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山蔡宅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
「豐山蔡宅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39:45。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Place142579 , 欄位Id的內容是142579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豐山蔡宅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本戶為客家族群,輾轉搬來豐田以後,還因為過去居住基隆租屋時,曾受屋主照顧,特別在屋主年老後,將其接來照顧。
本資料為基於2008 年進行之客家文物普查時之訪查,當時訪查著重於村落的家戶文化普查;於 2019 年重新更新整理,重新檢視梳理及更新相關資料,著重於家戶故事與遷徙基礎資料、族群融合為重點,該筆家戶資料內容如下:
透天厝
連棟式住宅
陽台
二樓
窗
防颱窗
客家人
新屋,育有一男二女,兒子在中壢,二女已出嫁
倉庫
棚子
圍牆
水泥牆
個人故事
受訪者表示她在照顧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老先生,因為以前在基隆租老伯的房子,那時候很苦,老伯很照顧她,現在老伯已經不會走了,為了報答老先生,便將他接過來照顧。
美食製作
草仔粿、紅龜粿、發糕、年糕
宗教文物
觀世音
特殊佈置
壁畫、假花、各種造型飾品在櫥窗裡,茶壺、咖啡杯
洗手台
還在使用,用來洗衣服
古雜物
算盤:已有數十年歷史,它是上排兩粒珠子,下排是五粒珠子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142579&IndexCode=Culture_Place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place/0156E2B5-E95B-404E-ABF2-42E40ABF8E82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11-02T15:52:38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 。
MOC_Id
Culture_Place142579
Id
142579
Title
豐山蔡宅
Description
本戶為客家族群,輾轉搬來豐田以後,還因為過去居住基隆租屋時,曾受屋主照顧,特別在屋主年老後,將其接來照顧。 本資料為基於2008 年進行之客家文物普查時之訪查,當時訪查著重於村落的家戶文化普查;於 2019 年重新更新整理,重新檢視梳理及更新相關資料,著重於家戶故事與遷徙基礎資料、族群融合為重點,該筆家戶資料內容如下: 透天厝 連棟式住宅 陽台 二樓 窗 防颱窗 客家人 新屋,育有一男二女,兒子在中壢,二女已出嫁 倉庫 棚子 圍牆 水泥牆 個人故事 受訪者表示她在照顧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老先生,因為以前在基隆租老伯的房子,那時候很苦,老伯很照顧她,現在老伯已經不會走了,為了報答老先生,便將他接過來照顧。 美食製作 草仔粿、紅龜粿、發糕、年糕 宗教文物 觀世音 特殊佈置 壁畫、假花、各種造型飾品在櫥窗裡,茶壺、咖啡杯 洗手台 還在使用,用來洗衣服 古雜物 算盤:已有數十年歷史,它是上排兩粒珠子,下排是五粒珠子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
0
-
1
-
2
-
3
-
4
Keyword_Rights_2
-
0_CC BY_
-
1_CC BY_
-
2_CC BY_
-
3_CC BY_
-
4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11-02T15:52:38
Keyword_Subject_1
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
「豐山蔡宅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Event667626
Id:
667626
Title:
李曉明、李曉軒兄弟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約攝於1960年代(民國50年)初期,李曉明、李曉軒兄弟,於眷村家中。
李曉明、李曉軒為李登發與張冬梅之子,在中心新村的家分配到日移宿舍,一棟日式房子區隔為四戶人家、大小不同。李曉軒
MOC_Id:
Culture_Object295758
Id:
295758
Title:
曹洞宗大本山臺灣別院鐘樓
Description:
東和禪寺位於臺北東門外,原稱為曹洞宗大本山別院,由日僧初建於1908年,設計者亦為日人入江善太郎。至1916年附設佛教學校,供僧侶與齋友的子弟就讀,學習佛教教義及普通常識,1935年改名為私立臺北
MOC_Id:
Culture_Place284637
Id:
284637
Title:
Gon Hayung Yuraw (個人養魚的溪流)
Description:
泰雅族人傳統除以游耕維生以外,也透過狩獵與捕魚補充動物性蛋白質以維持生命。山田在耕作與休耕期間屬於個人的財產,僅有未墾地屬於部落共有;而獵區也區分家族獵區與共同獵區。但對於漁區,一般人總以為泰雅族
MOC_Id:
Culture_Object167994
Id:
167994
Title:
