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林三妹人物與團體@#@族群與語言@#@產業與經濟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林三妹人物與團體@#@族群與語言@#@產業與經濟

林三妹人物與團體@#@族群與語言@#@產業與經濟」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47:4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People296245 , 欄位Id的內容是296245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林三妹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採訪日期:2009、2016年 受訪者:林三妹 採訪者:高敏瑛、呂月丹、楊富民、鍾祐宸 採訪地點:受訪者自宅 本篇受訪者為林三妹,幼年出生於新竹,襁褓中便隨著家人遷徙到東部。但因為兩個哥哥前後往生,加上母親生病,過繼給米棧村的林雲堆。隨後又與養父搬遷至豐田。本篇講述她的生命經歷。 家庭背景 林三妹,原名為游三妹。養父為林雲堆,養父母在收養林三妹後,又收養了妹妹,所以林三妹與養父母、妹妹,均無血緣關係。 原生家庭 我記得我父母親從新竹搬過來,在我4個月的時候,我父母就帶著小孩坐船過來花蓮的米棧,我親生父親姓游,親生母親姓彭,家中共有十個兄弟姐妹(7男3女),我排行最小,大姊和小弟在新竹的時候就已經分給別人了。一家人在米棧從事農耕,後來因為母親來到花蓮水土不服,經常生病,所以為了籌措醫藥費,便把那時候四歲的我賣給同庄的林雲堆,而當時的大哥得了瘧疾死了,二哥也因為盲腸炎過世。 養父母家庭 養父林雲堆在米棧做焗腦的工作,和彭姓女子同居(鳳林人,為童養媳,因丈夫跟別人走了,所以就跟賣腦油而結識的父親同居),但是一直沒有子嗣,所以就買來一個孩子,就是我,聽我父親說,自從買了我之後,就一直賺錢,容易抓到山羌和山豬,所以大家就叫我「羌仔」。回憶被收養的過程,那時候母親(生母)一直生病,生病得很嚴重。又沒錢看病,父親只好將女兒分養,有許多人來我家來,我的養父看了看說要我,雖然我爸爸(生父)說我姐姐也要賣,然而我姐姐沒有被分養,但最後也沒有結婚,我想我姐姐的命沒有那麼好,有人說那時候的人喜歡女生矮矮小小的,說我姐姐長的比較高,像男人一樣,所以較不討那時候的人的喜歡。之後,養父母又再收養一個妹妹,家裡就有四個成員。 教育經驗 後來,親生父母親一家搬到豐坪村,因為姊姊有去壽豐公學校讀書,養母也要我去「學經(精)」(學聰明),便要我跟親生姊姊(大她一歲)一起去上學,但是我當時才6歲,並不能入學,所以就一路上哭哭啼啼跟著姐姐和她的同學們一起走到壽豐上課(多少時間)。可以因為我最小,又很會撒嬌,所以姊姊和她的同學們都要輪流背我。有一次,他們走到多遠呀,我就在那邊一直哭,他們就回來背我。背我去上課,下課再背我回來,我現在想起來也覺得對不起他們。回想當時上學途中,有遇到日本小孩就會被日本小孩欺負,罵台灣孩子是「***」,沒過多久,因為台灣光復,所以就跟學校絕緣了。 工作經驗 婚前的工作 光復後,我們就搬到豐裡村靠近車站附近。當時,我的養父向當時住在豐山村的一戶人家買了一間木板屋,請了很多人把屋子扛回家。剛開始我們也是從事農作,後來養父母則開始做買賣,專門收集豐田地區的穀類,再用牛車載貨到花蓮靠行。她回憶說,當時用10台牛車運貨,還要經過鯉魚潭,路途十分遙遠。而她則要在家幫忙,家裡大約10點左右便開始有工人來幫忙裝袋,直到下午1點半左右的時間,這期間,我要負責煮飯菜給工人吃,煮米粉較容易,所以都是大鍋大鍋的煮。平時則是負責縫布袋,那縫芝麻的袋子最麻煩,因為芝麻的顆粒最小,容易掉出來,必須來回縫,花生最好縫,因為最大顆。 因為是家的老大,必須要負擔很多勞動,有時要去溪口檢木材(台東火刺)回來,或是和妹妹去採菜。後來,養母希望我可以學裁縫,所以要我去附近的裁縫店學習,但是不到一小時就被叫回來幫忙店裡的工作,這樣來來去去,根本學不到什麼東西,乾脆就放棄了。所以就沒有機會再去外面工作了。 婚後的工作 在1957年(民國46年)先生去當兵的時候,我母親(養母)過世,我父親之後再娶一位,那時候沒有想這麼多,我也不要想那麼多。