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彰化銀行遷移臺中初期的總行社會與政治@#@產業與經濟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彰化銀行遷移臺中初期的總行社會與政治@#@產業與經濟

彰化銀行遷移臺中初期的總行社會與政治@#@產業與經濟」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產業與經濟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39:58。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661127 , 欄位Id的內容是661127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彰化銀行遷移臺中初期的總行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明治38(1905)年10月1日,彰化人吳汝祥所發起組織的彰化銀行,總行置彰化,臺中設出張所。1907年6月12日遷移臺中營業。照片為遷移臺中當時的行社正門外景。 1905年(明治38年)彰化銀行開辦之初,是借用彰化廳官舍做為營業處,官方扶持色彩顯著,至1907年(明治40年),新建行舍落成方才遷出。1909年(明治42年),因地方行政官制革新,中部地區行政以臺中為核心,故彰銀收購臺中共立學校之校舍,修繕後設置臺中出張所(分行),並開始辦理經收臺中廳地方稅款業務。隔年股東常會更決議將總行由彰化遷至臺中,原彰化總行則改為彰化出張所,至此形成雖名彰化銀行,總行卻在臺中的有趣現象。(摘錄自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文化城中城歷史現場 - 彰化銀行創設與總行沿革〉一文,詳見關聯資源網頁) 本照片出自《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第四集》〈建物與景勝篇〉(第148頁),2000年12月出版,為保留照片的純樸風味,本專輯不作多餘的贅飾,僅將徵集評選出來的古老照片翻拍並分類編排,計分:人物與服飾篇、教育篇、建物與景勝篇、市街與交通篇、生活篇等五個篇章,盡量呈現古照片的原始風貌,讓讀者得以細細玩味舊時代的生活情趣。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PDM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61127&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8685811F-7379-47A2-86A8-4494DF9B29B8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04-29T17:41:42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社會與政治@#@產業與經濟

MOC_Id

Culture_Object661127

Id

661127

Title

彰化銀行遷移臺中初期的總行

Description

明治38(1905)年10月1日,彰化人吳汝祥所發起組織的彰化銀行,總行置彰化,臺中設出張所。1907年6月12日遷移臺中營業。照片為遷移臺中當時的行社正門外景。 1905年(明治38年)彰化銀行開辦之初,是借用彰化廳官舍做為營業處,官方扶持色彩顯著,至1907年(明治40年),新建行舍落成方才遷出。1909年(明治42年),因地方行政官制革新,中部地區行政以臺中為核心,故彰銀收購臺中共立學校之校舍,修繕後設置臺中出張所(分行),並開始辦理經收臺中廳地方稅款業務。隔年股東常會更決議將總行由彰化遷至臺中,原彰化總行則改為彰化出張所,至此形成雖名彰化銀行,總行卻在臺中的有趣現象。(摘錄自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文化城中城歷史現場 - 彰化銀行創設與總行沿革〉一文,詳見關聯資源網頁) 本照片出自《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第四集》〈建物與景勝篇〉(第148頁),2000年12月出版,為保留照片的純樸風味,本專輯不作多餘的贅飾,僅將徵集評選出來的古老照片翻拍並分類編排,計分:人物與服飾篇、教育篇、建物與景勝篇、市街與交通篇、生活篇等五個篇章,盡量呈現古照片的原始風貌,讓讀者得以細細玩味舊時代的生活情趣。

Keyword_Des_Rights_2

PDM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PDM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04-29T17:41:42

Keyword_Subject_1

社會與政治@#@產業與經濟

「彰化銀行遷移臺中初期的總行社會與政治@#@產業與經濟」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產業與經濟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186770
Id: 186770
Title: 苗栗錦水45號新油井
Description: 位於苗栗東北方的錦水礦區,地下蘊藏的天然氣及石油頗為豐富。中油公司油礦探勘處於民國49年6月21日開鑽的苗栗錦水45號深井又順利鑽成,並於11月12日試驗噴氣成功,這是該公司繼去(48)年底錦水38號

MOC_Id: Culture_Place233885
Id: 233885
Title: 謝錦標太太林秀玉(左二)在寮仔間(木材行)工作照
Description: 民國60年(西元1971)年左右,謝錦標太太林秀玉(左二)在寮仔間(木材行)工作的時候和同事一起拍的,那時秀玉在小孩剛可以離手就外出工作,左邊堆放的是檜木條。木材行所在地,是現在吉安荳蘭橋麥當勞的位置

