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福和宮:網目斗栱藝術與人文
「中和福和宮:網目斗栱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311344 , 欄位Id的內容是311344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中和福和宮:網目斗栱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網目斗栱之斗呈方或圓形,栱呈長條狀。網目斗栱是每兩組斗栱呈45度搭接,連成一片用來支撐屋頂,綿密如網、華麗耀眼有防震作用。陳應彬身為一位大木匠師,不只要精確掌握整幢建築的結構,對於細部的木作雕刻,更有其獨到的表現手法。仔細看斗不是四方型的是有點像金瓜的形狀,此為彬司的特色之一。本作品位於新北市中和福和宮,由陳應彬於1925年主持改建時興建,照片為班馬傳媒於2019年製作與匠同行:臺灣傳統建築匠師專訪系列時拍攝。
陳應彬是出身台灣的大木匠師,清同治三年生於現在新北中和區、他的父親陳井泉和家族中不少長輩都是木匠。明治四十一年,四十四歲的陳應彬主持北港朝天宮的重建,之後他陸陸續續修築了大稻埕慈聖宮、朴子配天宮、貢寮澳底仁和宮、豐原慈濟宮、臺中旱溪樂成宮、臺北保安宮、木柵指南宮…等寺廟。其中尤以媽祖廟最多,所以也被奉為專修媽祖廟的匠師。由於日本統治台灣以後,許多原本來自大陸的唐山大木匠師都回去福建或廣東的故鄉,陳應彬逐漸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建築特色和風格,加上其長子己堂、次子己元,和幾位有名的徒弟像是廖石成、黃龜理…,共同構成一派匠師的系統,一般都稱作「彬司派」。
福和宮創建於清乾隆三十一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大正十四年首次改建,土地由黃文慶及黃玉堂兩位鄉民折價捐出,即現址,改建工程則由陳應彬(彬師)與其子陳以元(阿趖師)父子擔任。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311344&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29AB64FF-A8ED-457A-800A-2723477E8E9F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09-24T11:15:22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藝術與人文 。
MOC_Id
Culture_Object311344
Id
311344
Title
中和福和宮:網目斗栱
Description
網目斗栱之斗呈方或圓形,栱呈長條狀。網目斗栱是每兩組斗栱呈45度搭接,連成一片用來支撐屋頂,綿密如網、華麗耀眼有防震作用。陳應彬身為一位大木匠師,不只要精確掌握整幢建築的結構,對於細部的木作雕刻,更有其獨到的表現手法。仔細看斗不是四方型的是有點像金瓜的形狀,此為彬司的特色之一。本作品位於新北市中和福和宮,由陳應彬於1925年主持改建時興建,照片為班馬傳媒於2019年製作與匠同行:臺灣傳統建築匠師專訪系列時拍攝。 陳應彬是出身台灣的大木匠師,清同治三年生於現在新北中和區、他的父親陳井泉和家族中不少長輩都是木匠。明治四十一年,四十四歲的陳應彬主持北港朝天宮的重建,之後他陸陸續續修築了大稻埕慈聖宮、朴子配天宮、貢寮澳底仁和宮、豐原慈濟宮、臺中旱溪樂成宮、臺北保安宮、木柵指南宮…等寺廟。其中尤以媽祖廟最多,所以也被奉為專修媽祖廟的匠師。由於日本統治台灣以後,許多原本來自大陸的唐山大木匠師都回去福建或廣東的故鄉,陳應彬逐漸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建築特色和風格,加上其長子己堂、次子己元,和幾位有名的徒弟像是廖石成、黃龜理…,共同構成一派匠師的系統,一般都稱作「彬司派」。 福和宮創建於清乾隆三十一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大正十四年首次改建,土地由黃文慶及黃玉堂兩位鄉民折價捐出,即現址,改建工程則由陳應彬(彬師)與其子陳以元(阿趖師)父子擔任。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09-24T11:15:22
Keyword_Subject_1
藝術與人文
「中和福和宮:網目斗栱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649743
Id:
649743
Title:
〔保育所兒童作品〕友だち
Description:
本作品「友だち(中文:朋友)」為樂生學園二年級生陳大遜創作,刊登在1937年樂生院慰安會發行的《萬壽果》第四卷第二號。本文以日文進行創作,屬於「癩文學」作品。
本文內容從二年級生兒童的角度,觀察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148
Id:
594148
Title:
