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試驗所成立十週年紀念照片之1人物與團體@#@生物、生態與環境
「林業試驗所成立十週年紀念照片之1人物與團體@#@生物、生態與環境」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47:4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670643 , 欄位Id的內容是670643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林業試驗所成立十週年紀念照片之1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此為橫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背面印有相紙商標字樣「Geveaert」。畫面約有124人於建築物前合影,其上方掛有「臺灣省林業試驗所成立十週年紀念大會」。 原相本中,本照片附近放置寫有「林業試驗所」、「本所十週年紀念照片(20張)」字樣的紙袋(編號001333.C.000.000),根據紙袋上的文字資訊推測,照片應攝於林業試驗所十週年,畫面前排中央為時任林業試驗所所長林渭訪(右八)。
林業試驗所是中華民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所屬的公立大型森林學研究機構,是臺灣最大的森林學研究單位,前身為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林業試驗所,負責植物調查、植物利用、造林等研究試驗工作。1945年日人撤臺後,臺灣省行政長官陳儀(1883-1950)請林渭訪(1896-1974)接收臺灣總督府林業試驗所,臺灣省林業試驗所遂於1945年(民國34年)11月1日成立。
林渭訪於臺灣省林業試驗所十周年紀念刊寫下林業試驗所十週年業務之推展進程,可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自接收之日至1947年(民國36年)6月為整理期,此時期忙於人員、財產之接收與經費籌措;第二時期自1947年(民國36年)7月至1949年底(民國38年)艱困期,此時期因臺幣貶值,每月試驗經費少僅4元,多者不過6元,捉襟見肘;第三時期自1950年(民國39年)開始,人員與經費漸趨穩定,林業知識與各項研究皆有進展。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70643&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AFC8C4DB-7A68-4C87-84F2-428F4827EF82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3-05-31T11:36:57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人物與團體@#@生物、生態與環境 。
MOC_Id
Culture_Object670643
Id
670643
Title
林業試驗所成立十週年紀念照片之1
Description
此為橫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背面印有相紙商標字樣「Geveaert」。畫面約有124人於建築物前合影,其上方掛有「臺灣省林業試驗所成立十週年紀念大會」。 原相本中,本照片附近放置寫有「林業試驗所」、「本所十週年紀念照片(20張)」字樣的紙袋(編號001333.C.000.000),根據紙袋上的文字資訊推測,照片應攝於林業試驗所十週年,畫面前排中央為時任林業試驗所所長林渭訪(右八)。 林業試驗所是中華民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所屬的公立大型森林學研究機構,是臺灣最大的森林學研究單位,前身為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林業試驗所,負責植物調查、植物利用、造林等研究試驗工作。1945年日人撤臺後,臺灣省行政長官陳儀(1883-1950)請林渭訪(1896-1974)接收臺灣總督府林業試驗所,臺灣省林業試驗所遂於1945年(民國34年)11月1日成立。 林渭訪於臺灣省林業試驗所十周年紀念刊寫下林業試驗所十週年業務之推展進程,可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自接收之日至1947年(民國36年)6月為整理期,此時期忙於人員、財產之接收與經費籌措;第二時期自1947年(民國36年)7月至1949年底(民國38年)艱困期,此時期因臺幣貶值,每月試驗經費少僅4元,多者不過6元,捉襟見肘;第三時期自1950年(民國39年)開始,人員與經費漸趨穩定,林業知識與各項研究皆有進展。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PDM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3-05-31T11:36:57
Keyword_Subject_1
人物與團體@#@生物、生態與環境
「林業試驗所成立十週年紀念照片之1人物與團體@#@生物、生態與環境」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469
Id:
168469
Title:
排灣族巴包拔群的女人
Description:
太麻里社頭目夫人正面照。頭上纏黑色的絲巾。穿黑布上衣。頸上戴貝殼及古珠串成的項圈,並垂戴古代琉璃珠串叫作sagaaka。用做頸飾的這些古珠,都是此族祖傳的家寶,在他們的社會裏,其中有的一顆約值當時日幣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424
Id:
168424
Title:
排灣族巴武馬群的房屋與穀倉
Description:
巴武馬三地門社頭目住宅及其一家人。右邊的茅草小屋是穀倉,左邊的板岩頂建築為其住宅。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020
Id:
278020
Title:
