37

文化部

蒙藏ㄧ般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16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24

文化部

典藏目錄-金屬類

每年更新,1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7:25

文化部

金鼎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17

蔡小姐 | 0285126481 | 2021-04-07 17:04:52

文化部

行政院文化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16

汪孟哲 小姐 | (02)8512-6792 | 2021-04-07 17:05:23

文化部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每1日更新,128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17

文化部

典藏目錄-竹材類

每1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16

文化部

演唱會

每1日更新,1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50

文化部

典藏目錄-文書檔案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14

文化部

蒙古警察警政研習班統計表

每年更新,24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5:40:37

文化部

典藏目錄-樹脂類

每年更新,1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0:59

文化部

兒童文化館-主題閱讀區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73

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07

文化部

典藏目錄-武器防禦類

每年更新,1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14

文化部

典藏目錄-甲殼類

每1年更新,1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37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