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1 time3: 0 time4: 0 total: 1 福住橋暨第二福住橋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福住橋暨第二福住橋

福住橋暨第二福住橋」於資料集「文資局歷史建築」由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劉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4-22177596,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4 14:41:28。 欄位caseId的內容是20140221000001 , 欄位caseName的內容是福住橋暨第二福住橋 , , 欄位pastHistory的內容是花蓮市溝仔尾南京街及成功街大排水溝的交叉處,有兩座古老的水泥小橋橫越其上,造型典雅,外表覆以洗石子,由於歷年已久看起來頗有滄桑感。 福住橋暨第二福住橋橋頭根據昭和6年(1931)《臺灣日日新報》中記載:「花港街的排水護岸工事竣工,福住橋十八日開通」。由此可知福住橋建於昭和6年(1931),雖然橋頭的橋名及竣工日期被人以水泥抹去,不過仍留下部分的字形留存,在福住二號橋的橋頭北側橋頭柱上留下完整的「第二ふくすみはし」日文草寫,相當地美觀,另外還可見竣工日期殘跡。現在溝仔尾人不多,這兩座古老的橋樑除了偶爾會吸引一些好古的人訪求之外,大多數的時間就是安靜的佇立,見證著往日此地─福住通的繁華。 日治時期,日本人稱此地為福住通,由於此地正好位於花蓮港驛後方,臨近臨港鐵路,吸引了不少流動人口聚集。憑藉地利之便,當時福住通旅館、酒樓、茶室、戲院林立,吃喝嫖賭樣樣不缺,因而使得福住通成為當時花蓮特種行業聚集之地,《東臺灣展望》一書中的廣告頁部分,那些酒店的地址就在福住通。 , 欄位pastHistorySource的內容是 , , 欄位registerReason的內容是(1)為花蓮市街計畫中公共排水、城市建設及河川整治之重要構造 物,具歷史價值。 (2)展現當時代營建技術與風格,具時代特色。 (3)為花蓮市民眾集體歷史記憶,具歷史建築價值。 , 欄位lawsReferenc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5條第1項、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第3款、第4款。 , 欄位officialDocNo的內容是府文資字第1030029729A號 , 欄位registerDate的內容是2014-02-21 , 欄位govInstitutionName的內容是花蓮縣政府 , 欄位belongAddress的內容是花蓮市自由街與成功街、南京街交接口 , 欄位belongCity的內容是花蓮縣花蓮市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21.611194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3.991073 , 欄位govInstitution的內容是花蓮縣文化局 , 欄位govDept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科 , 欄位govDeptAddress的內容是花蓮縣花蓮市文復路6號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1-10/23bc1a2a-d27d-4e6c-abae-df3b9ea61382/福住橋暨第二福住橋.jpg , 欄位cityLand的內容是都市地區 其他使用區 道路用地 , , 欄位caseUrl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140221000001 , 欄位buildingFeatures的內容是 , 欄位inHouseFeatures的內容是 , 欄位buildingUsage的內容是 , 欄位buildingKeyMaintainItem的內容是 , 欄位buildingActualState的內容是 , 欄位isOpenVisit的內容是 , 欄位isCharge的內容是 , 欄位openUpTime的內容是 , 欄位wenSitename的內容是 , 欄位wenSiteaddress的內容是 , 欄位govDeptContactor的內容是徐泰順 , 欄位govDeptPhone的內容是03-8227121#316 , 欄位govDeptEmail的內容是hsu0717@mail.hccc.gov.tw

caseId

20140221000001

caseName

福住橋暨第二福住橋

assetsTypes

    1. code
      A15

    2. name
      橋樑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花蓮市溝仔尾南京街及成功街大排水溝的交叉處,有兩座古老的水泥小橋橫越其上,造型典雅,外表覆以洗石子,由於歷年已久看起來頗有滄桑感。 福住橋暨第二福住橋橋頭根據昭和6年(1931)《臺灣日日新報》中記載:「花港街的排水護岸工事竣工,福住橋十八日開通」。由此可知福住橋建於昭和6年(1931),雖然橋頭的橋名及竣工日期被人以水泥抹去,不過仍留下部分的字形留存,在福住二號橋的橋頭北側橋頭柱上留下完整的「第二ふくすみはし」日文草寫,相當地美觀,另外還可見竣工日期殘跡。現在溝仔尾人不多,這兩座古老的橋樑除了偶爾會吸引一些好古的人訪求之外,大多數的時間就是安靜的佇立,見證著往日此地─福住通的繁華。 日治時期,日本人稱此地為福住通,由於此地正好位於花蓮港驛後方,臨近臨港鐵路,吸引了不少流動人口聚集。憑藉地利之便,當時福住通旅館、酒樓、茶室、戲院林立,吃喝嫖賭樣樣不缺,因而使得福住通成為當時花蓮特種行業聚集之地,《東臺灣展望》一書中的廣告頁部分,那些酒店的地址就在福住通。

pastHistorySource

judgeCriteria

  1. 0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2. 1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3. 2
    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registerReason

