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1 time3: 0 time4: 0 total: 1 小港空間、地域與遷徙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小港空間、地域與遷徙

小港空間、地域與遷徙」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39:45。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Place618618 , 欄位Id的內容是618618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小港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空拍小港聚落,小港位於台11線上,右側緊鄰小港漁港。小港位於台東縣成功鎮忠孝里,原名「蟳廣澳」,後轉為「成廣澳」,原指「形狀好像螃蟹的左右鉗子相接所圍成的海灣」。當地居民稱「澳仔」,為小灣澳之意。阿美族稱此地為buraratsuai或folalacay,為「白石灰石盛多」之意,因此地附近溪谷海岸遍布白石灰石。1937年(昭和12年)曾因地形的關係改成「小湊」,為「很小的港口」之意,戰後更名為「小港」,以與南側的「大港」新港相對應。此地因有深水港灣,故很早便有小型的中國型船自由出入。清同治年間,宜蘭地方的閩人以蕃產品交易和農耕為目的移住此處,1873年(同治12年)左右僅五、六戶人家,後漸次增加人口。文獻記載1896年(明治29年)成廣澳庄共有53戶221人,其中廣東人7戶30人、普通支那人36戶146人,為東海岸最早及最大的漢人聚落。 清代與日治初期,這裡曾是東部的行政中心。日治時期在此設立支廳管轄現今的成功、東河、長濱三鄉鎮,並在支廳之下設立區役場,後因行政中心遷移、新港開港,各行各業也隨之遷移,此地不復往日繁榮。目前聚落中漢人約占七成,阿美族分布於南北兩側,約佔三成。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OGDL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18618&IndexCode=Culture_Place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place/19B71321-241E-40DC-BB9F-F058EAD8A6D2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01-08T10:30:56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618618

Id

618618

Title

小港

Description

空拍小港聚落,小港位於台11線上,右側緊鄰小港漁港。小港位於台東縣成功鎮忠孝里,原名「蟳廣澳」,後轉為「成廣澳」,原指「形狀好像螃蟹的左右鉗子相接所圍成的海灣」。當地居民稱「澳仔」,為小灣澳之意。阿美族稱此地為buraratsuai或folalacay,為「白石灰石盛多」之意,因此地附近溪谷海岸遍布白石灰石。1937年(昭和12年)曾因地形的關係改成「小湊」,為「很小的港口」之意,戰後更名為「小港」,以與南側的「大港」新港相對應。此地因有深水港灣,故很早便有小型的中國型船自由出入。清同治年間,宜蘭地方的閩人以蕃產品交易和農耕為目的移住此處,1873年(同治12年)左右僅五、六戶人家,後漸次增加人口。文獻記載1896年(明治29年)成廣澳庄共有53戶221人,其中廣東人7戶30人、普通支那人36戶146人,為東海岸最早及最大的漢人聚落。 清代與日治初期,這裡曾是東部的行政中心。日治時期在此設立支廳管轄現今的成功、東河、長濱三鄉鎮,並在支廳之下設立區役場,後因行政中心遷移、新港開港,各行各業也隨之遷移,此地不復往日繁榮。目前聚落中漢人約占七成,阿美族分布於南北兩側,約佔三成。

Keyword_Des_Rights_2

OGDL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01-08T10:30:56

Keyword_Subject_1

空間、地域與遷徙

「小港空間、地域與遷徙」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92602
Id: 292602
Title: 太平町店屋--延平北路2段79號
Description: 土地登記最早為1919年(大正8年)登記移轉,本基地日據時期為太平町三丁目83、83-1番地,業主為大稻埕建昌後街的「洪九江」「洪永熙」兩位;建物登記最早為1923年(大正12年),太平町三丁目8

MOC_Id: Culture_Object659578
Id: 659578
Title: 臺中市神岡區岸裡國小水利碑涼亭_沿革
Description: 1994年於臺中市神岡區岸裡國小落成之水利碑涼亭(又稱古碑亭)保存了三座清代所立古石碑,乃政府為解決地方糾紛而設。 三座碑石材質皆為花崗岩。「勒買番榖示禁碑」是於清乾隆24年9月所立,碑高177公

MOC_Id: Culture_Object513335
Id: 513335
Title: 1998年天祥俯瞰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1998年(民國87年)的天祥俯瞰。天祥(太魯閣語:Tpedu),海拔485公尺,位於中部橫貫公路(台8線)169.7公里處。從照片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前往太魯閣精華段及中橫公路中途食宿休息

