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資料集資料預覽頁面-台灣資料通彙整
資料集名稱: |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
服務分類: | 公共資訊 |
檔案格式: | JSON |
資料分頁預覽: | |
編碼格式: | UTF-8 |
資料集類型: | 系統介接程式 |
資料集描述: |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收存系統」空間、地域與遷徙類之素材,包含素材之數位物件、內容描述、基本資訊等。 |
主要欄位說明: | MOC_Id(記憶庫識別號);Id(來源端識別號);Title(標題);Description(描述文字);Keyword_Des_Rights_2(描述文字授權);ImageUrl(數位物件URL);Keyword_Rights_2(數位物件授權);MOC_Url(記憶庫素材詳細頁URL);Original_Url(原始資料URL);Keyword_Format(數位物件檔案類型);LastUpdateTime(最後更新時間);Keyword_Subject_1(主題分類) |
提供機關: | 文化部 |
更新頻率: | 每1日 |
授權方式: |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 |
相關網址: | |
計費方式: | 免費 |
提供機關聯絡人姓名: | 林千筠 小姐 |
提供機關聯絡人電話: | 02-85126685 |
上架日期: | 2021-04-22 00:00:00 |
詮釋資料更新時間: | 2023-07-27 15:39:45 |
備註: | 符合OAS標準之API說明文件網址 : https://memory.culture.tw/openapi/api/specification |
資料量: | 1 |
資料頁面預覽- 第 482 頁, 第7216~7230筆
嘎尼按/kanian空間、地域與遷徙
#7216/10002MOC_Id - Culture_Place595843
Id - 595843
Title - 嘎尼按/kanian
Description - 嘎尼按部落(Kanian)今屬國興里,為散戶型的社區部落,部落範圍東北邊自慈濟大學後方,東南邊自建國路二段與吉安鄉北安街交叉路口,西北邊自慈濟中學後方,西南邊接慈濟路與建國路二段交叉路口。早期此地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達固部灣/Takubuwan空間、地域與遷徙
#7217/10002MOC_Id - Culture_Place595842
Id - 595842
Title - 達固部灣/Takubuwan
Description - 早期達固部灣部落(Takubuwan)的族人原居住於今北新橋,嘉新臺灣電力公司變電所以西,十六股古城一帶,周邊約有五個聚落,相互聯盟,自成一個達固部灣大部落。居住地因周邊有很多泥澤地,低窪處形成許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拉署旦/Lasutan空間、地域與遷徙
#7218/10002MOC_Id - Culture_Place595841
Id - 595841
Title - 拉署旦/Lasutan
Description - 拉署旦部落(Lasutan)位於花蓮市民孝里內,華東路、東興路到華東橋一帶,區內有美崙國中、哥耀教會、迦琳谷教會、奇萊鼻燈塔。此部落戶數共1940戶,總人口數4942人,原住民人口633人,佔總人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根努夷/Kenuy空間、地域與遷徙
#7219/10002MOC_Id - Culture_Place595840
Id - 595840
Title - 根努夷/Kenuy
Description - 據花蓮市公所的訪查,根努夷(Kenuy)部落的傳統生活領域東自今花東鐵路,西至中央30米路,南延伸到和平路,北至中山路,延伸到國裕里;清領時期時為軍威莊邊緣的一部份;日治時期時則將軍威莊、農兵莊合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達蘇達蘇湳/Tasutasunan空間、地域與遷徙
#7220/10002MOC_Id - Culture_Place595839
Id - 595839
Title - 達蘇達蘇湳/Tasutasunan
Description - 達蘇達蘇湳(Tasutasunan)部落在1878年(清光緒4年)加禮宛(竹窩宛)事件前,為達固部灣(Takubuwan)大部落的聚落之一。清代劃為軍威莊、農兵莊,日治時期統稱宮下,今屬國盛里及國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新夏/Singsiya空間、地域與遷徙
#7221/10002MOC_Id - Culture_Place595838
Id - 595838
Title - 新夏/Singsiya
Description - 據花蓮市公所的訪查,新夏(Singsiya)部落傳統領域東自美崙山美崙溪,西至中央路西側道路沿線豐村,南至裕民路,北止北新橋,現今屬於花蓮市國強里的範圍,花蓮火車站西北延平王廟一帶。此部落戶數為7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主農/Cibarbaran空間、地域與遷徙
#7222/10002MOC_Id - Culture_Place595836
Id - 595836
Title - 主農/Cibarbaran
Description - 據花蓮市公所的訪查,主農部落依部落傳統區域的範圍,東自南濱公園太平洋海岸,西至中正路為界,西南接吉安鄉仁里橋,西北接和平路,南至七腳川溪與lidaw里漏部落(Lidaw)為鄰,北至自由街溝仔尾重慶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德安/Cipawkan空間、地域與遷徙
#7223/10002MOC_Id - Culture_Place595835
Id - 595835
Title - 德安/Cipawkan
Description - 據花蓮市公所的訪查,德安部落(Cipawkan)位於今花蓮市主權里德安一街一帶,東自中正路為界,東南角接吉安鄉仁里橋,東北角接和平路。西自中華路西南角接吉安鄉荳蘭橋,西北角接國風國中,南止七腳川溪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磯固/Ciku空間、地域與遷徙
#7224/10002MOC_Id - Culture_Place595834
Id - 595834
Title - 磯固/Ciku
Description - 據花蓮市公所的訪查,磯固部落(Ciku)範圍東臨太平洋,西至中美路東側,南自中山路出海口,北至臺灣肥料廠,今屬花蓮市民樂里、民運里。區內有花蓮分局美崙派出所、門諾醫院、明恥國小、下美崙郵局、花蓮市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港口部落/Makotaay空間、地域與遷徙
#7225/10002MOC_Id - Culture_Place595770
Id - 595770
Title - 港口部落/Makotaay
Description - Makotaay部落,漢語稱做港口部落,位於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以阿美族為主的部落。部落中總共146戶,總人口數415人,原住民人口402人,佔總人口百分比97%,非原住民人口數13人,佔總人口數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石梯坪部落/Tida`an空間、地域與遷徙
#7226/10002MOC_Id - Culture_Place595768
Id - 595768
Title - 石梯坪部落/Tida`an
Description - Tida’an部落,漢語稱做石梯坪部落,位於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以阿美族為主的部落。部落中總共104戶,總人口數245人,原住民人口159人,佔總人口百分比65%,非原住民人口數86人,佔總人口數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豐富部落/Tingalaw空間、地域與遷徙
#7227/10002MOC_Id - Culture_Place595766
Id - 595766
Title - 豐富部落/Tingalaw
