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湖潘宅民俗與宗教@#@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
「樹湖潘宅民俗與宗教@#@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39:45。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Place142166 , 欄位Id的內容是142166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樹湖潘宅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本戶為阿美族與太魯閣族,日本時代被迫遷到溪口後,又搬回樹湖居住;妻子則是居住在溪口隔壁的支亞干部落。較為特別的是妻子為巫師的家族,因此會相關祭儀。
本資料為基於2008 年進行之客家文物普查時之訪查,當時訪查著重於村落的家戶文化普查;於 2019 年重新更新整理,重新檢視梳理及更新相關資料,著重於家戶故事與遷徙基礎資料、族群融合為重點,該筆家戶資料內容如下:
門
木門:兩片式
平房
水泥
外部樓梯
房子的左邊
農作場
菜圃:辣椒、高麗菜
倉庫
棚子:放雜物和材堆
廣場
籃球框:用木頭當架子,鋪柏油
圍牆
植物籬笆:很多雜樹
儲存槽遺址
水泥製還在使用,接山水
灶頭
自己用石頭做的,目前仍在使用
原住民
夫:阿美族人,父親那一代原先就住在樹湖,後來日本時代時被迫遷移到溪口,國民政府遷臺後,又搬回樹湖住。
妻:父母親以前住太魯閣(太魯閣族),後來搬遷到西林社區居住
工人
先生做板模工人
大家庭
三代同堂,公公、婆婆、夫妻及2男1女小孩共7人
原住民語
與公公、婆婆對話用阿美族語言。但與孩子則用國語,與老公也是國語
庭院造景
孤庭花、榕樹、百合、木瓜
個人故事
婆婆是巫師,因婆婆小時候生了一場病一直醫不好,後來被巫師治好,治好後因為婆婆便開始能看見一般人看不到所謂的鬼神,與被邪靈附身之事,後來幫他醫好病的巫師看她很有緣分,也就指定她為巫師的傳人,並訓練她。
後來婆婆也成為樹湖地區專為原住民驅邪靈、避險的宗教師。原住民對她還蠻敬重,若家裡要祭拜,一定會請她到家中來召神,而加持食物品供祖先。
美食製作
都潤、糯米飯尤其過三大節日必備
美食製作
醃漬物:蘿蔔、生薑、鹹菜、動物內臟、辣椒
豐年祭
8月份都有參加,在溪口
祭祖
清明節或齊天大聖誕辰日期對潘家是非常重要日期,家裡一定要準備之物品:都潤、糯米、檳榔、檳榔葉、米酒、香煙、雞肉、豬肉
野菜
野菜:黑仔菜、木耳、過貓、山蘇...等
蝸牛:蝸牛和野菜煮湯或炒九層塔
特殊佈置
魚
水缸
放米用
古雜物
大鍋子在使用,蒸米用
洗手台
貼有磁磚
古雜物
菜蓋:鋁製
編織容器
米蘿:竹編
穀類處理器
脫穀機:家庭式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142166&IndexCode=Culture_Place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place/C265730C-3AFD-4956-AFB4-0C70D91885A4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11-02T15:52:40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民俗與宗教@#@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 。
MOC_Id
Culture_Place142166
Id
142166
Title
樹湖潘宅
Description
本戶為阿美族與太魯閣族,日本時代被迫遷到溪口後,又搬回樹湖居住;妻子則是居住在溪口隔壁的支亞干部落。較為特別的是妻子為巫師的家族,因此會相關祭儀。 本資料為基於2008 年進行之客家文物普查時之訪查,當時訪查著重於村落的家戶文化普查;於 2019 年重新更新整理,重新檢視梳理及更新相關資料,著重於家戶故事與遷徙基礎資料、族群融合為重點,該筆家戶資料內容如下: 門 木門:兩片式 平房 水泥 外部樓梯 房子的左邊 農作場 菜圃:辣椒、高麗菜 倉庫 棚子:放雜物和材堆 廣場 籃球框:用木頭當架子,鋪柏油 圍牆 植物籬笆:很多雜樹 儲存槽遺址 水泥製還在使用,接山水 灶頭 自己用石頭做的,目前仍在使用 原住民 夫:阿美族人,父親那一代原先就住在樹湖,後來日本時代時被迫遷移到溪口,國民政府遷臺後,又搬回樹湖住。 妻:父母親以前住太魯閣(太魯閣族),後來搬遷到西林社區居住 工人 先生做板模工人 大家庭 三代同堂,公公、婆婆、夫妻及2男1女小孩共7人 原住民語 與公公、婆婆對話用阿美族語言。但與孩子則用國語,與老公也是國語 庭院造景 孤庭花、榕樹、百合、木瓜 個人故事 婆婆是巫師,因婆婆小時候生了一場病一直醫不好,後來被巫師治好,治好後因為婆婆便開始能看見一般人看不到所謂的鬼神,與被邪靈附身之事,後來幫他醫好病的巫師看她很有緣分,也就指定她為巫師的傳人,並訓練她。 後來婆婆也成為樹湖地區專為原住民驅邪靈、避險的宗教師。原住民對她還蠻敬重,若家裡要祭拜,一定會請她到家中來召神,而加持食物品供祖先。 美食製作 都潤、糯米飯尤其過三大節日必備 美食製作 醃漬物:蘿蔔、生薑、鹹菜、動物內臟、辣椒 豐年祭 8月份都有參加,在溪口 祭祖 清明節或齊天大聖誕辰日期對潘家是非常重要日期,家裡一定要準備之物品:都潤、糯米、檳榔、檳榔葉、米酒、香煙、雞肉、豬肉 野菜 野菜:黑仔菜、木耳、過貓、山蘇...等 蝸牛:蝸牛和野菜煮湯或炒九層塔 特殊佈置 魚 水缸 放米用 古雜物 大鍋子在使用,蒸米用 洗手台 貼有磁磚 古雜物 菜蓋:鋁製 編織容器 米蘿:竹編 穀類處理器 脫穀機:家庭式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
