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輔之居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輔之居

輔之居」於資料集「文資局歷史建築」由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劉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4-22177596,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4 14:41:28。 欄位caseId的內容是20090310000003 , 欄位caseName的內容是輔之居 , , 欄位pastHistory的內容是「輔之居」為犁頭店聞名的漢文仙(私塾漢文教師)林文亭於明治44年(1911年)所購之大宅第,原佔地約一千一百坪,之後增建外門樓和書房,做為傳授漢文場域。 據當時堪輿師之說,輔之居屬「螃蟹穴」,為一風水寶地。後來林家改舖水泥,公媽龕下仍保留近一坪的泥土地面,讓螃蟹有活動空間。現貌是一落雙護龍,閩南、歐式中西合璧的三合院傳統建築。 昭和元年(1926) 第二代林友仁加入「臺灣文化協會」,組織「南屯昌明會」激發地方民族意識,後成立「中州詩社」發揚詩學教育,對本市傳統文化教育卓有貢獻。 , 欄位pastHistorySource的內容是臺中市97年度社區文化性資產守護計畫成果 , , 欄位registerReason的內容是(一)具歷史文化價值。 (二)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 本市歷史建築「輔之居」是目前為臺中市少數留有內外雙座門樓,加上三合院及雙外護龍的傳統清末民居,規模盛大可見過去林家的社會地位及聲望。 三合院正身前簷牆(簷廊)的西化建築裝飾是日治時期,在第二次古厝大幅修建時,刻意將正身立面的裝飾表現出巴洛克式藝術風格,壁體的洗石子粉刷,小口壁磚,西洋柱式加上了臺灣傳統六角形竹節窗,中西建築式樣合併的視覺效果,深具民間建築藝術表現之價值,更足以代表其所見證的臺中盆地市街聚落發展的文化洗禮。 全區應保存範圍包含臺中市南屯區豐安段435 、436-3 、436-20 、450-5 地號,經全區完整保存,以維護古蹟之完整性,俾利建物空間使用配置、生活形制與內、外空間之景觀完整。 , 欄位lawsReferenc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5條、〈歷史建築登錄廢止與輔助辦法〉第4條 , 欄位officialDocNo的內容是府授文資字第0980050628號 , 欄位registerDate的內容是2009-03-10 , 欄位govInstitutionName的內容是臺中市政府 , 欄位belongAddress的內容是臺中市南屯區豐樂里昌明巷15號 , 欄位belongCity的內容是臺中市南屯區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20.6426144213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4.125174715568 , 欄位govInstitution的內容是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 欄位govDeptName的內容是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 欄位govDeptAddress的內容是臺中市西區市府路41巷19號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8569/photo/H047臺中市輔之居(歷建)(1).JPG , 欄位cityLand的內容是都市地區 住宅區 , , 欄位caseUrl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090310000003 , 欄位buildingFeatures的內容是臺中市現存唯一的雙門樓、一落雙護龍,正身五開間、中西合璧的三合院傳統建築。 原為傳統三合院格局與工法,二次修建時將正身立面裝飾改為巴洛克式風格:希臘塔斯干(Toscan)風格廊柱、白色洗石子壁體、六角形竹節造型開窗,中西合璧,深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 庄民暱稱「阿來仔先」的林文亭,之後增建外門樓和書房(私塾),日治時期做為教授漢文、保存傳統文化的場域。 , 欄位inHouseFeatures的內容是閒置,保存良好 , 欄位buildingUsage的內容是閒置 , 欄位buildingKeyMaintainItem的內容是注意其構造安全及調查研究 , 欄位buildingActualState的內容是老厝風風雨雨一百多年,但氣派依舊,日治時期第二代林有仁將祖厝正身改建為巴洛克式:希臘式廊柱、白色洗石子壁面,碩大的六角竹節窗,使黝暗的三合院柔亮起來,正廳紅瓦覆蓋下磨得光亮的菅蓁屋頂,又是一片古典美的景緻,在臺中市為碩果僅存。特殊的是壁體與銃櫃的丁字砌作法,造就神龕後面牆壁厚達兩尺。正身部分建築量體保存完好,外門樓與部分護龍卻岌岌可危。 , 欄位isOpenVisit的內容是 , 欄位isCharge的內容是 , 欄位openUpTime的內容是目前暫無開放 , 欄位wenSitename的內容是 , 欄位wenSiteaddress的內容是 , 欄位govDeptContactor的內容是黃敏蓮 , 欄位govDeptPhone的內容是04-22290280 , 欄位govDeptEmail的內容是tax100278@taichung.gov.tw