MOC_Id: Culture_Place284613
Id: 284613
Title: 婆羅辛子宛
Description: 婆羅辛子宛為清代噶瑪蘭三十六社之一,舊社址位於今天的五結鄉季新村社尾永安寺,約寺廟後側一帶。   婆羅辛子宛意為竹子的意思,據《臺北州理蕃誌》記載婆羅辛子宛是由鄰近的加禮宛社分社出來的。根據清代文

MOC_Id: Culture_Place177449
Id: 177449
Title: 南崁圳
Description: 南崁圳。民國48年(1959),桃園農田水利會興建南崁圳增加灌溉面積約800公頃,民國51年(1962)興建南崁頂圳,完成後灌溉面積增至2,380公頃。水汴頭和南崁地方水利工程完成後,由於引用南崁溪林

MOC_Id: Culture_Object295879
Id: 295879
Title: 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銅山街4號
Description: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與.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建物品質良好,具日式建築若多特色,包括入門玄觀及紙拉門等。環境良好,庭院有老樹,環境清幽。目前為陳前校長維昭居住,門廳木刻花柱有特色,具歷史建築價

MOC_Id: Culture_Place488852
Id: 488852
Title: 1960年代塘岐村的製冰廠
Description: 圖為現塘岐村復興路上的韓上樓,過去曾作為成功冰廠。 依據連江縣政府委託北竿鄉塘岐社區發協會出版的《尋訪50年代壁山下的塘岐》,1960年左右,冰廠是由早期的首富王水官在內衙(現在復興路上的韓上樓

MOC_Id: Culture_Object295724
Id: 295724
Title: 前南菜園日式宿舍(牯嶺街81巷4號)
Description: 本建築群落之主要管理所有單位包括臺銀及臺大,周邊尚有包括郵局電信局宿舍,共同為日據時期佐久間町3丁目之範圍,日治時期亦大約屬相同管理單位。因此,整區保存可呈現出日據時期公家宿舍群落之特色,建築規模

MOC_Id: Culture_Place163661
Id: 163661
Title: 大湖庄
Description: 大湖在客語係指位於山間的平坦盆地,大湖即位於山間廣大平坦的盆地。今日大湖歸苗栗縣大湖鄉明湖村與大湖村管轄,市區位於公路台3線上,往北可抵獅潭,往南可達卓蘭。因日治初期苗栗廳大湖支廳設於本地,190

MOC_Id: Culture_Place619373
Id: 619373
Title: 新武橋
Description: 2012年改建前的新武橋。新武橋位於新武呂溪和大崙溪匯流處,橫跨於大崙溪上,是南橫公路東段重要出入口,也是霧鹿、利稻、摩天、向陽等地居民的對外重要聯繫橋樑 。昔日關山越嶺道於此處原本設有大崙溪鐵線

MOC_Id: Culture_Object567724
Id: 567724
Title: 消逝的身影
Description: 此照片由周黃得榮提供,照片中的地點為舊東里站與不再使用的舊東線鐵道。大庄驛於大正13年(1924)5月1日開始營業,同日玉里至大庄間完工通車。昭和12年(1937)11月1日改稱東部大里驛,為與宜

MOC_Id: Culture_Event668130
Id: 668130
Title: 國軍北投醫院合影
Description: 北投中心新村為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的附屬眷村,前身為日軍臺北衛戍病院北投分院暨轉地療養所,以溫泉療養聲名遠播,1952年(民國41年)發展精神科聞名,1959年(民國48年)中心新村成村,北投分部朱

MOC_Id: Culture_Place153442
Id: 153442
Title: 北竿62據點
Description: 北竿62據點位於連江縣北竿鄉芹壁村坂山左側突出處、後浪坡垃圾場下方內,2008年由中國科技大學主持之《97年度連江縣北竿、東引軍事類文化景觀普査計畫》調查時,據點範圍無法進入,故外部狀況不詳,且入

MOC_Id: Culture_Place156063
Id: 156063
Title: 田沃村青蛙石
Description: 依據直沐景觀設計有限公司於2016年時執行「西莒聚落環境提升工程」所製作的解說牌誌,青蛙石位於西莒田沃村內,為天然形成,因形似青蛙而得名。青蛙石的故事最早由老一輩口耳相傳而來,原水井為聚落飲水的重

