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1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1 池南水池生物、生態與環境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池南水池生物、生態與環境

池南水池生物、生態與環境」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50。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506239 , 欄位Id的內容是506239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池南水池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照片中為日治時期的池南水池,即為今鯉魚潭。早在日治時期,池南地區曾有木瓜山事業的林場在此經營,同時也建立起各地的小聚落,池南周邊大部分為山林事業的貯木、存放、運送的一個集散地,同時附近的池南水池也為當時環境清幽、令人心曠神怡的湖光水色。從《東臺灣展望》中可看見,當時「池南之池」是荖溪的水源頭,荖溪從這發源流經池南社,然後進入壽豐村的北部,鯉魚池的方圓約一里半,池如其名,池內有豐饒的鯉魚、鲋魚等,且水面有如明鏡一般清澈。如今經由公部門相關單位的整治與建設後,成為了今日能夠欣賞湖上風光及休閒遊憩的好去處。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0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506239&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7E352618-68A1-4F24-897C-628822294E13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07-06T14:33:55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239

Id

506239

Title

池南水池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日治時期的池南水池,即為今鯉魚潭。早在日治時期,池南地區曾有木瓜山事業的林場在此經營,同時也建立起各地的小聚落,池南周邊大部分為山林事業的貯木、存放、運送的一個集散地,同時附近的池南水池也為當時環境清幽、令人心曠神怡的湖光水色。從《東臺灣展望》中可看見,當時「池南之池」是荖溪的水源頭,荖溪從這發源流經池南社,然後進入壽豐村的北部,鯉魚池的方圓約一里半,池如其名,池內有豐饒的鯉魚、鲋魚等,且水面有如明鏡一般清澈。如今經由公部門相關單位的整治與建設後,成為了今日能夠欣賞湖上風光及休閒遊憩的好去處。

Keyword_Des_Rights_2

CC0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_PDM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07-06T14:33:55

Keyword_Subject_1

生物、生態與環境

「池南水池生物、生態與環境」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206
Id: 277206
Title: 嘉義東南有沸泉流出,浴之可以療疾 臺灣詩乘卷五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火山云:『火維眾山插天險,天半熊熊起烈燄。火光所觸金鐵流,陽氣鬱勃燔炎州。雪威不到月泰六死,天地長夏無冬秋。或如金釭掛天半,燭龍銜燭照銀漢;或如野燒橫秋空,天吹不動海底風。飛光上騰影倒射,萬壑一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814
Id: 278814
Title: 木瓜,可醃而食之,能療足疾 鳳山縣志卷之七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木瓜:樹直而高,無旁枝.花色白,實結於榦。醃而食之,甚佳;能療足疾(見「藥部」).

MOC_Id: Culture_Place512746
Id: 512746
Title: 壯圍沙丘旅遊服務園區
Description: 蘭陽平原海岸以沙岸為主,因流經的河川自上游挾帶大量泥沙沖刷入海後,又經強烈東北季風經年累月的吹拂,造成一連串的海岸沙丘在宜蘭東側海濱自北而南與海岸平行,而多雨的氣候更促使沙丘地形越加穩固,形成了極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485
Id: 280485
Title: 蒜能幫助消化 澎湖廳志卷十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蒜(「紀略」:釋、道家謂為五葷之一.「說文」:葷菜也.生食增恚,熟食發淫,有損性靈,故絕之.按蒜性辛烈,辟邪穢,故俗於端午與蒲艾並懸門首.又能消食.其稍乾者,能治蚯症、水積.譬諸小人,亦有所長,顧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571
Id: 280571
Title: 甘蔗屬涼性 淡水廳志卷十二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甘蔗(性冷味甘,有紅、白二種.榦小者為竹蔗,煮汁成糖)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288
Id: 277288
Title: 秋菊入藥可明目 嶺雲海日樓詩鈔選外集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蓉裳薜荔衣,騷人有奇服。飢來謀夕餐,落英采秋菊。我居東山陽,黃華繡秋麓。云昔仙人種,入藥尤明目。幽芳俯可拾,日采動盈掬。平生抗古懷,食息兩難俗。固應抱秋心,花食兼花宿。采之囊為枕,奚止香生粥!梅花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554
Id: 276554
Title: 夜深瘴癘之氣及寒氣侵人 赤崁集卷三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秋雲向暮總陰森,竹屋卑棲枳棘林。風外葉鳴山鳥怪,雨中燈靜寺鐘沉。 瘴煙作祟香先到,積水生寒夜漸深。耳目悲涼成底事,草蟲還為發孤吟。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630
Id: 280630
Title: 穿山甲俗名鯪鯉 淡水廳志卷十二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穿山甲(俗名鯪鯉)