MOC_Id: Culture_Object516101
Id: 516101
Title: 漁獲加工用具:竹耙
Description: 竹耙,又稱笆笌,為梳整蝦皮時所使用之工具。外型與耙草、鐵耙型制相似,整支由竹材製作而成,一根粗空心長竹做為手把握住部分,便於使用者兩手上下握住使力。下方為長竹切割所製的梳型,以利翻動鋪平在地上曝曬

MOC_Id: Culture_Event222121
Id: 222121
Title: 現花蓮港海岸船著場
Description: 在清代已有花蓮港之名,卻並非良港,直到花蓮港築港前,大型輪船要停靠花蓮向來是件苦差事。因花蓮海邊缺乏較深海灣,所以輪船須停泊在花蓮市南濱外海。往來的人員、貨物需以艀船接駁(台灣話:駁駁仔船),當時朝日

MOC_Id: Culture_Place218400
Id: 218400
Title: 七星潭德燕魚場
Description: 在七星潭灣上面有三個定置漁場,最北邊的是東昌定置漁場,最南邊的是嘉豐定置漁場,而在嘉豐定置漁場和東昌定置漁場中間的是德燕定置漁場。德燕定置漁場,現在叫朝金定置漁場,捕獲的魚種大多是可以做成柴魚的魚類或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305
Id: 514305
Title: 九芎秘境悠悠湖水蕩心腸
Description: 2002年社區日曆計包含:礁溪鄉三民;宜蘭市中正、民負;三星鄉天送埤;羅東鎮羅東;南澳鄉碧候;蘇澳鎮白米;頭城鎮龜山島;冬山鄉珍珠;員山鄉阿蘭城;大同鄉崙埤以及五結鄉大二結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

MOC_Id: Culture_Object510209
Id: 510209
Title: 大禹站月臺(1990年代)
Description: 該地原稱「針塱」,為阿美族語的漢譯地名。總督府於1917年(大正6年)11月1日在此設站,並將地名改為「末廣」(suehiro)。戰後,中華民國政府認為末廣此名過於日本化,遂於1947年(民國36

MOC_Id: Culture_Object187098
Id: 187098
Title: 台灣機械工業展覽會
Description: 台灣省機械工業展覽會於今天下午5點,在台北市新公園展覽會場正式揭幕,包括各式工作母機及精巧工具機,共有數千件國內自製機械產品亮相,為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的工業產品展覽。圖為台灣鋁業展出的鋁窗、爾凡鋁、鋁箔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535
Id: 506535
Title: 大分養蠶室
Description: 早期原住民過著傳統的漁獵、游耕的生活;然而,原住民居無定所的特性,讓日人難以控管原住民。因此,日方開始透過威壓、綏撫等手法,迫使一個個原住民部落屈服;隨後再藉由蕃地警察勢力的進入,使得原住民在政治

MOC_Id: Culture_Object510222
Id: 510222
Title: 花蓮蒸汽機車與機車助理
Description: 照片推估為1970年代於花蓮機車維護站所拍攝的。照片中的火車推估為LDK50型的蒸汽火車頭,旁邊則是隨車助理,日治時期稱作機關助士,中華民國政府來臺後稱作司爐。日治時期機關助士職務並非普通人可以考

MOC_Id: Culture_Object599655
Id: 599655
Title: 鹿谷鄉和雅路興產路交叉口改建工程
Description: 照片為和雅路與興產路交叉口改善工程施工前的影像,由德裔美籍神父謝省躬(Robert Russell Sprinkle)約於1962年所拍攝,地點位於鹿谷鄉和雅村與興產路交叉口,亦是當時少見的彩色照

MOC_Id: Culture_Object510150
Id: 510150
Title: 大正13年頭人埔驛前
Description: 照片攝於1924年(大正13年)頭人埔驛前,即東竹車站前身。東竹車站位於富里鄉竹田村,舊稱「頭人埔」,據說過去有一位頭目強佔此地,禁止外人在此放牧,因而得名。清末時已有一個30戶174人的「頭人埔

MOC_Id: Culture_Event155630
Id: 155630
Title: 連江縣客運車開始營業通行-馬祖日報
Description: 1960年,由連江縣政府內的交通管理處承辦汽車客運,提供交通往來服務,以南竿鄉為首,軍用改裝大卡車作為交通車復駛,駕駛與車掌仍由軍方協助。 正式以收費營業方式通行。服務對象以馬祖居民為主,成人全票

