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貢寮的牧牛人-牛耕文化傳承工作營生物、生態與環境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貢寮的牧牛人-牛耕文化傳承工作營生物、生態與環境

貢寮的牧牛人-牛耕文化傳承工作營生物、生態與環境」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50。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Invisible684793 , 欄位Id的內容是684793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貢寮的牧牛人-牛耕文化傳承工作營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新北貢寮山區的水田,順著山勢開墾,梯田面積大小不一,也因地勢與終年蓄水的田區,農耕機械不易移動,以致插秧前的整地犁田以及收割後的翻土,很多時候山上的農人還是仰賴水牛,而農人則是運用傳統山林飼育智慧,照養著牛群,百餘年來,貢寮地區的牛耕文化始終持續的流轉。 有次長輩跟我們說,跟水牛一起工作的老照片有什麼好找的?你現在去拍還不是一模一樣的,所以300年前跟先民一起到來開田、墾地、耘田的役用水牛相關技術貢寮都還在運用?內心十分驚喜,百年的耕牛文化彷彿時光凝結在貢寮桃源谷步道下方的內寮山村,「內寮」的意思,大概就是「遠的要命王國」,跟隔壁區的辭職嶺有得比拚,過往因為交通不便,採購與謀生不容易,也因此持續地耕作水稻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現在則多是為了家人自用以及守護水梯田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這次工作營我們邀請當地農民蕭春益大哥為耕牛技術傳承的主講師,他們家族目前是桃源谷(大牛埔)最大的水牛放牧戶,在這兩日的工作營,近距離與水牛一起工作,牽牛的眉角、犁田工具的種類、如何鞍上工具、如何互相搭配犁田、水牛在山林食草種類怎麼看,學員都有相當多的機會實作練習,此外水牛其實也是重要的導師,熟稔農務的水牛,反而會教你怎麼耕。 然而這次工作營除了耕牛技巧的傳承外,更多的期待是在重拾與水牛伴生的生命記憶,我們是如何去深刻理解與觀察另一種生物的神情與姿態,從牠的耳朵顫動、足腳的移動步伐、身軀體態的些微差異,我們察覺牠的情緒與健康狀態,而調整合作互動的模式,按著歲月時序遷移放牧,辛勤的牧牛人背除草機拿柴刀,配合環境物候管理放牧地,確保長出來的草都是水牛愛吃的,跟著阿伯阿嬸去巡牛,聽他們聲聲呼喚牛群,手掌輕輕拍著水牛的頭。 雖然台灣過往普遍與水牛共生共好的記憶漸被遺忘與丟失,期待更多夥伴的加入,將牛耕文化知識系統與技能持續地在人群中傳承與實踐,延續人、土地以及水牛的故事。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84793&IndexCode=Culture_Invisible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invisible/772B7AEA-039D-4057-B7B1-6A2C80D558A0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圖像@#@圖像@#@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12-20T14:05:02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Invisible684793

Id

684793

Title

貢寮的牧牛人-牛耕文化傳承工作營

Description

新北貢寮山區的水田,順著山勢開墾,梯田面積大小不一,也因地勢與終年蓄水的田區,農耕機械不易移動,以致插秧前的整地犁田以及收割後的翻土,很多時候山上的農人還是仰賴水牛,而農人則是運用傳統山林飼育智慧,照養著牛群,百餘年來,貢寮地區的牛耕文化始終持續的流轉。 有次長輩跟我們說,跟水牛一起工作的老照片有什麼好找的?你現在去拍還不是一模一樣的,所以300年前跟先民一起到來開田、墾地、耘田的役用水牛相關技術貢寮都還在運用?內心十分驚喜,百年的耕牛文化彷彿時光凝結在貢寮桃源谷步道下方的內寮山村,「內寮」的意思,大概就是「遠的要命王國」,跟隔壁區的辭職嶺有得比拚,過往因為交通不便,採購與謀生不容易,也因此持續地耕作水稻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現在則多是為了家人自用以及守護水梯田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這次工作營我們邀請當地農民蕭春益大哥為耕牛技術傳承的主講師,他們家族目前是桃源谷(大牛埔)最大的水牛放牧戶,在這兩日的工作營,近距離與水牛一起工作,牽牛的眉角、犁田工具的種類、如何鞍上工具、如何互相搭配犁田、水牛在山林食草種類怎麼看,學員都有相當多的機會實作練習,此外水牛其實也是重要的導師,熟稔農務的水牛,反而會教你怎麼耕。 然而這次工作營除了耕牛技巧的傳承外,更多的期待是在重拾與水牛伴生的生命記憶,我們是如何去深刻理解與觀察另一種生物的神情與姿態,從牠的耳朵顫動、足腳的移動步伐、身軀體態的些微差異,我們察覺牠的情緒與健康狀態,而調整合作互動的模式,按著歲月時序遷移放牧,辛勤的牧牛人背除草機拿柴刀,配合環境物候管理放牧地,確保長出來的草都是水牛愛吃的,跟著阿伯阿嬸去巡牛,聽他們聲聲呼喚牛群,手掌輕輕拍著水牛的頭。 雖然台灣過往普遍與水牛共生共好的記憶漸被遺忘與丟失,期待更多夥伴的加入,將牛耕文化知識系統與技能持續地在人群中傳承與實踐,延續人、土地以及水牛的故事。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1. 0