0
-
1
-
2
-
3
-
4
-
5
Keyword_Rights_2
-
0_CC BY_
-
1_CC BY_
-
2_CC BY_
-
3_CC BY_
-
4_CC BY_
-
5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11-02T15:52:40
Keyword_Subject_1
民俗與宗教@#@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
「樹湖潘宅民俗與宗教@#@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Event668274
Id:
668274
Title:
來到北投的那天日記內容
Description:
此份文件為徐蜀龍(民國49年)12月16日星期五所寫的日記,大意是指說搭乘下午2點15分的特快車從台南到北投,此次是從台南四總院調到北投分院精神病科,來到北投安定下來感到安心,來到北投前的幾天腦子
MOC_Id:
Culture_Place333223
Id:
333223
Title:
大稻埕碼頭的淡水河河渡碼頭之標示石碑
Description:
圖為豎立於大稻埕碼頭的淡水河河渡碼頭石刻畫淡水河流經之區域及預計開發之沿岸碼頭。
大約於2009(民國98)年規劃發展的淡水河藍色公路與微旅行,石碑內容記載預計開發之沿岸碼頭。起點為大稻埕碼頭,
媽祖宮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Object304715
Id:
304715
Title:
媽祖宮
Description:
本圖來自第十四期《硓古石》季刊〈澎湖事情〉之翻譯文,譯者為魏廷朝。圖為媽祖宮。媽祖宮位於馬公街馬公,創立年代不詳,但以明萬曆三十一年(一六O三)荷蘭人據台時,此地已有漢族店鋪的史實推算,當在此事以
MOC_Id:
Culture_Place325691
Id:
325691
Title:
稜線上的古道
Description:
關門古道從關門山西峰稜線下降,經過哈巴昂舊社到丹大溫泉中間這段稜線,岳界稱為關門西稜,此稜線綿長而平緩,起伏不大,落差達1800公尺,一般登山行程大約在1-2天之間。這一段的古道大致開在稜線上或稜
MOC_Id:
Culture_Place284759
Id:
284759
Title:
現代都會住宅興起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進士社區的日曆。本篇9月20日的主題是
MOC_Id:
Culture_Place587237
Id:
587237
Title:
Satokoay舞鶴考古遺址
Description:
Satokoay(舞鶴)考古遺址位於花東縱谷中段秀姑巒溪與紅葉溪匯流口西南側隆起、稱為舞鶴台地的古老紅土台階地上。遺址範圍南北長約600公尺,東西寬約400公尺,形狀似橢圓弧形。阿美族稱這兩支石柱
MOC_Id:
Culture_Object304163
Id:
304163
Title:
《硓古石》季刊第16期〈「澎湖人移居台灣本島的研究〈七〉」〉
Description:
本文收錄於《硓古石》季刊第16期,篇名為「澎湖人移居台灣本島的研究〈七〉」,以下為本文摘要: 本文轉載尹建中教授之碩士論文「澎湖人移居台灣本島的研究」。尹教授首先於《硓古石》季刊第8期發表〈澎湖人口移
MOC_Id:
Culture_Place617113
Id:
617113
Title:
大南澳天后宮
Description:
大南澳天后宮,廟後方的山稜為蘇花古道大南澳越嶺段的入口,大正5年(1916)6月1日起,日本政府正式開築「蘇澳、花蓮港間道路」,從「蘇澳白米橋右岸」起工,開到「花蓮港街筑紫橋左岸」。因為東部開發的
環鏡樓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179130
Id:
179130
Title:
環鏡樓
Description:
「環鏡樓」,於1912年(大正元年)11月落成,興建於基隆市新店街(今仁愛區忠二路)一帶,為臺灣礦業鉅子顏雲年的洋風豪宅;取「山曲如環,港如鏡」之意,命名其洋樓,同時反映出基隆倚山靠海的地理特
興建惠民市場記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Object233932
Id:
233932
Title:
興建惠民市場記
Description:
