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於資料集「文資局古蹟」由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劉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4-22177596,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4 14:40:43。 欄位caseId的內容是20150211000002 , 欄位caseName的內容是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 , 欄位assetsClassifyCode的內容是1.1.3 , 欄位assetsClassifyName的內容是縣(市)定古蹟 , , 欄位pastHistory的內容是陽翟「永昌堂」首建於明宣德年間(約1435),為陽翟陳氏信房前房之小宗祠堂,初建時為傳統閩式一落二攑頭形制建築。嗣後數百年間,宗祠歷經兵燹,幾經修葺,其中一次為清光緒30年(1904)由鄉人修建。直至民國20年代(1930),印尼華僑陳仲厚經商有成,獨資重建永昌堂,建造所需費用則託付予陽翟族人陳伯體、伯札。至印尼發展的陳仲厚因受西方文化之洗禮,欲加入西方建築元素,遂攜帶設計圖返回金門,將已進行至一半之重建工程部分拆除,故此獨具風格、中西合璧之宗祠於民國24年(1935)完竣。隔年,右側興建之五腳基護龍亦竣工,是為「浯陽小學校」,整體總工程經費共計一萬二千銀圓,皆由陳仲厚資付。 陳仲厚(1869-1949),又名陳厚仲,金門陽翟信前房三房人。清光緒年間(1890末)首赴荷印群島謀生,然無功而返。清光緒34年(1908),陳仲厚帶著時年13歲的長子陳川流再度前往南洋,落腳於當時貿易繁榮的印尼邦加檳港,經營胡椒園,店名為「裕發號」。初期向當地人收購胡椒銷售至新加坡,財富積累後則購置土地,自行栽產。約至民國20年代(1930),陳仲厚已成為邦加檳港數一數二之胡椒園主,而後被譽為「檳港第一」。陳仲厚為鄉里族人及華僑社會貢獻甚多,包含同安陽翟小學校創校(並成為該校永久校董)、金門穎川陳氏大宗祠協助修建、獨資重修永昌堂等。同時亦積極參與海外僑社活動,捐輸新加坡及印尼等地之華僑社會,並出任邦加島檳港中華商會主席之職,並熱心於黨國事務,於民國38年(1949)辭世於檳港。 永昌堂於民國24年(1935)竣工,五腳基護龍「浯陽小學校」亦於民國25年(1936)完竣。陽翟文風鼎盛,聚落內皆有私塾教育,浯陽小學校落成後便改以此處教學,此外,學校亦是居民休憩聚會之地。民國30至34年間(1941-1945)永昌堂曾一度遭日軍占用。民國38年(1949)後,永昌堂及浯陽小學校皆為國軍占用,作為師部指揮所,並於周圍築2公尺高之鋼筋混凝土圍牆,禁止居民進入,直至約民國60年代始拆除。浯陽小學校於民國47年(1958)併入安瀾國校,同年八二三砲戰爆發,遂將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改為簡易醫療站。後由政戰隊進駐,為政戰隊及衛生連共同使用之空間。直至民國83年(1994)國軍撤離,建築閒置至今。 , , 欄位registerReason的內容是(一)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為開浯第一村(陽翟)之宗祠,為金門開發史重要證物,初建於明代宣德年間,民國後改建為二樓洋樓式,左側護龍則建為二樓洋式樓房作浯陽小學,為早期祠堂兼具學堂最完整形式,建築格局為金門獨特,且後落有國軍進駐至民國八十三年才搬離開,有其歷史意義。 (二)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綜合洋、華建築式樣及空間內含為金門傳統轉向現代社會之重要建築代表。 (三)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為宗祠建築採用洋樓之少見案例,為早期鋼筋混凝土結合木構架之特殊案例。 , 欄位lawsReference的內容是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3、4項。 , 欄位govInstitutionName的內容是金門縣政府 ,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18.42799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4.479 , 欄位govInstitution的內容是金門縣文化局 , 欄位govDept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科 , 欄位govDeptAddress的內容是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66號 , , , 欄位caseUrl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50211000002 , 欄位buildingFeatures的內容是1. 建築為二落(永昌堂)帶右護龍(浯陽小學校)之配置。永昌堂前落為傳統閩式建築,後落為五腳基二層洋樓,護龍浯陽小學校同為五腳基二層洋樓。永昌堂前落屋頂為翹脊形式,屋面左右各置有三道筒瓦,後落洋樓則為歇山式(龜殼式)屋頂,均使用傳統瓦材鋪設。護龍洋樓屋頂採四坡水屋頂,為傳統仰合瓦造,四周女兒牆為花瓶造型。 2. 永昌堂前落正立面下緣為封堵石砌,轉角柱以煙炙磚砌收邊;兩側立面上緣壁面抹灰,下緣為花崗石人字砌。後落外立面壁面皆抹灰,窗楣造型為火焰形,巷頭門為磚拱門,門旁寫有「我們的存在就是中國的希望」等軍事標語。 3. 右護龍洋樓正立面五腳基柱體以煙炙磚疊砌,兩側立面下緣為花崗石人字砌,上緣壁面抹灰,柱體外抹礪殼灰裝飾,右立面可見泥塑題字「浯陽小學校1936(黨徽飾於最上方)」,前方附屬建築之窗楣為「凸」字造型。 4. 永昌堂正立面為三開間榻受樣式,飾有豐富木雕,如榻受牆兩側及頂堵鏤雕、木作插角與倒吊蓮花、斗栱等,雕工精細。兩側次間各設有圓窗,上方立聯對「绳其祖武」、「謀孫厥貽」,並飾有花草泥塑,水車堵以彩磁裝飾,頂堵飾有彩繪。 5. 永昌堂後落洋樓山頭及兩側望柱為泥塑抹礪殼灰,並有精彩雕飾。山頭題有「永昌堂」字樣,中央作圓形鏤空,圓形鏤空上方有花草裝飾,山頭之飛馬泥塑為金門唯一。兩側望柱上方設有獎盃裝飾,柱身飾有花草泥塑。 , 欄位inHouseFeatures的內容是1. 永昌堂前落以硬山擱楹承重牆系統為主,為傳統閩式雙坡五架樑構造;左右攑頭及後落洋樓則為承重牆系統與鋼筋混凝土結構,後落屋架為七架樑構造,其中,攑頭屋頂及二樓樓板為全鋼筋混凝土構造。浯陽小學校同為承重牆系統與鋼筋混凝土結構。兩棟建築無直接相連,皆有獨立出入口。 2. 永昌堂格局以中軸線上由外至內為榻受、前廳、深井、正廳,永昌堂後落洋樓一、二樓均為三開間,二樓廳有三道門可通往外廊及攑頭上方平頂露臺。 3. 永昌堂室內屏堵門扇、木構架、祖龕皆飾有精緻雕刻。後落五腳基一、二樓檐飾帶飾有花草浮雕,出檐勾以灰泥線腳,外廊圍以花瓶造型欄杆,二樓正廳之三通五瓜棟架則為鋼筋混凝土仿木構造,工法特殊,亦有作仿雕刻裝飾,工藝精湛,為本棟建築最具特色價值之一。 , 欄位buildingUsage的內容是閒置 , 欄位buildingKeyMaintainItem的內容是1. 建築整體受損嚴重,建議儘快進行修復工程。 2. 正廳放置構件建議定期清點,右護龍雜物過多,建議進行環境整理。 , 欄位buildingActualState的內容是1. 建築已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及規劃設計,目前已架設鋼棚架暫為保護。 2. 前落屋頂崩塌,後落棟架蟲蟻蛀蝕嚴重;多處門窗毀損、木樑佚失。 3. 建築多處鋼筋鏽蝕嚴重,牆面油漆剝落。 , 欄位govDeptPhone的內容是082-325643#813 , , , , , 欄位repImgId的內容是177352

