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張秀燕 - 飄落的記憶—情絮系列、想望—情絮系列、惘(一)—情絮系列藝術與人文
「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張秀燕 - 飄落的記憶—情絮系列、想望—情絮系列、惘(一)—情絮系列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659914 , 欄位Id的內容是659914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張秀燕 - 飄落的記憶—情絮系列、想望—情絮系列、惘(一)—情絮系列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這三張作品為張秀燕所創作的膠彩畫。 第一張作品名為「飄落的記憶—情絮系列」(膠彩紙本,91 cm x 116.7 cm,2008),畫中女子端坐不語,心造幻影,情絮紛紛,舊夢魂縈,心繪著加速飄落的風景。這是記憶封緘,回憶著那一段失落的情感,是苦澀也是甜蜜的。技法上部分揉紙,刷洗出層次變化,製造斑駁緬懷情境,主題與背景人物,不同的空間錯量,是一首令人低迴沉吟的懷念夜曲。 第二張作品名為「想望—情絮系列」(膠彩紙本,145.5cm x 89.4 cm,2007),圖中女子的眼神透露著隱藏於內心的孤獨意識,簇擁的水芙蓉,象徵著內心的徘迴游移與憧憬。此作刻意將色彩安排在紅與綠之中相互反射,固著色彩的激烈對比,也加深了對情感的渴望。女子的眼神、燈籠、一對漫游金魚圖象,比喻內心的想望能美夢成真,成雙成對,修成正果。 第三張作品名為「惘(一)—情絮系列」(膠彩紙本,145.5cm x 89.4cm,2008),筆者大膽以女子凌空飄游的虛構方式,將人物予以靈魂化。蒼白的臉龐,頹然放棄的平臂。枯槁灰敗殘荷,畫中以 “水” 、“飄落花瓣”、”蓮蓬殘荷”等意象,用水的柔和清冷,營造淨、簡、清、寂,念天地之悠悠的悵然愛情,描繪女子何時才能得到心靈的歇息及情感安頓。 張秀燕生於彰化縣二水鄉,1975年畢業於文化大學美術系國畫組,以水墨為主要創作方向,畢業後定居中部於臺中市居仁國中任教至2004年退休。由於對創作深具熱情,因此在2006年考上東海大學美術系碩士在職專班就讀並專攻膠彩畫,且於2011年順利取得碩士學位。1993-1995年獲全省公教美展國畫專業組分獲第3名、優選、佳作等佳績。1993年全省美展國畫入選、2009年第72屆臺陽美展膠彩優選、第5屆綠水賞膠彩優等;2010年第15屆大墩美展膠彩類第二名、第20屆南瀛雙年展膠彩佳作、第73屆臺陽美展優選;2011年獲第16屆大墩美展膠彩類第一名,2011、2012年作品也入選全國美展膠彩類。 張秀燕從豐富且長年的彩墨創作中,重新當學生學習膠彩的虛心與熱度,以及在創作的數量上可說是非常令人驚豔的。她畫中充滿母性情感的特性,藉著夢幻組合的畫面、人物表情和肢體的暗喻、水墨造境的趣味,活潑生動地展現作者對生命的熱情與期待。永遠精力充沛、努力進修學習、接連創作不斷的張秀燕,於近年臺灣水果與花卉的作品中,更能傳達她充滿能量與聰慧的獨特語彙。 (文字介紹摘錄自《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委託研究案》期末報告,詳見關聯資源網頁)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OGDL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59914&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3685CD4F-D780-4254-80CF-412BD0CBB49A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圖像@#@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02-01T08:13:55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藝術與人文 。
MOC_Id
Culture_Object659914
Id
659914
Title
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張秀燕 - 飄落的記憶—情絮系列、想望—情絮系列、惘(一)—情絮系列
Description
這三張作品為張秀燕所創作的膠彩畫。 第一張作品名為「飄落的記憶—情絮系列」(膠彩紙本,91 cm x 116.7 cm,2008),畫中女子端坐不語,心造幻影,情絮紛紛,舊夢魂縈,心繪著加速飄落的風景。這是記憶封緘,回憶著那一段失落的情感,是苦澀也是甜蜜的。技法上部分揉紙,刷洗出層次變化,製造斑駁緬懷情境,主題與背景人物,不同的空間錯量,是一首令人低迴沉吟的懷念夜曲。 第二張作品名為「想望—情絮系列」(膠彩紙本,145.5cm x 89.4 cm,2007),圖中女子的眼神透露著隱藏於內心的孤獨意識,簇擁的水芙蓉,象徵著內心的徘迴游移與憧憬。此作刻意將色彩安排在紅與綠之中相互反射,固著色彩的激烈對比,也加深了對情感的渴望。女子的眼神、燈籠、一對漫游金魚圖象,比喻內心的想望能美夢成真,成雙成對,修成正果。 第三張作品名為「惘(一)—情絮系列」(膠彩紙本,145.5cm x 89.4cm,2008),筆者大膽以女子凌空飄游的虛構方式,將人物予以靈魂化。蒼白的臉龐,頹然放棄的平臂。枯槁灰敗殘荷,畫中以 “水” 、“飄落花瓣”、”蓮蓬殘荷”等意象,用水的柔和清冷,營造淨、簡、清、寂,念天地之悠悠的悵然愛情,描繪女子何時才能得到心靈的歇息及情感安頓。 