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林宇晨 - 貪癡、荷處.倒茶.飛仙.奇岩、擬森藝術與人文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林宇晨 - 貪癡、荷處.倒茶.飛仙.奇岩、擬森藝術與人文

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林宇晨 - 貪癡、荷處.倒茶.飛仙.奇岩、擬森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660105 , 欄位Id的內容是660105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林宇晨 - 貪癡、荷處.倒茶.飛仙.奇岩、擬森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這三張作品為林宇晨所創作的膠彩畫。林宇晨的作品,大學部時期以幼兒人物畫結合甜點等,營造奇幻風格的畫作。研究所時期以末日之森為主題,創作出自身所想像的地球重生之樣貌,以下為林宇晨對其作品的自我詮釋。 第一張作品名為「貪癡」(膠彩紙本,100 cm x 70 cm,2016),以自身對甜點的喜愛與貪念,透過小小孩與貓咪的純真,可愛又有點小邪惡,與其樣貌與逐漸變形的體態,怪誕雙面的性格,創造出魔幻異空間時刻,並停留在甜點美食的愉悅當下。 第二張作品名為「荷處.倒茶.飛仙.奇岩」(膠彩紙本,88cm x 38 cm/四連幅,2017),歇息仰望著房間的窗戶,隨著不同時間的光線,透過微風吹撫著窗簾,這安靜緩慢慵懶的時刻與風景,結合臺灣在地的傳統甜點:鳳眼糕、綠豆糕、鳳梨酥、虹片捲,跳脫出傳統配色與帶點東方禪意的畫風,是我想要表達的作品意念。 第三張作品名為「擬森」(膠彩紙本,60 cm x 120 cm,2018),世界末日之後,地球如何重生?生命又該如何延續?描述的是一個未知的森林,結果會如何一切都無法預知,生命體被不明的物質包覆著,人類延續生命需要的三元素:陽光、空氣、水,我會選擇留存在此系列作品上,以期許有更美好的未來。翻開冊頁一分為二,利用墨暈,渲染陰鬱晦暗之森,帶出幽光之中的金亮,出淤泥而不染,華貴而不張揚。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60105&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3AB1DCCD-1B4B-4C11-BEA9-BF6C549ABC1D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圖像@#@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02-01T08:45:43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105

Id

660105

Title

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林宇晨 - 貪癡、荷處.倒茶.飛仙.奇岩、擬森

Description

這三張作品為林宇晨所創作的膠彩畫。林宇晨的作品,大學部時期以幼兒人物畫結合甜點等,營造奇幻風格的畫作。研究所時期以末日之森為主題,創作出自身所想像的地球重生之樣貌,以下為林宇晨對其作品的自我詮釋。 第一張作品名為「貪癡」(膠彩紙本,100 cm x 70 cm,2016),以自身對甜點的喜愛與貪念,透過小小孩與貓咪的純真,可愛又有點小邪惡,與其樣貌與逐漸變形的體態,怪誕雙面的性格,創造出魔幻異空間時刻,並停留在甜點美食的愉悅當下。 第二張作品名為「荷處.倒茶.飛仙.奇岩」(膠彩紙本,88cm x 38 cm/四連幅,2017),歇息仰望著房間的窗戶,隨著不同時間的光線,透過微風吹撫著窗簾,這安靜緩慢慵懶的時刻與風景,結合臺灣在地的傳統甜點:鳳眼糕、綠豆糕、鳳梨酥、虹片捲,跳脫出傳統配色與帶點東方禪意的畫風,是我想要表達的作品意念。 第三張作品名為「擬森」(膠彩紙本,60 cm x 120 cm,2018),世界末日之後,地球如何重生?生命又該如何延續?描述的是一個未知的森林,結果會如何一切都無法預知,生命體被不明的物質包覆著,人類延續生命需要的三元素:陽光、空氣、水,我會選擇留存在此系列作品上,以期許有更美好的未來。翻開冊頁一分為二,利用墨暈,渲染陰鬱晦暗之森,帶出幽光之中的金亮,出淤泥而不染,華貴而不張揚。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_CC BY_

  2. 1
    _CC BY_

  3. 2
    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圖像@#@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02-01T08:45:43

Keyword_Subject_1

藝術與人文

「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林宇晨 - 貪癡、荷處.倒茶.飛仙.奇岩、擬森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64959
Id: 264959
Title: 劉家正作品四季如春
Description: 此為2019年訪問劉家正專題時所拍攝,作品位於新北市之頂泰山巖內,為劉家正所繪圖之作品,主題於作品之左側,為四季如春,並且可以明顯看到劉家正司阜之落款-玉山人畫。在此圖畫中可以看到旁邊有兩隻鳥還有