Description - Tingalaw部落,漢語稱做豐富部落,位於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以阿美族為主的部落。部落中總共150戶,總人口數398人,原住民人口367人,佔總人口百分比93%,非原住民人口數31人,佔總人口數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立德部落/Kodic空間、地域與遷徙
#7228/10002MOC_Id - Culture_Place595764
Id - 595764
Title - 立德部落/Kodic
Description - Kodic部落,漢語稱做立德部落,位於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以噶瑪蘭族為主的部落。部落中總共77戶,總人口數208人,原住民人口173人,佔總人口百分比84%,非原住民人口數35人,佔總人口數百分比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八里灣部落/Haciliwan空間、地域與遷徙
#7229/10002MOC_Id - Culture_Place595762
Id - 595762
Title - 八里灣部落/Haciliwan
Description - Haciliwan部落,漢語稱做八里灣部落,位於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以阿美族為主的部落。部落中總共28戶,總人口數79人,原住民人口77人,佔總人口百分比97%,非原住民人口數2人,佔總人口數百分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豐濱部落/Fakong空間、地域與遷徙
#7230/10002MOC_Id - Culture_Place595760
Id - 595760
Title - 豐濱部落/Fakong
Description - Fakong部落,漢語稱做豐濱部落,位於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以阿美族為主的部落。部落中總共443戶,總人口數1193人,原住民人口821人,佔總人口百分比69%,非原住民人口數372人,佔總人口數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鳥類
每1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41
文化部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文化設施筆數統計
每6月更新,2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3:54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社會與政治類
每日更新,476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36
文化部經緯度查詢附近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78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12
文化部特色圖書館
每年更新,111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12
文化部
典藏目錄-礦石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36
文化部獎補助已結案核銷案件
每年更新,24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1-04-07 17:05:30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大事記
不更新更新,24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1:27:09
文化部文化部保有及管理個人資料之項目
每年更新,21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50
文化部典藏目錄-總統府移交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8:01
文化部
文化部接受及支付補助金資料
每季更新,24姚劭融 小姐 | 02-85126614 | 2021-06-23 14:38:08
文化部文化部及所屬有限取用資料清單
每年更新,25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01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志工統計
每1年更新,22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5:19:32
文化部內外蒙古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27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8:57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
每日更新,197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29:39
文化部
文化部人民申請提供政府資訊案件統計
每年更新,21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2:22
文化部典藏目錄-照片與相簿類
每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7:08
文化部蒙藏課程辦理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8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1-06-29 12:25:19
文化部街頭藝人資訊
每1年更新,109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2:42
文化部典藏目錄-木材類
每1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05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推動綱要計畫
每1年更新,2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9:43
文化部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每1日更新,539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17
文化部典藏目錄-飲食用具類
每1年更新,3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46
文化部展覽資訊
每1日更新,12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05
文化部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337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24
文化部
藝文活動-節慶專區
每3月更新,73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28:57
文化部最新蒙藏重要訊息
每月更新,31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4:24:58
文化部查詢單一文化設施詳細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09
文化部蒙古統計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7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43
文化部蒙藏最新出版品一覽表
每年更新,27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16 16:05:50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