caseId

20150211000002

caseName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assetsTypes

    1. code
      A1

    2. name
      祠堂

    2
    1. code
      A24

    2. name
      學校

    2

pastHistory

陽翟「永昌堂」首建於明宣德年間(約1435),為陽翟陳氏信房前房之小宗祠堂,初建時為傳統閩式一落二攑頭形制建築。嗣後數百年間,宗祠歷經兵燹,幾經修葺,其中一次為清光緒30年(1904)由鄉人修建。直至民國20年代(1930),印尼華僑陳仲厚經商有成,獨資重建永昌堂,建造所需費用則託付予陽翟族人陳伯體、伯札。至印尼發展的陳仲厚因受西方文化之洗禮,欲加入西方建築元素,遂攜帶設計圖返回金門,將已進行至一半之重建工程部分拆除,故此獨具風格、中西合璧之宗祠於民國24年(1935)完竣。隔年,右側興建之五腳基護龍亦竣工,是為「浯陽小學校」,整體總工程經費共計一萬二千銀圓,皆由陳仲厚資付。 陳仲厚(1869-1949),又名陳厚仲,金門陽翟信前房三房人。清光緒年間(1890末)首赴荷印群島謀生,然無功而返。清光緒34年(1908),陳仲厚帶著時年13歲的長子陳川流再度前往南洋,落腳於當時貿易繁榮的印尼邦加檳港,經營胡椒園,店名為「裕發號」。初期向當地人收購胡椒銷售至新加坡,財富積累後則購置土地,自行栽產。約至民國20年代(1930),陳仲厚已成為邦加檳港數一數二之胡椒園主,而後被譽為「檳港第一」。陳仲厚為鄉里族人及華僑社會貢獻甚多,包含同安陽翟小學校創校(並成為該校永久校董)、金門穎川陳氏大宗祠協助修建、獨資重修永昌堂等。同時亦積極參與海外僑社活動,捐輸新加坡及印尼等地之華僑社會,並出任邦加島檳港中華商會主席之職,並熱心於黨國事務,於民國38年(1949)辭世於檳港。 永昌堂於民國24年(1935)竣工,五腳基護龍「浯陽小學校」亦於民國25年(1936)完竣。陽翟文風鼎盛,聚落內皆有私塾教育,浯陽小學校落成後便改以此處教學,此外,學校亦是居民休憩聚會之地。民國30至34年間(1941-1945)永昌堂曾一度遭日軍占用。民國38年(1949)後,永昌堂及浯陽小學校皆為國軍占用,作為師部指揮所,並於周圍築2公尺高之鋼筋混凝土圍牆,禁止居民進入,直至約民國60年代始拆除。浯陽小學校於民國47年(1958)併入安瀾國校,同年八二三砲戰爆發,遂將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改為簡易醫療站。後由政戰隊進駐,為政戰隊及衛生連共同使用之空間。直至民國83年(1994)國軍撤離,建築閒置至今。

judgeCriteria

  1. 0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1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3. 2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registerReason

(一)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為開浯第一村(陽翟)之宗祠,為金門開發史重要證物,初建於明代宣德年間,民國後改建為二樓洋樓式,左側護龍則建為二樓洋式樓房作浯陽小學,為早期祠堂兼具學堂最完整形式,建築格局為金門獨特,且後落有國軍進駐至民國八十三年才搬離開,有其歷史意義。 (二)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綜合洋、華建築式樣及空間內含為金門傳統轉向現代社會之重要建築代表。 (三)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為宗祠建築採用洋樓之少見案例,為早期鋼筋混凝土結合木構架之特殊案例。