caseId

20090310000003

caseName

輔之居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輔之居」為犁頭店聞名的漢文仙(私塾漢文教師)林文亭於明治44年(1911年)所購之大宅第,原佔地約一千一百坪,之後增建外門樓和書房,做為傳授漢文場域。 據當時堪輿師之說,輔之居屬「螃蟹穴」,為一風水寶地。後來林家改舖水泥,公媽龕下仍保留近一坪的泥土地面,讓螃蟹有活動空間。現貌是一落雙護龍,閩南、歐式中西合璧的三合院傳統建築。 昭和元年(1926) 第二代林友仁加入「臺灣文化協會」,組織「南屯昌明會」激發地方民族意識,後成立「中州詩社」發揚詩學教育,對本市傳統文化教育卓有貢獻。

pastHistorySource

臺中市97年度社區文化性資產守護計畫成果

judgeCriteria

  1. 0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2. 1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registerReason

(一)具歷史文化價值。 (二)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 本市歷史建築「輔之居」是目前為臺中市少數留有內外雙座門樓,加上三合院及雙外護龍的傳統清末民居,規模盛大可見過去林家的社會地位及聲望。 三合院正身前簷牆(簷廊)的西化建築裝飾是日治時期,在第二次古厝大幅修建時,刻意將正身立面的裝飾表現出巴洛克式藝術風格,壁體的洗石子粉刷,小口壁磚,西洋柱式加上了臺灣傳統六角形竹節窗,中西建築式樣合併的視覺效果,深具民間建築藝術表現之價值,更足以代表其所見證的臺中盆地市街聚落發展的文化洗禮。 全區應保存範圍包含臺中市南屯區豐安段435 、436-3 、436-20 、450-5 地號,經全區完整保存,以維護古蹟之完整性,俾利建物空間使用配置、生活形制與內、外空間之景觀完整。

lawsReference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5條、〈歷史建築登錄廢止與輔助辦法〉第4條

officialDocNo

府授文資字第0980050628號

registerDate

2009-03-10

govInstitutionName

臺中市政府

belongAddress

臺中市南屯區豐樂里昌明巷15號

belongCity

臺中市南屯區

longitude

120.6426144213

latitude

24.125174715568

govInstitution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govDeptName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govDeptAddress

臺中市西區市府路41巷19號

representImage

cityLand

都市地區 住宅區

caseOwnership

    1. ownerType
      土地所有人

    2. ownerName
      臺中市

    2

buildingFeatures

臺中市現存唯一的雙門樓、一落雙護龍,正身五開間、中西合璧的三合院傳統建築。 原為傳統三合院格局與工法,二次修建時將正身立面裝飾改為巴洛克式風格:希臘塔斯干(Toscan)風格廊柱、白色洗石子壁體、六角形竹節造型開窗,中西合璧,深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 庄民暱稱「阿來仔先」的林文亭,之後增建外門樓和書房(私塾),日治時期做為教授漢文、保存傳統文化的場域。

inHouseFeatures

閒置,保存良好

buildingUsage

閒置

buildingKeyMaintainItem

注意其構造安全及調查研究

buildingActualState

老厝風風雨雨一百多年,但氣派依舊,日治時期第二代林有仁將祖厝正身改建為巴洛克式:希臘式廊柱、白色洗石子壁面,碩大的六角竹節窗,使黝暗的三合院柔亮起來,正廳紅瓦覆蓋下磨得光亮的菅蓁屋頂,又是一片古典美的景緻,在臺中市為碩果僅存。特殊的是壁體與銃櫃的丁字砌作法,造就神龕後面牆壁厚達兩尺。正身部分建築量體保存完好,外門樓與部分護龍卻岌岌可危。