本碑文為興建惠民市場記,現存於連江縣北竿鄉塘岐村惠民市場,為該公共建設沿革之參考文本,日後得做為研究連江縣之重要史料。碑文全文如下:北竿鄉為本縣重鎮而塘岐係北竿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商業鼎盛,惟攤
大義路古與今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284536
Id:
284536
Title:
大義路古與今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大義社區的日曆。本篇2月7日的主題是「
日月潭浮田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555150
Id:
555150
Title:
日月潭浮田
Description:
從日月潭北側的龍鳳宮,眺望湖上的浮田。浮田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土地,分為天然浮田和人工浮田,天然浮田是利用漂浮在水中的浮萍、水草、藤蔓植物等聚集起來,然後覆蓋上湖泥,造成浮田,可種植蔬菜水果等農作物。
北關海潮公園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512781
Id:
512781
Title:
北關海潮公園
Description:
北關海潮公園位於宜蘭縣頭城鎮更新里,舊名梗枋。其歷史可追溯至清朝嘉慶年間,因其獨特地質形成險要之地勢,而成為重要軍事駐防之地。據夏獻綸著《臺灣輿圖》,在〈宜蘭縣輿圖說略〉記載:「海濱大石嶙峋,中設
仙寰橋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253
Id:
509253
Title:
仙寰橋
Description:
仙寰橋初建於大正4年(1915),約位於立霧溪與其支流落支煙溪匯流口附近,橋長約100公尺,高度約54公尺。仙寰橋是進入太魯閣峽谷後第一座大型鐵線橋,也曾經是通過太魯閣關口的唯一孔道,在昔日太魯閣
木柵禮拜堂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161892
Id:
161892
Title:
木柵禮拜堂
Description:
木柵禮拜堂的建立,為必麒麟為馬雅各介紹兩位木柵平埔族女性Niu及Ngauh-a作為幫手,因此吸引平埔族人前往臺灣府就醫,同治9年(1870)3月馬雅各醫生因應木柵地區平埔族對基督教的好奇而拜訪,馬
南竿31據點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153285
Id:
153285
Title:
南竿31據點
Description:
南竿31據點原位於連江縣南竿鄉介壽村青潭澳附近,2007年由中國科技大學主持之《96年度連江縣文化景觀普査計畫》調查時已經拆除,無法判定其範圍。1990年代起,解嚴後的馬祖各島上建設突飛猛進,許多
托馬斯駐在所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325383
Id:
325383
Title:
托馬斯駐在所
Description:
托馬斯駐在所距スラ、アセン戰死之碑約1公里,東往大分約12.7公里,西往大水窟山屋約9.3公里,海拔約2000公尺處。
托馬斯為布農語Tumaz之音譯,意指熊,托馬斯駐在所設於大正9年(1920
馬沙布駐在所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325373
Id:
325373
Title:
馬沙布駐在所
Description:
馬沙布駐在所位於南大水窟山東南稜北面,海拔約2420公尺的山腹。
大正11年(1922)6月13日設立,昭和9年(1934)10月3日裁撤,屬於霧林帶,終年潮濕。在《東臺灣展望》如此描述:「…枯
MOC_Id:
Culture_Object164562
Id:
164562
Title:
龜崙嶺鐵道橋遺構(大坑溪橋)
Description:
橋樑基座應於1893年(光緒19年)台北新竹段鐵道通車前竣工。石造拱形道路橋面及結構於1907年(明治40年)7月竣工。該鐵道(或道路)路線所經之地為俗稱龜崙嶺(今龜山)的山麓地帶,可證明台灣鐵道或公
MOC_Id:
Culture_Object627060
Id:
627060
Title:
金門軍用卡車
Description:
1956年(民國45年)為統一前線軍政指揮權,金門、馬祖兩地被列為戰地政務區域。1987年(民國76年)政府宣告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廢止臨時條款,但金馬地區仍再度戒嚴。戰地政務是指為重建戰區的政權,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231
Id:
515231
Title:
舊花蓮火車站全貌(小臺北站)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花蓮舊站。舊花蓮火車站早期的名稱是花蓮港驛,明治43年(1910)開始營業,昭和19年(1944)花蓮港驛遭受美軍轟炸損毀,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民國38年(1949)擴建花蓮港驛,民國40
