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滿人物與團體@#@空間、地域與遷徙@#@產業與經濟
「林秋滿人物與團體@#@空間、地域與遷徙@#@產業與經濟」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39:45。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People636228 , 欄位Id的內容是636228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林秋滿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照片為受訪者林秋滿,拍攝地點為林秋滿自宅,拍攝時間為2021年(民國110年)1月21日。
1947年(昭和22年),林秋滿出生於花蓮縣鳳林鎮林榮村。林秋滿的母親共生了8個孩子,生為長女的她平時除了得幫忙照顧弟弟妹妹外,偶爾還會去家中的雜貨店中幫忙。
小學畢業後,林秋滿沒有繼續升學,留在家中幫忙經營雜貨店。這段時間她也時常外出工作,哪裡有缺人她就會去做。大約是1969年(民國58年),22歲的林秋滿透過介紹,與同為花蓮人的先生結婚,結婚後她搬到了花蓮市生活,先生去上班,她則到市場做起賣魚的生意。
約是1997年(民國86年),先生在一次的工作中因意外傷及手指,事故發生後公司決定將林秋滿的先生派遣至較輕鬆的工作地點,兩夫婦便前往了綠島生活。來到綠島的林秋滿沒有閒下來,有生意頭腦的她又開始做起生意,在綠島賣起賣日本料理,和丈夫研究了與林投筍的相關料理。
2003年(民國92年)夫婦兩人從綠島搬回花蓮壽豐居住。回到花蓮後,習慣動起來的她本想弄個小攤繼續做生意,然而兒子們希望辛苦了大半輩子的母親能夠好好休息,便打消了她做生意的念頭。雖然林秋滿女士搬遷至豐田不過十幾年時間,卻因積極參加各式社區活動,與豐田村與居民們產生羈絆,認為豐田便是一個家的存在。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36228&IndexCode=Culture_People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person/F025948A-BB22-404A-8BF7-ECD615B111A2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06-11T14:26:03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人物與團體@#@空間、地域與遷徙@#@產業與經濟 。
MOC_Id
Culture_People636228
Id
636228
Title
林秋滿
Description
照片為受訪者林秋滿,拍攝地點為林秋滿自宅,拍攝時間為2021年(民國110年)1月21日。 1947年(昭和22年),林秋滿出生於花蓮縣鳳林鎮林榮村。林秋滿的母親共生了8個孩子,生為長女的她平時除了得幫忙照顧弟弟妹妹外,偶爾還會去家中的雜貨店中幫忙。 小學畢業後,林秋滿沒有繼續升學,留在家中幫忙經營雜貨店。這段時間她也時常外出工作,哪裡有缺人她就會去做。大約是1969年(民國58年),22歲的林秋滿透過介紹,與同為花蓮人的先生結婚,結婚後她搬到了花蓮市生活,先生去上班,她則到市場做起賣魚的生意。 約是1997年(民國86年),先生在一次的工作中因意外傷及手指,事故發生後公司決定將林秋滿的先生派遣至較輕鬆的工作地點,兩夫婦便前往了綠島生活。來到綠島的林秋滿沒有閒下來,有生意頭腦的她又開始做起生意,在綠島賣起賣日本料理,和丈夫研究了與林投筍的相關料理。 2003年(民國92年)夫婦兩人從綠島搬回花蓮壽豐居住。回到花蓮後,習慣動起來的她本想弄個小攤繼續做生意,然而兒子們希望辛苦了大半輩子的母親能夠好好休息,便打消了她做生意的念頭。雖然林秋滿女士搬遷至豐田不過十幾年時間,卻因積極參加各式社區活動,與豐田村與居民們產生羈絆,認為豐田便是一個家的存在。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06-11T14:26:03
Keyword_Subject_1
人物與團體@#@空間、地域與遷徙@#@產業與經濟
「林秋滿人物與團體@#@空間、地域與遷徙@#@產業與經濟」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的其他資料
桃園大圳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177447
Id:
177447
Title:
桃園大圳
Description:
桃園大圳,北台灣第一大水圳系統,幹道全長25公里,18條支分圳長達140公里,連結240多口埤塘,是桃園台地上最重要的水利系統。工程於大正5年(1916)開工,昭和3年(1928)完成。首任工程師是朝
MOC_Id:
Culture_Place235963
Id:
235963
Title:
馬祖飲食地景:北竿坂里農田
Description:
依據《107年連江縣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發展整合協作平臺計畫》成果報告所梳理之馬祖飲食文化特色,其所定義之「飲食地景」包含:各種食物產地,如:漁場、潮間帶、養殖海域、農田等,以及市場、港口等商業貿易
MOC_Id:
Culture_Object513262
Id:
513262
Title:
玉里國中畢業生花蓮車站前留影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拍攝於1974年(民國63年)之花蓮舊火車站廣場前,當時一群玉里國中的畢業生前來花蓮旅行,一行人於花蓮舊火車站前留影為念。車站的建築物不僅是為提供旅人遷徙之建設,也可以是本地重要的地標物,
龍潭圳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179913
