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塔加鞍部」標示牌生物、生態與環境
「「塔塔加鞍部」標示牌生物、生態與環境」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50。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754734 , 欄位Id的內容是754734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塔塔加鞍部」標示牌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直式黑白底片,底片齒孔處有編號「26」、底片品牌「KONIPAN SS」。廖日京站於標示牌旁全身照,標示牌上書寫「塔塔加鞍部 TARTARKA SADDLE」、「距排雲山莊 8.72KM」,後方有山坡植被。
廖日京(1929-2013),臺灣大學森林系教授。曾任職於林業試驗所等單位,為臺灣植物分類學界重要學者。照片約1970年左右拍攝,拍攝地點「塔塔加鞍部」,為現今的「玉山登山口」,位於玉山步道與楠溪林道交叉口一帶。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754734&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FFCBCAF1-282B-4692-8186-7BACD573B6F6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3-05-31T14:00:08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生物、生態與環境 。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734
Id
754734
Title
「塔塔加鞍部」標示牌
Description
直式黑白底片,底片齒孔處有編號「26」、底片品牌「KONIPAN SS」。廖日京站於標示牌旁全身照,標示牌上書寫「塔塔加鞍部 TARTARKA SADDLE」、「距排雲山莊 8.72KM」,後方有山坡植被。 廖日京(1929-2013),臺灣大學森林系教授。曾任職於林業試驗所等單位,為臺灣植物分類學界重要學者。照片約1970年左右拍攝,拍攝地點「塔塔加鞍部」,為現今的「玉山登山口」,位於玉山步道與楠溪林道交叉口一帶。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PDM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3-05-31T14:00:08
Keyword_Subject_1
生物、生態與環境
「「塔塔加鞍部」標示牌生物、生態與環境」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728
Id:
754728
Title:
水島正美與水島うらら於山區車前
Description:
直式黑白底片,底片齒孔處有「23」。4人於山區道路上車輛前合影,後方有些許植物,遠方有山。本件為廖日京陪同水島正美、水島うらら夫婦在12月8日-13日至恆春、臺東等地採集調查系列照片之一。
根據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206
Id:
277206
Title:
嘉義東南有沸泉流出,浴之可以療疾 臺灣詩乘卷五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火山云:『火維眾山插天險,天半熊熊起烈燄。火光所觸金鐵流,陽氣鬱勃燔炎州。雪威不到月泰六死,天地長夏無冬秋。或如金釭掛天半,燭龍銜燭照銀漢;或如野燒橫秋空,天吹不動海底風。飛光上騰影倒射,萬壑一
MOC_Id:
Culture_Object739178
Id:
739178
Title:
中埔分所嘉義工作站室外大門底片
Description:
本件收存頁面標記「中埔分所嘉義工作站」,收存於「分所試驗場工作站」底片冊中。畫面為大門及圍牆,左側門柱字牌「臺灣省林業試驗所中埔分所嘉義工作站」,右側柱前有1棵植物,門內有道路及兩排樹木。
嘉義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621
Id:
754621
Title:
廖日京拍攝臺大校園樹木系列-第倫桃
Description:
直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為2層圓形水池造景,後方有樹欉;背面黑筆書寫「第倫桃 57.11.3」、「傅園」(「傅園」即「國立臺灣大學傅園」)、「34」、「27」。由此推測為植物「第倫桃」。
此系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592
Id:
754592
Title:
林業試驗所恆春分所 照片系列-茄冬巨木
Description:
直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樹林中有1棵較大的樹木,其前方有標示牌。所附紙條寫攝於六龜至恆春。拍攝時間約在1960年左右。
經林業試驗所恆春研究中心退休技工鄔丁財、潘明杰、張萬龍等人確認,照片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501
Id:
279501
Title:
蒼耳可散汗,散風濕 臺灣通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蒼耳,「本草」作枲耳,性濕,善發汗,散風濕,上通於腦,下行足膝,外達皮膚,治頭風、目暗等症,作湯浴,可以治身癢.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059
Id:
280059
Title:
檳榔能辟瘴氣 彰化縣志卷十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檳榔,樹直無枝,高三、四丈,皮類青銅,節似筠竹,葉皆上豎,臨風旖旎,葉脫一片,內現一包,數日包綻,即開花,淡黃白色,朵朵連珠,香芬襲人.實附花下,形圓而光,宛若棗形,一檖數百粒.秋末採食,至三、四
MOC_Id:
Culture_Object267823
Id:
267823
Title:
花蓮壽豐鯉魚潭石碑照
Description:
花蓮壽豐鯉魚潭石碑照,相中右者為照片提供人邱美華。照片拍攝的時間為1972年左右。
此為她與丈夫到花蓮鯉魚潭出遊的照片,這時候夫妻倆剛結婚還沒有小孩,喜歡四處出遊,身後背景為題有「鯉魚潭」的石碑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166
Id:
278166
Title:
