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1 time3: 0 time4: 0 total: 1 新路空間、地域與遷徙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新路空間、地域與遷徙

新路空間、地域與遷徙」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39:45。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Place619342 , 欄位Id的內容是619342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新路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新路部落為內文社群和射不力群排灣族人混居的部落。新路部落位於楓林村之東北方、北里龍山的西北山麓,即楓港溪南岸的南迴公路旁,距楓港約3.5公里,在清末以前此地並無任何部落分布,但屬於家新路社的領域,日人領有臺灣時,始有8戶45人由巴士墨社(パスボク)移住於現址附近的コンキヤ一(konkiy)地,成為家新路社的一部,隸屬恆春廳枋山支廳牡丹路警察官吏派出所管轄,1943年(昭和18年)時コンキヤ社民移住於現址。戰後初期,原家新路社カロラン(karo-lan)、チャチャグン(chiachiagun)兩部落的居民,亦遷居至此,而形成目前的新路社區。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OGDL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19342&IndexCode=Culture_Place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place/1187123E-18F4-4E30-8A4B-6DF550198959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01-08T16:02:52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619342

Id

619342

Title

新路

Description

新路部落為內文社群和射不力群排灣族人混居的部落。新路部落位於楓林村之東北方、北里龍山的西北山麓,即楓港溪南岸的南迴公路旁,距楓港約3.5公里,在清末以前此地並無任何部落分布,但屬於家新路社的領域,日人領有臺灣時,始有8戶45人由巴士墨社(パスボク)移住於現址附近的コンキヤ一(konkiy)地,成為家新路社的一部,隸屬恆春廳枋山支廳牡丹路警察官吏派出所管轄,1943年(昭和18年)時コンキヤ社民移住於現址。戰後初期,原家新路社カロラン(karo-lan)、チャチャグン(chiachiagun)兩部落的居民,亦遷居至此,而形成目前的新路社區。

Keyword_Des_Rights_2

OGDL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01-08T16:02:52

Keyword_Subject_1

空間、地域與遷徙

「新路空間、地域與遷徙」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Place595738
Id: 595738
Title: 掃叭頂部落/Sapat
Description: Sapat部落,漢語稱做掃叭頂部落,位於花蓮縣瑞穗鄉舞鶴村。以阿美族為主的部落。部落中共170戶,總人口數366人,原住民人口109人,佔總人口百分比30%,非原住民人口數257人,佔總人口數百分

MOC_Id: Culture_Event333951
Id: 333951
Title: 校園原生植物
Description: 北投社區大學校門入口意象花台,台灣野百合六角形喇叭狀的花冠盛開。在這充滿翠綠校園,就是台灣原生種植物樂園,避免外來園藝,競爭陽光、土壤和水,造成原生物種慢慢消失,瀕臨絕種。 校園地被植物具有掩蓋

MOC_Id: Culture_Place603445
Id: 603445
Title: 天地盤
Description:   1912年(大正元年)在今羅東鎮中正路與中山路交界處,日治時期設置「牛車盤」,又稱「天地盤」,是輕便車的調車迴轉站。   未有汽車之前,輕便車是羅東對外的主要交通工具,北至二結,南至蘇澳,東

MOC_Id: Culture_Place289766
Id: 289766
Title: 花蓮港廳吉野村煙草耕作指導所
Description: 興建時間約在日治末期到戰後初期之間,據民國91(2002)年吉安鄉公所出版,吉安鄉誌內「中國地域公共設施配置圖」顯示,本建築坐落位置原為菸草指導所。以地籍資料顯示建築範圍包含北側福興段813地號、南側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267
Id: 515267
Title: 1960年代的花蓮車站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民國49年(1960)的舊花蓮火車站,為第三代花蓮車站。舊花蓮火車站最早的名稱是花蓮港驛,也是第一代車站,明治43年(1910)開始營業,昭和5年(1930)通過花蓮港擴建工程的預算,使已