張秀燕生於彰化縣二水鄉,1975年畢業於文化大學美術系國畫組,以水墨為主要創作方向,畢業後定居中部於臺中市居仁國中任教至2004年退休。由於對創作深具熱情,因此在2006年考上東海大學美術系碩士在職專班就讀並專攻膠彩畫,且於2011年順利取得碩士學位。1993-1995年獲全省公教美展國畫專業組分獲第3名、優選、佳作等佳績。1993年全省美展國畫入選、2009年第72屆臺陽美展膠彩優選、第5屆綠水賞膠彩優等;2010年第15屆大墩美展膠彩類第二名、第20屆南瀛雙年展膠彩佳作、第73屆臺陽美展優選;2011年獲第16屆大墩美展膠彩類第一名,2011、2012年作品也入選全國美展膠彩類。 張秀燕從豐富且長年的彩墨創作中,重新當學生學習膠彩的虛心與熱度,以及在創作的數量上可說是非常令人驚豔的。她畫中充滿母性情感的特性,藉著夢幻組合的畫面、人物表情和肢體的暗喻、水墨造境的趣味,活潑生動地展現作者對生命的熱情與期待。永遠精力充沛、努力進修學習、接連創作不斷的張秀燕,於近年臺灣水果與花卉的作品中,更能傳達她充滿能量與聰慧的獨特語彙。 (文字介紹摘錄自《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委託研究案》期末報告,詳見關聯資源網頁)
Keyword_Des_Rights_2
OGDL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OGDL_
-
1_OGDL_
-
2_OGDL_
Keyword_Format
圖像@#@圖像@#@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02-01T08:13:55
Keyword_Subject_1
藝術與人文
「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張秀燕 - 飄落的記憶—情絮系列、想望—情絮系列、惘(一)—情絮系列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659624
Id:
659624
Title:
2016花都藝術季攝影比賽第三名 李坤育-美豔台中 花藝非凡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李坤育參加2016花都藝術季攝影比賽的作品-美豔台中 花藝非凡,獲得第三名。 照片拍下了在臺中市進行的踩街遊行活動,舞者們穿著絢麗服飾盡情舞蹈的身影。以紅、黃暖色調為主的嘉年華服飾,與後方
默許.帕羅曼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539
Id:
283539
Title:
默許.帕羅曼
Description:
來自以色列的默許.帕羅曼,最初選擇繪畫為創作語言,廿歲開始以石頭為創作材質後,從此就再也沒有改變過。喜歡用石頭來表達意念,一直都在傳達「關於人類如何進入自然」的意念。代表作《環境主義》,作者運用同一塊
MOC_Id:
Culture_Place753614
Id:
753614
Title:
臺中烏日吊橋
Description:
「烏日吊橋」位在台中市烏日區九德里麻園頭溪溪濱公園,橫跨麻園頭溪,屬光纖鋼纜式吊橋,全長五十公尺。吊橋自民國九十二年竣工啟用,迄今已近二十年的歷史,一度是烏日當地著名的熱門觀光景點。
麻園頭溪源
MOC_Id:
Culture_Object611235
Id:
611235
Title:
點註唐宋八大家文讀本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唐宋八大家的文章選在日本有多種版本,亦曾有多位漢學家評點過。三屋清陰所藏《點註唐宋八大家文讀本》為川上廣樹(1839-1895)所纂評的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105
Id:
301105
Title:
看不見自己的時候
Description:
這首歌收錄在李壽全於1985年1月1日由滾石唱片發行的EP專輯「未來的未來」中,由李壽全作曲,陳克華所做的詞。而後又收錄在李壽全1986年由飛碟唱片所發行的專輯「八又二分之一」,在2016年經重新編曲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273
Id:
594273
Title:
馬祖新村社區國劇社彩演場地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馬祖新村社區國劇社彩演場地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49號住戶韓麟將軍所提供,韓麟先生為前國軍少將。
馬祖新村社區活動中心開辦多個社區教室供居民參與,韓麟先生參加的是國劇社,照片為國劇社彩演開
森林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910
Id:
285910
Title:
森林
Description:
卡塔‧施維諾(Silvano Cattaï)的作品極具現代感,對他來說雕刻藝術就是要去體現一種情感,一種能打動人的力量。此作品〈森林〉,藉由質地和線條創造出一種韻律來穿透整塊大理石,就像是森林裡的音樂
閩東歌謠─童謠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Invisible235516
Id:
235516
Title:
閩東歌謠─童謠
Description:
依據2008年連江縣政府委託雲台文化協會執行《連江縣傳統表演藝術資源普查計畫案》之成果報告,馬祖童謠來源不一,有的在全中國均流行,來源已不可考;有的流行於福建沿海一帶,應是隨先人移居而傳入;亦有的