土茯苓,松脂入地,千年變為茯苓 臺灣縣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土茯苓:蔓生,葉長,根圓.有赤、白二種.葛稚川云:「兔絲之草下,有茯兔之根」.淮南子云:「千歲之松下有茯苓,上有兔絲」.抱朴子按:「老子玉策:松脂入地,千年變為茯苓、千年變為琥珀、千年變為石膽、千
MOC_Id:
Culture_Object662775
Id:
662775
Title:
竹類造林照片系列1
Description:
此為直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中可見坐落於道路旁的一片竹林,前方地上放置有若干疑似經砍伐下來的竹桿。該照片收藏於林業試驗所(以下簡稱林試所)標本館內,推測應為舊時的竹類造林地,但不清楚影中竹類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131
Id:
278131
Title:
留府城防守之兵,因臺灣地氣潮濕,水土不服,受病者多,奏請添兵 欽定平定臺灣紀略卷二十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日,臣等全軍盡力勦殺,官兵、義民儘數出陣。至酌留府城防守之兵五千九百名,因臺灣地氣潮濕,時值炎熱雨水頻漲,該兵丁不服水土,受病者多;且有挑剩軟弱者在內。是以,不能將此項存兵調赴軍前應用。臣常青、臣
蘇鴻傑採集植物2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755086
Id:
755086
Title:
蘇鴻傑採集植物2
Description:
直式黑白底片,另有2格畫面相仿底片,總共3格。收存底片套有藍筆書寫「1969.12.14.-16」、「クアルン苗圃」(為「龜子甪苗圃」,即今日恆春熱帶植物園)、「台東知本」。此為廖日京拍攝一系列影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391
Id:
280391
Title:
烏甜葉生津止嗽 噶瑪蘭廳志卷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烏甜葉:味甘,性涼,生津止嗽;血刃血者得批杷葉同煎服佳.
走入歷史的牛路巷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248
Id:
514248
Title:
走入歷史的牛路巷
Description:
2011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南門、延平、黎明、孝廉;蘇澳鎮後湖;壯圍鄉過嶺;冬山鄉八寶、香和、清溝;南澳鄉金岳;員山鄉結頭份以及羅東鎮南豪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結頭份社區的日曆。本篇9月1
MOC_Id:
Culture_Object662876
Id:
662876
Title:
林業試驗所六龜金雞納試驗場成立七週年紀念之照片
Description:
直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中央為一蜿蜒山徑,周圍密生樹林。
根據原相本中放置於鄰近本照片的紙條,,此系列照片為記錄六龜金雞納試驗場成立七周年於1957年所舉報的紀念活動,推測照片應攝於林業試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296
Id:
754296
Title:
大雪山、八仙山、佳保台系列-於大雪山第二林務站
Description:
橫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內容上,正面畫面共有7人站立於建築物前。原相本中,本照片附近放置寫有「大雪山苗圃」、「八仙山往堡台」、「個人麟○」字樣的紙袋,根據紙袋上的文字資訊推測,照片應攝於大雪山苗
MOC_Id:
Culture_Object662917
Id:
662917
Title:
台北植物園-腊葉館內
Description:
橫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左方有3排上下櫃,右方有1張桌子,桌面上疑似有數十本書籍緊鄰彼此排列;背面有黑筆書寫記號「✓」。此照片場景與台北植物園園區中的腊葉館所展示的舊時老照片畫面相仿,推測應
紅葉溫泉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133
Id:
509133
Title:
紅葉溫泉
Description:
此圖為兩位男士位在紅葉溫泉旅館前水池的合影。紅葉溫泉位於花蓮縣萬榮鄉紅葉村,自日治時期就開業的紅葉溫泉旅館,是旅客常去的泡湯景點,也是學校遠足踏青、畢業旅行或是一般家庭、朋友出遊聚會的好地方,庭前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511
Id:
279511
Title:
水漆皮的黏液可使人皮膚紅腫 臺灣通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水漆,生海泥中,柯葉,彷彿桐,皮有粘液,著膚則腫;取以為籬,多生枝葉
MOC_Id:
Culture_Place327839
Id:
327839
Title:
基隆河錫口巡守隊河岸文史及生態導覽
Description:
基隆河錫口水環境巡守隊有鑑於僅沿著水岸巡邏,單純「通報」環 保局,對隊員來說,支持大家持續做下去的動力太薄弱,覺得必須 培養志工與河川間的感情與互動,而號召隊員一起學習河川歷史, 於是他建請松山社
MOC_Id:
Culture_Object661454
Id:
661454
Title:
高美濕地說明會-反海渡民眾插花抗議剪報
Description:
前往會場拉白布條,要求舉行公投,縣長不悅,盼不要被有心人士做選舉文章。 提供者:臺中市牛罵頭文化協進會 拍攝時間:民國87年11月14日(西元1998年11月14日)
MOC_Id:
Culture_Place284588
Id:
284588
Title:
市中心的綠肺—中山公園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集祥社區的日曆。本篇五月五日的主題是「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796
Id:
280796
Title:
蒼耳子俗名為羊帶來 臺灣府志卷之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蒼耳子 形如羊矢,體有密刺,俗呼其草曰羊帶來.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558
Id:
280558
Title:
淡水二、三月時乍暖還寒,容易生病 淡水廳志卷十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淡水天氣較寒,彰南三月輒著經紗,淡則二、三月間乍寒乍燠,不離薄裘,否則成疾.諺云:『未食端午糉,破裘不肯放』良然.