MOC_Id: Culture_Organization286681
Id: 286681
Title: 後山金工房
Description: 位於吉安黃昏市場內,老闆以花蓮豐富的人文特色與故事為創作主軸,鎔入作品之中,傳達對土地美好的感動,老闆自言:「從東部成長,到外地唸書,回來家鄉工作,這是我的成長背景,住在逢甲夜市巷子中的生活經驗,是我

MOC_Id: Culture_Object573552
Id: 573552
Title: 東引瑞記帳冊第二十七冊
Description: 此帳冊源自連江縣東引鄉的瑞記商行,根據《東引鄉志》記載:「民國17年,林以瑞自福建長樂遷居本鄉,民國20年左右,與林欽利共同創立『瑞記蝦油廠』」同時亦有經營來往福州的麻纜船生意,直至民國70年代,

MOC_Id: Culture_Place154956
Id: 154956
Title: 連江縣水產試驗所
Description: 1976年,承中國農村聯合復興委員會(簡稱農復會)、漁業局等單位陸續補助經費及技術援助,輔導漁民試養海帶、淡菜、牡蠣、九孔等淺海貝藻類,及淡水魚類之養殖。因進口種苗成本過高中止,直到1982年改編

MOC_Id: Culture_Object599620
Id: 599620
Title: 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中的今道組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中承包商今道組參與的幹部成員,收錄於東京大學所藏之《臺灣電力日月潭工事紀念寫真帖》,由臺南新報埔里支局發行。寫真帖上印有今道組幹部肖像,分別為今道組社長今道定次郎、今道組

MOC_Id: Culture_Place154914
Id: 154914
Title: 南竿福澳港
Description: 本港區位於北緯26.05°、東經119.943°,為馬祖港五碼頭區中最具規模者。昔日福澳港並無碼頭,乃因福澳口海岸線廣大,原有大片沙灘。早期國軍運補物資也由此處登島,1978年11月,為振興商業,

MOC_Id: Culture_Place300587
Id: 300587
Title: 失去的花蓮舊站-東線軌道轉轍器
Description: 照片由邱上林拍攝。這是一種用人工手動操作的火車轉向設施,尤其是主軌分岔到一般火車站的月台分軌前後,總是佈滿了許多個這類型的軌道轉轍器。 花蓮車站隨著民國79年(1980年)北迴全線通車,以及19

MOC_Id: Culture_Place284649
Id: 284649
Title: 新南湛水田(國土生態綠網)
Description: 新南村為宜蘭地區重要水稻及蔬果產地。配合宜蘭一年一期的稻作,以及管理、營造利於水稻生長的環境,當地水田往往休耕時也會保持田中水位一定的高度,以養護土質,被稱作「湛水田」。恰好新南地理位置鄰近蘭陽溪

MOC_Id: Culture_Place233891
Id: 233891
Title: 永興甘蔗田裡的吳芋萱之二
Description: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在多重評估考量下選定在東部九個地方規劃移民村,吉野村為第一個移民村,後續於豐田、林田等地設置移民村,吉野村建村至今已逾100年。吉野村移民指導所成立於明治43年6月(原為移民荳蘭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6160
Id: 516160
Title: 漁獲加工用具:蝦飯
Description: 蝦挑,又稱蝦飯挑,因煮熟的一鍋蝦皮,就像剛米飯煮熟的樣子,因此煮熟的蝦皮又稱蝦飯,稱「蝦飯挑」,是因為主要是用來攪和熱騰騰剛煮熟的蝦飯,或用來將盛在竹別上的蝦飯鬆開,減少蝦飯冷卻的時間,儘快瀝乾。

MOC_Id: Culture_Object601276
Id: 601276
Title: 訓練生募集
Description: 此影像為東臺灣新報於1941年(昭和16年)3月31日以「訓練生募集」為題,副標以「終了者有各種的恩典」進行了報導。根據此報導的記述可得知,日治末期臺灣成為南進政策重要的基地,肩負培育南進拓土人才

MOC_Id: Culture_Object186980
Id: 186980
Title: 載著金石自坑道駛出的電動纜車
Description: 民國40年代,臺灣礦業的開發是以原料開採為主,如金、銅、煤、石油、天然氣、硫磺等等。「礦產資源」是指蘊藏在地殼中的岩體或礦物。從這個邏輯看,地質的岩性分布左右了礦體的形成區位──中央山脈地質區、西部麓

