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玉成/蔡汝璧人物與團體@#@社會與政治
「蔡玉成/蔡汝璧人物與團體@#@社會與政治」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47:4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People601549 , 欄位Id的內容是601549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蔡玉成/蔡汝璧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蔡玉成(1843-1912),澎湖媽宮風櫃尾人,出生於1843年(道光23年),1872年(同治11年)錄取生員,家族以經營榨油與報單館為業,家境殷實,富甲一方,故清季蔡玉成曾兩度出面操辦民團,抵禦外侮,分別是1874年(同治13年)的牡丹社事件和1885年(光緒11年)的清法戰爭澎湖之役。
蔡玉成亦十分熱絡於社會活動,另有捐款賑災、開辦棄嬰收容所等事蹟,又例如媽宮城隍廟在1885年(光緒11年)清法戰爭後毀損嚴重,蔡玉成便慨捐款項,此事仍見載於媽宮城隍廟的石碑之中。此外,蔡玉成尚出任文石書院董事,對協助管理書院的運作經費不遺餘力。
1878年(光緒4年),金門文人林豪來澎主持文石書院,受邀編撰《澎湖廳志》,蔡玉成負責協纂工作,稿成,卻因故未獲刊行。1892年(光緒18年),林豪再度來澎重編《澎湖廳志》,林豪從蔡玉成處得原稿,又以兩個月時間進行增補,《澎湖廳志》才順利於1893年(光緒19年)發行。《澎湖廳志》兩度編修蔡玉成皆有參與協纂過程,對澎湖文史紀錄可謂饒盡心力。
1895年(光緒21年、明治28年)清日易幟後。蔡玉成多使用「蔡汝璧」之名活動。1897年(明治30年),日本政府拔擢蔡汝璧為澎湖廳參事,並授予臺灣紳章,以示敬重。日後由臺灣總督府出版的《臺灣列紳傳》,亦將〈蔡汝璧〉收錄在冊,肯定其對澎湖地方之貢獻。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SA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01549&IndexCode=Culture_People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person/449262CF-0FB3-41F3-8900-084D9BD92326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03-18T18:01:49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人物與團體@#@社會與政治 。
MOC_Id
Culture_People601549
Id
601549
Title
蔡玉成/蔡汝璧
Description
蔡玉成(1843-1912),澎湖媽宮風櫃尾人,出生於1843年(道光23年),1872年(同治11年)錄取生員,家族以經營榨油與報單館為業,家境殷實,富甲一方,故清季蔡玉成曾兩度出面操辦民團,抵禦外侮,分別是1874年(同治13年)的牡丹社事件和1885年(光緒11年)的清法戰爭澎湖之役。 蔡玉成亦十分熱絡於社會活動,另有捐款賑災、開辦棄嬰收容所等事蹟,又例如媽宮城隍廟在1885年(光緒11年)清法戰爭後毀損嚴重,蔡玉成便慨捐款項,此事仍見載於媽宮城隍廟的石碑之中。此外,蔡玉成尚出任文石書院董事,對協助管理書院的運作經費不遺餘力。 1878年(光緒4年),金門文人林豪來澎主持文石書院,受邀編撰《澎湖廳志》,蔡玉成負責協纂工作,稿成,卻因故未獲刊行。1892年(光緒18年),林豪再度來澎重編《澎湖廳志》,林豪從蔡玉成處得原稿,又以兩個月時間進行增補,《澎湖廳志》才順利於1893年(光緒19年)發行。《澎湖廳志》兩度編修蔡玉成皆有參與協纂過程,對澎湖文史紀錄可謂饒盡心力。 1895年(光緒21年、明治28年)清日易幟後。蔡玉成多使用「蔡汝璧」之名活動。1897年(明治30年),日本政府拔擢蔡汝璧為澎湖廳參事,並授予臺灣紳章,以示敬重。日後由臺灣總督府出版的《臺灣列紳傳》,亦將〈蔡汝璧〉收錄在冊,肯定其對澎湖地方之貢獻。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SA
ImageUrl
-
0
-
1
Keyword_Rights_2
-
0_CC BY_
-
1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03-18T18:01:49
Keyword_Subject_1
人物與團體@#@社會與政治
「蔡玉成/蔡汝璧人物與團體@#@社會與政治」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81003
Id:
281003
Title:
劉淑英常割股和藥以治療姑姑的疾病 三藩紀事本末卷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廬陵王藹妻劉淑英,父鐸,揚州太守,死璫難。淑英年□八而寡,常割股以療姑疾。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593
Id:
168593
Title:
阿美族荳蘭社的男人
Description:
荳蘭社的男人正面照。用毛線紮束頭髮後,佩戴貝殼製頭飾帶,掛貝殼製頸飾。衣裳與太魯閣群的泰雅族相同,袖子與上衣是分開的。由一肩斜掛下來的方形布為藍色麻布,其上全面附有紅色毛線束成的穗。此一方式是模倣木瓜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842
Id:
280842
Title:
臺灣經歷戰亂、疫病過後,人們意志消沉 寄鶴齋選集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我之病,非疫也;而疾苦顛連,即亦疫之減等也。臺灣兵火之後,家受縲紲,不獨病也;而婦駭童號,莫非病之變相也。癘疫之後,人受氛沴,不獨余也;而余以懦弱書生,壯志消沈,即病入膏肓矣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484