isOpenVisit

isCharge

openUpTime

目前暫無開放

wenSitename

wenSiteaddress

govDeptContactor

黃敏蓮

govDeptPhone

04-22290280

govDeptEmail

tax100278@taichung.gov.tw

「輔之居」所屬的資料集:「文資局歷史建築」的其他資料

caseId: 20070912000005
caseName: 竹北六張犁忠孝堂(東平里13號)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六張犁忠孝堂(東平里13號),也是六張犁聚落內保留的傳統建築,原為林姓祭祀公業管理人林家人居所,後因故轉讓姜姓人士,以往每年褒忠亭義民廟祭祀用之牲畜均在此屋後方宰殺。

caseId: 20040113000004
caseName: 大溪陵寢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其他歷史遺跡

    5
pastHistory: 大溪陵寢原為頭寮賓館,1962年由榮工處負責興建完成。最初無特定使用計畫,而後作為總統府檔案室,存放部份總統府檔案,並收藏蔣家相關書籍及資料文卷。1988年蔣經國辭世,奉厝於頭寮賓館,隨即改名為大溪陵

caseId: 20210701000001
caseName: 嘉義慈濟宮
assetsTypes:

    1. code
      A2

    2. name
      寺廟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慈濟宮是古諸羅縣城外七境的境主廟,俗稱「外教場埔七境王爺宮」,廟內主祀五府千歲,興建於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現貌為民國五十四年動土重建,傳統閩南樣式的寺廟建築外觀造型,整體樣式包含木作與鋼筋水泥

caseId: 20050329000003
caseName: 美崙溪畔日式宿舍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約興建於1930年代,為日治時期花蓮港廳軍用宿舍。台灣光復後由國軍接管,亦作為軍用宿舍,曾為國防部軍備局所管轄,目前管理機關則為國防部政治作戰局。

caseId: 20180913000003
caseName: 瑾園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瑾園」為日治時期臺灣文化活動與社會活動相關人物林子瑾之故居,興建於1911年代。建築本體為紅磚造並覆蓋日本瓦作屋面,中央入口山牆泥飾主題細緻。該建物為「櫟社」及「臺灣文社」等文化團體之活動場所,以及

caseId: 20101108000002
caseName: 原東勢公學校宿舍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日治時期初,東勢角在學校尚未設立前,皆利用現有建築作為教學使用空間。明治31年(1898)1第府開辦臺中國語傳習所東勢角分場,設置於上新里泰安宮,明治32年(1899),傳習所東勢角分教場經立案改

caseId: 20040514000004
caseName: 羅東林區管理處舊檢車庫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建築物類

    5
pastHistory: 1.本建築建於民國60年(1971)6月,日治時期本為木造一層樓之檢車室,遭波密拉颱風摧毀後重建成現狀。 2.大正4年(1915)營林局宜蘭出張所設立。大正13年(1924)年1月,羅東至土場間的森林

caseId: 20120808000001
caseName: 南京西路255號店屋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日治時期曾為板橋林家房屋租賃事業的ㄧ部分,曾作為米行、信託業、日用品等行業,印證日治時期租賃房屋等事業興盛。

caseId: 20030331000001
caseName: 陳氏一落四櫸頭(碧山6號)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創建者於民國三十年代從新加坡回來興建。三十八年國軍佔領,此房子為軍官使用,所以房子保存較為完善。民國八十六年翻修,將兩邊櫸頭磚坪改為斜屋頂。

caseId: 20031215000007
caseName: 光復紀念碑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其他歷史遺蹟

    5
pastHistory: 原為日本時代之忠魂碑,忠魂碑的碑體原貌不詳,基座為石砌,戰後保留基座原貌,於1947年改為光復紀念碑。光復紀念碑的基座為矩形,高度有200多公分,立面分為4段,最底部為最大的矩形,以岩石作磚砌狀斜上收

caseId: 20140827000001
caseName: 小赤林氏宗祠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1.本宗祠是昭和7(1932)年所建之四櫸頭形制宗祠,可以做為小赤村林氏家族在白沙開拓的歷史。林氏家族為小赤崁村具代表性家族,其後裔多從事文教工作,對澎湖地方文化教育傳承貢獻良多。 2.廳堂壁面有二戰

caseId: 20040922000003
caseName: 鹽水歡雅國小原大禮堂及時鐘座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學校