MOC_Id: Culture_Object510237
Id: 510237
Title: 民國71年5月的東線光華號車長
Description: 照片為1960年(民國71年)5月的東線光華號車長在光華號列車中進行巡查,車內的旅客眾多,行李架上有著許多行李,與現今列車比較,光華號的窄了許多。東線鐵路在1926年(昭和元年)起開始啟用,鐵道軌

MOC_Id: Culture_Object513220
Id: 513220
Title: 警察與摩托車
Description: 這張是1950年代一位警察與摩托車合影,照片中的警察身著卡其中山裝加上大盤帽,是1950年代警察的標準服裝,而當時一輛日本進口的摩托車售價是5000元,相當於在花蓮市區可以買10棟房子。花蓮第一家

MOC_Id: Culture_Object187466
Id: 187466
Title: 賴比瑞亞農商部長杜伯特等人觀看船隻模型
Description: 民國50年3月22日,非洲賴比瑞亞共和國農商部長杜柏特(Mr. Stephen Tolbert)偕隨員二人,乘民航飛機自港抵臺,正式訪臺9天。賴比瑞亞是非洲最早的獨立民主共和國,杜柏特此行是為了加強中

MOC_Id: Culture_Object510223
Id: 510223
Title: 1953年準備將蒸汽機車入庫檢修的司機員
Description: 照片為1953年(民國42年)正準備將蒸汽機車開回花蓮機務段的司機員。由照片可以看出這台火車是LCK10型、編號為11的的蒸汽火車,於1912年(昭和元年)英國製造,1945年(昭和20年)後鐵道

MOC_Id: Culture_Object572831
Id: 572831
Title: 早期東引的三大名產─黃魚
Description: 圖片取自民國73年(1984)出版的《東引畫刊》第一期,圖為當時曬黃魚乾的方式。 黃魚、米醋、酒是當時東引的三大名產,農發會的輔導、國軍協助之下,漁獲量在當時持續成長。同時也帶動地區發展,當時最

MOC_Id: Culture_Object569128
Id: 569128
Title: 蝦皮鍋
Description: 「蝦皮鍋」是早期馬祖地區蝦皮生產的重要工具,製作蝦皮的步驟包含: 1. 篩淨蝦皮,挑出雜魚 2. 加鹽煮熟 3. 曬乾並均勻翻動 4. 收成堆分級 當中,加鹽煮熟的步驟便需使用到「蝦皮鍋」。傳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木材類

每1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05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作業基金

每1月更新,24

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8-02 20:54:45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

每日更新,60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29:3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舞蹈

每周更新,38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4:40

文化部

典藏目錄-攝影印刷類

每1年更新,2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50:27

文化部

音樂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144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52

文化部

大陸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年更新,22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29

文化部

新住民主題區藝文活動

不定期更新,26

呂亭潁 小姐 | 02-8512-6772 | 2021-04-07 17:00:53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美術

每周更新,31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1:25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特別收入基金

每6月更新,14

李 小姐 | 02-85126634 | 2023-08-01 10:09:36

文化部

典藏目錄-雕塑類

每年更新,2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5:42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會議

每半年更新,28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6 18:14:16

文化部

全國電影票房統計數據

每周更新,29

梅 先生 | 02-8522-8000#2303 | 2022-01-13 20:17:23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

每日更新,136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06

文化部

典藏目錄-藻類

每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5:10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法政

每周更新,27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9:22

文化部

典藏目錄-膠彩畫類

每年更新,3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47

文化部

文化部駐外單位藝文活動辦理統計

每1年更新,15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3:04

文化部

典藏目錄-樹脂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0:59

文化部

文化部資料盤點成果表

每6月更新,22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6:32

文化部

典藏目錄-建築與居處空間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11

文化部

戲劇表演資訊

每日更新,109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4:23

文化部

典藏目錄-工藝美術類

每1年更新,2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56

文化部

典藏目錄-雜誌期刊類

每1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28

文化部

文化部獎補助-要點

每年更新,19

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17-09-07 19:39:50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與地方考試文化行政類錄取人數統計

每年更新,26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8

文化部

行政院文化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25

汪孟哲 小姐 | (02)8512-6792 | 2021-04-07 17:05:23

文化部

國家電影中心典藏目錄

每1年更新,31

何秉融 先生 | 02-23924243 | 2023-07-27 16:05:26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作業基金

每6月更新,18

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26 12:11:09

文化部

文化部文創產業家數與營業額統計資訊

每1年更新,24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6:24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