Id:
509484
Title:
役男整隊參加歡送大會
Description:
照片拍攝於1956年(民國45年)8月25日的光復鄉公所,1931年(昭和6年)至1935年(昭和10年)間出生的役男們結束體格檢查後,整隊參加光復鄉公所舉辦的歡送大會,圖中可見裝飾隆盛的歡送會現
徵兵列車離站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487
Id:
509487
Title:
徵兵列車離站
Description:
照片攝於1956年(民國45年)8月25日的光復車站,徵兵列車載著將入伍的役男緩緩離站,前往南部的新兵訓練中心,一旁親友聚集於列車旁送別。中華民國政府來臺後,在臺澎金馬地區,服兵役是男子規定之職責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575
Id:
277575
Title:
張慎言於亡國後,疽發病於背而足 南天痕卷五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時,山西盡陷於賊,慎言無家可歸,流寓於蕪湖、宣城間。國亡後,疽發於背,戒勿葯,卒年六十九。慎言少孤,鞠於祖母;為御史日,祖母亡,乞歸執喪三年。子履旋,壬午舉人;賊陷陽城,義不受辱,投崖死。事聞,贈
MOC_Id:
Culture_Object567750
Id:
567750
Title:
光華號的車掌小姐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民國57年(1968)停靠在玉里站的光華號列車與車掌小姐,在照片左側可見火車司機和准予開往安東站的輪圈狀開車證,這是舊東線鐵道的路牌信號系統。這種機電系統只容許位於單線閉塞號誌兩端的一對電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782
Id:
277782
Title:
皇后割股延續思文帝之命 南明野史卷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皇后自十九齡作配朕躬,荷蒙毅宗皇帝於崇禎五年六月初三日遣官揚武侯薛濂、兵科左給事中許世藎持節捧冊寶封朕為唐王、皇后為王妃,同日拜命。十餘年來,皇后忠敬貞淑,與朕同修嘉行。朕性時有過剛,皇后婉贊,補
MOC_Id:
Culture_People139269
Id:
139269
Title:
馬祖防衛司令部第4任司令官夏超
Description:
1949年中華民國陸續自中國大陸撤軍來臺,歷經10年馬祖守備區軍備整建,1965年馬祖守備區改編為馬祖防衛司令部,管轄東引、白犬、北高、南竿東、西5個守備區及1個亮島守備隊,得一併佈署兵力。馬祖防
MOC_Id:
Culture_Object177690
Id:
177690
Title: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社區活動補助案成果報告書 九十二年度文建會第一區社造中心桃園陪伴計畫--桃園.基隆姊妹家族交流會
Description:
本報告書紀錄第一區社造中心桃園陪伴計畫--桃園.基隆姊妹家族交流會的成果報告,內容收入計畫施行情形、報名簡章、學習手冊、活動花絮與相關文件。 「桃園.基隆姊妹家族交流會」透過奇岩社區這樣一個融合生態、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186
Id:
277186
Title:
郁永河性好游,冒危難來臺躬歷南北 臺灣詩乘卷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仁和郁滄浪茂才永河,性好游。康熙三十五年,自省來臺,躬歷南北,遂至北投煮磺。臺北初啟,草茀瘴濃,居者多病,而滄浪冒危難,嘗困苦,以竟其事;亦可謂之奇男子也。
舞出故事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Event732409
Id:
732409
Title:
舞出故事
Description:
新埔有很多值得去發掘的景點,以舞動的方式進行的活動是有一次看見屏東的阿嬤在跳街舞很吸睛,讓人對屏東印象深刻,首次透過微笑社區,找來在新埔的孩子一起練習,因為街舞是很難完成的舞蹈,孩子和講師之間花了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791
Id:
279791
Title:
阮文榜於臺灣因瘴氣而患病 諸羅縣志卷七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召社學番童與之語,能背誦「四書」者輒旌以銀、布;為之講解君臣父子之大義,反覆不倦,諸番皆感悅.竟以中瘴氣成疾,赴京道卒,不竟其用也.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460
Id:
168460
Title:
排灣族恆春下群的男女及其房屋
Description:
恒春下高士佛社住家及村民。右端者為婦人,其他是男人。下的男人留辮子,並剃掉周圍的頭髮,這是受清朝時代漢人的影響。男人腰部的圍裙與其他地方的不同,沒有褶,而為兩塊小型布,由左右合圍使用。同樣的方式亦見於
MOC_Id:
Culture_Object281118
Id:
281118
Title:
方邦基之父因患隔症而死亡 臺案彙錄乙集卷二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今據臺灣府知府劉良璧詳,據鳳山縣知縣方邦基詳稱:有親生父方寵身患膈症,醫藥不效,於乾隆三年四月十六日在籍病故。
北部中央山脈與大霸尖山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353
Id:
168353
Title:
北部中央山脈與大霸尖山
Description:
由鹿場大山瞭望大霸尖山與雪山一帶的景光。聳立於圖片中央的是大霸尖山(海拔3573公尺),右面是雪山(海拔3384公尺)。兩面背面的連峰是背脊山脈。此二山是脊梁山脈向西分歧的支脈的尖峰,為台灣北部最高山
阿美族大巴塱社的男人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601
Id:
168601
Title:
阿美族大巴塱社的男人
Description:
大巴塱社的男人正面照。老人的耳垂都穿很大的孔,顯示古時曾使用過大形的耳飾,但近年來這種習慣已經衰退,在壯年人中已不見有耳垂上穿大孔者。
1960年代家族合影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638337
Id:
638337
Title:
1960年代家族合影
Description:
照片提供者為豐裡村居民羅耽女士(後方右一),目前居住於花蓮縣壽豐鄉豐裡村,拍攝地點為豐裡車站前的國光照相館。拍攝時間約為西元1965年(民國54年),當時羅耽剛滿20歲,嫁到了花蓮縣豐田的豐裡村。
舊工務段園區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285
Id:
515285
Title:
舊工務段園區
Description:
此照片攝於1960年代的鐵路局花蓮工務段園區,照片右邊為警務段。舊花蓮工務段位於現在福町路的花蓮鐵道園區,現在的花蓮鐵道園區那塊只是當初的鐵道設施的一小部分,舊稱鐵道部花蓮港出張所,早期掌管花東鐵
鄭阿慧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222173
Id:
222173
Title:
鄭阿慧
Description:
爸爸媽媽都在苓雅部落出生,他們的氏族都是從東海岸豐濱過來,經過太巴塱後繼續往南,曾居住在富源、鶴岡,後來阿公阿嬤才遷移到苓雅部落。剛到苓雅部落的時候,才只有十幾戶人家,可算是很早遷移至此的家族,早期有
雅美族的製陶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619
Id:
168619
Title:
雅美族的製陶
Description:
雅美族製陶的程序。將陰乾的陶坯置於木柴架內。
MOC_Id:
Culture_Object665138
Id:
665138
Title:
桃園縣境的三新村
Description:
〈北部督導紀行之一〉,芝芝作,收錄在《中華婦女》,第十卷第五期(1960)頁11至頁12。
1959(民國48)年12月10日上午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簡稱婦聯會)督導團來到桃園,該縣婦聯分會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096
Id:
278096
Title:
楊捷恭謝值年老筋力血氣漸衰之際,仍獲頒頒昭武將軍之銜 平閩紀卷之二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竊念臣荷皇恩寵渥,始畀臣以總管水陸之重寄,及臣控辭水師,允臣專管陸路,茲復加錫昭武將軍之崇秩,臣何人斯,上邀溫綸之屢降,恭承天語之重申!似此異數,曠世罕逢,卑臣感激恩深,圖報志切。臣雖年老,筋力血
傅彥熹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515353
Id:
515353
Title:
傅彥熹
Description:
傅彥熹(1962-)生於桃園楊梅,其就讀中壢國中時,除了受學校美術老師何幸男指導外,國二開始並於每週在曾現澄家中加強鍛鍊(其父親傅修垣與曾現澄與臺北師範學院同學),國中畢業即考上新竹師專美勞科,1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379
Id:
277379
Title:
張樹春死鳳邑已陷,鄭元杰令張氏眷屬安而後已 鳳山縣采訪冊壬部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張樹春死,鳳邑已陷,其妻及幼子女奔避火藥庫,張夫人染濕氣,寢處泥塗中,值霪雨,擁甲盾以代衾覆,病腫至不能起立。鄭元杰兵至陂城,首令幕中人徐本義拯問張氏眷屬,飲食之、衽席之、醫藥之,務即於安而後已。
吉野移民村的日本農家女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13242
Id:
513242
Title:
吉野移民村的日本農家女
Description:
照片中,住在吉野移民村中的日本農家女,正駕著牛車上工。移民村為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在花、東一帶移民政策下的產物,村中的移民多來自日本北海道、四國等農村地區,到東臺灣建立起「大和民族模範村」,這些受西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751
Id:
276751
Title:
疫厲流行,公親拊士卒 劉壯肅公奏議卷首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會盛暑,疫厲流行。我軍既疲勞,復感瘴,多疾病,軍中炊煙日減。公短衣草履,親拊循士卒,弔死問疾,與同食飲。將士感奮,人人皆樂為吾帥死。
樂生院醫師採取皮膚檢體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Event649472
Id:
649472
Title:
樂生院醫師採取皮膚檢體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樂生院醫師採取漢生病患者檢體的情況,收於1960年之《臺灣省立樂生療養院三十週年紀念特刊》中。
1950年代,樂生療養院醫師對於漢生病的理解,大多認為病症始於漢生桿菌侵入患者身體,經過一
岡本禎祐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607669
Id:
607669
Title:
岡本禎祐
Description:
岡本禎祐(約1857-?),字周南,號鐵筆道樂叟。善篆刻、書畫、漢詩,嘉社詩會、鴉社書畫會每有活動,無不延為上賓。在嘉義街南門外開設岡本寫真館,曾參尾崎秀真的「婆娑洋印會」,其篆書作品曾於1929
作者西川伍—2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304631
Id:
304631
Title:
作者西川伍—2
Description:
本文來自《硓古石》季刊第40期,由黃有興先生所譯之「波瀾起伏的昭和史-懷念的澎湖島(上)」,原作者為日人西川 伍先生。西川 伍先生,1934(昭和9年)生於澎湖,並在澎湖讀小學。戰爭結束後返國,200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蒙古警察警政研習班統計表
