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福和宮:網目斗栱藝術與人文
「中和福和宮:網目斗栱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311344 , 欄位Id的內容是311344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中和福和宮:網目斗栱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網目斗栱之斗呈方或圓形,栱呈長條狀。網目斗栱是每兩組斗栱呈45度搭接,連成一片用來支撐屋頂,綿密如網、華麗耀眼有防震作用。陳應彬身為一位大木匠師,不只要精確掌握整幢建築的結構,對於細部的木作雕刻,更有其獨到的表現手法。仔細看斗不是四方型的是有點像金瓜的形狀,此為彬司的特色之一。本作品位於新北市中和福和宮,由陳應彬於1925年主持改建時興建,照片為班馬傳媒於2019年製作與匠同行:臺灣傳統建築匠師專訪系列時拍攝。
陳應彬是出身台灣的大木匠師,清同治三年生於現在新北中和區、他的父親陳井泉和家族中不少長輩都是木匠。明治四十一年,四十四歲的陳應彬主持北港朝天宮的重建,之後他陸陸續續修築了大稻埕慈聖宮、朴子配天宮、貢寮澳底仁和宮、豐原慈濟宮、臺中旱溪樂成宮、臺北保安宮、木柵指南宮…等寺廟。其中尤以媽祖廟最多,所以也被奉為專修媽祖廟的匠師。由於日本統治台灣以後,許多原本來自大陸的唐山大木匠師都回去福建或廣東的故鄉,陳應彬逐漸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建築特色和風格,加上其長子己堂、次子己元,和幾位有名的徒弟像是廖石成、黃龜理…,共同構成一派匠師的系統,一般都稱作「彬司派」。
福和宮創建於清乾隆三十一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大正十四年首次改建,土地由黃文慶及黃玉堂兩位鄉民折價捐出,即現址,改建工程則由陳應彬(彬師)與其子陳以元(阿趖師)父子擔任。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311344&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29AB64FF-A8ED-457A-800A-2723477E8E9F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09-24T11:15:22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藝術與人文 。
MOC_Id
Culture_Object311344
Id
311344
Title
中和福和宮:網目斗栱
Description
網目斗栱之斗呈方或圓形,栱呈長條狀。網目斗栱是每兩組斗栱呈45度搭接,連成一片用來支撐屋頂,綿密如網、華麗耀眼有防震作用。陳應彬身為一位大木匠師,不只要精確掌握整幢建築的結構,對於細部的木作雕刻,更有其獨到的表現手法。仔細看斗不是四方型的是有點像金瓜的形狀,此為彬司的特色之一。本作品位於新北市中和福和宮,由陳應彬於1925年主持改建時興建,照片為班馬傳媒於2019年製作與匠同行:臺灣傳統建築匠師專訪系列時拍攝。 陳應彬是出身台灣的大木匠師,清同治三年生於現在新北中和區、他的父親陳井泉和家族中不少長輩都是木匠。明治四十一年,四十四歲的陳應彬主持北港朝天宮的重建,之後他陸陸續續修築了大稻埕慈聖宮、朴子配天宮、貢寮澳底仁和宮、豐原慈濟宮、臺中旱溪樂成宮、臺北保安宮、木柵指南宮…等寺廟。其中尤以媽祖廟最多,所以也被奉為專修媽祖廟的匠師。由於日本統治台灣以後,許多原本來自大陸的唐山大木匠師都回去福建或廣東的故鄉,陳應彬逐漸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建築特色和風格,加上其長子己堂、次子己元,和幾位有名的徒弟像是廖石成、黃龜理…,共同構成一派匠師的系統,一般都稱作「彬司派」。 福和宮創建於清乾隆三十一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大正十四年首次改建,土地由黃文慶及黃玉堂兩位鄉民折價捐出,即現址,改建工程則由陳應彬(彬師)與其子陳以元(阿趖師)父子擔任。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09-24T11:15:22
Keyword_Subject_1
藝術與人文
「中和福和宮:網目斗栱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太巴塱公學校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05994
Id:
505994
Title:
太巴塱公學校
Description:
太巴塱公學校即今日太巴塱國小,於明治32年(1899)7月14日設立,主要學生為太巴塱部落的阿美族人與少數的漢人(這張照片拍攝於1932年,當時共有466名學童,其中漢人為73人,其他多數為阿美族
MOC_Id:
Culture_Object600438
Id:
600438
Title:
全臺灣中學校野球大會對戰組合 第一次花中對臺中商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7月23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在島都臺北市舉辦的全臺灣中等學校棒球大會,花蓮港中學的選手一行人於22日早上起床後,即在臺北帝國大學球場練習,頗有今年一定
MOC_Id:
Culture_Object663184
Id:
663184
Title:
《維新橋》演出劇照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1965年6月16至18日於政工幹部學校中正堂舉辦影劇系十一期學生的畢業公演劇照。這齣五幕三景反共名劇,由影劇系系主任李曼瑰教授編劇,劉碩夫執導,演員陣容堅強龐大,動員演職員除了以影劇系十
日蝕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929