孕育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955
Id:
285955
Title:
孕育
Description:
作者邱創用以蛋型構思成母性懷孕的造型,藉著簡單曲線塑造親情的象徵,頭身比例略為誇張的對比,樸實的曲線賦予情感豐富新的生命,半具象的母性頭型俯視凸出的腹部,表現擁子為大的胸襟,如同母親十月懷胎孕育新生命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974
Id:
515974
Title:
大正十三年松尾溫爾寄回故鄉高知的繪葉書2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為1917年(大正6年),「璞石閣」更名為「玉里」時,由松尾溫爾先生於1924年(大正13年)1月1號的元旦所寄回家鄉之賀年繪葉書(明信片)。繪葉書上所蓋之郵戳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寄出的時
蔡豐禧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6512
Id:
286512
Title:
蔡豐禧
Description:
蔡豐禧為花蓮縣表演藝術類街頭藝人,擅長吉他自彈自唱。能自彈自唱中、台、英、日、奧多種歌曲。花蓮縣政府為鼓勵街頭藝文活動多元發展,培養民眾參與藝術活動之習慣及豐富本縣公共空間人文風貌,縣內免費開放40處
民間遊藝─龍陣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Invisible235524
Id:
235524
Title:
民間遊藝─龍陣
Description:
依據2008年連江縣政府委託雲台文化協會執行《連江縣傳統表演藝術資源普查計畫案》之成果報告,「龍陣」源於唐玄宗時期, 此後在福州各地流傳開來。傳說古代每逢月黑風高的夜晚, 兩蛟龍便會聚首, 造成人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806
Id:
514806
Title:
臺東師管區步兵第一團第五期補充兵受訓留念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臺東師管區步兵第一團第五期補充兵受訓留念之照片,拍攝年代可能介於1951年至1958年(民國40年至47年)間。雖說照片資訊寫著臺東師管區,但是其拍照地點卻非在臺東,而是在花蓮地區的玉里境
練武石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533
Id:
514533
Title:
練武石
Description:
本社區有一塊練武石重300斤,乃是匏崙先民黃逢春先生練武之物。黃耆老單名不,號逢春,生於清咸豐乙未年,卒於民國31年,享年84歲。黃老先生身材魁偉,孔武有力,可將此石高舉過頂;平時亦飽覽詩書,乃文
星星、月亮、太陽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524
Id:
514524
Title:
星星、月亮、太陽
Description:
2011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南門、延平、黎明、孝廉;蘇澳鎮後湖;壯圍鄉過嶺;冬山鄉八寶、清溝、香和;南澳鄉金岳;員山鄉頭分以及羅東鎮南豪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金岳社區的日曆。本篇07月29
老靈魂筆記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164
Id:
301164
Title:
老靈魂筆記
Description:
全書收錄陳克華五十餘篇信手隨筆。內容有關對生命的感傷;在生活中的趣味思考;旅行中的所見對文學、宗教、哲學等人文本質的反思;「同志」作家以冷靜自持的筆調,輕抒海馬迴裡的情思懷想;「花蓮」作家身分歸返花蓮
民間遊藝─藤牌陣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Invisible235525
Id:
235525
Title:
民間遊藝─藤牌陣
Description:
依據2008年連江縣政府委託雲台文化協會執行《連江縣傳統表演藝術資源普查計畫案》之成果報告,「藤牌陣」,又稱「藤牌操」、「藤牌舞」,為兩軍對壘時,兩人出陣對舞擊刺等的模擬陣形。始創於明朝名將戚繼光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226
Id:
594226
Title:
馬祖新村-社區裡的母親與孩子們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馬祖新村社區裡的母親與孩子們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72號住戶何朱靄蘭女士所提供,何朱靄蘭女士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
照片為早期的馬祖新村社區,兩位眷村太太們帶著孩子在自家門口的合照。
由
花女游泳池即將完工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6669
Id:
516669
Title:
花女游泳池即將完工
Description:
此報紙影像為1941年(昭和16年)1月11日東臺灣新報地方版的報導,說明當時花蓮港女子高級中學的游泳池即將完工,在當時可謂令人稱羨的校內游泳池。文中提及泳池的建設由基金會與學生家長負責補助,當建