每年更新,25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5:40:37
文化部典藏目錄-手稿類
每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9:31
文化部蒙藏學術資訊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16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1-06-29 12:27:01
文化部文化部社區
不定期更新更新,47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8-08 00:23:26
文化部蒙古檢察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1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18
文化部
典藏目錄-武器防禦類
每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14
文化部文化部保有及管理個人資料之項目
每年更新,14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50
文化部典藏目錄-考古類
每1年更新,1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50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推動綱要計畫
每1年更新,1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9:43
文化部地方文化館
每周更新,32李姿儀 小姐 | 02-23434184 | 2021-06-07 23:03:18
文化部
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78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24
文化部蒙藏課程辦理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16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1-06-29 12:25:19
文化部查詢單一文化設施詳細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9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09
文化部出版書目資料
每1年更新,18聶志文 小姐 | 02-85126464 | 2023-07-27 17:23:12
文化部文化新聞稿
每月更新,20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0:04
文化部
典藏目錄-素描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0:59
文化部典藏目錄-膠彩畫類
每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47
文化部典藏目錄-明信片類
每1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38
文化部海外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月更新,16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57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法政
每周更新,14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9:22
文化部
新住民主題區藝文活動
不定期更新,20呂亭潁 小姐 | 02-8512-6772 | 2021-04-07 17:00:53
文化部典藏目錄-貝類
每1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03
文化部典藏目錄-政治社教類
每1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31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音樂
每周更新,22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38:21
文化部典藏目錄-篆刻類
每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3:29
文化部
蒙古統計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6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43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
每日更新,22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29:39
文化部文化部施政計畫
每年更新,17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07
文化部典藏目錄-照片與相簿類
每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7:08
文化部競賽活動
每1日更新,3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43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