  2. 1

  3. 2

  4. 3

Keyword_Rights_2

  1. 0
    _CC BY_

  2. 1
    _CC BY_

  3. 2
    _CC BY_

  4. 3
    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圖像@#@圖像@#@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12-20T14:05:02

Keyword_Subject_1

生物、生態與環境

「貢寮的牧牛人-牛耕文化傳承工作營生物、生態與環境」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349
Id: 277349
Title: 採茶歌 無悶草堂詩存卷一(乙未至庚子)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上山採茶筋力苦,下山飲茶喉舌甘;誰識箇中甘苦趣,朝朝暮暮自攜籃。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577
Id: 754577
Title: 林業試驗所森林化學系試驗-試驗用木粉過篩
Description: 直式黑白底片,印有底片商標「KODAK SAFETY FILM」。畫面中央為1座置於室內之機具,機具兩側分別為1座櫃子及1張桌子。 此底片影像為林業試驗所森林化學系(即現今之森林化學組)於194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316
Id: 279316
Title: 吃太多同蒿會脹氣 臺灣通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同蒿(臺灣、鳳山、彰化各志同作茼,「噶瑪蘭」、「淡水志」蒿訛作萵).時珍云:形氣同於蓬蒿,故名.一名蕫蒿.葉似芥艾,花似小菊,性冷微香,多食令人氣滿(「諸羅縣志」).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990
Id: 276990
Title: 又產山大人樹,可辟除瘟疫 雲林縣采訪冊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大人崠山 在縣東南四十餘里。其山自油杉崙分龍而來,為林屺埔眾山之領袖。頂峯秀麗,左右峯若垂肩狀,蒼然欲滴。俯視諸山,環列拱衛,高插雲霄,丈尺不可數計。所產鹿、獐、熊、豹、猐、羊、灰石;筀竹成林,樟

MOC_Id: Culture_Object512654
Id: 512654
Title: 蘭陽傳統寺院神像與木雕裝飾藝術之研究上
Description: 林福春的〈蘭陽傳統寺院神像與木雕裝飾藝術之研究〉上,在2011年10月發表於《台灣源流》56期,本文中在其前言表示,自清代噶瑪蘭廳治時代的嘉慶期間,先民陸續入墾蘭陽平原,而開發初期環境,天災、瘴癘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666
Id: 732666
Title: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苗圃照片:苗圃培育幼苗
Description: 橫式黑白照片。收藏於《寫真帖》,無文字說明。六人於苗圃田間工作,後方有一棟建築物。 由《寫真帖》其他張相片推測拍攝於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苗圃,即現今台北植物園。日本領臺後約從1896年開始,在小南門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288
Id: 754288
Title: 臺灣省農業建設展覽會照片-開幕致詞
Description: 方形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內容上,正面畫面共有6人於戶外,其中1人站立於前方桌子,桌上有1個花瓶,其餘5人坐於座位。原相本中,本照片附近放置寫有「人物照片」、「展覽會」字樣的紙袋。 本件為在臺灣

MOC_Id: Culture_Event637441
Id: 637441
Title: 鳳儀書院整修前的門枕石
Description: 照片為2005年10月28日(民國94年)鳳儀書院整修前頭門的門枕石。 頭門是鳳儀書院的大門,進入頭門就可以進到書院的講堂與學舍。頭門有三開間的門,中門入口前有一對雕雙螭蓮花的抱鼓石,作用可以加

MOC_Id: Culture_Object665579
Id: 665579
Title: 桃花心木栽培記錄之照片系列:插條育苗
Description: 此為直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中可見數株小樹苗,前方並插有一標示牌,上頭文字寫著「大葉桃花心木○」、「○○ 6 24」(○表示難辨識之文字),表示該批樹苗應為大葉桃花心木,數字則可能指涉其播種

