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災難篇-臨危不墜1生物、生態與環境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災難篇-臨危不墜1生物、生態與環境

災難篇-臨危不墜1生物、生態與環境」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50。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509468 , 欄位Id的內容是509468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災難篇-臨危不墜1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圖為1951年(民國40年)花蓮大地震,位於花蓮市區自由街與博愛街之間中華路上的明星文具行,在地震災後及時採取臨時補救措施的情形。當年的花東縱谷地震系列造成相當嚴重的災情,震後三天內的餘震更超過三百次以上,許多建築雖然挺過主震的威脅,卻因結構受損嚴重,仍在餘震中倒塌。1951年(民國40年)花蓮大地震發生於10月22日上午,全縣45人死亡,百人重傷;房子全毀270棟、半毀350棟,損壞者1500棟;當時無家可歸者約6400餘人。照片提供:梁逸郎。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0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509468&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95DD8BA4-77A4-4698-A5A8-F89969CBCED0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11-18T13:00:59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468

Id

509468

Title

災難篇-臨危不墜1

Description

圖為1951年(民國40年)花蓮大地震,位於花蓮市區自由街與博愛街之間中華路上的明星文具行,在地震災後及時採取臨時補救措施的情形。當年的花東縱谷地震系列造成相當嚴重的災情,震後三天內的餘震更超過三百次以上,許多建築雖然挺過主震的威脅,卻因結構受損嚴重,仍在餘震中倒塌。1951年(民國40年)花蓮大地震發生於10月22日上午,全縣45人死亡,百人重傷;房子全毀270棟、半毀350棟,損壞者1500棟;當時無家可歸者約6400餘人。照片提供:梁逸郎。

Keyword_Des_Rights_2

CC0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_OGDL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11-18T13:00:59

Keyword_Subject_1

生物、生態與環境

「災難篇-臨危不墜1生物、生態與環境」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Place602963
Id: 602963
Title: 安農溪
Description:   安農溪全長約17.2公里,為羅東溪支流,主要流經三星鄉,提供三星鄉之農業灌溉水源。安農溪原名為電火溪,因日治時期政府於天送埤建水力發電廠,引蘭陽溪及清水溪進行發電,其發電尾水為安農溪源頭,故而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363
Id: 280363
Title: 瞿麥俗稱洛陽花 噶瑪蘭廳志卷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瞿麥:花大如錢,紅白斑爛,色其娬媚.俗呼洛陽花.

MOC_Id: Culture_Object755038
Id: 755038
Title: 屏東市民生路一帶街景
Description: 橫式黑白底片。本件為屏東市民生路街景。照片中的圓環現已拆除,右為電力公司(現中華電信),左側整排樓房原為屏東醫院,在1955年時因火災燒毀。 本件為「森林與歷史-臺灣林業文物整理、累積與轉化」案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599
Id: 276599
Title: 軍中疫癘,兵死者日數十人 平臺紀事本末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軍中疫癘大起,副將林天洛、參將廖光宇、遊擊雙德、易連、守備王雄、鐵金彪、方淇,先後沒于軍。弁兵死者日數十人。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633
Id: 276633
Title: 惡草悶人頭目 海東札記卷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惡草蒙茸,悶人頭目,樹惟桄榔披拂而已。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395
Id: 279395
Title: 馬尾絲可治蛇傷 臺灣通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馬尾絲,有大小二本,生陰濕地.患蛇傷者,取其根擦之,立愈(「臺灣府志」).葉細長,花紅小,根如荔枝,核黃色,多細絲如髮.不拘鮮乾,可治蛇蜂諸毒(「淡水廳志」).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176
Id: 280176
Title: 常山可治瘧疾 苗栗縣志卷五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常山:可治瘧疾.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301
Id: 754301
Title: 林渭訪受勳系列照片-會場一景
Description: 橫式有白色邊框的彩色照片,正面邊框上方印有黑色字樣「APR」、「67」。由照片正面的文字推測,此張照片沖洗時間為1967年4月。內容上,正面畫面大約有24人以上於室內,1人站立於中央,中央前方有桌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526
Id: 280526
Title: 七年戊辰 澎湖廳志卷十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七年戊辰,有年.秋七月林投、圭璧二澳大疫.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519
Id: 280519
Title: 九孔可入藥 澎湖廳志卷十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九孔(鮑魚之小者,附石而生.殼有孔,煆灰入藥為石決明.「五雜俎」云:即鰒魚,另一種號將軍帽)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357
Id: 514357
Title: 蘭陽大橋
Description: 2002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中正、民負;蘇澳鎮白米;三星鄉天送埤;羅東鎮羅東;礁溪鄉三民;頭城鎮龜山島;冬山鄉珍珠;員山鄉阿蘭城;大同鄉崙埤;五結鄉大二結;以及南澳鄉碧候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