MOC_Id: Culture_Place625913
Id: 625913
Title: 吊橋
Description: 能高越嶺道上的一座吊橋,位於屯原登山口至雲海保線所之間,距雲海保線所約10分鐘路程。能高越嶺道最早原為賽德克族所建立的社路,大正3年(1914)「太魯閣戰爭」中,此一道路成為日本東西部隊攻擊太魯閣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875
Id: 515875
Title: 花蓮港風景黑金通2
Description: 這張照片是日治時期黑金通的景象,當時黑金通上仍有臺車軌道,寬敞的道路兩旁為低矮的一樓木屋平房。二戰後,黑金通改名為中山路,往後很長一段時間仍然是花蓮市最熱鬧、繁忙的地方,重要的公司行號以及銀行,大

MOC_Id: Culture_Object282744
Id: 282744
Title: 口傳文學-北方澳欠水不欠錢
Description: 因地理條件限制,北方澳土壤貧脊,山區幾乎沒有幾棵大樹,只有一些草本植物生長,而且土層不厚、石頭又多,所以蓄水性差,涵水量不足,即使有一些石縫會滲出淡水,但水量少之又少,尤其逢遇乾旱期,水源更是短缺

MOC_Id: Culture_Place282776
Id: 282776
Title: 南方澳第一漁港
Description: 南方澳位於台灣東北部的宜蘭縣蘇澳鎮境內東南方,三面環山,一面臨海,是外海黑潮行經之處,洄游魚類豐富;除了是台灣三大漁港之外,也是東部遠洋漁業的重要基地。南方澳內有三個漁港,其中第一漁港位於漁港路與

MOC_Id: Culture_Object299957
Id: 299957
Title: 臺灣總督府電話交換局
Description: 為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電話交換局,在通訊史上有重要意義。其圓弧形的流暢轉角、連續的簷口與窗臺線,表現強烈的水平感,為1930年代流行的現代主義風格,具建築價值。在顏色分布上,以外牆磚色(#bcb4a

MOC_Id: Culture_Place619292
Id: 619292
Title: 大日本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
Description: 大日本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碑文正面「大日本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中的「大日本」三字曾遭塗抹,背面碑文則不易辨識。立於屏東縣車城鄉統埔路39號旁巷內,葬有1871年(同治10年)於恆春半島東海岸八瑤灣,

MOC_Id: Culture_Place153654
Id: 153654
Title: 莒光大坪村「大公無私、誠摯純潔、犧牲奉獻、不斷革新」精神標語
Description: 「大公無私、誠摯純潔、犧牲奉獻、不斷革新」精神標語位於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國小附近莒光集合場,作為以前公共集合的場所, 莒光集合場上的建築都為軍民共同使用的公共建築,其中有莒光國軍英雄館、中正堂、以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008
Id: 168008
Title: 熱蘭遮城遺跡一景(t-015)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湯姆生1871年4月5日,從打狗(今高雄)乘船至臺灣府(今臺南),於進入臺灣府途中所拍攝之熱蘭遮城遺跡景觀,為正片。可見熱蘭遮城遺跡,僅存部分城牆尚完整,且可見北門部分上方鑲嵌碑文,為「TE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450
Id: 509450
Title: 尚志橋上留影
Description: 這張照片拍攝於1951年(民國40年),照片中的吊橋位於花蓮港神社(今美崙山忠烈祠)前,即今日尚志橋。照片中左側有一軍人,他全套軍裝穿著,端正挺拔的背影,顯示當時戰後初期,普遍的臺灣社會中依然殘存

MOC_Id: Culture_Place658316
Id: 658316
Title: 臺灣省立嘉義女子高級中學
Description: 國立嘉義女子高級中學,位於嘉義市西區垂楊路243號,簡稱嘉義女中、嘉女。創設於台1922年(大正11年)4月1日,歷經數次更名後於2000年2月1日改為現名。 1954年(民國43年)九三砲戰,