MOC_Id: Culture_Object309942
Id: 309942
Title: 赤嶼植被覆蓋率
Description: 本研究監測105年(2016)7月至9月赤嶼的植物率蓋率,由此圖可知7、8、9月份實驗組與對照組等兩組的植被覆蓋率測量結果:實驗組植物覆蓋率的面積比率值(% Area):7月份為21.34%,8月份為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298
Id: 514298
Title: 蘭陽首座—天埤水力發電廠
Description: 2002年社區日曆計包含:礁溪鄉三民;宜蘭市中正、民負;三星鄉天送埤;羅東鎮羅東;南澳鄉碧候;蘇澳鎮白米;頭城鎮龜山島;冬山鄉珍珠;員山鄉阿蘭城;大同鄉崙埤以及五結鄉大二結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

MOC_Id: Culture_Object661316
Id: 661316
Title: 擬金花蟲
Description: 這隻一身靚裝的擬金花蟲正在樹幹上爬呀爬的,頭與前胸背板、觸角和各腳都是綠色並且具金屬光澤,翅鞘紫色具縱向的刻點排列,全身具強烈的金屬感,非常特別又漂亮,一身亮晶晶的,體態渾厚結實,大小約13.5m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534
Id: 279534
Title: 空青石可治眼疾 臺灣通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空青石,產大倉仔嶼海濱.周凱云:搖之中響,有沙有水,水淡者治目疾.近多膺物,摶土貯水於中,置海濱月餘即成,按空青圓如雞卵,大小不一,質甚堅緻.澎人多眼疾,然罕有以此治之者(「澎湖廳志」).

MOC_Id: Culture_Object703738
Id: 703738
Title: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苗圃照片:瓊麻開花
Description: 橫式黑白照片,相片收於《寫真帖》。照片上方書寫「サイサル ぺンプ開花(臺北苗圃)」,「サイサル 」意即「瓊麻」,「ぺンプ」意即「麻」。 拍攝於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臺北苗圃,臺北苗圃即現今台北植物園。

MOC_Id: Culture_Place512750
Id: 512750
Title: 永鎮海濱公園
Description: 「永鎮村」為村內以奉祀開漳聖王之「永鎮廟」聞名,光復後乃取名「永鎮」,為壯圍鄉面積最小的一個村落。1979年濱海公路通車後,將永鎮村一分為二。「永鎮海濱公園」即位於壯圍鄉永鎮村濱海公路(台2線)里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077
Id: 280077
Title: 薏苡能健脾益胃 彰化縣志卷十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薏芢,一名米.謂堅硬有贛強之意.一名回回米、一名薏珠子,能健脾益胃.臺地產頗多,而粒差小.土番名之曰禾榛,又名禾珠,以其與禾並純成也.

MOC_Id: Culture_Place284802
Id: 284802
Title: 心靈饗宴─綠色隧道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下埔社區的日曆。本篇10月31日的主題

MOC_Id: Culture_Object755074
Id: 755074
Title: 墾丁南灣
Description: 直式黑白底片,畫面為海灘景觀,為廖日京拍攝。 本件為「森林與歷史-臺灣林業文物整理、累積與轉化」案中「廖日京植物公務紀錄與研究往來書信」系列下的文物。 廖日京(1929-2013),臺灣大學森

MOC_Id: Culture_Place602990
Id: 602990
Title: 西勢大溪反水路
Description:   宜蘭平原因地理位置及地形因素,河水只能彎彎曲曲尋求出路,特別是下游河口地區,常堆沙成汕,當洪汛來臨,大水沖開淤塞,則河川復通,否則就決堤改道。昔日蘭陽溪出平陽後,於內城岔分為二,其一續向東北流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026
Id: 277026
Title: 澎湖資糧缺乏,食海菜雜薯與米 海南雜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賴有賢司牧,勸民相賑貸。亟發義倉錢,戶口資零碎;碾米借營倉,平糶付闤闠(蔣澤葊刺史發義倉錢三千串以濟貧民,借碾兵米九百石以平市價)。勞勞相慰藉,教民且忍耐。些許奚足恃?家家食海菜;海菜亦可食,須雜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822
Id: 279822
Title: 荊可治中暑 諸羅縣志卷十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荊:俗名埔荊.「格物論」:『荊,小木叢生,枝莖婆娑,葉刻缺而粗澀;荒坂洲渚多有之.有五葉、七葉.行人中暑者,取七葉荊心嚼之或縛臍間,立愈』.