    5
pastHistory: 原大禮堂係沿襲日治時期木造構型式,轉為磚造,外側扶壁多座,檜木窗框亦具特色;時鐘座為民國41年之作,形式完整,具教育設施之特性,可凝聚師生感情,並見證該校歷史發展。 1.大禮堂:建於民國四十五年五月

caseId: 20071017000002
caseName: 鵝鑾鼻燈塔之附屬建築物──中心圍牆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燈塔之附屬建築物中心圍牆

    5
pastHistory: 創建:清光緒7年(1881年)11月,鵝鑾鼻燈塔起建竣工:光緒9年(1883年)

caseId: 20030501000002
caseName: 五堵鐵路隧道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建築物類

    5
pastHistory: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caseId: 20030527000001
caseName: 歸仁潁川家廟
assetsTypes:

    1. code
      A1

    2. name
      祠堂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歸仁潁川家廟為陳家第一代祖先落腳之地,創建於清嘉慶年間,其後多次修建,今貌為民國45年(1956)所整修。全屋兩進三開間,座東朝西,屬閩南式口字型建築;屋架為木構造磚砌擱檁式,屋面使用紅色仰合瓦,屋脊

caseId: 20210703000005
caseName: 元長傅氏大宗祠
assetsTypes:

    1. code
      A1

    2. name
      祠堂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傅氏大宗祠創建於昭和10年(1935年),為雲林唯一的傅姓宗祠。民國75年(1986年)韋恩颱風肆虐,導致宗祠因風雨而建築有所破損,因此經過宗親會議決議以原貌進行重修,終於在民國78年(1989年)中

caseId: 20051219000006
caseName: 金城城區地下坑道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其他歷史遺蹟類

    5
pastHistory: 民國五十七年九月,金門全縣155個自然村,依戰術需要,視人口、地形面積、指揮掌握等狀況,併編七十三個戰鬥村,並採「軍、政、警、民」合一體制,並從民國六十五年起,選定金城、賢厝、頂堡、安歧、昔果山、后湖

caseId: 20160425000001
caseName: 帝國製糖廠臺中營業所暨附屬設施
assetsTypes:

    1. code
      A20

    2. name
      辦公廳舍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歷史建築「帝國製糖廠臺中營業所」前身為帝國製糖株式會社之臺中工場,原址為省會臺中城東之孔廟區,本建物為帝國製糖株式會社臺中營業所專用,興建於1935 年4 月。戰後作為臺灣糖業公司臺中辦公處,與相關公

caseId: 20030901000001
caseName: 明志書院
assetsTypes:

    1. code
      A8

    2. name
      書院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胡焯猷康熙末年、雍正年間渡海來臺,乾隆13年(1748)與林作哲、胡習隆合組「胡林隆」墾號。胡焯猷在乾隆28(1763)年將自己位於泰山的竹圍、房屋、魚池等項充作義學,又年收租陸百餘石永作膳脩膏火之資

caseId: 20061101000006
caseName: 青田街8巷10號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本區日式住宅約建於1930年代,建築形式完整,原為台電宿舍。

caseId: 20071213000001
caseName: 山后中堡中書第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山后派王氏,始祖名王璡,為王審知八世孫,於宋末元初始居浯洲山後ㄧ帶。山后原分為上堡和下堡,中堡的十八棟建築乃上堡王鈞居三子王國珍(又名明玉、字孝匣,生於1843年)擘畫興建,國珍於清同治七年間(186

caseId: 20150430000002
caseName: 原中壢高中教師宿舍白馬莊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白馬莊為中壢高中1978年所建之教師單身宿舍,見證中壢高中發展史,與中壢地區教育發展關係密切

caseId: 20170405000001
caseName: 原士林公會堂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公共建築