lawsReference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3、4項。

govInstitutionName

金門縣政府

addresses

    1. itemNo
      1

    2. cityName
      金門縣

    3. distName
      金沙鎮

    4. address
      光前里陽翟44號旁

    4

longitude

118.42799

latitude

24.479

govInstitution

金門縣文化局

govDeptName

文化資產科

govDeptAddress

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66號

representImage

  1. ext
    jpg

    1. c

    1
  2. original

  3. name
    01封面

caseOwnership

    1. ownerType
      土地所有人

    2. ownerName
      陳OO

    2
    1. ownerType
      土地所有人

    2. ownerName
      社OOOOOOOOOOOOOOOOOOOO

    2

buildingFeatures

1. 建築為二落(永昌堂)帶右護龍(浯陽小學校)之配置。永昌堂前落為傳統閩式建築,後落為五腳基二層洋樓,護龍浯陽小學校同為五腳基二層洋樓。永昌堂前落屋頂為翹脊形式,屋面左右各置有三道筒瓦,後落洋樓則為歇山式(龜殼式)屋頂,均使用傳統瓦材鋪設。護龍洋樓屋頂採四坡水屋頂,為傳統仰合瓦造,四周女兒牆為花瓶造型。 2. 永昌堂前落正立面下緣為封堵石砌,轉角柱以煙炙磚砌收邊;兩側立面上緣壁面抹灰,下緣為花崗石人字砌。後落外立面壁面皆抹灰,窗楣造型為火焰形,巷頭門為磚拱門,門旁寫有「我們的存在就是中國的希望」等軍事標語。 3. 右護龍洋樓正立面五腳基柱體以煙炙磚疊砌,兩側立面下緣為花崗石人字砌,上緣壁面抹灰,柱體外抹礪殼灰裝飾,右立面可見泥塑題字「浯陽小學校1936(黨徽飾於最上方)」,前方附屬建築之窗楣為「凸」字造型。 4. 永昌堂正立面為三開間榻受樣式,飾有豐富木雕,如榻受牆兩側及頂堵鏤雕、木作插角與倒吊蓮花、斗栱等,雕工精細。兩側次間各設有圓窗,上方立聯對「绳其祖武」、「謀孫厥貽」,並飾有花草泥塑,水車堵以彩磁裝飾,頂堵飾有彩繪。 5. 永昌堂後落洋樓山頭及兩側望柱為泥塑抹礪殼灰,並有精彩雕飾。山頭題有「永昌堂」字樣,中央作圓形鏤空,圓形鏤空上方有花草裝飾,山頭之飛馬泥塑為金門唯一。兩側望柱上方設有獎盃裝飾,柱身飾有花草泥塑。

inHouseFeatures

1. 永昌堂前落以硬山擱楹承重牆系統為主,為傳統閩式雙坡五架樑構造;左右攑頭及後落洋樓則為承重牆系統與鋼筋混凝土結構,後落屋架為七架樑構造,其中,攑頭屋頂及二樓樓板為全鋼筋混凝土構造。浯陽小學校同為承重牆系統與鋼筋混凝土結構。兩棟建築無直接相連,皆有獨立出入口。 2. 永昌堂格局以中軸線上由外至內為榻受、前廳、深井、正廳,永昌堂後落洋樓一、二樓均為三開間,二樓廳有三道門可通往外廊及攑頭上方平頂露臺。 3. 永昌堂室內屏堵門扇、木構架、祖龕皆飾有精緻雕刻。後落五腳基一、二樓檐飾帶飾有花草浮雕,出檐勾以灰泥線腳,外廊圍以花瓶造型欄杆,二樓正廳之三通五瓜棟架則為鋼筋混凝土仿木構造,工法特殊,亦有作仿雕刻裝飾,工藝精湛,為本棟建築最具特色價值之一。

buildingUsage

閒置

buildingKeyMaintainItem

1. 建築整體受損嚴重,建議儘快進行修復工程。 2. 正廳放置構件建議定期清點,右護龍雜物過多,建議進行環境整理。

buildingActualState

1. 建築已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及規劃設計,目前已架設鋼棚架暫為保護。 2. 前落屋頂崩塌,後落棟架蟲蟻蛀蝕嚴重;多處門窗毀損、木樑佚失。 3. 建築多處鋼筋鏽蝕嚴重,牆面油漆剝落。

