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屏與清流生物、生態與環境
「翠屏與清流生物、生態與環境」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50。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506323 , 欄位Id的內容是506323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翠屏與清流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昭和2年(1927),太魯閣峽谷於臺灣日日新所辦的臺灣八景之一票選活動中脫穎而出,為了一睹其峽谷的壯麗與人文族群的特色,慕名而來的遊客日漸增多。從峽口進入約1公里處即可看到兩邊的山壁突然拔地而起、聳立入雲,除了視覺上的享受外,塔次基里溪(今立霧溪)鼕鼕切過峽谷的溪水聲更能洗去身心的疲憊,來此尋訪的遊客們無不歡欣喜悅。沿著左岸的道路前進約500公尺,再登上一個陡坡即可看見仙寰橋。日治時期在太魯閣峽谷中,由於時常要跨越溪水往來於雙峰間,在此的鐵線吊橋約有四十餘座,而當時仙寰橋即是入口的第一座。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0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506323&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56359134-629E-4749-AFE1-A6CA6E6E0DAF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07-06T14:43:25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生物、生態與環境 。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323
Id
506323
Title
翠屏與清流
Description
昭和2年(1927),太魯閣峽谷於臺灣日日新所辦的臺灣八景之一票選活動中脫穎而出,為了一睹其峽谷的壯麗與人文族群的特色,慕名而來的遊客日漸增多。從峽口進入約1公里處即可看到兩邊的山壁突然拔地而起、聳立入雲,除了視覺上的享受外,塔次基里溪(今立霧溪)鼕鼕切過峽谷的溪水聲更能洗去身心的疲憊,來此尋訪的遊客們無不歡欣喜悅。沿著左岸的道路前進約500公尺,再登上一個陡坡即可看見仙寰橋。日治時期在太魯閣峽谷中,由於時常要跨越溪水往來於雙峰間,在此的鐵線吊橋約有四十餘座,而當時仙寰橋即是入口的第一座。
Keyword_Des_Rights_2
CC0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PDM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07-06T14:43:25
Keyword_Subject_1
生物、生態與環境
「翠屏與清流生物、生態與環境」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Place603223
Id:
603223
Title:
結頭份農學基地
Description:
結頭份社區位於宜蘭河畔,盛產麻竹,自社區營造工作開始後逐步開始經營農村導覽解說,搭配農食體驗和農業廢棄物再利用。其「農學基地」包含兩處相鄰的空間:其中一處為運用民宅庭院營造出可遮陰遮陽的供食環
MOC_Id:
Culture_Object661925
Id:
661925
Title:
山頂庄中伯公-福興宮V.S.伯孫、香牌
Description:
本土地公位於山頂庄的中段,昔稱「舊庄」,屬於中正村第4鄰至第6鄰,據說土地公金身約為120年以上,旁邊為中正村之活動中心及托兒所。民國48年時,庄民劉福成的田邊、林桶先生的桂竹園、庄尾廖頂來的田園
MOC_Id:
Culture_Object593403
Id:
593403
Title:
遮蔭處理與加工方法對炒菁綠茶品質影響之研究
Description:
本論文作者黃仁豐,指導教授賴博永博士,出自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系碩士學位論文,發表於2007(民國96)年7月。內容敘述茶芽生長期間易受氣溫、日照、水分及養分狀態等環境因子影響,導致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125
Id:
279125
Title:
荊有五葉、七葉二種,七葉者,能治中暑 鳳山縣志卷之七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荊:樹無甚大,隨處皆生。有五葉、七葉二種;七葉者,能療中暑之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408
Id:
280408
Title:
鹿茸可補陽虛 噶瑪蘭廳志卷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鹿茸:鹿角之初發者,稟純陽之質,含生發之氣.其味甘,其性溫,大補陽虛者.
MOC_Id:
Culture_Object665579
Id:
665579
Title:
桃花心木栽培記錄之照片系列:插條育苗
Description:
此為直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中可見數株小樹苗,前方並插有一標示牌,上頭文字寫著「大葉桃花心木○」、「○○ 6 24」(○表示難辨識之文字),表示該批樹苗應為大葉桃花心木,數字則可能指涉其播種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999
Id:
754999
Title:
恆春熱帶植物園園區景觀
Description:
單張橫式黑白底片。畫面為兩旁有植物的道路,右方有牛隻。此為一系列在恆春熱帶植物園所拍攝的影像,為廖日京的收藏。
本件為「森林與歷史-臺灣林業文物整理、累積與轉化」案中「廖日京植物公務紀錄與研究往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836
Id:
277836
Title:
檳榔其子如杏仁,即藥之檳榔子,其外殼是大腹皮 番社采風圖考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檳榔,榦直上,短節無旁枝。葉似椶竹,花小如龍眼。有香實如棗而色綠。一穗數百枚,中空有水。臺人和灰並荖藤食之,能醉人。子如杏仁,即藥之檳榔子;其外瓤,即大腹皮也。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382
Id:
280382
Title:
枸杞可平補潤肺、清肝、滋腎、益氣、生精 噶瑪蘭廳志卷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枸杞:其實為地仙,其葉為天精草,其根為地骨皮.諺云:去家千里,不食枸杞.以甘州產、紅潤少核者良.平補潤肺、清肝、滋腎、益氣、生精.