MOC_Id: Culture_Place333271
Id: 333271
Title: 「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保存之會員內、外銷茶包裝
Description: 照片為「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收集之會員內、外銷茶葉包裝。照片中廚櫃內保存之包裝,大致是銷往東南亞為主的茶葉包裝。包裝的樣式有盒裝,也有紙包裝,紙盒裝是烏龍茶,紅茶與茉莉花茶各有一件,紙包裝是包種

MOC_Id: Culture_Place233856
Id: 233856
Title: 林阿綢、游烏秋婚後第一棟房子
Description: 林阿綢28歲時(西元1965年),她婚後的第一棟房子。老公請師傅和朋友一起來幫忙,用水泥及石頭蓋的。當時沒錢買磚塊,請朋友到砂婆礑溪旁,撿搬石頭回來蓋屋子。阿綢說,老公民國86年去世之後,她想開很多,

MOC_Id: Culture_Place555214
Id: 555214
Title: 日月潭
Description: 從日月潭北側的貓蘭山上往南眺望日月潭,右下方的聚落為水社,水社右邊連接著涵碧半島,也是日治時期涵碧樓與日月潭林間學校所在地。遠方湖畔的大聚落是伊達邵,在日月潭南側,與水社隔湖相對,湖中央偏右側有一

MOC_Id: Culture_Place325702
Id: 325702
Title: 從倫太文山頂眺望南方
Description: 關門古道東段從拔仔庄登上拔仔山稜線後,繞過興魯郡山和馬侯宛山,再沿倫太文山東南稜往上,繞過倫太文山頂之後,陡下馬太鞍溪,再從馬太鞍溪底爬升到南三段稜線,然後往北一公里多,便抵達關門山腳下的關門水池

MOC_Id: Culture_Place161203
Id: 161203
Title: 李仔溪崁陂
Description: 李仔溪崁陂,桃園大圳第7支線第15號池。位於大園區溪海里和平西路,桃43號公路溪洲段。蓄水面積6.52公頃,蓄水量148,178立方公尺,灌溉面積46.45公頃。本埤塘形成於清領時期。在地民眾習慣稱此

MOC_Id: Culture_Object593825
Id: 593825
Title: 通往桃花源的階梯/豐南村吉哈拉艾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吉哈拉艾部落中大石塊砌成的梯田。富里鄉的豐南村(吉拉米代部落)是個擁有水梯田的美麗部落,此地開墾始於來自都蘭的阿美族人,他們看上了此地豐沛水源以及魚產,遷移至此。石厝溝溪中隨處可見蝦虎悠遊

MOC_Id: Culture_Object233904
Id: 233904
Title: 台灣銀行新厦落成紀念碑
Description: 本碑文為台灣銀行新厦落成紀念碑,現存於連江縣南竿鄉介壽村的台灣銀行,為該公共建設沿革之參考文本,日後得做為研究連江縣之重要史料。 於《南竿鄉志》附錄中,記載此碑文全文如下: 本行為配合馬祖地區

MOC_Id: Culture_Object186587
Id: 186587
Title: 臺北圓山動物園
Description: 圓山動物園設立於日治時期大正3年(1914年),迄今已百餘年歷史。最初為民營,大正4年被臺灣總督府收購,成為官營動物園,大正5年起正式營運。戰後初期,圓山動物園剛從戰火中走出,動物種類及數量減少,但戰

MOC_Id: Culture_Place196643
Id: 196643
Title: 光復圳第4支線第2號池
Description: 光復圳第4支線第2號池,為臺灣桃園農田水利會湖口工作站管轄,位置在楊梅區富岡里中正路轉入一條農業用產業道路內。蓄水面積2.80公頃,蓄水量109,200立方公尺,灌溉面積44.25公頃。 4-2號池位

MOC_Id: Culture_Place618989
Id: 618989
Title: 紗韻之鐘鐘樓
Description: 紗韻之鐘鐘樓位於流興社,Lyoxing 是泰雅語中對於山蘇的稱呼,此地因盛產而稱之。流興社即為清代文獻中所稱的「老狗社」,由於地理位置控制著 Klesan 山區通往蘭陽平原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是通往