Id:
179913
Title:
龍潭圳
Description:
龍潭圳,是龍潭大池輸送灌溉水源到龍潭區境內的水圳,主要灌溉區域為烏樹林與黃唐村,迄今為止龍潭圳灌溉區域仍然維持農田景觀。 龍潭圳有進水口一處,連接龍潭大池。水圳渠道幹線全長達3,700公尺,小給水路約
出水坡山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325229
Id:
325229
Title:
出水坡山
Description:
出水坡山標高655公尺,山頂有1196號的二等三角點,登山口在浸水營古道南邊,約1分鐘可登頂,因山頂週邊樹木繁茂,缺乏良好的展望。影像為出水坡山二等三角點的補點,編號為內補079。
在臺灣山中的
MOC_Id:
Culture_Place488354
Id:
488354
Title:
舊好茶水源地旁吊橋
Description:
影像為舊好茶部落後方的水源地(Drakerale)上方的吊橋遺構,僅存基座與吊橋的主索,主索為日治時期以八番鐵線綑製而成,其海拔高度約為1000公尺,吊橋跨越部落後方的水源地溪流,過往可由此處下山
MOC_Id:
Culture_Place153597
Id:
153597
Title:
東引東海雄風紀念碑
Description:
東引東海雄風紀念碑位於連江縣東引鄉南澳七棟國宅附近,巨石寫著「東海雄風」四個大字。1950年代,總部白肯島(今西莒島)的福建省海上保安第一縱隊編列五支隊,防禦閩浙一帶沿海島嶼,其中第三支隊司令王仁
仙寰橋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253
Id:
509253
Title:
仙寰橋
Description:
仙寰橋初建於大正4年(1915),約位於立霧溪與其支流落支煙溪匯流口附近,橋長約100公尺,高度約54公尺。仙寰橋是進入太魯閣峽谷後第一座大型鐵線橋,也曾經是通過太魯閣關口的唯一孔道,在昔日太魯閣
MOC_Id:
Culture_Object604317
Id:
604317
Title:
北港水道頭災後復舊工事 第一、二人孔井及排水井工事設計圖
Description:
1932年(昭和7年)8月1日颱風侵襲台灣,雖然沒有直撲中南部,但外圍環流卻引起暴雨,溪水上漲,從台中以南一路到高雄、屏東無一倖免。根據當時台灣日日新報的報導,龍井庄有五百多戶陷於一片汪洋中,嘉義
MOC_Id:
Culture_Object295933
Id:
295933
Title:
嘉禾新村-永春街131巷3號
Description:
嘉禾新村東部為日據時期陸軍砲兵聯隊所在,光復後因軍法組、陸軍聯勤通信廠等遷入,既有建築被改做為眷舍使用,同時也在周邊陸續興建不同等級之眷舍,形成眷村建築群,呈現眷村空間之特色。嘉禾新村東部為日據時
溪底營盤遺址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325237
Id:
325237
Title:
溪底營盤遺址
Description:
清光緒11年(1885),三條崙道路開通後設置溪底營,清代商旅、官吏往來三條崙古道都在溪底營過夜。大正5年(1916),曾設姑仔崙住在所於此,大正12(1923)遷移至稜線上方。戰後1968年,設
鳥瞰臺中市街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647
Id:
660647
Title:
鳥瞰臺中市街
Description:
臺中市街鳥瞰,具優美文化城的風雅。日本大正6(1917)年攝影。 1901年,台中縣「市區改正計劃」發布實施,建構出棋盤式街道,並在市區河道上興建木造橋樑,隨後又改為鋼筋水泥結構。1926年,台中
MOC_Id:
Culture_Event668150
Id:
668150
Title:
許仲佐於醫院消防水池與郭紓為子女合影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約攝於1960年左右,畫面中人物為許仲佐,未婚時與當時醫院郭紓為主任的小孩合影,拍攝於醫院內消防蓄水池。
許仲佐於1947年(民國36年)參加徐蚌會戰,後來撤退到上海,再到花蓮上岸。19
MOC_Id:
Culture_Object593825
Id:
593825
Title:
通往桃花源的階梯/豐南村吉哈拉艾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吉哈拉艾部落中大石塊砌成的梯田。富里鄉的豐南村(吉拉米代部落)是個擁有水梯田的美麗部落,此地開墾始於來自都蘭的阿美族人,他們看上了此地豐沛水源以及魚產,遷移至此。石厝溝溪中隨處可見蝦虎悠遊
MOC_Id:
Culture_Place145508
Id:
145508
Title:
壽豐彭宅
Description:
本戶為壽豐村彭宅,家庭為客家與閩南的聯姻,本戶最具特色為菸酒招牌,顯示該戶彭先生曾於公賣局上班。本資料為基於2008 年進行之客家文物普查時之訪查,當時訪查著重於村落的家戶文化普查;於 2019
臺南神社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Object164596
Id:
164596
Title:
臺南神社
Description:
底片邊緣手寫"No. 36. Tainan Shrine."此處於1900年作為北白川宮親王御遺跡所,1902年成立臺南縣博物館,1920年代建臺南神社,戰後改為忠烈祠。
MOC_Id:
Culture_Object292630
Id:
292630
Title:
民樂街4、6、8號、永昌街1號暨民生西路362巷33號店屋/民樂街6號店屋
Description:
民樂街6號店屋建物位居街角重要景觀位置,具迪化街周邊大稻埕特定區之空間整體性之價值,其建築外觀之柱頭、柱腳造型富有古典改良特色;此外,建物鄰近永樂市場,商業活動頻繁,其發展過程見證迪化街商圈興盛歷
MOC_Id:
Culture_Place284721
Id:
284721
Title:
以面積定名的里─宜蘭市七張里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七張社區的日曆。本篇7月1日的主題是「
MOC_Id:
Culture_Object296649
Id:
296649
Title:
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大安區瑞安街264巷16、18號/大安區瑞安街264巷16號
Description:
瑞安街264巷16號建築,為1937年間由營造商千歲町建築信用購買利用組合興建後,分由日人下津浦廾、?谷巖三購買取得,臺灣光復後再經公產管理處接管並轉交臺灣大學管理使用。此地舊作龍安坡,日據末期許
MOC_Id:
Culture_Object604310
Id:
604310
Title:
北港水道災害復舊工事 集水井補修及保護工事設計圖
Description:
1932年(昭和7年)中南部降下暴雨,雲林北港溪也因此致洪,沖毀當時北港水道頭設在北港溪的集水井。當時集水不足,因此在州費的補助下開始北港水道的修復計畫,並且在1933年(昭和8年)1月24日申請
能高道路開鑿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Object516663
Id:
516663
Title:
能高道路開鑿
Description:
此為1941年(昭和16年)1月10日東臺灣新報地方版的報導,說明各界對能高道路開發的期待,以及此道路對於臺灣本島交通、尤其是東部開發的重要性。文中也回顧過去數年對於相關道路開發的評估與測繪的過程
MOC_Id:
Culture_Event602909
Id:
602909
Title:
林鐵追憶-從竹林到土場的十處車站
Description:
此活動為109年「經典蘭陽–宜蘭縣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之加值轉譯活動,以昔日太平山森林鐵路十個車站為脈絡,耙梳太平山從林場到森林遊樂區的變遷與沿革,鏈結宜蘭林業開發歷程及其對蘭陽地區城鎮之發展
南竿20據點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153276
Id:
153276
Title:
南竿20據點
Description:
南竿20據點位於連江縣南竿鄉東北角、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南竿航空站東側。2007年由中國科技大學主持之《96年度連江縣文化景觀普査計畫》調查時,據點已經閒置沒有管制,不過入口鐵門損壞無法進入,內容及範
三富橋考古遺址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587839
Id:
587839
Title:
三富橋考古遺址
Description:
三富橋考古遺址位於豐濱鄉靜浦村,三富溪下游南岸與茅平橋溪澗北岸間,為一個南北走向海拔約25公尺的古老沙丘。臺11線公路西側三富橋聚落即座落在遺址範圍內東側。遺物主要分布在三富橋聚落後方(西側)產業
布洛灣社全景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Object512384
Id:
512384
Title:
布洛灣社全景
Description:
布洛灣社位於立霧溪下游的大型雙層河階,太魯閣語意指「追蹤獵物的地方」,聳立著立霧溪下游兩座兩千公尺級大山,分別是位於北岸的三角錐山,與南岸的塔山。此處也是兩山最接近之處,由此向內太魯閣展開一連串驚
MOC_Id:
Culture_Place235954
Id:
235954
Title:
馬祖飲食地景:北竿橋仔澳口
Description:
依據《107年連江縣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發展整合協作平臺計畫》成果報告所梳理之馬祖飲食文化特色,其所定義之「飲食地景」包含:各種食物產地,如:漁場、潮間帶、養殖海域、農田等,以及市場、港口等商業貿易
步月樓(後)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Object164573
Id:
164573
Title:
步月樓(後)
Description:
步月樓為佳冬蕭家的書房。乃木希典率軍攻打佳冬時,蕭光明率領鄉勇於步月樓和日軍對抗,這場戰役的炮火便烙印在步月樓的牆上,至今猶可見彈痕。
MOC_Id:
Culture_Object145941
Id:
145941
Title:
斗六街梅山地震災後寫真
Description:
明治39年(1906)3月17日凌晨,當人們還在被褥裡酣睡眠夢,嘉義梅仔坑支廳(梅山)的地底下6公里處悄悄爆發了芮氏規模7.1的大地震。 官方宣告:斗六郵便電信局的時鐘在大地震發生的6點42分停止
菁華橋頭2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459
Id:
509459
Title:
菁華橋頭2
Description:
這張照片攝於1930年代,照片中人物穿著整齊復古,在名為「朝日」的吊橋前合影。朝日橋為現今位在花蓮女中旁之菁華橋的前身,建於1923年(大正12年),因可從此橋欣賞美崙溪出海口的日出美景而得名。朝
中正紀念堂落成日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Object684665
Id:
684665
Title:
中正紀念堂落成日
Description:
這批相片為台灣新生報記者於1980年4月4日所拍攝中正紀念堂的相片。當天中正紀念堂正在舉行落成典禮及先總統蔣公逝世五週年紀念大會,我們能從相片中看見衛兵與剛完成的中正紀念堂外貌。
中正紀念堂用地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設計
每周更新,35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54:49
文化部典藏目錄-水墨類
