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張秀燕 - 飄落的記憶—情絮系列、想望—情絮系列、惘(一)—情絮系列藝術與人文
「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張秀燕 - 飄落的記憶—情絮系列、想望—情絮系列、惘(一)—情絮系列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659914 , 欄位Id的內容是659914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張秀燕 - 飄落的記憶—情絮系列、想望—情絮系列、惘(一)—情絮系列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這三張作品為張秀燕所創作的膠彩畫。 第一張作品名為「飄落的記憶—情絮系列」(膠彩紙本,91 cm x 116.7 cm,2008),畫中女子端坐不語,心造幻影,情絮紛紛,舊夢魂縈,心繪著加速飄落的風景。這是記憶封緘,回憶著那一段失落的情感,是苦澀也是甜蜜的。技法上部分揉紙,刷洗出層次變化,製造斑駁緬懷情境,主題與背景人物,不同的空間錯量,是一首令人低迴沉吟的懷念夜曲。 第二張作品名為「想望—情絮系列」(膠彩紙本,145.5cm x 89.4 cm,2007),圖中女子的眼神透露著隱藏於內心的孤獨意識,簇擁的水芙蓉,象徵著內心的徘迴游移與憧憬。此作刻意將色彩安排在紅與綠之中相互反射,固著色彩的激烈對比,也加深了對情感的渴望。女子的眼神、燈籠、一對漫游金魚圖象,比喻內心的想望能美夢成真,成雙成對,修成正果。 第三張作品名為「惘(一)—情絮系列」(膠彩紙本,145.5cm x 89.4cm,2008),筆者大膽以女子凌空飄游的虛構方式,將人物予以靈魂化。蒼白的臉龐,頹然放棄的平臂。枯槁灰敗殘荷,畫中以 “水” 、“飄落花瓣”、”蓮蓬殘荷”等意象,用水的柔和清冷,營造淨、簡、清、寂,念天地之悠悠的悵然愛情,描繪女子何時才能得到心靈的歇息及情感安頓。 張秀燕生於彰化縣二水鄉,1975年畢業於文化大學美術系國畫組,以水墨為主要創作方向,畢業後定居中部於臺中市居仁國中任教至2004年退休。由於對創作深具熱情,因此在2006年考上東海大學美術系碩士在職專班就讀並專攻膠彩畫,且於2011年順利取得碩士學位。1993-1995年獲全省公教美展國畫專業組分獲第3名、優選、佳作等佳績。1993年全省美展國畫入選、2009年第72屆臺陽美展膠彩優選、第5屆綠水賞膠彩優等;2010年第15屆大墩美展膠彩類第二名、第20屆南瀛雙年展膠彩佳作、第73屆臺陽美展優選;2011年獲第16屆大墩美展膠彩類第一名,2011、2012年作品也入選全國美展膠彩類。 張秀燕從豐富且長年的彩墨創作中,重新當學生學習膠彩的虛心與熱度,以及在創作的數量上可說是非常令人驚豔的。她畫中充滿母性情感的特性,藉著夢幻組合的畫面、人物表情和肢體的暗喻、水墨造境的趣味,活潑生動地展現作者對生命的熱情與期待。永遠精力充沛、努力進修學習、接連創作不斷的張秀燕,於近年臺灣水果與花卉的作品中,更能傳達她充滿能量與聰慧的獨特語彙。 (文字介紹摘錄自《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委託研究案》期末報告,詳見關聯資源網頁)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OGDL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59914&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3685CD4F-D780-4254-80CF-412BD0CBB49A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圖像@#@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02-01T08:13:55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藝術與人文 。
MOC_Id
Culture_Object659914
Id
659914
Title
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張秀燕 - 飄落的記憶—情絮系列、想望—情絮系列、惘(一)—情絮系列
Description
這三張作品為張秀燕所創作的膠彩畫。 第一張作品名為「飄落的記憶—情絮系列」(膠彩紙本,91 cm x 116.7 cm,2008),畫中女子端坐不語,心造幻影,情絮紛紛,舊夢魂縈,心繪著加速飄落的風景。這是記憶封緘,回憶著那一段失落的情感,是苦澀也是甜蜜的。技法上部分揉紙,刷洗出層次變化,製造斑駁緬懷情境,主題與背景人物,不同的空間錯量,是一首令人低迴沉吟的懷念夜曲。 第二張作品名為「想望—情絮系列」(膠彩紙本,145.5cm x 89.4 cm,2007),圖中女子的眼神透露著隱藏於內心的孤獨意識,簇擁的水芙蓉,象徵著內心的徘迴游移與憧憬。此作刻意將色彩安排在紅與綠之中相互反射,固著色彩的激烈對比,也加深了對情感的渴望。女子的眼神、燈籠、一對漫游金魚圖象,比喻內心的想望能美夢成真,成雙成對,修成正果。 第三張作品名為「惘(一)—情絮系列」(膠彩紙本,145.5cm x 89.4cm,2008),筆者大膽以女子凌空飄游的虛構方式,將人物予以靈魂化。蒼白的臉龐,頹然放棄的平臂。