打狗潟湖(t-008)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湯姆生於1871年4月2日初到臺灣,從打狗(今高雄)上岸後,至4月4日晚上登船準備往臺灣府(今臺南)前,於打狗所拍攝潟湖之照片,為正片。為由高處俯拍潟湖,潟湖中有數艘竹筏,其附近則尚有淤積的沙
MOC_Id:
Culture_Place509835
Id:
509835
Title:
池上天主堂的空間
Description:
照片為和致中神父(Rev. Leo Herrmann, SMB)(右)與紀守常神父(Rev. Alfred Giger, SMB)(左)於池上天主堂神父宿舍前合照。1954年,白冷會神父於池上鄉福
MOC_Id:
Culture_Object302232
Id:
302232
Title:
雙葉町倪氏宅邸
Description:
「雙葉町之倪氏宅邸」照片,拍攝時間約1935年(昭和10年),因為乃倪蔣懷在1935年(昭和10年)以5,000元購地、15,000元完成的建築物;拍攝地點在日治時期田寮港畔的雙葉町,即今基隆
MOC_Id:
Culture_Place289774
Id:
289774
Title:
支亞干橋(豐平橋)
Description:
一、歷史建築名稱:支亞干橋(豐平橋)二、登錄理由:戰爭期興建之交通橋樑,見證東部交通重要性。為連續拱形橋墩,以拱圈式結構為主,拱上部另有垂直支撐之柱牆,乃複合式結構,具一定特色。三、歷史建築本體:支亞
MOC_Id:
Culture_Place513929
Id:
513929
Title:
結頭份文化廣場
Description:
結頭份文化廣場位於宜蘭河永金一號橋與永金二號橋左岸,是一處結合自然生態保育、遊憩休閒與在地歌仔戲主題文化的社區公共空間。民國103年,經濟部水利署第一河川局在整治河床時,為營造「安全、便利、舒適」
蘇花公路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093
Id:
509093
Title:
蘇花公路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民國44年(1955)之蘇花公路,延續自日治時期的路線。看著隧道內單線的路面,可遙想行車時會車的困難與驚險之處。蘇花公路最初僅為理蕃道路,因途中經過險峻的斷崖地形,開鑿不易,僅能供行人與轎
MOC_Id:
Culture_Place620074
Id:
620074
Title:
舊來義石板屋旁水塔
Description:
舊來義社一間荒廢的石板屋前方的水塔,材質為水泥,與駐在所旁水塔一樣刻有「中村」等字。舊來義位於內社溪(ライ溪)上游左岸山腰,海拔約360~600公尺間,形成二個集居部落,在東南方的大部落稱為チャジ
新港漁港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618638
Id:
618638
Title:
新港漁港
Description:
新港漁港與台東縣成功鎮忠仁里成功市區相鄰,是東海岸興建最早、規模最大的漁港。早年成功地區的政經中心為成廣澳,即今日之小港。1920年(大正9年),日本政府採用地方仕紳意見,有闢建漁港之芻議,並將成
烏石港舊址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512778
Id:
512778
Title:
烏石港舊址
Description:
烏石港之名因港內佇立之烏石礁而得名,舊烏石港內的三大塊黑色礁石,使之成為有利船隻通行的天然良港,而烏石港(西港)原為蘭陽溪以北溪流會流的出海口,也因此舊烏石港的商貿繁榮可追溯至清朝時期。1796年
松林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618961
Id:
618961
Title:
松林
Description:
松林部落的公墓因辛樂克颱風侵襲流失,故於此地建造紀念碑供後人緬懷追思。松林部落在親愛村西北部,萬大部落西方3公里,濁水溪南岸臺地上,此地多松樹,故名。霧社事件之前,日人將太魯閣群部分族人遷居至關頭
MOC_Id:
Culture_Object473820
Id:
473820
Title:
1985年臺東八仙洞出遊照
Description:
拍攝時間為1985年(民國74年),照片提供者為周蘭妹女士,目前居住於花蓮縣壽豐鄉豐坪村。照片為受訪者與友人前往臺東長濱鄉八仙洞出遊照。八仙洞位於省道臺11線公路旁,台灣旅遊景點、考古遺址,位於台
MOC_Id:
Culture_Object298847
Id:
298847
Title:
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廣州街133號
Description:
剝皮寮老街(今康定路173巷)仍保有清代時期規劃樣貌,可謂為臺北老市街具代表性之實例。剝皮寮歷史街區之建築多為一至三層不等的清代店屋或日治時期的牌樓厝建築,其建築及街區空間見證了艋舺市街的發展。本
MOC_Id:
Culture_Place629772
Id:
629772
Title:
虎尾聚會處范芳輝設計圖:教堂附屬部鐘樓設計圖
Description:
虎尾基督徒聚會處建築係由范芳輝建築師設計,這是一組四張的教會建築設計圖之第三張,為教堂正面講台及浸禮池的施工結構圖,及講台後面附屬部鐘樓的結構圖。
鐘樓塔的結構,為正方形設計,塔頂採坡度 1:1
壽駐在所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619249
Id:
619249
Title:
壽駐在所
Description:
壽駐在所旁的水準點,為古道開鑿時定線所埋設。1923年(大正12年)3月23日,臺東廳警視等二十二人組成搜索隊,實地勘測里壟支廳內本鹿一帶新設道路的路線,為期7天。1924年(大正13年)6月1日
大分駐在所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325410
