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1 time3: 0 time4: 0 total: 1 溪口吳宅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藝術與人文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溪口吳宅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藝術與人文

溪口吳宅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39:45。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Place142135 , 欄位Id的內容是142135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溪口吳宅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本戶為客家與閩南族群,過去來自苗朒和台中。 本資料為基於2008 年進行之客家文物普查時之訪查,當時訪查著重於村落的家戶文化普查;於 2019 年重新更新整理,重新檢視梳理及更新相關資料,著重於家戶故事與遷徙基礎資料、族群融合為重點,該筆家戶資料內容如下: 特殊佈置 神像一尊、匾額、玉石花瓶 古文件資料 舊門牌:多了郵遞區號 古農具 用來整地準備插秧的器具 古雜物 鐵籠,以前用來裝豬的籠子 火爐,因太太怕冷而買的 大槌子,以前上山鋸檜木用的 舊式火鍋,中間放木炭的 熨斗,裡面放木炭,已有五十年,手把已損壞 秤,舊式,用手拿 簑衣,已有五十年 笛子、油燈、點火用具 古早家具 衣櫥:已有數十年歷史 透天厝 獨棟透天厝:兩層樓 客家人 先生:父親從苗栗搬到溪口 閩南人 太太:娘家在臺中 族群融合 客家人及閩南人通婚 工人 務農的閒暇之餘,也會做鐵工 社團組織 曾為射擊協會的總幹事 獨居 太太到臺中照顧兒子,現只剩一人居住於此 門面裝置 信箱:鐵皮製 倉庫 棚子:在房子的左邊,工作的地方 特殊技能 屋主善寫書法,二胡也專長,在暑假曾開班授課教書法,每年扶輪社皆會邀請到村莊教導 民間信仰 一般拜拜 祭祖 清明節當天到溪口掃墓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142135&IndexCode=Culture_Place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place/83B4ABFE-3A1F-4DB8-9D1F-A9C7EFDF5D77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11-02T15:52:40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142135

Id

142135

Title

溪口吳宅

Description

本戶為客家與閩南族群,過去來自苗朒和台中。 本資料為基於2008 年進行之客家文物普查時之訪查,當時訪查著重於村落的家戶文化普查;於 2019 年重新更新整理,重新檢視梳理及更新相關資料,著重於家戶故事與遷徙基礎資料、族群融合為重點,該筆家戶資料內容如下: 特殊佈置 神像一尊、匾額、玉石花瓶 古文件資料 舊門牌:多了郵遞區號 古農具 用來整地準備插秧的器具 古雜物 鐵籠,以前用來裝豬的籠子 火爐,因太太怕冷而買的 大槌子,以前上山鋸檜木用的 舊式火鍋,中間放木炭的 熨斗,裡面放木炭,已有五十年,手把已損壞 秤,舊式,用手拿 簑衣,已有五十年 笛子、油燈、點火用具 古早家具 衣櫥:已有數十年歷史 透天厝 獨棟透天厝:兩層樓 客家人 先生:父親從苗栗搬到溪口 閩南人 太太:娘家在臺中 族群融合 客家人及閩南人通婚 工人 務農的閒暇之餘,也會做鐵工 社團組織 曾為射擊協會的總幹事 獨居 太太到臺中照顧兒子,現只剩一人居住於此 門面裝置 信箱:鐵皮製 倉庫 棚子:在房子的左邊,工作的地方 特殊技能 屋主善寫書法,二胡也專長,在暑假曾開班授課教書法,每年扶輪社皆會邀請到村莊教導 民間信仰 一般拜拜 祭祖 清明節當天到溪口掃墓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1. 0

  2. 1

  3. 2

  4. 3

  5. 4

  6. 5

Keyword_Rights_2

  1. 0
    _CC BY_

  2. 1
    _CC BY_

  3. 2
    _CC BY_

  4. 3
    _CC BY_

  5. 4
    _CC BY_

  6. 5
    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11-02T15:52:40

Keyword_Subject_1

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藝術與人文

「溪口吳宅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Place488417
Id: 488417
Title: 十字路-來吉步道
Description: 影像為十字路-來吉步道一隅,十字路位於暖帶與溫帶林的交界處,十字路端通往來吉的步道,可見大規模種植且高聳的柳杉林。十字路來吉步道的登山口,位於十字路車站旁,海拔高度約1530公尺,由此下坡5.4公