MOC_Id: Culture_Object304260
Id: 304260
Title: 《硓古石》季刊第8期〈漁翁島層〉
Description: 澎湖的島嶼數量眾多,除花嶼之外,其餘各島由玄武岩和沉積岩形成。澎湖群島的岩層頗具特色,其中又以由三層玄武岩和兩層沉積岩夾層所組成的漁翁島最具代表性,故學術界將澎湖此類岩層命名為「漁翁島層」。各島在水面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511
Id: 280511
Title: 鯽魚有和胃的功效 澎湖廳志卷十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鯽魚(即鮒魚,肉厚味美,性不食釣.「本草」:魚屬火,獨鯽魚屬土.土能制水,故有和胃行水之功)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269
Id: 514269
Title: 林蔭大道
Description: 2005年社區日曆計包含:蘇澳鎮龍德;五結鄉大利澤;礁溪鄉白雲、湯圍;冬山鄉丸山;宜蘭市建軍;壯圍鄉新南;大同鄉松羅、樂水;冬山鄉香員宅、群英以及羅東鎮開羅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樂水社區的日曆

MOC_Id: Culture_Object665578
Id: 665578
Title: 桃花心木栽培記錄之照片系列:插條育苗
Description: 此為橫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中可見三人頭戴斗笠,蹲於林地間,手上皆持有疑似樹木枝條的細長條狀物。由於此照片置於其他標示為桃花心木主題的系列照片之間,故推測照片拍攝地點應為桃花心木造林地。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459
Id: 276459
Title: 水土不服,生還者少 臺海使槎錄卷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彼地人雖能到,不服水土,生還者無幾

MOC_Id: Culture_Object661319
Id: 661319
Title: 紅紋麗螢金花蟲
Description: 金花蟲科,麗螢金花蟲屬,體長0.7至1公分,體色金綠色至藍色,前胸背板綠色具光澤,翅鞘有細微的刻點,翅背有四枚紫色金屬塊斑,各腳及觸角基部為綠色有光澤,外觀豔麗而成蟲及幼蟲都是以朴樹的葉片為食,成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234
Id: 279234
Title: 椿葉可為藥 臺灣通史卷二十八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樁:幹高,葉為藥。

MOC_Id: Culture_Place327837
Id: 327837
Title: 基隆河 — 錫口巡守隊的成立與運作
Description: 巡守隊隊員主要由松山社區大學學員組成,配合「我愛基隆河」課程需 完成循序漸進的訓練,這些充滿熱誠的學員多為居住於當地的退休人員, 所以隊員的聯繫不僅是室內課堂及戶外活動上,也常常能在鄰里間聚首,

MOC_Id: Culture_Object739152
Id: 739152
Title: 《臺灣木本植物誌略》
Description: 本書為廖日京藏書,為林業試驗所編,係原定計畫六百頁中之一百二十頁成果,因而缺少總目錄、中西名索引與凡例。1953年12月版內容與1952年版相同,但最後頁貼上西文索引。 林渭訪、鍾補勤、章樂民《

MOC_Id: Culture_Object661941
Id: 661941
Title: 鳥銃頭福德祠V.S.樟樹
Description: 位於鳥銃頭福德祠旁的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生長良好,綠意成蔭,樹圍約4.02公尺、樹高約17.5公尺,周圍有一棵雀榕纏繞於樟樹上,樟樹生長在復盛村活動中心與托兒所人群聚集

MOC_Id: Culture_Event648390
Id: 648390
Title: 鳳儀書院房屋稅籍牌
Description: 照片為2009年12月23日(民國98年)拍攝的鳳儀書院房屋稅籍牌 。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廢日治時期「鳳山街役場」,改為「鳳山鎮公所」,屬高雄縣政府管

MOC_Id: Culture_Place224251
Id: 224251
Title: 《奮起》公共藝術作品
Description: 在新莊運動公園中,藝術家羅嘉慧設置了三件公共藝術作品,以龜兔賽跑的預言結合公園空間,探討運動競賽與自我鍛鍊的辯證關係。這系列作品包含《奮起》、《堅持》、《奔跑》三組作品,分佈在公園的三個角落,可愛又引

MOC_Id: Culture_Event637639
Id: 637639
Title: 鳳儀書院整修前頭門的中央通道
Description: 照片為2007年4月27日(民國96年)鳳儀書院整修前頭門的中央通道。 照片中在初步清除了部份違建後,從頭門中間門口處(1的位置),往後方的講堂與廳事拍去。頭門是鳳儀書院建築群的門面,為五開間,