Id:
325410
Title:
大分駐在所
Description:
大分山屋,原為日治時期駐在所的辦公室,號稱「東段首都」的大分駐在所,是元老級的駐在所之一,設立於明治44年(1911)底,在當時是拉庫拉庫溪流域內最偏遠的駐在所,大正4年(1915)大分事件爆發時
MOC_Id:
Culture_Object295906
Id:
295906
Title:
黑美人大酒家/臺北市南京西路195號
Description:
臺北市南京西路195號約建於1930年代。本建物之材料為牆面磚造為主,屋頂為黑瓦之不燃建築(1911年(明治44年)的大颱風,大稻埕傳統式家屋嚴重崩壞,總督府下令嚴格禁止傳統土腳厝,在法令規定與本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019
Id:
168019
Title:
蓖麻(t-021)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湯姆生1871年4月來臺時所拍,為負片。可見照片中的傳統建築前有一植物,為蓖麻,並有一婦女一手插腰,一手正觸摸蓖麻。臺灣的蓖麻為荷蘭人所引進,全株具毒性,但其種子內的蓖麻油可作為中醫上腹瀉的用
MOC_Id:
Culture_Place192645
Id:
192645
Title:
連江縣仁愛國小津沙分校校門
Description:
照片是連江縣仁愛國民學校津沙分校校門,攝於民國55年(1966)。年輕時的曾淼祥老師,背著雙手,神采昂揚,立於校門旁,顯得自信滿滿。門柱比人高出許多,以木頭厚板雕刻「津沙分校」四字,斗大的字體雄渾
MOC_Id:
Culture_Place153542
Id:
153542
Title:
莒光45據點(45哨)
Description:
莒光45據點位於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島西北側、中留嶼西南、坪西步道外側與海面之間,又稱45哨,曾經是陸軍莒光地區指揮部(今陸軍莒光守備大隊)搜索連所在地,2010年由成功大學主持之連江縣世界文化遺產推
莫那魯道之墓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618666
Id:
618666
Title:
莫那魯道之墓
Description:
莫那魯道之墓位於莫那魯道紀念公園內。1930年(昭和5年)10月27日,日人於霧社公學校舉行運動會,能高郡守以及鄰近地區駐在所的日本警察、日本官員與製腦會社的日本職員都群聚於此,當天各駐在所人力單
臺中市役所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Object661801
Id:
661801
Title:
臺中市役所
Description:
大正9(1920)年7月實施「地方官官制改正」,廢廳置州,合併臺中廳、南投廳诶臺中州同年10月1日實施臺中市制,市役所(公所)即位於州廳對面,竣工於大正10(1921)年9月,1950年以前它一直
MOC_Id:
Culture_Object295911
Id:
295911
Title:
紹興北街31巷53號(糧食局倉庫)
Description:
本基地為愛國婦人會創立的愛國高等技藝女學校所在,提供戰爭中犧牲之遺族能在此半工半讀,見證日治時期日本政府政策所推動之愛國婦人會之相關活動。本建築興建於1959年(民國48年),曾為臺灣省糧食局倉庫
MOC_Id:
Culture_Object233954
Id:
233954
Title:
連江縣白犬鄉青蕃村國民住宅紀要
Description:
本碑文為連江縣白犬鄉青蕃村國民住宅紀要,現存於連江縣莒光鄉西莒村青帆國民住宅,為該公共建設沿革之參考文本,日後得做為研究連江縣之重要史料。
此碑文全文如下:
本工程計樓房三棟十九間平房十六間造
MOC_Id:
Culture_Place224557
Id:
224557
Title:
戰後國民政府的管理與工業社會下的後村圳
Description:
1946年大嵙崁溪上游地區爆發嚴重乾旱,出現有紀錄以來最低枯水量,上游的桃園大圳及中、下游的大溪、海山、新莊等3個水利委員會,各自主張子身擁有優先用水權,爭水事件再起,台灣省政府建設廳於1949年9月
大南澳越嶺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617140
Id:
617140
Title:
大南澳越嶺
Description:
林務局重新鋪上枕木的大南澳越嶺步道。大正5年(1916)6月1日起,日本政府正式開築「蘇澳、花蓮港間道路」,從「蘇澳白米橋右岸」起工,開到「花蓮港街筑紫橋左岸」。因為東部開發的需要,東、西部聯絡古
MOC_Id:
Culture_Place154184
Id:
154184
Title:
陸軍馬祖野戰醫院(醫療連)
Description:
馬祖野戰醫院位於中興嶺,成立於1954年(民國43年)7月21日,當時在南竿牛背嶺南方山麓設馬祖陸軍醫院,搭建十餘棟相連的美製鋁質建築物,是當時連江縣唯一醫院。1964年7月22日由各界捐款的新野
舊大溪橋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282921
Id:
282921
Title:
舊大溪橋
Description:
舊大溪橋,介於北迴鐵路與北部濱海公路之間,依山傍海,橋面寬五公尺,跨越大溪川。建築年代從混凝土拱及護欄作法,推測在日治末期1941年,因戰爭之故管制鋼鐵,因此橋身皆為混凝土建置而成,此橋當時具有聯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兩棲類
每1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26
文化部文化行政據點
