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來社林產試驗場木炭窟照片生物、生態與環境
「烏來社林產試驗場木炭窟照片生物、生態與環境」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50。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703743 , 欄位Id的內容是703743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烏來社林產試驗場木炭窟照片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橫式黑白照片。照片上方書寫「烏來社林產試驗場ノ木炭窟」,烏來社即現今新北市新店區烏來。有二人於茅草棚內,正將已裁切成一段一段的木材放入窯中脫水,之後再進行炭化成為可使用的木炭。
一般而言,通常以相思樹作為木炭原料,少數使用龍眼樹、荔枝樹等木材,木材經炭化過程後,重量大約剩下一半。木炭在瓦斯天然氣出現之前是重要的日常生活燃料。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703743&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28453D27-A659-4846-AF43-3041C1C5FBE9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3-05-31T13:58:28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生物、生態與環境 。
MOC_Id
Culture_Object703743
Id
703743
Title
烏來社林產試驗場木炭窟照片
Description
橫式黑白照片。照片上方書寫「烏來社林產試驗場ノ木炭窟」,烏來社即現今新北市新店區烏來。有二人於茅草棚內,正將已裁切成一段一段的木材放入窯中脫水,之後再進行炭化成為可使用的木炭。 一般而言,通常以相思樹作為木炭原料,少數使用龍眼樹、荔枝樹等木材,木材經炭化過程後,重量大約剩下一半。木炭在瓦斯天然氣出現之前是重要的日常生活燃料。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PDM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3-05-31T13:58:28
Keyword_Subject_1
生物、生態與環境
「烏來社林產試驗場木炭窟照片生物、生態與環境」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739173
Id:
739173
Title:
中國攝影測量學會44年度年會合影之底片
Description:
本件收存於「攝影測量學會展出」底片冊中,畫面為50人以上在建築物前合影,上方布條「中國攝影測量學會四十四年度年會」。
出席人員包括了林業相關人士,時任林產管理局局長皮作瓊(第1排右6)、農復會森
MOC_Id:
Culture_Place284555
Id:
284555
Title:
自然耕作─喜稼園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福德社區的日曆。本篇三月十一日的主題是
王公過火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Event513953
Id:
513953
Title:
王公過火
Description:
每年農曆11月15日過火儀式吸引大批人潮,使得當地有「驚王公生,毋驚過年」的俚語。信徒有鑒於王公經年為百姓消災解厄,難免染上不淨,因此希望藉過火儀式以去除王公身上的穢氣,永保廣大神力。參加過火的人
紅葉溫泉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133
Id:
509133
Title:
紅葉溫泉
Description:
此圖為兩位男士位在紅葉溫泉旅館前水池的合影。紅葉溫泉位於花蓮縣萬榮鄉紅葉村,自日治時期就開業的紅葉溫泉旅館,是旅客常去的泡湯景點,也是學校遠足踏青、畢業旅行或是一般家庭、朋友出遊聚會的好地方,庭前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281
Id:
754281
Title:
林業試驗所薛承健追悼會系列照片-林渭訪發言
Description:
橫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內容上,正面畫面有1人於室內,疑似為站立,被拍攝半身,前方有標題文字「薛學長承建博士」,右後方有1個裝框之人物半身照,其下方標題文字「薛博士承建遺像」,且擺放有1個「奠」
MOC_Id:
Culture_Object512665
Id:
512665
Title:
傳統藝術資源之童玩篇
Description:
陳進傳的《宜蘭縣傳統藝術資源調查報告書》附冊二,第212-225頁,登錄童玩匠師資源資料。打鐵這行業,全是硬功夫,極為辛苦,燒鐵爐子的火熱度常達二千度以上,鍛造技術和火侯掌握是看家本領,以前大都用
MOC_Id:
Culture_Object662823
Id:
662823
Title:
木材加工製造試驗記錄之照片系列:木醋液分餾塔
Description:
直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有一組大型器具置於室內;背面有黑筆書寫文字「原大小」。
此照片用於林業試驗所1955年發表之文獻《林業推廣專刊》〈木材加工製造試驗的成就〉。林業試驗所為求木材乾
龜尾潭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104
Id:
514104
Title:
龜尾潭
Description:
2002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中正、民負;蘇澳鎮白米;三星鄉天送埤;羅東鎮羅東;礁溪鄉三民;頭城鎮龜山島;冬山鄉珍珠;員山鄉阿蘭城;大同鄉崙埤;五結鄉大二結;以及南澳鄉碧候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
MOC_Id:
Culture_Object557259
Id:
557259
Title:
蓪草紙染色適性之研究
Description:
