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李仲生藝術與人文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李仲生藝術與人文

李仲生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638092 , 欄位Id的內容是638092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李仲生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李仲生(1912-1984),廣東省韶關人,為臺灣抽象畫家,曾居彰化並任教美術。父汝梅為法律學者,母黎錦文。自小向父親學習國畫。1937年(昭和12年)自「東京前衛美術研究所」夜間部畢業,獲文學士學位。中日戰爭爆發,隨即返鄉,陸續任教於廣州、重慶、杭州等學校,也曾歷任政治部上校主任、國防部新聞局教育專員及國防部政工局專員。後隨國民黨政府來臺,進入臺北第二女子中學(今中山女中)擔任美術教員,隨後又任教於北投政工幹校美術組。1953年(民國42年)嘗試在咖啡室教學,其亦有「咖啡室裡的傳教士」的美稱。1955年(民國44年)南下於員林家職任教兩年,1956年(民國45年)轉任彰化女子中學教員,定居八卦山下宿舍。其曾被西班牙美術史家錫爾洛忒列入其巨著《近代美術史》中,被讚譽為臺灣第一個前衛畫家,亦曾遠赴義大利參加梅西拉大學及鳳塔閣畫廊主辦的「中國現代畫展」。受他影響的藝術家如歐陽文苑、蕭勤、霍剛、夏陽、吳昊等安東街畫室弟子,故舊門生感念師恩,籌組「財團法人李仲生現代繪畫文教基金會」。除籌辦展覽及出版專集、文集外,每兩年舉辦「李仲生基金會現代繪畫獎」,使他得以在身後,仍對臺灣現代美術的發展有所裨益。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38092&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397868D3-DE70-41E3-816B-4E6902A238AC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02-07T18:12:58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38092

Id

638092

Title

李仲生

Description

李仲生(1912-1984),廣東省韶關人,為臺灣抽象畫家,曾居彰化並任教美術。父汝梅為法律學者,母黎錦文。自小向父親學習國畫。1937年(昭和12年)自「東京前衛美術研究所」夜間部畢業,獲文學士學位。中日戰爭爆發,隨即返鄉,陸續任教於廣州、重慶、杭州等學校,也曾歷任政治部上校主任、國防部新聞局教育專員及國防部政工局專員。後隨國民黨政府來臺,進入臺北第二女子中學(今中山女中)擔任美術教員,隨後又任教於北投政工幹校美術組。1953年(民國42年)嘗試在咖啡室教學,其亦有「咖啡室裡的傳教士」的美稱。1955年(民國44年)南下於員林家職任教兩年,1956年(民國45年)轉任彰化女子中學教員,定居八卦山下宿舍。其曾被西班牙美術史家錫爾洛忒列入其巨著《近代美術史》中,被讚譽為臺灣第一個前衛畫家,亦曾遠赴義大利參加梅西拉大學及鳳塔閣畫廊主辦的「中國現代畫展」。受他影響的藝術家如歐陽文苑、蕭勤、霍剛、夏陽、吳昊等安東街畫室弟子,故舊門生感念師恩,籌組「財團法人李仲生現代繪畫文教基金會」。除籌辦展覽及出版專集、文集外,每兩年舉辦「李仲生基金會現代繪畫獎」,使他得以在身後,仍對臺灣現代美術的發展有所裨益。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1. 0

  2. 1

Keyword_Rights_2

  1. 0
    _CC BY_

  2. 1
    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02-07T18:12:58

Keyword_Subject_1

藝術與人文

「李仲生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Place289717
Id: 289717
Title: 布農族男子傳統服飾編織
Description: 編織過程使用傳統工具「水平式背帶腰織機」,因為使用時須席地而坐、雙腳伸直在地上抵著經卷,此織布機又稱作「地機」,因為久坐彎腰織布對腰部負擔極大,今日多改為自紐西蘭引進的桌上型織布機,因此此傳統織布技藝

MOC_Id: Culture_Object562206
Id: 562206
Title: 嘉義水上善德堂賀匾「濟群生」
Description: 本作品位於祿位廳賀匾上,為昭和辛未季冬之月(昭和6年,1931)作品落款為本庄弟子黃茂松叩謝等,此匾為當年流行之玻璃彩繪,有趣的是:畫軸兩側由兩位童子扶持,上畫有祥鶴及卷草,側旁另繪日本國旗及日本