MOC_Id: Culture_Object559544
Id: 559544
Title: 集甲骨文字詩
Description: 釋文:「天上多飛鳥,海中一行舟;白雲自來去,萬里水悠悠。」落款:「天上多飛鳥,海中一行舟;白雲自來去,萬里水悠悠。集甲骨文字,臧真白詩。」印:「真白」(朱文姓名章)。臧真白(1931-2004)精

MOC_Id: Culture_Event177187
Id: 177187
Title: 2019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器」區「陶華灼Art」展示區
Description: 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器」區「陶華灼Art」展示區緊鄰「朋丁」展區。從「朋丁」的新潮與融合茶器創作作品,轉回具有傳統人文藝術語新林創作作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528
Id: 283528
Title: 明地信之
Description: 明地先生的創作主題多用石頭來表達動物,第一次製作動物是在製作東京造形大學的畢業作品時。大學時代一直以來都是作人體雕刻,所以原本預計畢業作品也要用石頭來作人體雕刻,但是原本準備的石頭剛好以一種有趣的方式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525
Id: 514525
Title: 非來不可的啡嚐不可
Description: 2011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南門、延平、黎明、孝廉;蘇澳鎮後湖;壯圍鄉過嶺;冬山鄉八寶、清溝、香和;南澳鄉金岳;員山鄉頭分以及羅東鎮南豪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金岳社區的日曆。本篇07月30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866
Id: 285866
Title: 布農之初
Description: 〈布農之初〉形容布農族的誕生。卓溪鄉為布農居住之所,布農bunun意為「人」,布農之初即以布農族人從裂開之原石步出,以闡釋布農為人之初始意象。此作品因應1999花蓮縣石雕景觀大道設置計畫建設,現由交通

MOC_Id: Culture_Object296339
Id: 296339
Title: 巴結上骹遛下
Description: 馬祖俗諺大多典出於常民生活中,與在地文化、生活智慧息息相關,雖流傳於民間,卻不易被文字所記錄下來,在此將根據陳高志老師所著的《馬祖俗諺析論(壹)》,使珍貴的方言資料留存下來以供後續研究。 「巴結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206
Id: 594206
Title: 何朱靄蘭女士與其好姊妹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何朱靄蘭女士與其好姊妹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72號住戶何朱靄蘭女士所提供,何朱靄蘭女士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 照片中的何朱靄蘭女士與女性友人緊緊依靠合影,展現婦女間熱絡的感情。 因為先生

MOC_Id: Culture_Object603476
Id: 603476
Title: 全臺灣中等學校九月二一、二、三日花陵球場舉行選拔野球大會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8月28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本年度全臺中等學校選拔野球大會(按:棒球),在體協花蓮港支會野球部的爭取下,決定於9月21至23日為期3日間假花岡山野球場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809
Id: 514809
Title: 玉里瑞榮鐵工廠四十一年元旦同樂合影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為玉里瑞榮鐵工廠於1952年(民國41年)元旦同樂合影之照片。從其上之文字可以看到其拍攝於1952年(民國41年)時,此地點位於玉里的中正路上,為《顧我洄瀾》之作者葉柏強先生之屘叔公葉坤郎

MOC_Id: Culture_Object649717
Id: 649717
Title: 〔樂生歌壇〕近詠
Description: 詩作「近詠」為樂生院患者南山的創作,刊登在1937年3月樂生院慰安會發行的《萬壽果》第四卷第一號。本文以日文進行創作,是所謂的癩文學作品。文中敘述作者在樂生院忙碌的生活中,仍十分想念故鄉的父親,卻