MOC_Id: Culture_Object569897
Id: 569897
Title: 宜蘭縣總體規劃報告書
Description: 為因應北宜高速公路開通後,對宜蘭的衝擊,所以自宜蘭縣政府在1992-1993年,委託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進行2001新蘭陽計畫,進行宜蘭境內各項資源的調查與分析,並開啟民眾參與公共議題的管道。在同

MOC_Id: Culture_Object233935
Id: 233935
Title: 興建鄉公所記
Description: 本碑文為興建鄉公所記,現存於連江縣北竿鄉塘岐村北竿鄉公所,為該公共建設沿革之參考文本,日後得做為研究連江縣之重要史料。碑文全文如下:北竿鄉公所原有房舍、始建於四十八年十月迄今已垂二十有三載、久經風

MOC_Id: Culture_Place603304
Id: 603304
Title: 後埤社區長青食堂
Description:   整修候車亭文化公園的過程中,後埤社區無意間發現藏於荒煙蔓草中的老厝,以及老厝前院的舊魚塘。和其他農村一樣,後埤外流人口多,也因此留下許多老房子;於是希望透過閒置空間的改造,喚醒在地人的意識,找

MOC_Id: Culture_Place289676
Id: 289676
Title: 松園別館
Description: 松園別館位於花蓮市美崙山麓,前身為花蓮港陸軍兵事部,日本海軍303部隊曾駐紮在此。花蓮港陸軍兵事部背山面海,環控整個花蓮海港、花蓮港南機場(今知卡宣花園一帶),全面掌握海空軍事動態,位置極佳。據昭和1

MOC_Id: Culture_Place325720
Id: 325720
Title: 加年端社
Description: 加年端社位於丹大溪下游右岸,加年端山南方山腰上,海拔約1550~1650公尺,族人自巒社群遷來時共有2戶8人,昭和6年時人口數只有4人,現已無人居住。從丹大林道三分所過後約7、8公里處的一條支稜上

MOC_Id: Culture_Place702589
Id: 702589
Title: 北竿橋仔村洗網區:大澳
Description: 橋仔澳岸邊有許多方便洗網作業的礁岩,此洗網區位在大澳(面海左側澳口)旁,地方耆老指出,此處上方曾有溪流,漁民可以在這邊用淡水篩洗漁獲、洗漁網。 在沒有尼龍繩的時代,早期漁網是用紗或麻線製成,為了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192
Id: 514192
Title: 農村的再生─土地重劃
Description: 2003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進士;壯圍鄉廍後;蘇澳鎮朝陽、南方澳;員山鄉雙湖、尚德;頭城鎮合興;羅東鎮北成;冬山鄉冬山、補城、中山;蘇澳鎮港邊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進士社區的日曆。本篇12

MOC_Id: Culture_Place555280
Id: 555280
Title: 嘎拉賀
Description: 嘎拉賀(karaho))位於桃園市復興區華陵里,光華之南,把加灣山東坡,海拔1120~1180公尺的山坡地。Karaho為頭目、祖先之意。相傳昔日有某位頭目與妻子很恩愛,頭目出獵時,妻子每來此等候

MOC_Id: Culture_Place325626
Id: 325626
Title: 木炭窯
Description: 福巴越嶺古道起點為今日新北市烏來區福山里,終點為桃園市境內的巴稜,在日治時期是聯絡新北市烏來區與桃園市復興區的交通要道之一。近年來被林務局規劃、修建為「插天山國家步道系統」其中的一段,整個路徑貫穿

MOC_Id: Culture_Object513243
Id: 513243
Title: 豐田移民村的日式房子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房屋,是豐田移民村至今保留最完整的一棟日式房屋,位在今日的豐裡村。移民村為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在花、東一帶移民政策下的產物,村中的移民多來自日本北海道、四國等農村地區,到東臺灣建立起「大和民

MOC_Id: Culture_Place224096
Id: 224096
Title: 漢人的進入
Description: 在荷西時期在北台的漢人,多聚集於河口、海口的埔地,以及零星居於部落周遭,大多從事簡單耕作與捕魚、與原住民進行貿易等,且大多是暫居的狀態,人口流動十分頻繁,荷蘭入主北台後,多利用許多海商出身的漢人作為與

MOC_Id: Culture_Place600947
Id: 600947
Title: 拉拉山茶廠
Description: 本照片是拍攝於2019年的拉拉山茶廠,位於 桃園市復興區的拉拉山地區,是較年輕的茶產區。 臺灣北部橫貫公路上的拉拉山,除了水蜜桃聞名外,近年還有高山茶也逐漸嶄露頭角。位於桃園市復興區的拉拉山地區

