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五股守讓堂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五股守讓堂

五股守讓堂」於資料集「文資局歷史建築」由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劉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4-22177596,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4 14:41:28。 欄位caseId的內容是20060523000001 , 欄位caseName的內容是五股守讓堂 , , 欄位pastHistory的內容是乾隆時代臺北盆地墾務進入鼎盛時期,由於移民日眾,市街繁榮,乾隆三十二年(1767)八里岔巡檢移駐新莊,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又身為縣丞,可見新莊在此時期已開發為臺北盆地最重要的街市以及政治經濟中心。 道光元年(1821)至道光十年(1830)間,吳氏家族之渡台祖吳存來台,初以務農種田為生,其子吳植耽在父過世後,隨母遷往八里堡一帶。吳植耽育有二男,長男吳山水,字愚;次男吳金鼻,吳氏家族事業發展自吳植耽起以米業起家,並成為臺灣北部第四大米商。 日治時期大正六年(1917) 吳愚成立信用組合,主要以農業之農產品為主,之後吳氏家族繼續發展鴉片、酒、釀造業、新觀自動車株式會社、米、茶等行業。吳愚之子吳培銓與其兄更經營和豐商行,經營米榖,協助臺灣米之出口,並擁有貨船,因事業龐大,為當時米業重要的單位。 在吳愚七十大壽時,其子為其於臺北州新莊郡五股庄水碓三二二番地蓋新厝,名為「守讓堂」大約於大正六年(1917)落成住所。 自民國五十八年(1969)起,陸續因高速公路施工而拆除土地及建物,民國七十二年(1983),守讓堂已無人居住,民國九十五年(2006)三月,古厝正身、屋內石雕、大廳梁柱及圓拱門遭到拆除及破壞,同年登錄為歷史建築,因為道路拓寬之故,於民國一百零九年(2020)修復工程時將右護龍及右稍間、右盡間易地重建,並作為新北市立圖書館及附屬空間使用。 , 欄位pastHistorySource的內容是臺北縣歷史建築「五股守讓堂」調查研究計畫 , , 欄位registerReason的內容是一、五股、泰山一帶為北臺文化發展較早的地方,吳宅「守讓堂」為一典型三合院,可彰顯觀音山下發展的軌跡,見證五股鄉開發史。 二、守讓堂為極優秀之日治大正年間古宅,其磚為機製磚,建物裝飾多,包括泥塑、交阯、彩繪、彩瓷等皆為臺灣北部典型作法,具有地域代表性。 三、可惜在中山高公路施工時,右護龍在1969年已遭拆除,建物遭長期荒廢,損壞日益嚴重,水車之交阯陶、泥塑大都被偷、被毀,破壞已超過百分之五十,大損其價值,無法指定為古蹟,爰登錄為歷史建築保存。 , 欄位lawsReference的內容是<<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款 , 欄位officialDocNo的內容是北府文資字第0950004128號 , 欄位registerDate的內容是2006-05-23 , 欄位govInstitutionName的內容是新北市政府 , 欄位belongAddress的內容是俟拆遷重建後另案公告 , 欄位belongCity的內容是新北市五股區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21.440697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5.083131 , 欄位govInstitution的內容是新北市政府 , 欄位govDeptName的內容是文化局 , 欄位govDeptAddress的內容是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161號28樓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4-30/4ecccd42-f10c-491a-a774-d59739638c3f/S__44736601.jpg , 欄位cityLand的內容是都市地區 其他使用區 公園用地 , , 欄位caseUrl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060523000001 , 欄位buildingFeatures的內容是「守讓堂」整體格局為單進雙護龍的三合院,由前埕、正身、左右護龍空間組構而成,面闊仿五開間正身,依中軸線呈左右對稱。 正身下段外牆牆體為觀音山石丁砌,上段為斗仔砌牆,由大門明間、次間依序開有三對對稱窗,並有三竿石雕竹節窗,門開口彎拱門部以實心磚砌柱處理搭配石材柱結構,位於門廳與左護龍間的步口通道上,內牆開門部份為S磚拱券砌築。屋面鋪仰合瓦屋頂,承重山牆採圓脊「馬背」而無燕尾翹脊,正廳及護龍屋面有裝飾花磚,正脊上下馬路間則搭配有人物、花草泥塑剪黏裝飾。 中軸線台基以石條舖設,其餘則以石條與磚舖設而成,外埕門廳前、廳堂前皆有三個台階,其中第二階雕刻有櫃檯角之紋飾。 正身壁堵及橫向飾帶上,採用馬約利卡瓷磚作為主要的裝飾材,並使用洗石子作為邊框。 正身大廳門額泥塑「守讓堂」、護龍門額泥塑「和為貴」皆為行楷書體,而正身與左右護龍屋脊上,皆有細緻剪黏,以磁質碗片鑲嵌,表現花草等題材。 資料來源:台北縣歷史建築「五股守讓堂」調查研究計畫 , 欄位inHouseFeatures的內容是建築本體屋架構造為硬山擱檁造,大木架木料為福杉,使用木樑搭接以勾逗榫,桁檁與桁檁端部,以勾逗榫合形式為之。 正廳神龕牌樓面為木作三開間,坪鋪設六角尺磚於三合土上,六角尺磚鋪設周邊收石材,而正身次間、盡間、稍間採用尺磚丁鋪形式,鋪設與門方向平行,牆面收編材料亦為石材。 室內隔間承重山牆下段外牆基為觀音山石丁砌,下段內牆基為唭哩岸石丁砌,上段為磚牆白灰粉刷。 資料來源:台北縣歷史建築「五股守讓堂」調查研究計畫 , 欄位buildingUsage的內容是建築作為市民使用之公共空間,有多功能教室、閱覽室、展覽及體驗工坊等。 , 欄位buildingKeyMaintainItem的內容是應進行定期保養,維護周邊環境,檢視建物地坪、本體是否有漏水、破損等現象,管制火源或隔離易燃物,並保持空氣流通,避免室內潮濕,此外各類器材、設備應定期檢查損壞現象。 資料來源:新北市歷史建築「五股守讓堂」管理維護計畫 , 欄位buildingActualState的內容是修復前因竊盜事件發生而將門洞以紅磚封死,建物室內木料腐朽,木隔屏、神龕、木圓桁等材料受潮腐朽,並受腐朽菌及白蟻侵蝕,正身遭拆除後大廳梁柱、圓拱門及屋內石雕多處嚴重破損。 經民國一百零九年(2020) 古蹟本體異地重組修復完畢,保存良好。 , 欄位isOpenVisit的內容是1 , 欄位isCharge的內容是1 , 欄位openUpTime的內容是週一至週日 9:00-17:00,經政府公告之國定假日為休假日、每月最後一週週四清館日,均不開放。其中藏藝閣開放參觀時間為平日上午 9:30-10:30、下午 13:00-14:00,週末假日則全日開放。 , 欄位wenSitename的內容是 , 欄位wenSiteaddress的內容是 , 欄位govDeptContactor的內容是文化資產科 , 欄位govDeptPhone的內容是29603456 , 欄位govDeptEmail的內容是AP0260@ntpc.gov.tw