馬祖新村徐少將藝術藏品及蔣明玉女士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馬祖新村徐少將藝術藏品及蔣明玉女士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20號住戶徐威俊先生所提供。徐威俊先生為前國軍少將徐將軍之子。
徐培清將軍按照軍級劃分,分配到甲種眷舍,從照片中可看出,徐將軍家中有
MOC_Id:
Culture_Object290981
Id:
290981
Title:
陳應彬敬獻條柱之落款
Description:
敬獻:大木匠師將所得酬金(工資)部分捐獻給廟方,作為建廟經費之用,根據李乾朗教授於2019年與陳朝陽曾孫跟同為大木匠師的陳朝洋司阜於板橋林家花園對談時曾提到,往昔大木匠師為建築總領導者,陳應彬每次
陳凱智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691
Id:
283691
Title:
陳凱智
Description:
陳凱智高中就讀美術班,因此開啟了人生的藝術之路。他剛開始學習基礎的平面繪畫,接受學院的紮實的基本訓練,在考大學時,因緣際會下選擇了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也打開了人生的另一個轉捩點。和常人一樣,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184
Id:
301184
Title:
小宇宙&變奏:現代俳句266首
Description:
《小宇宙&變奏:現代俳句266首》是一本立體的書,好玩的書,收錄了兩百六十六首陳黎稱為「現代俳句」的三行詩:兩百首「母詩」,加上六十六首「子詩」、再生詩。這些雋永美妙的小詩,展現了詩人豐富的觀察力和想
MOC_Id:
Culture_Object212326
Id:
212326
Title:
札幌明信片雙面089:(北海道)石狩川の風光(其貳)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家族史料】。
本明信片下方有日文標題「(北海道)石狩川の風光(其貳)」及英譯「Ishikari River」等字樣。
【石狩川的風光】石狩川之名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212
Id:
594212
Title:
陸海空軍軍官退伍令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陸海空軍軍官退伍令,係馬祖新村社區160號住戶馬小梅女士所提供。馬小梅女士為前婦工隊隊長,後任陸光五村管委會秘書。馬仁聚先生為馬小梅女士的父親。
中華民國國軍服役期滿後,可參照相關法規辦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775
Id:
514775
Title:
於地震中倒塌的天仙閣酒家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1951年(民國40年)所拍攝之倒塌的天仙閣。天仙閣為戰後初期花蓮市知名茶室。茶室一般又被稱之為「茶店仔」,其與酒家相同,都是有女性坐檯陪酒、陪茶的特種行業,不過在之後的幾年因敵不過一班有
MOC_Id:
Culture_Object289124
Id:
289124
Title:
彼時ㄟ傳奇(選自《第三屆蘭陽文學獎 傳承與創新》)
Description:
本文出自《傳承與創新︰第三屆蘭陽文學獎得獎作品集》,為民間故事組佳作。 故事講的是羅東「奠安宮」祭祀玄天上帝的由來,從玄天上帝生日過後第二天,鹿埔藍家準備迎接暫時駐駕羅東五榖王公廟的帝爺公回本廟開
午寐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68319
Id:
268319
Title:
午寐
Description:
作品〈午寐〉以午後小憩的人物為主題。畫中兩名男子臥於榻榻米上,後方男子單腳屈膝平躺,身側的白衣男子則以衣物為枕、雙手抱胸仰臥而眠。
邱創乾(1900–1973)所繪製的畫面左下方的人物僅露出下半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234
Id:
594234
Title:
國防部政工業務訓練班結業證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國防部政工業務訓練班結業證,由馬祖新村社區168號住戶古玉英女士所提供,古玉英女士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其先生劉元戎曾任馬祖新村村長。
政工業務訓練班係由政工幹部學校主持,即現在國防大學
食物盤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7323
Id:
287323
Title:
食物盤
Description:
該組件有木盤、木碗、攪飯木匙等三物件,製作年代約為1943年,是布農族人用木頭製成的飲食用具。布農族食物盤一般選用楠木、樟木等堅硬的木材,利用木材本身抗蟲害、耐水濕的特性,並經刨鑿、打磨處理而成為耐用
誰是憨猴?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406
Id:
514406
Title:
誰是憨猴?