Id:
285929
Title:
日蝕
Description:
〈日蝕〉作者阿力亞榭.索羅金(Aliaksei Sarokin):「太陽為人類歷史中的象徵,所有發生於這星球上的變化,深深地振奮每一個人。我們常常能感受到太陽微小的變化,若看過日蝕的人,將會留下深刻的
蓋婭的凝視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595821
Id:
595821
Title:
蓋婭的凝視
Description:
希臘神話中「蓋婭(Gaia)」象徵孕育萬物的大地之母。作者林忠石透過雕刻刀,藉此重新詮釋畢卡索立體派繪畫風格,在白色石材上刻劃出〈蓋婭的凝視〉的立體造型。誇張的臉龐特寫,以蓋婭無聲的眼淚,控訴人類
溫柔鄉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97452
Id:
597452
Title:
溫柔鄉
Description:
蔡水景(1956-2016),雲林北港人,新竹師專及臺師大美術學系畢業,擁有紮實的西畫基礎。臺師大就讀期間,有感當時臺灣水墨畫師門派系承襲的現況,轉向探索水墨表現的可能。1990年代加入耕心雅集,
生命的唱片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296
Id:
301296
Title:
生命的唱片
Description:
《生命的唱片》於西元1987年由采風出版出版。書中〈請來花蓮〉一詩中分為三章節,以下節錄第一章節:「(ㄧ)花蓮,有詩的噴泉,有詩的仙人掌。/花蓮,有山的振臂歡呼,有海的奔騰歡唱。/一座山就是一個世界,
至聖先師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954
Id:
285954
Title:
至聖先師
Description:
作者經歷過教職,感受到至聖先師的風範,緬懷其春風化雨的動人故事。以白色大理石精細的雕工,將孔子五官、鬍鬚、手勢、衣著等,襟掛袍袖衣紋對稱繁而不亂,透露出智者的敦厚大器度,立像刻畫栩栩如生,和藹可親完整
MOC_Id:
Culture_Object212329
Id:
212329
Title:
札幌明信片雙面092:(北海道)蝦夷富士と知別川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家族史料】。
本照片註明「(北海道)蝦夷富士と知別川(石田寫真館發行)」。並有戳印,上面有「頂上」、「明治四十二年登岳紀念」、「蝦夷富士登山會」等
心語(十三)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97460
Id:
597460
Title:
心語(十三)
Description:
蔡水景(1956-2016),雲林北港人,新竹師專及臺師大美術學系畢業,受教於席慕容、鄭善禧、羅芳、劉文煒、李焜培等人,擁有紮實的西畫基礎。臺師大就讀期間,有感當時臺灣水墨畫師門派系承襲的現況,轉
豬無肥,肥犬底靠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96379
Id:
296379
Title:
豬無肥,肥犬底靠
Description:
馬祖俗諺大多典出於常民生活中,與在地文化、生活智慧息息相關,雖流傳於民間,卻不易被文字所記錄下來,在此將根據陳高志老師所著的《馬祖俗諺析論(壹)》,使珍貴的方言資料留存下來以供後續研究。
「豬無
MOC_Id:
Culture_Event180727
Id:
180727
Title:
2019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丨龍團」產品展示
Description:
「丨龍團」生產之茶飲,是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至4月28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會場內奉茶用的茶飲之一。照片為參觀展覽的民眾,觀看茶飲品牌「丨龍團」所贊助的茶飲。為「菁淬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039
Id:
301039
Title:
相思月娘:李潼短篇小說精選集
Description:
相思,是相思樹;月娘,是閩南語的月亮。〈相思月娘〉中李潼是採行第三人稱的有限觀點,選擇深入描繪的心理人物是女主角的兒子,一個已婚的青年,所以女主角的刻畫,還是著重在人物的言行動作,而保留了人物內在
MOC_Id:
Culture_Object184947
Id:
184947
Title:
桃園藝術亮點 : 雕塑 見得生命之可
親、可愛、可敬 : 何恆雄
Description:
為持續積累和保存重要的藝術文化資產,充實藝術人才資料庫,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自2015年起辦理《桃園藝術亮點》叢書計畫,每年度編撰10位桃園資深藝術家專書,記錄藝術家們在藝壇的卓越貢獻,藉以書寫與藝術
MOC_Id:
Culture_People284267
Id:
284267
Title:
姓陳仔底的媳婦─資深國寶藝師李美娘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德陽社區的日曆。本篇12月12日的主題
昇記號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859
Id:
285859
Title:
昇記號
Description:
〈昇記號〉是廖秀玲想要描述「客家村莊的刻苦耐勞勤儉,甚或流浪遷徙的宿命,或許族群裡有著一股與人不同的音符,就稱他為昇記號的高音吧!」如此慷慨激昂的情緒得名。〈昇記號〉因1999花蓮縣石雕景觀大道設置計
布農族男子傳統服飾編織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289717
Id:
289717
Title:
布農族男子傳統服飾編織
Description:
編織過程使用傳統工具「水平式背帶腰織機」,因為使用時須席地而坐、雙腳伸直在地上抵著經卷,此織布機又稱作「地機」,因為久坐彎腰織布對腰部負擔極大,今日多改為自紐西蘭引進的桌上型織布機,因此此傳統織布技藝
