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新竹州廳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新竹州廳

新竹州廳」於資料集「文資局古蹟」由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劉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4-22177596,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4 14:40:43。 欄位caseId的內容是19980622000001 , 欄位caseName的內容是新竹州廳 , 欄位assetsClassifyCode的內容是1.1.1 , 欄位assetsClassifyName的內容是國定古蹟 , , 欄位pastHistory的內容是新竹舊稱「竹塹」,光緒元年(1875年)「淡新分治」,淡水廳分為新竹縣與淡水縣,統屬臺北府管轄,「淡水廳城」即「竹塹城」,也改稱「新竹城」,成為縣治中心。光緒15年(1889年)「新苗分治」,成立苗栗縣,新竹縣轄區縮小,包括竹北一堡、竹北二堡與竹南一堡。此時新竹縣衙,也續用舊淡水廳署。光緒21年(1895年,明治28年)臺灣割讓日本,同年5月29日下午2點日軍自澳底登陸,隨即進行收籍的軍事行動,經瑞芳、基隆、汐止進入臺北,陸續往南挺進,6月22日由東門城樓進入新竹城,次日即在新竹縣衙開設「臺北縣新竹支廳」,緊隨軍事行動之後,準備開始施行民政。但因臺灣人民反抗,日軍收籍行動並不順利,即使經過武力降服,仍有反抗情勢發生。因此,同年8月總督府制定「臺灣總督府條例」,將總督府自身改組為軍事衙門,決定實施軍政,將接收過後的地方置於軍事控制之下,並以明治29年(1896年)3月31日為期。此時新竹支廳仍舊,管轄割臺前的新竹縣境,由日軍後備步兵駐守。明治29年4月1日,實施民政,劃分全臺為「三縣一廳」,新竹仍置「臺北縣新竹支廳」於原處,管轄原範圍。明治30年5月27日,改為「六縣三廳」,成立新竹縣,包括原新竹支廳與臺中縣苗栗支廳(割臺前的苗栗縣,轄苗栗一、二、三堡,原稱竹南二、三、四堡),下轄「新竹辨務署」,但舊廳舍改由該辨務署使用。明治31年6月18日,改為「三縣三廳」,廢除新竹縣,將原新竹支廳劃歸臺北縣轄,原苗栗支廳也回歸臺中縣,新竹辨務署依舊在舊廳舍辦公。明治34年11月11日,改為「二十廳」,成立新竹廳、苗栗廳,舊廳舍改由新竹廳使用。明治42年10月,縮編為「十二廳」,新竹廳轄境擴大,又包括前述苗栗支廳全部。大正9年(1920年)8月10日,改為「五州二廳」,新竹州成立,轄境包括今桃園、新竹、苗栗全部,以迄昭和20年(1945年)日本投降。明治29年(1896年)4月,新竹支廳曾經修繕原淡水廳衙,明治37年7月,因建築老舊,木構已多腐朽,空間隔局未能負荷日漸成長的業務,故計畫另建廳舍,經費由新竹廳參事鄭如蘭等27人勸捐,明治39年8月擇址興工(今土地銀行原址),但規模不大,使用土埆磚,其建築形制與空間配置,因已改建,無跡可尋。大正9年(1920年)州制成立,廳舍不敷需求,大正14年在今址興建新廳舍,昭和元年(1926年)12月4日建築主體落成,氣勢莊嚴宏偉,裝飾部分亦精緻華麗,同日更假新廳舍舉辦「新竹州產業共進會」,盛況空前。1945年8月日本投降,新竹州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新竹州廳接管委員會(11月8日成立)接收,12月30日接收完畢,隨即成立新竹縣,於原州廳舍開始辦公。次年1月28日,改劃為「八縣九省轄市」,原新竹州劃分為新竹縣、市,該廳舍改成新竹市府(縣府移往桃園)。民國39年10月25日,改劃為「二十一縣市」,原新竹州劃為桃、竹、苗三縣,新竹市改為縣轄市,該廳舍又改為新竹縣府。民國71年7月1日,新竹省轄市市制再次成立。民國78年7月,縣政府遷往竹北,該廳舍即作為新竹市政府迄今。 , , 欄位registerReason的內容是具有保存價值 , 欄位lawsReferenc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保存法 , 欄位govInstitutionName的內容是文化部 ,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20.96882401799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4.806707890384 , 欄位govInstitution的內容是文化部 , 欄位govDept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局 , 欄位govDeptAddress的內容是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 , , 欄位caseUrl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980622000001 , 欄位buildingFeatures的內容是新竹州廳平面為ㄇ字形之對稱配置,為一棟二層樓加強磚造建築物。 , 欄位inHouseFeatures的內容是正門入口處以及兩側的翼樓,正門入口處設計突出的玄關,採用雙柱式門廊增加重要性,並搭配兩個小塔樓,使整個入口相當突出,進入大廳內部可見洋式的拱廊及羅馬柱子,十分氣派,以突顯其做為新竹州的重要性。翼樓則位於ㄇ字形的轉角處,利用其突出的量體來增加州廳的穩重感,同時做為樓梯間,是廳舍的另一個出入口。 , 欄位buildingUsage的內容是1945年8月日本投降,新竹州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新竹州廳接管委員會(11月8日成立)接收,12月30日接收完畢,隨即成立新竹縣,於原州廳舍開始辦公。 次年1月28日,改劃為「八縣九省轄市」,原新竹州劃分為新竹縣、市,該廳舍改成新竹市府(縣府移往桃園)。 民國39年10月25日,改劃為「二十一縣市」,原新竹州劃為桃、竹、苗三縣,新竹市改為縣轄市,該廳舍又改為新竹縣府。 民國71年7月 1日,新竹省轄市市制再次成立。 , 欄位buildingKeyMaintainItem的內容是由於為機關之使用,故其修復後之管理維護工作能更加確實,以作為新竹市其它古蹟再利用之榜樣。 , 欄位buildingActualState的內容是民國78年7月,縣政府遷往竹北,該廳舍即作為新竹市政府迄今。 , 欄位govDeptPhone的內容是04-22295848#123 , , , , , 欄位repImgId的內容是161395