採種鉤照片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662785
Id:
662785
Title:
採種鉤照片
Description:
橫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裡是4件看似帶刃的工具,拍攝者為何拍下它們呢?本照片曾登載於1955年林業試驗所(以下簡稱林試所)出版的《林業推廣專刊》第5號「松果的採摘與松籽的播種」,作為內文配圖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336
Id:
278336
Title:
海龍產於澎湖,可入藥,功效倍於海馬 重修臺灣府志卷十八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海龍,產澎湖澳.冬日雙躍海灘;漁人獲之,號為珍物.首尾似龍,無牙爪;長不徑尺.以之入藥,功倍海馬.孫元衡有詩云:『澎島漁人乞我歌,海龍雙躍出盤渦;爪牙未具空鱗鬣,直似枯魚泣過河』(「赤嵌集」).
MOC_Id:
Culture_Object662849
Id:
662849
Title:
漆樹栽培及收穫相關:漆液之採收
Description:
方形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背面印有相紙商標字樣「KODAK VELOX PAPER」。畫面有二人頭戴斗笠,背負藤編竹籃,左方者腹部繫著罐子,人物中央有棵樹,樹上有「V」狀刻痕。
經查此張照片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508
Id:
279508
Title:
楝即苦苓樹 臺灣通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楝,「爾雅翼」:本高數丈,葉似槐而尖,實如小鈴,味苦,俗名苦楝.「圖經」謂:樹有雌雄,雄者根赤無子;雌者根白有子(「諸羅縣志」).即苦苓也,能結子纍纍成簇(「彰化縣志」).皮可擦疥(「噶瑪蘭廳志」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123
Id:
279123
Title:
木鱉子,肉上有莿,核似鱉而名 鳳山縣志卷之七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木鱉子:蔓生.葉似苦瓜,生青、熟紅。肉上有莿,核似鱉,故名。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133
Id:
280133
Title:
蒼蓬可補中下氣 苗栗縣志卷五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蒼薘:「淡水廳志」云:『蒼薘,俗呼為厚茇菜,又名厚茉莉.有小毒.唐「西域傳」:「末祿有蒼薘」.即此菜.補中下氣;汁洗衣白如玉』.或云味冷.
自來水公司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Place284569
Id:
284569
Title:
自來水公司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漢民社區的日曆。本篇四月四日的主題是「
MOC_Id:
Culture_Object665574
Id:
665574
Title:
桃花心木栽培記錄之照片系列:蟲害防治
Description:
此為直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中可見一人正蹲於地面上,手持一綑長度、粗細皆相近的枝條。由於此照片置於其他標示為桃花心木主題的系列照片之間,故推測照片拍攝地點應為桃花心木苗圃或造林地。
在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767
Id:
280767
Title:
菠菜能解野葛的毒 臺灣府志卷之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菠蔆 此菜出西城頗稜國,頗訛為菠,俗呼赤根菜.甕菜莖節似竹,此菜來自古倫國,以甕盛之,譯不能通,但名甕菜,能解野葛毒,又曰地網.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858
Id:
278858
Title:
荊有五葉、七葉二種,七葉者,能治中暑 鳳山縣志卷之七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荊:樹無甚大,隨處皆生。有五葉、七葉二種;七葉者,能療中暑之症。
崑崙之瀨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414
Id:
506414
Title:
崑崙之瀨
Description:
秀姑巒溪在切入海岸山脈後,呈現一壯闊的曲流景觀,此乃因該河段的岩層多為鬆軟的傾斜砂頁岩層,故使秀姑巒溪的沖蝕力益加旺盛;然而,猴仔山階地東側卻露出一段質地堅硬的礫岩層,由北而南伸向秀姑巒溪。這使得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729
Id:
754729
Title:
水島正美拍攝水島うらら與牛隻。
Description:
直式黑白底片,底片齒孔處有「19A」、「19B」。側拍水島正美拍攝水島うらら與牛隻。
本件為廖日京陪同水島正美、水島うらら夫婦在12月8日-13日至恆春、臺東等地採集調查系列照片之一。
根據廖
MOC_Id:
Culture_Object662811
Id:
662811
Title:
木材加工製造試驗記錄之照片系列:亞硫酸法製漿工廠
Description:
直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有三棟建築物;背面有黑筆書寫文字「封面」、「高7×7/8" ×橫6×1/8"」。
經查文獻《林業試驗所通訊》〈臺灣省木材利用的趨勢及木材飢荒的對策〉可知,木材適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456
Id:
732456
Title:
臺北廳木材耐蟻試驗照片
Description:
橫式黑白照片,相片收於《寫真帖》內。左方書寫「臺北廳木材」、「耐蟻試驗」。相片收藏於《寫真帖》內,依照前後照片推測,拍攝地點在烏來社一帶(現新北市烏來)的烏來社林產試驗場。
共41塊長形木材置於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968
Id:
279968
Title:
烏甜葉可止血 重修鳳山縣志卷十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烏甜葉(一名對面烏.止血)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273
Id:
280273
Title:
水錦花可治兒童因熱氣導致的嘴巴破損 噶瑪蘭廳志卷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水錦花:有微紅、水紅、白色數種.一名朱槿,一名赤槿,一名日及.朝開暮落.小兒口熱破,取白色花搗汁擦之即愈;收乾者煎水洗之亦立愈.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927
Id:
276927
Title:
臺灣有毒釘蛇口毒而不螫人,若螫人立斃 臺陽見聞錄卷下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臺灣有毒釘蛇,黑質,長尺許或五、六寸,身扁,四足如蜥蜴,巨如中指,首約拇指大,狀如獮猴。自首至脊,有金線一條,左右黃絲繞之。能浮水,口毒而不螫人。若捕急,則螫人立斃。
MOC_Id:
Culture_Object300057
Id:
300057
Title:
馬祖冬季食材─佛手