MOC_Id: Culture_Place289774
Id: 289774
Title: 支亞干橋(豐平橋)
Description: 一、歷史建築名稱:支亞干橋(豐平橋)二、登錄理由:戰爭期興建之交通橋樑,見證東部交通重要性。為連續拱形橋墩,以拱圈式結構為主,拱上部另有垂直支撐之柱牆,乃複合式結構,具一定特色。三、歷史建築本體:支亞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175
Id: 509175
Title: 搬運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所拍攝之畫面為民國50年代前後,鳳林鎮牛車之景象。早期的臺灣,其運輸的形式大多是以牛車為主,而在花蓮本地更是如此。在當時牛車又被稱之為:「板牛車、番牛車、笨車」等。結構上來說,其板輪車的車

MOC_Id: Culture_Place324759
Id: 324759
Title: 熟番土地
Description: 熟番土地,坐落台中縣苗栗三堡西勢庄41號,運用地理資訊系統套疊古今地圖後,可知即今臺中市大甲區台61邊。《土地申告書》記載該筆土地地目為田,明治34年(1901)10月23日,地主潘榮於《土地申告

MOC_Id: Culture_Place722035
Id: 722035
Title: 從米廠閱歷史-成豐碾米廠
Description: 嘉義縣六腳鄉蒜頭村黃宅建物整修案,原名「成豐碾米廠」,於日治時期開始運作至西元1998年(民國87年)停止營業,但建築保留迄今,為該地區碾米產業之見證,具歷史價值。米飯是國人三餐的主食,而本基地周

MOC_Id: Culture_Place595959
Id: 595959
Title: 大德(巴鳥拉藍)部落/Paudadan
Description: Paudadan部落,漢語稱做大德部落,或稱巴烏拉藍部落,位於花蓮縣新城鄉大漢村。部落中共有254戶,總人口數727人,原住民人口數526人,佔總人口數的73%。原住民族比例分別為阿美族48%、撒

MOC_Id: Culture_Object295523
Id: 295523
Title: 建國啤酒廠-儲酒室
Description: 建國啤酒廠前身為日據時期高砂麥酒株式會社,創建於1920年(大正9年),為當時臺灣唯一的啤酒製造工廠。與日本北海道札幌啤酒廠齊名。戰後高砂麥酒株式會由政府接收,後改名為臺灣省菸酒公賣局第二啤酒廠,

MOC_Id: Culture_Place153330
Id: 153330
Title: 南竿78據點
Description: 南竿78據點位於連江縣南竿鄉四維村西方。屬於潛伏哨。2007年由中國科技大學主持之《96年度連江縣文化景觀普査計畫》調查時,據點已荒廢,無法進入。 1997年開始,政府陸續實行精實案、精進案等軍

MOC_Id: Culture_Place153552
Id: 153552
Title: 莒光77據點(77哨、忠誠堡)
Description: 莒光77據點位於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島猛澳港旁,又稱77哨、忠誠堡,本身建在沙灘上,為兩棲部隊搶灘補給登陸之位置,並且為過去運補使用,掌管所有東莒島的物資進出。 77據點為帶有灰色系的迷彩斑點塗裝,

MOC_Id: Culture_Place596032
Id: 596032
Title: 古村/Swasal
Description: 古村部落位於花蓮縣卓溪鄉立山村豐坪溪北岸的緩坡上,擁有稻田與河谷美麗地景,部落族群以布農族為主。主要入口位於花66鄉道與三民林道交叉口,因鄰山邊而居,道路蜿蜒並有高低起伏,住屋與道路腹地較窄小,具

MOC_Id: Culture_Object233953
Id: 233953
Title: 1965年青蕃村國宅碑記
Description: 本碑文為1965年青蕃村國宅碑記,現存於連江縣莒光鄉西莒村青帆國民住宅,詳細地址為青帆村87號,為該公共建設沿革之參考文本,日後得做為研究連江縣之重要史料。 碑記署名者為陳正福先生,於其縣長任內

MOC_Id: Culture_Object298226
Id: 298226
Title: 臺糖台北倉庫/大理街132-9號
Description: 大理街132-9號中間棟目前還保有貨車卸貨的平臺,推估是當初五分車卸貨的古月臺。大理街一帶舊稱下崁庄,清代楊埤於此設置糖部,以牛隻拖動石造磨礅壓榨甘蔗,煮汁為糖。1909年日人木下新三郎等集資在艋