花蓮師專五守樓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3373
Id:
513373
Title:
花蓮師專五守樓
Description:
圖片中能看見一個前有階梯的大型建築物,建築物的牆面上寫有「五守樓」三個大字。這是1970年代時,花蓮師專的五守樓,五守樓興建於1972年(民國61年),是學校的行政中心。花蓮師專成立於1947年(
MOC_Id:
Culture_Event288598
Id:
288598
Title:
第二屆蘭陽文學獎頒獎典禮:歌仔戲劇本組得獎者合影
Description:
第二屆蘭陽文學獎於2006年10月14日頒獎,圖為歌仔戲劇本組得獎者合影,左一第一名呂璧如,得獎作品〈風起雲湧〉、左二第二名林紋守,得獎作品〈玄武傳奇〉、右一佳作王允含(共同得獎者王新淮未到,兩人
昇記號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859
Id:
285859
Title:
昇記號
Description:
〈昇記號〉是廖秀玲想要描述「客家村莊的刻苦耐勞勤儉,甚或流浪遷徙的宿命,或許族群裡有著一股與人不同的音符,就稱他為昇記號的高音吧!」如此慷慨激昂的情緒得名。〈昇記號〉因1999花蓮縣石雕景觀大道設置計
MOC_Id:
Culture_Object559971
Id:
559971
Title:
馬祖新村-社區居民拉二胡
Description:
此照片由馬祖新村社區36號住戶黃秀恩女士所提供,是黃女士的夫婿劉先生在自家客廳中拉奏二胡的畫面。黃秀恩女士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為前馬祖社區理事會成員,熟知村內公共事務。
劉先生極富雅士氣質,平
冷豔的音樂火焰:盧炎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050
Id:
301050
Title:
冷豔的音樂火焰:盧炎
Description:
作者陳黎,本名陳膺文,1954 年生,臺灣花蓮人,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畢業。著有詩集、散文集、音樂評介集凡十餘種。盧炎1930年11月20日生於南京,祖籍江西南康,作品內涵極具開創性,能呈現文人情操
花蓮港強步部第一次遠足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6678
Id:
516678
Title:
花蓮港強步部第一次遠足
Description:
本篇為1941年(昭和16年)1月13日東臺灣新報地方版的報導,介紹花蓮港強步部為了強健大眾體能,預定於19日(星期日)率先辦理遠足活動。主要行程為上午九點在花蓮港神社前集合,步行前往奇萊鼻白燈塔
MOC_Id:
Culture_Event163705
Id:
163705
Title:
2019台灣文博會-茶3.1415展場出口
Description:
照片為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之出口。展場出口處以兩個半圓形的牆面,在觀賞G區茶故事虛擬實境(VR),體驗大稻埕茶發展歷史洪流之後,重回現實,透
MOC_Id:
Culture_Object260845
Id:
260845
Title:
桃園龜山壽山巖:交趾陶與剪粘
Description:
交趾陶的長久歷史,在台灣此地迎來重大的轉折。以民國五十年代為界限,交趾陶的燒製跨入高溫燒時代,而陳天乞則是在其中經驗技術轉變的匠師之一。
泉州洪派剪粘五虎將之首,作品遍佈海內外,總計百餘家,業內
雙雀圖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67575
Id:
267575
Title:
雙雀圖
Description:
〈雙雀圖〉為畫家黃啟龍(1923-2010)作品,款識:「桃園縣立圖書館惠存。隨國家文藝基金會、中廣、中視文化服務團、文化到辳(農)村,特寫此畫致贈。啟龍辛酉雙十。」姓名章:「伯翔」(朱文)、「黃
馬祖新村社區民宅木窗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437
Id:
594437
Title:
馬祖新村社區民宅木窗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馬祖新村社區民宅木窗,馬祖新村的眷舍門窗皆為此種由粗製木材拼裝而成的門窗,門窗製成後漆上油漆,再安裝金屬零件,簡單而實用的門窗就完成了。雖然以現代的眼光看來,其安全性明顯不足,但馬祖新村居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488
Id:
594488
Title:
馬祖新村-革命實驗研究院軍官訓練團學員手冊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革命實驗研究院軍官訓練團學員手冊的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49號住戶韓麟及其孫韓宜邦先生所提供。韓麟和韓宜邦先生分別為馬祖新村第一、三代居民。
「革命實踐研究院」(簡稱革實院)為中國國民黨中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公共藝術
每年更新,49彭竫潔 小姐 | 02-85126525 | 2021-10-29 17:39:07
文化部藝文中心
不定期更新更新,3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04
