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栽植照片生物、生態與環境
「苗木栽植照片生物、生態與環境」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50。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662795 , 欄位Id的內容是662795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苗木栽植照片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直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拍攝者將鏡頭對準畫面中央的苗木,一名男子蹲踞於苗木之側,雙手將土覆於苗木底部,男子後方還立了把鏟。本照片刊載於1956年林業試驗所出版的《林業推廣專刊》第12號「植樹的方法」,是為該期的封面用圖。對照內文可知,男子大約甫將地上草皮產去、挖穴,正在進行「栽植」的動作。
照片裡的苗木應為桃花心木。1950年代,桃花心木因其容易造林,木材又甚為名貴的特點,引起社會各界關注。然而,臺灣僅存日治時期引種的桃花心木400株,且過分鬱閉,難以開花結實,無法推廣繁殖。故培育新的母樹林,穩定生產種子,成為林業單位的當務之急。向原產地購買種子,即當時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簡稱農復會)的重要工作項目之一。本照片或許見證,臺灣積極新植桃花心木的曾經。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62795&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F144B805-7E88-441B-AB2F-CDB79331A9C6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3-05-23T09:21:12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生物、生態與環境 。
MOC_Id
Culture_Object662795
Id
662795
Title
苗木栽植照片
Description
直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拍攝者將鏡頭對準畫面中央的苗木,一名男子蹲踞於苗木之側,雙手將土覆於苗木底部,男子後方還立了把鏟。本照片刊載於1956年林業試驗所出版的《林業推廣專刊》第12號「植樹的方法」,是為該期的封面用圖。對照內文可知,男子大約甫將地上草皮產去、挖穴,正在進行「栽植」的動作。 照片裡的苗木應為桃花心木。1950年代,桃花心木因其容易造林,木材又甚為名貴的特點,引起社會各界關注。然而,臺灣僅存日治時期引種的桃花心木400株,且過分鬱閉,難以開花結實,無法推廣繁殖。故培育新的母樹林,穩定生產種子,成為林業單位的當務之急。向原產地購買種子,即當時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簡稱農復會)的重要工作項目之一。本照片或許見證,臺灣積極新植桃花心木的曾經。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PDM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3-05-23T09:21:12
Keyword_Subject_1
生物、生態與環境
「苗木栽植照片生物、生態與環境」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580
Id:
280580
Title:
七里香可辟瘴氣 淡水廳志卷十二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七里香(一名山礬花,種處蠅蚋不生,可辟烟瘴.一名山柑花.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467
Id:
509467
Title:
災難篇-地牛翻身
Description:
圖為1951年(民國40年)10月22日上午發生的花蓮大地震震後,花蓮助人街與復興街口滿目瘡痍的災後景象,約位於今日國軍805醫院附近。圖中遍地都是房屋倒塌後的碎片,人群站在一片狼藉中顯得格外渺小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003
Id:
280003
Title:
毛蟲有毒刺人 重修鳳山縣志卷十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毛蟲(「說文」曰:『俗呼毛蛓.有毒螫人』)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744
Id:
754744
Title:
公路局站牌:都歷
Description:
直式黑白底片,底片齒孔處有編號「18A」、底片品牌「KONIPAN SS」,畫面為廖日京拍攝。
廖日京(1929-2013),臺灣大學森林系教授。曾任職於林業試驗所等單位,為臺灣植物分類學界重要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660
Id:
278660
Title:
袁聞柝因染瘴癘而病甚重,委派鮑復康前往暫代領導軍隊 臺灣通紀卷三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二十日,都司張朝光率兩哨營於大石巖、張天德率隊至諸也葛,聞柝乃得拔營前赴卑南。諸也葛以下,地略平坦;但榛蕪未翦,焚萊伐木,頗費人工。聞柝累夜露宿空山,感受瘴癘,染病甚重;葆楨即委候補通判鮑復康馳往
MOC_Id:
Culture_Event637446
Id:
637446
Title:
鳳儀書院整修前講堂的閣樓違建
Description:
照片為2008年8月6日(民國97年)鳳儀書院整修前講堂的閣樓違建。
鳳儀書院內的頭門、講堂、廳事的建物結構,屋樑高度很高,讓書院內的建築物有良好的明亮度與空氣流通。在書院整修前住戶很多,大家都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288
Id:
280288
Title:
蒼耳子可散風濕 噶瑪蘭廳志卷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蒼耳子:即「詩」:卷耳.一名羊負來.「爾雅郭注」:形如鼠耳.陸璣「詩疏」:子如婦人耳璫,有刺,性輕發,托散風濕.