枯槁灰敗殘荷,畫中以 “水” 、“飄落花瓣”、”蓮蓬殘荷”等意象,用水的柔和清冷,營造淨、簡、清、寂,念天地之悠悠的悵然愛情,描繪女子何時才能得到心靈的歇息及情感安頓。 張秀燕生於彰化縣二水鄉,1975年畢業於文化大學美術系國畫組,以水墨為主要創作方向,畢業後定居中部於臺中市居仁國中任教至2004年退休。由於對創作深具熱情,因此在2006年考上東海大學美術系碩士在職專班就讀並專攻膠彩畫,且於2011年順利取得碩士學位。1993-1995年獲全省公教美展國畫專業組分獲第3名、優選、佳作等佳績。1993年全省美展國畫入選、2009年第72屆臺陽美展膠彩優選、第5屆綠水賞膠彩優等;2010年第15屆大墩美展膠彩類第二名、第20屆南瀛雙年展膠彩佳作、第73屆臺陽美展優選;2011年獲第16屆大墩美展膠彩類第一名,2011、2012年作品也入選全國美展膠彩類。 張秀燕從豐富且長年的彩墨創作中,重新當學生學習膠彩的虛心與熱度,以及在創作的數量上可說是非常令人驚豔的。她畫中充滿母性情感的特性,藉著夢幻組合的畫面、人物表情和肢體的暗喻、水墨造境的趣味,活潑生動地展現作者對生命的熱情與期待。永遠精力充沛、努力進修學習、接連創作不斷的張秀燕,於近年臺灣水果與花卉的作品中,更能傳達她充滿能量與聰慧的獨特語彙。 (文字介紹摘錄自《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委託研究案》期末報告,詳見關聯資源網頁)
Keyword_Des_Rights_2
OGDL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OGDL_
-
1_OGDL_
-
2_OGDL_
Keyword_Format
圖像@#@圖像@#@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02-01T08:13:55
Keyword_Subject_1
藝術與人文
「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張秀燕 - 飄落的記憶—情絮系列、想望—情絮系列、惘(一)—情絮系列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順風耳的新香爐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040
Id:
301040
Title:
順風耳的新香爐
Description:
奇特的故事情節往往是好作品的基本條件。這本作品以順風耳的「離家」為主軸,敘述他一時衝動,出外尋找屬於自己的香爐,處處碰釘子,事事不如意,終於再回媽祖廟的經過。主角雖是民間傳說中的熟悉人物,但順風耳的個
龍川文集(一)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472902
Id:
472902
Title:
龍川文集(一)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龍川文集》,南宋.陳亮著,清.胡鳳丹編,1911年(宣統3年)埽葉山房石印本。本套書共八冊30卷,外有藍色的硬殼書函保護,書函左上題籤
玉里第二公學校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067
Id:
506067
Title:
玉里第二公學校
Description:
玉里第二公學校設立於玉里支廳前,位於今日玉里國中處,創立於明治33年(1900)9月1日,創校初名為「臺灣總督府臺東國語講習所璞石閣分校場」,後因歷史變革,先後歷經多次校名更改,依序為「璞石閣公學
MOC_Id:
Culture_Object563698
Id:
563698
Title:
褒忠祠哪吒交趾陶偶
Description:
家喻戶曉的人物——哪吒。肩上的緞帶可能是混天綾的造型,頭帶金冠,足下風火輪虎虎生威,紅焰飄動的氣勢也頗為靈動。
【匠師資訊】
陳天乞(1906–1990)出生於中國泉州,1990年卒於新北市三
理經架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7258
Id:
287258
Title:
理經架
Description:
本件理經架是由底座及支柱組合成的,全部以木材製成,底座是一塊長方形的厚木板,上面鑿有小洞,功用在安裝支柱、使其穩固便於操作,支柱共有3根,分為單柱及v字型的雙柱。臺灣原住民族中泰雅族、太魯閣族、賽德克
櫻井壽人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534
Id:
283534
Title:
櫻井壽人
Description:
住在日本愛知縣的櫻井壽人,有位在台灣長大的親戚,常和他討論台灣的種種,因此她對台灣並不陌生,在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的因緣下促成花蓮行。圓石-光之石與風是櫻井壽人系列作品的第三號作品,圓石系列皆以一塊長方
MOC_Id:
Culture_Object516670
Id:
516670
Title:
稻住館1/11廣告
Description:
此影像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1月11日的稻住館電影廣告,從該廣告中可看到上映電影有三部,分別洋片「裏街六人組」,以及兩部國產時代劇「春秋片雨鳥」、「櫻川出世幟」,此播放期間票價有提供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105
