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乾築愛愛寮於艋舺,作為乞丐救濟收容之處 劍花室詩集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人物與團體
「施乾築愛愛寮於艋舺,作為乞丐救濟收容之處 劍花室詩集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人物與團體」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47:4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277970 , 欄位Id的內容是277970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施乾築愛愛寮於艋舺,作為乞丐救濟收容之處 劍花室詩集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乾,臺北人,年二十七畢業工業學校,以其心力築愛愛寮於艋舺,邀市中丐者處之;安其身、教其藝,供其疾病醫藥之資,化無用為有用。一室之內,與同起居,雖染瘡毒,不以為苦。是天下之卓行也!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OGDL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77970&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7450A30F-C1BB-4F4D-BD1E-6BAD4E188EE9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12-01T02:03:01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人物與團體 。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970
Id
277970
Title
施乾築愛愛寮於艋舺,作為乞丐救濟收容之處 劍花室詩集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乾,臺北人,年二十七畢業工業學校,以其心力築愛愛寮於艋舺,邀市中丐者處之;安其身、教其藝,供其疾病醫藥之資,化無用為有用。一室之內,與同起居,雖染瘡毒,不以為苦。是天下之卓行也!
Keyword_Des_Rights_2
OGDL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12-01T02:03:01
Keyword_Subject_1
人物與團體
「施乾築愛愛寮於艋舺,作為乞丐救濟收容之處 劍花室詩集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人物與團體」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614
Id:
168614
Title:
雅美族椰油社村落
Description:
椰油社村落的遠景。
詩人楊牧2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579
Id:
509579
Title:
詩人楊牧2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男子為楊牧,本名王靖獻(父親姓楊,因從與母姓而姓王),於1940年(昭和15年)出生,2020年(民國109年)過世,為臺灣花蓮人。照片背景為東海大學的路思義教堂,路思義教堂竣工於1963
MOC_Id:
Culture_Object304361
Id:
304361
Title:
老照片山口忠六葬儀
Description:
本圖片出自《硓古石》季刊第52期,篇名為「山口正昭回憶錄~懷念的故鄉馬公)(上)」,作者出口正昭,譯者黃有興。圖為大正9年(1920),作者祖父山口忠六在馬公之葬儀。作者的祖父、父親山口秀次及他本
MOC_Id:
Culture_Event658629
Id:
658629
Title:
精神專科設立十周年慶祝大會徐屬龍與醫院合影
Description:
北投中心新村為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的附屬眷村,前身為日軍臺北衛戍病院北投分院暨轉地療養所,以溫泉療養聲名遠播,1952年(民國41年)發展精神科聞名,1959年(民國48年)中心新村成村,北投分部朱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568
Id:
168568
Title:
鄒族阿里山群的男人
Description:
阿里山群的男人正面照。此族的成年男人皆留髮,紮束於後,但剪掉髮端。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599
Id:
509599
Title:
郭子究為呂佩琳獨唱會伴奏
Description:
這張照片中紀錄的,是呂佩琳老師的聲樂獨唱會,一旁拉小提琴的伴奏者,則是郭子究老師。郭子究於1919年(大正8年)生於臺灣屏東縣,從小自學樂器,又曾入劇團學樂,於24歲來到花蓮打拼。1946年(民國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645
Id:
277645
Title:
董氏事姑極孝而放棄改嫁,姑病時伺奉湯藥謹慎 金門志卷十三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董氏,後浦許經之妻。經好遊蕩,氏屢諫不聽。無何,家資蕩盡,遠遁檳榔嶼,音耗遂絕。時氏年三十,姑老病,子女俱幼。母家憐其貧,欲嫁之;氏曰:『姑老子幼,我去無以存活』。堅拒之。紡績度日,毫無怨色。事姑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610
Id:
277610
Title:
古阿興遇糾紛背上被砍一刀,幸得莊人救護,公親居中協調。 臺灣私法債權編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具狀人古阿興,年五十三歲,住○○里大港口莊,離城○里。具呈:大港口莊古阿興,年五十三歲,為逞兇趕殺,被砍重傷,懇恩提案懲辦,以儆兇頑事。緣興住居港口莊耕種為業,本年二月初二日,有本莊李阿二放水灌田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507
Id:
168507
Title:
布農族人獵獲首級
Description:
埔里社方面干卓萬群土著,手提所砍下之泰雅族霧社人首級。泰雅族及布農族當獵獲人頭時,多將其額部連皮帶肉縱割兩條切痕,穿以蔓條以方便手提,一部分的排灣族人則有將所獵人頭裝入竹簍中攜帶的風俗。
公路局處長探路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063
Id:
509063
Title:
公路局處長探路
Description:
新白楊為合歡山系,今日已是許多民眾前往太魯閣國家公園踏青、郊遊常會選擇的步道。最初此為立霧溪水力發電計畫的施工道路,從天祥到新白楊,地層屬於片岩分佈地區,河谷成V字形,此段可見到年輕的褶皺地層,這
MOC_Id:
Culture_People139323
Id:
139323
Title:
莒光地區指揮部指揮官王清勉
Description:
莒光鄉舊名「白犬」,下轄東莒島(東犬)與西莒島(西犬),位處閩江口、平潭水域,為重要軍事據點。據《馬祖防衛三十年整建史》指出,白犬地區在1950年代初期由福建海上保安第一縱隊等10多個單位駐守,後
MOC_Id:
Culture_Object167967
Id:
167967
Title:
荖濃地區的捕魚團體(t-054)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湯姆生於1871年4月來臺,為荖濃(今高雄六龜荖濃里)附近所拍,為橫幅正片。照片為6位捕魚的男女,分別站立或蹲於河床岩石上,全員頭戴頭巾,腰際繫著獵刀、弓箭、竹籃或捕魚等工具,其中右三的人胸前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588
Id:
277588
Title:
萬泰遊玩粵東,同行毛汧染病將死,萬泰獨收留伺藥,最後痊癒 南天痕卷十九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其後扁舟遊粵東返棹,有同年生毛汧染疫將死,同舟皆欲棄之;泰獨收視,親其藥裹,汧得生。而泰以病至九江,疾革,喟然曰:此行得水坑石數片、娘子香數瓣,未及把玩遽而緣絕,此為恨事。
二崁聚落傳褒歌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318027
Id:
318027
Title:
二崁聚落傳褒歌
Description:
澎湖縣西嶼鄉是一個南北狹長的海島,從南到北有很多自然及人文觀光資源,二崁就在這個觀光動線的中繼點。 在整個西嶼最佳觀光動線上,二崁有其重要的角色,因為二崁以古厝聚落保存聞名,51家古厝家家不同格式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963
Id:
276963
Title:
許一壺得葛洪肘後之經、華陀五禽之戲,精於治病 臺灣紀事附錄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時君兄弟年纔數歲,煢煢無所依。 稍長,辭家遠出,走數百里,至孟津,為人司會計事,循分供職,甚得肆主人懽。君故醇謹,且明敏,盡脫少年淫佚氣。暇輒與方技家遊,凡葛洪肘後之經、華陀五禽之戲,極意搜尋,務
MOC_Id:
Culture_Event732407
Id:
732407
Title:
抓出家鄉味-現代客家音樂創作
Description:
111年的國慶日,新竹縣新埔鎮有一個特別的活動,由台灣馨森藝文創協會邀請了馨流畫飲的母語小歌手參與田中派對,孩子們一起在台上展現自己自信的一面,大聲唱著和林碧霞老師共同創作屬於新埔的一首歌曲。上午
MOC_Id:
Culture_People188414
Id:
188414
Title:
臺灣區製茶工業的守護者范德光先生
Description:
范德光先生新竹關西人,世代經營茶葉,目前家族仍經營「高平茶業有限公司」,其前身是創立於民國19年的「瑞興製茶工廠」生產紅茶、番庄、出口日本、歐洲,民國57年改組為「高平製茶工廠」,生產綠茶、紅茶(
劉銘傳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259191
Id:
259191
Title:
劉銘傳
Description:
劉銘傳,字省三,室號盤亭、大潛山房,1836年(道光16年)9月7日出生於中國安徽合肥市。他年輕時不僅放棄科考,還曾當過強盜;後來加入李鴻章的淮軍,對抗太平天國,獲得擢升,成為封疆大吏。
風箏達人─陳萬豊先生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284256
Id:
284256
Title:
風箏達人─陳萬豊先生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福德社區的日曆。本篇三月二十四日的主題
MOC_Id:
Culture_Object304991
Id:
304991
Title:
合昌商行繼承者:次子呂安德
Description:
呂戊辰(1880-1930),生於清代港仔鄉。呂戊辰本姓蕭,父親蕭鍬,係港仔南蕭三房9世裔孫,早亡;母再嫁呂各日,蕭戊辰乃從繼父姓,改姓呂。 呂戊辰善於經營,妻陳玉又善於理財,因而商行的生意蒸蒸日上。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146
Id:
277146
Title:
士卒不服水土,沾潢水發癢 臺灣外記卷九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祐立驅土番同諸兵士負土搬石,照舊址築城。仍於可泊船隻登岸處,築炮臺防禦。祐於旁山上結一大營,周圍開壕,築短牆以作犄角勢。但士卒疲勞,不服水土;兼手足沾潢水,箇箇發癢,抓破即腫,縻爛難堪,兵士怨望。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084
Id:
278084
Title:
彭玉麟生病多月,感瘴濕不能出營棚 張文襄公選集二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粵無兵輪,七月初九日已奏聞;援兵實不能往。麟雖隻身赴閩,會商無益,徒深焦灼。麟病已月餘,感瘴濕兼風火,腹膨、足腫,食少畏風,不能出營棚;因防急,不敢瀆聞。今果能往,雖扶病亦必行。揆此情形,渡兵、運
MOC_Id:
Culture_Object281183
Id:
281183
Title:
周光被咬傷而死亡的過程 臺案彙錄己集卷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方向於乾隆七年四月間借欠周光錢五十文未還。五月二十九日,周光索取前欠,方向求緩時日,周光不允,互相角口。周光先行趕毆,方向走避,因天雨路濕,滑倒在地。周光用左手將方向按住,又用右手毆打。方向情急,
排灣族魯凱群的男女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454
Id:
168454
Title:
排灣族魯凱群的男女
Description:
阿猴北部諸村落有一種特殊的風俗,即沿路種有若干樹林,並在樹蔭下鋪板岩作為休息所。照片所示為魯凱族群霧臺社附近的綠蔭,背後的大樹為榕樹,樹前的是該社男女。
泰雅族太魯閣群的婦女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363
Id:
168363
Title:
泰雅族太魯閣群的婦女
Description:
太魯閣群Gukutsu社婦女背上背著籐編的簍,將赴田地;皆穿著麻布作的固有服裝。
林思妤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472952
Id:
472952
Title:
林思妤
Description:
林思妤出生於台南,三歲時即隨父母北上定居桃園,高中時參加美術社團,遂以美術系為目標,考上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美術系並選擇以水墨為主修。師院畢業後回桃園任教,公職之餘,向知名書法家陳家璋、李芳玲夫婦學習
MOC_Id:
Culture_Object659965
Id:
659965
Title:
文學臺中:第二市場
Description:
臺中人口中的「第二市場」全名為「臺中市公有第二零售市場」,位於臺中市中區三民路與臺灣大道一段路口,以市場中央的一座六角主樓著名。 第二市場建於1917年,原名為「新富町市場」,日治時期臺中州廳政府
鄒族阿里山群的婦女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552
Id:
168552
Title:
鄒族阿里山群的婦女
Description:
此族人勤於農業,早晨天未亮即點燃火把到田裡耕種,傍晚時始背負農作物回家。這一照片為婦女在傍晩,由田地回歸的情況。前後兩婦女背負裝滿蕃薯的簍子,中間的女孩頭頂一束荻蘆,另一女孩背著蕃薯葉。
陳雨航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594043
Id:
594043
Title:
陳雨航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作家陳雨航。陳雨航生於民國38年(1949),學歷分別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畢業。曾任中學教師、報紙副刊、雜誌、出版編輯、時報文化出版公司製作部副總編輯、麥田
莊玉坡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608195
Id:
608195
Title:
莊玉坡
Description:
莊玉坡(1883-?),號扇水、櫻癡、夢蝶莊主人、扇江市隱、辰輔、瓊州寄人,台南人。幼年從黃克禮學,頗受台南富商王雪農賞識,乙未割臺時,王雪農派其至神戶的德昌樓工作,任出納多年。1909年(明治4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會計報告
每年更新,19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19
文化部查詢單一類別未過期活動資料
每1日更新,100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21
文化部文創育成中心資訊
每年更新,17楊家華 小姐 | 02-85126561 | 2021-04-07 17:05:23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決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12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06 11:42:04
文化部文化部文創產業家數與營業額統計資訊
每1年更新,15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6:24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舞蹈
每周更新,28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4:40
文化部文化部高等教育推廣教育中心名錄
每年更新,20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典藏目錄-照片與相簿類
每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7:08
文化部典藏目錄-樹脂類
每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0:59
文化部典藏目錄-篆刻類
每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3:29
文化部
文化部駐外單位藝文活動辦理統計
每1年更新,13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3:04
文化部輔導蒙藏族人口年齡層性別統計表
每年更新,13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6:20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社會與政治類
每日更新,211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36
文化部典藏目錄-貨幣類
每1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53
文化部文化部-振興三倍券通訊交易適用業者名單
每1月更新,13葉舒文 小姐 | 02-85126571 | 2023-07-27 16:04:54
文化部
典藏目錄-攝影類
每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1:19
文化部文化部我國國產與進口影片核定准演部數統計
每年更新,19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法政
每周更新,14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9:22
文化部文化部研究報告
每年更新,11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5:19
文化部典藏目錄-雜誌期刊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28
文化部
典藏目錄-壓克力畫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39
文化部蒙藏珍貴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16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09
文化部出版書目資料
每1年更新,18聶志文 小姐 | 02-85126464 | 2023-07-27 17:23:12
文化部典藏目錄-木材類
每1年更新,1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05
文化部典藏目錄-觀念藝術類
每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6:36
文化部
典藏目錄-歷史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35
文化部獨立音樂
每日更新,21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7:26
文化部典藏目錄-皮革類
每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52
文化部博物館
每1年更新,36葉純帆 小姐 | 02-8512-6330 | 2023-07-27 17:37:05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每1日更新,110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45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