松田英二於溪頭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638
Id:
754638
Title:
松田英二於溪頭
Description:
編直式黑白底片,底片齒孔處有「25」,另有2格畫面相仿之底片,共3格。1人站於橋樑上且手扶橋欄之半身照,下方水池與後方數棵植物。松田英二在溪頭大學池竹橋上的照片。本件為1971年9月廖日京陪同松田
MOC_Id:
Culture_Object281073
Id:
281073
Title:
士兵征緬時因地方潮濕有瘴癘而紛紛染病 清高宗實錄選輯選輯(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以其地卑濕瘴癘,我兵染病者多;因其謝罪求罷兵,遂以振旅,是此事究未成也。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201
Id:
278201
Title:
天南星之型態 臺灣縣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天南星:本草曰:「苗類荷,梗直起,葉如蒟蒻,兩枝相抱.花若蛇頭,結子作穗,根似芋而圓」。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448
Id:
278448
Title:
蛤蜊之殼煆為粉,與牡蠣同功,炒藥則用蛤粉 澎湖紀略卷之八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蛤蜊:閩書:殼白,厚而圓.海上人云:蛤蜊、文蛤皆一潮生一暈.有白蛤、赤蛤、花蛤各種.本草言:殼煆為粉,與牡蠣同功;炒藥則用蛤粉。
五十二甲溼地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Place603258
Id:
603258
Title:
五十二甲溼地
Description:
五十二甲濕地為國家級重要濕地,也是重要物種的繁衍棲息地,是許多國際性候鳥遷徒重要航點及棲息地,豐富生物多樣性使之成為重要生物基因庫。除了為重要氣候調節、天災緩衝之地外,且是未有過多人工建物的自
MOC_Id:
Culture_Event637590
Id:
637590
Title:
鳳儀書院整修前公廁排放孔
Description:
照片為2005年10月28日(民國94年)鳳儀書院整修前公廁排放孔。
住在鳳儀書院旁附近的居民表示,書院整修前在廳事東側牆外,有一處供書院與鄰近居民使用的公廁,臭氣沖天的氣味讓附近的居民苦不堪言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鳥類
每1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41
文化部大陸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年更新,22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29
文化部蒙古統計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3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43
文化部街頭藝人展演空間資訊
每年更新,65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04
文化部典藏目錄-甲殼類
每1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37
文化部
典藏目錄-兩棲類
每1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26
文化部蒙藏人才之培育及工作績效統計表
每年更新,20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4:21
文化部俄羅斯聯邦蒙裔共和國醫生來台培訓統計表
每1年更新,25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3:05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25林楷衛 先生 | 02-85126632 | 2023-07-26 17:35:29
文化部蒙藏性別年齡統計表
每1年更新,21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7:03
文化部
典藏目錄-石材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19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電影
每周更新,86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0:27
文化部典藏目錄-昆蟲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9:35
文化部典藏目錄-攝影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1:19
文化部典藏目錄-竹材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16
文化部
典藏目錄-報紙類
每1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53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內部訓練出席人數性別統計
不更新更新,16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3:41
文化部典藏目錄-木材類
每1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05
文化部典藏目錄-照片與相簿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7:08
文化部典藏目錄-化石類
每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1:50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推動綱要計畫
每1年更新,2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9:43
文化部實體書店
每1年更新,187陳怡君 小姐 | 02-85126472 | 2023-07-27 17:37:20
文化部典藏目錄-油畫類
每1年更新,3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22
文化部西藏統計資料
每6月更新,24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9:01
文化部行政院文化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25汪孟哲 小姐 | (02)8512-6792 | 2021-04-07 17:05:23
文化部
蒙藏補助團體私人情形季報表
每3月更新,21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9:13
文化部文化部高等教育推廣教育中心名錄
每年更新,25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典藏目錄-紙材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6:00
文化部典藏目錄-哺乳類
每1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08
文化部蒙藏性別主流化訓練統計表
每1年更新,25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8:30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