caseId

19980622000001

caseName

新竹州廳

assetsClassifyCode

1.1.1

assetsClassifyName

國定古蹟

assetsTypes

    1. code
      A6

    2. name
      衙署

    2

pastHistory

新竹舊稱「竹塹」,光緒元年(1875年)「淡新分治」,淡水廳分為新竹縣與淡水縣,統屬臺北府管轄,「淡水廳城」即「竹塹城」,也改稱「新竹城」,成為縣治中心。光緒15年(1889年)「新苗分治」,成立苗栗縣,新竹縣轄區縮小,包括竹北一堡、竹北二堡與竹南一堡。此時新竹縣衙,也續用舊淡水廳署。光緒21年(1895年,明治28年)臺灣割讓日本,同年5月29日下午2點日軍自澳底登陸,隨即進行收籍的軍事行動,經瑞芳、基隆、汐止進入臺北,陸續往南挺進,6月22日由東門城樓進入新竹城,次日即在新竹縣衙開設「臺北縣新竹支廳」,緊隨軍事行動之後,準備開始施行民政。但因臺灣人民反抗,日軍收籍行動並不順利,即使經過武力降服,仍有反抗情勢發生。因此,同年8月總督府制定「臺灣總督府條例」,將總督府自身改組為軍事衙門,決定實施軍政,將接收過後的地方置於軍事控制之下,並以明治29年(1896年)3月31日為期。此時新竹支廳仍舊,管轄割臺前的新竹縣境,由日軍後備步兵駐守。明治29年4月1日,實施民政,劃分全臺為「三縣一廳」,新竹仍置「臺北縣新竹支廳」於原處,管轄原範圍。明治30年5月27日,改為「六縣三廳」,成立新竹縣,包括原新竹支廳與臺中縣苗栗支廳(割臺前的苗栗縣,轄苗栗一、二、三堡,原稱竹南二、三、四堡),下轄「新竹辨務署」,但舊廳舍改由該辨務署使用。明治31年6月18日,改為「三縣三廳」,廢除新竹縣,將原新竹支廳劃歸臺北縣轄,原苗栗支廳也回歸臺中縣,新竹辨務署依舊在舊廳舍辦公。明治34年11月11日,改為「二十廳」,成立新竹廳、苗栗廳,舊廳舍改由新竹廳使用。明治42年10月,縮編為「十二廳」,新竹廳轄境擴大,又包括前述苗栗支廳全部。大正9年(1920年)8月10日,改為「五州二廳」,新竹州成立,轄境包括今桃園、新竹、苗栗全部,以迄昭和20年(1945年)日本投降。明治29年(1896年)4月,新竹支廳曾經修繕原淡水廳衙,明治37年7月,因建築老舊,木構已多腐朽,空間隔局未能負荷日漸成長的業務,故計畫另建廳舍,經費由新竹廳參事鄭如蘭等27人勸捐,明治39年8月擇址興工(今土地銀行原址),但規模不大,使用土埆磚,其建築形制與空間配置,因已改建,無跡可尋。大正9年(1920年)州制成立,廳舍不敷需求,大正14年在今址興建新廳舍,昭和元年(1926年)12月4日建築主體落成,氣勢莊嚴宏偉,裝飾部分亦精緻華麗,同日更假新廳舍舉辦「新竹州產業共進會」,盛況空前。1945年8月日本投降,新竹州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新竹州廳接管委員會(11月8日成立)接收,12月30日接收完畢,隨即成立新竹縣,於原州廳舍開始辦公。次年1月28日,改劃為「八縣九省轄市」,原新竹州劃分為新竹縣、市,該廳舍改成新竹市府(縣府移往桃園)。民國39年10月25日,改劃為「二十一縣市」,原新竹州劃為桃、竹、苗三縣,新竹市改為縣轄市,該廳舍又改為新竹縣府。民國71年7月1日,新竹省轄市市制再次成立。民國78年7月,縣政府遷往竹北,該廳舍即作為新竹市政府迄今。