MOC_Id: Culture_Object287277
Id: 287277
Title: 煙斗
Description: 本組煙斗為1959年,部落耆老曾使用的煙具。抽煙斗是過去臺灣原住民族男女的愛好,除了蘭嶼雅美族(今日的達悟族)之外,幾乎每個族群都有形制相似的煙斗存在,各族群間最大的差異僅在雕刻上的花樣不同。煙斗是族

MOC_Id: Culture_People286425
Id: 286425
Title: 吉菲
Description: 吉菲出生於花蓮,高中後北上就讀音樂系及就業,在96年回花蓮度假的夏天,在七星潭發現光華圓潤的石頭,正在奇妙著大自然的巧奪天工時,抬頭遠眺湛藍的天空連接海平面的景象,一種無法言喻的感動油然生起,於是興起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799
Id: 514799
Title: 鳳林國民學校幼稚仁班結業留念
Description: 此為鳳林國民學校幼稚仁班結業留念所拍攝的照片。鳳林國民學校也就是現今鳳林國小。國民學校這個詞最早來自於日治時期後期,臺灣總督府於1941年(昭和16年)施行「國民學校令」,廢止以前的「臺灣教育法」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979
Id: 285979
Title: 樹影
Description: 〈樹影〉以白色柱狀體頂著不規則網狀石雕,簡明地傳達出樹的意象。作品在造型上以海洋為主軸,加上個人對花蓮的記憶,融合風、水、光影和自然土石,讓堅硬的石頭展現出花蓮特有的柔和性格,將柔中帶剛的意境發揮到極

MOC_Id: Culture_Object260871
Id: 260871
Title: 桃園龜山壽山巖:水車堵剪粘與交趾陶作品
Description: 本件作品位於桃園龜山壽山巖 水車堵右側,左側人物鞠躬拱手拜託狀,中間人物為務農造型,耳長臉白晰,為陳天乞人物中的賢者面相,其右有一尊捲著鼻子的大象,推測為四聘圖堯聘舜,造型生動如正在進行的戲碼,為

MOC_Id: Culture_Object169263
Id: 169263
Title: 5點10分
Description: 作品名為〈5點10分〉為賴添明(1956-)1996年作品。畫中的時鐘刻度卻比五點早了十分鐘,那是已然消逝的過往與曾經,還是緣慳一面的將至與未來。寂靜的空間裡,杳然無聲。牆上的掛鐘彷彿就停在花朵枯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030
Id: 506030
Title: 三笠尋常小學校
Description: 三笠尋常小學校創立於大正5年(1916)4月1日,原校名為「迪佳尋常小學校」,專門教育日人子弟;隔年9月25日更名為「三笠尋常小學校」;由於當地人口較少,於昭和九年(1934)裁撤,並隨即於原校舍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273
Id: 594273
Title: 馬祖新村社區國劇社彩演場地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馬祖新村社區國劇社彩演場地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49號住戶韓麟將軍所提供,韓麟先生為前國軍少將。 馬祖新村社區活動中心開辦多個社區教室供居民參與,韓麟先生參加的是國劇社,照片為國劇社彩演開

MOC_Id: Culture_Object185013
Id: 185013
Title: 桃園藝術亮點 : 張穆希
Description: 為持續積累和保存重要的藝術文化資產,充實藝術人才資料庫,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自2015年起辦理《桃園藝術亮點》叢書計畫,每年度編撰10位桃園資深藝術家專書,記錄藝術家們在藝壇的卓越貢獻,藉以書寫與藝術

MOC_Id: Culture_Object600262
Id: 600262
Title: 入選-1956年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孟淑貞修女為台東長濱幼童拔牙
Description: 圖為1956年孟淑貞修女在長濱為幼童拔牙。1844年起源於瑞士的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應白冷會之邀,1955年來到台東協助傳教。其中屬第一批來到台東的孟淑貞修女,主要從事協助醫療工作。最初在台東最偏