MOC_Id:
Culture_Place512765
Id:
512765
Title:
壯圍濱海自行車道
Description:
宜蘭濱海自行車道溪北段,北起竹安溪口,南至蘭陽溪口的東港,全長約15公里,為行人與自行車共用的專用道路,沿途一覽濱海美景,放眼遠眺龜山島、觀日出,被譽為全台最美濱海自行車道之一。自行車道全程道路平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700
Id:
660700
Title:
新修霧峰鄉志-地理篇(下)
Description:
民國82年曾委請陳炎正先生編纂《霧峰鄉志》,以緬懷先賢「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後於民國97年編修成為《新修霧峰鄉志》,乃秉承繼往開來之編纂精神,廣徵眾議,蒐集史料,充實篇幅,力求真實。爰以原志為張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310
Id:
280310
Title:
遍地錦附地蔓而生 噶瑪蘭廳志卷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遍地錦:附地蔓生如錦毡,葉圓細而有缺.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140
Id:
280140
Title:
柚可解暑 苗栗縣志卷五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柚:有紅、白肉二種.紅而大者曰斗柚.以茶葉入其裏,多蒸曬,盛夏時食之可解暑;剖食亦佳.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334
Id:
280334
Title:
金石榴治療便血、腹瀉 噶瑪蘭廳志卷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金石榴:治下血痢,水泄,用白石榴同煎效.以上三者皆味苦而甘.
米亞桑的晴天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553
Id:
506553
Title:
米亞桑的晴天
Description:
八通關越嶺道上的米亞桑路段,自日治時期以來就以高山景觀的勝景著稱,而該照片即為日警在此遠眺壯闊山景的留影。照片中右側的高聳稜脈,有一突起山峰。此即中央山脈的最高峰──秀姑巒山,海拔3805公尺。其
MOC_Id:
Culture_Object139972
Id:
139972
Title:
加留沙埔-海岸沙丘保留地
Description:
宜蘭平原因東北季風與河流反向,河流帶下來的流沙被風吹回陸地,在海岸形成一道寬1公里以上、高20公尺的沙崙(或稱沙丘)。高處望之,有如巨蟒盤踞岸邊,護衞著土地與人民,即為俗諺「龜蛇把海口」中的「蛇」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248
Id:
279248
Title:
蝴蝶花根可以為藥 臺灣通史卷二十八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胡蝶花:一名金莖花,葉長如蒲,花黃若蝶,有紅點,有髭,臺人以根為藥。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120
Id:
280120
Title:
生疔瘡的人可用蟾蜍肝塗抹 彰化縣志卷十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蟾蜍,狀似蝦蟇,背有黑點,腹大,皮多痱磊,居於陸地.生疔者破腹取肝,塗之愈.
大水窟的草原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556
Id:
506556
Title:
大水窟的草原
Description:
這張照片應當是毛利之俊一行人離開大水窟駐在所,準備往州廳界北行之時所拍攝的。在這片平緩柔美的高山草原上,可見美麗的「山躑躅」(躑躅即杜鵑之意)點綴其間,並可望見正中央有一明顯凹地。此即「大水窟池」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398
Id:
280398
Title:
鳥踏莿治刀槍傷 噶瑪蘭廳志卷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鳥踏莿:狀似穿山龍,心實無孔,治魚口便毒、刀銃傷甚效.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086
Id:
278086
Title:
多次派員赴越深入法營,然崎嶇瘴毒而艱危,前往者皆病才得到達 張文襄公選集二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故澎湖之退否,專視保勝為遲速。無理要挾,上勞宵旰。臣仰遵詔旨,深維大局,始則議調、繼則頻催,而事多葛藤,又費駕馭。岑毓英不欲處之於滇、李秉衡亦不欲處之於桂,於是廣東不得不獨任其難。檄諭函電數十次: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313
Id:
280313
Title:
檳拋藤去四肢風痛 噶瑪蘭廳志卷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檳拋藤:袪四肢風痛.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184
Id:
280184
Title:
扁畜似豬母菜但比較小 苗栗縣志卷五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扁畜:似豬母菜而小.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344
Id:
280344
Title:
蠅翅草治虛胖 噶瑪蘭廳志卷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蠅翅草:治虛脹.