MOC_Id: Culture_Object755028
Id: 755028
Title: 松田英二與廖日京在墾丁賓館
Description: 橫式黑白底片。畫面左方為廖日京,右方為松田英二。 本件為「森林與歷史-臺灣林業文物整理、累積與轉化」案中「廖日京植物公務紀錄與研究往來書信」系列下的文物。 松田英二墾丁之行在墾丁賓館住宿。墾丁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334
Id: 506334
Title: 眺望錐麓大斷崖
Description: 自日治時期太魯閣戰爭後,日人即在太魯閣各部落間開通聯絡道路,今日的錐麓古道即是合歡越嶺古道殘存遺跡。過去從巴達岡駐在所往大斷崖方向眺望是看不見其壯麗的,因此要來到錐麓附近樹木較少的道路一角,才能一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245
Id: 278245
Title: 其地山枯水冷,人雖能到,多水土不服,生還者不多 重修臺灣府志卷十五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按出金乃臺灣山後,其地土番皆傀儡種類,未入聲教,人跡稀到。自上淡水乘蟒甲從西徂東,返而自北而南,溯溪而進,匝月方到。其出金之水,流從山後之東海,與此溪無異。其地山枯水冷,巉巖峻峭,洩水下溪直至返流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233
Id: 514233
Title: 古早味的廣播電台─洗衣溝
Description: 2011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南門、延平、黎明、孝廉;蘇澳鎮後湖;壯圍鄉過嶺;冬山鄉八寶、香和、清溝;南澳鄉金岳;員山鄉結頭份以及羅東鎮南豪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結頭份社區的日曆。本篇9月7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207
Id: 279207
Title: 珍珠紅治喉疾 臺灣通史卷二十八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珍珠紅:葉小花紅如珠,人家種之,治喉疾。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814
Id: 279814
Title: 絲瓜性寒 諸羅縣志卷十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絲瓜:一名天羅、一名布瓜、一名蠻瓜;性寒.「泉郡志」:『老則其中有絲;去皮取絲,可擦鍋.俗亦名菜瓜』.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314
Id: 506314
Title: 鳳凰樹
Description: 此圖為當時鳳凰樹的照片。濃綠的樹蔭與樹頂上鮮潤紅豔的鳳凰花,即是夏季來臨的象徵,也是賀田組於賀田村(今志學村)一帶最美的風景。鳳凰樹以鮮豔的花朵與蕨類植物般的綠葉為特色,生長在世界上許多熱帶及亞熱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126
Id: 509126
Title: 鯉魚潭
Description: 國民政府甫來台的這段期間,鯉魚潭不像現今設施較為豐富,但也是著名的觀光景點,圖中為民國48年(1959)的遊艇碼頭。鯉魚潭的名稱由來為,因為一旁的山脈稱為「鯉魚山」,因此湖泊與山取相同名,稱為「鯉

MOC_Id: Culture_Object512276
Id: 512276
Title: 屏風山往托博闊途中瀑布
Description: 太魯閣戰役為日治時期日本政府與臺灣原住民族之間規模最大的戰役,同時也是「五年理蕃計畫」最後一次軍事行動。經歷戰前隘勇線推進、多次蕃地探勘、蕃情調查的準備期,戰事從1914年(大正3年)5月下旬進行

MOC_Id: Culture_Event637446
Id: 637446
Title: 鳳儀書院整修前講堂的閣樓違建
Description: 照片為2008年8月6日(民國97年)鳳儀書院整修前講堂的閣樓違建。 鳳儀書院內的頭門、講堂、廳事的建物結構,屋樑高度很高,讓書院內的建築物有良好的明亮度與空氣流通。在書院整修前住戶很多,大家都

MOC_Id: Culture_Place141873
Id: 141873
Title: 江玉寶生態農場
Description: 本戶為豐田的客家族群,過去便以務農為生。年輕一代曾在台灣經濟起飛時到台北發展,最後又回到家鄉務農,成為豐田著名的有機農夫之一。 江先生原在外地工作,26歲那年回來承接父親的農田耕作,當時正值推行