MOC_Id: Culture_Place618869
Id: 618869
Title: 錐麓古道
Description: 錐麓古道2.4K處的一個小隧道。錐麓古道為合歡越嶺古道殘存之遺跡,因穿越陡峭的錐麓斷崖而得名,是國內外遊客都十分喜愛的一條健行步道。因立霧溪切穿三角錐山稜線而形成的錐麓斷崖,是一片垂直陡立的峭壁,

MOC_Id: Culture_Place289753
Id: 289753
Title: 台鐵花蓮舊工務段、舊警務段建築群
Description: 日治時期黑金通一帶是花蓮鐵路最重要的交通核心,花蓮港驛、鐵道出張所、火車機房及車庫、鐵路醫院都在此區,鐵道出張所西側還設有鐵道部工務段及警務段武道館。民國69年隨北迴線鐵路開通,繁華的黑金通日漸沒落,

MOC_Id: Culture_Place650763
Id: 650763
Title: 金門鼠疫流行地圖
Description: 資材為金門島全圖福建省略圖,昭和13年(1938)由臺北市松浦屋印刷部印製,南洋協會臺灣支部發行,現藏於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研究古籍資料庫。文件引自林正珍,《悲憫大地: 1946-1964

MOC_Id: Culture_Place587809
Id: 587809
Title: 三民考古遺址
Description: 三民考古遺址位於玉里鎮三民里三民聚落西側,三民國小西側約500公尺的紅土台地。遺物散佈在海拔約150至180公尺的紅土台地上,以打製石器為主,並見有打製穿孔的長方形石板塊,但少見陶器。文化類型屬卑

MOC_Id: Culture_Place513880
Id: 513880
Title: 南門圳
Description: 興東路以東至博愛醫院的南門路一帶,原本是南門港,由一則「南門港無蓋」的俚語,可知它與羅東人的密切關係。其圳頭源於鹿埔與阿里史交接一帶的湧泉小溪,嗣因匯集眾水流經羅東的南邊,所以又叫「南門港」或「南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420
Id: 506420
Title: 奇密社的舟泊點
Description: 奇美部落為花東縱谷到東海岸間的秀姑巒溪河道上,唯一的聚落,且又位處該段河道的中繼點。因此,毛利之俊(《東臺灣展望》作者)一行人抵達奇密社時,便在左岸斷崖旁拴船,並上去部落內稍作歇息。直到今日,奇美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蒙藏文物展覽參觀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7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06:51

文化部

西藏統計資料

每6月更新,26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9:01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決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17

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06 11:42:04

文化部

行政院文化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27

汪孟哲 小姐 | (02)8512-6792 | 2021-04-07 17:05:23

文化部

查詢單一活動詳細資料

每1日更新,27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38

文化部

文化部訴願案件收辦統計

每1年更新,25

陳純美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2:17

文化部

典藏目錄-爬蟲類

每1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55

文化部

大陸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年更新,22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29

文化部

在台蒙胞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7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3:31

文化部

典藏目錄-交通運輸與通訊類

每1年更新,3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59

文化部

兒童文化館-聽書(有聲書)書目

每年更新,28

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6:57:57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法政

每周更新,27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9:22

文化部

蒙藏學術資訊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2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1-06-29 12:27:01

文化部

蒙藏業務支出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6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6:48

文化部

蒙藏課程辦理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5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1-06-29 12:25:19

文化部

閱讀活動

每日更新,30

郭聯德 先生 | 02-8512-6461 | 2021-04-07 17:00:12

文化部

全國電影票房統計數據

每周更新,44

梅 先生 | 02-8522-8000#2303 | 2022-01-13 20:17:23

文化部

典藏目錄-樹脂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0:59

文化部

文化部文創產業家數與營業額統計資訊

每1年更新,24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6:24

文化部

藝文活動筆數統計

每1年更新,25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6:38

文化部

輔導蒙藏族人口地域分布性別統計表

每6月更新,17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56

文化部

實體書店

每1年更新,191

陳怡君 小姐 | 02-85126472 | 2023-07-27 17:37:20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推動綱要計畫

每1年更新,26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9:43

文化部

典藏目錄-石材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19

文化部

文化行政據點

每年更新,40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38

文化部

典藏目錄-壓克力畫類

每1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3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文學

每周更新,43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4:35

文化部

典藏目錄-裝置藝術類

每1年更新,2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57

文化部

典藏目錄-膠彩畫類

每年更新,3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47

文化部

展覽資訊

每1日更新,6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05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