MOC_Id:
Culture_Place284581
Id:
284581
Title:
有風有雨的歷史文化公園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漢民社區的日曆。本篇四月二十六日的主題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506
Id:
280506
Title:
羊有毒,不可用銅器來烹煮 澎湖廳志卷十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羊(食花生藤,故肉甘.「紀略」云:有毒,忌用銅器煮之)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485
Id:
280485
Title:
蒜能幫助消化 澎湖廳志卷十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蒜(「紀略」:釋、道家謂為五葷之一.「說文」:葷菜也.生食增恚,熟食發淫,有損性靈,故絕之.按蒜性辛烈,辟邪穢,故俗於端午與蒲艾並懸門首.又能消食.其稍乾者,能治蚯症、水積.譬諸小人,亦有所長,顧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559
Id:
754559
Title:
「坡地耕作對於水土流失之關係試驗」底片系列5
Description:
本件原收存於「水土保持」底片冊中。收存頁面有黑筆書寫文字「中埔分所」(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中埔研究中心)。直式黑白底片。內容上,畫面為田地、1個桶子、3個水槽及2道圍籬,後方為樹林及山脈。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429
Id:
280429
Title:
被塗釘咬傷的人會立刻死亡 噶瑪蘭廳志卷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塗釘:蜥蝎.俗呼四腳蛇,足各有爪,長尺餘,黑脊,左右皆黃絲繞之,能浮水.口毒而不螫人.若捕急,則嚙人立斃.每當雨多露濃之後,橫露暴日,故一名塗釘.見「臺海采風圖考」.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666
Id:
277666
Title:
咸豐年間飢荒、大瘟疫,米價高昂 金門志卷十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咸豐三年,饑;斗米七百餘錢。 八年,饑,大疫。 九年,海水溢。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432
Id:
280432
Title:
被簸箕甲咬傷的人馬上死亡 噶瑪蘭廳志卷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簸箕甲,蛇之最毒者,俗名手巾蛇.甲有毒汁,經行處草木皆萎,牛馬不食.嚙人數十步立死.其骨亦能刺足殺人.閩地多有,必搗爛遠擲之(「采風圖考」).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298
Id:
754298
Title:
大雪山、八仙山、佳保台系列-鄭宗元
Description:
橫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內容上,正面畫面共有1人站立於戶外,周圍有低矮樹欉。原相本中,本照片附近放置寫有「大雪山苗圃」、「八仙山往堡台」、「個人麟○」字樣的紙袋,根據紙袋上的文字資訊推測,照片應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
每日更新,135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06
文化部經緯度查詢附近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2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12
文化部經緯度查詢附近未過期活動
每1日更新,5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55
文化部展覽資訊
每1日更新,59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05
文化部文化部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活動筆數統計
不定期更新,20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51
文化部
典藏目錄-工藝文物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48
文化部新住民主題區藝文活動
不定期更新,25呂亭潁 小姐 | 02-8512-6772 | 2021-04-07 17:00:53
文化部典藏目錄-藻類
每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5:10
文化部文化部單位預算
每1年更新,31林瑀玟 小姐 | 02-85126642 | 2023-08-01 10:20:23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大事記
不更新更新,21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1:27:09
文化部
藝文活動筆數統計
每1年更新,23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6:38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特別收入基金
每1月更新,20李 小姐 | 02-85126634 | 2023-08-10 13:42:05
文化部蒙藏性別主流化訓練統計表
每1年更新,25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8:30
文化部蒙古檢察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8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18
文化部出版書目資料
每1年更新,21聶志文 小姐 | 02-85126464 | 2023-07-27 17:23:12
文化部
舞蹈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8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21
文化部俄羅斯聯邦蒙裔共和國醫生來台培訓統計表
每1年更新,25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3:05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志工統計
每1年更新,20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5:19:32
文化部文化部我國國產與進口影片核定准演部數統計
每年更新,26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綜藝活動
每1日更新,3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3:1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社會與政治類
每日更新,230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36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產業與經濟類
每1日更新,46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58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地理
每周更新,41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31:59
文化部蒙藏課程辦理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4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1-06-29 12:25:19
文化部典藏目錄-籐材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5:38
文化部
蒙藏ㄧ般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28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24
文化部典藏目錄-竹材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16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
每1日更新,179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19
文化部典藏目錄-觀念藝術類
每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6:36
文化部典藏目錄-漆器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44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