我晚上都忙到不曾吃飯,我爸爸就很疼我,就幫我端飯來給我,我胃下垂,爸爸叫我吃飽就都什麼事都先不要做,「我去拿..給你吃」,我眼淚就掉下來。爸爸一直叫我的名字,三妹三妹,我說好好好連聲回應,我說我在這睡。爸爸很疼我,跟我說:「醫生有交代吃飽後什麼事都不要做,先躺一下,再來去做。」 其實我也了解,後母不是對我不好,是在吃醋,爸爸應該也了解。那時候爸爸的生意很好,我則在家裡幫忙,我幫忙記帳,要秤穀物重量,抬重物的工作,則是工人的工作,以前我長得白白圓圓的,還被工人吃豆腐摸胸部過,當年很多工人現在都不在了,但是還有一個還在,現在講起來很好笑,但是那時候真的很生氣。 林雲堆穀物中盤買賣。 微型創業 約2002年開始到豐田火車站前賣自家種的菜。我現在比較沒有錢了,但是後面仍有土地,為了打發時間做一做,很快時間就過了,有人問我說做到幾時?對我來說,我還要吃飯,就仍要工作。我自己種菜,挑去豐田火車站賣,大約十年的時間了。那時候沒有噴灑農藥,有人就笑說,這菜就好像你阿公勒,這麼老。 婚姻與家庭 婚(贅)嫁關係(招贅習俗) 由於早期的社會相當保守,對於男女的婚姻大事是需要父母來做決定的,由於父親姓林,因此希望將來的女婿也是姓林。而在豐田火車站賣票的站務員,養父就非常喜歡,剛好也是姓林,所以希望兩人可以配成一對,那一年我才18歲。但是大她三歲的林姓售票員並沒有答應,反而常常對我愛理不理,在我經過車站時,還會故意拿出板凳搖扇等我經過,要我笑一個給他看。就這樣過了4年之後,一次在鳳林親戚家有辦廟會活動,養父主動要求要帶我去幫忙,當我在廚房忙時,突然聽到外面的長輩說來了來了,我就看了一下,只知道有個男人來讓我的父母親看,原來親戚要介紹女婿給我,後來養父母也同意了。沒想到回來之後,林姓售票員的哥哥竟然也來家裡說,弟弟願意娶我了,由於父親較中意林姓售票員,所以就決定把我許配給他(林**)。婚後,由於家中生意忙不過來,先生也就辭掉售票員的工作,改到家裡來幫忙。 兩人結婚後隔年,我生了第一個女兒,第三年生了兒子,但是在兒子才滿四個月時,養母因病往生了。在養母過世後,養父心情低落,就不再做穀物買賣的工作,開起一家雜貨店,不過生意沒做多久就收起來了,之後便一直從事農耕的生活。 生育經驗   生前三個孩子時,產婆都有來,再生第四個孩子的時候,哪裡找不到產婆,結果就自然生了,我婆婆和阿嫂在一旁協助。以前村裡只有二位原住民產婆,我丈夫去找產婆但是產婆不在家,但是那時沒有緊張,也不會痛。那時候就覺得肚子怪怪,一直想要大便的感覺,我婆婆緊張地一直說:「產婆還沒來,你不要出來。」但是,那時候我想要大便,然後噗的一聲,孩子就生出來了,臍帶也是用剪刀剪,沒有消毒,但也沒有像電視上演的要煮熱水,而鄰居賣臭豆腐的媽媽有來幫忙。回想婆婆當時也是非常害怕,一直要孩子別出來。最好笑的是,我的丈夫害怕地跑去躲起來,不知跑到哪裡。生老大老二的時候,因為有產婆在,不需要煩惱。   以前坐月子都只用麻油雞,沒有其他的補品,雖然懷孕過程沒有洗頭,但是每天都會洗身體,都要滾開的熱水,讓熱水自然冷卻後,放大豐草,用來驅寒。絕對不能加冷水,這樣才能確保洗澡水是消毒過的。 以前沒有衛生棉,女性生理期來,用黑色的布去車,車的厚厚的,不用白色的布,因白色布難以清洗乾淨,這些布的來源是用不要用的布或是老人的布,一天大約用五六塊替換的布。以前的人也比較保守,洗好的布也都要找陰暗的地方晾,別人才看不到。以前嬰兒的尿片,也不像現在這麼方便,都用麵粉的袋子,而裝麵粉的袋子,是去跟人家分來的。如果是每天下雨的天氣,就用木炭去烘乾。在冬天的時候,晚上怕小孩冷到,小孩子會哭,就把麵粉袋折一折,弄熱熱放在小孩後面。   大豐草是客家婦女分娩後坐月子期間用來沐浴淨身的藥草,其實閹雞後給雞吃大豐草,也是可以幫助雞隻快速恢復傷口的方法之一,看起來不起眼的大豐草,加水煮開後變成了產婦祛風避寒的寶物,赤褐色的汁液,洗出溫暖與健康。事實上,根據記載,大風草學名是「艾納香」,它的提取液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臨床上可用於失眠症和高血壓病,因此,除了產 婦做月子之外,一般民眾也可以洗澡、泡澡或泡腳,以消除身體疲勞。   老一輩客家婦女為媳婦或女兒做月子,一定會準備「大豐草」讓產婦可以沐浴淨身,這是客家人做月子習俗中很重要的一環。   大豐草是客家婦女分娩後坐月子期間用來沐浴淨身的藥草,看起來不起眼的大豐草,加水煮開後卻成了產婦祛風避寒的珍寶,赤褐色的汁液彷如流動的生命之泉,滌洗出溫暖與幸福。即使到今天,仍有很多客家媳婦在婆婆的疼惜下享受過這種具獨特清香的幸福!