(1)為花蓮市街計畫中公共排水、城市建設及河川整治之重要構造 物,具歷史價值。 (2)展現當時代營建技術與風格,具時代特色。 (3)為花蓮市民眾集體歷史記憶,具歷史建築價值。

lawsReference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5條第1項、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第3款、第4款。

officialDocNo

府文資字第1030029729A號

registerDate

2014-02-21

govInstitutionName

花蓮縣政府

belongAddress

花蓮市自由街與成功街、南京街交接口

belongCity

花蓮縣花蓮市

longitude

121.611194

latitude

23.991073

govInstitution

花蓮縣文化局

govDeptName

文化資產科

govDeptAddress

花蓮縣花蓮市文復路6號

representImage

cityLand

都市地區 其他使用區 道路用地

caseOwnership

    1. ownerType
      土地所有人

    2. ownerName
      中華民國

    2

buildingFeatures

inHouseFeatures

buildingUsage

buildingKeyMaintainItem

buildingActualState

isOpenVisit

isCharge

openUpTime

wenSitename

wenSiteaddress

govDeptContactor

徐泰順

govDeptPhone

03-8227121#316

govDeptEmail

hsu0717@mail.hccc.gov.tw

「福住橋暨第二福住橋」所屬的資料集:「文資局歷史建築」的其他資料

caseId: 20200618000002
caseName: 朴子原東石神社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日本時期的神社原址

caseId: 20100408000002
caseName: 鎖港許祖取古宅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1.此建築為許氏家族所建。 2.年代久遠,本建築物興建時有「安厝」,故於神龕八仙桌下靠近後壁地盤處有「安地磚」,在澎湖傳統營建儀式上極具見證價值,非常少見。 3.各時期的建築材均能原貌呈現,從磁磚對聯

caseId: 20210702000002
caseName: 原台南區合會北港分公司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待確認

caseId: 20100528000001
caseName: 新營縣府日式木造官舍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昭和10年由本田三一興建 1948~1951年戰後由國有財產局接收 1951年土地產權登記於臺南市政府 2010年指定為歷史建築 2012年委託辦理調查研究與再利用計畫

caseId: 20041101000001
caseName: 原嘉義電信局
assetsTypes:

    1. code
      A6

    2. name
      衙署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1.原嘉義電信局興建於西元1937年(日治昭和12年),現今位於嘉義市東區府路里6鄰光彩街269號。 2.交通局西元1937年(日治昭和12年)年工事預算達86萬日圓並在元町女子公學校之校址劃定為興

caseId: 20170922000004
caseName: 舊達達港糶糴村敬字亭(範圍:亭身、圍牆及供桌)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敬字亭

    5
pastHistory: 糶糴村敬字亭位於龍頸溪水閘門東北邊13公尺的南岸堤岸上。敬字亭確切興建於那一年已不可考,依據糶糴村當地耆老的回憶,敬字亭在日治時期興建制水門前尚未存在,大約與制水門同時。因此,本計畫依以下幾點推斷其興

caseId: 20011213000003
caseName: 鹿港十宜樓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古市街類之街屋

    5
pastHistory:   嘉慶年間陳克勤自中國來台經商,於鹿港創辦「慶昌」,成為廈郊最大的商行。慶昌全盛時期自慶昌意樓(中山路121號)至慶昌十宜樓(中山路149號)皆為昔時陳家的產業。   十宜樓又稱「跑馬樓」位於鹿港金

caseId: 20040312000003
caseName: 台鐵宜蘭工務段舊鐵匠房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建築物類

    5
pastHistory: 本建築為日式木構造地上一層之建築,其建築本體牆身為編竹夾泥牆,外觀為外敷押條雨淋板。木造鐵工室工作區及後方之休息區佔地約50平方公尺,工作區內部設置一磚砌爐灶及排煙管,外部有水槽一座。屋頂中央設置挑高

caseId: 20071009000007
caseName: 董石獅、董詩揚(石羊)二落大厝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此棟建築為董石獅與董詩揚(石羊)兄弟合建,清末董石獅至新加坡發展,遂引薦弟詩揚的兒子前往發展,由董石獅與董詩揚子金國、金鐘、金圖一同出資,由詩揚監督興建,時委由兩組師傅將建築中軸線分為左右兩邊進行「拼

caseId: 20041007000004
caseName: 開蘭吳宅公廳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建築物類