大樹論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6079
Id:
286079
Title:
大樹論
Description:
本作品〈大樹論〉展示氣候與能量的六種關係。〈大樹論〉有三公尺高,猶如一棵大樹,完成後將「種」在土裡,因此該作分為二部分,由鋁管相接,為呈現欣欣向榮的樹葉、枝枒與樹洞,每一的動作不僅考驗技術,也相當耗時
徐瑞璞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6504
Id:
286504
Title:
徐瑞璞
Description:
神棍心靈占卜工作坊占卜師、Feeling網路電台「塔羅心世界」節目主持人,於社區大學、救國團教授塔羅牌課程多年,並獲社區大學頒發優良教師獎。擁有花蓮縣塔羅牌藝術街頭藝人證照,在教學之餘,於松園別館(松
MOC_Id:
Culture_Invisible271383
Id:
271383
Title:
馬祖傳統民居類型:三合院
Description:
根據鄭智仁於2003年編著的《連江縣鄉土建築研究報告:馬祖民居》,馬祖地區的傳統民居建築類型分為單體住屋、雙併、排間、雙合院、三合院等,當中三合院可再細分為開放型三合院與封閉型三合院。開放型三合院
王桂木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38167
Id:
638167
Title:
王桂木
Description:
王桂木(1913-1969),彰化人。父老綢,母鄭金,為次男,因母夢蟾得子,又號夢蟾樓主人。日治時期畢業於臺中商業學校,之後服務於工商界,曾任王田毛紡公司副總經理兼廠長,又任詩文之友社總經理,對詩
MOC_Id:
Culture_Object600255
Id:
600255
Title:
入選-見證朴子市醫療歷史的清木屋せいもくや診間桌上一隅
Description:
嘉義縣朴子市還保留著許多老醫館,其中日治時期1930年(昭和5年)用檜木打造的清木外科保留得最完整。
當初是由日本醫生松浦保まつうら たもつ所建,原為日治時期朴子公醫院,後改制為衛生所,黃清木醫
MOC_Id:
Culture_Object236066
Id:
236066
Title:
馬祖傳統婚宴菜─鳳梨甜湯
Description:
依據陳高志的《馬祖傳統婚宴及菜餚簡介》一文,在婚宴菜餚中,「鳳梨甜湯」是最廉價、最受孩童喜歡的一道點心。作法為將鳳梨罐頭中的鳳梨片切成顆粒狀,投入沸水鍋中,再灑下適量的砂糖而成。
上甜湯時,宴席
契與合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6003
Id:
286003
Title:
契與合
Description:
作品〈契與合〉利用太極的意象將漢白玉的白與蛇紋石的深色代表黑帶出陰陽的對稱,獨特的和諧來自宇宙最初生命的原動力,讓生命能量生生不息,中國古老的道家哲理一起融入在作品,寧靜的空間中觀賞,更加發人深省
MOC_Id:
Culture_Object605339
Id:
605339
Title:
綠草履蟲花卉金蔥蕾絲緄邊五分袖旗袍
Description:
小圓角立領,右衽半開式襟型(大圓襟),脇邊開隱形拉鍊,五分袖,合身收腰(含胸褶、前腰褶、後腰褶)。衣長至小腿,脇邊兩側開衩。領、襟、袖口、衩、下襬綠色與金色雙緄邊。襟上有暗釦,為「555」品牌。右
木杵與臼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7389
Id:
287389
Title:
木杵與臼
Description:
阿美族的飲食加工用具約有木臼、杵(木、石)、蒸籠等,木臼又可分為圓臼與方臼兩類,此件藏品為圓臼,木臼多選用質堅耐用之楠木、茄苳、樟樹等材質,將圓柱狀的木頭,中間挖空刳製而成。木杵與臼主要用於搗碎穀殼類
王國憲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544
Id:
283544
Title:
王國憲
Description:
王國憲1958年出生於臺灣雲林縣斗六市,曾前往義大利卡拉拉藝術學院學習正規雕塑藝術,亦多次參加海內外石雕創作營、競賽,現職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專任副教授,與花蓮石雕藝術發展淵源頗深,並偶爾帶學生到訪花
胸花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475
Id:
594475
Title:
胸花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手工假花,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36號住戶黃秀恩女士所提供,黃秀恩女士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為前馬祖社區理事會成員,熟知村內公共事務。
這些假花,皆是村內婦女們以手工製成。亮麗的色彩搭配上栩
MOC_Id:
Culture_Invisible282062
Id:
282062
Title:
馬祖民居特色:香插與影壁
Description:
根據鄭智仁於2003年編著的《連江縣鄉土建築研究報告:馬祖民居》,若是家戶有焚香祭祀的需求,會在房屋大門龍邊的門框或牆面上設置「香插」,大多以泥塑或石刻而製,造型變化多端,有書卷形、香爐形、葫蘆形
MOC_Id:
Culture_Object303981
Id:
303981
Title:
《硓古石》季刊第39期〈《海南雜著》越南行跡考察攝錄〉
Description:
本文為《硓古石》季刊第39期〈《海南雜著》越南行跡考察攝錄〉,作者澎湖縣歷史建築審查委員暨文史工作者陳英俊先生,本文以蔡廷蘭於道光15年由金門乘船返回澎湖的途中,遭遇10月秋颱,船隻漂流至越南廣義省思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藝文活動-節慶專區
每3月更新,29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28:57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美術