廖飛鵬重友誼,蔡芳赴省闈途中病倒,護送歸家並協助後事,另姚文山歸途裕重疾,沿途照顧到家即癒 廈門志卷十三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庚午,偕友人蔡芳赴省闈,芳中途病痢,飛鵬晝夜扶掖,親滌襦袴。撤棘後,即僱肩輿護送馳歸;出會城而芳歿,以重金賞輿夫,星夜就道。至家,傾囊襄葬事。孝廉姚文山與飛鵬計偕北上,歸遘重疾,沿途調攝,到家疾瘥
MOC_Id:
Culture_Object513370
Id:
513370
Title:
瑞穗國中學生野餐
Description:
在照片中可以看見十位左右的女學生穿著制服、脫了鞋子,快樂地圍坐在地上享用野餐,這是1960年代花蓮縣瑞穗國民中學(簡稱瑞穗國中)學生在秀姑巒溪溪邊郊遊野餐的活動紀錄。那時候的郊遊野餐,有些類似現在
MOC_Id:
Culture_Object265093
Id:
265093
Title:
憲光二村的前世今生-憲光二村:昨日今時
Description:
為了將桃園常民史與「竹籬笆」的庶民生活做詳實記錄,保存屬於大家的桃園成市記憶,民國107年(2018)11月,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出版了《憲光二村:昨日今時》一書,這是其中一篇。
在日治時期的《臺灣
善慧法師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259135
Id:
259135
Title:
善慧法師
Description:
善慧法師,本名江清俊,善慧乃其字,於1881年(光緒7年)3月8日出生,著名的基隆月眉山靈泉寺的創建者,爲曹洞宗代表。祖籍福建省汀洲府永定縣,居基隆的新興街。
1900年(明治33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417
Id:
168417
Title:
泰雅族瑪莉考安群的女人
Description:
馬利考安Naro社的女人。前額施有刺黥。
簡來喜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516196
Id:
516196
Title:
簡來喜
Description:
簡來喜(1958),畢業於振聲中學美工科,虎頭山畫會創始人,並為台藝書畫學會顧問。童年時代在台北瑞芳長大,後來因父親工作的緣故,舉家遷居至桃園,從小就對繪畫有著濃厚興趣,在所有創作題材裡,簡來喜對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626
Id:
279626
Title:
感受瘴癘,病情加劇 李文忠公選集第五冊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事畢,十一子刻開船,本日申正到滬,感受瘴癘,病益加劇。
陳能標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649445
Id:
649445
Title:
陳能標
Description:
陳能標,男性,1934年出生,高雄市人,日治時期就讀公學校二年,而戰後就讀國小二年。陳能標原在工廠從事金屬器具製造、擂釘工作,因在工作時被角鐵壓到受傷,在就醫時發現罹患漢生病,病情也造成截肢的結果
MOC_Id:
Culture_Object315152
Id:
315152
Title:
穿著青蛙裝正撿拾螺介貝類的呂葉菜豆
Description:
本張照片是1944年出生於澎湖縣馬公市後窟潭、後來嫁到白沙鄉大倉島的呂葉菜豆,正在大倉島西北方的潮間帶淺坪區撿拾螺介貝類的情景,拍攝時間是2016年9月1日,照片正前方則是澎湖的跨海大橋。呂葉菜豆
MOC_Id:
Culture_Object171944
Id:
171944
Title:
僑愛新村-國防部榮譽狀-民國81年
Description:
此為桃園市大溪區僑愛社區活動中心藏原僑愛新村之國防部榮譽狀。僑愛新村,民國46年(1957)建,由當時的總統夫人蔣宋美齡所領導的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號召菲律賓華僑所捐建,故名。民國81年(1992)
莒光守備區指揮官王樹基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139320
Id:
139320
Title:
莒光守備區指揮官王樹基
Description:
莒光鄉舊名「白犬」,下轄東莒島(東犬)與西莒島(西犬),位處閩江口、平潭水域,為重要軍事據點。據《馬祖防衛三十年整建史》指出,白犬地區在1950年代初期由福建海上保安第一縱隊等10多個單位駐守,後
MOC_Id:
Culture_Object304151
Id:
304151
Title:
《硓古石》季刊第42期-波瀾起伏的昭和史-懷念的澎湖島(下)
Description:
本文原著為西川伍先生(1934-2005),黃有興中讀,自40期起分上、中、下3期連載。本期為下期。
西川伍先生生於澎湖,在澎湖讀小學,戰爭結束後返國。本文全篇以日記方式敘述其出生、幼年、就學、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079
Id:
277079
Title:
Dr. Manson為洋行專任醫師 臺灣番事物產與商務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Dr. Manson。抄本亦作「們順先生」,為當時洋行專任醫師,名Patrick Manson(參看臺灣研究叢刊第六0種「老臺灣」第一二三面)。
王禎和畢業照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601
Id:
509601
Title:
王禎和畢業照
Description:
這張照片中穿著學士服、戴著學士帽的人,是從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的王禎和,當時臺大外文系先後培育出數位臺灣文壇的重量級作家,除王禎和外,還有白先勇、王文興、歐陽子等人,因此這張照片甚具意義。王禎和,臺
MOC_Id:
Culture_Object265234
Id:
265234
Title:
憲光二村的定錨點與願景-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Description:
此為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於民國107年(2018)11月出版,記錄桃園市龜山區憲光二村保存、活化再利用為臺灣第一座移民博物館推動歷程的《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一書中的一篇。
移民博物館發展架構採
校友會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212
Id:
509212
Title:
校友會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為民國51年(1962)時所拍攝之花蓮縣開南商工職業學校校友會成立紀念照。校友會,又可稱之為「聯誼會、同學會」,是一種社會組織,其中的成員最主要為校友與讀書時代之同學,當然亦有同間公司,更
林宜澐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594054
Id:
594054
Title:
林宜澐
Description:
此照片中為作家林宜澐。林宜澐於民國45年(1956)出生於花蓮市,學歷為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輔仁大學哲學系碩士,曾任《中國時報》編輯、大漢技術學院副教授及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987
Id:
660987
Title:
新民會幹部
Description:
1920年1月11日,新民會成立,林獻堂(上右)任會長,林仲澍(右下)、彭華英(左上)提議,首任會長蔡惠如(上左)支助的《臺灣青年》在7月16日創刊,由蔡培火(下左)林呈祿(下右)王敏川(右上)徐
楊牧的高中同學2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581
Id:
509581
Title:
楊牧的高中同學2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為詩人楊牧的高中同學牽著腳踏車合影,能夠擁有自己一輛腳踏車,在楊牧就讀高中的1950年代來說,算是家裡經濟不錯的。楊牧本名王靖獻(父親姓楊,因從與母姓而姓王),於1940年(昭和15年)出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775
Id:
660775
Title:
臺灣林氏宗廟陞座式裔孫參列團體照
Description:
臺灣林氏宗廟陞座式裔孫參列團體照片。臺中林氏宗廟坐落於國光路上,俗稱林祖厝。於日本大正8(1919)年10月,由林子瑾、林獻堂等組織宗廟委員會著手興建,於同10(1921)年完成正殿等,至同19(
張朝發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218116
Id:
218116
Title:
張朝發
Description:
民國26年(西元1937年),張朝發剛出生於宜蘭礁溪,正好遇上中日戰爭爆發,而戰爭竟也波及到了張家。因為戰爭,保正向張朝發的阿公撿錢(閩南語,募款),過程中起了衝突,讓張朝發的阿公被日人抓去。雖然後來
櫟社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Event611367
Id:
611367
Title:
櫟社
Description:
臺中櫟社(1901-1949),與臺南南社、臺北瀛社並列為日治時期臺灣三大古典詩社,是三社中成立最早、組織最嚴密、入社條件最嚴、成員最少而流動性低的社群。
櫟社創始於1901-1902年間(明治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676
Id:
660676
Title:
大安鄉志
Description:
大安鄉昔為大安港所在地,大安港舊稱海翁窟港,舟車輻輳,盛極一時,其歷史可溯自雍正九年闢港以降,倏經二百六十載,期間閩、粵移民大批湧至,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緬懷先人艱難締造之功,未敢或忘,為傳承鄉政
MOC_Id:
Culture_Object614457
Id:
614457
Title:
溫林翠晶女士與商界人士之彩色合影
Description:
本張照片是溫林翠晶女士與商界人士之合照,為了慶祝澤木正男會長之晚宴。溫林翠晶女士穿著旗袍,旗袍為紅色印花平織布。小圓立領,合身收腰,有胸折與腰折。由於溫林翠晶女士從小受到教育薰陶,因此對於穿著有著
花師軍樂隊歡送畢業隊員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204
Id:
509204
Title:
花師軍樂隊歡送畢業隊員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為民國45年(1956)時所拍攝之花師軍樂隊歡送當時畢業之隊員的影像。在中華民國政府來到臺灣的初期,臺灣尚屬農村社會,在50年代那段貧窮的時期,就讀於師範學校的學生們除了享公費補助外,也有
雅美族的夫妻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636
Id:
168636
Title:
雅美族的夫妻
Description:
雅美族的男女正面照。右邊的女人頭戴彫有花紋的木頭帽子。左邊的男人,著麻布製上衣,頭戴銀盔,手持木刀。銀帽上附有羽毛裝飾。
郭子究與長子在花中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593
Id:
509593
Title:
郭子究與長子在花中
Description:
這張照片紀錄的,是郭子究老師揹著他的長子,在花蓮中學老教室長廊中的身影。郭子究於1919年(大正8年)生於臺灣屏東縣,透過自學與後來進入劇團學習,擅長多項樂器演奏。1942年(昭和17年),24歲
周鐘聲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258862
Id:
258862
Title:
周鐘聲
Description:
周鐘聲,生於1872年(同治11年),卒於1936年(昭和11年)。幼年由秀才王則福、周聲塏教授四書、春秋左傳詩文。日治初期,學校編有漢文課程,周鐘聲擔任臺北縣暖暖公學校漢文教師,計達13年;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蒙藏培訓援外志工統計表