每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32
文化部蒙藏藝文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20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1-04-07 17:04:42
文化部典藏目錄-玻璃類
每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47:34
文化部街頭藝人資訊
每1年更新,75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2:42
文化部
文創商店
每年更新,66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2:58
文化部查詢單一文化設施詳細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09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電影
每周更新,86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0:27
文化部典藏目錄-歷史類
每1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35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戲劇
每周更新,31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9:13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社會學
每周更新,37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5:43
文化部查詢單一類別未過期活動資料
每1日更新,13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21
文化部文化部單位決算
每1年更新,23吳 小姐 | (02)8512-6611 | 2023-07-19 20:58:32
文化部文化行政據點
每年更新,33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38
文化部典藏目錄-維管束類
每1年更新,3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30:09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訓練及活動參加人數性別統計
不定期更新更新,16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4:09
文化部文化部駐外單位藝文活動辦理統計
每1年更新,15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3:04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地理
每周更新,41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31:59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25林楷衛 先生 | 02-85126632 | 2023-07-26 17:35:29
文化部文化部研習課程
每日更新,139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7:06
文化部
戲劇表演資訊
每日更新,109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4:23
文化部蒙藏族輔導成果統計表
每1年更新,24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31
文化部文化部文創產業家數與營業額統計資訊
每1年更新,24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6:24
文化部文化部我國國產與進口影片核定准演部數統計
每年更新,27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蒙古檢察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8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18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教育
每周更新,29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0:48
文化部典藏目錄-平面書畫類
每1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41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60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10
文化部典藏目錄-中國西南少數民族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10
文化部經緯度查詢附近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2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12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