MOC_Id: Culture_Place141933
Id: 141933
Title: 豐裡潘宅
Description: 本戶為一間神壇,夫妻都是阿美族人,因為生病求醫無門,最後認為受觀世音所醫治好,因此發願受訓成為乩童,將家中改為神壇,歡迎外人祭祀。 本資料為基於2008 年進行之客家文物普查時之訪查,當時訪查著

MOC_Id: Culture_Object299956
Id: 299956
Title: 臺灣總督府博物館
Description: 館舍落成於1915年,為臺灣現存最早的專業博物館,為文藝復興風格之新古典歷史式樣建築,依據嚴謹的設計規範,引用希臘神廟柱列及羅馬萬神殿圓頂等古典建築元素,構築優雅的外觀與華麗的內部空間,極具建築藝

MOC_Id: Culture_Place617096
Id: 617096
Title: 清水斷崖
Description: 影像為清水斷崖一隅,大正5年(1916)6月1日起,日本政府正式開築「蘇澳、花蓮港間道路」,從「蘇澳白米橋右岸」起工,開到「花蓮港街筑紫橋左岸」。因為東部開發的需要,東、西部聯絡古道─南部越嶺道、

MOC_Id: Culture_Place595744
Id: 595744
Title: 馬聚集部落/Marorok
Description: Marorok部落,漢語稱做馬聚集部落,位於花蓮縣瑞穗鄉瑞北村。部落中共267戶,總人口708人,原住民人口328人,佔總人口數百分比46%,各原住民族於總人口比例為阿美族38%、排灣族2%、布農

MOC_Id: Culture_Place463936
Id: 463936
Title: 烘焙後的茶葉攤涼
Description: 傳統茶葉製作,以焙籠焙茶後,立即將茶葉倒在軟笳藶上攤涼,如照片中立即降溫之情景。一般烘焙或乾燥結束時,茶葉本身的溫度大致與烘焙或乾燥時的溫度相同,如果仍置於烘焙或乾燥的空間內,茶葉溫度的下降速率很

MOC_Id: Culture_Object512428
Id: 512428
Title: 軍隊在花蓮港乘船2
Description: 此照片中為接駁船正在讓岸上的軍隊接引上岸,此處沙灘較為平緩。花蓮在道路未開通前,對內對外交通工具大多依賴海運,以南濱為進出門戶,當時東部長達數百公里的海岸線,只有南濱沿岸五、六公里處和台東成廣澳可

MOC_Id: Culture_Object298797
Id: 298797
Title: 剝皮寮歷史建築群-昆明街300號
Description: 剝皮寮老街(今康定路173巷)仍保有清代時期規劃樣貌,可謂為臺北老市街具代表性之實例。剝皮寮歷史街區之建築多為一至三層不等的清代店屋或日治時期的牌樓厝建築,其建築及街區空間見證了艋舺市街的發展。本

MOC_Id: Culture_Object323696
Id: 323696
Title: 鶯歌街役場
Description: 照片為升格後的鶯歌街役場,位於今樹林車站附近,是當時鶯歌地區的行政中心。街庄役場雖然是日治時期官廳體系中的基層行政機關,卻是地方居民與殖民政府的溝通管道,當時鶯歌街防衛團本部、鶯歌街教化聯合會、鶯

MOC_Id: Culture_Place333255
Id: 333255
Title: 「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木製之會員名錄
Description: 照片為「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木製之會員名錄,木牌上為會員之公司名稱。 「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成立於1949(民國38)年,最早的前身是成立於1889年,迄今已超過一百二十年,名為「茶郊永和興

MOC_Id: Culture_Place625993
Id: 625993
Title: 奇萊保線路隧道
Description: 奇萊保線路上的一處隧道,位於奇萊山莊和天長隧道之間。日治時期的能高越嶺道,在戰後成了台電的奇萊保線路。為了將東部剩餘的水力發電,送到亟需用電的西部,藉以發展臺灣經濟,於1950年開始興建舊東西聯絡