Description:
2004年社區日曆計包含:三星鄉大隱;礁溪鄉光武、林美、時潮;羅東鎮東安;南澳鄉東岳;大同鄉英士;冬山鄉梅花、大進;員山鄉七賢、湖東;以及蘇澳鎮存仁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梅花社區的日曆。本篇6
泰雅傳統風味創意料理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518
Id:
514518
Title:
泰雅傳統風味創意料理
Description:
2011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南門、延平、黎明、孝廉;蘇澳鎮後湖;壯圍鄉過嶺;冬山鄉八寶、清溝、香和;南澳鄉金岳;員山鄉頭分以及羅東鎮南豪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金岳社區的日曆。本篇07月23
岸之間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927
Id:
285927
Title:
岸之間
Description:
〈岸之間〉簡潔的幾何造型,構成浪花拍打海岸的意象,左右兩側的立方體與柱狀象徵陸地之穩固不動搖,而曲線則比作流動的波浪,其宛如承受強大外力而扭動緊縮,欲表現波浪自海洋湧來碰撞陸地力量,凝聚釋放的剎那,創
淺川洋行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529
Id:
283529
Title:
淺川洋行
Description:
日本的淺川洋行說:「利用石頭做溝通,因為溝通才能互相了解,石頭就像是自己的孩子,雕塑它是希望它將來更好。」他在25歲的時候認識石雕,花了2、3年的時間,不斷探索、不斷尋找自己的興趣,有了真正的體驗後,
MOC_Id:
Culture_Invisible271381
Id:
271381
Title:
馬祖傳統民居類型:雙併與排間
Description:
根據鄭智仁於2003年編著的《連江縣鄉土建築研究報告:馬祖民居》,馬祖地區的傳統民居建築類型分為單體住屋、雙併、排間、雙合院、三合院等,當中雙併住屋是兩個單體住屋共用木構架與圍蔽牆,中間以隔牆作分
簡石金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6501
Id:
286501
Title:
簡石金
Description:
簡石金為花蓮縣表演藝術類街頭藝人,擅長以薩克斯風演奏國台語老歌流行歌曲;以及用電子琴彈奏輕音樂及舞曲。在政府指定之街頭藝人表演場所,結婚喜慶宴會會場演奏,百貨公司周年慶現場表演。花蓮縣政府為鼓勵街頭藝
丸福喫茶店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00136
Id:
600136
Title:
丸福喫茶店
Description:
本篇圖為《澎湖島大觀》中的丸福喫茶店。本餐館為福田勝三先⽣所開立,日本佐賀縣⼈,1911年(明治44年)3⽉以「原商店」的店員來到澎湖,爾後繼續服務六年,嗣後開始經營榮⽊炭商及洋雜貨商等,後來發現
馬祖新村庭院曬衣桿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361
Id:
594361
Title:
馬祖新村庭院曬衣桿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馬祖新村庭院曬衣桿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36號住戶黃秀恩女士所提供,黃秀恩女士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前馬祖社區理事會成員,熟知村內的公共事務。
馬祖新村的眷舍無論種類級別,室外都會附設有兩
不朽的約定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242
Id:
301242
Title:
不朽的約定
Description:
《不朽的約定》是一本作者邱上林結合文字與攝影作品而成的著作。作家邱上林,本名邱榮華,臺灣花蓮人。中興大學中文系畢業,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進修班結業。曾經擔任《花蓮青年》、《花蓮文化》主編,花蓮高工教師、
石板屋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4309
Id:
284309
Title:
石板屋
Description:
早期來到大進地區工作的移民大多就地取材建屋居住;最早是搭建簡陋的茅草屋,以蛇木、相思木作柱;以竹子或木枝為樑,牆壁則鋪設菅芒莖、蔗葉壁等。只是此等屋子不耐風雨吹襲,經過大颱風、溪川暴漲便損壞殆盡;
造型木屐(二)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478
Id:
514478
Title:
造型木屐(二)
Description:
2002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中正、民負;蘇澳鎮白米;三星鄉天送埤;羅東鎮羅東;礁溪鄉三民;頭城鎮龜山島;冬山鄉珍珠;員山鄉阿蘭城;大同鄉崙埤;五結鄉大二結;以及南澳鄉碧候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
螢雪軒叢書(卷一)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472410
Id:
472410
Title:
螢雪軒叢書(卷一)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螢雪軒叢書》卷一,1897年(明治30年)東京靑木嵩山堂排印本。(日本)近藤元粹(別號螢雪軒主人)評定,鉛印,線裝,宋式堅角六針眼法(
崁津通訊第56期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71745
Id:
271745
Title:
崁津通訊第56期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大溪國小家長會出版之《崁津通訊》,為大溪國小校刊。本期為第56期,頭版內容為前一年度基礎設施加強回顧投稿。其餘內容有比賽獲獎名單、校園活動紀錄、學生文章投稿、美術作品投稿幼兒園活動紀錄。大溪國
1935玉勝巷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699792
Id:
699792
Title:
1935玉勝巷
Description:
嘉義縣朴子市的開元路旁有個清代遺跡-玉勝巷,巷內有棟超過百年的古厝,獲文化部「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補助,將原本斷垣殘壁的老屋,蛻變成文藝創作空間「1935玉勝巷」。屋主黃謙元盼以老屋為記憶中心
MOC_Id:
Culture_Object467538
Id:
467538
Title:
隨鷗集(第三百六十九號)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隨鷗集》第369號,隨鷗吟社於1935年(昭和10年)7月15日發行。
本集前有若槻禮次郎照片一幀,題字在旁「克堂 若槻男爵壽像」,
譚雅.普明格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540
Id:
283540
Title:
譚雅.普明格
Description:
譚雅.普明格,創作目的為以物外型體傳達非物質本質之事物,創作能讓宇宙萬物本質具型為有形物之創作。她的作品常被冠之與性感,女性主義及母性內容等語彙相對稱的形容詞。 譚雅擅長以敏感方式傳達特別的關係,如
岳飛滿江紅節句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67151
Id:
267151
Title:
岳飛滿江紅節句
Description:
〈岳飛滿江紅節句〉書法名家黃羣英(1920-2019)作品,釋文:「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龢(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落款
尋根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169223
Id:
169223
Title:
尋根
Description:
彭玉琴(1949-)所作〈尋根〉描繪老榕樹盤根錯節,枝葉蔥鬱,天空雲霧迷幻。作者款識:「尋根。歲在丙子仲秋,彭玉琴。」姓名章:「彭」(白文)、「玉琴」(朱文)。
畫中榕樹呈Y字形屹立,如人伸臂,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舞蹈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5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21
文化部典藏目錄-攝影類
每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1:19
文化部典藏目錄-雕塑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5:42
文化部蒙古檢察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1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18
文化部典藏目錄-藻類
每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5:10
文化部
蒙藏補助團體私人情形季報表
每3月更新,17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9:13
文化部俄羅斯聯邦蒙裔共和國醫生來台培訓統計表
每1年更新,12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3:05
文化部文化部資料盤點成果表
每6月更新,1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6:32
文化部典藏目錄-明信片類
每1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38
文化部典藏目錄-紙材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6:00
文化部
藝術村
不定期更新更新,13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54:16
文化部音樂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10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52
文化部新住民主題區藝文活動
不定期更新,19呂亭潁 小姐 | 02-8512-6772 | 2021-04-07 17:00:53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戲劇
每周更新,19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9:13
文化部綜藝活動
每1日更新,1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3:19
文化部
蒙藏珍貴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14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09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電影
每周更新,75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0:27
文化部查詢單一活動詳細資料
每1日更新,1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38
文化部街頭藝人展演空間資訊
每年更新,25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04
文化部典藏目錄-哺乳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08
文化部
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77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24
文化部經緯度查詢附近未過期活動
每1日更新,3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55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
每1日更新,27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47:49
文化部蒙藏文物展覽參觀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13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06:51
文化部藝文活動-節慶專區
每3月更新,1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28:57
文化部
獎補助已結案核銷案件
每年更新,13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1-04-07 17:05:30
文化部蒙藏性別年齡統計表
每1年更新,13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7:03
文化部典藏目錄-油畫類
每1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22
文化部西藏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18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18-08-16 16:12:45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20林楷衛 先生 | 02-85126632 | 2023-07-26 17:35:29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