caseId

20060523000001

caseName

五股守讓堂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乾隆時代臺北盆地墾務進入鼎盛時期,由於移民日眾,市街繁榮,乾隆三十二年(1767)八里岔巡檢移駐新莊,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又身為縣丞,可見新莊在此時期已開發為臺北盆地最重要的街市以及政治經濟中心。 道光元年(1821)至道光十年(1830)間,吳氏家族之渡台祖吳存來台,初以務農種田為生,其子吳植耽在父過世後,隨母遷往八里堡一帶。吳植耽育有二男,長男吳山水,字愚;次男吳金鼻,吳氏家族事業發展自吳植耽起以米業起家,並成為臺灣北部第四大米商。 日治時期大正六年(1917) 吳愚成立信用組合,主要以農業之農產品為主,之後吳氏家族繼續發展鴉片、酒、釀造業、新觀自動車株式會社、米、茶等行業。吳愚之子吳培銓與其兄更經營和豐商行,經營米榖,協助臺灣米之出口,並擁有貨船,因事業龐大,為當時米業重要的單位。 在吳愚七十大壽時,其子為其於臺北州新莊郡五股庄水碓三二二番地蓋新厝,名為「守讓堂」大約於大正六年(1917)落成住所。 自民國五十八年(1969)起,陸續因高速公路施工而拆除土地及建物,民國七十二年(1983),守讓堂已無人居住,民國九十五年(2006)三月,古厝正身、屋內石雕、大廳梁柱及圓拱門遭到拆除及破壞,同年登錄為歷史建築,因為道路拓寬之故,於民國一百零九年(2020)修復工程時將右護龍及右稍間、右盡間易地重建,並作為新北市立圖書館及附屬空間使用。

pastHistorySource

臺北縣歷史建築「五股守讓堂」調查研究計畫

judgeCriteria

  1. 0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2. 1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registerReason