govDeptPhone

082-325643#813

announcementList

    1. classification
      指定/登錄

    2. officialDocNo
      府文資字第1040012216號

    3. registerDate
      2015-02-11 20:20:53.0

    3

mediaImageList

    1. mediaName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01

    2. url

    2
    1. mediaName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02

    2. url

    2
    1. mediaName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03

    2. url

    2
    1. mediaName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05

    2. url

    2
    1. mediaName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06

    2. url

    2
    1. mediaName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07

    2. url

    2
    1. mediaName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08

    2. url

    2
    1. mediaName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09

    2. url

    2
    1. mediaName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10

    2. url

    2
    1. mediaName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11

    2. url

    2
    1. mediaName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12

    2. url

    2
    1. mediaName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13

    2. url

    2
    1. mediaName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14

    2. url

    2
    1. mediaName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15

    2. url

    2
    1. mediaName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側面

    2. url

    2

cadasters

  1. 0

repImgId

177352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所屬的資料集:「文資局古蹟」的其他資料

caseId: 20030513000011
caseName: 施瓊芳墓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caseId: 20181026000001
caseName: 竹東甘屋渤海堂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19970220000002
caseName: 臺北第三高女(中山女中)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caseId: 20151029000009
caseName: 湖前陳宗炯洋樓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20070416000001
caseName: 后里賢坂張家祖墓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caseId: 20061215000002
caseName: 頭城鎮南北門福德祠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20211224000001
caseName: 林九牧公祠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caseId: 20190929000001
caseName: 元太武山築寨砌路摩崖石刻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20061026000001
caseName: 房裡蔡泉盛號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19850819000069
caseName: 臺南開基靈祐宮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caseId: 20071009000002
caseName: 頭城鎮老紅長興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20180622000002
caseName: 竹東曉江亭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19850819000051
caseName: 大溪齋明寺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caseId: 20160129000001
caseName: 朝北醫院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caseId: 20020123000001
caseName: 國定古蹟嚴家淦故居
assetsClassifyCode: 1.1.1
assetsClassifyName: 國定古蹟

caseId: 20150211000003
caseName: 藏興古厝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19851127000020
caseName: 馬興陳宅(益源大厝)
assetsClassifyCode: 1.1.1
assetsClassifyName: 國定古蹟

caseId: 19990629000003
caseName: 龍安坡黃宅濂讓居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caseId: 20210426000001
caseName: 苑裡圳舊水門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19880425000001
caseName: 南瑤宮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20000531000005
caseName: 金瓜寮聖蹟亭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caseId: 19981231000001
caseName: 竹寮取水站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caseId: 19991231000001
caseName: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caseId: 20100930000001
caseName: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臺北工場)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caseId: 19981231000003
caseName: 龍肚庄里社真官伯公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caseId: 19850819000080
caseName: 學甲慈濟宮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caseId: 20180426000001
caseName: 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廟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caseId: 19991231000001
caseName: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caseId: 20061124000001
caseName: 市長官邸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19851127000086
caseName: 建功庄東柵門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資產局會計月報

不定期更新更新,6

林君妍 小姐 | 04-22176319 | 2023-07-04 20:23:10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遺址

不定期更新更新,15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2:05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傳統知識與實踐

不定期更新更新,7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6:27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民俗

不定期更新更新,9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5:4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紀念建築

每日更新,9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5-10 10:40:04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館藏圖書目錄

每年更新,5

廖小姐 | 0422295848#322 | 2021-04-07 16:58:26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資料

不更新更新,12

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29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古蹟

不定期更新更新,9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0:43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口述傳統

每日更新,8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0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傳統工藝

每日更新,22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5-10 10:43:19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傳統表演藝術

不定期更新更新,28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3:33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單位預算

不定期更新更新,7

朱 小姐 | 04-22176312 | 2023-07-24 14:43:15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決算及會計相關報表

每年更新,5

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28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古物

不定期更新更新,14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4:56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接受及支付補助金

每年更新,4

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05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人才培訓手冊

不定期更新更新,11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2:27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聚落

不定期更新更新,7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1:46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文化景觀

不定期更新,5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0-06-08 14:53:4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史蹟

不定期更新更新,8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4:31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歷史建築

不定期更新更新,67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1:28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