事實上,根據記載,大風草學名是「艾納香」,它的提取液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臨床上可用於失眠症和高血壓病,因此,除了產婦做月子之外,一般民眾也可以洗澡、泡澡或泡腳,以消除身體疲勞。 夫家父母背景與關係 爸爸還沒結婚,媽媽外遇遇到爸爸。而二個女兒皆是分養來的,一個人跟一個人的姓,我姓林,妹妹則姓游。我三十年結婚,過年初二都回他的家,先生鳳林家裡也是務農,而先生是到車站上班。我婆婆很疼我,我每次回去要幫我婆婆挑菜,跟她聊天,她都不給我做事。我婆家和爸爸都很疼我。 三:阿晚年就比較不好命啦 孩子教育與管教 對小孩子的教育,看不會也是稍微教他一下1637,我以前沒人教我,就這樣應 先生讀日本時代,是那時很優秀的學校,在西部讀完書,年紀比較大的時候過來東部鳳林。老家則是在新竹關西。 主要是我們兩夫妻對小孩的教育和管教,我爸爸也會幫忙照顧,我爸爸不僅就疼孫,不忍心打孫子,像以前孫子小學放學回來肚子餓,以前沒什麼東西好吃,我爸爸就會用剩飯,澆黑糖,拌一拌給孫子吃,孫子吃完就在那邊玩,丈夫看到杯盤狼藉的樣子,烏蠅(蒼蠅)飛來飛去,就打孩子,我爸爸反而罵我丈夫,要女婿不能打孩子。我爸爸不曾打人,也很疼我,我不曾被他打過。 家務勞動與分工 我先生在我們結婚後,住到我們家你大概一年多後,我爸爸就叫他來家裡幫忙,像是記帳秤重等工作。先生對我不錯,從18歲介紹認識沒有結婚,到22歲才決定結婚,我想我們兩個是有緣分才會在一起。先生也會幫忙我做廚房的工作,他在前面幫忙做生意,後面幫廚房的工作,我們很常一起工作。其實很不容易,因為當時男性很少願意在廚房幫忙工作。 時候米棧村裡共有10多戶人家,有客家人也有福佬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年大颱風,養父親趁天色還看得到時,就背著我,養母背著妹妹,一起逃了出來,可是,養父發現除了我們一家四口之外,其他人都還躲在屋子裡,十分危險,因此決定去叫他們出來,養父便把我一個人留在一棵大榕樹下,用棉被裹著,要我一個人待在樹下不要走動,等他回來。當時的情景真的很害怕,在我身邊都是神火,也有人說是鬼火,忽明忽滅,十分嚇人。養父母則一直找人,因為親生的舅舅是啞吧,所以叫了也不會回答,大家都找不到他,後來才一間倒掉的屋子下找到他。 在日本時代,每家每戶都要到車站旁的商店拿配給,因為我們一家只有四口分得不多,有一次我拿了配給的米之後,在回家的路上便遇到空襲,正好我經過大平(豐坪村)的甘蔗園,嚇得把米往旁邊一丟,趕快掩護頭部躲起來,聽說當時有人被炸死。 醫療經驗 小時候沒有上學幫家裡工作,不過妹妹年紀較小,家裡讓她去讀書,只是她不喜歡讀書,有一次因為擔心被學校老師處罰,所以裝病(瘧疾)不去上課,因為瘧疾發病時會一直發抖,所以每次上學前,妹妹就會發抖,養母一直幫她蓋棉被,卻發現她沒發燒;那時候,家裡會水煮蕃薯和?櫫菜,妹妹總會起來偷吃,直到有一天偷吃被養母抓到,事情真相才被揭開,氣得養父拿竹子打妹妹,但是養父卻因此腰閃到。這時養父用溫熱過的米酒和燒過的香蕉葉,以1:1的比例調和喝下去,半小時腰就好了。 因為二哥當初就是因為盲腸炎過世,所以,結婚後我肚子痛時,也懷疑自己是否得了盲腸炎,但是因為要下田工作,所以一直忍耐,一痛就趕快找「○○○」煮來喝,一直斷斷續續痛了好一陣子,後來,住在同村的親哥哥看不下去,要我去開刀,但是,先生因為種西瓜正要打花粉,所以不太願意讓我去,就生氣地說「讓我去給別人割一割好了!」而我聽人家說,每痛一次盲腸就會多一道痕跡,便在開刀前要求同村的護士小姐記得留盲腸給我瞧一瞧,之後,護士小姐真的拿來一罐用藥水泡的盲腸給我看,嚇死我了。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96245&IndexCode=Culture_People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person/A1D09918-58B6-461B-A793-DFBE38036ECB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11-02T15:49:03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人物與團體@#@族群與語言@#@產業與經濟