Description:
為馬祖冬季食材之一,佛手學名「龜足」,又稱「龜爪」,馬祖人亦稱為「筆架」,因其形如桌上筆架而得名。
佛手是在台灣極為少見的鮮貝類,中國大陸則佛手多固著在海邊低潮線至高潮線的岩縫中,每年冬春間肉肥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343
Id:
279343
Title:
波羅蜜能補中益氣 臺灣通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肉含純瓤間疊如橘柚,囊氣甚芳郁,有乾濕苞之分.乾苞者,液不濡膩,味尤甜.每實有核數百枚,大如棗,仁如栗黃,熟可食,能補中益氣,悅顏色.「志」云:色綠似如來頂,液粘如漆是己.其子卻似橡實,每一子為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648
Id:
278648
Title:
檳榔的型態、分類、功用 諸番志卷下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檳榔,產諸番國及海南四州,交趾亦有之。木如棕櫚,結子葉間如柳條,顆顆叢綴其上。春取之,為軟檳榔;俗號檳榔鮮,極可口。夏秋採而乾之,為米檳榔;漬之以鹽,為鹽檳榔。小而尖者,為雞心檳榔;大而扁者,為大
MOC_Id:
Culture_Object739143
Id:
739143
Title:
福建省建設廳地質土壤調查所臨時報告第5號〈福建永春縣之土壤〉
Description:
直式中文期刊,福建省建設廳地質土壤調查所臨時報告第5號〈福建永春縣之土壤〉,裝訂於右側,宋達泉著,於1941年(民國30年)11月出版。封面左上方有黑筆書寫文字「渭訪先生賜正」,中央有黑筆書寫文字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獨立音樂
每日更新,30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7:26
文化部競賽活動
每1日更新,4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43
文化部講座資訊
每1日更新,83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18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文學
每周更新,34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4:35
文化部國內佛學團體網址連結一覽表
每1年更新,30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1:17
文化部
地方文化館
每周更新,55李姿儀 小姐 | 02-23434184 | 2021-06-07 23:03:18
文化部全國電影票房統計數據
每周更新,30梅 先生 | 02-8522-8000#2303 | 2022-01-13 20:17:23
文化部典藏目錄-新媒體藝術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1:44
文化部蒙藏ㄧ般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28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24
文化部典藏目錄-昆蟲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9:35
文化部
典藏目錄-武器防禦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14
文化部典藏目錄-娛樂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46
文化部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30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7-27 17:24:03
文化部文化部典藏網類別統計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6 | 2023-07-27 15:32:57
文化部文化部會計報告
每年更新,32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19
文化部
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推介目錄
不更新更新,28朱曉俐 小姐 | 02-85126462 | 2021-04-07 17:04:50
文化部典藏目錄-籐材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5:38
文化部蒙藏文物展覽參觀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6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06:51
文化部典藏目錄-藝術圖像類
每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0:05
文化部徵選活動
每1日更新,2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1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電影
每周更新,87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0:27
文化部典藏目錄-觀念藝術類
每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6:36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聽書(有聲書)書目
每年更新,28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6:57:57
文化部綜藝活動
每1日更新,3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3:19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特別收入基金
每1月更新,21李 小姐 | 02-85126634 | 2023-08-10 13:42:05
文化部
典藏目錄-政治社教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31
文化部典藏目錄-宗教禮俗類
每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4:06
文化部蒙藏學術資訊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2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1-06-29 12:27:01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61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10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作業基金
每1月更新,24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8-02 20:54:45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