每周更新,30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1:25
文化部文化部公共藝術
每年更新,49彭竫潔 小姐 | 02-85126525 | 2021-10-29 17:39:07
文化部金鼎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23蔡小姐 | 0285126481 | 2021-04-07 17:04:52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訓練及活動參加人數性別統計
不定期更新更新,15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4:09
文化部
蒙藏性別主流化訓練統計表
每1年更新,23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8:30
文化部典藏目錄-總統府移交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8:01
文化部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8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7-27 17:24:03
文化部查詢單一類別未過期活動資料
每1日更新,117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21
文化部蒙藏籍學生蒙藏語文班上課人數統計表
每6月更新,22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7: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膠彩畫類
每年更新,3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47
文化部文化部會計報告
每年更新,23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19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社會與政治類
每日更新,227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36
文化部海外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月更新,20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57
文化部蒙古警察警政研習班統計表
每年更新,28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5:40:37
文化部
典藏目錄-照片與相簿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7:08
文化部典藏目錄-手稿類
每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9:31
文化部典藏目錄-藻類
每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5:10
文化部典藏目錄-書籍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3:34
文化部蒙古檢察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6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18
文化部
蒙藏重要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20蕭永源 先生 | 02-2356-6462 | 2021-04-07 17:04:46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主題閱讀區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77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07
文化部地方文化館
每周更新,41李姿儀 小姐 | 02-23434184 | 2021-06-07 23:03:18
文化部藝文活動-主題推薦
每月更新,26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6:39
文化部典藏目錄-北美類
每1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52
文化部
藝文中心
不定期更新更新,33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04
文化部文化部我國國產與進口影片核定准演部數統計
每年更新,24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文化部高等教育推廣教育中心名錄
每年更新,24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典藏目錄-化石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1:50
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臉書瀏覽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0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17:09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