MOC_Id: Culture_Object298259
Id: 298259
Title: 自由之家
Description: 自由之家古蹟群,始自1900年陸續興建、增改建、修建,時間點與空間點上符合日治時期臺北重要都市計劃與南區變化,日治初期(1895)的臺灣總督府相關部門,主要以清朝所移交的官方建築作為臨時辦公處所與

MOC_Id: Culture_Place488356
Id: 488356
Title: 舊好茶
Description: 影像為2009年5月陳永龍與臺邦‧撒沙勒等人檢視舊好茶部落既存石板屋保存狀況。好茶原稱Kochapongan(コツアボガン),清代文獻中記為「加者榜眼」或「加婆敢」,荷蘭番社戶口表中則記為Koet

MOC_Id: Culture_Event667568
Id: 667568
Title: 國軍北投醫院平劇社表演劇照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攝於1959年左右,左一為護士黃漪,為醫院平劇社於中山堂禮堂演出劇照,當時為司令部康樂競賽,演出者為中心新村第一代居民,可以看見後方有許多競賽獲得的錦旗,諸如硬是不錯、鼓舞軍心、一鳴驚人、

MOC_Id: Culture_Place161919
Id: 161919
Title: 打狗
Description: 本地地名為埤頭,為現今高雄市鳳山地區,相對於左營的鳳山舊城,被稱為鳳山新城。乾隆53年(1788)林爽文事件平定,將位於興隆莊(今高雄左營)的鳳山縣治,遷至埤頭街。位於鳳山的新城,最初僅以刺竹圍城

MOC_Id: Culture_Object604313
Id: 604313
Title: 北港水道混凝土管設計圖
Description: 這張北港水道混凝土管設計圖的持有人是北港資深文史工作者紀雅博先生,照片的拍攝日期則是在2020年8月20日。混凝土管是作為導水管之用,將設於北港溪集水井的原水導入到第一唧筒井,再以沉澱、過濾等方式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蒙藏性別主流化訓練統計表

每1年更新,25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8:30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歷史

每周更新,71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9: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歷史類

每1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35

文化部

典藏目錄-雕塑類

每年更新,2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5:42

文化部

典藏目錄-貝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03

文化部

藝文活動筆數統計

每1年更新,25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6:38

文化部

典藏目錄-北美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52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法政

每周更新,36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9:22

文化部

蒙藏重要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23

蕭永源 先生 | 02-2356-6462 | 2021-04-07 17:04:46

文化部

典藏目錄-素描類

每年更新,2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0:5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地理

每周更新,51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31:59

文化部

典藏目錄-政治社教類

每1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31

文化部

典藏目錄-籐材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5:38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內部各委員會、任務編組及財團法人之性別統計表

不定期更新更新,24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4:50

文化部

典藏目錄-維管束類

每1年更新,3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30:0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產業類

每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7:16

文化部

蒙藏族輔導成果統計表

每1年更新,24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31

文化部

出版書目資料

每1年更新,23

聶志文 小姐 | 02-85126464 | 2023-07-27 17:23:12

文化部

蒙藏籍學生蒙藏語文班上課人數統計表

每6月更新,26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7: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照片與相簿類

每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7:08

文化部

典藏目錄-娛樂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46

文化部

博物館

每1年更新,74

葉純帆 小姐 | 02-8512-6330 | 2023-07-27 17:37:05

文化部

金鼎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26

蔡小姐 | 0285126481 | 2021-04-07 17:04:52

文化部

文創育成中心資訊

每年更新,23

楊家華 小姐 | 02-85126561 | 2021-04-07 17:05:23

文化部

徵選活動

每1日更新,27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19

文化部

文化部高等教育推廣教育中心名錄

每年更新,28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

典藏目錄-裝置藝術類

每1年更新,2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57

文化部

大陸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年更新,22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29

文化部

典藏目錄-工藝美術類

每1年更新,3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56

文化部

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94

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10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