MOC_Id: Culture_Event271432
Id: 271432
Title: 馬祖民居聚落之形成
Description: 根據鄭智仁於2003年編著的《連江縣鄉土建築研究報告:馬祖民居》,馬祖地區山陡坡急,故沿海腹地狹小零碎,移民多定居於濱海澳口處,形成「一村一澳口」的聚落特色。此外,為了避免冬季寒冷的東北季風直吹,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256
Id: 301256
Title: 山海小城
Description: 〈山海小城〉是他繼報導文學、散文等創作後,首度嘗試短篇小說集,也是在完成〈討海人〉、〈鯨生鯨世〉、〈漂流監獄〉、〈來自深海〉等海洋四部曲之後,首次從陸地出發,書寫人在土地上生活,所產生掙扎挫折的軌跡。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319
Id: 594319
Title: 馬祖新村49號孩童與盆栽合影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馬祖新村49號孩童與盆栽合影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49號住戶韓麟將軍所提供,韓麟先生為前國軍少將。 韓將軍家中擺滿各式園藝盆栽,韓家的孩子們天天與花草樹木相伴。 在馬祖新村,幾乎家家戶戶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214
Id: 301214
Title: 陳義芝集
Description: 臺灣詩人選集為國立臺灣文學館的一個企劃,《陳義芝集》為系列的第54本選集。這個系列的編選宗旨,在於呈現臺灣詩,從二次世界大戰後至二十一世紀初,多元而豐富的風貌。文學運動發展以來,臺灣詩受到不同方面的

MOC_Id: Culture_Place595467
Id: 595467
Title: 七星潭~1
Description: 〈七星潭~1〉的創作理念是,面對七星潭,參觀者可以單純看水與山的結構。但當思緒把所有的音、聲、相、形,交織在一起時,一切都不再是單純、單一的元素。作者黃裕榮、廖文榮的公共藝術與產品設計,每一件作品

MOC_Id: Culture_Object296338
Id: 296338
Title: 平平墿䢌死犬
Description: 馬祖俗諺大多典出於常民生活中,與在地文化、生活智慧息息相關,雖流傳於民間,卻不易被文字所記錄下來,在此將根據陳高志老師所著的《馬祖俗諺析論(壹)》,使珍貴的方言資料留存下來以供後續研究。 「平平

MOC_Id: Culture_Object289113
Id: 289113
Title: 星泉(選自《第二屆蘭陽文學獎 繁花盛開》)
Description: 本文出自《繁花盛開:第二屆蘭陽文學獎得獎作品集》,為童話獎第二名。 心地善良的小男孩小祐,在看見下凡的星兒姐姐時,並沒有許下任何滿足個人私利的願望,而是希望「村子裡有一池終年冰涼的泉水」,因為每到

MOC_Id: Culture_Object289328
Id: 289328
Title: 八卦龜報恩(選自《第五屆蘭陽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Description: 本文出自《第五屆蘭陽文學獎得獎作品集》,為民間故事組第一名。 取材自宜蘭民間口傳龜山島故事,另闢蹊徑,創作出龜將軍前傳。龜將軍成為龜山島前是一隻小小的八卦龜,三度向父親捕魚失事、母親生病、本身有眼

MOC_Id: Culture_Object512801
Id: 512801
Title: 白雲飛處
Description: 「白雲飛處」,字體為陰刻,草書書寫,為舊草嶺隧道南方洞口五卷式拱圈上方之匾額,其隧道是當時台灣最長的火車山洞。新草嶺隧道在1985年完工通車後,舊草嶺隧道肩負五十餘年的交通重任遂功成身退。題字者為

MOC_Id: Culture_Object638114
Id: 638114
Title: 翁鬧
Description: 翁鬧(1910-1940),彰化社頭人,號杜夫。生父陳紂,生母劉春,他排行四男,出生地為臺中廳武西堡關帝廳庄264番地(今永靖鄉)。1915年(大正4年)為雜貨商翁進益、邱玉蘭之螟蛉子,此後主要的

MOC_Id: Culture_Object234716
Id: 234716
Title: 食譜─鼎邊抆(鼎邊糊 )
Description: 鼎邊抆為福州話,即鼎邊糊,是閩東與福州知名的小吃。相傳也許與戚繼光有關,明朝嘉靖年間,福州沿海常遭倭寇騷擾,戚繼光帶兵剿寇,受到當地民眾的擁戴與歡迎,老百姓經常送糧食犒勞戚家軍,一日正準備招待凱旋

MOC_Id: Culture_People286530
Id: 286530
Title: 陳建亨
Description: 陳建亨擅長造型氣球,利用各種形狀氣球發揮創意,折成小朋友喜歡的動物、卡通、水果、花朵、刀劍、槍等造型。展演時現場製作造型氣球來與觀眾互動或教學。花蓮縣政府為鼓勵街頭藝文活動多元發展,培養民眾參與藝術活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761
Id: 514761
Title: 花蓮縣議會前的楊仲鯨縣長
Description: 花蓮縣議會的前身為「花蓮縣參議會」,成立於1946年(民國35年)。為推行地方的自治,議會在1950年(民國39年)依據當時所頒布的〈臺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成立。此張照片則是民國39年至民

