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議會林木園造園工程記錄之照片生物、生態與環境
「省議會林木園造園工程記錄之照片生物、生態與環境」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50。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662899 , 欄位Id的內容是662899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省議會林木園造園工程記錄之照片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橫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下方疑似有1座墳墓,周圍長有低矮樹欉。此照片拍攝地點應為位於臺中霧峰的臺灣省議會(後為臺灣省諮議會)。
根據1960年11月發行的《臺灣省林業試驗所通訊》15週年特刊,得知林試所曾與全臺各公私有林合作經營示範林,其中便包括省議會,當時的示範林名稱為「本省主要樹種林木園」。林試所主要負責的工作,便是規劃省議會園區內的林木園配置,同時提供其所需苗木,並於種植過程中予以督導。故推測此照片拍攝內容,即為該林木園植苗造園之過程記錄。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62899&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F9FDF823-DF94-415A-B409-0D0D8FC0DA2B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3-05-23T09:20:47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生物、生態與環境 。
MOC_Id
Culture_Object662899
Id
662899
Title
省議會林木園造園工程記錄之照片
Description
橫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下方疑似有1座墳墓,周圍長有低矮樹欉。此照片拍攝地點應為位於臺中霧峰的臺灣省議會(後為臺灣省諮議會)。 根據1960年11月發行的《臺灣省林業試驗所通訊》15週年特刊,得知林試所曾與全臺各公私有林合作經營示範林,其中便包括省議會,當時的示範林名稱為「本省主要樹種林木園」。林試所主要負責的工作,便是規劃省議會園區內的林木園配置,同時提供其所需苗木,並於種植過程中予以督導。故推測此照片拍攝內容,即為該林木園植苗造園之過程記錄。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PDM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3-05-23T09:20:47
Keyword_Subject_1
生物、生態與環境
「省議會林木園造園工程記錄之照片生物、生態與環境」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111
Id:
280111
Title:
紅色田烏草治血疾最有效 彰化縣志卷十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田烏草,有青、紅二種.紅者最宜血疾.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616
Id:
754616
Title:
廖日京拍攝台北植物園底片系列-荷花池畔
Description:
橫式黑白底片,底片齒孔處有「10B」。人群於兩旁有柵欄及植物的道路上活動。根據收存底片套書寫文字,地點為台北植物園。
此系列底片為廖日京所拍攝。廖日京(1929-2013),臺灣大學森林系教授。
MOC_Id:
Culture_Object755096
Id:
755096
Title:
公路局梨山站
Description:
橫式黑白底片,畫面建築物上「梨山站」。收存之底片套有黑筆書寫「梨山」、「宜蘭」、「森林開發處」,為廖日京拍攝。本件為公路局梨山站,位於梨山賓館的公路旁。
廖日京(1929-2013),臺灣大學森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157
Id:
278157
Title:
茄一名落蘇,俗謂秋茄,食之傷眼 臺灣縣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茄:有紫、白二種,老則黃.一名落蘇.俗謂:秋茄,食之傷眼。
MOC_Id:
Culture_Object661475
Id:
661475
Title:
臺中縣高美濕地生態面臨挑戰剪報
Description:
春季鳥類「生」氣蓬勃令人雀躍,惟發電廠設置在即。 提供者:臺中市牛罵頭文化協進會 拍攝時間:民國87年4月13日(西元1998年4月13日)
MOC_Id:
Culture_Object139969
Id:
139969
Title:
蘭陽第一關-北關
Description:
北關位在宜蘭平原北端而得名,1819年清朝利用天然地形設關,管理宜蘭至台北的往來交通。北關有單面山的岩岸特徵,站在岩石頂端,可近觀浪濤、遠眺龜山島,氣勢雄偉。北關地層為乾溝層,岩性為黑灰色含泥質、
MOC_Id:
Culture_Object661984
Id:
661984
Title:
下水底寮福德祠V.S.榕柏樹
Description:
水底寮福德祠廟坐北朝南,該祠組群規模由外圍牆、天公爐、廟埕、拜亭、伯公祠、金爐等所組成,為單殿帶拜亭式廟宇建築。相傳清道光6(1826)年彭財振、陳官壽等入墾水底寮,為祈開墾順利立水底寮伯公奉祀,
鹿鳴吊橋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639
Id:
754639
Title:
鹿鳴吊橋
Description:
直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吊橋單側風景,遠方許多植物;背面黑筆書寫「7」及藍筆書寫「57.12.10」、「鳴鹿橋」(此處應為誤植,正確名稱為「鹿鳴吊橋」),由此推測為鹿鳴橋。本件為廖日京陪同水島正
MOC_Id:
Culture_Place512736
Id:
512736
Title:
安農溪分洪堰
Description:
「安農溪」,清治時期稱「泉大湖溪」。1922年日治時期,「天送埤水力發電廠」完工,引蘭陽溪與清水溪之水發電,開渠將尾水排入此溪,民間乃俗稱此溪為「電火溪」。電火溪流向三星、冬山、五結等地,為當地重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062
Id:
280062
Title:
香椽能消滯 彰化縣志卷十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香椽,皮若橘、柚而光潔,肉厚白而鬆,中瓤不分瓣,味甘而香.以鹽醃之,能消食.又有一種如人指形,曰佛手柑,有伸者、屈者,長短錯落;亦有如拳者,香特異常,雖乾而味不敗.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538
Id:
280538
Title:
空青可治療眼疾 澎湖廳志卷十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空青(產海濱,搖之中響,有沙有水;水淡者治目疾.近多贗物,搏土貯水於中,置海濱月餘即成)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611
Id:
280611
Title:
急性子即鳳仙花子 淡水廳志卷十二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急性子(即鳳仙花子)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206
Id:
279206
Title:
雞舌紅葉紅如雞舌 臺灣通史卷二十八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雞舌紅:葉紅如雞舌。
MOC_Id:
Culture_Object555902
Id:
555902
Title:
花蓮港海岸輪船與接駁船
Description:
本圖為花蓮港高橋分店所發行的繪葉書,主題為花蓮港海岸的輪船與接駁船。在花蓮港於1939年(昭和14年)興建完成前,大型輪船難以停泊於花蓮海岸。由於此地沿岸缺乏較深的海灣,早期輪船運輸需停靠於花蓮南
MOC_Id:
Culture_Event732391
Id:
732391
Title:
風災限定石駁坎工作假期
Description:
2022年7月4日,自然谷降下了2006年來,3-4小時內累積最大的超級豪雨!!谷內一片山坡上的淺根植物被連根拔起,原本的翠綠不在,露出了黃土一片~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威力,也提醒著我們人類與大自然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118
Id:
280118
Title:
蚊會吸人血,怕煙 彰化縣志卷十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蚊,長喙細身,晝亡夜出,能咂人血,惡烟.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677
Id:
514677
Title:
從山谷大門俯瞰タツキリ溪(立霧溪)流谷
Description:
此圖為太魯閣事件繪葉書,於1914年(大正3年)出版,由花蓮港增田從軍寫真師攝影,照片中的內容為當年太魯閣峽谷之景色,從タツキリ溪(音譯為塔次基理溪,即立霧溪)溪口處遠望遠方上游溪谷的樣貌。太魯閣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307
Id:
754307
Title:
林渭訪受勳系列照片-授勳
Description:
橫式有白色邊框的彩色照片,正面邊框上方印有黑色字樣「APR」、「67」。由照片正面的文字推測,此張照片沖洗時間疑為1967年4月。內容上,正面畫面共有2人站立於室內。
本件為林業試驗所所長林渭訪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497
Id:
280497
Title:
艾分大葉、小葉兩種 澎湖廳志卷十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艾(「紀略」:種分大、小葉)
MOC_Id:
Culture_Object703725
Id:
703725
Title: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苗圃照片:大池邊往北望
Description:
橫式黑白照片,相片收於《寫真帖》內。畫面有九人行走於中央道路,其中男性都戴著帽子,有草帽、大盤帽、圓頂帽等,女性則著和服。周圍有樹木林立及矮樹欉,右方有池塘。拍攝地點為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苗圃東側池塘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748
Id:
514748
Title:
大太魯閣的天長斷崖向木瓜峽谷眺望
Description:
天長斷崖位於臺灣花蓮縣木瓜溪上游左岸,秀林鄉東方,總長約3公里、崖高約900公尺,是由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持續碰撞擠壓下被抬升後,所形成的斷層崖。最初此地只是太魯閣族(木瓜蕃)利用的獵徑,直
南方澳店家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737
Id:
754737
Title:
南方澳店家
Description:
橫式黑白底片,底片齒孔處有編號「25」、底片品牌「FUJI FILM」,畫面為廖日京拍攝。
廖日京(1929-2013),臺灣大學森林系教授。曾任職於林業試驗所等單位,為臺灣植物分類學界重要學者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767
Id:
280767
Title:
菠菜能解野葛的毒 臺灣府志卷之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菠蔆 此菜出西城頗稜國,頗訛為菠,俗呼赤根菜.甕菜莖節似竹,此菜來自古倫國,以甕盛之,譯不能通,但名甕菜,能解野葛毒,又曰地網.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545
Id:
276545
Title:
阿班眩睫痿筋力,出海环珓頻難稽 赤崁集卷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暴駭鏗訇兩耳裂,金甲格鬥交鼓鼙。倒懸不解雲動席,宛有異物來訶詆。伏艎僮□嘔欲死,膽汁瀝盡孿腰臍。長夜漫漫半人鬼,舵樓一唱疑天雞。阿班眩睫痿筋力,出海环珓頻難稽(海舶內稱望遠者為阿班、舟師為出海)。
水璉公學校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436
Id:
506436
Title:
水璉公學校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建築為水璉公學校,即是現在的水璉國小。水璉部落在各個層面皆相當有可看性。就地質來說,位於水璉南方的第十八號橋下方之蕃薯寮溪谷,擁有十分奇妙的河谷景觀。該橋的西側多為沉積岩,故溪流流經時容易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205
Id:
278205
Title:
金銀花之型態 臺灣縣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金銀花:蔓生.花初開色白;隔夜而黃,比「月下香」蕊小而葉薄,味香(別見「藥部」)。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186
Id:
278186
Title:
木賊的型態 臺灣縣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木賊:苗如箭笴,獨莖無葉,寸寸有節.
MOC_Id:
Culture_Object665569
Id:
665569
Title:
沿海防風植物生態調查之照片-堆砂垣之構築
Description:
此為橫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中可見有3人戴斗笠,或彎腰或蹲踞於沙地上勞動,似在架設用來防風固砂的圍籬,推測照片拍攝地點應位於臺灣西部大河下游南岸或沿海地區等風砂較大之處。
此照片刊登於
小葉欖仁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Place224270
Id:
224270
Title:
小葉欖仁
Description:
在網球場外頭,植栽許多棵小葉欖仁,小葉欖仁是常見的行道樹、庭園綠化植物,原產地在非洲,易於栽種,只要是土層肥厚、粘性不強都能順利生長。因為樹幹筆直、造型優美,因此被普遍栽種於城市裡,樹幹最高可達20公
光復車站景觀水池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237
Id:
515237
Title:
光復車站景觀水池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民國58年(1969)光復車站前的景觀水池。光復車站位於花蓮縣光復鄉。光復原名為阿美族語的「馬太鞍」,意思為樹豆,因為以前此地長滿樹豆所以得名,戰後將此地改為光復,鄉名改為「光復鄉」,亦即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
每日更新,103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21
文化部蒙藏ㄧ般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28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24
文化部文化部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活動筆數統計
不定期更新,21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51
文化部典藏目錄-水彩畫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00
文化部文化部研究報告
每年更新,16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5: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交通運輸與通訊類
每1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59
文化部典藏目錄-手稿類
每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9:31
文化部俄羅斯聯邦蒙裔共和國醫生來台培訓統計表
每1年更新,25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3:05
文化部經緯度查詢附近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2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12
文化部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9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7-27 17:24:03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產業與經濟類
每1日更新,46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58
文化部文化部單位決算
每1年更新,23吳 小姐 | (02)8512-6611 | 2023-07-19 20:58:32
文化部典藏目錄-木材類
每1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05
文化部典藏目錄-兩棲類
每1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26
文化部文創育成中心資訊
每年更新,23楊家華 小姐 | 02-85126561 | 2021-04-07 17:05:23
文化部
典藏目錄-原住民類
每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12:01
文化部典藏目錄-陶瓷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3:44
文化部文化部公共藝術
每年更新,64彭竫潔 小姐 | 02-85126525 | 2021-10-29 17:39:07
文化部最新蒙藏重要訊息
每月更新,26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4:24:58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
每1日更新,105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47:49
文化部
文化行政據點
每年更新,33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38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
每日更新,60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29:39
文化部國家電影中心典藏目錄
每1年更新,31何秉融 先生 | 02-23924243 | 2023-07-27 16:05:26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特別收入基金
每1年更新,22蘇建龍 先生 | 02-85126631 | 2023-07-27 16:04:34
文化部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每1日更新,180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17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民俗
每周更新,39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9:39
文化部典藏目錄-貨幣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53
文化部蒙古檢察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8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18
文化部文化部社區
不定期更新更新,80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8-08 00:23:26
文化部查詢單一文化設施詳細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09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