MOC_Id

Culture_People296245

Id

296245

Title

林三妹

Description

採訪日期:2009、2016年 受訪者:林三妹 採訪者:高敏瑛、呂月丹、楊富民、鍾祐宸 採訪地點:受訪者自宅 本篇受訪者為林三妹,幼年出生於新竹,襁褓中便隨著家人遷徙到東部。但因為兩個哥哥前後往生,加上母親生病,過繼給米棧村的林雲堆。隨後又與養父搬遷至豐田。本篇講述她的生命經歷。 家庭背景 林三妹,原名為游三妹。養父為林雲堆,養父母在收養林三妹後,又收養了妹妹,所以林三妹與養父母、妹妹,均無血緣關係。 原生家庭 我記得我父母親從新竹搬過來,在我4個月的時候,我父母就帶著小孩坐船過來花蓮的米棧,我親生父親姓游,親生母親姓彭,家中共有十個兄弟姐妹(7男3女),我排行最小,大姊和小弟在新竹的時候就已經分給別人了。一家人在米棧從事農耕,後來因為母親來到花蓮水土不服,經常生病,所以為了籌措醫藥費,便把那時候四歲的我賣給同庄的林雲堆,而當時的大哥得了瘧疾死了,二哥也因為盲腸炎過世。 養父母家庭 養父林雲堆在米棧做焗腦的工作,和彭姓女子同居(鳳林人,為童養媳,因丈夫跟別人走了,所以就跟賣腦油而結識的父親同居),但是一直沒有子嗣,所以就買來一個孩子,就是我,聽我父親說,自從買了我之後,就一直賺錢,容易抓到山羌和山豬,所以大家就叫我「羌仔」。回憶被收養的過程,那時候母親(生母)一直生病,生病得很嚴重。又沒錢看病,父親只好將女兒分養,有許多人來我家來,我的養父看了看說要我,雖然我爸爸(生父)說我姐姐也要賣,然而我姐姐沒有被分養,但最後也沒有結婚,我想我姐姐的命沒有那麼好,有人說那時候的人喜歡女生矮矮小小的,說我姐姐長的比較高,像男人一樣,所以較不討那時候的人的喜歡。之後,養父母又再收養一個妹妹,家裡就有四個成員。 教育經驗 後來,親生父母親一家搬到豐坪村,因為姊姊有去壽豐公學校讀書,養母也要我去「學經(精)」(學聰明),便要我跟親生姊姊(大她一歲)一起去上學,但是我當時才6歲,並不能入學,所以就一路上哭哭啼啼跟著姐姐和她的同學們一起走到壽豐上課(多少時間)。可以因為我最小,又很會撒嬌,所以姊姊和她的同學們都要輪流背我。有一次,他們走到多遠呀,我就在那邊一直哭,他們就回來背我。背我去上課,下課再背我回來,我現在想起來也覺得對不起他們。回想當時上學途中,有遇到日本小孩就會被日本小孩欺負,罵台灣孩子是「***」,沒過多久,因為台灣光復,所以就跟學校絕緣了。 工作經驗 婚前的工作 光復後,我們就搬到豐裡村靠近車站附近。當時,我的養父向當時住在豐山村的一戶人家買了一間木板屋,請了很多人把屋子扛回家。剛開始我們也是從事農作,後來養父母則開始做買賣,專門收集豐田地區的穀類,再用牛車載貨到花蓮靠行。她回憶說,當時用10台牛車運貨,還要經過鯉魚潭,路途十分遙遠。而她則要在家幫忙,家裡大約10點左右便開始有工人來幫忙裝袋,直到下午1點半左右的時間,這期間,我要負責煮飯菜給工人吃,煮米粉較容易,所以都是大鍋大鍋的煮。平時則是負責縫布袋,那縫芝麻的袋子最麻煩,因為芝麻的顆粒最小,容易掉出來,必須來回縫,花生最好縫,因為最大顆。 因為是家的老大,必須要負擔很多勞動,有時要去溪口檢木材(台東火刺)回來,或是和妹妹去採菜。後來,養母希望我可以學裁縫,所以要我去附近的裁縫店學習,但是不到一小時就被叫回來幫忙店裡的工作,這樣來來去去,根本學不到什麼東西,乾脆就放棄了。所以就沒有機會再去外面工作了。 婚後的工作 在1957年(民國46年)先生去當兵的時候,我母親(養母)過世,我父親之後再娶一位,那時候沒有想這麼多,我也不要想那麼多。我晚上都忙到不曾吃飯,我爸爸就很疼我,就幫我端飯來給我,我胃下垂,爸爸叫我吃飽就都什麼事都先不要做,「我去拿..給你吃」,我眼淚就掉下來。爸爸一直叫我的名字,三妹三妹,我說好好好連聲回應,我說我在這睡。爸爸很疼我,跟我說:「醫生有交代吃飽後什麼事都不要做,先躺一下,再來去做。」 其實我也了解,後母不是對我不好,是在吃醋,爸爸應該也了解。那時候爸爸的生意很好,我則在家裡幫忙,我幫忙記帳,要秤穀物重量,抬重物的工作,則是工人的工作,以前我長得白白圓圓的,還被工人吃豆腐摸胸部過,當年很多工人現在都不在了,但是還有一個還在,現在講起來很好笑,但是那時候真的很生氣。 林雲堆穀物中盤買賣。 微型創業 約2002年開始到豐田火車站前賣自家種的菜。我現在比較沒有錢了,但是後面仍有土地,為了打發時間做一做,很快時間就過了,有人問我說做到幾時?對我來說,我還要吃飯,就仍要工作。我自己種菜,挑去豐田火車站賣,大約十年的時間了。那時候沒有噴灑農藥,有人就笑說,這菜就好像你阿公勒,這麼老。 婚姻與家庭 婚(贅)嫁關係(招贅習俗) 由於早期的社會相當保守,對於男女的婚姻大事是需要父母來做決定的,由於父親姓林,因此希望將來的女婿也是姓林。而在豐田火車站賣票的站務員,養父就非常喜歡,剛好也是姓林,所以希望兩人可以配成一對,那一年我才18歲。但是大她三歲的林姓售票員並沒有答應,反而常常對我愛理不理,在我經過車站時,還會故意拿出板凳搖扇等我經過,要我笑一個給他看。就這樣過了4年之後,一次在鳳林親戚家有辦廟會活動,養父主動要求要帶我去幫忙,當我在廚房忙時,突然聽到外面的長輩說來了來了,我就看了一下,只知道有個男人來讓我的父母親看,原來親戚要介紹女婿給我,後來養父母也同意了。沒想到回來之後,林姓售票員的哥哥竟然也來家裡說,弟弟願意娶我了,由於父親較中意林姓售票員,所以就決定把我許配給他(林**)。婚後,由於家中生意忙不過來,先生也就辭掉售票員的工作,改到家裡來幫忙。 兩人結婚後隔年,我生了第一個女兒,第三年生了兒子,但是在兒子才滿四個月時,養母因病往生了。在養母過世後,養父心情低落,就不再做穀物買賣的工作,開起一家雜貨店,不過生意沒做多久就收起來了,之後便一直從事農耕的生活。 生育經驗   生前三個孩子時,產婆都有來,再生第四個孩子的時候,哪裡找不到產婆,結果就自然生了,我婆婆和阿嫂在一旁協助。以前村裡只有二位原住民產婆,我丈夫去找產婆但是產婆不在家,但是那時沒有緊張,也不會痛。