MOC_Id: Culture_Object282727
Id: 282727
Title: 羅提督開路碑
Description: 古道之開闢起因於清廷為防諸番社造事生非,尤自牡丹社事件發生之後,清廷政府極欲打通後山通路,台防沈葆楨於是開闢北、中、南三路通道,北路即蘇花古道,開路過程之初因地勢險惡,迭遭生番襲擊,備嚐艱辛,後得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084
Id: 301084
Title: 聶魯達詩精選集
Description: 由陳黎與張芳齡合譯,收錄了聶魯達各階段名作六十一首,從年輕時的《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地上的居住》、《一般之歌》,到死後出版的《海與鈴》、《疑問集》,串起一條通往聶魯達詩世界的軌道。 聶

MOC_Id: Culture_Object638179
Id: 638179
Title: 劉江水
Description: 劉江水(1899-1977),彰化永靖人。父木林、母陳扁。1914年(大正3年)永靖公學校畢業後,就讀員林公學校實業科二年制;1918年(大正7年)進入臺中廳開設之教員養成講習所修業,並擔任永靖公

MOC_Id: Culture_Object569951
Id: 569951
Title: 大清一統志.卷170-176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大清一統志》卷一百七十至一百七十六,本冊除封面稍有破損外,其餘完整清晰如初。內容收錄為河南省後半。 卷一百七十、一百七十一為陳州府,

MOC_Id: Culture_Object606074
Id: 606074
Title: 入選-信仰之心
Description: 三世紀前自湄洲渡過黑水溝來臺的媽祖,成為北港人心靈寄託的所在,從小型殿宇到富麗堂皇的大廟,隨著鼎盛的香火,北港媽祖的身影也出現於臺灣各地,逐漸成為島上媽祖信仰的核心。自早晨的香煙裊裊、正午的晴空高

MOC_Id: Culture_Invisible271377
Id: 271377
Title: 馬祖民居內牆形式:編竹牆
Description: 根據鄭智仁於2003年編著的《連江縣鄉土建築研究報告:馬祖民居》,為因應氣候環境與材料取得,馬祖地區的傳統民居建築多選擇福杉、土角、編竹夾泥等自然建材來建造內牆,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其中之一為「編

MOC_Id: Culture_Object560026
Id: 560026
Title: 馬祖新村-社區舊悅心亭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馬祖新村社區舊悅心亭,係馬祖新村居民於舊悅心亭前拍攝,此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94號住戶姜延庚先生所提供,姜延庚先生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曾任社區副理事長,社區福利社共同創辦人,曾經手舉辦社區

MOC_Id: Culture_People286421
Id: 286421
Title: 劉依綾
Description: 顛覆正妹就該嬌羞、木工師傅就該不修邊幅的刻板印象,24歲的劉依綾扛著木頭做家具,成為花蓮港邊最美的人物風景。花蓮港邊一處不起眼的倉庫,隱身著一個偌大木工坊,這裡是610藝術傢俱手創館,裡頭充斥各式各樣

MOC_Id: Culture_Place595867
Id: 595867
Title: 微風
Description: 作者席夢娜•羅倫佐透過〈微風〉這件雕塑作品,呈現如同摩天大樓堅硬的內在,標誌著人類世俗文明發展的具體成果,證明著理性的崇高。而包圍著建築的風則是非世俗的、感性的,猶如靈魂。她將乍似涇渭分明的兩極拉

MOC_Id: Culture_Object600959
Id: 600959
Title: 新設農林學校,著手學徒的募集
Description: 此影像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3月2日的報導,花蓮港廳當局於1941年(昭和16年)向總督府申辦設立甲種花蓮港廳立花蓮港農林學校。因預計該年4月1日可獲得總督府的設立認可,所以地方政府

MOC_Id: Culture_Place595918
Id: 595918
Title:
Description: 〈伴〉以石頭的厚重純樸,結合鄉土呈現直接而誠摯的情感。在作品造型上追求正確而嚴謹的結構,動向和比例的均衡美感,簡約的線條,以及環境空間的融合等要件,將作品帶入泥土芬芳裡。且選用水牛外觀,呼喚上一代

MOC_Id: Culture_Event282710
Id: 282710
Title: 蘇澳冷泉嘉年華
Description: 1997年宜蘭縣政府鼓勵縣內十二鄉鎮創作一鄉一特色的觀光活動,蘇澳鎮長林棋山當時以南方澳的鯖魚為主體推出「鯖魚節」一炮而紅,隔年,蘇澳鎮長換人,李坤山把重心轉移到蘇澳冷泉的重新開發,經過兩年的整理