    5
pastHistory:

caseId: 20201230000007
caseName: 儒醫吳天祐紀念碑
assetsTypes:

    1. code
      A11

    2. name
      牌坊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1. code
      A9

    2. name
      碑碣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吳天祐紀念碑之建立,乃竹東重要仕紳吳錦堂因捐地予竹東公學校,官方及民間因感念其善行欲建碑宣揚,故吳錦堂以其父之名設立之紀念碑。 吳天祐及長子吳錦堂,其父子於清代至日治期間,對於竹東街住民之醫療奉獻,以

caseId: 20190502000002
caseName: 台中菸葉場竹山輔導站(原專賣局臺中支局竹山葉煙草收納場)
assetsTypes:

    1. code
      A16

    2. name
      產業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原台灣省菸酒公賣局台中菸葉場竹山輔導站,係於菸酒專賣時期作為每年菸葉盛產期集中收購及倉儲之用盛及一時,該建物為一木造平房蓋黑土瓦腰砌磚洋式倉庫建築,據該公司提供資料建物建於民國三十年間(詳如附件)。財

caseId: 20170603000001
caseName: 中國電影製片廠-A攝影棚、錄音室
assetsTypes:

    1. code
      A16

    2. name
      產業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1、中國電影製片廠為國內最具廠齡之電影製片機構,1933年創立於江西南昌,1951年遷移至北投現址(該址日治時期為競馬場),初期以拍攝新聞、紀錄片、軍教片為主,1965年開始拍攝商業片,並有多部膾炙人

caseId: 20160201000002
caseName: 臺灣港務公司築港路副首長日式宿舍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本建物完成於西元1944年3月,此時期臺中港(新高港)之相關鐵道建設、建港工程等因物資不足皆已停頓,惟本房舍仍於該年完成,曾作為港務公司副首長居住使用,目前已無人員居住,內部形制仍保存良好。

caseId: 20070119000006
caseName: 陳氏古厝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陳氏古厝約於清末年間興建,創建人興建之初只建二落大厝,在考量家族人口眾多且建築經費有餘的情況下增建護龍,但其護龍建築並未完工(紅磚砌牆並未上抹灰)。 民國三十八年庵前村因為防衛司令官辦公處所,為此陳

caseId: 20201202000009
caseName: 原臺灣省菸酒公賣局高雄分局
assetsTypes:

    1. code
      A21

    2. name
      銀行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待調查研究。

caseId: 20090519000002
caseName: 南庄永昌宮廟坪前古井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歷史遺跡

    5
pastHistory: 「南庄永昌宮廟坪前古井」位於南庄鄉東村永昌宮廟埕前,興建於日治初期(1895年)左右。初建時井圈約有3尺(約90公分)高,居民係以滾輪進行取水,日治末期因安全問題而將其封閉,至民國97年(2008年)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資產局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資料

不更新更新,15

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29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文化景觀

不定期更新,14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0-06-08 14:53:4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館藏圖書目錄

每年更新,7

廖小姐 | 0422295848#322 | 2021-04-07 16:58:26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會計月報

不定期更新更新,9

林君妍 小姐 | 04-22176319 | 2023-07-04 20:23:10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人才培訓手冊

不定期更新更新,14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2:27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民俗

不定期更新更新,10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5:4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史蹟

不定期更新更新,8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4:31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聚落

不定期更新更新,7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1:46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古蹟

不定期更新更新,10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0:43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古物

不定期更新更新,16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4:56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口述傳統

每日更新,8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0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傳統工藝

每日更新,23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5-10 10:43:19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紀念建築

每日更新,15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5-10 10:40:04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單位預算

不定期更新更新,10

朱 小姐 | 04-22176312 | 2023-07-24 14:43:15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接受及支付補助金

每年更新,7

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05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歷史建築

不定期更新更新,84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1:28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傳統表演藝術

不定期更新更新,52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3:33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傳統知識與實踐

不定期更新更新,8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6:27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決算及會計相關報表

每年更新,6

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28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遺址

不定期更新更新,15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2:05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