Id:
301105
Title:
看不見自己的時候
Description:
這首歌收錄在李壽全於1985年1月1日由滾石唱片發行的EP專輯「未來的未來」中,由李壽全作曲,陳克華所做的詞。而後又收錄在李壽全1986年由飛碟唱片所發行的專輯「八又二分之一」,在2016年經重新編曲
MOC_Id:
Culture_Object659631
Id:
659631
Title:
程莉雲_樂音飄飄
Description:
為了迎接2018年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臺中市政府舉辦了一系列與花相關的2016臺中花都藝術季,以「跨域、翻新」為主軸,從10月14日開始,持續到12月31日結束,結合大臺中山海屯各區的文化中心、圖
MOC_Id:
Culture_Object288905
Id:
288905
Title:
童詩二十五講:和小朋友談寫詩
Description:
林煥彰這本《童詩二十五講:和小朋友談寫詩》,看似淺白的文字,卻蘊含了現代詩的文學概論,適合閱讀的人,正如林煥彰自己所言︰「小朋友、大人、國小老師都可以閱讀」。這本書不同於以往的童詩導讀或是文學概論
MOC_Id:
Culture_Object601005
Id:
601005
Title:
うしほ吟社三月例會明日於西本願寺舉辦
Description:
此影像為東臺灣新報於1941年(昭和16年)3月15日以うしほ吟社3月例會明日於淨土真宗西本願寺(今花蓮市節約街西慈善寺)舉辦為題進行報導。內容提及該吟社於16日假稻住地區的西本願寺布教所進行例會
MOC_Id:
Culture_Object649739
Id:
649739
Title:
〔保育所兒童作品〕二年生になりました
Description:
本作品「二年生になりました(升上二年級)」由樂生學園二年級兒童陳翁氏蕊所作,刊登於1937年樂生院慰安會發行的《萬壽果》第四卷第二號」。
本文以日文進行創作,是所謂的癩文學作品。從此文中可看見樂
樓斐心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6385
Id:
286385
Title:
樓斐心
Description:
樓斐心自幼喜愛書法,旁及古箏、古琴,篤信佛法,難能可貴的是承襲了其父的絕技—毫芒雕刻,並予發揚光大,其毫芒雕刻的領域中融入了書法國畫,樓斐心的書法,學自古人,從臨習碑帖入門,舉凡楷、隸、行草、顏真卿、
水門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974
Id:
285974
Title:
水門
Description:
作者坂井達省以天賜甘霖的意象,表現個人對藝術生命無限延展,以及水門開口後多樣的可能性。作品〈水門〉是一道連接天地的門,在冷硬的方石板塊,中間部位以波浪曲線構成對稱連結之立體圖形,併合的直線處隨凹凸形成
MOC_Id:
Culture_Object604181
Id:
604181
Title:
入選-響應‟你丟我撿運動”遊行
Description:
民國六十年政府大力推展‟你丟我撿運動" 二月十四日,國際獅子會中華民國總會暨台北市各分會,響應"你丟我撿運動"遊行於台北市重慶南路,路經漢口街一段與商務印書館的一景,戴著獅子會船形帽、穿獅子會背心
東方之源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595925
Id:
595925
Title:
東方之源
Description:
〈東方之源〉在現代雕塑的領域中,企圖傳達較具東方感的意念,本作品乃結合東方人的主食「米」與農業文明的發源地「河流」,表達飲水思源的情感。出生於彰化鹿港的黃清輝,畢業於國立藝專雕塑系。其一直想從泥塑
MOC_Id:
Culture_Event180768
Id:
180768
Title:
2019年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策展團隊拜訪茶業改良場楊美珠課長了解茶啤酒
Description:
2019臺灣文博會展前,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策展團隊,包含策展人徐景亭及協同策展人吳孝儒拜訪茶業改良場,由楊美珠課長介紹生活精釀開發、茶業改良場技術轉移的茶啤酒。遂將茶啤酒作為「茶
舊夢如風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595611
Id:
595611
Title:
舊夢如風
Description:
石雕家楊正端擅長以女性為題材。〈舊夢如風〉刻畫出女子佇立的婀娜姿態,波浪狀的秀髮隨風飛揚,作品中女子迎風拂面怡然自得,陶醉在美景,令人想起義大利文藝復興大師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
MOC_Id:
Culture_Object292516
Id:
292516
Title:
北港朝天宮牌頭裝飾剪黏三
Description:
雲林北港朝天宮屋頂經過時代改變,考驗著匠師安置剪黏的智慧。歷經柯訓、洪坤福、江清露(1914-1994),和現年65歲的許哲彥等人四代傳承,始呈現今日中央三川殿搭配兩側龍虎門氣勢輝煌之面貌。三川殿
開辦國民學校懇談會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00546
Id:
600546
Title:
開辦國民學校懇談會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5月1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本年度新學期將實施的國民學校,為島內初等教育史上劃時代的改革,對於國民學校實施的宗旨、授課課程等,需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本月9
劉金德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597
Id:
283597
Title:
劉金德
Description:
劉金德的德魯固族原住民族名字「沙仁」,出生於花蓮縣萬榮鄉西林部落。很小就跟著家人離開部落,退伍後經朋友的介紹在石雕工藝品工廠一做就是十五年,這些年開啟了劉金德在石雕技術的養成和對石材的認識,也讓他
瑞穗公學校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050
Id:
506050
Title:
瑞穗公學校
Description:
「瑞穗公學校」創立於明治38年(1905),前身為「水尾蕃人公學校」。大正6年(1917)才改名為瑞穗公學校。昭和16年(1941)實施日台共學,校名再次更改為「瑞穗東國民學校」。戰後,學校更名為
左傳句解(五)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467628
Id:
467628
Title:
左傳句解(五)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左傳句解》卷五,韓菼編,上海文瑞樓石印,出版年代不詳。線裝書,直式右翻,封面題籤「左傳句解 五」,正式書名為「批點春秋左傳綱目句解彙鐫
MOC_Id:
Culture_Object177621
Id:
177621
Title:
大溪耆老口述歷史與影像計畫〈第1次後續擴充〉期中報告書
Description:
本報告書為記錄大溪耆老主題性深度訪談之成果,分為口述與影像作業。 第一部分主要訪談人物為林熺達先生,曾擔任縣議員及大溪鎮長。從訪談主軸延伸相關訪談對象計六位,皆為在林熺達先生於大溪鎮主政期間,所成立之
龍鳳酒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371
Id:
594371
Title:
龍鳳酒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龍鳳酒,為馬祖新村社區168號住戶古玉英女士所提供。古玉英女士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其先生劉元戎曾任馬祖新村村長。
此款為專為女性開發設計的酒品,龍鳳中的「鳳」就是代指女性,此藥酒精選十
MOC_Id:
Culture_Object661026
Id:
661026
Title:
櫟社為林獻堂、黃炎盛餞行
Description:
1913年,林獻堂(前左3)、黃炎盛(後左4)將遊大陸,三月十九日櫟社社員在詹厝園林痴仙的無悶草堂為兩人餞行,與會者有:(前排左起)1.鄭汝南、4.賴紹堯、5.傅錫祺、6.林痴仙、7.陳懷澄,(後
愛的量體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595694
Id:
595694
Title:
愛的量體
Description:
作者卓文章在〈愛的量體〉這件作品上運用抽象的手法,將四方體幾何造型融入二塊波浪形直立長方體,相互結合鑲崁構成,在視覺上,試圖營造出動與靜之間的呼應輝映。作品的中心象徵是愛的能量,二塊直立的長方體,
檀欒集(甲辰)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467466
Id:
467466
Title:
檀欒集(甲辰)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檀欒集 甲辰》,封面左上題簽「檀欒集 甲辰」,線裝書,直式右翻,岩溪晉編輯兼發行,1904年(甲辰,明治37年)印刷,1905年(明治
劉家正作品蘇武持漢節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64938
Id:
264938
Title:
劉家正作品蘇武持漢節
Description:
劉家正作品蘇武持漢節,漢代使臣所持的節由皇帝授予,是國家的象征,保護它也體現出對國家忠貞的感情。不僅漢廷派往匈奴等處的使者持節,皇帝派往分封于各地的諸侯王的使者,同樣要持節。正由于使臣持節,故此"
劉沛故居富貴長春圖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68107
Id:
568107
Title:
劉沛故居富貴長春圖
Description:
此為劉沛於民國五十九年之作,題字取名為「四季長春」。左方落款為劉沛於後期常使用的「石莊」,而非早期常用的「劉沛」。畫中可見又稱長春花的薔薇,因其月月皆會開花的特性而得名。瓶中為牡丹,象徵榮華與富貴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建築與居處空間類
每1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11
文化部輔導蒙藏族人口地域分布性別統計表