大湖庄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163661
Id:
163661
Title:
大湖庄
Description:
大湖在客語係指位於山間的平坦盆地,大湖即位於山間廣大平坦的盆地。今日大湖歸苗栗縣大湖鄉明湖村與大湖村管轄,市區位於公路台3線上,往北可抵獅潭,往南可達卓蘭。因日治初期苗栗廳大湖支廳設於本地,190
庫巴博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618867
Id:
618867
Title:
庫巴博
Description:
影像為庫巴博社老人Doras老家的大石板,「Bbu」在泰雅語中為「山嶺上平台視野展望良好的地方」,由此可知此社所在的地形。本社位居和平溪北溪左岸與莫很溪交匯處,海拔高約 1200 公尺,日治警備道
觸口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488427
Id:
488427
Title:
觸口
Description:
影像為觸口村,觸口為進入阿里山區的最後一個平地聚落,為八掌溪自山區流出平地的谷口位置,此地又恰為觸口斷層崖所在,形成落差極大的崖壁,其兩側壁高聳,夾峙八掌溪,猶如兩牛相觸般險峻,故而得名。光緒5年
高山頂啟明宮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161577
Id:
161577
Title:
高山頂啟明宮
Description:
高山頂啟明宮,同治2年(1863)興建,地址在楊梅區高榮里幼獅路2段388號。為楊梅區高山頂民眾的信仰中心,主祀三官大帝。早年因本區域內瘟疫與盜賊四起,民眾在困苦無力下,為祈求上天賜福,因而決定議供奉
1830峰的斷稜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325713
Id:
325713
Title:
1830峰的斷稜
Description:
關門古道從關門山西峰稜線下降,經過哈巴昂舊社到丹大溫泉中間這段稜線,岳界稱為關門西稜,此稜線綿長而平緩,起伏不大,落差達1800公尺,一般登山行程大約在1-2天之間。這一段的古道大致開在稜線上或稜
MOC_Id:
Culture_Object233909
Id:
233909
Title:
連江聯合司法大樓籌建紀略
Description:
本碑文為連江聯合司法大樓籌建紀略,現存於連江縣南竿鄉介壽村的司法大樓 ,為該公共建設沿革之參考文本,日後得做為研究連江縣之重要史料。碑文全文如下:馬祖雄據閩海,屏障臺澎,舟楫往來交通不便,民刑訴訟
MOC_Id:
Culture_Place754066
Id:
754066
Title:
草店尾老屋保存再生計畫
Description:
本棟建物為磚造水泥三樓長條街屋,外牆浮雕典雅大方,內部之磨石梯,木梯,地面圖騰,木製地龕,閩式瓦片屋頂,致始保存良好;原一樓為閒置倉庫,現經產權人拆除前房客留下之招牌,進行復舊及冷氣室外機等遷移,
MOC_Id:
Culture_Place650185
Id:
650185
Title:
臺灣省癩病療養院及各門診所分佈圖(1963)
Description:
本圖為1963年時臺灣癩病療養院及門診診所的分佈圖,收錄於省立樂生療養院1963年所出版的《癩病防治十年》。
圖中可見臺北共有三處診所,以及臺灣唯二的療養院(即臺灣省立樂生療養院和私立樂山園),
MOC_Id:
Culture_Place488277
Id:
488277
Title:
1960年代塘岐村的米廠
Description:
圖片為現在的北竿鄉圖書館,過去曾作為塘岐村中的米廠
依據連江縣政府委託北竿鄉塘岐社區發協會出版的《尋訪50年代壁山下的塘岐》,塘岐村米廠的舊址位在現今北竿鄉圖書館(如圖),改建自梅花人的漁寮。國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舞蹈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8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21
文化部文化行政據點
每年更新,32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38
文化部文化部單位決算
每1年更新,22吳 小姐 | (02)8512-6611 | 2023-07-19 20:58:32
文化部典藏目錄-皮革類
每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52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每1日更新,130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45
文化部
蒙藏籍學生蒙藏語文班上課人數統計表
每6月更新,26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7:19