    5
pastHistory: 1.噶瑪蘭僻處台灣山後,草萊未闢,平原上定居著一群樂天知命的噶瑪蘭人。嘉慶元年(1796)漳人吳沙率漳、泉、粵三籍流民入墾頭城,初始與番數闘,但皆未成功。吳沙假奉官令,以海賊將盡滅諸番,特來賭賊,且護

caseId: 20010518000001
caseName: 西鄉廳憲德政碑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其他歷史遺蹟

    5
pastHistory: 此碑為日本時代1905(明治38)年,宜蘭紳民為感念首任宜蘭廳長西鄉菊次郎之功績,特立於西鄉堤防。西鄉菊次郎在1897(明治30)年至1902(明治35)年間擔任宜蘭廳長,為免除宜蘭河水患,保障市民身

caseId: 20200116000001
caseName: 烏來加九寮臺車道橋樑遺構
assetsTypes:

    1. code
      A15

    2. name
      橋樑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caseId: 20031231000008
caseName: 利吉流籠遺跡
assetsTypes:

    1. code
      A16

    2. name
      產業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利吉流籠遺跡位於利吉大橋下方卑南溪偏北的河床中,是兩塊天然的大石頭。早年往來臺東街(今臺東市)與新港支廳(今成功鎮)之間,或岩灣(今臺東市岩灣里)與利基利吉(今利吉村)之間,卑南溪就是最大的阻礙。水位

caseId: 20071009000003
caseName: 臺大農業陳列館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之建造物

    5
pastHistory: 約建於民國52年。台大校園內,大都是日據時代蓋的歐式建築,而建造洞洞館時,因為帶進撤退來台大陸人的鄉愁,用很多象徵手法投現中國式建築的風味,讓這三棟建築物「不中國,又很中國」,非常特別。

caseId: 20070515000003
caseName: 員林曹家開台祖塋
assetsTypes:

    1. code
      A12

    2. name
      墓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員林曹氏開臺祖塋創建於乾隆21年(1756)。根據曹氏子孫曹秋源所撰(員林曹氏開臺祖塋〉一文所載,曹氏開臺祖塋墓主為曹媽何氏,附葬曹朝宰;墓園占地三分許,墳塋位處「蒼鷹搏兔穴」,採「三山五埕一兜池

caseId: 20180704000005
caseName: 國立花蓮高級農業職業學校舊校長宿舍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於民國43年8月10日登記作為花農校長宿舍使用,為國立花蓮高級農業職業學校經管之建物,興建完竣迄今逾五十年。

caseId: 20020129000006
caseName: 敷榮堂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洪氏敦樸公(第二十四世)支派第二十七世(稱陽明派)洪秉正於嘉慶15年(1810年)率子寬宏、孫善述舉家渡台,原定居於頂茄荖庄伍張犁。嘉慶25年(1820年)洪善述由頂茄荖舊居分出,興建於田中的獨院,名

caseId: 20050929000002
caseName: 綠洲山莊(國防部感訓監獄)
assetsTypes:

    1. code
      A19

    2. name
      機關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綠洲山莊即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位於綠島鄉公館村,是綠島人權文化園區中的歷史建築。民國59年(1970)2月臺東爆發泰源監獄事件,國防部在綠島趕建高牆式監獄,於民國61年竣工,即「綠洲山莊」。 綠洲山莊

caseId: 20090610000005
caseName: 峨眉富興製茶工廠含魯國世第、曾正章宅
assetsTypes:

    1. code
      A16

    2. name
      產業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峨眉鄉富興村,位於峨眉鄉西北側屬丘陵地形,鄰近苗栗三灣,東方美人茶即是本地最富盛名的特產,富興庄以曾姓為主,據「曾氏族譜」記載:曾氏16世祖,原居頭份田寮,後因人口繁昌乃遷至大隘富興庄。第十九世先人理

caseId: 20081001000001
caseName: 清水公學校日式宿舍群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宿舍