每6月更新,10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56
文化部西藏統計資料
每6月更新,16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9:01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志工統計
每1年更新,15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5:19:32
文化部典藏目錄-音樂資料類
每年更新,1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37
文化部
查詢單一類別未過期活動資料
每1日更新,98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21
文化部典藏目錄-油畫類
每1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22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建築
每周更新,23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52:28
文化部文化部施政計畫
每年更新,15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07
文化部典藏目錄-水墨類
每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32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產業與經濟類
每1日更新,30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58
文化部文化部及所屬有限取用資料清單
每年更新,16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01
文化部典藏目錄-維管束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30:09
文化部蒙藏ㄧ般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16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24
文化部典藏目錄-工藝類
每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1:14
文化部
典藏目錄-雜誌期刊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28
文化部蒙藏課程辦理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14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1-06-29 12:25:19
文化部輔導蒙藏族人口年齡層性別統計表
每年更新,12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6:20
文化部典藏目錄-飲食用具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46
文化部文化部高等教育推廣教育中心名錄
每年更新,18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
查詢單一活動詳細資料
每1日更新,1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38
文化部典藏目錄-粉彩畫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24
文化部典藏目錄-爬蟲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55
文化部典藏目錄-攝影印刷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50:27
文化部典藏目錄-貝類
每1年更新,1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03
文化部
典藏目錄-木材類
每1年更新,1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05
文化部典藏目錄-應用美術類
每1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20
文化部競賽活動
每1日更新,30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43
文化部藝文活動-主題推薦
每月更新,19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6:39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民俗
每周更新,23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9:39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