文化部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推介目錄
不更新更新,26朱曉俐 小姐 | 02-85126462 | 2021-04-07 17:04:50
文化部典藏目錄-產業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7:16
文化部文化事務財團法人名錄
每1年更新,23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4:28
文化部
兒童文化館-主題閱讀區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78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07
文化部典藏目錄-報紙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53
文化部典藏目錄-裝置藝術類
每1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57
文化部典藏目錄-平面書畫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41
文化部文化部人民申請提供政府資訊案件統計
每年更新,18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2:22
文化部
出版書目資料
每1年更新,20聶志文 小姐 | 02-85126464 | 2023-07-27 17:23:12
文化部典藏目錄-書法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52
文化部典藏目錄-金屬類
每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7:25
文化部蒙藏性別主流化訓練統計表
每1年更新,23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8:30
文化部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8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7-27 17:24:03
文化部
典藏目錄-中國西南少數民族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10
文化部典藏目錄-油畫類
每1年更新,2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22
文化部典藏目錄-工藝文物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48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
每1日更新,159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19
文化部文化部社區
不定期更新更新,52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8-08 00:23:26
文化部
典藏目錄-竹材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16
文化部典藏目錄-北美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52
文化部藝術村
不定期更新更新,19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54:16
文化部蒙藏補助團體私人情形季報表
每3月更新,20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9:13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員工人數統計表
不更新更新,18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6:04:24
文化部
蒙藏重要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21蕭永源 先生 | 02-2356-6462 | 2021-04-07 17:04:46
文化部典藏目錄-藝術圖像類
每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0:05
文化部蒙古檢察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6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18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地理
每周更新,37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31:59
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臉書瀏覽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1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17:09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