那時候就覺得肚子怪怪,一直想要大便的感覺,我婆婆緊張地一直說:「產婆還沒來,你不要出來。」但是,那時候我想要大便,然後噗的一聲,孩子就生出來了,臍帶也是用剪刀剪,沒有消毒,但也沒有像電視上演的要煮熱水,而鄰居賣臭豆腐的媽媽有來幫忙。回想婆婆當時也是非常害怕,一直要孩子別出來。最好笑的是,我的丈夫害怕地跑去躲起來,不知跑到哪裡。生老大老二的時候,因為有產婆在,不需要煩惱。   以前坐月子都只用麻油雞,沒有其他的補品,雖然懷孕過程沒有洗頭,但是每天都會洗身體,都要滾開的熱水,讓熱水自然冷卻後,放大豐草,用來驅寒。絕對不能加冷水,這樣才能確保洗澡水是消毒過的。 以前沒有衛生棉,女性生理期來,用黑色的布去車,車的厚厚的,不用白色的布,因白色布難以清洗乾淨,這些布的來源是用不要用的布或是老人的布,一天大約用五六塊替換的布。以前的人也比較保守,洗好的布也都要找陰暗的地方晾,別人才看不到。以前嬰兒的尿片,也不像現在這麼方便,都用麵粉的袋子,而裝麵粉的袋子,是去跟人家分來的。如果是每天下雨的天氣,就用木炭去烘乾。在冬天的時候,晚上怕小孩冷到,小孩子會哭,就把麵粉袋折一折,弄熱熱放在小孩後面。   大豐草是客家婦女分娩後坐月子期間用來沐浴淨身的藥草,其實閹雞後給雞吃大豐草,也是可以幫助雞隻快速恢復傷口的方法之一,看起來不起眼的大豐草,加水煮開後變成了產婦祛風避寒的寶物,赤褐色的汁液,洗出溫暖與健康。事實上,根據記載,大風草學名是「艾納香」,它的提取液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臨床上可用於失眠症和高血壓病,因此,除了產 婦做月子之外,一般民眾也可以洗澡、泡澡或泡腳,以消除身體疲勞。   老一輩客家婦女為媳婦或女兒做月子,一定會準備「大豐草」讓產婦可以沐浴淨身,這是客家人做月子習俗中很重要的一環。   大豐草是客家婦女分娩後坐月子期間用來沐浴淨身的藥草,看起來不起眼的大豐草,加水煮開後卻成了產婦祛風避寒的珍寶,赤褐色的汁液彷如流動的生命之泉,滌洗出溫暖與幸福。即使到今天,仍有很多客家媳婦在婆婆的疼惜下享受過這種具獨特清香的幸福!事實上,根據記載,大風草學名是「艾納香」,它的提取液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臨床上可用於失眠症和高血壓病,因此,除了產婦做月子之外,一般民眾也可以洗澡、泡澡或泡腳,以消除身體疲勞。 夫家父母背景與關係 爸爸還沒結婚,媽媽外遇遇到爸爸。而二個女兒皆是分養來的,一個人跟一個人的姓,我姓林,妹妹則姓游。我三十年結婚,過年初二都回他的家,先生鳳林家裡也是務農,而先生是到車站上班。我婆婆很疼我,我每次回去要幫我婆婆挑菜,跟她聊天,她都不給我做事。我婆家和爸爸都很疼我。 三:阿晚年就比較不好命啦 孩子教育與管教 對小孩子的教育,看不會也是稍微教他一下1637,我以前沒人教我,就這樣應 先生讀日本時代,是那時很優秀的學校,在西部讀完書,年紀比較大的時候過來東部鳳林。老家則是在新竹關西。 主要是我們兩夫妻對小孩的教育和管教,我爸爸也會幫忙照顧,我爸爸不僅就疼孫,不忍心打孫子,像以前孫子小學放學回來肚子餓,以前沒什麼東西好吃,我爸爸就會用剩飯,澆黑糖,拌一拌給孫子吃,孫子吃完就在那邊玩,丈夫看到杯盤狼藉的樣子,烏蠅(蒼蠅)飛來飛去,就打孩子,我爸爸反而罵我丈夫,要女婿不能打孩子。我爸爸不曾打人,也很疼我,我不曾被他打過。 家務勞動與分工 我先生在我們結婚後,住到我們家你大概一年多後,我爸爸就叫他來家裡幫忙,像是記帳秤重等工作。先生對我不錯,從18歲介紹認識沒有結婚,到22歲才決定結婚,我想我們兩個是有緣分才會在一起。先生也會幫忙我做廚房的工作,他在前面幫忙做生意,後面幫廚房的工作,我們很常一起工作。其實很不容易,因為當時男性很少願意在廚房幫忙工作。 時候米棧村裡共有10多戶人家,有客家人也有福佬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年大颱風,養父親趁天色還看得到時,就背著我,養母背著妹妹,一起逃了出來,可是,養父發現除了我們一家四口之外,其他人都還躲在屋子裡,十分危險,因此決定去叫他們出來,養父便把我一個人留在一棵大榕樹下,用棉被裹著,要我一個人待在樹下不要走動,等他回來。當時的情景真的很害怕,在我身邊都是神火,也有人說是鬼火,忽明忽滅,十分嚇人。養父母則一直找人,因為親生的舅舅是啞吧,所以叫了也不會回答,大家都找不到他,後來才一間倒掉的屋子下找到他。 在日本時代,每家每戶都要到車站旁的商店拿配給,因為我們一家只有四口分得不多,有一次我拿了配給的米之後,在回家的路上便遇到空襲,正好我經過大平(豐坪村)的甘蔗園,嚇得把米往旁邊一丟,趕快掩護頭部躲起來,聽說當時有人被炸死。 醫療經驗 小時候沒有上學幫家裡工作,不過妹妹年紀較小,家裡讓她去讀書,只是她不喜歡讀書,有一次因為擔心被學校老師處罰,所以裝病(瘧疾)不去上課,因為瘧疾發病時會一直發抖,所以每次上學前,妹妹就會發抖,養母一直幫她蓋棉被,卻發現她沒發燒;那時候,家裡會水煮蕃薯和?櫫菜,妹妹總會起來偷吃,直到有一天偷吃被養母抓到,事情真相才被揭開,氣得養父拿竹子打妹妹,但是養父卻因此腰閃到。這時養父用溫熱過的米酒和燒過的香蕉葉,以1:1的比例調和喝下去,半小時腰就好了。 因為二哥當初就是因為盲腸炎過世,所以,結婚後我肚子痛時,也懷疑自己是否得了盲腸炎,但是因為要下田工作,所以一直忍耐,一痛就趕快找「○○○」煮來喝,一直斷斷續續痛了好一陣子,後來,住在同村的親哥哥看不下去,要我去開刀,但是,先生因為種西瓜正要打花粉,所以不太願意讓我去,就生氣地說「讓我去給別人割一割好了!」而我聽人家說,每痛一次盲腸就會多一道痕跡,便在開刀前要求同村的護士小姐記得留盲腸給我瞧一瞧,之後,護士小姐真的拿來一罐用藥水泡的盲腸給我看,嚇死我了。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11-02T15:49:03