MOC_Id: Culture_Object267248
Id: 267248
Title: 母愛
Description: 謝孝德(1940-)曾任國立台灣師大美術系教授四十年,認為「藝術家要有思想」,主張以思想和感受進行創作,並要將風景和人生結合。謝孝德繪畫風格隨著思想不斷地變化,風格歷經超現實、新寫實到後現代,推陳出新

MOC_Id: Culture_Object603874
Id: 603874
Title: 少年相撲爭霸戰十七日盛大舉行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8月6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體育協會花蓮港廳支部相撲部,在本月17日(週日)上午9點將於花岡山土俵辦理第十回廳下少年相撲爭霸戰,邀請各國民學校報名參加。

MOC_Id: Culture_Place595639
Id: 595639
Title: 洄轉之間
Description: 花蓮的古地名「洄瀾」,傳說約在中國清同治年間,來臺拓墾的漢人自宜蘭渡船遷徙到了花蓮溪口。當時花蓮溪奔流入太平洋時,看到流水激盪出的巨浪與漩渦,有感而取洄瀾為名。作品〈洄轉之間〉不只是溪水與海浪激流

MOC_Id: Culture_Event514088
Id: 514088
Title: 《獵與織》重逢半世紀─泰雅族KLESAN群文物返鄉特展
Description: 2018年5月2日至7月1日,在宜蘭縣南澳鄉武塔國小有一意義非凡的展覽:「《獵與織》重逢半世紀─泰雅族KLESAN群文物返鄉特展」。此展覽緣起於半世紀前的故事:1950年代末期中研院民族所研究人員

MOC_Id: Culture_Event238322
Id: 238322
Title: 馬祖戰地政務時期山隴廣場與戲臺各式演出
Description: 依據《連江縣傳統表演藝術資源普查計畫案》,馬祖在戰地政務時期,位於連江縣介壽村山隴廣場有個戲臺,主要演出愛國話劇,以宣導保密防諜、人人有責的觀念,許多民眾參與演出。 每年的春節及特別慶典,都會在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892
Id: 285892
Title: 理想國
Description: 〈理想國〉作者吳明聲為在地努力追求創造,期許花蓮能成為理想中的夢之國度。此作品以三角立體構成求取視覺穩定,上方為主體匯聚成尖頂形狀的金字塔,尖頂上端有裂痕,下端是城堡的支撐柱子象徵城邦的基礎,再將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海外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月更新,20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57

文化部

大陸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年更新,21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2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與地方考試文化行政類錄取人數統計

每年更新,24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8

文化部

藝術村

不定期更新更新,19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54:16

文化部

典藏目錄-素描類

每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0:59

文化部

文化部-振興三倍券通訊交易適用業者名單

每1月更新,17

葉舒文 小姐 | 02-85126571 | 2023-07-27 16:04:54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委員名單

每年更新,19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38

文化部

文化部單位決算

每1年更新,19

吳 小姐 | (02)8512-6611 | 2023-07-19 20:58:32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作業基金

每6月更新,16

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26 12:11:09

文化部

經緯度查詢附近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17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12

文化部

典藏目錄-藻類

每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5:10

文化部

最新蒙藏重要訊息

每月更新,24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4:24:58

文化部

出版書目資料

每1年更新,20

聶志文 小姐 | 02-85126464 | 2023-07-27 17:23:12

文化部

演唱會

每1日更新,19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50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

每日更新,119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06

文化部

典藏目錄-礦石類

每1年更新,1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36

文化部

文化部獎補助-報名資訊

每1年更新,19

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3-07-28 16:42:47

文化部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每1日更新,152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17

文化部

藝文活動-節慶專區

每3月更新,30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28:57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作業基金

每1月更新,24

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8-02 20:54:45

文化部

典藏目錄-照片與相簿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7:08

文化部

典藏目錄-維管束類

每1年更新,3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30:09

文化部

典藏目錄-娛樂類

每1年更新,1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46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

每日更新,96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21

文化部

競賽活動

每1日更新,38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43

文化部

新住民主題區藝文活動

不定期更新,24

呂亭潁 小姐 | 02-8512-6772 | 2021-04-07 17:00:53

文化部

典藏目錄-爬蟲類

每1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55

文化部

典藏目錄-裝置藝術類

每1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57

文化部

全國電影票房統計數據

每周更新,17

梅 先生 | 02-8522-8000#2303 | 2022-01-13 20:17:23

文化部

蒙藏課程辦理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2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1-06-29 12:25:19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