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資料集資料預覽頁面-台灣資料通彙整
資料集名稱: |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
服務分類: | 公共資訊 |
檔案格式: | JSON |
資料分頁預覽: | |
編碼格式: | UTF-8 |
資料集類型: | 系統介接程式 |
資料集描述: |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收存系統」空間、地域與遷徙類之素材,包含素材之數位物件、內容描述、基本資訊等。 |
主要欄位說明: | MOC_Id(記憶庫識別號);Id(來源端識別號);Title(標題);Description(描述文字);Keyword_Des_Rights_2(描述文字授權);ImageUrl(數位物件URL);Keyword_Rights_2(數位物件授權);MOC_Url(記憶庫素材詳細頁URL);Original_Url(原始資料URL);Keyword_Format(數位物件檔案類型);LastUpdateTime(最後更新時間);Keyword_Subject_1(主題分類) |
提供機關: | 文化部 |
更新頻率: | 每1日 |
授權方式: |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 |
相關網址: | |
計費方式: | 免費 |
提供機關聯絡人姓名: | 林千筠 小姐 |
提供機關聯絡人電話: | 02-85126685 |
上架日期: | 2021-04-22 00:00:00 |
詮釋資料更新時間: | 2023-07-27 15:39:45 |
備註: | 符合OAS標準之API說明文件網址 : https://memory.culture.tw/openapi/api/specification |
資料量: | 1 |
資料頁面預覽- 第 598 頁, 第8956~8970筆
宜蘭縣觀光發展細部計畫摘要-期末報告空間、地域與遷徙
#8956/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71887
Id - 271887
Title - 宜蘭縣觀光發展細部計畫摘要-期末報告
Description - 宜蘭縣政府擺脫過往消極的角色,在觀光產業上扮演主動的角色,調查規劃現況及未來可能發展的地點,並認為觀光產業未來可以做為宜蘭縣的主要經濟產業。 民國72年,台大土木工程學研究所都市計畫室接受宜蘭縣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宜蘭縣觀光發展風景區細部計畫-期中報告空間、地域與遷徙
#8957/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71801
Id - 271801
Title - 宜蘭縣觀光發展風景區細部計畫-期中報告
Description - 前宜蘭縣長陳定南先生的施政目標是希望宜蘭不要有污產產業,並以觀光環保為施政方向。這一份計畫書是陳縣長就任幾個月後開始進行的,針對宜蘭縣內已有及他認為有潛力的地點進行檢討與規劃。 民國72年,台大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宜蘭經驗的催化3.6--游錫堃縣長時代的空間團隊與具體實踐之綜合座談空間、地域與遷徙
#8958/10002MOC_Id - Culture_Event271548
Id - 271548
Title - 宜蘭經驗的催化3.6--游錫堃縣長時代的空間團隊與具體實踐之綜合座談
Description - 本場為游錫堃縣長的空間團隊與具體實賤綜合座談會,主持人林旺根與林盛豐,座談人有時任機要秘書陳忠茂、在地建築師黃建興、日本象集團陳永興與北条健志建築師及日本高野景觀石村敏哉設計師。 座談人北条健志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埔頂圳(中壢區)空間、地域與遷徙
#8959/10002MOC_Id - Culture_Place269167
Id - 269167
Title - 埔頂圳(中壢區)
Description - 埔頂圳,位置在中壢區東南方的埔頂區域,灌溉區域約為今日的中壢區中堅里、仁福里、仁美里、華勛里、仁祥里、後寮里等約20個里,是中壢區歷史上的埔頂庄的西半部區域。 埔頂圳灌溉區域在清治時期為墾區莊「埔頂庄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基隆女子高級中學空間、地域與遷徙
#8960/10002MOC_Id - Culture_Place259263
Id - 259263
Title - 基隆女子高級中學
Description - 「基隆女子高級中學」,日治時期原名「臺北州立基隆高等女學校」,創立於1924年(大正13年)4月23日,校舍於1926年(大正15年/昭和元年)完工,坐落於今基隆市信義區東信路324號。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基隆「八堵橋」空間、地域與遷徙
#8961/10002MOC_Id - Culture_Place259226
Id - 259226
Title - 基隆「八堵橋」
Description - 「八堵橋」,於1927年(昭和2年)完成的水泥公路橋墩,位在基隆市暖暖區,為該處第2座橋墩;享有「堵橋秋月」盛名的八堵橋,是暖暖著名的地標。當時橋寬7.8公尺,僅次於臺北大橋,足見基隆港市、臺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田寮河上「博愛橋」空間、地域與遷徙
#8962/10002MOC_Id - Culture_Place259223
Id - 259223
Title - 田寮河上「博愛橋」
Description - 田寮河上「博愛橋」,連接今仁愛區仁德里、中正區港通里。舊稱為日新橋,其落成原因,與1931年(昭和6年)4月田寮港運河疏浚完工相關,當1條運河隔出城市的大空間後,架上數座精緻的木造橋樑,供行人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基隆的自來水空間、地域與遷徙
#8963/10002MOC_Id - Culture_Place259218
Id - 259218
Title - 基隆的自來水
Description - 「基隆的自來水」,於1898年(明治31年)創建,創建緣由乃基隆居民的生活飲用水,均賴水井、貯水槽供應,水質不良、並且水量不足,若遇旱季乾涸,將無水可供飲用,故暫先以竹仔寮附近的「雙龍瀑布」為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菜園仔一帶平民住宅空間、地域與遷徙
#8964/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59197
Id - 259197
Title - 菜園仔一帶平民住宅
Description - 「菜園仔一帶平民住宅」照片,拍攝者不詳,拍攝時間,應為1953年(民國42年)在菜園仔建設平民住宅以後,拍攝地點在基隆市安樂區。身穿西服、繫領帶的人們,應是官員,在平民住宅工程落成後,前來視察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社寮島、八尺門、大沙灣略圖空間、地域與遷徙
#8965/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59196
Id - 259196
Title - 社寮島、八尺門、大沙灣略圖
Description - 「社寮島、八尺門、大沙灣略圖」,創作者不詳。由「社寮町街」、「真砂町街」等日治時期的地名標註看來,推測創作時間,應為日治時期。 至於「和平島」(戰後由「社寮島」改稱)、「中山仔」、「信號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暖暖鳥瞰透視圖空間、地域與遷徙
#8966/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58989
Id - 258989
Title - 暖暖鳥瞰透視圖
Description - 「暖暖鳥瞰透視圖」,由法國人手繪於1885年(光緒11年),法國人對於臺灣基隆地形的觀測、描繪,源自於中法戰爭。圖中為被群山環繞的基隆河上游,為早期臺灣東北部內河航運的貨物集散地,人口集中之聚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中法戰爭時的基隆市街空間、地域與遷徙
#8967/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58820