MOC_Id: Culture_Object755009
Id: 755009
Title: 墾丁賓館入口處
Description: 直式黑白底片,畫面為建築物門口。本底片為廖日京拍攝。 本件為「森林與歷史-臺灣林業文物整理、累積與轉化」案中「廖日京植物公務紀錄與研究往來書信」系列下的文物。 廖日京(1929-2013),臺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379
Id: 279379
Title: 三柰可暖中辟惡 臺灣通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三柰,枝葉類薑,根亦似之,味辛(「諸羅縣志」).一名山柰、生廣中,根葉皆如生薑,味辛,溫暖中辟惡(「噶瑪蘭廳志」.案:三山音近互通.「本草綱目」云:山柰生廣中,人家栽之.根葉皆如生薑,作樟木香.土

MOC_Id: Culture_Object267827
Id: 267827
Title: 花蓮壽豐鯉魚潭觀音像
Description: 花蓮壽豐鯉魚潭觀音像。照片拍攝的時間約為1972年左右,照片提供者為邱美華女士(即照片中間的女子),此為她與丈夫到花蓮鯉魚潭出遊的照片,這時候夫妻倆剛結婚還沒有小孩,喜歡四處出遊。身後的背景可見湖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179
Id: 514179
Title: 世外桃源─劉家庭院
Description: 2003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進士;壯圍鄉廍後;蘇澳鎮朝陽、南方澳;員山鄉雙湖、尚德;頭城鎮合興;羅東鎮北成;冬山鄉冬山、補城、中山;蘇澳鎮港邊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進士社區的日曆。本篇12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158
Id: 514158
Title: 小礁溪
Description: 2012年社區影像札記計包含:宜蘭市北津、民負、建業;羅東鎮漢民、仁愛;壯圍鄉後埤、壯五;礁溪鄉匏崙;五結鄉大眾、二結;三星鄉尾塹;以及冬山鄉珍珠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匏崙社區的影像札記。本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184
Id: 280184
Title: 扁畜似豬母菜但比較小 苗栗縣志卷五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扁畜:似豬母菜而小.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513
Id: 278513
Title: 天門冬的別名、型態 重修臺灣縣志卷十二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天門冬(山海經所謂亹冬,葉細有刺,蔓生)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434
Id: 506434
Title: 親不知斷崖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位於花蓮縣豐濱鄉的親不知斷崖。自1930年代以來,開通東海岸自動車道一直是地方當局長久努力的目標。根據《臺灣日日新報》在昭和8年(1933)7月17日的報導,開通該道路的目的,除了要為將來

MOC_Id: Culture_Object755228
Id: 755228
Title: 上池醫院拆除2
Description: 橫式黑白底片,此為一系列廖日京收藏之底片。畫面前方推置許多建材,上池醫院已然拆除。畫面後方建物為上池醫院院長黃文陶的家厝。 廖日京(1929-2013),臺灣大學森林系教授。曾任職於林業試驗所等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資料盤點成果表

每6月更新,22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6:32

文化部

蒙藏性別主流化訓練統計表

每1年更新,25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8:30

文化部

文化部單位預算

每1年更新,31

林瑀玟 小姐 | 02-85126642 | 2023-08-01 10:20:23

文化部

蒙藏文物展覽參觀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6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06:51

文化部

典藏目錄-南洋類

每1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19

文化部

戲劇表演資訊

每日更新,109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4:23

文化部

典藏目錄-裝置藝術類

每1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57

文化部

典藏目錄-水墨類

每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32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社會與政治類

每日更新,228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36

文化部

典藏目錄-產業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7:16

文化部

典藏目錄-交通運輸與通訊類

每1年更新,2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59

文化部

典藏目錄-商業財產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58

文化部

典藏目錄-粉彩畫類

每1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24

文化部

典藏目錄-平面書畫類

每1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41

文化部

蒙藏籍學生蒙藏語文班上課人數統計表

每6月更新,26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7:19

文化部

文化部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活動筆數統計

不定期更新,20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51

文化部

俄羅斯聯邦蒙裔共和國醫生來台培訓統計表

每1年更新,25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3:05

文化部

典藏目錄-木材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05

文化部

典藏目錄-原住民類

每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12:01

文化部

藝文中心

不定期更新更新,37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04

文化部

典藏目錄-手稿類

每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9:31

文化部

文化部典藏網類別統計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6 | 2023-07-27 15:32:57

文化部

內外蒙古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21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8:57

文化部

典藏目錄-貨幣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53

文化部

文化部研究報告

每年更新,16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5:19

文化部

經緯度查詢附近未過期活動

每1日更新,5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55

文化部

藝術村

不定期更新更新,24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54:16

文化部

文化部研習課程

每日更新,136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7:06

文化部

典藏目錄-紙材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6:00

文化部

最新蒙藏重要訊息

每月更新,26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4:24:58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