一、五股、泰山一帶為北臺文化發展較早的地方,吳宅「守讓堂」為一典型三合院,可彰顯觀音山下發展的軌跡,見證五股鄉開發史。 二、守讓堂為極優秀之日治大正年間古宅,其磚為機製磚,建物裝飾多,包括泥塑、交阯、彩繪、彩瓷等皆為臺灣北部典型作法,具有地域代表性。 三、可惜在中山高公路施工時,右護龍在1969年已遭拆除,建物遭長期荒廢,損壞日益嚴重,水車之交阯陶、泥塑大都被偷、被毀,破壞已超過百分之五十,大損其價值,無法指定為古蹟,爰登錄為歷史建築保存。

lawsReference

<<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款

officialDocNo

北府文資字第0950004128號

registerDate

2006-05-23

govInstitutionName

新北市政府

belongAddress

俟拆遷重建後另案公告

belongCity

新北市五股區

longitude

121.440697

latitude

25.083131

govInstitution

新北市政府

govDeptName

文化局

govDeptAddress

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161號28樓

representImage

cityLand

都市地區 其他使用區 公園用地

caseOwnership

    1. ownerType
      土地所有人

    2. ownerName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2
    1. ownerType
      土地所有人

    2. ownerName
      後代子孫吳信德

    2

buildingFeatures

「守讓堂」整體格局為單進雙護龍的三合院,由前埕、正身、左右護龍空間組構而成,面闊仿五開間正身,依中軸線呈左右對稱。 正身下段外牆牆體為觀音山石丁砌,上段為斗仔砌牆,由大門明間、次間依序開有三對對稱窗,並有三竿石雕竹節窗,門開口彎拱門部以實心磚砌柱處理搭配石材柱結構,位於門廳與左護龍間的步口通道上,內牆開門部份為S磚拱券砌築。屋面鋪仰合瓦屋頂,承重山牆採圓脊「馬背」而無燕尾翹脊,正廳及護龍屋面有裝飾花磚,正脊上下馬路間則搭配有人物、花草泥塑剪黏裝飾。 中軸線台基以石條舖設,其餘則以石條與磚舖設而成,外埕門廳前、廳堂前皆有三個台階,其中第二階雕刻有櫃檯角之紋飾。 正身壁堵及橫向飾帶上,採用馬約利卡瓷磚作為主要的裝飾材,並使用洗石子作為邊框。 正身大廳門額泥塑「守讓堂」、護龍門額泥塑「和為貴」皆為行楷書體,而正身與左右護龍屋脊上,皆有細緻剪黏,以磁質碗片鑲嵌,表現花草等題材。 資料來源:台北縣歷史建築「五股守讓堂」調查研究計畫

inHouseFeatures

建築本體屋架構造為硬山擱檁造,大木架木料為福杉,使用木樑搭接以勾逗榫,桁檁與桁檁端部,以勾逗榫合形式為之。 正廳神龕牌樓面為木作三開間,坪鋪設六角尺磚於三合土上,六角尺磚鋪設周邊收石材,而正身次間、盡間、稍間採用尺磚丁鋪形式,鋪設與門方向平行,牆面收編材料亦為石材。 室內隔間承重山牆下段外牆基為觀音山石丁砌,下段內牆基為唭哩岸石丁砌,上段為磚牆白灰粉刷。 資料來源:台北縣歷史建築「五股守讓堂」調查研究計畫

buildingUsage

建築作為市民使用之公共空間,有多功能教室、閱覽室、展覽及體驗工坊等。

buildingKeyMaintainItem

應進行定期保養,維護周邊環境,檢視建物地坪、本體是否有漏水、破損等現象,管制火源或隔離易燃物,並保持空氣流通,避免室內潮濕,此外各類器材、設備應定期檢查損壞現象。 資料來源:新北市歷史建築「五股守讓堂」管理維護計畫

buildingActualState

修復前因竊盜事件發生而將門洞以紅磚封死,建物室內木料腐朽,木隔屏、神龕、木圓桁等材料受潮腐朽,並受腐朽菌及白蟻侵蝕,正身遭拆除後大廳梁柱、圓拱門及屋內石雕多處嚴重破損。 經民國一百零九年(2020) 古蹟本體異地重組修復完畢,保存良好。