MOC_Id: Culture_Object755236
Id: 755236
Title: 上池醫院拆除9
Description: 直式黑白底片,此為一系列廖日京收藏之底片。畫面前方為拆除中的上池醫院。本件自上池醫院東側上池醫院院長黃文陶的家厝二樓向西拍攝,右方一層的房舍為尚未拆除的上池醫院建物。 廖日京(1929-2013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238
Id: 509238
Title: 地震勘災(ㄧ)
Description: 這張照片拍攝於民國40年(1951)花蓮大地震後南濱海堤之損壞景象。民國40年(1951)所發生之花蓮大地震為縱谷地震系列中的一部分,同年11月又發生臺東大地震,可以稱之為「1951年花蓮—臺東地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548
Id: 276548
Title: 人觸桂樹香則病,亦瘴也 赤崁集卷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海闊偏宜月,天南不覺秋;自憐家尚在,甘與夢同遊。 香瘴潛浮桂(桂樹滿山,人觸香則病,亦瘴也),狂潮欲上樓。一杯鄉國酒(沽酒不可飲,海船多載惠泉),休為看花留。

MOC_Id: Culture_Event561684
Id: 561684
Title: 茶園常見雜草-細葉金午時花
Description: 細葉金午時花,學名Sida acuta Burm.f,俗名蛇總管、披針葉金午時花、尖葉四米草、黃花稔、拔毒散等,為錦葵科(Malvaceae)金午時花屬(Sida)的亞灌木狀草本植物,原生北美洲中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874
Id: 277874
Title: 急性子即鳳仙子 噶瑪蘭志略卷十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急性子(即鳳仙子)

MOC_Id: Culture_Object139971
Id: 139971
Title: 石港春帆-烏石港風華再現
Description: 烏石港因黑灰色硬頁岩礁石位於港內而得名。硬頁岩由頁岩低度變質而成,頁岩中若有砂岩夾層,抗侵蝕力差的頁岩崩落後,砂岩露出陡峭山壁,即為今日「烏石單面山」。烏石港因烏石的陡峭地形,使河道保有足夠深度,

MOC_Id: Culture_Object755012
Id: 755012
Title: 廖日京與學生在林業試驗所蓮華池分所-合影
Description: 橫式黑白底片。收存之底片套正面黑筆書寫「1971.7.17-18」、「埔里」、「蓮華池」。此底片為廖日京收藏。 本件為「森林與歷史-臺灣林業文物整理、累積與轉化」案中「廖日京植物公務紀錄與研究往

MOC_Id: Culture_Object284295
Id: 284295
Title: 我認識的芹菜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七張社區的日曆。本篇7月10日的主題是

MOC_Id: Culture_Object755010
Id: 755010
Title: 廖日京與學生在惠蓀林場湯公碑
Description: 橫式黑白底片,紀念碑「湯故校長惠蓀逝世紀念碑」。收存之底片套正面有黑筆書寫「1971.7.17-18」、「埔里」、「蓮華池」。此底片為廖日京收藏。 本件為「森林與歷史-臺灣林業文物整理、累積與轉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平面書畫類

每1年更新,2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41

文化部

蒙藏籍學生蒙藏語文班上課人數統計表

每6月更新,26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7:19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內部訓練出席人數性別統計

不更新更新,16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3:41

文化部

文化部獎補助-報名資訊

每1年更新,21

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3-07-28 16:42:47

文化部

文化部主管政府捐助財團法人清冊

每年更新,23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2:45

文化部

西藏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27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18-08-16 16:12:45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大事記

不更新更新,21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1:27:09

文化部

博物館

每1年更新,61

葉純帆 小姐 | 02-8512-6330 | 2023-07-27 17:37:05

文化部

文創商店

每年更新,67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2:58

文化部

典藏目錄-油畫類

每1年更新,3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22

文化部

俄羅斯聯邦蒙裔共和國醫生來台培訓統計表

每1年更新,25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3:05

文化部

典藏目錄-化石類

每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1:50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特別收入基金

每1月更新,21

李 小姐 | 02-85126634 | 2023-08-10 13:42:05

文化部

典藏目錄-粉彩畫類

每1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24

文化部

文化部研究報告

每年更新,18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5: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木材類

每1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05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訓練及活動參加人數性別統計

不定期更新更新,16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4:09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特別收入基金

每6月更新,14

李 小姐 | 02-85126634 | 2023-08-01 10:09:36

文化部

文化部接受及支付補助金資料

每季更新,19

姚劭融 小姐 | 02-85126614 | 2021-06-23 14:38:08

文化部

大陸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年更新,22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29

文化部

典藏目錄-昆蟲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9:35

文化部

文化部典藏網類別統計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6 | 2023-07-27 15:32:57

文化部

文化部-振興三倍券通訊交易適用業者名單

每1月更新,17

葉舒文 小姐 | 02-85126571 | 2023-07-27 16:04:54

文化部

典藏目錄-圖像書籍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25

文化部

典藏目錄-魚類

每1年更新,2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16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教育

每周更新,29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0:48

文化部

文化部訴願案件收辦統計

每1年更新,25

陳純美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2:17

文化部

蒙藏課程辦理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5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1-06-29 12:25:1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每1日更新,133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45

文化部

經緯度查詢附近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25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12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