這篇是林盈宏2012年就讀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木材科學與設計系所撰寫的碩士論文,指導教授是林曉洪博士,以下僅為部分介紹。
本研究係以三種蓪草髓芯(新竹、屏科大與大陸出產)及兩種蓪草紙(新竹與大陸出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600
Id:
280600
Title:
通草 淡水廳志卷十二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通草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365
Id:
276365
Title:
水沙連產茶性寒療熱證 東瀛識略卷五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黃玉圃觀察赤崁筆談言:「水沙連產茶,在深山中,眾木蔽虧,霧露濛密,晨曦晚照,總不能及;色綠如松蘿,性極寒,療熱證最效」。
MOC_Id:
Culture_Object755197
Id:
755197
Title:
廖日京在蘭嶼植物採集2
Description:
橫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為四人正在觀察礁岩上的植物,左二為廖日京,右手拿者枝剪準備採集植物。本照片為廖日京收藏。
廖日京(1929-2013),臺灣大學森林系教授。曾任職於林業試驗所等單位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586
Id:
754586
Title:
臺灣省林業試驗所森林殖育系苗圃底片系列2
Description:
橫式黑白底片,印有底片商標「KODAK SAFETY FILM」。收存頁面有黑筆書寫「殖育系苗圃」(森林殖育系,今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育林組)。畫面中央1人於苗圃工作,左後方有1人及數棵樹木。
MOC_Id:
Culture_Event636035
Id:
636035
Title:
整修前鳳儀書院的廳事
Description:
照片為2005年10月(民國94年)鳳儀書院整修前的廳事。
鳳儀書院最後一進的廳事,是老師官員辦公及住宿的地方。據《鳳山縣采訪冊》記載,廳事中供奉文昌帝君、奎星與倉聖,從照片中可以看到中最後一進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851
Id:
279851
Title:
蓖麻子能治風病 諸羅縣志卷十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蓖麻子:「圖經」:『葉似葎草而厚大;莖赤,有節如蔗.實類巴豆,形似牛蜱,故名.能治風病』.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571
Id:
280571
Title:
甘蔗屬涼性 淡水廳志卷十二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甘蔗(性冷味甘,有紅、白二種.榦小者為竹蔗,煮汁成糖)
天祥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516
Id:
509516
Title:
天祥
Description:
此照片視角為1974年(民國63年)7月從祥德寺頂層樓塔俯瞰天祥。天祥位於中橫公路東段,約距太魯閣19公里處,中橫公路開通以後,在此設立文天祥塑像,並命名為「天祥」。天祥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峽谷中的大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379
Id:
279379
Title:
三柰可暖中辟惡 臺灣通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三柰,枝葉類薑,根亦似之,味辛(「諸羅縣志」).一名山柰、生廣中,根葉皆如生薑,味辛,溫暖中辟惡(「噶瑪蘭廳志」.案:三山音近互通.「本草綱目」云:山柰生廣中,人家栽之.根葉皆如生薑,作樟木香.土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129
Id:
514129
Title:
東港的自然─鳥類篇
Description:
2003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進士;壯圍鄉廍後;蘇澳鎮朝陽、南方澳;員山鄉雙湖、尚德;頭城鎮合興;羅東鎮北成;冬山鄉冬山、補城、中山;蘇澳鎮港邊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廍後社區的日曆。本篇02
MOC_Id:
Culture_Object293608
Id:
293608
Title:
《硓古石季刊—第08期》泥灘上的舞者—招潮蟹
Description:
本篇文章來自《硓古石》季刊第08期,篇名為〈泥灘上的舞者—招潮蟹〉,作者為冼宜樂。以下是本文摘要內容:
本文介紹了澎湖可見的招潮蟹品種,並針對其分佈、生態行為、與環境的關係進行討論。潮間帶擁有豐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898
Id:
276898
Title:
大甲多山陰霾瘴雨 臺陽見聞錄卷下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大甲多山,陰霾瘴雨,終歲不改。山水奔流,不敢輕過;有時晴霽忽雨,進退維谷,葬於魚腹者多矣。岑宮保鑄鐵籠,修築隄防,今已衝決;非愚公復起、神禹再生,無濟也。其溪廣有數十丈,為南北萬流歸匯之所。溪源東
MOC_Id:
Culture_Object304001
Id:
304001
Title:
《硓古石》季刊第01期〈蠶食鯨吞台灣海岸的開發問題〉
Description:
本篇文章來自《硓古石》季刊第01期,篇名為〈蠶食鯨吞台灣海岸的開發問題〉,作者為鄭明修。以下是本文摘要內容: 河川和海洋成為台灣經濟高度成長之下的犧牲品,研究員鄭明修先生感受到除了研究之外,社會同樣賦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573
Id:
279573
Title:
士兵因瘴癘生病人數過多,唐景崧請求募兵 臺灣通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該兩軍因癘疫之後,病勇過多;而臺南各軍遠在埤南,臺灣道唐景崧稟請添募士勇一營.