judgeCriteria

  1. 0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registerReason

具有保存價值

lawsReference

文化資產保存法

govInstitutionName

文化部

addresses

    1. itemNo
      1

    2. cityName
      新竹市

    3. distName
      北區

    4. address
      大同里中正路120號

    4

longitude

120.96882401799

latitude

24.806707890384

govInstitution

文化部

govDeptName

文化資產局

govDeptAddress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representImage

  1. ext
    jpg

    1. c

    1
  2. original

  3. name
    F005新竹市新竹州廳(三級)(1)

caseOwnership

    1. ownerType
      建築所有人

    2. ownerName
      新竹市政府

    2
    1. ownerType
      土地所有人

    2. ownerName
      新竹市政府

    2

buildingFeatures

新竹州廳平面為ㄇ字形之對稱配置,為一棟二層樓加強磚造建築物。

inHouseFeatures

正門入口處以及兩側的翼樓,正門入口處設計突出的玄關,採用雙柱式門廊增加重要性,並搭配兩個小塔樓,使整個入口相當突出,進入大廳內部可見洋式的拱廊及羅馬柱子,十分氣派,以突顯其做為新竹州的重要性。翼樓則位於ㄇ字形的轉角處,利用其突出的量體來增加州廳的穩重感,同時做為樓梯間,是廳舍的另一個出入口。

buildingUsage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新竹州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新竹州廳接管委員會(11月8日成立)接收,12月30日接收完畢,隨即成立新竹縣,於原州廳舍開始辦公。 次年1月28日,改劃為「八縣九省轄市」,原新竹州劃分為新竹縣、市,該廳舍改成新竹市府(縣府移往桃園)。 民國39年10月25日,改劃為「二十一縣市」,原新竹州劃為桃、竹、苗三縣,新竹市改為縣轄市,該廳舍又改為新竹縣府。 民國71年7月 1日,新竹省轄市市制再次成立。

buildingKeyMaintainItem

由於為機關之使用,故其修復後之管理維護工作能更加確實,以作為新竹市其它古蹟再利用之榜樣。

buildingActualState

民國78年7月,縣政府遷往竹北,該廳舍即作為新竹市政府迄今。

govDeptPhone

04-22295848#123

announcementList

    1. classification
      指定/登錄

    2. officialDocNo
      八七府民一字第151359號

    3. registerDate
      1998-06-23 00:00:00.0

    3

mediaImageList

    1. mediaName
      F005新竹市新竹州廳(三級)(1)

    2. author
      趙守彥攝影師

    3. url

    3
    1. mediaName
      F005新竹市新竹州廳(三級)(2)