isOpenVisit

1

isCharge

1

openUpTime

週一至週日 9:00-17:00,經政府公告之國定假日為休假日、每月最後一週週四清館日,均不開放。其中藏藝閣開放參觀時間為平日上午 9:30-10:30、下午 13:00-14:00,週末假日則全日開放。

wenSitename

wenSiteaddress

govDeptContactor

文化資產科

govDeptPhone

29603456

govDeptEmail

AP0260@ntpc.gov.tw

「五股守讓堂」所屬的資料集:「文資局歷史建築」的其他資料

caseId: 20111220000001
caseName: 浮洲榮工修配廠房
assetsTypes:

    1. code
      A16

    2. name
      產業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新北市歷史建築浮洲榮工修配廠房所在的大環境板橋,位居臺北盆地西南,大漢溪和新店溪會流之處,即大漢溪以東至新店溪之間。民國三十九年(1950)後,大批軍公教人員播遷來臺,住宅需求暴增,乃先後於民國四十五

caseId: 20180622000004
caseName: 北埔雙安橋
assetsTypes:

    1. code
      A15

    2. name
      橋樑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北埔地區自1835年(道光15年)由姜秀鑾奉命組成「金廣福」墾隘以來,歷經姜秀鑾、姜殿邦、姜戎華與姜紹基四代「金廣福粵籍墾戶首」。 姜家在清代擇偶的 選擇性,多與拓墾事業的夥伴聯姻,同時透過資金結合,

caseId: 20111004000006
caseName: 花蓮糖廠員工宿舍7巷5、7號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花蓮糖廠員工宿舍7巷5、7號房屋構造採一棟二戶後有院,雙併式木構造宿舍,有雨淋板及防颱板,房屋四周以斜撐木加強隱固,防颱又防震,室內設有推拉式氣窗,室外台度高出地面可通風。路旁種植花卉植栽,為員工添增

caseId: 20041221000004
caseName: 集集林尾陳宅永福堂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永福堂古稱「草嶺腳」,12世陳講三先生於西元1768年(清乾隆32年),由福建省漳洲海澄,渡海來台,於永福堂現址定居開墾。永福堂為集集鎮歷史最悠久的建築物,為閩式合院建築,14世陳朝聘與其子陳仲璉於道

caseId: 20210428000005
caseName: 原苑裡中繼所
assetsTypes:

    1. code
      A16

    2. name
      產業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原苑裡中繼所」位於苑裡鎮中山路32號,完工啟用於昭和16年(1941年),地方上習慣直稱「中繼所」,現為「苑裡中華電信中繼所」。 「苑裡中繼所」是日治末期臺灣總督府推動臺灣長途電信地下電纜系統計畫(

caseId: 20201125000002
caseName: 南靖糖廠倉庫群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建物主要由磚造及木構組合而成,為早期儲存蔗糖及肥料的場所。

caseId: 20200727000001
caseName: 國立政治大學「四維堂」、「果夫樓」、「志希樓」
assetsTypes:

    1. code
      A24

    2. name
      學校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1.四維堂為民國48年政治大學32周年校慶落成,為中美合作經費興建,兼具體育活動、禮堂等多種用途。 2.果夫樓建於民國44年,為政大在臺復校初期之行政大樓,為紀念當年籌建委員陳果夫為名,有其歷史意義。

caseId: 20090310000001
caseName: 臺中教師會館(現臺中高農實習旅館)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會館建築

    5
pastHistory:   臺中教師會館(現臺中高農實習旅館)位於臺中高農校園內,為前輩建築師修澤蘭設計規劃仿中國宮殿式樣的建築作品,民國50年落成啟用,由A 棟弘道樓、B棟教師會館、C棟養正樓三棟建築物組成。

caseId: 20040830000002
caseName: 溪口吊橋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其它歷史遺跡

    5
pastHistory: 建於日本時代,為台灣少見高度與長度皆具規模之吊橋,構造堅固良好,與兩岸懸崖共構出優良地景。周圍環境景觀佳,目前結構式樣保存完整。但仍應加強墩安全檢查,鋼纜線路之油漆防銹及橋面踏板之更換修護,以確保整體

caseId: 20021205000005
caseName: 玉豐窯業(蛇窯)
assetsTypes:

    1. code
      A16

    2. name
      產業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玉豐蛇窯隸屬玉豐窯業工廠,位於臺東市志航路二段,鄰近富源山。玉豐蛇窯是李仕玉興建於民國35年(1946),取富源山上的陶土,燒製生活用陶器。玉豐蛇窯長約22.7公尺,以土磚砌成,屬柴燒窯。窯身長的一頭

caseId: 20090519000001
caseName: 南庄南埔國小舊宿舍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南庄南埔國小舊宿舍」位於南庄鄉南富村134號,創建於大正9年(1920年),為三灣公學校大南埔分校(南埔國小前身)的教職員宿舍;再於昭和7年(1932)增建4棟,共計5棟宿舍。昭和10年(1935年

caseId: 20070425000001
caseName: 殉職山岡先生之碑
assetsTypes:

    1. code
      A9

    2. name
      碑碣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殉職山岡先生之碑,係為紀念日籍老師山岡榮氏奮不顧身搶救學生義行所設置。山岡老師出生於明治33年(西元1900年),昭和5年(西元1930年)1月渡海來臺,擔任東勢農林國民學校(今之新社高中)教師,同年

caseId: 20190507000002
caseName: 交通部交通事業管理小組(原臺灣省政府交通處)
assetsTypes:

    1. code
      A20

    2. name
      辦公廳舍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本處前身為臺灣省政府交通處,為有巢建築師事務所(虞曰鎮)所設計,隨著民國88年省政府改制為行政院派出機關後,改制為交通部中部辦公室,又於91年間更名為交通部交通事業管理小組至今。

caseId: 20031231000007
caseName: 舊鹿鳴吊橋(舊鹿鳴鋼索吊橋)
assetsTypes:

    1. code
      A15

    2. name
      橋樑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舊鹿鳴橋橫跨鹿野溪(原名北絲鬮溪)延平鄉桃源村河階下方,是延平、鹿野、卑南三鄉的交匯處。橋的西側為延平鄉,西側南岸是延平鄉桃源村1鄰下里。東側北端為鹿野鄉鹿野村1鄰鹿鳴,東側南端為卑南鄉明峰村1鄰鹿鳴

caseId: 20020410000001
caseName: 花壇中庄李宅正身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李宅位於花壇鄉的中庄,李氏祖先來自大陸安溪,建築創建約為同治年間,距今已有百年歴史。經後代子孫口述,其最早據說族譜第二十六代李公景交,在安溪當地是個大地主因經商而致富,擁有土地數甲難以估計,後因經

caseId: 20170915000002
caseName: 鶯歌烘爐窯
assetsTypes:

    1. code
      A16

    2. name
      產業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caseId: 20040113000014
caseName: 大溪和平路金源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古市街類

    5
pastHistory: 三落二過水的金源,於二落大廳祭拜神明,頭落後方的空間與之對望,不適合做為房間,只能設「廳」,因朝向與大廳相反,所以稱為「倒向廳」,為其特色。早期與隔壁81號的店口、大廳皆有門可通,深井亦相連,但後來賣

caseId: 20130830000001
caseName: 迪化街一段90號店屋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本建物產權於光復前、後數度移轉,其空間曾用來經營藥行及貿易公司,與大稻埕地區之產業發展關聯甚密。

caseId: 20111205000001
caseName: 聯福磚窯
assetsTypes:

    1. code
      A16

    2. name
      產業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民國45年原係以「圓窯」(形狀像福建土樓)建造,五年後進化為八卦磚窯。

caseId: 20121031000002
caseName: 林安泰古厝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林安泰古厝原位於臺北市大安區四維路141號,係清朝福建安溪林姓移民所建,取原鄉泉州安溪的「安」及所經營商號榮泰行之「泰」而得名。古厝正身興建於乾隆48-50年、左右護龍則於道光年間興建完成,為臺北市現

caseId: 20210908000001
caseName: 陳善述老宅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建物主人陳善述為當地醫生,民眾生病沒錢就醫,仍為病人治病,醫德廣受敬仰。其養父陳獻璋自大正14年(1925)聘請匠師興建,正廳屋頂採硬山馬背雙坡式,簷口為出步起作法。正廳及正面簷口彩繪均由彰化伸港彩繪

caseId: 20070119000005
caseName: 陳振芳古厝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陳振芳出生於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其父陳詩落曾任金城鎮總兵署基層兵員(嘉慶十四年曾隨邱良功圍剿海盜蔡牽行動),並娶同村鄉紳葉幹亭孫女為妻(當時葉家有船隊往返台金間經商,在葉幹亭五十歲壽辰時,臺灣

caseId: 20030331000018
caseName: 基督教會堂
assetsTypes:

    1. code
      A10

    2. name
      教堂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基督教會堂建於1924年,牧師樓建於1934年。1922年歐陽侯牧師因舊教堂不敷使用,發動興建新教堂,購買清代舊縣丞署原址的部分土地,興建會所及附設培德小學和幼稚園,之後黃衛民牧師至南洋勸募,興建牧師

caseId: 20141128000001
caseName: 烈嶼中華民國萬歲碑
assetsTypes:

    1. code
      A9

    2. name
      碑碣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此碑於民國六十二年由誠實部隊建造。

caseId: 20180723000010
caseName: 屏東干城町陸軍官舍群及附屬設施(得勝新村)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眷村

    5
pastHistory: 崇仁新村空翔區興建於昭和16年(西元1941年),因應太平洋戰爭爆發,為因應駐紮於屏東飛行場日本陸軍飛行第三飛行團之擴編,因此興建現今崇仁新村空翔區、得勝新村此批官舍。代表二戰中期之官舍群,整區保存完

caseId: 20160523000001
caseName: 臺中地方法院舊宿舍群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歷史建築「臺中地方法院舊宿舍群」為日治時期1920年前後興建的「臺中地方法院判任官官舍群」,保留日式木造建築及空間紋理,與鄰近古蹟「臺中刑務所典獄官舍」、「臺中刑務所浴場」、歷史建築「臺中刑務所官舍群

caseId: 20151119000002
caseName: 後龍國小日式宿舍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後龍國小日式宿舍」位於後龍鎮大庄里成功路254號(後龍國民小學校園內),最晚興建於昭和10年(1935年),作為日治時期教職員宿舍使用。 「後龍國小」最早成立於明治30年(1897年),時為「苗栗國

caseId: 20140714000002
caseName: 菁山路72巷20弄6號(巫雲山莊)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原為土埆厝,屋頂上覆蓋茅草,1940年翻建成現況一條龍形式, 1964年增建左側護龍、附屬建物畜舍。附屬建物畜舍於2005年登記滅失,可能坍毀或拆除。 1940年至1978年為屋主自家使用,1978

caseId: 20181225000008
caseName: 台鐵舊宿舍群40巷25號、25號北側(防空洞)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其他場域

    5
pastHistory:  臺鐵舊宿舍群40巷25號(即為段長宿舍)興建於大正11年(1922年),現今位於彰化縣彰化市彰美路一段一帶,在彰化扇形車庫之東北方。   在清末時期臺灣便已進行鐵路的架設,後在日治時期的明治41年

caseId: 20051006000001
caseName: 原勝利國民學校禮堂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學校

    5
pastHistory: 勝利國民小學的前身為竹園公學校,創設於日昭和14年(西元1939年),為臺南市日治後期所設立的學校,專供臺籍學童就讀。日昭和16年(西元1941年),易名為「臺南市竹園國民學校」。二戰後,國民政府來臺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的其他資料集

文資局接受及支付補助金

每年更新,4

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05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決算及會計相關報表

每年更新,5

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28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單位預算

不定期更新更新,7

朱 小姐 | 04-22176312 | 2023-07-24 14:43:15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文化景觀

不定期更新,5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0-06-08 14:53:4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民俗

不定期更新更新,9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5:4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館藏圖書目錄

每年更新,5

廖小姐 | 0422295848#322 | 2021-04-07 16:58:26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歷史建築

不定期更新更新,68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1:28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古蹟

不定期更新更新,9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0:43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遺址

不定期更新更新,15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2:05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人才培訓手冊

不定期更新更新,11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2:27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會計月報

不定期更新更新,6

林君妍 小姐 | 04-22176319 | 2023-07-04 20:23:10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史蹟

不定期更新更新,8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4:31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資料

不更新更新,12

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29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傳統知識與實踐

不定期更新更新,7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6:27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傳統表演藝術

不定期更新更新,28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3:33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傳統工藝

每日更新,22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5-10 10:43:19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口述傳統

每日更新,8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0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古物

不定期更新更新,14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4:56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聚落

不定期更新更新,7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1:46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紀念建築

每日更新,9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5-10 10:40:04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