每1年更新,12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46
文化部國家電影中心典藏目錄
每1年更新,21何秉融 先生 | 02-23924243 | 2023-07-27 16:05:26
文化部典藏目錄-政治社教類
每1年更新,1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31
文化部行政院文化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16汪孟哲 小姐 | (02)8512-6792 | 2021-04-07 17:05:23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歷史
每周更新,20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9:19
文化部
蒙藏文物展覽參觀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13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06:51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作業基金
每6月更新,12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26 12:11:09
文化部綜藝活動
每1日更新,1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3:19
文化部典藏目錄-建築與居處空間類
每1年更新,1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11
文化部典藏目錄-壓克力畫類
每1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39
文化部
蒙古統計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3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43
文化部蒙藏補助團體私人情形季報表
每3月更新,17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9:13
文化部典藏目錄-皮革類
每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52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決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10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06 11:42:04
文化部西藏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18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18-08-16 16:12:45
文化部
典藏目錄-水墨類
每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32
文化部文化部我國國產與進口影片核定准演部數統計
每年更新,18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蒙古法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16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05
文化部典藏目錄-昆蟲類
每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9:35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美術
每周更新,21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1:25
文化部
文化部研究報告
每年更新,10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5:19
文化部典藏目錄-雜誌期刊類
每1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28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20林楷衛 先生 | 02-85126632 | 2023-07-26 17:35:29
文化部蒙藏最新出版品一覽表
每年更新,15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16 16:05:50
文化部典藏目錄-竹材類
每1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16
文化部
典藏目錄-纖維染織類
每年更新,1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19
文化部典藏目錄-玻璃類
每年更新,1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47:34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社會與政治類
每日更新,206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36
文化部典藏目錄-藻類
每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5:10
文化部蒙藏珍貴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13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09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