MOC_Id: Culture_Object267923
Id: 267923
Title: 圓山動物園長頸鹿
Description: 圓山動物園長頸鹿。照片拍攝的時間約為1970年代初(民國60年代),照片提供者為邱美華女士(照片中右側數來第二位),此為她與家人到台北圓山動物園出遊一同與長頸鹿合影的照片(邱美華的右側為其母親)。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158
Id: 514158
Title: 小礁溪
Description: 2012年社區影像札記計包含:宜蘭市北津、民負、建業;羅東鎮漢民、仁愛;壯圍鄉後埤、壯五;礁溪鄉匏崙;五結鄉大眾、二結;三星鄉尾塹;以及冬山鄉珍珠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匏崙社區的影像札記。本篇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300
Id: 754300
Title: 大雪山、八仙山、佳保台系列-鄭宗元等合影
Description: 橫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內容上,正面畫面共有3人站立於建築物前。原相本中,本照片附近放置寫有「大雪山苗圃」、「八仙山往堡台」、「個人麟○」字樣的紙袋,根據紙袋上的文字資訊推測,照片應攝於大雪山苗

MOC_Id: Culture_Object662900
Id: 662900
Title: 台北植物園和平西路大門蘇鐵照片
Description: 橫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為圓形花圃。照片拍攝地點位於台北植物園和平西路大門,影中植物應為蘇鐵類。和平西路大門是1970年左右才開闢,推測此照片拍攝時間也是在1970年後。 現今台北植物園和

MOC_Id: Culture_Object592077
Id: 592077
Title: 綠茶多酚類對於人類端粒酶促進因子活性之探討
Description: 本論文作者洪國富,指導教授林妹君博士,出自國立陽明大學牙醫學院口腔生物研究所碩士論文,發表於2004(民國93)年7月。內容探討綠茶多酚類化合物中EGCG與EGC在口腔癌細胞中是否藉由NF-&ka

MOC_Id: Culture_Place284800
Id: 284800
Title: 水鳥之家─ 40 甲溼地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下埔社區的日曆。本篇10月30日的主題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581
Id: 280581
Title: 仙草能解暑毒 淡水廳志卷十二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仙草(晒乾可作茶湯,能解暑毒.和粉漿熬凍,似石花而色黑)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026
Id: 277026
Title: 澎湖資糧缺乏,食海菜雜薯與米 海南雜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賴有賢司牧,勸民相賑貸。亟發義倉錢,戶口資零碎;碾米借營倉,平糶付闤闠(蔣澤葊刺史發義倉錢三千串以濟貧民,借碾兵米九百石以平市價)。勞勞相慰藉,教民且忍耐。些許奚足恃?家家食海菜;海菜亦可食,須雜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我國國產與進口影片核定准演部數統計

每年更新,27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特別收入基金

每1月更新,21

李 小姐 | 02-85126634 | 2023-08-10 13:42:05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音樂

每周更新,30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38:21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特別收入基金

每1年更新,22

蘇建龍 先生 | 02-85126631 | 2023-07-27 16:04:34

文化部

典藏目錄-中國西南少數民族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10

文化部

典藏目錄-複合媒材類

每1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3:57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舞蹈

每周更新,38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4:40

文化部

典藏目錄-甲殼類

每1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37

文化部

典藏目錄-文書檔案類

每1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14

文化部

講座資訊

每1日更新,83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18

文化部

典藏目錄-原住民類

每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12:01

文化部

典藏目錄-武器防禦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14

文化部

實體書店

每1年更新,191

陳怡君 小姐 | 02-85126472 | 2023-07-27 17:37:20

文化部

展覽資訊

每1日更新,60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05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電影

每周更新,87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0:27

文化部

蒙藏補助團體私人情形季報表

每3月更新,21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9:13

文化部

經緯度查詢附近未過期活動

每1日更新,52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55

文化部

藝術村

不定期更新更新,24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54:16

文化部

綜藝活動

每1日更新,35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3:19

文化部

蒙古統計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3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43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會議

每半年更新,28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6 18:14:16

文化部

查詢單一活動詳細資料

每1日更新,26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38

文化部

典藏目錄-宗教禮俗類

每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4:06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

每日更新,107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21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美術

每周更新,33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1:25

文化部

典藏目錄-明信片類

每1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38

文化部

文化部研究報告

每年更新,18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5:19

文化部

文化部接受及支付補助金資料

每季更新,19

姚劭融 小姐 | 02-85126614 | 2021-06-23 14:38:08

文化部

蒙藏培訓援外志工統計表

每1年更新,18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46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決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16

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06 11:42:04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