文化部出版書目資料
每1年更新,21聶志文 小姐 | 02-85126464 | 2023-07-27 17:23:12
文化部文創育成中心資訊
每年更新,23楊家華 小姐 | 02-85126561 | 2021-04-07 17:05:23
文化部文化部高等教育推廣教育中心名錄
每年更新,25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蒙藏ㄧ般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26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24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歷史
每周更新,50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9:19
文化部蒙藏業務支出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3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6:48
文化部文創商店
每年更新,63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2:58
文化部典藏目錄-攝影印刷類
每1年更新,2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50:27
文化部典藏目錄-哺乳類
每1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08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美術
每周更新,31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1:25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大事記
不更新更新,21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1:27:09
文化部典藏目錄-藝術圖像類
每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0:05
文化部典藏目錄-工藝類
每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1:14
文化部典藏目錄-維管束類
每1年更新,3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30:09
文化部
典藏目錄-圖像書籍類
每1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25
文化部典藏目錄-生活衣飾與用品類
每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8:36
文化部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9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7-27 17:24:03
文化部查詢單一活動詳細資料
每1日更新,2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38
文化部藝文活動-主題推薦
每月更新,28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6:39
文化部
兒童文化館-主題閱讀區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78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07
文化部典藏目錄-工藝美術類
每1年更新,2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56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會議
每半年更新,26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6 18:14:16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內部各委員會、任務編組及財團法人之性別統計表
不定期更新更新,22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4:50
文化部蒙藏最新出版品一覽表
每年更新,26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16 16:05:50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