    2. url

    2
    1. mediaName
      F005新竹市新竹州廳(三級)(3)

    2. url

    2
    1. mediaName
      F005新竹市新竹州廳(三級)(4)

    2. url

    2
    1. mediaName
      F005新竹市新竹州廳(三級)(5)

    2. url

    2
    1. mediaName
      F005新竹市新竹州廳(三級)(6)

    2. url

    2
    1. mediaName
      F005新竹市新竹州廳(三級)(7)

    2. url

    2

cadasters

  1. 0

repImgId

161395

「新竹州廳」所屬的資料集:「文資局古蹟」的其他資料

caseId: 19981229000002
caseName: 新竹州圖書館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20130909000001
caseName: 周益記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19991119000005
caseName: 新營太子宮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caseId: 20200911000001
caseName: 竹東九牧第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19850819000062
caseName: 林氏貞孝坊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caseId: 20180619000001
caseName: 李春生紀念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郵便電信支局)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caseId: 20190410000004
caseName: 大地吳守椪古厝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20140923000001
caseName: 王寵惠墓園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caseId: 20010516000001
caseName: 大湖十份崠茶亭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19851127000043
caseName: 六興宮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20021114000001
caseName: 月津港聚波亭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caseId: 20030829000001
caseName: 臺灣師範大學原高等學校校舍(講堂、行政大樓、文薈廳、普字樓)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caseId: 20061215000002
caseName: 頭城鎮南北門福德祠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20121213000001
caseName: 白榕蔭堂墓園(白崇禧將軍墓)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caseId: 20061215000002
caseName: 頭城鎮南北門福德祠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19850819000008
caseName: 進士第(鄭用錫宅第)
assetsClassifyCode: 1.1.1
assetsClassifyName: 國定古蹟

caseId: 20060711000002
caseName: 竹山隆恩圳隧渠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20130826000002
caseName: 臺中刑務所浴場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caseId: 20100621000001
caseName: 三條圳派出所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20100830000002
caseName: 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
assetsClassifyCode: 1.1.1
assetsClassifyName: 國定古蹟

caseId: 20080723000001
caseName: 花蓮台肥招待所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19850819000089
caseName: 瓊林蔡氏祠堂
assetsClassifyCode: 1.1.1
assetsClassifyName: 國定古蹟

caseId: 20201115000001
caseName: 東椗島燈塔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20030513000008
caseName: 原臺南山林事務所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caseId: 20070926000004
caseName: 小西門模範廁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20011121000002
caseName: 馬公金龜頭礮臺
assetsClassifyCode: 1.1.1
assetsClassifyName: 國定古蹟

caseId: 19880226000002
caseName: 八獎溪義渡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20050311000001
caseName: 台灣煉瓦會社打狗工場〈中都唐榮磚窯廠〉
assetsClassifyCode: 1.1.1
assetsClassifyName: 國定古蹟

caseId: 19980829000002
caseName: 三重先嗇宮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caseId: 20211110000001
caseName: 臺大醫院舊館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資產局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資料

不更新更新,12

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29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人才培訓手冊

不定期更新更新,11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2:27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傳統表演藝術

不定期更新更新,28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3:33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文化景觀

不定期更新,5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0-06-08 14:53:4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民俗

不定期更新更新,9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5:4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傳統知識與實踐

不定期更新更新,7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6:27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會計月報

不定期更新更新,6

林君妍 小姐 | 04-22176319 | 2023-07-04 20:23:10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傳統工藝

每日更新,19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5-10 10:43:19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遺址

不定期更新更新,15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2:05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館藏圖書目錄

每年更新,5

廖小姐 | 0422295848#322 | 2021-04-07 16:58:26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聚落

不定期更新更新,7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1:46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口述傳統

每日更新,8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0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單位預算

不定期更新更新,6

朱 小姐 | 04-22176312 | 2023-07-24 14:43:15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古物

不定期更新更新,14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4:56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紀念建築

每日更新,8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5-10 10:40:04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歷史建築

不定期更新更新,60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1:28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決算及會計相關報表

每年更新,5

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28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接受及支付補助金

每年更新,4

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05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史蹟

不定期更新更新,8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4:31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古蹟

不定期更新更新,9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0:43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