MOC_Id: Culture_Object649648
Id: 649648
Title: 〔隨筆感想〕過去を追想す
Description: 本作品〈過去を追想す〉(中文:回想過去),刊登於1937年1月25日發行的《萬壽果》第三卷第三號中「隨筆‧感想」專欄,由漢生病患者餘甲炭(筆名)撰寫。本文以日文進行創作,是所謂的癩文學作品。 本

MOC_Id: Culture_Place595634
Id: 595634
Title: 天長地久
Description: 作者謝棟樑的作品〈天長地久〉,在自然的石塊上,加以人文藝術的造形圖案,寓意永恆的石頭與歷史的相互輝映。〈天長地久〉充分掌握了天人合一的表現理念,在一個自然圓潤的石塊上方,以浮雕的手法,簡略刻劃出一

MOC_Id: Culture_Place595456
Id: 595456
Title: 創世紀
Description: 〈創世紀〉代表事物成形的緊密過程,如同在混沌中創造秩序的大自然力量。這件作品由幾個包裹在薄膜中的球體構成。作者卡門‧塔奈福(Kamen Tanev)說:球型元素最早從我心裡湧出,是當我看到卡在吸塵

MOC_Id: Culture_Object286027
Id: 286027
Title: Muses
Description: 〈Muses〉是希臘神話中主司藝術、科學與歷史的九位文藝女神的總稱。藉由女神充滿智慧、優雅與高尚的形象,來詮釋藝術在地的輪廓與內涵。作品〈Muses〉將緊鄰大海背對著花蓮的土地,寧靜、無懼的面向未知東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241
Id: 514241
Title: 結蘭社
Description: 2011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南門、延平、黎明、孝廉;蘇澳鎮後湖;壯圍鄉過嶺;冬山鄉八寶、香和、清溝;南澳鄉金岳;員山鄉結頭份以及羅東鎮南豪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結頭份社區的日曆。本篇9月1

MOC_Id: Culture_Object605339
Id: 605339
Title: 綠草履蟲花卉金蔥蕾絲緄邊五分袖旗袍
Description: 小圓角立領,右衽半開式襟型(大圓襟),脇邊開隱形拉鍊,五分袖,合身收腰(含胸褶、前腰褶、後腰褶)。衣長至小腿,脇邊兩側開衩。領、襟、袖口、衩、下襬綠色與金色雙緄邊。襟上有暗釦,為「555」品牌。右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籐材類

每1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5:38

文化部

博物館

每1年更新,36

葉純帆 小姐 | 02-8512-6330 | 2023-07-27 17:37:05

文化部

典藏目錄-貝類

每1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03

文化部

典藏目錄-素描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0:59

文化部

全國電影票房統計數據

每周更新,12

梅 先生 | 02-8522-8000#2303 | 2022-01-13 20:17:23

文化部

街頭藝人資訊

每1年更新,619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2:42

文化部

獨立音樂

每日更新,21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7:26

文化部

蒙藏最新出版品一覽表

每年更新,16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16 16:05:50

文化部

國家電影中心典藏目錄

每1年更新,23

何秉融 先生 | 02-23924243 | 2023-07-27 16:05:26

文化部

典藏目錄-照片與相簿類

每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7:08

文化部

典藏目錄-報紙類

每1年更新,1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53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員工人數統計表

不更新更新,15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6:04:24

文化部

典藏目錄-攝影印刷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50:27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

每日更新,81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21

文化部

典藏目錄-哺乳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08

文化部

藝術村

不定期更新更新,15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54:16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經濟

每周更新,47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3:26

文化部

蒙藏ㄧ般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18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24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21

林楷衛 先生 | 02-85126632 | 2023-07-26 17:35:2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纖維染織類

每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19

文化部

文化部研究報告

每年更新,11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5:1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

每1日更新,138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19

文化部

文化部駐外單位藝文活動辦理統計

每1年更新,13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3:04

文化部

經緯度查詢附近未過期活動

每1日更新,37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55

文化部

典藏目錄-水彩畫類

每1年更新,1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00

文化部

查詢單一活動詳細資料

每1日更新,18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38

文化部

蒙古統計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6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43

文化部

典藏目錄-維管束類

每1年更新,2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30:09

文化部

典藏目錄-地圖類

每1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1:54

文化部

蒙古法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18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05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