    5
pastHistory:   1897年,日人為使臺灣人學習本國語(日本語)而於鰲峰山下成立「臺中國語傳習所牛罵頭分教場」,1898年獨立成為「牛罵頭公學校」,1921年改名為「清水第一學校」,1925年改為「清水公學校」(現

caseId: 20210415000005
caseName: 迪化街一段329號店屋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2、 大稻埕北段於日治時期為米產業中心,本建物與鄰房331號原相通,當時為唐家米行,見證米產業蓬勃發展之歷史。

caseId: 20160822000001
caseName: 林華泰茶行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林家族人來自泉州安溪,原居住石碇並經營茶產業,後遷居臺北市,至今已至第五代,目前仍維持茶葉的生產。該茶行仍保存完整的茶產業鏈,包括上、下游的種茶、製茶,商業文化甚為完整,為臺北茶產業文化之代表

caseId: 20040302000001
caseName: 岡山水塔
assetsTypes:

    1. code
      A16

    2. name
      產業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上水道(自來水)是近代都市發展的基本設施。岡山街是岡山地區最重要的市街,是人群和貨物的匯集處,因此,上水道的修建也就相對重要。岡山上水道創建於大正14年(1925)11月,隔年3月完工,是利用清代圳道

caseId: 20130925000002
caseName: 戰後望高寮砲堡群(A01、A02、A03、A04)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軍事設施

    5
pastHistory: 建物位於南大肚山望高寮,於95年4月24日公告為歷史建築,原名登錄名稱為「戰後A01號碉堡」、「戰後A02號碉堡」、「戰後A03號碉堡」及「戰後A04號碉堡」,經臺中市102年第三次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及

caseId: 20210116000001
caseName: 迪化街一段132號店屋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曾為臺北最大文具貿易商「周益芳」,周紅綢氏為日治時期日本畫之女性畫家,二樓大廳及臥室內的傢俱、文物保存極佳,具人文歷史價值。

caseId: 20190618000003
caseName: 井垵凸角磁氣探知機防備衛所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軍事設施

    5
pastHistory: 日治時期,待後續調查研究。

caseId: 20210526000003
caseName: 東大路警察宿舍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本案係民國48年7月由警民協會捐建之警察職員及眷屬宿舍。

caseId: 20110830000001
caseName: 明石元二郎鳥居及鎌田正威鳥居
assetsTypes:

    1. code
      A11

    2. name
      牌坊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明石元二郎塋墓與鳥居於西元1919年興建完成,翌年(1920),為盛大準備當年10月26日明石總督一週年祭典,第八任總督田健治郎還特別命人整修墓地,新注墓碑,使墓地煥然一新。

caseId: 20090304000002
caseName: 東和派出所
assetsTypes:

    1. code
      A6

    2. name
      衙署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明治二十九年(西元1896年),日本政府以始政週年紀念為由,派遣憲兵和警察分攻溪邊厝和大坪頂,當時在鐵國山義勇軍的奮力抵抗下,久攻不下,七日夜內焚燒55庄。大正九年(西元1920年)施行同化政策,改革

caseId: 20020129000003
caseName: 南投市農會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建築物類

    5
pastHistory: 南投市農會創建於1936(昭和11)年,為南投市內現存規模較大且完整的近代建築。U字型配置,坐北朝南的二層樓磚構造;立面造形簡樸平實,受當時現代主義影響,上下樓層細長窗呈垂直分割線條;外部以淺色溝面磚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的其他資料集

文資局文化景觀

不定期更新,5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0-06-08 14:53:4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人才培訓手冊

不定期更新更新,11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2:27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口述傳統

每日更新,8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0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傳統工藝

每日更新,19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5-10 10:43:19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單位預算

不定期更新更新,6

朱 小姐 | 04-22176312 | 2023-07-24 14:43:15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遺址

不定期更新更新,15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2:05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聚落

不定期更新更新,7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1:46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歷史建築

不定期更新更新,60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1:28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接受及支付補助金

每年更新,4

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05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決算及會計相關報表

每年更新,5

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28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資料

不更新更新,12

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29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傳統表演藝術

不定期更新更新,28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3:33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史蹟

不定期更新更新,8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4:31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會計月報

不定期更新更新,6

林君妍 小姐 | 04-22176319 | 2023-07-04 20:23:10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館藏圖書目錄

每年更新,5

廖小姐 | 0422295848#322 | 2021-04-07 16:58:26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民俗

不定期更新更新,9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5:4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古物

不定期更新更新,14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4:56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古蹟

不定期更新更新,9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0:43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紀念建築

每日更新,8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5-10 10:40:04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傳統知識與實踐

不定期更新更新,7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6:27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