Keyword_Subject_1

人物與團體@#@族群與語言@#@產業與經濟

「林三妹人物與團體@#@族群與語言@#@產業與經濟」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538
Id: 168538
Title: 鄒族壯丁與玉山山中的高山植物地帶
Description: 玉山山頂附近的植物帶,完全呈現寒帶景觀。在遙遠的溪谷窪地有茂密的森林是冷衫,形成本圖的背景。前景中的植物,有刺柏及玉山杜鵑滿地叢生。站立於前景中者,為阿里山群的壯丁,此族的已成年男人皆留髮紮束,但青少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603
Id: 168603
Title: 阿美族沙荖社的男人
Description: 沙荖社的男人正面照。阿美族人的頭形屬於長頭型,由此男人的頭形可知其一斑。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888
Id: 280888
Title: 袁丞連夜露宿山頭,受瘴氣影響而生病 臺灣海防並開山日記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諸也諸以下地略平坦,但榛蕪未剪,焚萊伐木頗費人工;而袁丞累夜露宿空山,感受瘴癘,亦抱恙甚重。星使當以候補通判鮑復康暫領其軍,俾歸郡就醫;前至,而袁丞已輿疾率旅徑抵卑南。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753
Id: 280753
Title: 軍隊受瘴氣影響而多患病 清史稿臺灣資料集輯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翼謂普洱距戛鳩江四千餘里,不如由江東岸近地取猛密;如其策入告.其後戛鳩兵遭瘴,多疾病;而阿桂所統江東岸一軍獨完,卒以蕆事.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493
Id: 277493
Title: 晉翰盛夏勞憊不堪又遇上意外,歸後病情加劇且無名醫良藥,十餘日後遂亡 恒春縣志卷三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臺灣總兵萬國本軍門督師來楓,軍裝由海道登岸,其押運官忽稱遺失後膛槍子兩箱,勒晉翰賠償。時當盛夏,晉翰於炎風烈日之中,奔走海灘已數十日,勞憊不可支;而復加以意外之忤,忿莫能釋。買舟歸至尖山,又遇風險

MOC_Id: Culture_People264879
Id: 264879
Title: 古永宏
Description: 古永宏是土身土長的林田山人,從祖父輩從新竹來到花蓮林田山工作,父親當年在林田山是承攬林場集材與伐木的包工,古家目前在林田山算是很大的家族,光是父親這一輩就生了6男1女,排行第三的古叔在林場工作站是負責

MOC_Id: Culture_Object265257
Id: 265257
Title: 移民博物館使命-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Description: 此為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於民國107年(2018)11月出版,記錄桃園市龜山區憲光二村保存、活化再利用為臺灣第一座移民博物館推動歷程的《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一書中的一篇。 桃園市為什麼需要一座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738
Id: 279738
Title: 大臣患有痿痹告老還鄉 黃漳浦文選卷二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自二十日以來,中寒下帶,漸成痿痺,起立須人,餐寢盡廢。即思苟延歲時,勉召醫藥,從江左而問夷吾,進建武以窺堯舜,何由至乎?伏冀陛下鑒臣百折之餘,真病真危,還臣草野,稿首巖穴。