每年更新,34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38
文化部蒙藏補助團體私人情形季報表
每3月更新,21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9:13
文化部地方文化館
每周更新,55李姿儀 小姐 | 02-23434184 | 2021-06-07 23:03:18
文化部典藏目錄-維管束類
每1年更新,3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30:09
文化部
經緯度查詢附近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2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12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員工人數統計表
不更新更新,18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6:04:24
文化部海外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月更新,22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57
文化部特色圖書館
每年更新,94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12
文化部蒙古檢察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8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18
文化部
蒙古統計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3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43
文化部文化新聞稿
每月更新,29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0:04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法政
每周更新,27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9:22
文化部典藏目錄-陶藝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3:31
文化部閱讀活動
每日更新,28郭聯德 先生 | 02-8512-6461 | 2021-04-07 17:00:12
文化部
蒙古警察警政研習班統計表
每年更新,29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5:40:37
文化部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推介目錄
不更新更新,28朱曉俐 小姐 | 02-85126462 | 2021-04-07 17:04:50
文化部典藏目錄-政治社教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31
文化部競賽活動
每1日更新,4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43
文化部講座資訊
每1日更新,83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18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戲劇
每周更新,31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9:13
文化部文化部保有及管理個人資料之項目
每年更新,19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50
文化部西藏統計資料
每6月更新,25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9:01
文化部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30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7-27 17:24:03
文化部徵選活動
每1日更新,2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木材類
每1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05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文學
每周更新,33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4:35
文化部蒙藏性別年齡統計表
每1年更新,21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7:03
文化部文化部文創產業家數與營業額統計資訊
每1年更新,24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6:24
文化部典藏目錄-工藝文物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48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