Id - 258820
Title - 中法戰爭時的基隆市街
Description - 「中法戰爭時的基隆街道」,創作時間為1885年(光緒11年)後,其描繪的地點,即基隆港區市街。 基隆市街,分為數區梯列於沿海灣的地方,歐洲人的建築物沿著海濱排列,大部分都是中國廈門或香港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古色幽靜的暖暖老街空間、地域與遷徙
#8968/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58812
Id - 258812
Title - 古色幽靜的暖暖老街
Description - 「古色幽靜的暖暖老街」照片,拍攝者不詳,拍攝時間,應該是清治、日治時期之間。拍攝地點在基隆暖暖區。當年的暖暖老街,雖然只有2公尺寬,卻是重要的商業大街,招牌、告示、布條,集中在這中式風華的細長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找尋老雞籠》空間、地域與遷徙
#8969/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58811
Id - 258811
Title - 《找尋老雞籠》
Description - 《找尋老雞籠地名探源》,為「基隆文獻」系列第3輯,出版於1993年(民國82年)5月,由洪連成整理、撰文,探討基隆在地由古至今的「各地名沿革」。1995年(民國84年)7月再版,由基隆市政府發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月眉路上的老婆婆空間、地域與遷徙
#8970/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58751
Id - 258751
Title - 月眉路上的老婆婆
Description - 「月眉路上的老婆婆」照片,拍攝時間為1960年代(民國50年代),拍攝地點在基隆市信義區,由翁庭華提供,刊載於《基隆市信義區區誌》第35頁。照片中的老婆婆,藉由背上的花布,揹著孩子、或者物品,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活動筆數統計
不定期更新,22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51
文化部蒙藏學術資訊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5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1-06-29 12:27:01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作業基金
每1月更新,28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8-02 20:54:45
文化部文化部高等教育推廣教育中心名錄
每年更新,30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文化部單位決算
每1年更新,29吳 小姐 | (02)8512-6611 | 2023-07-19 20:58:32
文化部
典藏目錄-攝影類
每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1:19
文化部輔導蒙藏族人口年齡層性別統計表
每年更新,20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6:20
文化部海外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月更新,24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57
文化部典藏目錄-樹脂類
每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0:59
文化部蒙藏ㄧ般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30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24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與地方考試文化行政類錄取人數統計
每年更新,27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8
文化部典藏目錄-粉彩畫類
每1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24
文化部典藏目錄-雜誌期刊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28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法政
每周更新,39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9:22
文化部蒙古統計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7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43
文化部
文化部典藏網類別統計
每1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6 | 2023-07-27 15:32:57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內部各委員會、任務編組及財團法人之性別統計表
不定期更新更新,24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4:50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美術
每周更新,47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1:25
文化部蒙藏補助團體私人情形季報表
每3月更新,23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9:13
文化部蒙藏人才之培育及工作績效統計表
每年更新,23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4:21
文化部
藝文活動筆數統計
每1年更新,2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6:38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每1日更新,255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45
文化部典藏目錄-明信片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38
文化部蒙藏課程辦理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8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1-06-29 12:25:19
文化部蒙藏籍學生蒙藏語文班上課人數統計表
每6月更新,27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7: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應用美術類
每1年更新,3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20
文化部文化部研究報告
每年更新,20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5:19
文化部典藏目錄-玻璃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47:34
文化部典藏目錄-貝類
每1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03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文學
每周更新,49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4:35
文化部