MOC_Id: Culture_Place233853
Id: 233853
Title: 林阿綢與先生游烏秋合照
Description: 阿綢的先生游烏秋,民國23年出生,排行老五,媽媽很早就去世了,家中的五個兒子都由游爸爸帶大。阿綢老公的三哥從宜蘭圓山過來花蓮工作,阿綢的老公也就跟著來花蓮做公路局工程的工作。當時要結婚,老公的三哥沒辦

MOC_Id: Culture_People259191
Id: 259191
Title: 劉銘傳
Description:   劉銘傳,字省三,室號盤亭、大潛山房,1836年(道光16年)9月7日出生於中國安徽合肥市。他年輕時不僅放棄科考,還曾當過強盜;後來加入李鴻章的淮軍,對抗太平天國,獲得擢升,成為封疆大吏。  

MOC_Id: Culture_Object129357
Id: 129357
Title: 僑愛新村-〈大溪僑愛社區 成立長壽俱樂部 沙場老將‧濟濟一堂〉剪報
Description: 此為桃園市大溪區僑愛社區活動中心藏原僑愛新村剪報,內容為民國65年(1976)11月1日《聯合報》第7版的〈大溪僑愛社區 成立長壽俱樂部 沙場老將‧濟濟一堂〉。僑愛新村,民國46年(1957)建,由當

MOC_Id: Culture_Object258734
Id: 258734
Title: 顏氏家族及其姻親
Description:   「顏氏家族及其姻親」照片,拍攝時間為1930年代(昭和5-14年間),拍攝地點在基隆陋園內家祠。顏氏家族,為「臺灣五大家」中的基隆顏家;相異於其他4大家族以「大地主」身分發跡,顏家在歷史舞台上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624
Id: 168624
Title: 雅美族的男女
Description: 雅美族的男女。左端的男人著甲胄,旁邊的女人戴笠帽,中央的男人頭戴銀盔,掛銀製的胸飾。女人使用方形的布,由左邊起纏身一週,將其一角以帶子綁於右肩。胸前佩瑪瑙與銀製的裝飾串。另用一塊布來圍腰。男女手臂皆戴

MOC_Id: Culture_Object476576
Id: 476576
Title: 羅清吉生命故事5
Description: 本幅作品為羅清吉製作,採訪者為石竣旻,由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採錄。羅清吉先生居住於花蓮縣壽豐鄉溪口村,為溪口國小退休教師,目前擔任壽豐鄉老人會會長。 畫作大小長約43公分,寬約30公分,布料材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027
Id: 278027
Title: 涂仲吉將死前夢到上天召修國史,隔日憂憤而嘔血死 廈門志卷十三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涂仲吉,字德公;漳州鎮海衛人,黃道周門人,萬曆間,入太學,一日,在金陵聞道周下獄,投觴而起,赴闕上書。帝怒,詔杖之於長安門外;下錦衣獄,論戍。尋赦歸,歷翰林待詔,唐王入閩,授御史。丙戌秋,祝髮為僧

MOC_Id: Culture_Object476155
Id: 476155
Title: 陳香妹婚照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相片提供者陳香妹與丈夫之結婚合影,由當時開立於豐田火車站站前的國光相館所拍攝,地點為花蓮縣壽豐鄉豐山村山邊路二段93號。相片拍攝於1963年(民國52年),陳香妹目前居住於花蓮縣壽豐鄉豐山

MOC_Id: Culture_Object671120
Id: 671120
Title: 大鵬四村工作隊訊
Description: 〈分會通訊〉,林淑女作,收錄在《中華婦女》,第十九卷第五期(1969)頁7至頁9。 1968(民國57)年12月為大鵬四村工作隊成立週月,洪素雲婦工隊長特籌劃擴大舉行同樂晚會,並以眷戶為對象,每

MOC_Id: Culture_People139326
Id: 139326
Title: 莒光地區指揮部指揮官金志誠
Description: 莒光鄉舊名「白犬」,下轄東莒島(東犬)與西莒島(西犬),位處閩江口、平潭水域,為重要軍事據點。據《馬祖防衛三十年整建史》指出,白犬地區在1950年代初期由福建海上保安第一縱隊等10多個單位駐守,後

MOC_Id: Culture_Object304151
Id: 304151
Title: 《硓古石》季刊第42期-波瀾起伏的昭和史-懷念的澎湖島(下)
Description: 本文原著為西川伍先生(1934-2005),黃有興中讀,自40期起分上、中、下3期連載。本期為下期。 西川伍先生生於澎湖,在澎湖讀小學,戰爭結束後返國。本文全篇以日記方式敘述其出生、幼年、就學、

MOC_Id: Culture_Object665151
Id: 665151
Title: 驗收貿易四村
Description: 此影像收錄在《中華婦女》,第十一卷第一期(1960)頁14,拍攝時間8月21日,拍攝地點台南二空。 8月20日結束了台中清水「果貿一村」驗收後,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簡稱婦聯會)一行人馬不停蹄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138
Id: 277138
Title: 廣東巡撫王來任自陳胃不得受食,茹則復吐之病勢 臺灣外記卷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頃接邸報,蒙部院考臣不能興利除害,奉旨革職。臣負委托,實當其辜。臣接邸報之日,正臣沈疴之時。臣所患之病,在胃不得受食,茹則復吐。初擬尚可救藥,少緩須臾之死。不意病勢日篤,危在旦夕;生還闕下,無得望