MOC_Id: Culture_Place233864
Id: 233864
Title: 邱玉蘭神采飛揚地講起小時候父親做的炸豆腐
Description: 邱玉蘭的爸爸在花蓮港中華市場、舊花蓮戲院靠炸豆腐白手起家,玉蘭驕傲地說,鄉下人常常做豆腐來吃,有秘訣!爸爸做的炸豆腐裡面會膨起來,烹煮後味道甜甜鹹鹹,下飯攪拌後的酸甜滋味讓日本人非常喜愛。日本人很喜歡

MOC_Id: Culture_Place153445
Id: 153445
Title: 北竿65據點
Description: 北竿65據點位於連江縣北竿鄉坂里水庫下方右側,2008年由中國科技大學主持之《97年度連江縣北竿、東引軍事類文化景觀普査計畫》調查時,據點範圍無法進入,故外部狀況不詳,且入口已毀,內部設施亦無法進

MOC_Id: Culture_Object659490
Id: 659490
Title: 「水岸花都:臺中市豐原區葫蘆墩圳流域掀蓋再造景觀競圖競賽」第三名「豐留藝事」
Description: 2015年臺中市繁榮葫蘆墩促進會(以下簡稱促進會)委託國立勤益科技大學舉辦全國性之「水岸花都:臺中市豐原區葫蘆墩圳流域掀蓋再造景觀競圖競賽」(以下簡稱「水岸花都競圖」),期望在政府進行細部規劃前提

MOC_Id: Culture_Place233889
Id: 233889
Title: 張朝發國小畢業照
Description: 民國39年7月8日,吉安國民學校第五屆畢業留念,張朝發為後排右邊數來第六位。吉安國小前身為南園國民小學,成立於民國32年,校址原設福興村。台灣光復後首任校長呂傳北奉令接收現址之吉野小學,並改稱吉野國民

MOC_Id: Culture_Object299143
Id: 299143
Title: 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廣州街141號
Description: 剝皮寮老街(今康定路173巷)仍保有清代時期規劃樣貌,可謂為臺北老市街具代表性之實例。剝皮寮歷史街區之建築多為一至三層不等的清代店屋或日治時期的牌樓厝建築,其建築及街區空間見證了艋舺市街的發展。本

MOC_Id: Culture_Object233909
Id: 233909
Title: 連江聯合司法大樓籌建紀略
Description: 本碑文為連江聯合司法大樓籌建紀略,現存於連江縣南竿鄉介壽村的司法大樓 ,為該公共建設沿革之參考文本,日後得做為研究連江縣之重要史料。碑文全文如下:馬祖雄據閩海,屏障臺澎,舟楫往來交通不便,民刑訴訟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設計

每周更新,29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54:4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維管束類

每1年更新,3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30:0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篆刻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3:2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

每日更新,127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06

文化部

文化部獎補助-要點

每年更新,17

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17-09-07 19:39:50

文化部

典藏目錄-礦石類

每1年更新,1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36

文化部

兒童文化館-聽書(有聲書)書目

每年更新,28

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6:57:57

文化部

文化部社區

不定期更新更新,55

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8-08 00:23:26

文化部

典藏目錄-南洋類

每1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1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每1日更新,128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45

文化部

文化部高等教育推廣教育中心名錄

每年更新,25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

典藏目錄-哺乳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08

文化部

文化部單位決算

每1年更新,19

吳 小姐 | (02)8512-6611 | 2023-07-19 20:58:32

文化部

全國電影票房統計數據

每周更新,17

梅 先生 | 02-8522-8000#2303 | 2022-01-13 20:17:23

文化部

經緯度查詢附近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19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12

文化部

蒙藏性別年齡統計表

每1年更新,18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7:03

文化部

綜藝活動

每1日更新,28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3:19

文化部

博物館

每1年更新,47

葉純帆 小姐 | 02-8512-6330 | 2023-07-27 17:37:05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

每1日更新,105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47:49

文化部

海外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月更新,20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57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特別收入基金

每1年更新,22

蘇建龍 先生 | 02-85126631 | 2023-07-27 16:04:34

文化部

文化部保有及管理個人資料之項目

每年更新,17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50

文化部

典藏目錄-報紙類

每1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53

文化部

蒙藏文物展覽參觀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3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06:51

文化部

文創商店

每年更新,60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2:58

文化部

兒童文化館-主題閱讀區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78

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07

文化部

地方文化館

每周更新,43

李姿儀 小姐 | 02-23434184 | 2021-06-07 23:03:18

文化部

典藏目錄-書法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52

文化部

典藏目錄-中國西南少數民族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10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工藝

每周更新,29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01:12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