MOC_Id:
Culture_Object755185
Id:
755185
Title:
廖日京蘭嶼採集紀錄
Description:
橫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本件為宿舍內影像,地上放有數疊報紙。本照片為廖日京拍攝。
廖日京(1929-2013),臺灣大學森林系教授。曾任職於林業試驗所等單位,為臺灣植物分類學界重要學者。廖日京
六尺礁(一)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Place293183
Id:
293183
Title:
六尺礁(一)
Description:
六尺礁又名九尺礁,六尺嶼或六尺石,位於查母嶼東南方海域,其最早見諸於文獻者為1844年6-8月Richand Collinson搭乘Plover號來澎湖做水文調查,並測繪<澎湖群島海圖>(Pescad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746
Id:
277746
Title:
蛇在台很多種,龜殼花、飯匙倩、青竹絲三者咬人最毒 福建通志臺灣府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蛇,臺產有數種:一名山、一名草花仔,俱不傷人;一名龜殼花、一名飯匙倩、一名青竹絲,三者嚙人最毒.簸箕甲,大者數尺,身有橫紋,黑白相間,俗名手巾蛇,嚙人立死,誤踐其骨,亦能殺人.
MOC_Id:
Culture_Object734138
Id:
734138
Title:
〈The Evaluation of Landsat Data and Analysis Techniques for Mapping Tropical Forest Areas〉
Description:
直式打字稿形式英文博士論文〈THE EVALUATION OF LANDSAT DATA AND ANALYSIS TECHNIQUES FOR MAPPING TROPICAL FOREST A
MOC_Id:
Culture_Object755019
Id:
755019
Title:
松田英二參訪臺北植物園-與廖日京合影
Description:
橫式黑白底片,畫面文字「台灣省林業試驗所」、「于右任」及印章刻印。松田英二(左)與廖日京(右)合照,拍攝地點在臺北植物園正門。
本件為「森林與歷史-臺灣林業文物整理、累積與轉化」案中「廖日京植物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304
Id:
514304
Title:
長埤湖:一個充滿靈氣的長湖
Description:
2002年社區日曆計包含:礁溪鄉三民;宜蘭市中正、民負;三星鄉天送埤;羅東鎮羅東;南澳鄉碧候;蘇澳鎮白米;頭城鎮龜山島;冬山鄉珍珠;員山鄉阿蘭城;大同鄉崙埤以及五結鄉大二結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
MOC_Id:
Culture_Object739169
Id:
739169
Title:
省議員於植物園門口合影之底片
Description:
原底片收存頁面書寫「省議員來所參觀」。畫面為9人立於台北植物園門口合照。右4為當時林業試驗所所長林渭訪(1896-1974),於二戰後至1965年擔任臺灣省林業試驗所所長。
九人合照位置為台北植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藝術圖像類
每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0:05
文化部特色圖書館
每年更新,94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12
文化部典藏目錄-雜誌期刊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28
文化部典藏目錄-工藝類
每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1:14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員工人數統計表
不更新更新,18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6:04:24
文化部
典藏目錄-陶瓷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3:44
文化部講座資訊
每1日更新,83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18
文化部典藏目錄-綜合類
每1年更新,2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4:34
文化部文化部接受及支付補助金資料
每季更新,19姚劭融 小姐 | 02-85126614 | 2021-06-23 14:38:08
文化部查詢單一活動詳細資料
每1日更新,2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38
文化部
蒙藏補助團體私人情形季報表
每3月更新,21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9:13
文化部西藏統計資料
每6月更新,25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9:01
文化部典藏目錄-照片與相簿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7:08
文化部典藏目錄-政治社教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31
文化部蒙古檢察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8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18
文化部
典藏目錄-裝置藝術類
每1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57
文化部最新蒙藏重要訊息
每月更新,27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4:24:58
文化部蒙藏性別年齡統計表
每1年更新,21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7:03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內部訓練出席人數性別統計
不更新更新,16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3:41
文化部典藏目錄-水彩畫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00
文化部
地方文化館
每周更新,54李姿儀 小姐 | 02-23434184 | 2021-06-07 23:03:18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聽書(有聲書)書目
每年更新,28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6:57:57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舞蹈
每周更新,38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4:40
文化部典藏目錄-文書檔案類
每1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14
文化部蒙古警察警政研習班統計表
每年更新,29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5:40:37
文化部
典藏目錄-貨幣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53
文化部典藏目錄-版畫類
每1年更新,3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8:28
文化部典藏目錄-考古類
每1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50
文化部西藏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27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18-08-16 16:12:45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設計
每周更新,36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54:49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