MOC_Id: Culture_People284257
Id: 284257
Title: 木工達人-林爺爺(林榮茂)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漢民社區的日曆。本篇四月十六日的主題是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145
Id: 277145
Title: 鄭經縱慾過度,痔瘡暴脹,大腸緊閉,醫治無效 臺灣外記卷九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經因縱慾過度,痔瘡暴脹,大腸緊閉,醫治無效。克ࡒ? 日夜侍側,衣不解帶,督視湯藥。經忖不能起,傳國軒至床前,指克ࡒ? 而言曰:『與君患難相從,意望中興;豈期今日中途而別!此子材幹,頗有所望,君善輔

MOC_Id: Culture_Object267262
Id: 267262
Title: 同學出遊照
Description: 同學出遊照。照片拍攝的時間大約為1956年到1960年間(民國45年到民國50年),提供者為許伍妹女士(前排坐著人物左邊數來第二位),此張照片是她與同學們的出遊照片。當時候的年輕人們若要出外遊玩或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421
Id: 168421
Title: 排灣族拉瓦爾群的村落
Description: 由拉瓦爾群T。kubun社遙望上排灣社的遠景。該族村落大多是由山坡面上的許多住家聚集而成。左側白線為村落的山路。山坡上的白斑是已開墾的田地。

MOC_Id: Culture_Place233882
Id: 233882
Title: 謝錦標竹篙厝家屋前
Description: 民國53-54年,謝錦標竹篙厝家屋前。謝家第五個小弟(第2排,右4),當兵請假回來玩,所拍的全家福。後排右2為謝錦標。第2排左3的大妹,因為覺得自己很醜,才把自己塗成藍色。竹篙厝共有四列,因為巷弄小且

MOC_Id: Culture_Object195281
Id: 195281
Title: 著麻質洋裝的少女與大學生
Description: 照片提供者為鄭阿玉,也是照片正中間的女孩子,照片的拍攝日期約為1951年(民國40年),當年15歲的鄭阿玉是花蓮縣壽豐鄉光榮部落七腳川系的阿美族人,其父親為光榮部落的頭目,政府為了重新調查台灣東部

MOC_Id: Culture_People516165
Id: 516165
Title: 謝在棋
Description: 謝在棋(1962-)生於桃園新屋,自小受到叔叔謝孝德的薰陶,開啟藝術的視野,就讀武陵高中時受到沈秀成老師的栽培與啟蒙,進入文化大學美術系就讀並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此後任職於文化局,並因為工作性質得與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631
Id: 276631
Title: 吳真人廟,以藥方濟人敕為忠顯 臺灣志略卷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吳真人廟,在西定坊新街.偽鄭時建,乾隆五年里人王紹堂倡修,六十年武舉張文雅等鳩眾重修.神名本,同安白礁人.母夢吞白龜而娠,生於宋太平興國四年,不茹葷、不受室,精岐黃術,以藥方濟人,廉恕不苟取.景祐

MOC_Id: Culture_Object484085
Id: 484085
Title: 澎湖縣白沙鄉講美村(港尾)天主堂及幼稚園
Description: 講美村的居民主要經由天主教會在白沙鄉的慈善和福利活動而瞭解天主教。1959年(民國48年)底,應眾多家庭的要求,羅德信神父(Antonio Crotti ,1915-1987)開始在租來的房子裡為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蒙藏性別主流化訓練統計表

每1年更新,25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8:30

文化部

文化部人民申請提供政府資訊案件統計

每年更新,19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2:22

文化部

典藏目錄-照片與相簿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7:08

文化部

典藏目錄-地圖類

每1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1:54

文化部

文化部訴願案件收辦統計

每1年更新,24

陳純美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2:17

文化部

文化部-振興三倍券通訊交易適用業者名單

每1月更新,17

葉舒文 小姐 | 02-85126571 | 2023-07-27 16:04:54

文化部

典藏目錄-水彩畫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00

文化部

西藏統計資料

每6月更新,24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9:01

文化部

蒙古檢察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8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18

文化部

競賽活動

每1日更新,44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43

文化部

藝文活動-節慶專區

每3月更新,57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28:57

文化部

文化部獎補助-要點

每年更新,19

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17-09-07 19:39:50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24

林楷衛 先生 | 02-85126632 | 2023-07-26 17:35:29

文化部

典藏目錄-兩棲類

每1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26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教育

每周更新,29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0:48

文化部

國內佛學團體網址連結一覽表

每1年更新,30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1:17

文化部

查詢單一文化設施詳細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2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09

文化部

典藏目錄-歷史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35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作業基金

每1月更新,24

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8-02 20:54:45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

每日更新,52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29:39

文化部

舞蹈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85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21

文化部

典藏目錄-哺乳類

每1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08

文化部

文化部業務統計

每年更新,34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36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經濟

每周更新,57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3:26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推動綱要計畫

每1年更新,23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9:43

文化部

蒙藏文物展覽參觀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6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06:51

文化部

典藏目錄-中國西南少數民族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10

文化部

展覽資訊

每1日更新,56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05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特別收入基金

每6月更新,14

李 小姐 | 02-85126634 | 2023-08-01 10:09:36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美術

每周更新,31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1:25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